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 医院 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提出口腔科门诊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设立7个方面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效地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口腔科门诊完全可以通过制定健全的工作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关键词】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策
口腔科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医,在口腔疾患的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可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性交叉感染。因此,了解口腔科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口腔科医护人员如工作时着装不规范,未严格进行手的消毒,手套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未使用一次性手套等,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 空气污染 牙科 治疗 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源体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若易感者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即有可能引起感染。
1.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 口腔器械多为含腔器械,特别是涡轮机、快、慢速机头、弯机头、直机头等形态不规则,价格昂贵,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机和低速手机,它们夹持车针和磨头,治疗中要进入患者口腔,接触黏膜和组织。实验证实,手机在口腔中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呈现负压,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而使用消毒剂对手机进行消毒时,只能消毒手机表面,而对手机内部回吸物毫无 影响,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感染途径
2.1 吸入感染 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2 接触感染 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细菌等通过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传给另一患者而致感染发生。此外,污染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医护人员的手,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1]。
对策
3.1 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组织口腔科医护人员 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并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积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第二篇: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在口腔科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都存在着感染控制问题。病毒比细菌、霉菌更易引起临床上的感染。在口腔医学中,病毒交叉感染的最普通方式是通过污染针头的刺伤。一般病毒比细菌对干燥、消毒要敏感,如乙肝病毒在室温下停留在表面上可存活几天,而在同一环境中艾滋病病毒(H IV)只能存活几小时;霉菌一般在干燥、无生命的环境中存活性差;原虫对干燥与消毒剂很敏感。微生物的毒性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一个可变因素。据估计,由于针头刺伤,感染HBV携带者的血液, 10% ~30%的人有患乙型肝炎的危险,而感染H IV携带者的污染血,患艾滋病(A IDS)的危险性小于1%。在临床环境中,感染的传播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通过污染物。有急性感染的病人通常不会首先寻求口腔临床治疗口腔疾病,而通常是伴有感染前驱症状的病人来到口腔专科接受治疗。口腔临床的感染源大多来自那些尚无明显症状的感染者,他们的血液或唾液可能有传染性。具有疾病传播威胁的致病因子携带者可分为恢复期携带者与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就是个典型例子,临床工作者可能遇到这两种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据统计,在英国开业牙医中,估计在每天就诊病人中有400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美国, 1名牙医每天治疗20个病人,每7个病人中有1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约有10% ~12%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另外,艾滋病的
流行日趋严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 3名牙患者因治疗被1名患A IDS的牙医所感染。因此,在口腔临床工作中,普遍采取预防措施很重要。口腔医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 医患传播 医生或患者是某种疾病的感染者或病源携带者。国外曾报道许多乙肝患者感染与牙医有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牙医对患者最初传染的发生率为1 /400~1 /40。而HBsAg阳性的牙医传播危险性更高。诊室环境与空气 带菌人群的流动、受污染的器械或材料、治疗台是口腔诊室存在的与交叉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悬浮微粒这一途径传播,而细菌性疾病则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的途径传播。有研究表明,车针或磨石高速运转时产生含有细菌的悬浮微粒在大约1m2 的距离内都有活动,一次治疗完成后治疗台或器具表面、辅助用具、治疗灯把手、头托、座椅扶手以及医生工作服都已受污染,若在空调环境下、通风条件差,许多细菌如军团菌、霉菌等在空调设备里极其迅速地繁殖,易造成交叉感染。口腔综合诊疗椅水、气管道系统造成的污染 诊疗中,口腔综合诊疗椅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接受治疗的患者口腔内液体直接进人与治疗器械相连接的诊疗椅水道中,如水枪、汽喷枪、高速涡轮机等。①口腔综合诊疗椅向治疗器械输送水的管道受到污染。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人口腔内的细菌,通过唾液、眼沟液或血液被回吸到水管内,通过水管进入口腔综合诊疗椅,在停滞的水中生存、繁殖。治疗中被污染的水回吸到水管中,在下一个病人的治疗中水又被排出,造成污染。② 口腔高速涡轮手机机头停止转动瞬间形成的负压,可将病人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回吸到手机内部,并经过手机接头进人综合治疗椅的水、气管道系统造成污染,若管道、机头消毒、灭菌不彻底,往往可将上一个病人的口腔污染物排放给下一个病人。有研究表明,在实验中模拟临床操作环境,当涡轮机停止工作时,液体立刻被回吸,而这些被回吸 的污染物需要5~7min才能得到完全排清。口腔诊疗器械造成的传播 有关诊疗器械如牙科涡轮手机、牙钳、刮匙、探针、拔髓针及充填器械等受到血液、唾液污染,用后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也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乙肝、丙肝、H IV等疾病的传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人群中
HBsAg阳性率为20% ~30% , H IV病毒携带者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牙科涡轮手机是直接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涡轮手机属于空腔的精密器械,内部部件配合精密,结构复杂,管路细长,有的直径< 1 mm。这种特殊的结构造成传染性致病菌容易隐匿,很难去除和灭菌。而在口腔治疗中手机的使用频繁,几乎要进人每一个患者的口腔,与病人的唾液、血液、口腔组织接触频繁,如果灭菌不彻底,很容易引起交叉感
染。而手机价格昂贵,很难普遍成为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另外,手机高速旋转切割时产生的带有病原微生物的气雾和飞沫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不容忽视。预防感染的措施
预防感染是提供给病人的所有护理中的一个基本方面,不仅 可为所有病人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而且由于保护性护理,亦可使感染病人逐渐减少。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各级医护人员树立高度重视的思想观念,提高和重视医源性交叉感染在口腔治疗中的危害性,制定和完善防范措施,严格监督和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保持综合治疗台的洁净。综合治疗台(包括治疗面板、控制面板、三用气枪及手柄、扶手、助手台、吸痰器接头和漱口盂等)是医、患者接触较频繁和容易受污染的部位,因此必须保持清洁干净,特别是医生、助手在治疗操作中的触摸处均应使用一次性消毒纸或一次性薄膜套进行包扎“隔离”,每个病人治疗后拆除更换;每项治疗计划完成后对漱口盂及附属区均应做一次简易清洁,保持无污水残留。这样,一方面可保持综合治疗台有关用具不受污染,达到控制交叉感染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给患者一个干净清洁的印象,对医护产生信任感,放心接受治疗,这对整个诊疗计划有着积极的影响。操作前做好病人监测工作,尽可能采集一份完整的病
