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当前关于四风隐身衣问题的表现及对策建议
浅谈当前关于四风“隐身衣”问题的表现及对策建议
在当前反腐败高压态势下,虽然“四风”问题越来越少,但新的腐败手段不断出现,花样不断翻新,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四风“隐身衣”开始凸现。一、四风“隐身衣”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公款吃喝方面:一是为了逃避被举报和检查,一些单位将公款招待由大宾馆、大饭店转移到农家乐或城市郊区一些比较隐蔽的场所,有些甚至进行跨区域招待;二是有些单位为了躲避被查处,将大额消费化整为零,采用拆分开具发票的方式降低消费金额;三是有些单位在固定饭店秘密挂账,风声紧的时候不结账,等候合适的时机以各种理由和名目进行集中处理,想法设法将公款消费合理化,使检查人员很难在单位账目上发现问题。
(二)车辆使用方面:一是有些单位以工作量大,公车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以私车办公事为借口,“私车公用”,为私车补助油料费;二是领导私车的运行费用以公车名义在单位报销;三是有些领导在纪律检查时,节假日将公车封存,但检查过后,又公车私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四是有些领导晚上将公车开回家,但为了避免造成影响,在其他小区或比较隐蔽的地方停放。
(三)办公用房方面:一是检查办公用房时,有些领导为了掩人耳目,在办公室门上挂一个“小会议室”的牌子,自己的办公室就成了单位的会议室,实际还是领导的办公室。二是有些领导在办公室多摆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名义上是某某科室,实际是检查时有人坐,检查过后无人坐,造成办公资源浪费。
(四)领导干部婚丧嫁娶方面:一是一些领导大操大办,在宴请宾朋时化整为零,今天安排一拨儿,明天安排一拨儿,实际上该请的一个也没有少请,该来的一个也没有少来,该收的份子钱一个也没有少收。二是在办理长辈丧事时,在吊唁现场不设礼桌和礼单,也不招待吃饭,给人一个看似不收礼不招待的假象,但暗地里通过其他渠道收受礼金。三是个别单位领导个人参加亲朋好友的宴请,送出的礼金用公款处理。二、四风“隐身衣”问题的产生原因
当前,即使是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还敢不顾党纪国法,千方百计变相的以权谋私,我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
(一)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就像医生治病一样,随着各类先进的抗生素的应用,细菌和病毒也在通过不断的变异来对抗和适应。而随着反腐败的方式变化,腐败的形式也在变化,给不正之风搞伪装,打掩护,其本质也是不正之风的一种变相反弹,所以,人们常说,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
(二)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作怪。在我国,人们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总认为,自古当官就是要享受优越的待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还有的认为,自己是单位的领导,管的事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觉得自己如果不多吃多占一些,有点太吃亏。他们这些心理归根结底还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思想根源是平民心和平常心的缺失,其思想认识和中央纪委提出的不想腐、不愿腐的目标相背离。还有一些人错误的认为隐形的作风问题比较普遍,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坚持法不责众的信条,始终抱有侥幸心理,你不做,别人也会做,你做了,别人也不会说。
(三)监督不到位。由于需要监督的对象群体极为庞大,有时处理起来难免让监管单位分身乏术,常常用“点”代替“面”开展监督检查,并采取被动的监督查处方式,收效不明显。而在不正之风以更为隐蔽的形式存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更大。
(四)制度规定不具体。目前陆续出台的各类制度其实很多,但对一些细节性的规定却存在疏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给监管部门带来了一些困惑和难度。比如:公车管理制度还没有出台,对有些公车私用的界限还很难把握;公款招待的具体标准不清,目前只仅限于不准上高档烟酒,不准奢侈浪费,超标准接待,其标准同样很难界定。
(五)审批事项下放没落实。比如,近年来,以发展为中心任务,各级都把经济指标考核放在第一位,在这样的形势下,争资金跑项目也就成为必然,随之出现的请客送礼拉关系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在很多地方,竟然堂而皇之的将争资金跑项目中出现的公款招待视为必要的正常开支予以默许。有人就这样形容争资金跑项目:为什么叫“跑”项目呢,“跑”就是由一个“足”字和一个“包”字组成,言下之意就是,为了能够要到项目和资金,光走动不行,胳膊底下还要加个装钱的包才行。这虽然只是一个比喻,但却生动的道出了其中的弊端。
三、对策建议
隐蔽的“四风”危害大、难查处,不及时纠正处理的话,会让更多的人误以为是默许的,跟着效仿,有可能形成蔓延之势,使反腐败成果打折扣。就如何应对,我提三点建议。
(一)要依靠群众参与。“四风”问题群众受害最大,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群众比各级纪检部门更容易发现存在的不正之风,因此,纪检部门不能关起门来反腐败,要切实提高群众反映问题和表达意见的积极性和便利性,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检举党员干部存在的隐形“四风”问题,才能让“隐身衣”在众目睽睽之下无处躲藏。
(二)要深化细化制度。“四风”问题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需要有严格的尺度来衡量,制度规定越细,“四风”隐身钻空子的余地越小,制度执行越严,敢于以身试法者越少。因此,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包括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反腐倡廉制度等,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
(三)要强化公开监督。各级党政组织要严格落实党务、政务公开等规定,特别是抓好三公经费的公开,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防止违规违纪问题发生。纪检监察组织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紧盯关键节点,瞄准重点对象,打开监督的聚光灯,使“隐形四风”问题无处藏身。
