第一篇:《小麦课题》
结束语
受兵团计委委托,兵团经济研究所承担了《兵团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任务,在四个多月的工作时间里,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自治区、兵团十余个有关部门和小麦种植、研究专家、小麦经销部门、加工企业、规划、计划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在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中,由于资料提供单位不同,在同一数据上尚有不一致的地方,有些我们做了适当调整,有些仍保留原貌,但这些在我们分析研究中不会起到影响总趋势和正确分析评价,特在此说明。
在我们开展《兵团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的研究工作中,自治区农业厅、新疆优质粮食作物协会、自治区粮食局、石河子大学、兵团农业局、兵团种子站、兵团计委粮食处的同志对我们给予了热情接待和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地感谢。石河子大学的曹连甫教授、王荣栋教授拿出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资料,对他们的倾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王林站长、辜力新同志提供了大量有效资料和数据,对我们课题的完成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们对支持、帮助我们的所有单位和同志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兵团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课题组2002年元月20日
第二篇: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规范小麦原种生产技术,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使其能较长时间地应用于生产,特制定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原种生产
1、原种生产方法
采用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和株(穗)行圃、原种圃的两圃制,或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
(1)单株(穗)选择
单株(穗)选择的材料:来源于本地或外地的原种圃、决选的株(穗)系圃、种子繁殖田。也可专门设臵选择圃,进行稀条播种植,以供选择。
单株(穗)选择的重点:生育期、株型、穗型、抗逆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并具备原品种的典型性和丰产性。
2、田间选择
株选:分两步进行,抽穗至灌浆阶段根据株型、株高、抗病性和抽穗期等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熟阶段对初选的单株再根据穗部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和成熟期等进行复选。
穗选:在成熟阶段根据上述综合性状进行一次选择即可。选择数量:根据所建株(穗)行圃的面积而定,冬麦区每公顷需4500个株行或15000个穗行,春麦的选择数量可适当增多。田间初选时应考虑到复选、决选和其他损失,适当留有余地。
保存:对入选单株(穗)在室内脱粒、考种、单株(穗)编号保存。
3、株(穗)行圃
建圃:经室内考种入选的单株(穗)的种子在同一条件下按单株(穗)分行种植,建立株(穗)行圃。
播种:采用单粒点播或稀条播,单株播四行区,单穗播一行区,行长2m,行距20~30cm,株距3~5cm或5~10cm,按行长划排,排间及四周留50~60cm的田间走道。每隔9或19个穗行设一对照,四周围设保护行和25m以上的隔离区。对照和保护区均采用同一品种的原种。播前绘制好田间种植图,按图种植,编号插牌,严防错乱。田间观察记载、鉴定:根据附录A(标准的附录)进行。生育期间在幼苗阶段、抽穗阶段、成熟阶段分别与对照进行鉴定选择,并做标记。收获前综合评价,选优去劣。
a)幼苗阶段:鉴定幼苗生长习性、叶色、生长势、抗病性、耐寒性等;
b)抽穗阶段:鉴定株型、叶型、抗病性和抽穗期等;
c)成熟阶段:鉴定株高、穗部性状、芒长、整齐度、抗病性、抗倒伏性、落黄性和成熟期等。对不同的时期发生的病虫害、倒伏等要记明程度和原因。
通过鉴定,分别收获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的株(穗)行,进行室内考种,分别脱粒、保管,下年种株(穗)系圃。
4、株(穗)系圃
建圃:经室内考种当选的株(穗)行种子,按株(穗)行分别种植,建立株(穗)系圃。播种:每个株(穗)行的种子播一小区,小区长宽比例以1∶3~1∶5为宜,面积和行数依种子量而定。播种方法采用等播量、等行距稀条播,每隔以9区设一对照。
田间观察记载、鉴定:同(3),同时应从严掌握,典型性状符合要求的株(穗)系,杂株率不超过0.1%时,拔除杂株后可以入选。当选的株(穗)系分区核产,产量不应低于邻近对照。
5、原种圃
将当选株(穗)系的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在抽穗阶段和成熟阶段分别进行纯度鉴定,严格拔除杂株、弱株,并携出田外。
采用两圃制生产原种,只简略株(穗)系圃,其他方法同2、3,即将经室内考种决选的株(穗)行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所产种子应达到GB 4404.1规定的原种标准。
用育种家种子生产原种,可直接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其技术措施同5。
二、室内考种
1、对田间入选的单株(穗)材料,考查穗型、芒型、护颖颜色和形状、穗粒数、粒型、粒色、籽粒饱满度、粒质九个项目。在考种过程中,有一项不合格即行淘汰。
2、对田间入选的株(穗)行材料,考查粒形、粒色、籽粒饱满度和粒质四个项目。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的,分别称重,作为决定取舍的参考。
3、对田间入选的株(穗)系材料和对照,分别脱粒、称重,取样进行考种。考查项目同5.2。但要从严掌握,并增加千粒重和容重的测定。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决定取舍。
4、为统一标准和减少人为误差,应固定专人,使用的仪器要经常检查校正。考种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各样品的含水量必须达到GB 4404.1规定的标准。
三、田间管理
1、原种生产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排灌方便、前茬一致、地力均匀的地块,并注意两年(水旱轮作两季)以上的轮作倒茬,忌施麦秸肥,避免造成混杂。
2、播种前搞好种子精选、晾晒和药剂处理工作。精细整地,合理施肥,适时播种,确保苗全、齐、匀、壮。
3、各项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要合理、及时和精细一致。
四、种子收获、保管和检验
1、入选的行、系和原种圃收获后,应在专场及时晒干脱粒。在收获、运输、晾晒和脱粒等过程中,严防机械混杂。
2、入库前整理好风干(挂藏)室或仓库,备好种子架、布袋等用具。脱粒后将当选的种子分别装入种子袋,袋内外各附一个标签,并根据田间排列号码,按顺序挂藏。
3、风干(挂藏)室或仓库要专人负责。储藏期间保持室内干燥,种子水分不超过13%。应注意防止虫蛀、霉变和混杂以及鼠、雀等危害。
4、要搞好种子检验,并由种子检验部门根据GB/T 3543.1~3543.7进行复检。
第三篇:农业谚语小麦(推荐)
农业谚语小麦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农业谚语小麦,希望大家喜欢。
农业谚语小麦精选
1)麦旺三月雨 单怕四月风
2)麦盖三双被 搂着馒头睡
3)麦盖厚雪被 怀抱馒头睡
4)麦种泥窝窝 明年吃摸摸
5)麦黄就怕风 见风收不成
6)麦是伏中草 不割自己倒
7)麦收蜡黄期 茧收红脸期
8)麦苗不怕踩 单怕牛羊逮
9)麦子收十成 早断秋粮根
10)麦子低了头 高粱埋了牛
有关小麦的农业谚语
1)麦老生皮 谷老上米
2)麦收短杆 豆打秸长
3)麦熟一晌 蚕老一时
4)麦熟看节 豆熟看荚
5)麦黄一晌 杏黄一时
6)麦黄不收 有粮也丢
7)麦子剃头 翔黍遮牛
8)麦子剃头 高粱遮牛
9)麦秀四节 谷秀六叶
10)麦子锄三遍 皮薄多出面
11)麦收不要风 久雨没收成
12)麦收三月雨 麦怕三月寒
13)麦旺三月雨 单怕四月风
14)麦盖三双被 搂着馒头睡
15)麦盖厚雪被 怀抱馒头睡
16)麦种泥窝窝 明年吃摸摸
17)麦黄就怕风 见风收不成
18)麦是伏中草 不割自己倒
19)麦收蜡黄期 茧收红脸期
20)麦苗不怕踩 单怕牛羊逮
有关小麦的经典谚语
1)麦子收十成 早断秋粮根
2)麦子低了头 高粱埋了牛
3)麦子穿火秀 旱坏豌扁豆
4)麦子收在犁上 棉花收在锄上
5)麦种泥浆谷种汤 小豆耍种黄墒墒
6)麦收看三宝 头多 穗大 籽粒饱
7)麦怕雹 谷怕风 麻子就伯家雀崩
8)麦捆根 谷捆梢 芝麻捆在正当腰
9)麦到芒种谷到秋 豆子寒露用镰钩
10)麦种十年没颗颗 棉种十年没朵朵
11)麦熟一晌
12)麦收胎里富
13)麦浇黄芽芽
14)麦倒一把草
15)麦不收两季
16)麦子伤镰一张皮
17)麦在种 秋在管
18)麦宜稠 谷宜稀
19)麦赶麦 犟努捏
20)麦浇小 谷浇老
21)麦湿梢 赛过浇
22)麦要好 胎要泡
23)麦收两怕 风吹雨大
24)麦收要好 开镰要早
25)麦熟一时不等人 耽误收割没收成
26)麦子伤镰一把面 谷儿(子)伤镰一托
27)麦子伤镰赛黄豆 黍子伤镰一切攘
28)麦割伤镰一把粮 谷割伤镰一把糠
猜你喜欢:
1.农谚语大全 2.24节气农业谚语大全
3.北方农业谚语大全
4.春天农业谚语大全
5.关于气象的农业谚语
6.农业生产谚语大全
第四篇:宣州区小麦生产
宣州区稻茬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小麦是我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8万亩左右,近年来单产一直徘徊在350公斤左右。与实现单产400公斤,丰产田500公斤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1稻茬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重视度不高
虽然水稻种植要比小麦种植辛苦得多,但农民普遍认为,种小麦收入低,而不愿投入,不愿多花工。而实际上,小麦种植不仅比水稻种植省工,而且小麦生产收益率要比水稻高的多。
1.2 稻茬腾茬晚,播期晚
由于所选用的水稻品种或栽培方式不当导致腾茬晚。有的水稻田块甚至到12月份初才收获腾茬。腾茬晚使小麦不能适期播种,越冬前很难达到壮苗标准。
1.3 稻茬整地难,导致播种质量差
稻茬麦土质粘重,通气性差,土壤结构差,耕层浅。地难整,大坷垃多,且不易整细碎,造成整地质量差。播种经常存在露籽、深籽、丛籽和缺苗断垄的现象,很难做到小麦播种均匀一致,深浅适中,造成稻茬麦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
1.4 播种量大
由于整地比较粗放,不能做到一播全苗,农民习惯于增大播种量。大播量势必导致冬前基本苗数过大,冬前分蘖缓慢,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分蘖迅速增加,单位面积的群体数量猛增,造成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性差,小麦长势弱,病虫害发生加重,倒伏危险增加,导致成穗率低、穗头小、粒数少、粒重减轻、产量降低。
1.5 渍害严重,根系发育不良,后期易早衰
我区春季降水比较集中,稻茬麦田地势一般比较低洼,再加上田间“三沟”不配套,致使一下雨麦田就出现积水的现象,而且雨后不能及时排水。渍害同时会使纹枯病等病害严重发生,进一步影响根系的正常发育,造成根系的早衰。
1.6 施肥不合理,用药不到位
多数农民不能掌握科学的基、追肥的施用比例、施用量和施用时间。小麦各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病时间,发病规律,及各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关键时期、防治方法,很多农民心中还是没有概念。
以上宣州区稻茬麦生产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得到改善和解决,使稻茬麦生产的基础环境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得到加强,才能在适应我区稻茬麦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来实现稻茬麦单产的提高。稻茬麦生产建议
2.1 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并进行播前药剂拌种
选用早熟、耐湿、抗病高产小麦品种是提高稻茬麦产量的关键,而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则在我区显得更为重要。播前药剂拌种对解决播种时的缺籽以及后期的病虫草害,实现高产有着显著的效果。
2.2 选用配套的稻麦品种,及时腾茬,适时播种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同下茬小麦的品种选择相配套,保证稻田能及时腾茬,小麦在适宜的播种期播种。生产实践表明我区稻茬麦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下旬到11月上中旬。
2.3 推广机直播,控制播量
腾茬后晾茬改墒,采用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的机直播种植方式。不但解决了“三籽”问题,还能实现播种的均匀,出苗的整齐,容易实现冬前壮苗。在适宜播期,建议播种量为12-14公斤/亩,播期推迟则酌情的增加播量。
2.4 开好“三沟”,减少渍害
做到垄宽在2米以内,横沟、竖沟、周沟,沟沟相通。沟宽控制在20厘米以上,沟深保持在30厘米以上。雨后及时排水,减少田间积水,减少渍害的发生。
2.5 科学施肥,推行氮肥后移技术
应采用“基肥足,苗肥轻,穗肥重”的科学施肥方法。推行氮肥后移技术,加大拔节肥的施用量,防治早衰,确保穗大粒多。
2.6及时做好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播种期要搞好药剂拌种。草害一般在播后进行封闭处理后,再在小麦三叶期或拔节前进行化除。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初期以纹枯病防治为主,兼治苗蚜。抽穗至开花以防治赤霉病为主,兼治穗蚜、灰飞虱。
2.7 推广普及高产栽培技术,强化农民的栽培生产技术
农民是实施农业生产的操作者,只有高产栽培技术深入心中,才能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科学地进行操作和管理,才能切实的实现高产。农民亟需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及普及,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相关的推广普及工作,来强化农民的栽培技术,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
第五篇:小麦调研报告
前言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它为主食。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
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中国是小麦的主要产地,小麦在我国各地均有大面积种植,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虽为小麦产销大国,未来十年中国小麦仍需进口,要在立足于国内生产、充分发挥本国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适度进口来弥补国内产需缺口。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应努力依据比较优势原理,尽可能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寻求小麦供求平衡。所以,小麦跨境贸易潜力无限,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地域优势,与中亚国家紧密联系,互相促进贸易发展。
