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经内科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估与控制对策
神经内科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估与控制对策
强神经内科病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对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病区的空气、医疗和非医疗用品、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废物等加强消毒管理,同时做好职业防护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医院感染伴随医疗护理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重视,人人有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基础预防工作。
一、神经内科病区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
1、病房内空气的污染
由于患者怕着凉,门窗密闭,病房内空气不流通,冬季尤为明显,空气质量严重超标,易受人流或治疗车来回运动的影响;未进行空气消毒;陪护、探视人员多,带来更多的细菌污染空气;特别是病区内的监护病房,由于其医护人员多、各种操作多、人员走动多、患者的治疗管道也多等特点,再加上通风不良,造成人多菌株杂的严重空气污染。
2、医院感染意识淡薄
医护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认识不足,无菌观念不强,少数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忽视了无菌操作,或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污染了用于患者的药品及器械,造成感染。如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感染、输液反应都与护理操作不当有关。护理操作所用的一些器械被污染,也可引起伤口及穿刺部位的感染。
3、护理操作用品消毒不严格
浸泡用消毒液有的是临床护士自己配制,浓度达不到稳定标准;或在进行消毒时,消毒的物品未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未达到消毒效果,就使用于临床;护理用品消毒后没有按规定进行检测,反复使用造成的污染机会也多,如床单元的床单、被子、褥子、枕头芯等在临床上反复使用,又做不到一用一消毒,很容易造成医院感染。
4、医务人员的手污染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最为常见,其中手是最容易被污染,也是最容易被忽视,是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医护人员没有重视手也是污染的重要环节,故在做各种治疗及护理中,清洗、消毒不彻底,特别是在大查房时不进行手的消毒,手上的致病微生物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一个方面。
5、医疗废物的污染
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意识差,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放置、有效的初步消毒,防止污染物的扩散以及安全防护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管理不到位。
6、医护人员的针刺伤
多数情况下是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差。
7、滥用广谱抗生素
抗生素用量大、疗程长、种类繁多,抗生素联用时多以二联为主,甚至达到三联。使用抗菌药物起点高,一开始就选用抗菌谱较广的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等。
二、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控对策
1、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利用网络规范作用,保证各项操作与规范标准同步及时落实。加强学习,健全各项制度,并及时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使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更加得力,持续处于良好的惯性运行状态,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2、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的增多,使医院感染明显增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时刻提高护士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抓好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安排各类人员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开展医疗安全警示教育,认真组织各项常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专(兼)职感染监控人员素质;加强诊疗护理行为中法律知识的应用,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常规化、管理科学化。同时,对非医护人员如病房内的清洁员、护工也要进行教育,都要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真正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3、病房的空气消毒
做好病房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临床监护室、抢救室一般用三氧消毒机定时消毒,而普通病房应不定时的进行消毒;在夏、冬季要注意开窗通风,2次/d,0.5 h/次;物体表面、桌椅、门窗、墙壁及地面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试,1次/周;平时每日用清水擦试;病区拖布实行分区使用,有分区标记;减少或控制陪侍、陪护人员。另外,病室内禁止吸烟以改善空气污浊的状况,防止病区环境的污染。
4、严格掌握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技术,做到凡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医疗器械一用一消毒。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
5、非医疗用品的消毒
其主要是床单元的消毒。病床单位晨间护理采取湿式清扫,一人一巾,定期更换床单,出现污染的时候要及时更换,更换下来的床上用物如床单、被罩、枕套等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床头桌、床、地面等用0.5%有效氯溶液擦试,彻底清除感染源,通风换气使空气新鲜,然后进行空气消毒。
6、保证物品的灭菌效果
对消毒液进行严格检测,坚持更换前,配置后均检测有效浓度,如所有的含氯消毒液做到每天更换1次,并保持容器的清洁,消毒液浓度配置准确,碘酒、乙醇消毒瓶保持密闭,每周更换灭菌2次;坚持无菌物品能高压消毒的尽量高压消毒灭菌。还有一些医疗护理用具也必须严格消毒,如氧气湿化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的消毒要落实到位。湿化瓶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1次/d,清洗凉干备用。血压计、听诊器在每个患者使用后用乙醇擦试;体温表应每人专用,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清洗后擦干备用。
7、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手消毒的目的是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用流动水清洗,双手充分浸湿,将消毒肥皂液或洗手消毒液均匀涂抹手掌、手背、手指、指缝,按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的情况发生,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从而避免因洗手不彻底而造成的医源性感染。
8、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由供应室统一管理发放,护士长和总务领取保管;在使用时严格检查包装、生产日期及有效日,如有包装破损、受潮、不配套、字迹模糊不清及过期的一律不准使用;分类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注射器,应将针头取下放人防刺、防漏的容器中,其余均分别装入黄色垃圾带内,由专职人员收集后进行处理;使用后的污物分类收集、集中消毒和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开处置,防止污染扩大。
9、加强职业防护,防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护士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和在处理患者用后物品器械的清洁、消毒过程中极容易遭受感染。据统计,护理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占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的1/2以上。被锐器刺伤发生频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个人职业防护,发生锐器刺伤时应紧急处理,预防发生医院感染,减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
10、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中抗生素占首位,使用不当与滥用广谱抗生素,可造成正常菌群失调,破坏人体生态平衡,还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所以护士在使用抗生素前,如必须做到及时采样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合理用药,正确并及时执行医嘱,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量使用抗菌素的危害,只有医生、护士、患者同时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工作中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第二篇: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 医院 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提出口腔科门诊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设立7个方面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效地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口腔科门诊完全可以通过制定健全的工作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关键词】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策
