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再贷款发放情况
金融扶贫知识宣传
一、主要政策工具
(一)扶贫再贷款
1.定义。扶贫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引导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贫困地区信贷投放,优先和主要支持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含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经济主体,下同)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而对其发放的再贷款。
2.发放对象。扶贫再贷款的发放对象为《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扶贫办 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65号)确定的832个贫困县和未纳入上述范围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4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3.使用期限。扶贫再贷款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和1年三个档次。借款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单笔扶贫再贷款展期次数累计不得超过4次,每次展期的期限不得超过借款合同期限,实际使用期限不得超过5年。
4.利率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管理细则》(银发〔2016〕173号)规定:“第二十六条 借款人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以内(含一年)贷款基准利率。”
5.发放情况。自2016年3月扶贫再贷款创设以来至2017年7月末,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共计向陕西省55个贫困县区64家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107.83亿元,余额73.74亿元。自扶贫再贷款利率最新规定(银发〔2016〕173号)下发以来,至2017年6月30日,陕西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的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4%,低于同期金融机构运用自有资金发放涉农贷款利率5.98个百分点。扶贫再贷款资金累计带动辖内使用扶贫再贷款的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1794.24亿元,是扶贫再贷款累放额的18.6倍。
(二)扶贫小额信贷
1.定义。扶贫小额信贷是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发展资金而量身定制的扶贫贷款产品。主要是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的信用贷款。
2.发放对象及用途。扶贫小额信贷是支持有意愿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于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主要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经营项目或支持贫困户带资入股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不得用于子女上学、看病、还债等非生产性支出和赌博、放高利贷等违法活动。贷款资金原则上只能用于申请的即贷款合同规定的项目,应专款专用。
3.财政资金贴息。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补贴到户。即先结后贴、应贴尽贴。就是贷款贫困户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先按期偿还银行的本息,财政再按规定程序和办法给予贴息。对未按期还款及其它违约行为不享受贴息。另一种方式是直接贴息到银行。为了简化程序,根据本地规定,按照贫困户贷款额度,直接将贴息资金补贴到银行。陕西省规定,按照“先收后贴、分期补贴、应贴尽贴”的原则,对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贫困户给予贴息
4.风险防范。县级运用财政资金,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建立银、保、政三方共担坏账损失的机制,按规定对不良贷款进行补偿和分摊。陕西省规定,各县须建立县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合作金融机构根据县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规模,按照不低于5倍的比例投放贷款。
5.利率规定。陕西省扶贫办等五部门《关于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指导意见》(陕扶办发﹝2016﹞5号)规定,合作金融机构在获得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支持的前提下,扶贫小额信贷利率原则上执行人民银行同期基础利率,鼓励在此基础上适当优惠;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对县级金融机构技术支持和指导等。
二、典型金融扶贫产品
调查显示,自2016年以来,陕西省金融机构围绕“五个一批”共创新推出逾150种各具特色的精准扶贫信贷产品,为贫困地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1.扶贫批发贷款。用于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含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类资金需求。贷款对象为政府指定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公司和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
