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那就是要通过塑造初中生健美的身体这个核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体育追求身心的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也是对健康的审美教育。因此,让初中生了解和认识作为基础的身体美,并进而认识更高层次的运动美或技艺美,是初中体育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之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对于审美教育的定义,学术界的说法不一。蔡元培认为审美教育即情感教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强调以陶冶感情为目的。作者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认为审美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美教育指人们所进行的并在其中受到影响和熏陶的一切审美活动;而狭义的审美教育是指以艺术和其他审美形式为具体教育手段,通过展示、感受审美现象的丰富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渐进式地构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体育课渗透美育的途径
2.1 结合教材特点渗透美育
体育与健康课目标引领内容,同一目标下选择内容的余地很广。教材一词广义上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说明教材具有灵活多样性。在体育课实践中,如练习广播操,武术操等内容时要求学生必须符合动作节拍的一致件与流畅性。又如练习中出现队伍参差不齐,节奏快慢不―的现象,教师可在理论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参与教材和自身动作的欣赏与对比学习,最后师生之间再展开分析与总地。欣赏过后的互动更为重要,互动环节通过教师一步步的语言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2.2 结合教师特点渗透美育
体育课内容的多样性,也使运动风格体现各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服装。当我们进行充满艺术气息的健美操与舞蹈的练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身着能体现曲线美的服饰。毕竟大部分初中生对形体美的意识较薄弱,尤其是女生。她们一味的追求瘦并以骨感为美,其至一些学生因为出现青春期第二性征的生理现象而对运动出现恐惧心理。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现在的学生缺乏正确形体美的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师在体育课中要多渗透一些关于体育美学的知识,慢慢地让学生渗透拥有健康体魄的曲线美才是形体美的思想,让学生用这种健康的思想指引自己的发展。
2.3 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渗透美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他们开始对美的事物有了追求,非常注重同伴的看法和评价。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心境中,消极成分占有很大的比例。面对着繁重的学业及升学的竞争压力,很容易使内心生活失去平衡,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在科学研究中美感对于发现新的规律、创建新的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美感要靠美育来培养。教师应该多在课的队列队形练习部分强调快、静、齐,创造简洁、对称与和谐的形式美。体育课的分组练习时需要强调团队中个体之间的一种协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胸襟广阔、精神和谐、人格健全的新人,将和谐之美深入人心。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法
3.1 言行感染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我们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显得更加重要。身为师者,我们自身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带着可以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去感染、教育学生。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
3.2 案例教学法
捕捉现实生活的片断,利用案例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教育,使学生提高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广播操的教学中,因为教法缺乏手段,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体会不到它的韵律美、节奏美等,这时教师将学生日常活动中喜爱的“健身舞”游戏引进课堂,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动作其中的美感,使教师质量也得到提高。
3.3 竞赛激励法
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经常会采取一些激励性的竞赛方法进行教学,一般结合语言激励法、榜样法等手段来调动初中生的好胜心及积极性。我们在运用这种竞赛激励法时,首先应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为先,使学生牢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例如在巩固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中,可以将课堂内容换一种形式来讲授,即采取比赛的方式来展开。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队,成一路纵队站在端线外。各队第一名队员手持篮球,当教师发令后立即向标志物方向运球,绕过四个标志物后,立即返回继续绕过标志物,运至传球区内将球传给本队第二名队员然后按同样方法运球,依次进行。最后一人做完传球后,原排头队员接球立即举球过头表示结束。哪个队的排头队员先把球举起则名次在前。通过这样的竞赛,学生不仅攻固了篮球的运球、传球技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团结一心的协作美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美。结语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渗透美育的过程中,更要重视美育实施的具体效果。要让美育更好的实施,教师必须充分结合自身及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等再深入教学,使美育书面化、抽象化的内容趋于可操作化、具体化。让学生在美育的熏陶、感染中使自身的精神不断地得到激励、净化和升华,确保感性和理性的协调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为了适应21世纪这种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是一种必要,而且也是一种需要。
第二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重要性与渗透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重要性与渗透
安阳市健康路小学宋法中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应“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思想品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德育正是担负着培养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在教育整体目标中德育占有主导地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由德育的本质决定的。