(四)要严肃执纪问责。严肃执纪,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说,反“四风”也要讲“认真”二字。如果顾及情面,敷衍搪塞,搞形式,走过场,即使问题摆在眼前也不去秉公查处,那么就根本无从谈起反对“四风”。因此,不但要善于鉴别隐形的不正之风,还要勇于查处不正之风,对相关单位和当事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戳到违纪违法者的痛点,从而使其痛定思痛,痛改前非,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第二篇:张向东:浅谈四风“隐身衣”问题及对策建议
张向东:浅谈四风“隐身衣”问题及对策建议
张向东:浅谈四风“隐身衣”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四风问题“隐身衣”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公款报销,门类繁多
在此类问题中,主要存在以下五种形式:一是化整为零。就是将大额消费分开报账,“降低”消费金额,既容易操作,又不易发现;二是化零为整。就是将平时的小额消费集中报账,不是一事一结,而是阶段性结账,既使检查人员无法核查事实,又可以“浑水摸鱼”,虚列支出;三是调换核算科目。就是将超出预算的招待费在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或者其他公务消费中支出;四是拆分消费。就是将烟酒类单独集中购买,既降低消费金额,又能规避相关规定;五是延期结账。就是先消费,待检查后再结账。
(二)舌尖腐败,旧瓶新酒
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各类接待不得摆放高档烟酒。但是,令不行禁不止,大吃大喝由“地上”转为“地下”,具体表现为:旧酒瓶装新酒,低档酒瓶装高档酒,甚至装在纯净水瓶里;旧烟盒装新烟,低档烟盒装高档烟,甚至用餐巾纸盒装。有的为了掩人耳目,将公款吃喝从大酒店转到边远僻静的小饭馆、私人会所或者家里。
(三)私车公用,另类腐败
公车专项治理以来,公车私用现象得到明显遏制,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一些苗头性、倾向性新问题正在凸现,进而演变为“私车公用”,而且成为新的腐败点,看似上下班都开自己的车,但是外出游玩,油费、维修费、过路费、审验费和罚款等支出都由单位承担。
(四)滥发补贴,巧立名目
有的单位以“加班补助”、“误餐补助”等方式,在节假日突击普发补助,无论是否真加班、真误餐,干部职工一律享有,有的单位甚至按照高于工作日3倍的标准进行发放补助。有的单位以各种检查考核、评比达标为幌子,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滥发补助,同时,被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又以此为借口,滥发奖金和补助。
(五)收送礼金、花样翻新
有些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喜庆、乔迁履新等事宜大操大办,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今天这儿安排一拨儿,明天那儿招待一伙儿,降低招待规模,同时,也有只收礼不办酒席的,客人送完礼金后,发个红包让吃个便饭;有些领导干部提前过节,“中秋的日子端午办”,有的提前十天半月,更有甚者提前一个月,“神不知、鬼不觉”,安全顺利过节。
(六)官商搭背,隐形经商
有些企业老板与领导建立特殊关系后,先不直接给领导送钱,只要领导的近亲或同学在公司挂职,不用上班拿高薪、坐专车,家里费用开支一切解决妥当。更有领导的亲戚朋友从领导手里直接承包项目,合同和发票上均写的亲戚朋友好友的名字,领导的名字始终不在资料中显示,最后达成权钱交易、互惠互利。
(七)清理办公用房,换汤不换药
当前,各级各部门正在开展清理整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假清理”、“假整改”、“假腾退”的现象。有些领导干部在办公室门上悬挂“调研员”、“文印室”、“资料室”等几个门牌,虚增了用房面积;有的一个办公室摆放多套桌椅,伪装成多人一起办公;还有的将房屋分割后,给一个领导配设一个会议室或者会客室,实则办公用房面积没有改变。
二、产生四风问题“隐身衣”的原因
(一)学习不深入,党性不够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缺乏对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这是政治理论不成熟的具体表现。有的领导干部理论与实践隔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不能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不具备用邓小平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上的成熟是党员干部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只有在理论上分清是非,才能做到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二)改造主观世界不够自觉主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自于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党性锻炼。近些年,有些领导干部口头上也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但实际上存在着重前者轻后者,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减弱了,对自己要求放松了,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群众工作经验缺乏,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有的领导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为群众想得少、做得少。