2.“三带四连”企业扶贫贷款。由镇安农商行主办,通过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带,创新联产、联业、联股、联营脱贫路径。贫困户个人贷款额度为5万元,最高贷款额度为10万元;合作社、产业大户贷款最高额度为50万元;龙头企业、小微企业、村产业发展公司最高额度为1000万元以内。贫困户、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和村产业发展公司贷款期限均为“3+2”年。农户贷5万元(含)以下按照基准利率执行,财政全额贴息;贷款超过5万元(不含),超出5万元的贷款执行月利率6.6‰,财政给予50%贴息。产业贷按贫困户使用受益金额确定贷款利率,户5万元(含)以下按照基准利率执行,贷款超过5万元(不含),超出5万元的贷款执行月利率6.6‰。3.易地搬迁脱贫贷。汉中西乡农商行对政府建档立卡在册的移民搬迁贫困户及从事与移民搬迁相关的水、电、路、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小微企业推出“异地搬迁脱贫贷”。其中,小微企业能带动贫困户5户以上的给予30万元的授信,能带动贫困户20户以上的给予100万元授信,能带动贫困户50户以上的给予1000万元授信。贷款期限为1至5年。
4.旅游扶贫贷款。咸阳市农发行推出旅游扶贫贷款用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运营与保护,包括景区(景点)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以及景区(景点)的经营管理等。贷款对象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事业法人。旅游扶贫贷款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期限为1年(含)以内,中长期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5年,最长不超过20年。贷款利率按照农发行扶贫贷款定价的有关规定执行,体现优先优惠原则。
5.教育扶贫贷。该贷款产品主要用于基础教育扶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扶贫两大类。其中基础教育扶贫是指支持贫困地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优化布局,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和标准化建设。贷款对象为从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事业法人单位或各类所有制与组织形式的企业。教育扶贫贷款中流动资金贷款一般不超过1年,最长不超过3年;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采购)模式的,一般为15年以内,最长不超过20年;采用自主经营模式的,最长不超过10年。
6.大病医疗周转贷。人行西乡支行按照“银政联手、银保合作”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政府财政支持农户、城镇居民参与大病保险的基础上,推动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等合作,引导西乡农商行与城乡医保经办机构、保险公司共同推出精准扶贫“大病医疗周转贷”,为政府建档立卡因病致贫的贫困农户和城镇居民解决大病资金周转难的问题。
三、工作动态
2017年以来,人行西安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总行有关精神和要求,紧紧抓住“精准”二字做文章,从方向引领精准、支持领域精准、产品服务精准、政策发力精准等方面做好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
(一)围绕方向引领精准建机制。西安分行通过完善工作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实现金融扶贫工作方向引领精准。一是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在成立陕西省金融扶贫工作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加强与省扶贫办、金融办、银证保三局的沟通,定期召开金融扶贫工作座谈会,督促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全面落实金融扶贫政策。6月上旬,牵头协调财政厅、银证保三局等单位制定《2017年陕西省金融扶贫工作计划》,并以省脱贫攻坚指挥部的文件下发执行。二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6月份积极参与陕西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系统建设,实现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帮扶措施等信息的共享,确保金融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三是丰富考核评估机制。在年初,制定了《陕西省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实施细则》,对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及其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情况开展评估。6月份联合省金融办、银证保三局,制定了《陕西省金融精准扶贫绩效评估方案》,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类省级金融机构进行评估。
(二)围绕支持领域精准抓重点。西安分行以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脱贫三大领域为重点,对接贫困地区项目、企业、农户需求,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加大产业脱贫的金融支持。引导陕西省金融机构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金融服务需求,坚持产业扶贫与龙头带动相结合,通过发展生产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截至二季度末,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56.76亿元,同比增长82.7%。二是加大易地搬迁脱贫领域的金融支持。督导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发挥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的引领和骨干作用,用好用足人民银行抵押补充贷款政策。同时,支持引导地方法人机构为易地搬迁农户提供创业就业领域的信贷服务,形成政策性金融管“搬得出”,地方性金融管“能致富”的易地搬迁脱贫金融服务模式。截至二季度末,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余额196.96亿元,同比增长178.43%。三是加大教育脱贫领域的金融支持。自2007年至至今,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发放近百亿元,支持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130万人次。同时,西安分行及时总结“金融知识普及示范点”、“金惠工程”等试点经验,积极推进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已经在铜川市15所中学开设金融知识普及课程。