史,将所有就诊者看成是可能的传染病患者,口腔就诊者常常是已经带菌(或病毒)或慢性传染病人。口腔临床的感染源大多来自那些尚无明显症状的感染者,具有疾病传播威胁的致病因子携带者又可分为恢复期携带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乙肝就是典型的例子,口腔临床上有可能传播多种疾病,故做好监测工作尤为重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对牙科治疗椅套上椅套,做到每周更换消毒及随脏随换。传染病人使用后即用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检查及治疗器械做好终末消毒处置,防止交叉感染。注重各种检查、治疗器械的消毒。①牙科器械、车针等微型器械及小手术器械包括剪刀、缝线、针,凡能用高压灭菌的均采用高压灭菌;②塑料开口器用高效灭菌剂,采用二步消毒法浸泡消毒;③手机头用微波牙科手机消毒器消毒处理;④ 调拌板改为一人一用一消毒。尽量增加每种牙科器械数量,避免重复使用和发生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每天工作前及每次治疗患者后均用肥皂彻底洗手,然后用1∶200施康消毒小毛巾擦手。为传染病人诊疗时戴手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医护、医患间相互传播感染。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及管理。使用一次性口腔治疗盒、口杯、一次性胸巾、洁牙用的吸引管,彻底解决了交叉感染。
使用后用1∶200施康消毒液浸泡再集中烧毁。
预感防染的工作是社会的,也是个人的,更是医生的责任,其 意义是深远的。其工作应是长久不懈的。我们应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得尽量完善,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及时切断各种传染的传播途径,消除感染源,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第三篇: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2、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3、对每一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手套一人一换,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常用的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必须达到消毒。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操作前必须消毒。进入病人口 腔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5、严格执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程序。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先清洗、加酶浸泡、注油、干燥,然后再灭菌。特殊污染器械应单独处置,先高水平消毒 后再清洗、灭菌。
6、严格执行监测制度,定时进行工艺、化学和生物监测。
7、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8、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夹片器应一用一消毒,干燥 保存或使用避污纸一次性使用。
9、配备器械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的器械清洗池、超声清洗机、压力蒸 汽灭菌器或干热灭菌器。有条件的可配备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机、官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10、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四篇: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二、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三、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拨牙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四、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五、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六、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七、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八、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九、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十、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及时封闭运送。
十一、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十二、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后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十三、根据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或灭菌日期、有效期。
十四、牙科手机和耐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等灭菌方法进行灭菌。对不耐湿热、能够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以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者灭菌,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十五、采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采用裸露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当对每次灭菌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十六、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的浓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2%戊二醛较稳定的消毒剂应当使用前进行监测。其微生物污染监测,每季度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十七、各项监测应有原始资料并详细记录。
第五篇: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疾病在治疗操作中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控制制度:
1、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分开放置。
2、口腔诊室内应当保证环境清洁,每日对口腔诊室、清洗消毒室进行清洁、消毒,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3、诊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并记录,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漱口盂保持清洁,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溶液刷洗2次。
5、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6、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7、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以减少回吸污染。
8、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9、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10、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12、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13、消毒与灭菌后的口腔诊疗器械应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
14、器械应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15、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6、无菌镊子罐采用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清洗后进行灭菌。
17、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每锅灭菌物品要有登记。
18、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口腔器械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效果监测并记录。
19、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回收记录本保存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