小麦调研报告
一、小麦品种概况...............................................................1 1.1基本简介...................................................................1 1.2适种区域...................................................................1 1.3小麦种类...................................................................1 1.4用途.......................................................................2 1.4.1硬冬白小麦用途.........................................................2 1.4.2优质强筋小麦用途.......................................................2 1.5小麦的仓储与运输...........................................................3 1.5.1小麦的仓储.............................................................3 1.5.2小麦的运输.............................................................4 1.6小麦的等级标准.............................................................4
二、小麦种植分布及产量.........................................................5 2.1小麦种植分布...............................................................5 2.1.1国内:.................................................................5 2.1.2国外:.................................................................8 2.2世界小麦产量..............................................................10 2.2.1美国..................................................................11 2.2.2加拿大................................................................12 2.2.3澳大利亚..............................................................13 2.2.4法国..................................................................13 2.2.5印度..................................................................14 2.3 2014年小麦产量与预测.....................................................15
三、小麦进出口、消费情况......................................................16 3.1小麦主产国出口情况........................................................16 3.1.1美国..................................................................16 3.1.2欧盟..................................................................17 3.1.3乌克兰................................................................18 3.1.4哈萨克斯坦............................................................19 3.1.5中国..................................................................21 3.2世界小麦消费状况..........................................................23 3.2.1世界小麦消费总量的变化
..............................................23 3.2.2世界饲料用小麦消费量的变化
..........................................23 3.2.3世界小麦食用、种用和工业用消费量的变化..............................24 3.3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24 3.4 世界小麦消费量增长的地区分布
...........................................25 3.5对世界小麦消费量的初步预测..............................................25 3.6中国小麦消费..............................................................26
四、小麦下游产业发展前景.....................................................28 4.1小麦产业链................................................................28 4.2小麦淀粉行业发展..........................................................28 4.2.1用途..................................................................28 4.2.2小麦淀粉提取方法......................................................29 4.3面粉加工工业发展..........................................................30 4.3.1小麦加工产能区域......................................................30 4.3.2当前我国面粉加工行业面临的问题......................................31 4.3.3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32 4.4饲料工业..................................................................33 4.5小麦相关政策..............................................................33 4.5.1 2015小麦最低收购价格.................................................33 4.5.2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2009年第5号令.......................................35 4.5.3小麦进口政策..........................................................41 4.5.4 2014年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措施.........................................44
五、小麦价格情况..............................................................46 5.1 价格情况..............................................................47 5.1.1 2012年小麦价格情况...................................................47 5.1.2 2013年小麦价格情况...................................................48 5.1.3 2014年小麦价格情况...................................................49 5.2影响小麦价格的因素........................................................52 5.2.1供求关系的影响........................................................52 5.2.2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52 5.2.3价格政策因素..........................................................53 5.2.4汇率因素..............................................................53 5.2.5其它因素..............................................................54
一、小麦品种概况
1.1基本简介
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
1.2适种区域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新疆高原地区)均有种植。
受气候及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国际、国内上公认优质小麦产区为36°N附近,国内来说山东高密小麦品质较高,为公认的“黄金优麦区”,在民间素有“东北米,高密麦(面)”之说。
1.3小麦种类
小麦的品类繁多,各有不同的大小,形状及颜色。1.冬麦与春麦
冬麦种植于温带地区,在秋天时播种,而春麦则生长在有长冬的地方,它在无霜的春天播种,它们都可长出软质麦和硬质麦(取决于谷的质地)。
2.硬麦和软麦
小麦蛋白质的含量由谷的硬度决定。所以,质硬的小麦含蛋白质高,主要用于制面包和面食。质软的小麦含蛋白质稍低,它主要用于做蛋糕和糕饼的面粉。
我国小麦国家标准(GB1351-1999)把小麦细分为9类:
* 白色硬质冬小麦(硬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 白色硬质春小麦(硬春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 白色软质冬小麦(软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1 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质率不低于 70%的春小麦
* 红色硬质冬小麦(硬冬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 红色硬质春小麦(硬春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 红色软质冬小麦(软冬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 红色软质春小麦(软春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 混合小麦: 不符合前八条规定的小麦
1.4用途
1.4.1硬冬白小麦用途
由于国标没有规定内在品质,所以硬冬白小麦期货交割的货物比较杂,既有内在品质较高的品种,也有较低的品种,因此用途不一。在没有强筋小麦期货时,硬冬白小麦期货交割标准的用途比较广。但有了强筋小麦期货后,硬冬白小麦中能够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的,就专门用做面包、饺子、拉面等,这样强筋小麦的大部分就从硬麦中分离出来。从期货交割的标准来说,硬冬白小麦一般稳定时间在8分钟以下(不排除有8分钟以上)。因此,达不到强麦标准的硬麦大部分用做馒头、面条、饺子等。
1.4.2优质强筋小麦用途
优质强筋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其中面包全部用优质强筋小麦,对小麦品质要求最高。为了提高面包粉质量,国内一些专用粉厂还经常在国产优质强筋小麦中添加进口高筋小麦。加工饺子粉,也要优质强筋小麦混配,提高面粉质量,增加食品的口感。另外,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的小麦,添加优质强筋小麦,改善内部品质,加工馒头和其它面食。如东北地区用优质强筋小麦与春麦搭配,改善春小麦粉的质量。
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 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1.5小麦的仓储与运输
1.5.1小麦的仓储
小麦储存期间玉米象、麦蛾危害最严重。由于小麦成熟、收获、入库时气温较高,利于储粮害虫的生长与繁殖,严重影响储藏小麦的品质。
一、小麦的储藏特点
1、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组织结构疏松,吸湿能力较强。
2、后熟期长:小麦后熟期较长。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大多数品种后熟期从两周至两个月不等。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还有所提高。
3、较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水分17%时的小麦,在温度不超过46℃时进行干燥;或水分在13%以下时,曝晒温度不超过54℃,酶活性不会 降低,发芽力仍然得到保持。
4、具有耐储性:小麦最大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耐储性。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正常的小麦,水分在标准以内(12.5%),在常温下一般储存3-5年或低温(15℃)储藏5-8年。
5、易受虫害: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象、麦蛾等危害最严重。小麦成熟、收获、入库正是夏季,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生条件。
二、小麦的储藏方法
1、严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
2、通 过日晒,可降低小麦含水量,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可以收到高温杀虫制菌的效果。对于新收获的小麦能促进后熟作用的完成。由于害虫的灭绝,小麦含水量和带菌量的降低,呼吸强度大大减弱,可使小麦长期安全储藏。
3、小麦趁热入仓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三伏盛夏,选择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将麦温晒到50℃左右,保持2小时高温,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6℃左右持续10天左右,可杀死全部害虫。此后,粮温逐渐下降与仓温平衡,转入正常密闭储藏。
三、粮害虫的防治方法
用80%敌敌畏乳油50-100倍液撒与盖在种子表面的报纸上,密闭2-3天,然后揭开报纸散气。
1.5.2小麦的运输
如果从国外采购小麦一般由外国供货商用货轮经海上运到中国沿海港口,再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用汽车运到采购方的仓库,或经铁路运输运到仓库。其间看合同条款来决定谁组织第三方物流企业或铁路运输。在国内采购小麦时,分为铁路运输和汽车运输,这与国外进口小麦运输方式相似,汽车运输由国内供应商组织运输,而火车运输由铁路部门组织。
1.6小麦的等级标准