三、治理四风问题“隐身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纪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群众观念、法纪观念和廉洁奉公意识,自觉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身体力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切实解决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强化四风问题措施落实。一是狠抓现有制度落实。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上级党委作风建设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二是开展单位制度清理和修订,建立健全上下班纪律、公务用车管理、公务接待、财务管理、效能建设等制度,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三是针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惩戒制度,特别要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公车私用、大操大办等重点建章立制,并随着“四风”问题的变异及时跟进。四是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实现权力透明运行。要厘清权力清单,加大权力公开力度,对公开的真实性、时效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效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五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信访网,接受“四风”举报,增加线索来源。建立“四风”案件举报和查处奖惩制度,凡是举报“四风”问题一经查实的给予一定奖励,出现“四风”案件有案不查,有案不报,瞒案压案的,给予严惩。
(三)健全四风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监督作用。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纪律监督、人大机关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机关资金监督的相对独立权,使之善于从中发现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群众网上网下信访举报受理、查处、反馈机制,强化网络舆情收集和研判;实行实名举报奖励和对举报人保护制度,鼓励群众举报。三是强化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对权力运行过程全公开,打造透明党委、阳光政府。四是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检查。将作风建设检查常态化,特别注重采用暗访方式整治“四风”,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是建立整风排查追究制度,防止作风排查走形式、走过场、避重就轻,明查暗访不深入等情况发生。
(四)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四风”问题的产生,一般问题出在基层,但根源往往在上层,因此,要通过深化改革,铲除滋生“四风”的土壤和条件。一是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人和选作风好的人,坚持实绩导向,重品行、重作风、重实绩、重公论,真正把那些作风建设中表现突出,敢于创新、工作积极、作风务实、业绩显著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真正做到不以GDP论英雄,探索建立以项目多少论政绩为以项目质量论政绩,凡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违背群众意愿做表面文章,做劳民伤财之事的党员干部,坚决不予提拔任用,涉嫌违反“四风”的,坚决予以查处。二是实行作风考察制度,将干部作风状况纳入干部考察范围,拓展考察空间,对其工作圈、生活圈全面考察,并实行干部作风考察预告制,鼓励群众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监督、举报。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消除“四风”滋生土壤。要建立健全机构运转保障机制,对贫困落后县区机构正常运转实行保障,所需资金采用转移支付方式解决,建立起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保障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外,其他事项改由市场配置;改革项目审批办法,实行项目宏观统筹和专家充分认证和参与决策机制;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和审计,开展“跑部钱进”专项治理。四是探索实行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示制度,先从新提任干部公示起,稳步向上推进。
第三篇:浅议基层单位四风问题反弹表现及对策建议
党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全国行政事业单位陆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对“四风”问题进行查找整改,“四风”问题得到了较好遏制,然而近期,我们在开展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少数部门单位领导对党中央“八项规定”置若罔闻,“四风”问题有些反弹,公款吃喝、送礼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了较坏的影响,现结合审计中发现的“四风”问题表现形式,浅谈遏制对策和建议。
一、“四风”问题反弹的表现形式
1.有意模糊部门单位与下属企业在资产、资源等方面的界定范围,如将应归属部门单位的国有资产征收补偿资金转移到下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或企业,以下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或相关企业的名义购置办公车辆,供部门单位领导使用。2.以划拨文明创建等专项经费的名义,将部分财政资金转移至下属相关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如通过加油卡方式,返还部门单位使用,规避检查;甚至直接以私车办公事为借口,为私车补助油料费。
3.假借下属相关单位或企业开展商务接待之便,编造相关事由,将部门单位相关公款吃喝、送礼等费用变相在下属单位或企业报销。4.将应由部门单位承办的相关拆除违章建筑、房屋征收等业务事项转由下属单位或相关企业承办,同时以“加班补助”的方式,在下属单位或相关企业违规领取津补贴。
二、“四风”问题反弹的产生原因