任何学科都具有自身的教育功能,体育学科也不例外。尤其当前正处于教育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体育界由“应赛教育”向“健身教育”转化的历史时期,如何将教育与体育更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学校体育改革呢?这关键就是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依我之见,体育的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引导、挖掘、渗透三个有机的环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给我们揭示了:充分利用体育运动这一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有效途径。只有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引导,并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渗透,才能真正地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观和良好的体育道德观。下面就来谈谈该问题的具体操作:
一、充分利用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对学生包括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的身体素质的培养、锻炼。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充实智力活动,提高思想觉悟,培养感情智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出色的体育教师必须能充分了解和利用每一次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在课堂常规中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常规是课前直接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等结合起来。比如每堂武术课教学中,课前与课后的抱拳礼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礼节,在每次课堂上让学生形成这种习惯,这样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的武德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
2.在教学内容中结合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在武术教学中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宽广的心胸,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尊师重道,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另外还应积极开展拓宽一些教学新内容,新形式。比如近年来在社会上逐渐风靡的素质拓展培训。其内容新颖、形式机动。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后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对我们平常德育工作所提及到的各种道理及素质有更加深刻而直观的认识。甚至不需要老师的引导自己都能够做到反省与升华。这点在我校的新生素质拓展培训中体现的很明显。
3.在组织教法中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
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我通过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在进行技术性较强的动作,通过同学间的保护与帮助练习中.可以增强同学间互相帮助意识.增进友谊,培养情感;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在健美操等教学中,需有音乐设计的一种情境下,让学生想象身处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就会既能达到学生身体锻炼,又会使学生陶冶情操教学的目的:在课堂小结中,评价和肯定一个学生时,会更加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这些种种都会使学生个体进行内化,从而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4.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在具体的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探讨追求的目标。
1.暗示法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指出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终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
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3.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形式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努力、去研究,以便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篇: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时都会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死亡的有,受伤的更多。很多伤亡事故出现在学校体育教学当中,这一现象引起我们体育工作者沉重的思考,甚至是终生难忘的伤痛。学校开展一切体育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造成伤害事故,那将给好心办坏事的人难以弥补的伤痛。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内容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不开设的手段敷衍了事,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伤害事件。那么如何避免或减少体育课程中出现的运动伤害呢?首先要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要把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经过我这十几年来教学经验,我觉得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几点:
一、学校始终要把安全教育放于首位
1、学校应当为学生在校内体育场所开展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创造安全的条件,安全第一的健康教育观念要从学校的高度出发,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宗旨要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安全教育要到位、管理要适当、措施要落实。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既注重自身的安全,又维护其他学生的安全;对于学练的每一个环节,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谨任意蛮干;