我国小麦国家标准(GB1351-1999)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分为5个等级:
优质强筋小麦质量标准
期货市场小麦的检验方法
⑴ 粒色:小麦粒色有红、白两种。其检验方法是,取被检小麦 100粒,自然光下观察
小麦粒色。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粒,判定为白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粒,判定为红麦。
⑵ 硬质率:硬质粒占 100粒完善粒的百分比。其检验方法是,将籽粒从中间剖开,观察其剖面。剖面上玻璃状透明体所占比例,硬质部分占籽粒1/2以上的为硬质粒,然后以硬质粒的粒数计算软、硬质籽粒在试样籽粒的含量。籽粒的剖切可采用籽粒切断器。
⑶ 为了准确判断小麦的软、硬质 ,也可在透视箱内观察籽粒。这种方法就是以胚乳的透明部分即为硬质部分 ,然后确定是否为硬质粒,再计算软、硬质籽粒的含量。
二、小麦种植分布及产量
2.1小麦种植分布 2.1.1国内: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北部中部 河南 【华中地区】:江西、湖北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 【北方地区】:内蒙古、新疆
在我国,各地都有小麦种植。全国冬小麦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4%和90%,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主产省份有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其中河南、山东种植面积最大。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6%,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主产省有 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小麦主要种植区有以下几个:
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和辽宁、内蒙部分地区。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接近全国的8%,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及总量的47%和50%,故为春小麦的主产区。在黑龙江有大量国营农场。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映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北部春麦区:全区以内蒙古为主,包括河北、陕西、山西部分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和1%,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20%,小麦平均单产在全国各区中为最低。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个别地区有二年三熟。本区小麦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90-120天,播种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熟期在7月上旬左右,最晚可至8月。西北春麦区:本区以甘肃、宁夏为主,包括内蒙、青海部分地区,麦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总产量达5%。单产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而据各春麦区之首。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品种属春性,生育期120-130天。3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至8月上旬左右成熟。
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山西大部,陕西、辽宁、宁夏、甘肃一部分及北京、天津两市。全区麦田面积和产量分别为全国的9%及6%左右,小麦平均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种植制度以两年三熟为主。一年两熟制在灌溉地区有所发展。品种类型为冬性或强冬性,生育期260天,9月中旬左右播种,6月下旬左右成熟。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全部,河南大部,河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甘肃部分地区。全区小麦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及48%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 6 物种植面积的44%,是中国小麦主产区。灌溉地区以一年两熟为主,旱地及丘陵地区多为两年三熟,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品种多为冬性或弱冬性,生育期230天左右。播种期一般为10月上旬,但部分地区常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时播种,致使晚茬面积增大,产量降低,故合理安排茬口和播种期,是小麦生产的关键,全区小麦成熟在5月下旬至6月初。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南各省大部,上海、浙江、江西全部以及河南信阳地区。全区小麦面积为全国麦田总面积的11.7%总产量约为全国的15%,单位面积产量高,为全国各区之首。生育期200天左右,播种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次年5月下旬成熟。西南冬麦区:包括贵州全境,四川、云南大部,陕西、甘肃、湖北、湖南部分地区,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2.2%,其中以四川盆地为主产区。生育期180-200天,一般地区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新疆地区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小麦优势产区。其小麦生产对地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3.23%和4.07%提高到2009年的4.75%和5.45%。2009年其播种面积排全国第7位,总产量排第6 7 位。单产为5434.5 kg/公顷,比全国平均水平4 738.5 kg/公顷高14.69%,排第四位。2.1.2国外:
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和农业生态条件差别较大,因而各国小麦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特征特性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1.亚洲
中国是第一产麦大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都居世界第一位,单产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日本、朝鲜和韩国小麦生产规模较小,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满足消费。小麦品种由春性至强冬性均有,以弱冬性者为多。这些小麦品种早熟、秆矮,拔节至抽穗历时较短,是选育早熟而抗春霜品种的好亲本。其弱冬性品种可适应我国黄淮平原麦区。
由于人口多,印度小麦生产发展很快,据称近年来已开始出口。其品种大多数为春性,早熟,籽粒较大,株高中等,抗旱,适应在中国南方麦区种植。
西亚诸国包括土耳其、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等是小麦的初生起源地,具有丰富的小麦遗传资源。但中国从这个地区引入的小麦品种较少,其中阿富汗小麦品种均为春性,早熟,灌浆快,落黄好,抗旱,茎秆较矮而有弹性。土耳其品种为弱冬性和春性,秆较高,成熟晚。位于叙利亚的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育成品种中,冬、弱冬和春性均有,半矮秆的居多数,成熟偏晚。2.美洲
美国北部主要种植春小麦,中部种植冬小麦。产量不高但种植面积大,是主要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春小麦品种抽穗成熟均晚,籽粒较小。冬小麦品种多为冬性和强冬性,分蘖力强,成熟中晚或晚,籽粒品质较好。美国冬春小麦多数品种的叶片较窄,植株偏高。其中春小麦品种适宜在中国的东北和西北春麦区种植,冬小麦较早熟品种适合在华北地区种植。
加拿大以春小麦为主,产量不高但种植面积大,是主要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主产区为曼尼托巴、萨斯堪彻温和阿尔伯塔3个草原省。加拿大秆锈、叶锈、黑穗病发生严重,在此条件下经自然和人工选择,小麦品种抗锈性强。另外,8 普遍表现籽粒大,品质好,植株高大,对光周期反应敏感,成熟晚。加拿大春小麦品种适合在中国东北春麦区种植。
墨西哥(含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小麦近年来引进较多。多数为春性,也有一些冬春兼性品系,表现为早熟或中早熟,植株较矮,茎秆有弹性,抗倒伏。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适应性较广。对三种锈病均具有较强的抗性。后期易出现早衰、感染赤霉病和白粉病。有些品种容易穗发芽。墨西哥小麦适合在中国西北春麦区和云南南部种植。
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小麦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大部为春性,少数为弱冬性,成熟期中等。抗锈性强,株高中等,抗倒伏性强,丰产性好。巴西品种抗土壤铝害和抗干热风能力强,熟期落黄好。这些国家小麦品种可供中国南方冬麦区或北方春麦区利用。3.欧洲
前苏联国家以冬小麦为主,成熟晚,穗大,抗锈病,冬小麦抗寒性强。主要可供中国新疆、甘肃等地生产上直接利用。而成熟较早的品种,在中国其它地区育种中也有利用价值。
巴尔干半岛诸国中,罗马尼亚冬小麦以冬性或强冬性为主,南斯拉夫品种则大多数为弱冬性,保加利亚的介于罗、南品种之间。三个国家的品种成熟期均为中晚熟、抗锈性强,植株粗壮,叶片色深而多有蜡质。罗、保品种株高中等,而南斯拉夫的较矮。罗、保品种适合在中国北方冬麦区种植,南斯拉夫品种更适合在黄淮麦区和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种植。
西南欧诸国引入的小麦品种主要来自意大利。该国小麦品种以弱冬性为最多,也有春性、冬性和强冬性的。成熟中等,拔节至抽穗期历时较短,植株繁茂,叶片较宽,植株不高,穗大粒多,不育小穗少。抗条锈病品种多,抗旱性差。意大利小麦品种适宜在中国长江流域利用,另外有些品种也适应黄淮麦区和西北春麦区。
西欧诸国如英国、法国、荷兰,由于气候湿润,增施化肥,小麦单产是世界上较高的国家。2005年英、法、荷兰的面积分别是187、527和14万公顷,单产分别是7959、6987和8574公斤/公顷。其中英国以冬小麦为主,品种均为强冬性和冬性,在北京成熟较晚,抽穗后因气温已高,很多品种不能正常成熟,籽 9 粒瘦瘪,叶片宽大多蜡质。喜肥水,不抗旱,抗锈、抗白粉病性较强,法国小麦品种与英国的共同特点是植株较高,成熟晚,抗锈病、白粉病性强,但不抗旱,以无芒、无毛、白壳、红粒为主。英、法两国的小麦品种,可供中国北部冬麦区和黄淮麦区做亲本利用。
中欧诸国如匈牙利、德国和波兰的品种与西欧国家品种相似,强冬性或冬性。对光周期反应敏感,成熟晚或极晚。植株较高,叶片宽大。有些品种抗锈性很强,有的品种适于中国西藏种植。德国2005年小麦面积是317万公顷,单产7465公斤/公顷。
北欧诸国包括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小麦产地主要在瑞典南部。这一地区是世界小麦分布的最北部,纬度高,小麦品种对光周期反应很敏感,因此在中国表现生育期长,极晚熟或晚熟,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多蜡质,喜肥水,秆硬抗倒。4.澳洲
主要产麦国是澳大利亚。该国小麦主产区少雨,因此小麦品种抗旱性较好。以春性为主,成熟晚或中晚。中秆品种较多,植株的繁茂性介于欧、美两洲之间。抗锈性一般。澳大利亚小麦品种以无芒、无毛、白壳、白粒为多。春麦品种可在中国西北春麦区和南方冬麦区利用。
5.非洲
北非国家如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小麦品种为春性,成熟期中等偏晚。植株矮,茎秆粗壮。抗锈性强。非洲南部及中部的南非、津巴布韦和肯尼亚等国家的品种,与北部国家品种大体相似,但成熟更晚,植株较高。肯尼亚品种不仅抗锈病,而且白粉病感染轻。津巴布韦品种植株矮。非洲小麦品种可在我国南方冬麦区作为抗锈亲本利用。
2.2世界小麦产量
世界种植小麦的国家很多,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家,这7个国家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7%。在这7个国家中,中国是惟一总产量超过1亿吨的国家,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美国和俄罗斯。
从各大洲的分布看,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面积约占世界小麦面积的45%,其次是欧洲,占25%,美洲占15%,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各占5%左右,各洲小麦产量分布情况与面积比重大体一致。
亚洲和欧洲既是生产大洲,也是消费大洲,但亚洲当年产不足需,需要大量进口;北美(含中美)洲和大洋洲虽然产量不是很高,但洲内消费比例较低,大部分用于出口;非洲产量最低,但消费量相对较高,需要大量进口;南美洲生产和消费总量基本持平。因此,小麦的消费是全球性的,全世界约有40%的人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的供需结构决定了世界小麦贸易的特点:交易范围广、交易量大、参与国家多。
2.2.1美国
美国是世界小麦主产国之一,由于小麦种植效益比玉米和大豆低,自1997年美国小麦种植面积连续7年下滑,目前已由1997年的254万公顷下降到185万公顷,产量由1997年的6754万吨下降到2002年的4406万吨。但目前,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小麦强国。
美国农业区域在地形、土壤和气候方面的差异极大。由于有这些差别,美国生产各种适合于当地条件的农作物。美国生产各种适合于当地条件 农作物。小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国50个州中的大部分州都有小麦种植。但每个地区的小平等类型和产量各不相同。因此,进口商或国内厂商都能通过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来满 11 足自己的需要。作物育种对保证美国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小麦品种改良工作于1987年正式开始,当时美国农业部制定了一个积极的关于小麦研究和发展的计划。现在,品种开发项目由许多州的实验站来进行。实验站也作为些农业院校的一部分。实验站是新的小麦品种的主要来源,并且帮助保持每一类小麦的一致性。在这些联邦或州立实验室里工作的植物科学家不仅考虑农民对高产、抗旱和抗病品种的需要,而且也考虑国内外制粉和烘焙业对质量的要求。
美国小麦按种植季节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占70%-80%,不论是种植和收获时间,还是冬春小麦比例都与中国相差不多。根据最终用途,美国将小麦分为五大类:硬红冬、硬红春、软红冬、白麦和杜伦小麦。
2.2.2加拿大
加拿大小麦播种面积为100万-13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马尼托巴、萨斯喀彻温和阿尔伯特三省。春小麦占80%左右,硬粒小麦占15%~20%,冬小麦仅占3%-4%o小麦单产水平不高,仅为2250kg,冬小麦产量相对较高,也只有3600kg。小麦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即可收获。其机械化程度较高,从播种到施肥、施药、收获小麦都是使用机械设备。一般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每户的经营规模,在东部地区平均为80公顷,在西部的草原省平均为300公顷。