口腔科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医,在口腔疾患的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可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性交叉感染。因此,了解口腔科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口腔科医护人员如工作时着装不规范,未严格进行手的消毒,手套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未使用一次性手套等,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 空气污染 牙科 治疗 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源体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若易感者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即有可能引起感染。
1.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 口腔器械多为含腔器械,特别是涡轮机、快、慢速机头、弯机头、直机头等形态不规则,价格昂贵,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机和低速手机,它们夹持车针和磨头,治疗中要进入患者口腔,接触黏膜和组织。实验证实,手机在口腔中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呈现负压,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而使用消毒剂对手机进行消毒时,只能消毒手机表面,而对手机内部回吸物毫无 影响,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感染途径
2.1 吸入感染 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2 接触感染 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细菌等通过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传给另一患者而致感染发生。此外,污染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医护人员的手,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1]。
对策
3.1 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组织口腔科医护人员 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并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积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第三篇: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对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372例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6.93 %。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为主,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神经内科ICU;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89-01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之一,由于患者年龄大、发病急、病情重,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及运动障碍,加上抢救治疗大多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及病期较长,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造成院内感染[1],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特点,主动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加强防范意识,控制易感环节,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ICU出院或死亡的患者372例,其中男242例,女130例。年龄 16~92岁,平均54岁。脑梗死308例,脑出血28例,低血糖性昏迷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 1例,脊髓性疾病3例,代谢性脑病5例,脑膜炎 2例,神经介入治疗术后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其他8例。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中,按不同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和依据医师、护士的记录及患者的各种化验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神经内科ICU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情况。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6.93 % ; 例次感染111例,例次感染率为29.84%,医院感染发生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62%)和神经内科普通病房(6.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1可见,神经内科 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有:(1)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导致呼吸、吞咽及排泄功能减弱或消失,全身分泌物排出不畅,使用降低颅压的脱水剂,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造成细菌繁殖环境。(2)多次接受侵入性操作,如: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反复吸痰、管腔压迫、刺激黏膜,导致黏膜水肿渗出,损坏了天然屏障,使细菌乘虚而入,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3)患者大多合并大小便失禁,留置导尿管,导致上行感染引起泌尿道感染。(4)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5)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因疾病导致肢体偏瘫,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使皮肤防御性降低,使易感性增加。(6)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不强,造成医源性感染。护理干预对策
加强神经内科ICU管理,实施环境干预,保持环境清洁,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任何操作前都要做好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认真进行口腔、呼吸道护理; 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使用中湿化瓶及水每天调换,湿化瓶用无菌水并进行湿化瓶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罐、接头每24~48 h更换消毒。在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缩短留置导尿时间等。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导管植入术,必须实施时应加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加强病情观察; 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和药物指导,预防并发症。总结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发生医院感染治疗比较棘手,死亡率较高。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要加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疾病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注重无菌技术操作,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2]。
参考文献
[1] 张新英.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 14-15
[2] 邵宜波,马红秋,都鹏飞.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 49-50
第四篇: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风险评估
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风险评估
一、检验科危险因素
检验的标本具有传染性: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中含有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均具有传染性。
工作环境污染:每天频繁的接触大量标本及患者,特别是患有呼吸道疾病,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会引起环境空气污染。标本处理不挡,如外溢、标本离心操作时形成的气溶胶等造成的空气、物表、地面污染。
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不严。
三、工作人员防护不到位。
四、物体表面及检验仪器污染。
五、医疗废物处理不当:
医疗废物未按分类收集,如采血针、吸管、针头等损伤性废物未用利器盒收集,与感染性混装,患者用后的棉签随地乱扔现象,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检验后废弃的标本,血、尿细菌标本,培养基、细菌鉴字条,药敏条;自动分析仪的废物是重要的传染源,若处理不当,易引起医院交叉感染。