2、提高教师安全防范意识。教师自己不仅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排队时互相推打,他们根本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有的学生体育课上活动不认真,没能按照老师要求去做,甚至做一些危险动作,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迅速制止,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在让学生明白这一错误的行为可能发生不良后果的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例如:一次体育课上,我带领初二的同学们练习跨越式跳高,垫子及保护人员都安排到位,可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个男生在跨越1.1米高度时摔倒,导致左手腕部挫伤,后来我了解到这名同学体质偏弱。这个事例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在进行体育练习不仅要要因材施教、也要因人施教。
3、要注重对体育骨干培养,加大安全教学的保险系数。制定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让每一位领导和老师重视安全,以人为本、珍惜生命。每学期新生入学都要进行彻底细致的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成长档案,每天进行晨检上报,对于有问题的学生,经医院检查和医生出具证明,要特殊照顾,进行适合他们运动的项目。新的教学之前要查看学生档案、体检情况登记表等,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p有无重大疾病史?p技术水平?p班风?p学风?p纪律等建立档案,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利用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安全知识
体育教师首先对各种安全知识和安全素材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然后再将它们做成课件,最后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讲述和演示。让学生真正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自然灾害和火灾发生时的自救和救人方法”、“传染病的防治方法”、“面对外界暴力自卫自救方法”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系统的安全知识,而且还知道了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和救人方法。利用实践课教会学生应急救人方法,应急救人是每个公民的道义之举,但是应急救人必须讲究方法,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应急救人方法,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严重后果。例如:面对一个休克神智不清的学生,知道是站立时间过长导致时,要静卧,掐人中直至恢复神智,并补水;同时,要联系家长查病史,建议到医院复查;如果是在运动时(后)产生,要让学生平躺,帮助恢复神智,并联系班主任和家长。面对一个骨折学生,首先看肢体是不是变形,如果看不出变形,不要拖拉受伤学生帮助其站立,要让伤者自己尝试站立;要注意观察受伤部位,和学生一起找剧痛点,尝试使受伤部位小幅度活动;确认活动受限或功能活动障碍时,固定受伤部位到医院接受检查。如果骨折是肢体变形了,要联系、通知班主任?p家长,找可以帮助固定的材料进行固定,不得搬动移动,并送医院治疗。在运动中,有跌打冲撞时,注意用滚翻等自我保护手段加以保护。所以我们在传授安全知识,教会学生逃生等技巧之余,还刻意通过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一些运动急救方法。
三、教师要安全的进行体育教学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学科。体育课是学生技能提高与技术掌握的主阵地,是他们健康学习和幸福生活的起点,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良好开端。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严格地科学地进行教学,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学生在体育课中受伤害。.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教学备课前,首先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个学情分析,安排的内容和项目是否适合学生的运动。切不可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如运动量、强度、难度过大项目,轻者影响学生身体健康,重者极易造成伤害事故。其次,教师必须检查运动场地、器材是否安全。在体育课上,教师首先要保证场地器材的安全。每学期定期对所有体育场地、器械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尤其是对大件体育器械,如足球门、篮球板、篮球架、跳箱、山羊、单双杠等设施、地面等要做重点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存在安装不当、使用期限已过、风蚀老化等隐患的,要及时进行加固维修或做报废处理,立即停止使用。体育课上认真检查体育器械,做到不让不合格的器材进入体育课堂,不在不合格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还要认真备课,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没能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没能充分热身,急于运动和表现自己,而扭伤关节。在做准备活动时,对承担负荷比较大的部位和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部位要充分活动开,技术要领讲解清楚。还有的学生不注重运动着装,穿着牛仔裤、带跟的鞋子等活动,从而扭伤关节,损伤身体;还有的是佩戴多余饰物和身上不该装的尖锐的器物和有危险的佩饰,以及不利运动的服装等,也影响运动和带来运动损伤。还有的是上课班级比较多,活动场地分配比较乱,例如我们九年一贯制学校,有时候一节课有1年2年级小学生还有6年级学生和8、9年级学生同时上课,如果足球场上高年级同学踢足球,低年级同学就得到其它场地活动,因为踢球很容易碰到其他同学给低年级同学的安全带来威胁,这些做法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教师必须根据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情况,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比如投掷类练习时,教师首先做好场地的安全组织工作,防止伤及他人;跳高训练必须考虑到垫子的摆放的安全;跳远训练要考虑到沙坑的平整等。特别要注意,尽量避免安排到校外训练,如果一定要到校外训练,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工作,确保安全。
综上所述,只要是体育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学上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处处关心爱护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备好每一节课?p备细每一个练习组织,时刻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导他们科学地锻炼身体,尽我们最大努力,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教育
内容: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一是要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要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三是要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四是要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美育、数学美
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呢?