加拿大虽然不是一个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却是一个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在收成好的年份,小麦产量也只有3000多万t,但由于加拿大人口少,可将小麦产量的60%以上用于出口贸易,在全球约1亿t小麦贸易中,加拿大占20%左右,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
2.2.3澳大利亚
小麦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大约种植1200~1400万公顷,总产占世界小麦总产的3%。但由于澳大利亚干旱、半干旱地区占70%以上,灌 溉面积很小(不足4%),而且几乎不使用任何肥料,因此,小麦单产很低,全国小麦平均产量在正常年份只有1500~1800㎏,最高年份也只有2250㎏。澳大利亚大约有4万个农场以种植小麦为主,基本上以家庭经营为主,平均规模为900公顷,实行一年一作,而且有相当面积的土地休闲。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贸易国,大约80%的小麦用于出口,每年出口量为1000万~1200万t,占世界贸易量的10%,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小麦收获季节正是大多数产粮国的淡季,所以澳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具有季节性优势。
澳大利亚极其重视小麦的质量。其控制措施为:第一,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亲本选配、各代选拔与鉴定过程中均采用较严格的控制手段和措施。第二,新品种推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每年都要根据试验所得的数据资料公布一次小麦品种推荐名单和各品种的质量分析结果,供种植者选择。第三,严把收购质量关。收购的小麦至少要经过3次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质量的另一个关键是仓储条件;从港口到基层收购站都采用标准化的金属仓库,架离地面,严格封闭,并撒施防虫剂。2.2.4法国
小麦是法国第一大类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50%,小麦产量居世界第五位。法国种植的小麦几乎全部是冬小麦,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15日至11月15日间,收获季节在翌年的7~8月间。法国小麦颜色为橙黄色,几乎没有白色小麦。由于气候适宜,法国小麦的产量很高,平均为4800kg/公顷左右。法国是世界第四大小麦出口国和最大的面粉出口国,也是欧盟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以1999年为例,法国小麦产量3600万t,出口小麦和面粉1700万t,13 约占欧盟小麦出口量的50%。2013年法国小麦产量为3590万吨,出口量为1710万吨。尽管法国小麦的质量无法与美国和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面包麦相抗衡,但由于法国小麦价格比美国小麦每吨至少便宜40美元,亚洲进口商逐渐放弃价格高昂的美麦和澳麦,而以法国小麦作为替代。
2.2.5印度
近几年来,印度小麦种植面积变化不大,但单产增加较大,产量已由1995年的2250㎏/公顷增加到2002年的2775kg/公顷,总产由6577万t增加到7181万t,增加了600多万t。2002年总产达到7637万t,总产仅次于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小麦大国。
印度小麦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1985-1988年印度共出口小麦128万t,1989年突然下降到1.3万t,2000年出口量增加到81万t,2001年和22002年猛增到300万t左右。2007年开始实施的小麦出口禁令,直至2011年重新开始出口小麦,2013年出口小麦800万吨。印度小麦出口以饲用为主,主要出口国家包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及中东地区。
2.2.6中国
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保持在约2300-2500万公顷。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有关数据,2010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24256万公顷,较上年的24291万公顷略减35万公顷,减幅0.14%;2011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24190万公顷,较上年24256万公顷减少66万公顷,减幅0.27%。
我国小麦单产水平近几年不断提高。单产成为我国小麦近些年丰收的主要原因。2011/12我国小麦单产预计为4875公斤/公顷,较去年提高91公斤/公顷,单产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是河北、安徽、山东、河南。
我国小麦总产最近八年连续丰收,每年产量都在1亿吨以上。2011/12我国小麦总产量估计约1.1792亿吨,较上年增加274万吨,增长2.4%,产量较大的省份依次是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这5个省的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的75%。
我国小麦产量历年数据
2.3 2014年小麦产量与预测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最新报告称,2014/15全球小麦产量预计为7.176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7.166亿吨,去年为7.125亿吨。
IGC预计2014/15欧盟小麦产量为1.541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1.531亿吨,去年为1.431亿吨。乌克兰2400万吨,早先的预测为2300万吨,去年为2230万吨。美国5540万吨,早先的预测为5500万吨,去年为5800万吨。
2014/15澳大利亚小麦产量预计为2400万吨,低于早先预测的2500万吨,去年为2700万吨。加拿大2750万吨,早先的预测为2800万吨,去年为3750万吨。哈萨克1350万吨,早先的预测为1400万吨,去年为1390万吨。
2014/15俄罗斯小麦产量数据不变,仍为6000万吨,去年为5210万吨。阿根廷1200万吨,与早先的预测相一致,去年为920万吨。
2014/15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有望增至1450万吨,高于2013年的1390万吨。
2014/15哈萨克斯坦小麦出口量预期为700万吨,低于2013/14的750万吨。2014/15国内小麦用量预期为730万吨,和2013/14持平,其中饲料、种子和工业用量将达到480万吨,也和2013/14持平。2014/15哈萨克斯坦小麦期末库存预期为320万吨,高于2013/14的290万吨。
IGC预计2014/15全球小麦用量为7.098亿吨,早先的预测为7.09亿吨,去年为6.967亿吨。其中小麦饲料用量预计为1.391亿吨,早先的预测为1.403亿吨,去年为1.317亿吨。食用量预计4.835亿吨,早先的预测为4.813 亿吨,去年为4.766亿吨。工业用量预计为1950万吨,早先的预测为1920万吨,去年为1860万吨。
2014/15全球小麦贸易预计为1.491亿吨,早先的预测为1.465亿吨,去年为1.552亿吨。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1.929亿吨,早先的预测为1.945亿吨,去年为1.85亿吨。
三、小麦进出口、消费情况
全球小麦生产集中,消费分散,出口国相对集中,进口国相对分散。全球小麦年贸易量约1亿吨左右,具有交易范围广、交易量大、参与国家多的特点。
国际上传统的小麦出口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及欧盟。美国产量的50%、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产量的70%、加拿大的80%用于出口。这几个地方的出口量占世界小麦贸易量的70%以上。
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南美和部分欧洲国家也有一些进口。仅亚洲进口小麦的国家就达20多个。巴西、埃及、欧盟、日本和印尼小麦年均进口量都在500万吨以上,属进口大国。
3.1小麦主产国出口情况
3.1.1美国
美国是小麦生产和出口大国,小麦年产量约为6000万吨,出口量 占其年产量的一半左右。所产小麦的大致使用去向是近50%出口海 外,30%以上用于 国内食品消费,近10%用作牲畜饲料,5%作为种子。美国小麦生产规模列在中国、独联体和欧盟之后,是世界第四大小麦产区。从近几年小麦产量的变动情况看,美国小麦占世界的比重约为9-10%,而消费量只占世界总消费量的近6%。
美国小麦历年出口量
美国历年小麦出口量万吨***02000******10201120122013年份3323.6267***0028942650
3.1.2欧盟
欧盟是小麦主要产区和出口地区之一,尤其是法国。在法国,小麦的经济分量是十分巨大的,法国生产粮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有了这一基础,小麦所具有的巨大能力才促使了法国前进,使法国建立起了一个从小麦生产到面包制作,到动物饲料生产和出口的基础坚实的行业。
2014/15欧盟很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头号小麦出口国,因为船运费率高企有助于欧盟抓牢毗邻的中东市场,并将业务扩大到亚洲地区。
船运费用上涨不利于美国对埃及的小麦出口,政治因素也对美国对伊朗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欧盟、乌克兰和俄罗斯则趁虚而入,从美国手中夺走了不少市场。欧洲贸易商称,国际粮食贸易不存在十拿九稳的市场。对非洲以及中东买家来说,从美国进口谷物的海运成本上涨,因此对美国出口不利。以约旦为例,10年前该国进口的小麦几乎全部来自美国,而现在价格低廉的黑海小麦更有竞争力,约旦买家根本不看美国小麦。
美国与伊朗的政治关系紧张也不利于美国的小麦销售。两国长期出现政治摩擦导致伊朗只有别无选择时才会考虑进口美国小麦,因此一位欧洲贸易商称,伊朗与美国长久以来的政治冲突意味着伊朗只有别无选择时才会从美国进口小麦,这也使得欧盟坐收渔利。
欧盟历年小麦出口量
3.1.3乌克兰
乌克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处东欧大平原,地势平坦,农业用地约425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左右,并且分布在平均海拔为175米的平原上。全世界23%的黑土地分布在乌克兰境内,土壤肥沃,生产条件极其优越。
乌克兰也是小麦主要出口国之一,2010年乌克兰因严重灾害导致产量下降15%至1680万吨,为防止国内面包价格上涨,乌克兰政府颁布出口限令,11年恢复出口。12年7月1日再度暂停出口,因国内天气干旱导致小麦减产,13年4月恢复出口。
乌克兰目前是世界10大小麦出口国之一,13年12月,乌克兰开始办理对华出口小麦许可证,至此,乌克兰谷物全部对华开放出口。
3.1.4哈萨克斯坦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平均年产粮食1700-1900万吨,国内市场消费900-1100万吨,平均每年出口500万吨,进口约4万吨。但是,受气候影响,哈粮食产量起伏较大,2009年产量2080万吨,基本达到五年来最高水平;2010年产量1180万吨,创六年来最低;2011年,产量2690万吨,达到创历史记录水平;2012年,由于受到干旱天气影响,哈萨克斯坦百万公顷粮田受损,粮食总产量大幅下降,产量为1450万吨左右。
萨克斯坦的主要粮食产区位于北部,该地区肥沃的土壤和夏秋季良好的自然条件保障春播粮食的高产量。北部三州(阿克莫林州、科斯塔奈州、北哈萨克斯坦州)的粮食产量占全哈的75%。
目前,哈萨克斯坦生产的粮食中,超过80%为小麦,10%为大麦,玉米和大米的比重分别为1.8-3.8%和1.3-3.1%,燕麦和荞麦分别占1%和0.2%。为改变这种“小麦独大、品种过于单一”的状况,哈近年来采取了促进粮食作物多样化的政策,提高其它粮食作物及油橄榄等经济作物的比重。由于大部分地区冬季严寒,哈的粮食生产结构中,以春播为主(占90-97%)。
最近五年,哈粮食出口量受到国际市场粮食行情的影响,变化起伏较大,最高为2007年的688万吨,最低为2011年的349万吨,哈出口的粮食中超过90%为小麦。
2011年,哈向29个国家出口小麦289万吨,主要的出口对象国是独联体国家(占哈小麦出口总量的66.2%),其中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分别占哈小麦出口总量的19.2%、16.9%、15.7%和9.3%。哈小麦的其它传统市场还包括土耳其、埃及、阿富汗、阿联酋、希腊、伊朗等。
2014年上半年,哈出口小麦217.45万吨、总值5.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1.9%和30.1%。其中,哈向伊朗出口小麦55.38万吨、总值1.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7.8%和198.6%;乌兹别克斯坦38.91万吨、总值6.2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8%和22.3%;阿塞拜疆28.77万吨、总值6830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2.3%和47.1%;塔吉克斯坦32.62万吨、总值788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4%和下降0.2%;吉尔吉斯斯坦19.49万吨、总值424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4.9%和31.4%;中国15.94万吨、总值427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倍和11倍;德国5.53万吨、总值123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没有向德出口小麦;苏丹5.46万吨、总值1450万美元,去年同期无出口;土耳其5.32万吨、总值1620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3.4%和39.2%;瑞典3.27万吨、总值850万美元,同比 20 分别下降6.5%和27.3%;格鲁吉亚2.45万吨、总值66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3.2%等。
哈萨克斯坦粮食合同集团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卡什基姆巴耶夫称,近年来哈小麦对华出口取得了一定成绩。本销售年(2014年7月至10月23日)已向中国出口1万吨小麦,2014年10-12月计划再出口2万吨小麦。2014年5月,哈农业控股集团与中国中粮公司达成协议,2014-2015年哈计划向中国出口10万吨小麦。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农业内,根据哈农业部预测,将出口800万吨粮食(含面粉等价物)。
2014年3月6日,应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海川制粉有限公司申请,阿勒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受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组成“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定点加工”考核组,对该企业申请加工进境植物产品总体情况进行了文件审核及现场考核。