1.反“四风”问题工作未做到“全覆盖”。当前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反“四风”问题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一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其所属基层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部门单位的内部纪检机构担当,由于需要监督的对象数量较多,常常通过以“点”代“面”开展监督检查,这种选择性检查的现象抵销了反“四风”问题的威慑效应。同时在不正之风以更为隐蔽的形式存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更大。2.基层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管理与运行存在漏洞。与外部检查、问责力度相对应,一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逐步得到健全,“四风”隐身钻空子的余地较小;而所属基层单位由于监督管理力度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极易忽视相关制度的建设,对上级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多采取选择性执行或不执行,使基层单位制度的建设千疮百孔,为“四风”隐身钻空子提供温床。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红线意识”、“底线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缺乏长期作战思想,在制定规划、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督促检查等方面采取措施不够得力;有的对中央八项规定和治理“四风”的部署和落实,满足于一般应付,雷声大,雨点小,风头过后,一切照旧。有的存在老好人思想,对不良现象避重就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讲原则,缺乏正气,唯求和气,曲意逢迎。
三、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基层单位制度建设。要将基层单位制度建立健全列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尽职履责的重要内容之一,不留死角、不留漏洞;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时,要调查了解基层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揭示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基层单位进行整改。有效扎紧基层单位“制度篱笆”。2.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审计部门在重点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贯彻落实情况的同时,要依据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流与业务流情况,扩大基层单位的审计覆盖面,对相关“四风”问题查深查透。同时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领导干部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予以重点关注,对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予以充分揭示。财政部门要加强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加大财政直接支付的力度,防止财政资金被挤占与挪用。3.强化问责机制,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坚决杜绝“破窗效应”。要强化责任追究,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力、不抓不管导致“四风”问题突出的,要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4.强化公开,保证权力阳光运行。要提升部门单位信息公开度,推行部门单位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及时地公开信息,扩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强化对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对于重大问题决定、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实行集体决策,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公开述廉并接受群众评议与监督。
第四篇:四风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四风”问题的表现及对策分析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群众深恶痛疾,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造成党和政府与群众“隔心墙”的不正之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四风”整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各级党委也纷纷作出各类规定,狠抓“四风”整治,特别是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四风”作为整治的重要内容,刹风整纪,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四风”问题有了明显好转,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但是,由于“四风”问题具有变异性、传染性、顽固性、反弹性特点,狠抓时,“四风”会有明显好转,略一放松就极容易反弹。如何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环境,本人结合基层实际,作如下思考。
一、“四风”问题在基层的具体表现及成因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极大部分基层干部坚守信念、勇于担当,忠实地履行职责,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营造了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但是经济、社会的转型,造成了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追求和实现利益的意识增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也在 少数基层干部中滋长。“四风”问题在基层主要表现为发展趋于功利化、对待群众冷漠化、生活情趣坠落化、日常工作照抄化、贪腐呈现多样化五大特点。