(三)围绕产品服务精准推创新。西安分行以货币政策工具、信贷产品、服务模式三大体系为抓手,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一是用好货币政策工具。积极推广“扶贫再贷款+”模式,撬动扶贫资金精准投入,自扶贫再贷款创设以来,截至二季度末陕西省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96.45亿元,余额65.18亿元。二是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坚持“便利申贷程序、优化担保要求、降低融资成本”的创新三原则,引导陕西省内金融机构分类施策,按需创新。省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精准脱贫贷”、“易地搬迁建房脱贫贷”、“产业脱贫贷”、“老龄建房安居脱贫贷”、“烟农贷”、“陕茶贷”等150多种金融扶贫产品,受到贫困户和企业的广泛欢迎。三是加强金融扶贫服务模式创新。省内各地创新推出了“再贷款+金融机构+贫困户”、“扶贫贴息贷款+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贫困户”等金融扶贫模式。其中,安康探索形成了“金融+社区工厂+贫困户”融合发展的“平利模式”,被国家扶贫办确定为经典扶贫案例,被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
(四)围绕政策发力精准促协同。西安分行以示范带动、财政撬动、投贷联动为重点,强化政策协同,提升政策效力。一是做好金融扶贫示范区建设。加强对安康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和督查,认真落实金融精准扶贫“865工程”的有关要求。上半年,安康市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1亿元,自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18亿元,扶持贫困户4万余户,位居全省首位,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二是积极发挥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5月份,陕西省专门成立了省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协调组,西安分行作为协调组的副组长单位,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专项补贴、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财政奖补政策,引导全省贫困县(区)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截至二季末,陕西省新增扶贫小额信贷10.17亿元,环比增长8.35 %;贷款户数24125户,环比增长16.23%;当年累计贷款量19.66亿元。三是探索投贷联动金融扶贫新模式。把握陕西省深化供销社改革试点契机,在供销社以增资扩股、购买股权等方式对带动贫困户就业的农业企业或合作社进行股权投资的同时,探索引入银行信贷,搭建“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银行信贷”的投贷联动产业扶贫新模式,仅长安银行就对陕西省供销集团投放精准扶贫贷款4亿元,授信额度达10亿元。下一步,西安分行将总行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力度,不断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不断拓宽贫困地区融资渠道,不断推进贫困地区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加强金融扶贫效果监测评估,把金融扶贫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第二篇:房村信用社2011年扶贫贷款发放计划专题
房村信用社2011年扶贫贷款发放计划
一、2011年年初扶贫贷款余额为255笔,318万元,到7月底年累收回13笔,17万元,累放2笔,2万元,7月底扶贫贷款为244笔,金额为303万元。
二、2011年全年联社给我社扶贫贷款任务数为410万元,为了完成联社下达的扶贫贷款任务,更好的支持三农,服务三农,有计划、有重点,序时同步完成任务。本社计划在8月份发放80万元,9月发放100万元,10月发放120万元,11月发放110万元。要想完成以上任务,困难较多。主要是:
1、扶贫建档立卡人员超60岁的困难人员占总人数的1/3之多。
2、实际困难人员主要是没有劳动能力和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较多(不能很好归还贷款本息,只能靠民政部门救济)。
三、通过实际的调查和走访,主要和村干部座谈,对建档立卡人员逐一筛选,真正要帮扶的人数很多,所以给扶贫工作的发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根本上限制了扶贫贷款的发放。
但是困难再多,也要克服困难,积极去拓展支发放,真正把支持三农,服务三农作为实际行动去做,去完成,不能给联社拖后腿。
房村信用社
2011年8月8日
第三篇:贷款发放管理
贷款发放管理
一、贷款的发放
贷款经批准后,业务人员应当严格遵照批复意见,着手落实贷款批复条件,在落实贷款批复中提出的问题和各项附加条件后,即可签署借款合同。借款合同一经签订生效后,受法律保护的借贷关系即告确立,借贷双方均应依据借款合同的约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1.贷款发放管理的重要性
在满足借款合同用款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无正当理由或借款人没有违约,银行必须按借款合同的约定按时发放贷款,这种做法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原因:
首先,借款合同一旦签订生效,即成为民事法律事实,借贷双方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即被确立,银行不按借款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发放贷款,就构成借款合同项下的违约行为。其次,影响借款人的利益。
