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自查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2:5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自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自查报告》。

第一篇:2014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自查报告

2014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自查报告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其核心是建立三条“红线”。结合我县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水政水资源股加强与局行政审批股和其他业务股室的协调配合,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是国家合理调控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有效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推动节约用水的重要举措,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2014年,我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为契机,加大执法力度,借用县政务服务中心这个平台,进一步规范了取用水审批的方法、途径、程序,职责权限,按规定、按程序对水行政许可申请人实行“一站式”服务。针对全县部分取用水企业改制、破产等原因不再取用水、城区无证乱打井取水以及招商引资企业需取用水的,我们组成专项工作组,上门摸底核查,热情服务,共审定《取水许可证》15套,核定取地表水、地下水的企业和单位15家。县城区域内抽取地下水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相关要求整改到位,安装了计量设施、少部分企业改用自来水。

二是做好水资源管理执法、水资源费征收工作。为加强保护水资源,贯彻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我们严格执行取水许可证制度,按照《湖南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征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法定的程序、条件实施行政许可,取水申请严把审查关,对手续完备,在规定的时间办理,并进行书面台帐登记,并与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相互配合,要求在水能开发企业工商营业执照注册登记及年审时,凭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取水许可或取水许可年审公章方可办理,大大加强了我县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针对我县地形地貌复杂、水利工程分布零散、工程管理难度大、河道乱挖滥采、渠道乱栽乱占等现状。我们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预防与查处并重,以预防为主,变被动应付为主动管理,加大了执法巡查力度,扩大了巡查范围,对重点防汛设施,重要水源地、主要河渠道、大型排灌渠进行定期巡查,使各类水事案件早发现、早处理,有效地降低了水事案件的发案率。2014年,共调解水事纠纷 4起,立案查处水事案件2起。

三是开展用水效率控制工作。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县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3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在0.1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5立方米/万元,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体系,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8%。

四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核定黄岑、黄沙溪水库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申报了黄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尾砂综合整治工程,珠江源头保护林工程。

五是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申报了宜章县玉溪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第二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自查报告

XX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自查报告

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试行)》(市水[2013]123号)的要求,现将我县2013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了领导小组。

我县按照省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部署,成立了XX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保了工作的高位推动。

(二)制定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

由县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并已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实行。

(三)强化了目标考核。

我县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纳入了目标考核,并将“三条红线”管理指标完成以及工作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各镇政府(场)作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已把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逐级落实了责任,确保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三条红线”达标情况

(一)水资源开利用控制红线达标情况

1.严格取水总量控制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限制审批新增取水,确保了取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2.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全面完善了取水许可登记制度,同时在水利普查与取水户普查的基础上,全面完善了我县取水许可户资料。3.严格地下水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我县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时,建设项目自备取水设施严禁取用地下水,切实严格控制了地下水的开采,防止了超采的发生。

由于加强用水总量控制,2013年我县用水总量为2.2亿立方米,控制在2.25亿立方米目标以内,其中地下水0.17亿立方米,控制在0.22亿立方米目标以内;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为0.521亿立方米,控制在0.97亿立方米目标以内。

(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达标情况

1.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我县根据市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强化取用水大户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对超计划或定额取用水的,实行累进加价收费。

2.加强节水监督管理。我县坚决推进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水评估,并要求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同时,加快了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推广,并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推动节水器具标准化建设和管理。由于采取强有力的措施,2013年我县工业和生活用水0.521亿立方米,控制在0.97亿立方米目标以内;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0m3/万元,在308m3/万元目标以内。

(三)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达标情况

我县加快了推进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建设,加强了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落实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并加强了对重要取用水户取、退水计量和入河排污口监控设施建设。2013年我县的跨县(市、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指标考核得分情况

2013年考核指标是地下水开采量、工业生活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跨县(市、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五项指标,我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评分情况如下:

(一)地下水开采量得分情况:80+100×(0.22-0.17)÷0.22=100分;

(二)工业生活用水量得分情况:80+100×(0.97-0.521)÷0.97=100分;

(三)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得分情况:80+100×(308-200)÷308=100分;

4、跨县(市、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得分100分;

5、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得分情况:80+200×(0.50-0.75)=30分; 考核指标总得分:100×0.08+100×0.22+100×0.3+100×0.2+30×0.2=86分。