在考核过程中,考核组按照《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定点加工、仓储检疫要求》及考核标准,对该企业仓储条件、防疫措施、加工工艺等硬件设施及体系管理方面逐一进行了现场考核,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由于我区是农牧业生产大区,防止国外疫病疫情传入传出、保护农牧业生产安全尤为重要,在这个前提下,考核人员既要考虑疫病疫情风险职责,又要权衡本地小麦原料供应存在缺口、企业需要扩大经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同周边国家贸易往来之原则,最终,经周密策划,严格考核,该企业终于在有条件整改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验收,即将成为阿勒泰地区乃至全疆首家获得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定点加工、仓储资质的企业。
按照国家关于加强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管理规定,要求获得小麦配额的加工企业进口的小麦必须在本地区定点加工使用原则,同时要求严禁倒卖进口小麦、向外买卖配额证手续,违者将按照进境动植物检疫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追究进口粮食加工企业法律责任,并注销进口许可证和定点加工资质。
3.1.5中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小麦长期产不足需,每年进口1 000万t以上小麦弥补缺口。1996年以来,我国小麦连续4年丰收,总产量连续超过1亿t,国内小麦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小麦进口量迅速减少,从1995年的1 162.7万t波动减少到2003年的44.7万t。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进口大幅减少也得益于 21 国内种植结构调整,优质专用小麦有了较快发展,部分地替代了进口小麦。1999年之后,受市场因素及国内农业结构调整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下滑,小麦也不例外,产量连继4年下降,2003年小麦产量降到8 649万t,比历史最高纪录1997年的12 329万t减少29.85%。在国内粮食持续减产,供应偏紧的市场格局下,2003年四季度后国内粮价普遍上涨,2004年进口量大幅增加到725.8万t,是上年的15.2倍。同时,为了大力发展粮食生产,2004年国家及时出台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之后几年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在政策、科技以及气候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小麦生产逐步恢复,并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国内供求关系明显改善,2005—2008年进口量逐年迅速减少,从2005年的进口354.4万t减至2008年的4.31万t。2004年以后我国小麦进口量剧减除与国内产量不断增加、库存充裕有关外,2007、2008年国际粮价高位运行,且明显高于国内价,也抑制了我国企业进口需求,2008年进口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加剧,全球经济出现衰退,需求持续低迷,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2008、2009年全球小麦产量又连续2年丰收,导致2009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同比跌幅达30%以上,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进口量再度大幅增加,全年进口90.41万t,比上年增加20倍。2009年夏季我国小麦收获期河南、江苏等主产省遭遇阴雨天气,部分地区小麦出现大面积穗发芽,2010年春季部分主产区又遭遇低温冻害,小麦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国内优质麦供应紧张,2010年我国进口量继续增加到123.07万t,较上年增36.12%,为2006年以来的最大量,但相对于供应短缺时期数百万t以上的进口量还是小得多。201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小麦减产,供需出现缺口,国际价格再度上涨,进入2011年继续维持波动上涨行情,而同期国内价格稳中有升,进口价格高于国内价格,进口同比大幅减少。2011年一季度累计进口小麦产品25.29万t,同比减32.51%。
在我国小麦大量进口的同时,也有少量出口。入世后,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国小麦产量增加,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量有所上升。
尽管我国在一些年份有出口,但我国仍然是小麦净进口国,不过随着近些年进口量整体减少,在全球贸易量中的比重也呈迅速下降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年小麦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在10%左右、20世纪60年代占9%、70年代占8.4%、80年代进口量增加到千万t,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增加到11.2%,1990—1995年比重略降到10%。1996年以后,随着我国进口数量的减少,占全球进口量的比重也迅速下降,多数年份在1%左右,2006年以后不到1%,最低的2008年仅占0.03%,2009、2010年进口量增加,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也提高到0.67%、0.98%。
3.2世界小麦消费状况
3.2.1世界小麦消费总量的变化
1960/61以来,世界小麦消费总量在大多数里呈线性增长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增速略有放缓。尽管趋势非常明显,但世界小麦消费总量并非逐年增长,在某些年份曾有较明显减少,这与小麦价格、小麦与玉米比价及小麦与稻谷比价有一定关系。20世纪60年代,世界小麦消费量年均增长1003.24万t;70年代,年均增长1145.59万t;80年代,年均增长1057.84万t:90年代,年均增长343.53万t;本世纪前10年世界小麦消费量年均增长568.89万t。
3.2.2世界饲料用小麦消费量的变化
小麦消费总量可简单划分为饲料用、食用、种用和工业用消费量。用于饲料的小麦一般是等级最低的小麦,这类小麦蛋白含量和出粉率均较低,不适合食用。与被称为饲料之王的玉米相比,小麦作为饲料原料没有优势。小麦中的多糖类物质动物不易消化,容易导致畜禽腹泻,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且需添加少量酶。20世纪60年代后期,第一次绿色革命带来的小麦单产快速提高,大大提高了世界小麦产量。在满足世界小麦制粉消费的同时。更多小麦可以作为饲料原料。相应地,饲料用消费量在世界小麦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从1963/64最低约10%提高到1970/71最高点约24%。此后20年,饲料用消费量在世界小麦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该播种略有降低,基本保持在17%左右的水平。
3.2.3 世界小麦食用、种用和工业用消费量的变化
世界小麦食用、种用和工业用消费量变化较饲料消费量的变化平缓。小麦与玉米不同,作为工业原料用途有限,这就限制了小麦工业消费量的增长空间。欧盟是世界小麦主产区,但在世界出口市场上往往面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激烈竞争。近年来欧盟加大了使用小麦生产燃料乙醇的数量,消耗掉许多小麦。由于小麦价格相对较高,使用小麦生产燃料乙醇不能实现正常利润,欧盟采取了补贴生产的方式,这就限制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粗略估计,食用消费量在世界小麦食用、种用和工业用消费量中的比重在90%以上,因此后者更多反映的是前者的变化,基本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3.3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
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口的刚性增长是推动世界小麦消费量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小麦消费量会经历一个先增长后趋稳甚至略有降低的过程。除此之外,小麦价格变化、政策及小麦产量也是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世界小麦消费量在间出现波动,但并不是决定小麦消费量长期趋势的主要因素。
自1960年以来,世界人口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年均人口增长相对稳定,除个别年份外,年均增长7300万~8700万人。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年年均人口增长在1500万人左右,其次是中国、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其它国家近年年均人口增长在300万人以下。俄罗斯和乌克兰人口近年呈减少态势,年均总人口减少约65万和30万人。因人口减少而使小麦出口产量增加,近年该两国在世界小麦出口市场中的地位逐步攀升。
与人口增长不同,经济发展对小麦消费量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世界经济增长率间变化非常大。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经济增长对小麦消费量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表现有明显不同:对低收入国家而言,温饱问题的解决会推动人均面粉消费量的增加;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随着居民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比重的提高,人均面粉消费量将有所减少;对高收入国家而言,居民饮食结构已相对稳定,人均面粉消费量趋于稳定,小麦食用消费量的增长更多取决于人口增长。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判断,世界各国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并不全部遵循这一规律。此外,经济增长对小麦工业消费量并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至少从历史上看是如此,这一点与玉米有明显不同。
3.4 世界小麦消费量增长的地区分布
近年世界人口年均增长量中约91%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其中约56%来自于低收入国家。按世界银行标准,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按联合国标准,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DP为799~2990美元。根据前面的分析,人均GDP在3300美元左右时人均小麦消费量达到最高。这意味着每年新增的约6900万中低收入国家人口,贡献了世界绝大多数的小麦消费增长。当然,这些新增人口中有相当部分无法得到充足的食品供应,其对小麦消费量的拉动幅度小于人口的增幅。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如巴基斯坦,过去5年年均小麦消费总量增长约75万t)在人口增长的同时小麦消费量接近线性同步上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人口绝对量增长大国,近年小麦消费总量则徘徊不前。世界小麦消费总量的增长来源十分分散,大多数国家增量很小,小麦消费量快速增长的地区则很少,这也是人们对世界小麦市场进行短期分析时只关注主产国生产形势的原因。
3.5对世界小麦消费量的初步预测
根据以上分析,未来十年世界小麦人均消费量将基本稳定,消费总量变化将主要取决于世界总人口的增长。考虑到历史上耕地面积从未对小麦消费量构成限制,在预测世界小麦总消费量变化趋势的过程中,并未考虑产量对消费量的影 响。
世界总人口在过去近五十年保持了几乎完美的线性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约7600万人。据此,预计到2020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76.1亿~76.2亿人。世界小麦人均食用、工业用和种用消费量近年来已非常稳定,但人均小麦消费总量年际间仍有一定的波动,其原因是饲料用消费量会因小麦价格的波动而变化。
3.6中国小麦消费
我国既是小麦生产大国,也是小麦消费大国,生产量和消费量都保持在1亿吨左右。国内小麦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基本保持供求平衡格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一直是国际上重要的小麦进口大国,平均年进口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经过2000-2003年的减产,从2004年开始小麦出现恢复性增产,并在2006年突破1亿吨。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对高档小麦的需求,进口小麦有所增多,2010年进口量突破100万吨,2012年进口量突破150万吨,出口量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我国小麦主要用于食用,制粉消费中约75%的小麦形成面粉,5%形成次粉,20%形成麸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粉消费稳中有降,饲用及工业消费不断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1/2012,小麦制粉消费8300万吨,饲用及工业消费分别为2100、1150万吨。
随着国内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整体明显提高,消费升级拉动居民对肉、蛋、水产等的巨大需求,1995年-2009年,城市人均肉、蛋、水产的消费支出复合增长率为5.4%,农村人均对肉、蛋、水产的消费量复合增长率为3.1%;过去五年,国内对肉类与乳类的消费增长分别达到12%、22%,远超过全球1.6%的平均水平。
消费结构的升级导致粮食需求总量呈增长态势,城乡居民人均口粮需求不断减少,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增长,尤其是饲料粮方面,其将会继续成为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体,因每生产1公斤的猪肉需要3公斤谷物饲料,每生产1公斤的乳类需要4公斤饲料,而每生产1公斤牛肉,则需要8公斤饲料。从粮食消费品种结构的变化来看,近年来,对稻谷和小麦消费的比重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对玉米消费的比重明显上升,对大豆和杂粮消费的比重在总体上也呈提高趋势。
粮食消费品种结构的变化与其消费用途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吻合,目前国内稻谷和小麦主要用作口粮,玉米主要用作工业用粮和饲料粮,大豆的主要用途也在工业和饲料方面,杂粮消费的扩张则是顺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多元化的趋势。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将日益走向多元化,更注重“营养”与“健康”,肉、蛋、奶等非粮食类产品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替代口粮消费。