最后,影响贷款的正常收回。
2.贷款发放的条件
(1)先决条件
作为贷款发放的重要先决条件,通常在借款合同内加以规定。银行必须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逐条核对是否已完全齐备或生效,以确保贷款发放前符合所有授信批准的要求,落实全部用款前提条件。贷款实务操作中,先决条件文
件会因贷款而异,以下列举的先决条件文件基本涵盖了所有贷款种类,银行应针对贷款的实际要求,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进行对照审查,分析是否齐备或有效。
首次放款的先决条件文件包括以下几类:
其中,贷款类文件包括:①借贷双方已正式签署的借款合同;②银行之间已正式签署的贷款协议(多用于银团贷款)。
公司类文件包括:①现时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批准证书、成立批复;②公司章程;③全体董事的名单及全体董事的签字样本;④就同意签署并履行相关协议而出具的董事会决议(包括保证人);⑤就授权有关人士签署相关协议而出具的授权委托书以及有关人士的签字样本(包括保证人);⑥其他必要文件的真实副本或复印件。
与项目有关的协议包括:①已正式签署的合营合同;②已正式签署的建设合同或建造合同;③已正式签署的技术许可合同;④已正式签署的商标和商业名称许可合同;⑤已正式签署的培训和实施支持合同;⑥已正式签署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⑦其他必要文件合同。
担保类文件包括:①已正式签署的抵(质)押协议;②已正式签署的保证协议;③保险权益转让相关协议或文件;④其他必要性文件。
在审查担保类文件时,公司业务人员应特别注意抵(质)押协议生效的前提条件(如向有关部门登记生效)。对于抵押协议虽正式签署但生效滞后的贷款项目,应在抵押正式生效前,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规避贷款风险。
与登记、批准、备案、印花税有关的文件包括:①借款人所属国家主管部门就担保文件出具的同意借款人提供该担保的文件;②海关部门就同意抵押协议项下进口设备抵押出具的批复文件;③房地产登记部门就抵押协议项下房地产抵押颁发的“房地产权利及其他权利证明”;④工商行政管理局就抵押协议项下机器设备抵押颁发的“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证”;⑤车辆管理所就抵押协议项下车辆抵押颁发的车辆抵押登记证明文件;⑥已缴纳印花税的缴付凭证;⑦贷款备案证明。
其他类文件包括:①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项目开工批复;②项目土地使用、规划、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文件;③贷款项目(概)预算资金(包括自筹资金)已全部落实的证明;④有关对建设项目的投保证明;⑤股东或政府部门出具的支持函;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
报告和注册资本占用情况证明;⑦法律意见书;⑧财务报表;⑨其他一切必要的批文、许可或授权、委托、费用函件等。
除首次放款外,以后的每次放款无须重复提交许多证明文件和批准文件等,通常只需提交以下文件:.①提款申请书;②借款凭证;③工程检验师出具的工程进度报告和成本未超支的证明;④贷款用途证明文件;⑤其他贷款协议规定的文件。
(2)担保手续的完善
在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前,银行必须按照批复的要求,落实担保条件,完善担保合同和其他担保文件及有关法律手续。具体操作因贷款的担保方式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别。
①对于提供抵(质)押担保的:可以办理登记或备案手续的,必须先完善有关登记、备案手续;如抵(质)押物无明确的登记部门,则必须先将抵(质)押物的有关产权文件及其办理转让所需的有关文件正本交由银行保管,并且将抵(质)押合同在当地的公证部门进行公证;特别注意抵押合同的生效前提条件。如遇特殊项目,无法及时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生效滞后的,应采取必要的方式规避由此造成的贷款风险。
②对于以金融机构出具的不可撤销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作担保的,须在收妥银行认可的不可撤销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正本后,才能允许借款人提款。
③对于有权出具不可撤销保函或备用信用证的境外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境外法人、组织或个人担保的保证,必须就保证的可行性、保证合同等有关文件征询银行指定律师的法律意见,获得律师认可的书面意见,并在律师的主持下,完善保证合同、其他保证文件及有关法律手续后,才能允许借款人提款。
3.贷款发放的原则
(1)计划、比例放款原则
应按照已批准的贷款项目投资计划所规定的建设内容、费用,准确、及时地提供贷款。借款人用于建设项目的其他资金(自筹资金和其他银行贷款)应与贷款同比例支用。
(2)进度放款原则
在中长期贷款发放过程中,银行应按照完成工程量的多少进行付款。如果是分次发放或发放手续较复杂,银行应在计划提款日前与借款人取得联系。借款人如需变更提款计划,应于计划提款日前合理时间内,向银行提出申请,并征得银行同意。如借款人未经银行批准擅自改变款项的用途,银行有权不予支付。
(3)资本金足额原则
银行需审查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是否已足额到位。即使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足额到位,贷款支取的比例也应同步低于借款人资本金到位的比例。此外,贷款原则上不能用于借款人的资本金、股本金和企业其他需自筹资金的融资。
4.贷款发放的审查
贷款发放审查作为贷时审查的核心工作,银行必须严格掌握审查的要点,充分防范贷款执行阶段的风险。审查的内容可能因贷款项目的不同情况有所差异,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贷款合同审查
银行应对借款人提款所对应的合同进行认真核查,包括合同真伪性的识别、合同提供方的履约能力调查,防止贷款挪用及产生对贷款不能如期偿还的不利因案。审查工作中,还应通过可能的渠道了解,借款人是否存在重复使用.商务合同骗取不同银行贷款的现象。信贷业务中涉及的合同主要有借款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等。下面对各个合同的具体检查条款进行介绍。
①借款合同。贷款发放中借款合同条款的审查应着重于合同核心部分即合同必备条款的审查,借款合同中的必备条款有:
·贷款种类。
·借款用途。
·借款金额。
·贷款利率。
·还款方式。
·还款期限。