针对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风险评估的防范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管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全院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完善管理制度,检验科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负责,抓好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工作。每日随查,每周定期检查,感染办抽查、督导,并定期考核落实工作。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科室每月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认识,掌握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法规、制度、职责及工作流程,感染办定期培训,现场示教卫生洗手,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对新上岗人员要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使每位工作人员把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落实于日常工作中。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达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样必须达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皮肤消毒范围为5cm×5cm,消毒时,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由内向外旋转涂抹共2次,1个棉球只涂抹1次,检验报告单填写后经电子微波消毒后发放,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四、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加强自身防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衣帽穿戴整齐,操作时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严格洗手和手消毒,洗手按卫生洗手七步法,手消毒用速干手消毒液搓擦消毒,需用皂液流动水洗净。水龙头最好选用非手动开关。
五、保持环境、物品清洁:每日坚持常规消毒,每周彻底清洁消毒1次。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1小时,操作台面、采血台、检验接收窗台、门把手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试每日2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如标本外溢,器皿破裂时,应立即用含氯消毒液洒于污染物表面,作用30分钟后再擦拖,然后将擦布或拖把浸于上述消毒液之内60分钟,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六、对各种污染的仪器消毒:对直接或间接触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血细胞计数仪、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化擦拭,污染严重时,可用环氧乙烷消毒
七、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实施分类收集,专人运送,登记,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焚烧处理。对废弃的标本,如:尿、胸水等液体标本按1∶100,即1ml标本加入100ml含氯消毒液,搅拌后作用2小时入厕;各种实验室细菌标本培养基等,应高压灭菌后,装入黄色袋内专人运送焚烧处理,记录齐全。
第五篇:ICU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ICU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10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0例患者中,医院感染32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1.94%。单因素分析结果为,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高龄及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为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高龄、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尝试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ICU医院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应采取综合预防及控制措施,使得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R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18-02
ICU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ICU对环境的要求高,为了避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需要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于ICU患者来说,高龄、侵入性操作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均可成为医院感染因素,感染危险因素控制的现状不容乐观[1]。本研究随机纳入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030例,统计分析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重症患者1030例,均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12年)的标准对患者行诊断,均确诊为医院感染,并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
1.2 方法 研究方法为回顾性调查方式,由3名高年资ICU主治医生及3名主管护师逐份查阅患者病历原始记录,查阅的项目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泌尿道置管及气管内插管,以及气管切开术、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使用呼吸机等[2]。规范填写表格,并统计分析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并以医院感染为因变量,患者临床资料为自变量,分别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恩熙,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ICU医院感染单因素情况分析 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高龄(>60岁)、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时间使用、侵入性操作及住院时间较长等为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详见表1。
2.2 ICU医院感染多因素分析情况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高龄、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时间使用、住院时间长等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应加强预防及控制。详见表2。讨论
由于ICU病房患者身体虚弱,对感染的抵抗力低,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对患者康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3]。因此,明确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控制及预防对策,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高龄及住院时间长为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4]。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会增加机体正常能量的消耗,并使患者免疫力下降。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且每次使用新吸痰管,给予充分吸引。
由于手为病原菌传播的重要环节,所以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每个病房均应配置快速手消毒剂供医务人员使用,并提醒以污人员在开展相关操作之前首先洗手,切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同时,应保持ICU病房内的环境卫生,注意温度与湿度控制,每天定时开窗换气,将温度控制在22℃~24℃,将湿度控制在55%~65%,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5]。加强对呼吸机等仪器设备的管理,注意对呼吸机等仪器设备的保养,并对其表面进行擦拭,用物使用后均应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做消毒处理。规范仪器擦拭管理,严格执行一床一巾一消毒管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院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幅降低,有效维护了病人的治疗。
综上所述,ICU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侵入性操作、高龄、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等,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管理,严格制定无菌操作,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消毒及保养,切实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霞,王利平,张珊珊.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3(02):367-368+371.[2] 郭剑,李连香,董宏亮,邢美丽,袁丽洁.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4(09):3322-3323+3326.[3] 施宗驱.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对策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4(05):49-50+52.[4] 张银凤.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34(S4):205-206.[5] 吕锡丽.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药世界,2009,23(0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