近几年来,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国内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城乡居民对面粉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专用化的趋势。国内面粉消费需求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面粉销售情况整体不如以往,面粉的消费结构出现明显分化,专用粉的需求明显好于普通粉。为适应国内生活节奏的加快,城乡居民日益追求膳食方便化、营养化、多样化的需要,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正在加快。“粮食加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扩大专用粉的品种和产量,到2015年,专用粉品种达到30个以上,产量占小麦粉总产量的百分比从现在的11%达到30%,到2020年专用粉品种达到50个以上,产量在小麦粉总量比重达到4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其对专用粉制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而普通粉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呈现萎缩态势。国内面粉消费结构的分化,对国内小麦市场需求带来明显变化,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空间较大,而因普通粉消费疲软,这将使得普通小麦其制粉需求空间不大。
2010年,国内工业饲料总产量1.62亿吨,2011年超过1.7亿吨,“十二五”期间预计饲料总产量将达到2亿吨。目前国内玉米饲料消费占比70%,饲料产量增长直接带动玉米需求量上升,1995-2010年,国内玉米消费复合增速为3.0%,玉米产量复合增速为2.1%,2009年我国玉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2009、2010年净进口115、200万吨,10月27日,摩根士丹利称,国内本玉米进口量可能增加至4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0月份预计,2011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在3315万公顷,较上增加65万公顷;玉米产量在1.845亿吨,较上增加725万吨,非官方预测今年增产也在600万吨左右。但由于消费结构升级,饲料用粮及工业用粮需求旺盛,国内玉米供需仍趋向紧平衡甚至供需缺口逐步拉大,这将使得后期国内饲料小麦的使用量增加,2012年3月份左右,在养殖规模效应显现及养殖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小麦替代玉米量进一步增加。受消费结构 27 升级推动,目前国内小麦市场面临供需结构转型格局,优质专用小麦及饲用小麦后期将备受面粉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青睐,具有一定上涨空间。
四、小麦下游产业发展前景
4.1小麦产业链
上图可以看出,小麦工业主要是由饲料工业、面粉加工工业以及下游的淀粉加工工业构成,所以这两种工业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小麦的消费。
4.2小麦淀粉行业发展
4.2.1用途
小麦淀粉是一种对面粉进行精加工的一种物质,由于其毕竟是精粮,主要还是应用于食品做增稠剂、胶凝剂、黏结剂、或稳定剂等,也有的用其做淀粉糖(食用糖的一种,但比蔗糖健康)工业上应用不多,但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其应用领域为:
造纸业
在造纸过程中,小麦淀粉的加入,可以提高纸张的表面强度,改善纸张的粘合性,提高纸张的重量,节约电力消耗及减少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纺织业
主要是使用淀粉,用于棉纺织物的上浆过程,可以保持织物在编织时的光洁度及耐磨性能,让织物有良好手感及平滑的表面。石油业
因为经过预糊化的小麦淀粉具有抗高温和耐高压的特性,因此可放入石油钻井中作为稠度稳定剂,让其凝结成胶控制泥浆水分的滤失。
医药业
因为小麦淀粉,有着稳定的化学性质,而且比较有粘性,无毒无味,可以用做胶囊、润滑剂、药片的原料。
食品业
因其粘度较强,常用做食品中的增稠剂、粘结剂、乳化剂等,也可以在汤料中大量使用,增强食品的松软性,改善食物的口感。
4.2.2小麦淀粉提取方法
从小麦中提取淀粉,过去是采用发酵法,即将小麦加水浸软、磨碎后,进行加酸发酵,使包围在淀粉颗粒周围的细胞被溶解而淀粉易于分离,但该法面筋的损失较多,而且淀粉中蛋白质不易去尽,影响淀粉质量,目前已被马廷法所代替。
马廷法 它是以小麦面粉为原料,在搅合机中加水50~80%,以40转/分的转速使面粉捏合成面团。搅合时间约30分钟,放置30分钟,使面筋膨润而互相粘结,使淀粉易于分离。若添加适量食盐,可改良面筋的品质,而促进其粘结。如遇面粉的游离酸多时,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调节其pH值。面团暂时静置后,加5~8倍的水进行揉洗,分3~4次揉洗。洗出的乳状液为淀粉乳,需进行精制提纯,剩下物为面筋,含水分为65~70%,经干燥后,蛋白质含量约为75~85%,可以食用或作为制造油面筋的原料。
上述小麦淀粉的提取方法是属于分段处理,不能连续操作。国外曾报道过连续式制法,工序基本上相同,只是需采用连续设备组合起来进行生产。
机械化连续式制法
小麦面粉——经过均质器混合后——经过洗涤——分成浆水和湿面筋 ——浆水经过除砂器处理进一步除去浆中的泥沙——经过三级洗涤去除小颗粒的面筋——通过多级旋流器分离——分离掉球蛋白——脱水——烘干成A淀粉;
分离完后的球蛋白浆液——在经过分离处理——进一步分离出一部分的淀粉为B淀粉。
湿面筋——经过脱水——混合切断——经多级烘干——成品谷元粉。阿耳塞廷法近年来,还有以小麦为原料生产淀粉的阿耳塞廷法。该法生产原理与玉米淀粉生产工艺相同。
制作方法 将含水分为14%、粗蛋白质含量约10%的软质小麦,用含0.2%二氧化硫的浸泡水在39℃温度下,浸泡12小时,吸水增加到55%。其它操作方法与玉米加工相同。得到成品淀粉中粗蛋白质含量在0.4%以下,回收率最高达83%。
4.3面粉加工工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转换升级并发展壮大,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体系,发展势头平稳;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行业利润率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4.3.1小麦加工产能区域
从小麦加工产能区域分布看,产能超2000万吨的省份2个,为河南和山东;超1000万吨省份3个,为江苏、河北和安徽;超200万吨省份7个,为陕西、新疆、湖北、四川、广东、黑龙江和山西。其中,除广东、黑龙江之外,面粉加工业主要集中在小麦产区,尤以黄淮海小麦产区最为明显。该区域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安徽五省小麦产量高,约占全国总产的75%左右。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面粉产量1.32亿吨,同比增长4.2%,(按历史数据增幅为7.08%)其中,河南、山东两省面粉产量超 30 2000万吨,分别为5243.8万吨和2402万吨,河南在全国制粉工业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2013年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10个面粉加工主产区面粉产量1.24亿吨,较上年增长7.0%,增幅明显低于全国总水平,主产省面粉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比重进一步提回落到93.9%。
按照统计局面粉产量2013年小麦消费1.78亿吨,综合统计偏差和实际面粉消费需求情况,调整后的2012小麦加工消费1.056亿吨。地区分布来看,10个主产省小麦加工消费量9915万吨,占到全国小麦加工总量的93.88%。其中,山东实际小麦加工量为1921万吨,较上年下降8.74%,河南小麦加工消费量为4194万吨,较上年增长7.37%,河南小麦加工量的快速增长为国内小麦加工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综合2013年的小麦加工消费和当年小麦产量,2013年小麦加工结余1447万吨,较上年的1594万吨有所减少;从分省面粉加工消费共有12省有产需缺口,缺口总量1467万吨。其中河南、广东、福建、浙江产需缺口最大,分别为1010万吨、205万吨、97.5万吨和26.6万吨。
其余省份小麦产量大于面粉加工消费,结余总量为2913万吨,这些小麦结余可以调往外省加工或者作为饲料及其他消费。制粉加工结余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有8个,其中,河北、新疆、江苏结余超过300万吨,依次为632.8万吨、572万吨和305.9万吨,河北、山东部分优质小麦小麦流向京津东南、华南;江苏小麦剩余量主要供应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加工需求。四川本地小麦加工剩余用作饲料消费、工业消费,部分流向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新疆地区大量剩余而且出疆运输紧张,限制影响当地农业的生产可持续发展。
由于国内居民面粉消费主要用于制作馒头、面条等主食,国内面粉加工企业也以生产普通面粉为主,普通粉在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大,仍占据面粉主流市场。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品质要求的提高,普通粉将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在细分市场上,特色面粉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4.3.2当前我国面粉加工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行业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全国小麦粉加工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66.1%,且产能增幅是产量增幅的近10倍,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目前,行业内中小型企业仍占多数,日处理能力200吨以下的企业达1962家,占入统企业数量的70%,且众多规模以下企业尚未纳入统计。受企业规模偏小影响,大部分企业只是从事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简单生产,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能力弱,尚无法满足市场对多样化、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二)行业利润率低,企业发展受政策影响大
随着近几年国家不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加工企业原粮成本不断上涨;同时,小麦粉作为主要的民生产品之一,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由此面粉企业利润率一直保持低位。另外,国家在扶持行业发展方面政策、措施也很有限。尤其是在小麦定向销售加工企业政策出台之后,由于受惠企业在原粮采购、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方面比其他企业更具政策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从总体看,行业发展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态势,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难度加大。
4.3.3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一)面粉企业继续整合升级,产业链建设步伐将加快
从行业竞争态势和发展现状看,通过整合升级、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行业整体优化升级趋势明显。企业产业链建设进程加速,在粮源环节,涉足订单农业,从源头抢抓粮源特别是优质粮源;在物流环节,通过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及与粮食仓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提高应对市场风险和保障生产加工能力;在销售环节,打造自身销售网络,建设直接面向终端市场销售网点等。在外资涉足面粉加工领域后,国内面粉行业重组兼并和产业链建设进程可能加快。
(二)食品安全受重视,面粉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公众关注,面粉增白剂“废存”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据悉,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已审查同意注销面粉增白剂。卫生部监督局也发布征求意见稿,从2011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面粉增白剂的取消对面粉加工行业是行业变革和产品升级难得的机会。同时,在行业利润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通过改善产品结构,提供更多健康、营养、生态和满足城乡居民更高品质要求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成为提高生存能力和发展机会的有效手段之一。专用粉、全麦粉、营养强化粉等特色产品比重将有所提高。
(三)受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市场影响力将继续增强
2010年三季度,国家面向面粉加工企业举办托市小麦专场竞价销售会,四季度对部分加工企业实行定向销售政策。从2010年粮食调控政策走向看,调控方式由过去直接投放原粮调控市场逐渐向通过投放成品粮油平抑市场倾斜。投放成品粮油直接面向广大城乡居民,对“保供稳价”作用也更为有效、直接。促使龙头加工企业在调控市场中的作用加大,在执行国家调控政策中,相比其他加工企业也更具有政策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受此影响,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将进一步发展,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引导后期面粉市场发展。
4.4饲料工业
饲料工业整体增速放缓,据相关饲料企业介绍,通常在饲用小麦价格较玉米便宜50元/吨时,饲料企业愿意调整配方,增加小麦的用量。近几年饲料行业开始大规模使用小麦替代玉米,甚至以玉米作为唯一原料的猪饲料也开始使用小麦进行生产。并且随着饲料技术的发展和突破,目前饲料小麦整体替代水平在60%左右,鸭料和部分肥猪料甚至达到100%替代率。
2014年7月,国内玉米持续上涨,因粮源主要集中在临储库存中,市场优质玉米缺口较大,临储拍卖的优质玉米成交价格坚挺,支撑玉米价格一路走高。目前,全国玉米均价已经突破了2012年8月7日创造的历史高点2529元/吨,目前达到2560元/吨的历史新纪录,从当下的情形看,玉米短期上涨动力不减。与此同时,国内新小麦丰产上市,销区小麦价格已经普遍低于玉米,而且质量较好,7月小麦/玉米比价一路走低,小麦替代量大幅增加。初步预计,7-9月份生产的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量将达到800万吨。
受新麦粮源减少、下游需求不断回暖的影响,部分制粉企业反映小麦收购难度加大,提价收购意愿增强,9月份小麦价格稳中有涨。小麦余粮数量已大大减少,小麦与玉米之间的差价也逐步缩小,所以小麦替代玉米的高峰期或已经过去。
4.5小麦相关政策
4.5.1 2015小麦最低收购价格