(一)发展趋于功利化。发展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政绩,发展成果不是与人民共享,而是为了自己成长。工作中,一是政绩冲动导致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频频出现。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为了突出政绩,好大喜功,不惜举债建设。为了突出政绩,建筑物寿命越来越短,甚至出现刚建好就被撤除重建现象,给基层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如,湖南株洲炎陵县投资100多万元的一所希望小学仅建成4个月就被拆;成都投资数千万建成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仅3年被拆。二是政绩冲动导致长远规划性差。换一届领导往往要换一个发展思路,即使内容相同也要在文字上换一种说法;人代会通过的城镇建设规划抵不过开发商发财计划,开发商看中的地块可以变通,规划在开发商面前常常出现让路的尴尬。三是政绩冲动导致大肆招商。为了突出政绩,只要有人投资,什么项目都敢上。在GDP跃升、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领导干部政绩斐然的同时,一些高污染项目严重污染、破坏了区域环境,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有的项目的上马还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如:计划投资104.8亿元的什邡钼铜项目就造成了群体性事件。四是政绩冲动导致数字泡沫化。少数基层干部汇报成绩用乘法,汇报问题用除法,上报数据有多套,哪一套数据出政绩就用那一套,原来称为最真实的人口、财政税收数据也变 得越来越不真实。
(二)对待群众冷漠化。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基层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时有发生,群众集体上访、群众围攻政府的群体性事件时常出现,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刻,部人基层干部“四风”出现了群众利益淡漠化倾向。一是一些基层行政机关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乱收费、强摊派、乱罚款,造成群众苦不堪言;二是一些基层强行征地、拆房,但却不按市价补偿,造成群众纷纷上访;三是部分基层干部作风粗暴,对群众“呵哄吓咋”,将人民群众当成了其敌人;四是有的基层干部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如农村“低保”、廉租房分配不公,甚至有基层干部贪污、挪用“低保”、“新农合”资金现象。五是有的基层干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高高在上,对待群众冷漠。如在北京工作的周某某为了办出国护照,六次往返武邑县公安局才办妥。
(三)生活情趣坠落化。一是存在基层干部参与赌博之风。少数县市、乡镇多数公职人有参赌经历,少数公职人员参与赌博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上行下效,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参赌较多的县、乡,已经赌博成风。二是少数干部生活作风堕落。养“二奶”、包情人,生活奢糜,醉生梦死,据统计显示,在近年来全国各地查处的腐败官员中,超过95%的人有情妇。三是吃喝玩乐不正之风依然存在。还有基层领导干部打着考察学习之名,到风景名胜区旅游,以接待为名,吃遍天下美味;有的将进高档餐馆改成了自办高档“食堂”,有的往变了花样的高档“农家乐”里钻。
(四)日常工作照抄化。一是抄书现象严重。领导讲话,百度一下,改头换面,成了自家。理论文章也敢抄,有的百度后随便改一下就上报,连地名也没有改完;还有更大胆的,直接抄上级领导讲话,将市改成县后就成了自己的,如,吕梁市交城县委书记李志安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讲话就抄袭了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的讲话。二是照抄会议让底层干部苦不堪言。一个同样内容的会议,层层照着开,特别是上级的一些视频会,直开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开同样一个会要开4次,且时间不同,而所讲内容几乎相同,造成了很多时间花在开会上,没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三是照抄文件成文山。中央下发的文件,层层转发,所转发内容几乎照抄,造成一个文件到村级,有3至4个文件是转发件。目前,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现象还依然存在,领导讲话秘书代劳,甚至小到主持词也要秘书写好。还有的照抄经验、照抄做法,但却不会消化,最终劳民伤财,给基层增加了沉重负担。
(五)贪腐呈现多样化。一是少数基层干部逐步由“小贪”向“大腐”演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掌握财力的增加,少数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由90年代的几千、几万元发展到了目前的几十万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少数基层干部、甚至村干部出现了贪 腐上千万元的案例。如:韶关市浈江区乐园镇长乐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何某连仅贪污土地一项就价值一千多万元。少数基层干部的“小贪”已经发展演变为了“大腐”。二是贪腐行为由个体向窝案发展。前10年的贪污、受贿行为以个体较多,当前个案越来越少,窝案越来越多,贪腐呈群体化、利益集团化演变。三是小贪潜逃时有发生。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云南省屏边县近十年已经出现3起公职人员、5起村组干部贪腐潜逃现象。四是农村贿选现象越来越严重。部分村民为了维护现有的经济利益或对现有的经济利益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再分配,不惜以身试法进行贿选,贿选的低风险、高回报又加深了贿选的严重程度,并逐步由村“两委”选举向村民小组选举延伸。五是利用公款“跑部钱进”问题呈向下延伸趋势。原来的地市“跑部钱进”向下延伸为村跑县、市(地),乡跑省、市,县跑部、省。
“四风”问题,由来已久,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成因上分析:
一是信仰危机,理想信念出现动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造成的信仰危机还在部分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外来不良文化侵蚀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使之出现动摇,甚至造成没有理想、信念。
二是不良的用人导向还没有完全纠正,政绩评价还不科学。干部提拔任用还存在唯GDP论英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还在给干部晋升加分;敢于“跑部钱进”争取到资金、项目的就是能 人。
三是权力运行不透明,监督机制软弱。普遍没有实行权力运行清单制,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决策还存在程序上的合法,实际上由一把手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监督方式虽多,但体制、机制造成监督乏力,上级监督较远,难以发现问题;同级监督较软,权力不够;群众监督较难,不知底细。四是财政体制、项目审批存在漏洞,为“跑部钱进”预留了空间。当前还在实行分级财政,贫困地方既要保机构运转、还要搞建设,只有想方设法“跑部钱进”,一切为了拿到项目、拿到钱,在此过程中加速了干部作风的腐化。
五是制度不健全,教育不给力。法律监督、纪律监督、人大监督等因体制原因,独立性不够;许多领域存在制度空白;教育方式简单、说服力不强。
二、整治“四风”长效机制对策
“四风”的顽固性和反弹性要求整治“四风”必须打持久战,建立起长效整治机制,持之以恒才能得到好转。本人认为,具体应建立健全五个机制、深化一个改革。
一、建立健全作风教育常态化机制。一是要高位搭建作风教育平台。将作风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纳入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或纪委书记任组长,宣传、组织等部门参加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小组,将作风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总体规划,认真制订计划,并统筹抓好落 实。,二是要建立严格的干部作风教育长效制度,实行教育报告、考察、考核等制度,并将作风教育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培训、三会一课、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必学内容,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将切实做到全覆盖。三是要突出教育重点。教育内容上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点,解决好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补好精神之钙。同时要强化道德、纪律和法治观念教育;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党政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情操和廉洁自律意识。在教育方式上,要突出廉政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相结合,经常教育和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浓厚的反腐倡廉教育氛围。四是强化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构建、培育先进的、健康的廉政文化,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对引导领导干部养成良好的作风极其重要。要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进医院、进军营、进口岸、进事业单位等“十进”活动,把握正确的文化舆论导向,大力倡导先进文化,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风气,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从根本上扭转整个社会的风气。
二、建立健全“四风”惩戒零容忍机制。不论“四风”问题大小,对其一列零容忍,建立起从通报批评、问责、组织处理、到党政纪处分直至移送司法机关的完整惩处链条,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要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信访网,接受 “四风”举报,增加线索来源。建立“四风”案件举报和查处奖惩制度,凡是举报“四风”问题经查实和认真查处“四风”问题的给予一定奖励,出现“四风”案件有案不查,有案不报,瞒案压案的,给予严惩。还应深化纪检监察机关体制改革,为相对独立惩治“四风”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能力建设,建设一支刚正不阿、敢于碰硬的“四风”案件查办队伍。
三、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制度化机制。一是要狠抓现有制度落实。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上级党委作风建设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二是开展单位制度清理和修订,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上下班纪律、公务用车管理、公务接待、财务管理、效能建设等制度,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三要针对重点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惩戒制度,要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公车私用、跑官拉票、推诿扯皮、打牌赌博、大操大办等重点建章立制,并随着“四风”的变异及时跟进。四要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实现权力透明运行。要厘清权力清单,加大权力公开力度,对公开的真实性、时效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效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建立健全四风“照镜”定期化机制。要将“照镜”作为整治“四风”的有力手段和关键环节,形成定期化机制。一是将“四风”纳入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的 必须内容,实行自己“照”与他人“照”。在此照镜中,关键是要 明确采用整风精神,树立“问题意识”,敢于揭短、勇于亮丑,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而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二是要建立常态化政风行风评议制,实行他人“照”。要办好纠风热线、每年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对单位和干部作风状况进行评议,对于发现的问题下达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并对评议结果与干部任用挂钩,推动作风建设。三是要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专项治理,对“四风”问题进行全面“照镜”。四是要加大“照镜子”的整改力度,探索对党员领导干部整改情况实行过关办法,凡是不过关的,要重新整改。