。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②保证合同。保证合同的条款审查主要应注意以下条款:
·被保证的贷款数额。主债务的数额是指主合同的标的额,一般可用货币来衡量。保证合同应对主债权的种类和数额做出规定,以明确将来的责任。
·借款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在保证合同中明确主债务的履行期限对保证人和债权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主债务的期限届满,对保证人来说意味着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或一般保证债务的义务;对债权人来说意味着主债务履行不能完成时可对保证人行使权利。·保证的方式。保证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它是指保证人在保证法律关系中承担不同的民事责任,即补充责任或是第一顺序责任。
·保证担保的范围。一般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及实现债权的费用。
·保证期间。
·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③抵押合同。抵押合同的条款审查主要应注意以下条款:
·抵押贷款的种类和数额。在抵押设立原因中应载明被担保主债权的种类、数额,否则就有违一般抵押权所担保主债权的特定性原则,以表明主债权产生的原因(如借款、租赁、买卖等)及数额的大小。
·借款人履行贷款债务的期限。由于抵押权人对抵押物行使权利的条件是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抵押权人的债权未受清偿,如果抵押物履行期尚未届满,抵押权人不能对抵押物行使权利,否则,就属侵权。
·抵押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属或使用权权属。由于抵押是以特定的财产担保特定债务的履行,抵押人对抵押物应具有所有权或者对抵押物享有使用权。抵押合同除对抵押物特定化外,还应当表明抵押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权属。
·抵押的范围。除主债权以外,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一般还包括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
·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此外,抵押物是否在有关部门办理登记,也是抵押合同是否完善的重要前提之一。④质押合同。质押合同的条款审查应注意以下条款:
·被质押的贷款数额。
·借款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质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
·质押担保的范围。
·质物移交的时间。
·质物生效的时间。
·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2)提款期限审查
在长期贷款项目中,通常会包括提款期、宽限期和还款期。银行应审查借款人是否在规定的提款期内提款。除非借贷双方同意延长,否则提款期过期后无效,未提足的贷款不能再提。
(3)用款申请材料检查
①审核借款凭证。借款人办理提款,应在提款日前填妥借款凭证。借款人名称、提款日期、提款用途等各项目都必须准确、完整地填写,并要加盖借款人在银行的预留印鉴。信贷员要根据借款合同认真审核,确认贷款用途、金额、账号、预留印鉴等正确、真实无误后,在借款人填妥借款凭证的相应栏目签字,交由有关主管签字后进行放款的转账处理。
除非借款合同另有规定,银行不能代客户填写借款凭证,一般情况下,应要求借款人填妥借款凭证送银行审核后办理放款转账。
②变更提款计划及承担费的收取。借款人在借款合同签订后,如需改变提款计划,则应按照借款合同的有关条款规定办理,或在原计划提款日以前的合理时间内向银行提出书面申请,并得到银行同意。
根据我国《贷款通则》的规定,银行不得对自营贷款或特定贷款在计收利息之外收取任何其他费用。但是若根据国际惯例,在借款合同中规定,变更提款应收取承担费,那么当借款人变更提款计划时,公司业务部门应根据合同办理,可按改变的提款计划部分的贷款金额收取承担费。借款人在提款有效期内如部分或全额未提款,应提未提部分的贷款可根据借款合同的规定收取承担费。在提款期终了时自动注销。公司业务部门在借款人的提款期满之前,将借款人应提未提的贷款额度通知借款人。
③检查和监督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和提款进度。监督借款人按规定的用途用款,是保证银行贷款安全的重要环节。借款人提款用途通常包括:土建费用、工程设备款、购买商品费用、在建项目进度款、支付劳务费用、其他与项目工程有关的费用、用于临时周转的款项。要注意检查借款人的借款用途,监督提款进度。这是由于:
(4)有关账户审查。银行应审查有关的提款账户、还本付息账户或其他专用账户是否已经开立,账户性质是否已经明确,避免出现贷款使用混乱或被挪作他用。
(5)提款申请书、借款凭证审查。银行应当对提款申请书中写明的提款日期、提款金额、划款路线等要素进行核查,确保提款手续正确无误。银行应审查借款人提交的借款凭证是否完全符合提款要求,确认贷款用途、日期、金额、账号、预留印鉴正确、真实、无误。
5.放款操作程序
在落实贷款批复要求,完善前述放款前提条件,并进行严格的放款审查后,银行应保留所有证明借款人满足提款前提条件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准备着手办理贷款发放。贷款发放过程中,在遵循前述放款原则的情况下,银行应按有关程序发放贷款。但必须说明的是,由于各银行目前对公司业务人员前、后台工作的职责分工、内部机构设置存在差异,各银行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提款操作细则,规范贷款执行阶段的操作程序。
(1)操作程序
①借款人按合同要求提交提款申请和其他有关资料;
②银行受理借款人提款申请书(按借款合同约定的固定格式并加盖企业公章及法人签字或在提交法人授权书的情况下受委托人签字);
③创建贷款合同;
④有关用款审批资料按内部审批流程经有权签字人签字同意;
⑤按账务处理部门的要求提交审批及相关用款凭证办理提款手续;
⑥所提贷款款项人账后,向账务处理部门索取有关凭证,入档案卷保存;
⑦建立台账并在提款当日记录,如果借款人、保证人均在同一地区,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要求,在其信贷登记系统登记,经审核后进
行发送;
⑧如为自营外汇贷款还需填写“国内外汇贷款债权人集中登记表”、“国内外汇贷款变动反馈表”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
(2)注意事项
银行在办理放款手续时,应注意:
①借款人是否已办理开户手续;
②提款日期、金额及贷款用途是否与合同一致;