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5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比较效益、国际市场价格 33 和粮食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
我国小麦市场2006年开始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从2008年至2014年国家已经连续7年提高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国标三等白麦收购价由2006年的0.72元/斤提高至2014年的1.18元/斤,调整幅度在0.03-0.11元/斤,累计提价幅度63.89%,这反映了国家在政策上稳幅提高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种粮收益的导向。
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调节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民种粮的“定心丸”。国家在制定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方面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每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幅度,要考虑农民的种粮收益情况,防止“谷贱伤农”。如化肥价格上涨幅度、种粮比较效益、自然灾害等因素。提价水平是综合考虑了种粮成本、顺价销售、国内外差价等多种因素后慎重确定的。另一方面,政策要减缓最低收购价格上涨对市场及经济的冲击,防止“米贵伤民”。从近几年的政策执行效果来看,在连续提高的最低收购价格的影响下,局部地区阶段行价格上行对加工和消费市场形成冲击。如果最低收购价格提价幅度过大,会明显推动粮食市场价格,进而刺激食品价格,有加速通胀、影响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可能。
此番最低收购价格保持不变,政策导向较为明显。这对稳定当前农产品市场形势,缓解国内粮价长期上涨的压力有利,对短期市场影响有限,其影响在于长期。
分析来看,一是当前小麦市场价位普遍较高。今年夏收以来,国内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一直是涨势伴随,9月份以来小麦价格持续保持高位平稳。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显示,截至10月16日,全国主要粮油市场三等白麦收购均价2492元/吨,比2014年最低收购价格高176元/吨。目前看,市场主流价格在1.3元/斤左右,与去年同期价格基本持平,并未出现价格大幅度提高的实际行情,让市场对于未来价格继续高涨的期望本就有些失落,托市价格保持去年水平的消息,将对小麦价格的实际走势形成更强的制约。二是我国小麦市场供求状况宽松。今年小麦丰产丰收,我国整体供需形势略为宽松,国家政策性收购量达到近两年历史新高,主要粮源为国家掌握,对稳定市场起到积极作用,在整体经济环境、农产品形势及国际小麦价格低迷的影响下,政策收购价格对小麦上涨的推动力减弱,市场购销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更为明显和直接。
本次价格制定可以说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前期对托市价格的传言中,就有一条是对小麦部分地区试行目标价格政策,但目前还未有相关政策公布。而从大豆、棉花等品种的政策改变以及高层对于农产品价格机制的评价和期望来看,改变农产品的宏观调控手段将是重要发展方向。如今,小麦价格维持于去年水平,是粮食底价有保证后,对粮价市场化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政策旨在保证农民收益的措施已经到位,真正要涨,涨多少,还要看具体的市场情况。同时,也对每年日益增长的相关财政支出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出乎意料的是,依照近7、8年的正常规律,本次调价应该高于上年价格,而实际并未提高。长期以来形成的小麦价格节节高心理将严重受挫,2015年及之后小麦市场必将形成新的走势趋向。本次托市价格的公布,可能成为小麦价格走势的重要节点,但绝非拐点。另外,经过多年托市收购的洗礼,市场收购各方对于价格上涨的判断,主要是依据政策对于市场价格的指导,本次政策调整,将对未来托市收购的实际执行和非国有主体的实际收购有一定的影响。
4.5.2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2009年第5号令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粮油仓储单位的粮油仓储活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粮油仓储单位从事粮油仓储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粮油仓储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国家和地方粮食流通政策和粮食应急预案,贯彻国家和地方制定的仓储管理制度和标准,接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
第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粮油仓储管理制度,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粮油储藏技术,延缓粮油品质劣变,降低粮油损失损耗,防止粮油污染,确保库存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第五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油仓储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储粮安全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粮油仓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
第六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自设立或者开始从事粮油仓储活动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应当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仓储业务类型、仓(罐)容规模等内容。具体备案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七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固定经营场地,并符合本办法有关污染源、危险源安全距离的规定;
(二)拥有与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并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
(三)拥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第八条 未经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粮油仓储单位名称中不得使用“国 36 家储备粮”和“中央储备粮”字样。
第三章 粮油出入库管理
第九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对入库粮油进行检验,建立粮油质量档案。成品粮油质量档案还应包括生产企业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内容。
第十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对入库粮油进行整理,使其达到储存安全的要求,并按照不同品种、性质、生产年份、等级、安全水分、食用和非食用等进行分类存放。粮油入库(仓)应当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
第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货位及时制作“库存粮油货位卡”,准确记录粮油的品种、数量、产地、生产年份、粮权所有人、粮食商品属性、等级、水分、杂质等信息,并将卡片置于货位的明显位置。
第十二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粮油出库前按规定检验出库粮油质量。粮油出库应当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做好出库记录。
第十三条 出库粮油包装物和运输工具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未经处理的严重虫粮、危险虫粮不得出库。可能存在发热危险的粮油不得长途运输。
第十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清除仓房、工作塔等仓储设施内的粉尘,按规定配置防粉尘设备,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禁止人员进入正在作业的烘干塔、立筒仓、浅圆仓等设施。
第四章粮油储存管理
第十五条 粮油仓储单位负责人对全部库存粮油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负责。
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应当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第十六条 粮油储存区应当保持清洁,并与办公区、生活区进行有效隔离。在粮油储存区内开展的活动和存放的物品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或者对粮油储存安全构成威胁。
第十七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对仓房(油罐)编排号码,配备必要的仓储设备,建立健全设备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制度。
第十八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仓房(油罐)的设计容量和要求储存粮油,37 执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建立粮油仓储管理过程记录文件。
第十九条 粮油仓储单位仓储能力不足时,应当通过代储、租赁等方式,合理利用其他单位的现有粮油仓储设施,扩大仓储能力。粮油仓储单位应当与承储或者出租的单位签订规范的代储或者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现有仓储设施不足,确有必要露天储存粮油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打囤做垛应当确保结构安全,规格一致;
(二)囤垛应当满足防水、防潮、防火、防风、防虫鼠雀害的要求,并采取测温、通风等必要的仓储措施;
(三)用于堆放粮油的地坪和打囤做垛的器材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第二十条 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食用油脂和豆类2年。
第二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粮油储存损耗处置方法的规定处置粮油储存损耗。国家对政策性粮油储存损耗的处置方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储存粮油出库数量多于入库数量的溢余,不得冲抵其他货位或批次粮油的损耗和损失。
第二十三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设立粮油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真实、完整地反映库存粮油和资金占用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管。库存粮油情况发生变化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更新库存粮油货位卡和有关帐目,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二十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十五条 储粮化学药剂应当存放在专用的药品库内,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并对药剂和包装物领用及回收进行登记。进行熏蒸作业的,应当制订熏蒸方案,并报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熏蒸作业中,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作业场地周围设立警示牌和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熏蒸作业区。
第二十六条 库存粮油发生降等、损失、超耗等储存事故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处置,避免损失扩大。属于较大、重大或者特大储存事故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属于特大储存事故的,所在地粮食行政 38 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事故报告24小时内,上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粮油储存事故按照以下标准划分:
(一)一次事故造成10吨以下粮食或2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一般储存事故;
(二)一次事故造成10吨以上100吨以下粮食或2吨以上20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较大储存事故;
(三)一次事故造成100吨以上1000吨以下粮食或20吨以上200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重大储存事故;
(四)一次事故造成1000吨以上粮食或200吨以上油脂损失的为特别重大储存事故。
第二十七条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依法及时进行处理,并立即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粮油仓储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未在规定时间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或者备案内容弄虚作假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粮油仓储单位不具备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粮油仓储单位的名称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三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违反本办法有关粮油出入库、储存等管理规定的,由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粮油储存事故或者安全生产事故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粮油,包括各类粮食、植物油料和油脂。本办法所称粮油仓储单位,是指仓容规模500吨以上或者罐容规模100吨以上,专门从事粮油仓储活动,或者在粮油收购、销售、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过程中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仓容规模500吨以下或者罐容规模100吨以下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的经营者,其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相关条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商业部1987年6月22日颁布的《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87)商储(粮)字第12号)同时废止。