五、建立健全“四风”监督立体化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监督作用。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纪律监督、人大机关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机关资金监督的相对独立权,使之善于从中发现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群众网上网下信访举报受理、查处、反馈机制,强化网络舆情收集和研判;实行实名举报奖励和对举报人保护制度,鼓励群众举报。三是要强化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对权力运行过程全公开,打造透明党委、阳光政府。四是要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检查。将作风建设检查常态化,特别注重采用暗访方式整治“四风”,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是要建立整风排查追究制度,防止作风排查走形式、走过场、避重就轻,明查暗访不深入等情况发生。
六、深化一个改革。“四风”问题的产生,一般问题出在基层,但根源往往在上层,因此,要通过深化改革,铲除滋生“四风”的土壤和条件。一是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人和选作风好的人,坚持实绩导向,重品行、重作风、重实绩、重公论,真正把那些作风建设中表现突出,敢于创新、工作积极、作风务实、业绩显著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真正做到不以GDP论英雄,探索建立以项目多少论政绩为以项目质量论政绩,凡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违背群众意愿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做表面文章,做劳民伤财之事的党员干部,坚决不予提拔任用,涉嫌违反“四风”的,坚决给予查处。二是要实行作风考察制度,将干部作风状况纳入干部考察范围,拓展考察空间,对其工作圈、生活圈全面考察,并实行干部作风考察预告制,鼓励群众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监督、举报。三是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消除“四风”滋生土壤。要建立健全机构运转保障机制,对贫困地区机构正常运转实行保障,所需资金采用转移支付方式解决,建立起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保障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外,其他事项改由市场配置;改革项目审批办法,实行项目宏观统筹和专家充分认证和参与决策机制;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和审计,开展“跑部钱进”专项治理。四是是探索实行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示制度,先从新提任干部公示起,稳步向上推进。“四风”之害,轻则脱离群众,重则造成党群干群关系对立,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极可能造成亡党亡国危险。当前,整治“四风”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决不可掉以轻心,还需加倍努力,常抓不懈。
第五篇:当前隐形变异 四风 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治理对策
当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治理对策
发布时间: 2018-04-27 来源: 红河州纪委 “四风”问题是作风建设的老大难问题,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和罪魁祸首。随着作风建设步入新常态,“四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遏制。但笔者调研发现,当前在某些部门和地区,“四风”问题花样翻新,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不断出现,甚至还有漫延之势。
一、系统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表现形式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员干部参与隐秘聚会。通常小范围内组织少量的人员参与隐秘聚会,地点选择农家乐或城镇结合部一些比较隐蔽的场所;二是在内部食堂吃喝。一些单位有职工内部食堂,少数干部把吃喝放在内部食堂;三是利用职权将违规开支费用当事人或相关利益人承担;四是接受管理服务对象以及下属吃请和收受礼物;五是发微信红包、通过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收礼,送礼者与收礼者不需见面轻松完成钱权交易;六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办公用房清理不彻底,采取放置桌椅、加挂门牌等方式逃避监督;七是办理“人情事儿、关系事儿、金钱事儿”,利用权力“吃拿卡要”;八是是从事与国家公职人员身份不相符活动。
二、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产生的原因
当前,廉政纪律要求那么严,为什么有些党员干部还敢不应群众期盼、不顾党纪国法,千方百计变相的以权谋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滥用权力,存在侥幸心理。个别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在工作上付出的多,担的责任和风险大,觉得不多吃多喝多占一些有点吃亏;还有一些党员干部认为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比较普遍,法不责众,抱有侥幸心理。