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具体方法如下:
(一)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
(三)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
(四)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等。
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揭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把正棱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球、圆锥内接于球、圆台内接于球、球内切于圆柱、球内切于圆锥、球内切于圆台以及球内切于正方体、球和正方体的所有棱都相切与球外接于正方体等等常见的特殊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相“接”相“切”问题,画出图形、分析比较,区别异同。根据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定义和性质,归纳总结各种情况下“接”与“切”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寻觅解决问题的截面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的途径。这些优美对称的图形使学生看到美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在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链”,形成了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的方法体系,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青少年“好想”、“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变等数学的奇异美,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标新立异,找出最优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机制,创设思维境界,用数学美的进力启迪学生思维,当学生对数学美感受最灵敏、最强烈、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进入最佳时期,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交融促进,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旦“灵感”出现,他们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美的喜悦和成功后的乐趣。毫无疑问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多数同学能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给出四种证明(证明略),初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抓住时机,及时点拨,促进学生思维发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整体结构特征,发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寻求其它证法。数学美的诱发力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启迪了他们的思维活动,经过观察、分析、联想,有的同学给出了一些新颖证法,其中提出了一种三角证法。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奇异之美,陶醉到创造数学美的愉悦之中。这个对学生来说,可视为创造性发现。此时,师生情感交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独创性等诸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数学中的审美教育同文学艺术一样,具有潜在的思想教育功能。不过,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对缺乏数学素养的人来讲,特别是青少年受阅历、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学艺术那样轻易地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美学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发掘和精心提炼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它的核心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完美的世界观也能起积极作用。例如,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最新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既激励了他们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也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和现代数学家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如,数学美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寻觅数学结论完美和解题方法最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握数学美的特征,掌握渗透美育的机会,就能发挥美育的功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第五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研究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研究
摘 要:艺术教育之美育应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阐述美育教学渗透于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具体表现的形式和培养方法。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学校;体育教学。
一、前言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便十分重视对于“体育”的学习。他把有军事和运动含义的“射”和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乐”相提并论,共同置于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前列。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就学校美育来说,他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要求在学校中以各种美育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受到一定的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某些知识。
美育体现了体育教学固有的特点。不论是跑、跳、投等基础技能的教学,还是健身操、体操形体动作的赏析,都是在传播信息;而这些信息中饱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它对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地位。智育是美育发展的前提,而美育对智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有利于我们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融于体育教学中,缺少美育涵蕴的体育教学是不完全的体育教学。
从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审美能力比较差,容易接受一些流行的审美标准和趣味,如NBA篮球比赛中各个篮球明星技术动作之华丽;社会上流行的街舞之通俗“靓丽”。但他们却不能理解和欣赏什么是真正的运动美。所以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结合。体育锻炼作为获取健康的手段,人们越来越渴望增加它的艺术性和愉悦性。目前,作为艺术类音乐、美术和舞蹈与体育的结合越来越广泛、密切,如体操、健身操、技巧、水上芭蕾、花样滑冰等都离不开音乐和舞蹈。因此,各种体育项目艺术化,已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未来的体育将是激烈的竞技比赛和轻松愉悦的健身活动并列发展的时代。学校体育是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体育与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 育是实施二者结合的主要途径。
二、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校要塑造合格发展的人,美育教育是不可缺的,更应渗透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之中。
美育与体育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应感受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感受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参与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
当然,美的教育应是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常识。这样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完整的体育教学之中,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
其次,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除了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高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思想的进步、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外,还应在上课的示范中特别注意。再次,应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讲授一些基础的美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并在示范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达到能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也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