附件一:
关于污染源、危险源安全距离的规定
粮油仓储单位的固定经营场地至污染源、危险源的距离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距有害元素的矿山、炼焦、炼油、煤气、化工(包括有毒化合物的生产)、塑料、橡胶制品及加工、人造纤维、油漆、农药、化肥等排放有毒气体的生产单位,不小于1000 40 米;
二、距屠宰场、集中垃圾堆场、污水处理站等单位,不小于500米;
三、距砖瓦厂、混凝土及石膏制品厂等粉尘污染源,不小于100米。附件二:
关于粮油储存损耗处置办法的规定
一、粮油储存损耗包括自然损耗和水分杂质减量:
(一)自然损耗是指粮油在储存过程中,因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干物质、计量的合理误差、检验化验耗用的样品、轻微的虫鼠雀害以及搬倒中零星抛撒等导致的损耗。
(二)水分杂质减量是指粮油在入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水分自然蒸发,以及通风、烘晒、除杂整理等作业导致的水分降低或杂质减少等损耗。
二、粮油储存损耗应当以一个货位或批次为单位分别计算,不得混淆。
三、自然损耗应当在一个货位或批次粮油出清后核销。其中,原粮的自然损耗按以下定额处置,在定额以内的据实核销,超过定额的按超耗处理并分析超耗的原因:
(一)储存半年以内的,不超过0.1%;
(二)储存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不超过0.15%;
(三)储存一年以上的,不超过0.2%。
四、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实核实销:
(一)入仓前以及入仓期间发生的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在形成货位后核销;
(二)储存期间的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在一个货位或批次粮油出清后核销。4.5.3小麦进口政策 我国从1996
年起对小麦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2001年入世后承诺的配额数量不断增加,配额内进口实行1%的关税率,配额外关税率也逐步下调。由附表可知,2001年配额量为785.5万t,配额外税率为74% ;2002、2003年配额量分别增加到845.2万t、909.4万t,配额外关税率则持续降低71%、68% ;2004年及以后的年份,配额量进一步增加并维持在963.6万t,配额外的关税率执行65%的标准(附表)。根据规定,进口业务中国营贸易占90%,非国营贸易占10%。在近几年的进口实务中,2004年由于国 41 内小麦供不足需,库存持续下降,为扩大进口,国家自当年3月份开始取消了13%的小麦进口增值税以降低进口成本,并将这一政策延续到当年底。此外,没有更多调整。近些年我国小麦实际进口量占国内消费的比重在1%左右,有些年份还不到0.1%,进口麦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说,配额管理的进口政策,避免了大量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对于保护国内小麦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2014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请条件和分配原则》,并予以公告。国家发改委将于2014年1月1日前通过授权机构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给最终用户。
2014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请条件和分配原则
一、2014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90%;玉米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棉花89.4万吨,国营贸易比例33%。
二、企业通过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易货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援助、捐赠等贸易方式进口上述农产品均需申请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并凭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办理通关手续。由境外进入保税仓库、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免予申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
三、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者的基本条件为:2013年10月1日前在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需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纳税记录(需提供2012年及2013年有关资料);2011至 2013年在海关、工商、税务、检验检疫方面无违规记录; 2012年企业年检合格;没有违反《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的行为。
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前提下,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者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小麦
1、国营贸易企业;
2、具有国家储备职能的中央企业; 3、2013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
4、日加工小麦400吨以上的生产企业;
5、2013年无进口实绩,但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并由所在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以小麦为原料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二)玉米
1、国营贸易企业;
2、具有国家储备职能的中央企业; 3、2013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
4、以玉米为原料,年需要玉米5万吨以上的配合饲料生产企业;
5、以玉米为原料,年需要玉米10万吨以上的其他生产企业; 6、2013年无进口实绩,但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并由所在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以玉米为原料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三)稻谷和大米(长粒米和中短粒米需分别申请)
1、国营贸易企业;
2、具有国家储备职能的中央企业; 3、2013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
4、具有粮食批发零售资格,年销售额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粮食企业;
5、粮食年进出口额2500万美元以上的贸易企业; 6、2013年无进口实绩,但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并由所在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以稻谷和大米为原料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四)棉花
1、国营贸易企业; 2、2013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
3、纺纱设备5万锭以上的棉纺企业。
四、上述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将根据申请者的申请数量、历史进口实绩、生产能力和其他相关商业标准进行分配。
五、2014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申请时间为2013年10月15日至30日。申请者可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机构领取,或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下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表》,并如实填写。
六、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机构负责受理属地范围内的企业申请,并于2013年11月30日前将符合公布条件的申请送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抄报商务部。
七、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1月1日前通过授权机构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给最终用户。
4.5.4 2014年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措施
1.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3.良种补贴政策
2014年,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试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区、市)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农民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8个小类175个品目,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市)可在12大类内自行增加不超过30个其他品目的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44 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一般机具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5万元;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0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可提高到25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30万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提高到40万元。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同时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2014年继续在山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新疆、宁波、青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报废机具种类主要是已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登记,并达到报废标准或超过报废年限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4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201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价幅度为5.4%;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45 提价幅度分别为2.3%、2.2%和3.3%。继续执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20亿元,具体奖励办法是依据近年全国各县级行政单位粮食生产情况,测算奖励到县。对常规产粮大县,主要依据2006-2010年五年平均粮食产量大于4亿斤,且商品量(扣除口粮、饲料粮、种子用粮测算)大于1000万斤来确定;对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在主产区产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产区列前5位的县也可纳入奖励;上述两项标准外,每个省份还可以确定1个生产潜力大、对地区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纳入奖励范围。在常规产粮大县奖励基础上,中央财政对2006-2010年五年平均粮食产量或商品量分别列全国前100名的产粮大县,作为超级产粮大县给予重点奖励。奖励资金继续采用因素法分配,粮食商品量、产量和播种面积权重分别为60%、20%、20%,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与省级财力状况挂钩,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奖励系数,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测算分配到县,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产油大县奖励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点品种、奖励重点县(市)”的原则确定,中央财政根据2008-2010年分省分品种油料(含油料作物、大豆、棉籽、油茶籽)产量及折油脂比率,测算各省(区、市)三年平均油脂产量,作为奖励因素;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产粮(油)大县奖励力度。
五、小麦价格情况
5.1 价格情况
5.1.1 2012年小麦价格情况
2012年11月、12月和13年1月,国内硬质白小麦(等级为2)的月涨幅分别为3.85%、5.23%、2.63%。在13年1月16日至29日的短短两周时间里,小麦价格就实现了从2534元/吨到2577元/吨的价格上涨。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小麦价格上涨,北方局部地区的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面临困局。据了解,小麦价格从去年9月份上市时的0.9元/斤一路上扬,上涨到目前的1.2至1.3元/斤,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小麦的涨幅超过30%。
国家托市收购小麦,让许多产粮农户出现惜售心理,助推了小麦价格的上涨。从12月份开始,国家加大了政策性小麦的投放,小麦供给紧张的局面将得到缓解。
此轮小麦价格已实现了6月连涨。价格监测报告显示,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小麦价格一直向上攀升。由于前期产区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省内市场小麦粉批发价明显上涨。
2012去年新麦下来时,当地的麦价仅为1.03元/斤,今年1月底,这一价格已报至1.3元/斤。为了期待更高的销售价格,一些产粮农户出现惜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