四、工作测评情况

(一)用水总量管理总分25分,得分为22分。1.取水许可监管力度、水资源论证、规划水资源论证开展情况得满分7分;2.取用水计量设备安装情况中取水计量仪表配备率未达到100%,扣2分,未建立取水计量管理制度,扣1分,得分3分;3.构建完成“三条红线”指标的体系得满分6分;4.地下水取水管理得满分6分。

(二)用水效率管理满分25分,得分16分。1.用水定额管理满分3分,未制定实行地方用水定额管理相关规定和文件,得2分;2.节水“三同时”管理实施力度得满分4分;3.水价改革满分2分,未建立阶梯水价制度扣1分,得1分;4.节水型社会建设满分5分,未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措施扣2分,未开展节水型企业、灌区、社区、学校等示范区建设扣1分,得分2分;5.节水监督管理满分6分,未设立节水管理机构扣2分,得4分;(6)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得满分5分,得3分。

(三)水资源保护管理满分25分,得分23分。1.水功能区管理得满分3分;2.水源地管理满分4分,未制定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未制定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扣2分,得分2分;3.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得满分3分;4.入河排污口整治得满分2分;5.河涌整治与生态修复得满分5分;6.河湖健康维护得满分3分;7.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得满分5分。

(四)政策法规及体制建设满分15分,得分11分。1.水务一体化管理满分3分,供用排水不是统一管理,扣2分,得分1分;2.水资源管理建章立制满分2分,未制定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文件扣2分,得0分;(3)水资源管理投入得满分4分;(4)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得满分4分。

(五)信息化及人才队伍建设满分10分,得分10分。1.水资源在线、实时监测得满分3分;2.水资源信息编发得满分3分;3.人才队伍培养及结构达标率得满分4分。

工作测评总得分22+16+23+11+10=82分。

五、考核总得分

考核总得分85分(不含公众评价):指标考核分86×60%+工作测评分82×30%=76.2分

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问题

1.河道外取水多数没有按规定安装计量设备,装有计量设备的也没有明确的取水计量管理制度;

2.未制定实行地方用水定额管理相关规定和文件、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地方规范性文件;

3.水价改革中未施行阶梯水价制度,没有制定节水型会建设规划和措施,虽有明确节水管理人员,但没有设立相应的节水管理机构;

4.水务一体化管理中供用排水没有实行统一管理体制。5.群众对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识不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县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加大财政投入督促用水户安装取水计量;

2.制定节水型建设规划和措施、实行地方用水定额管理相关规定和文件、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地方规范性文件等相关的规定和文件;

3.设立节水管理机构;

4.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宣传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加大水资源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我县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县将继续认真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全面节约和有效管理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县所辖河段在丹河口以下,上自陈庄、下至武阁寨,桩号23+875-44+800,长度为20.925公里,平均比降为0.51‰,河道宽度为625-1350米(留村和孝敬),距沁河和丹河出山口较近,洪水来猛去速、预见期短,流量为1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由五龙口水文站到我县界内为4.2小时,由山路坪水文站到我县界内仅为1.8小时,给防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我县有三处常年靠水险工,共53座工程。(其中留村险工12座,大小岩险工25座,白马沟险工16座),经常受大溜顶冲。

从河段冲淤情况来看,根据多年资料分析,我县所辖的20.925公里河段基本上处于冲淤相间河段。若进一步区分,则小岩以上冲刷的机率较大,以下淤积的机率较大。

二、水资源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1、水资源管理现状

博爱河务局下设1个水政监察大队,共有水政监察员5人,其中专职水政监察员3人,兼职水政监察员2人(局长、主管局长)。为全面提高水政人员工作水平,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行政执法队伍、我局利用各种手段加强执法人员事业心和政治立场教育,并积极参加黄委、河南局、焦作局及地方政府举办的水行政和法律培训班。为了更好的加强管理专门制定了《水政监察大队职责》、《水政监察大队工作纪律》、《水政监察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打造了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水政监察队 1

伍,对辖区沁河水资源进行严格巡查监管,严防水资源污染。

2、水资源需求分析

沿沁河区域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机井棋布,是博爱县耕作的主要基地,粮食主产区。

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区域内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逐年增加,地下水资源已被超量开采。目前,灌区建设了一系列的节水工程,采用深井抽水、水塔蓄水与地埋PVC管网组合进行灌溉。灌溉方式变化较大,区内大部分的耕地由过去的河水渠道灌溉,变为利用井、泵和地埋管道网络取地下水灌溉。虽然在节水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仍挡不住地下水位逐年明显下降的趋势。