三、体育与美育、艺术的关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指出:“体育中含有大量的美育因素,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深刻地说明了体育与美育的密切关系。人们在崇尚美,追求美的过程中认识到,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也是美化自身的必要手段。通过体育,可以促进人的身体之美与精神之美的最佳结合。体育中蕴含艺术美、表现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拓宽了人类的审美领域。美育也可促进体育,提高体育成绩,按美的标准去锻炼,更是健美运动的要求。体育所蕴含和表现出来的美,主要体现在体育运动美和体育精神美上。体育运动美表现为动作美,它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价值。人们酷爱体育除了欣赏挑战生命极限的崇高外,也欣赏体育动作的美。体育运动的动作,或追求速度,或追求力量,或追求灵巧,或追求动作与动作的完美和谐的组合,无论哪一种动作都是美的,无论哪一种动作都有着其艺术特性。
四、学校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内容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主要追求“身体美”和“运动美”。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 的美(心理、生理)。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人体自身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动作、环境。行为、竞技)。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表演,体验和感受运动之美。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传授者、表现者,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端庄的教态、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才能做到自身形象与体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场地和器材的组合以及教学的周边环境,都要为运动创造一个美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鉴美能力。
五、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体育学科的教学形式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直观性、瞬时性、体验性等特点。通过体育,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通过美育、艺术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们对健与美的认识。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为美育、艺术教育提供了十分广阔、生动的审美空间,而在进行美育、艺术教育渗透的同时也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1、把美育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体育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和谐发展、才能志趣和审美能力充分发展而服务的教育过程。体育又是寓教于乐的活动,其教育目的是在审美过程中完成的。它以身体运动为特殊手段,展示具体的形象,运动所产生的机体舒适感给人带来活泼欢畅的良好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让美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在,使学生有愉悦的心情投入练习,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音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可提高学徒对美的理解与追求,会使欣赏者具有更加高雅的气质和端庄的仪态,健康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锻炼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培养。在练习过程中,动作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是一种美的享受。加强体育教学中各种练习项目与音乐、舞蹈的结合,可以让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3、教师要注重塑造美的形象
教师是影响学生的审美观的关键。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形体美、仪态美和心灵美的楷模。、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教材渗透美育、艺术教育
把美育、艺术教育运用于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美反复推敲,细心品味,创造更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酷爱具体运动项目到对该项目运动美、艺术美的欣赏,由此培养学生的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以 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陶冶情操,培养美育素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六、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培养方法
1、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艺术美的渗透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开始部分的队列练习可使学生感受整齐一致,节奏和谐等形式的美;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既可感受平衡、对称、协调、节奏旋律等形式的美,又可感受技术动作美,以及思想品德、作风等心灵的美,这也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任何一种教学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等身体姿势,要求学徒做到站立挺直、坐姿端正、行走轻盈而沉稳,要展示出美的姿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徒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勇于拼搏的优良品德和作风,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的节奏的旋律、优美的舞姿与跑、跳相结合,运动全身。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连锁反应:欣赏----向往----理解----完成----享受----回味。使学生达到练中有乐,乐中锻炼的良好效果。从而塑造出既有技巧美、造型美又有力量美、耐力美,动作舒展大方、轻松自如、灵活多变而又富有强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2、结合体育教学中的讲解示范进行美育教学。
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讲解示范,能否给学生以美感,是能否培养学生的情趣,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讲解力求做到:言简意赅、流畅易懂、生动有趣,并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示范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舒展、自然、利落、优美。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体育美之影响。3、体育教学中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美育。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结合形体训练进行美育的同时,还必须结合思想品德进行美育,使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形体美和心灵美和谐一致,达到身心健美的目的。由于体育运动具有鲜明的集体感、荣誉感和竞争意识等特点,它就要求参与者能遵守规则、服从裁判、有组织、有纪律、有礼貌,并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民族自尊心、进取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美化思想、塑造心灵美。、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及教学组织中渗透美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时不体现美的存在,运动场地的平整、教师运动服装的整洁、器材准备摆放整齐、场地布局合理;课堂组织教学、教学方法针对适用、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等等。
5、充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审美创造条件 有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雨雪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或室内必修课,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看精彩的比赛录像,如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校内、校际体育比赛及高水平运动比赛录像片断,使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感知逐渐提高对体育美的塑造能力。这样把体育与艺术有机地交融起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放松学生的身心,使用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协调
七、结论
现阶段的教学是多元化的教学,各学科教学应该和谐的发展,因此应把学科教育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能将智育、美育、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相信,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体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艺术教学穿插于体育教学之中。这样,将使学生在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的同时,思想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多全面的全面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慕梧 《体育美育》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2、小林信次 《体育美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3、金钦昌 《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刘小可、李晓玲 《对新世纪中国体育美学发展的思考》 成都体育
学院学报,2002.第3期
5、邵伟德 《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6、吴兆祥 《学校体育工作研究》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46-47.200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