③是否按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要求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并发送;
④是否按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报送数据。
二、停止发放贷款的情况
在一定时期内终止发放贷款是银行对借款人违约实行的一种制裁,是执行法律赋予的信贷监督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方式。在下列情况中,银行可以对借款人采取终止提款措施。
1.挪用贷款的情况
一般而言,从借款申请和借款合同看,借款人对贷款的用途都比较明确,但一些借款人对贷款的实际使用往往与合同规定的用途相背离。如有的借款人将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弥补亏损,或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搞基本建设,使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减弱,致使贷款到期时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影响银行资金的流动性,给银行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有的借款人将银行的贷款用于炒买炒卖有价证券、期货或房地产等高风险的业务,或者将贷款转借他人牟取非法收入,违反国家的金融法规,使银行贷款安全性受到极大的威胁。发现此类行为,银行一般可以采取停止发放贷款的措施,甚至提前收回贷款。具体而言,挪用贷款的情况一般包括:
(1)用贷款进行股本权益性投资
(2)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
(3)未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借款人挪用贷款经营房地产业务
(4)套取贷款相互借贷牟取非法收入
(5)借款企业挪用流动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或用于财政性开支或者用于弥补企业亏损,或者用于职工福利。
2.其他违约情况
(1)未按合同规定清偿贷款本息
(2)违反国家政策法规,使用贷款进行非法经营
3.违约后的处理
在贷款发放阶段,银行务必密切关注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方向,一旦出现上述或其他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违约情况,要立即终止借款人提款,并可视具体情况提前收回贷款。情况严重的,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积极防范授信风险。
如果出现上述任何违约事件,银行有权分别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
①要求借款人限期纠正违约事件;
②停止借款人提款或取消借款人尚未提用的借款额度;
③宣布贷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本息全部立即到期,根据合同约定立即从借款人在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中扣款用于偿还被银行宣布提前到期的所欠全部债务;
④宣布借款人在与银行签订的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本息立即到期,要求借款人立即偿还贷款本息及费用。
第四篇:扶贫贷款总结
保康:创新机制严管理扶贫贴贷促增收
保康县扶贫办姜春阳
近日,从保康扶贫办了解到,今年保康的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年共累计提供小额贴息贷款1041万元,发放贴息资金35.01万元,其中发放种植业贷款330万元,养殖业贷款289万元,加工业贷款422万元,扶持42个村15960户60648人,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2.7万亩,发展畜禽养殖 108万头(只),使一大批贫困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化解了部分群众发展缺资金,致富无项目的问题。
强领导,明职责,完善制度严把关。该县严格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开展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的相关精神和要求,认真遵照《保康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管理使用办法》对贷款贴息对象、范围及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为了使工作井然有序开展,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单位工作做了明确分工,扶贫办主要负责贴息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监测,编制和提供贫困户备选名册,做好相关指导和贴息确认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审核与拨付。金融机构在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中自主放款。各乡镇成立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领导小组,确定有分管领导和具体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组织实施贷款贴息工作。扶贫、财政和金融单位建立健全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强贷款贫困户跟踪监测,确保信贷资金“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实行公示公告制,在确认贴息对象时,各乡镇和扶贫办实行“阳光操作”,接受村民监督。
搞调查,详摸底,瞄准贫困扶真贫。2009年,为了全面掌握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对象情况,该县对全县贫困现状进行了再次全面、细致地调查摸底,重点摸清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及时掌握了贫困户现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农户分析贫困现状、查找贫困成因,并针对贫困成因,帮助寻求致富项目,培植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组织县、乡、村都建立贫困户档案,并建立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档案,达到了“五个明白”,即户有明白卡和明白项目,村有明白帐,乡有明白册,县有明白档案。对贫困户明白卡实行动态式管理,实行半年一抽查,年终一检查,脱贫一户,注销一卡,基础工作清楚明白。