由于灌区常年抽取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造成了灌区内地下水水位连年下降,地下水水资源匮乏。机井越打越深,抽水越来越难,每亩地灌溉用时越来越长,灌溉排队现象严重,同时灌溉费用也在逐年递增。引沁灌溉可以有效解决灌区群众的灌溉难问题,同时会对保护当地地下水资源,保持并提升当地地下水水位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引沁灌溉工作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但近些年河床下切,沁河来水较小,三座涵闸均无法引水。灌区渠系工程经过40多年的运行,由于工程超期服役,渠系建筑物老化、损坏很严重,大部分渠道现已不再使用。因此抓好引沁供水工作十分重要,也很紧迫。

三、引沁工程设施现状

1、涵闸

博爱河务局拥有引沁涵闸3座,分别为留村、大岩、白马沟闸。留村闸

留村闸,相应沁河左岸大堤桩号为25+793,改建于1985年,为两孔钢筋砼涵洞。该闸设计防洪水位120.08m,闸底板高程114.80m,堤顶高程123.49m,设计流量为5m3/s,设计灌溉面积3万亩。

大岩闸

大岩闸位于博爱县孝敬镇大岩村南,相应沁河左岸大堤桩号31+554,改建于1991年,为单孔钢筋砼圆拱直墙式涵洞结构。该闸设计防洪水位117.96m,闸底板高程111.67m(黄海),堤顶高程120.07m。设计流量3.2m3/s,设计灌溉面积约3万亩。

白马沟闸

白马沟闸位于沁河左堤38+827处,该闸改建于1994年,涵闸形式为砼涵管,涵洞形式为砼洞,孔数为1,孔高1.7米、宽1.5米,洞身总长42米,闸底板高程为108.39米,设计流量为2.5m3/s,设计灌溉面积2万亩。

这3座函闸,其中留村、大岩闸两座涵闸靠河具备引水条件。由于近几年河床下切,各闸均无法自流引水,需提灌后方可引河水灌溉。

2、渠道

灌区原有干渠2条,长35.8km,其中硬化10km,支渠24条,长35.5km,其中硬化12km,干支渠建筑物共185座。由于常年未曾使用,各闸渠道均有损毁。其中,大岩闸渠道闸口处约400m完好,从大岩村向东直至焦温高速损毁严重,部分段中断,或与民房冲突,难以修复,但是渠道旧址仍基本可见;留村闸渠道仅从闸口至留村段完好,其余段旧址已不可见。

3.取水涵闸换证情况

我局现有的三座水闸中留村闸、白马沟闸办有取水许可证,大岩闸暂时没有办理取水许可证。2010年,经上级审批许可,两闸引水流量分别为:留村闸200万m3,白马沟闸500万m3。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认识到供水工作的重要性,我局计划抽调专业人员,尽快成立供水部门,由专人负责制订工作方案,进行供水前期调研,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确定近期工作目标,奋力开创供水工作新局面。密切和当地政府及业务部门的联系,全力做好供水工作方面的沟通。从保民生、促发展工作角度出发,大力宣传沁河供水工作,提高当地群众对引沁供水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扩大影响力。

三是加强辖区内沁河水资源监管,保证水资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O一一年十一月

第四篇:甘肃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甘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应对全省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实施水安全战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建立并实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第三条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原则,采取综合管理和需求管理、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等措施,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等水事行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 县级以上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负总责。按照上级政府批准的“三条红线”,制定相应约束性指标和具体落实措施,使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各级管理层面明晰化、定量化,并将主要约束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 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约束性指标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第六条 县级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的落实和监管工作。

发展改革、工信、财政、环保、建设、农牧、林业、统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与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相关的工作。

第七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调整和理顺水务管理机构职责,对区域涉水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加强机构和能力建设,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保障。

第八条 各级政府应当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用水总量控制管理

第九条 用水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与用水计划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计划应当按照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入水量分别予以明确。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每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期下达1次。用水计划每年下达1次。

第十条 市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 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公报及相关规划,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国家和流域水量分配指标为上限,综合考虑流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用水效率、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需求分解确定,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县市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省政府批准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确定,报市州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市州用水计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内,根据区域现状地表水开发利用量、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及采补平衡监测结果等综合确定。

县市区用水计划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省下达的用水计划内确定。

省属流域机构直管河流内县市区用水计划由流域机构会同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省下达的用水计划内确定。

第十二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全省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计划时,应当预留一定的用水指标。