(二)党性不纯,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思想严重缺位。
(三)恶习难改,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随着反腐败方式方法的变化,腐败的形式也在变化,给不正之风搞伪装、打掩护,其本质也是不正之风的一种变相反弹,长期养成的恶习难以一下子就改掉。
(四)制度不健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前出台的制度很多,但细化不具体、不系统、不配套,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一是上级有规定,下级却不细化,没有再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二是过去有规定,随着形势的发展,已不适应要求,起不到制约监督作用,却未及时修订。三是虽然有了一些制度规定,但尚未形成一环扣一环的制度链、制度网,难以发挥整体作用。四是有些人明明知道有制度规定,却想方设法钻制度的空子,导致“破窗效应”。
(五)监督不到位,无法面面俱到。党员干部队伍需要监督的对象群体极为庞大,有时处理起来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存在的情况下,监管的工作难度更大,导致监督缺实,让一些党员干部游离于监督之处。
(六)人情文化影响,无法一下子杜绝。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隐形“四风”问题禁而不绝,与社会文化、民族传统习俗密不可分。最主要的有三种:一是人情文化,办事讲人情,不请客送礼就办不成事情的思想在党员干部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二是圈子文化,讲究“小圈子”,小范围联系紧密、频繁吃喝聚会。三是随大流文化,不少人习惯于跟风走、随大流,认为社会大环境就是那样,有人这么干,他也跟着干。
三、治理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制度,发现违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行为,严厉问责违纪违规人员,并严肃追究各级党组织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责任,倒逼各级党组织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警示教育,用好各种特色教育平台、廉政教育基地,就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廉政法规等继续开展多角度、大力度、深层次的宣传教育。树立正反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加大案件的通报力度,教育党员干警时刻绷紧纪律弦。
(三)创新执纪监督方式。注重运用监督约谈、通报曝光等手段,充分履行“监督的再监督”职能作用,有效传导压力,加大内部巡查和督查力度,督促看好“钱袋”、把好车轮、管好人员。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类问题统筹谋划”的思路,有针对性地研究破解各类隐形“四风”问题的具体策略,打破常规、出其不意、多点监督,抓出典型、形成震慑,对苗头性、倾向性“四风”问题,坚持抓早抓小,灵活运用约谈函询、警示诫勉等措施。注重从查处的违纪违规案件中总结经验,探究问题发生的一般性规律和动态趋势,研究制度性防范、查纠措施,健全完善改进作风长效机制。
(四)深入整治不正之风。坚持不懈正风肃纪,继续加内部巡查督查、专项检查、明察暗访工作力度,把各项制度严起来、硬起来,净化党员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坚决清除法院队伍中的害群之马,让党员干部队伍中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让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想。从严惩处利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问题,彻底斩断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利益链”,切实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持之以恒抓“四风”。“四风”的顽固性、隐蔽性和反复性众所周知,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甚至会更加隐蔽,进一步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打好“持久战和攻坚战”。对于反映党员干部的作风方面的问题,深入细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一经查实,坚决从严处理,确保党员干部时刻置身于监督之下,让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没有出头之日和兴风作浪之时。
(七)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和完善近年来的有效做法,持续发力加压,在坚持中深化,深化中坚持。把重要节点和假期作为治理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前沿阵地,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通过深化纪律教育、拓宽监督渠道、开展明察暗访、强化通报曝光等方式,发信号打招呼,打消侥幸心理,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营造崇廉尚俭的良好氛围。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执纪监督的重点,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对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对纠而又犯的,从严从重处理,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八)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制度规定越细,隐形变异“四风”问题钻空子的余地越小;制度执行越严,敢于以身试法者越少。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让隐形变异“四风”无处可藏。(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
邱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