支产业,显特色,产业发展促增收。该县坚持把扶贫贴息贷款与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相结合,帮助农户建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的收入经济来源。农民要脱贫致富,必须大力培植村级主导产业。为此,我县确立“一村一品、数乡多品”的发展思路,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60%用于重点贫困村农业生产发展,把帮助农民群众构建稳定增收、长远增效的致富产业,作为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基本点,按照县域规划和板块经济的布局,在具有自然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长效致富项目上,加强引导,强化服务,使其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黄堡镇黄龙沟村是一个典型贫困村,整村推进中,通过发放小额贷款
资金19万元,全村累计发展畜禽养殖两万头(只),38户144名贫困人口已顺利实现脱贫。这几年,累计向贫困户发放贴息贷款101.2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缺资金的问题。另外,还大力培植全县主导产业。在贴息资金投入上,尽量与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规划相衔接,80%的贴息贷款都投向了烟、茶、菜、桑、畜、菌等主导产业发展,累计支持农户发展烟叶2.8万亩、茶叶8200亩、反季菜15000亩、袋料食用菌120万袋,生猪循环养殖10万头,从而壮大了我县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
第五篇:扶贫贷款工作总结
**扶贫到户贷款工作总结
**是**市唯一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辖11个乡镇,261个村,总人口29万,其中贫困人口10.8万。虽然经过多年扶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群众发展缺资金,致富无项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2005年以来,我们在省、市扶贫办的支持下,在财政、金融部门的积极配合,乡、村两级大力协作下,通过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入户工作,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力度,促进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一、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效
2005年来,在省、市扶贫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抢抓扶贫贷款贴息政策机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狠抓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积极探索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使用的新机制、新办法,提高扶贫贴息贷款的使用效益。截止目前,通过乡镇、村申报,扶贫部门审核,全县已入库小额信贷扶贫项目52个,下达扶贫小额贷款计划1231.91万元,其中县扶贫领导小组下文确认贴息贷款金额340.91万元,实际兑现贴息资金9.735万元,另有104.5万元的贴息贷款已初审通过,近期将行文确认。通过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收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我县将扶贫贴息贷款发放与整村推进结合起来,优先扶持贫困村贷款发展生产。已累计向18个贫困村发放种养业贷款87.21万元、加工业贷款145.5万元,扶持3342户1.17万人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5.07万亩,发展畜禽养殖10.2万头(只),直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其中贫困农民人均增收180元。
(二)壮大了龙头企业经营实力。经过调查,在全县现有农业公司中择优筛选了13家具有市场潜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我县产业化扶贫的龙头企业,已给13家企业下达了680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计划,其中已落实贷款390万元。马良八斗食品有限公司是近年新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扶持该公司扩大生产规模,两年内,我们给该公司下达了140万元的贷款贴息计划,其中去年下达贴息贷款计划40万元,已兑付贴息资金2万元,通过扶持,该公司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370万元,获利110万元,可带动周边4个贫困村1500户农户脱贫致富,年转化当地劳力200余人。
(三)拓展了农民致富渠道。为进一步解决我县贫困村农民致富发展难的问题,我们在贴息发放面上进一步放宽,适当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及旅游发展项目给予扶持贷款贴息扶持。去年,我们对**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基地发放贷款40万元,贴息2万元,对保康发展旅游业项目发放贷款42.5万元,贴息2.025万元。通过对以上两个项目的扶持,帮助贫困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走上靠技能就业脱贫的道路,帮助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种养业、餐饮、住宿、运输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贫困农户增收渠道。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程序,防范风险,调动银行放贷积极性。由于近几年各金融机构普遍收缩了营业网点,强化了风险防范,原来县农行设在乡镇的营业所已全部撤销,农村的金融服务主要依靠信用社来开展,并且放贷十分谨慎。为此,几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与县财政局和信用联社就如何开展扶贫信贷工作进行了反复研究,以县政府文件出台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使用办法》,并与县财政局和信用联社联合下发了《**扶贫贴息贷款操作实施意见》,对扶贫贷款的资金筹措、发放范围、贴息期限及贴息资金使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了有关工作的运行规则。同时,充分考虑金融机构的合理关切,支持信用社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所有扶贫贷款项目先由我办审查后推荐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是否放贷。要求乡镇扶贫项目办和财政所协助信用社加强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规定所有贴息资金必须在还本付息后方可兑付,以督促借款人按时还款。我们还把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单位由过去信用社一家扩大到信用社、农行、农发行和邮政储蓄四家,鼓励适度竞争,较好地调动了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二)科学分工,阳光操作,促进工作有序开展。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而且农户每次申请的贷款额度都较小,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设计扶贫信贷政策。我们对审批程序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县扶贫办只定贴息贷款的计划分配、贴息期限、贴息利率和贴息资金总额,由乡镇扶贫项目办和财政所具体负责审定贴息对象和贷款额度。贴息期限到期后,由乡镇财政所直接将贴息资金发放给借款人。并专门印制了《扶贫贴息贷款申报审批表》、《贴息资金发放登记表》、《贴息资金领取通知书》,以此监控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专门在《今日保康》报上开办专栏,刊登扶贫贷款的有关政策,并印制扶贫政策知识问答小册子5000份,发到重点村的农户,扩大宣传覆盖面,有力促进了我县扶贫贴息贷款业务的开展。
(三)瞄准目标,突出重点,培育脱贫主导产业。坚持做到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一是集中扶持整村推进重点村。几年来,共向一、二、三批重点村投放扶贫小额信贷232.71万元,有力支持了重点村的主导产业建设。后坪镇后坪村是一个高山贫困村,整村推进中,通过发放小额贷款资金20.86万元,全村累计发展柴胡400亩、畜禽养殖700头(只),42户147名贫困人口已顺利实现脱贫。二是着力扶持壮大全县的骨干产业。在贴息资金投向上,尽量与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规划相衔接,79%的贴息贷款都投向了烟、茶、菜、桑、畜、菌六大产业,累计支持农户发展烟叶1.4万亩、茶叶4600亩、桑叶1300亩、反季菜8300亩、袋料食用菌17.8万袋,壮大了县域主导产业的规模块头。
(四)开阔思路,创新方法,扩大贴息贷款的覆盖范围。一方面我县有一大批龙头企业都进入了加速发展期,扩大生产的愿望十分强烈,一方面一大批贫困户想发展又贷不到款,我们及时 对这些企业因势利导,拿出一部分贴息贷款支持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到贫困村建立原料基地,以此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通过这几年的尝试,已取得了一定效果。例如通过向保康荆山锦有机茶公司投放贴息贷款180万元,支持其扩大生产规模,目前该公司已建成茶叶基地1.5万亩,带动2000多个农户通过种茶实现脱贫。通过给保康大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投放贴息贷款60万元,目前该公司已在十字冲等四个贫困村种植蔬菜基地1000亩,产品远销广州、南昌、福州、武汉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该公司带动基地4000户16000余菜农增加收入900万元,人平增收可突破1000元。
三、存在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县扶贫贷款小额贴息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我县贫困面大、贫困农户多、贷款贴息覆盖面广,导致目前开展工作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贷款门槛高。由于贫困户难以取得“信用证”,所以难以贷到款,其它农户虽然有“信用证”,但授信额度都较低,大额的贷款又难以提供有效抵押或担保,所以贷款难的问题仍难以破解。
二是贷款利率高。信用社平均利率月息都在9.3‰以上,虽然我们给予了贴息扶持,但农户的利息负担仍然较重。
三是工作成本高。我们发放贴息贷款对象的重点是贫困农户,每个农户贷款的金额少,加之贷款户数多,工作量大,部分乡镇财政所、扶贫项目办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在落实工作中,县、乡有关部门为此花费了不少的费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农户的贷款模式。通过扶持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在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原料基地来帮带贫困户。
二是加大对整村推进村农户的扶持力度。合同乡镇政府、财政所、信用社抓好重点村农户的授信工作,提高授信额度,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支持重点村发展村级主导产业。
三是加强扶贫贴息贷款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做好农户贷款后的跟踪服务和指导,促使各贷款农户、龙头企业用好贷款,及时还款,促进贷款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
五、建议
一是建议省、市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在县一级建立扶贫小额信贷的担保基金,为贫困农户贷款提供担保。
二是建议安排扶贫小额信贷的专项工作经费。
**扶贫开发办公室
2007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