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本区域内各县市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计划时,可预留一定的用水指标。

第十三条 本省境内跨市州或省管重要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市州政府拟订,报省政府批准。

经省政府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是跨市州或省管河流水量调度的依据,有关市州政府必须执行。水量调度和监督工作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省属流域机构负责。

第十四条 市州政府应当依据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当地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开采控制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市区。核定并公布地下水超采区,明确禁采和限采范围,加快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工程建设。

第十五条 在明晰初始水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水权转让制度。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用水人之间可以进行水权交易,满足区域、行业和用水人的水资源需求。

第十六条 利用再生水、雨水、矿井排水、苦咸水等不受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计划限制。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或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前置审批(核)同意的,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取水许可申请,发展改革、工信等有关主管部门不予批准立项和建设。

需要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严禁未经许可擅自取水。

第十八条 严格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水资源费的征缴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免征、减征、缓征水资源费。

对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地区,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据《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67号),统筹供水工程、地下水超采区管理、超限额加价等规定,制定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报本级政府批准实施。

水资源费应当足额征收并按规定上解。对应当征收而未征 收、未足额征收或者未按规定上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应核减该区域下一用水控制指标。

第十九条 取水许可实行区域限批制度。取水总量接近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该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申请限制审批。

取水总量达到或者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除通过水权转让方式获得用水指标外,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该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申请暂停审批。

第三章 用水效率管理

第二十条 用水效率管理实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与用水效率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每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期下达1次。用水效率指标每年下达1次。

第二十一条 全省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依照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确定。

市州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用水现状、节水潜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分解确定,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县市区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省政府批准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确定,报市州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市州用水效率指标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内,根据区域用水水平、节水潜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综合确定。

县市区用水效率指标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省下达的用水效率指标内确定。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政府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加强需水管理,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农业粗放型用水,构建节水型经济结构。

各级政府应当结合本地用水效率控制指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二十四条 国家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政府应当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第二十五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适时修订全省行业用水定额,报省政府批准实施,建立用水定额动态管理体系。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的监督管理,对超定额标准和超计划用水的用水单位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征收水资源费或水费,并核减用水量。对重点行业和用水户实行水平衡测试,重点考核,严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等环节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 在区域内通过采取管理节水、工程节水、技术节水等措施节约的水量,不占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可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合理配置,用于该区域新增用水。

第二十七条 建立和落实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

第二十八条 推广节水示范项目。农业以中小灌区改造、高效技术推广、种植结构调整等项目为主;工业以推广循环用水 工艺、高耗水行业改造、矿井水利用等项目为主;城镇生活以供水管网建设、节水器具安装、再生水利用等项目为主。

第四章 纳污能力管理

第二十九条 建立健全全省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评估、管理体系,核定水功能区名录,强化达标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按照水功能区达标目标,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方案并分解落实,逐步实现水功能区达标率和限制排污总量双控制。

第三十一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省入河排污口布设规划。

第三十二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组织开展重点入河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管理。省属流域机构应按照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实施跨市州河流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市州、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新建、改建入河排污口管理,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满足水功能区达标率以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要求。

对现状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及入河排污口并逐步核减排污量。排污总量应控制在我省制定的纳污红线以内。

第三十三条 落实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相关规划,核定全省城市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立重要城市备用水源制度,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第三十四条 编制全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制定重要河流、地下水生态适宜性评估方法,建立并完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监督管理体系,维护河流生态流量以及地下水合理水位,定期评价全省重要河流健康状况。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负总责。

县级以上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监督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实行问责制。

第三十六条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上级考核与自行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原则、内容、方法和奖惩机制等。

第三十七条 省水利、发展改革、工信、财政、环保、建设、农牧、林业、统计等部门组成联合考核组,对市州政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措施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市州相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对县市区政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措施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第三十八条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监督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 7月 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第五篇:浅谈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浅谈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摘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不仅是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它将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产生质的改变,这一制度的实行会更加科学有效地对我国水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建议

Abstract: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not only the urgent require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water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also related to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major task.It will have a qualitativ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the practice of this system will be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ly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The most stric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Three red line;advice

中图分类号:P6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贯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任务目标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回良玉副总理在200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的,陈雷部长在2009年的全国水资源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理工作会议对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部署,《决定》则系统地界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体系构成及其基本内容,其核心是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总量控制红线、水资源利用效率红线和水功能区排污总量控制红线。“三条红线”针对的是我国当前突出的三大水资源问题,其中水资源开发总量控制红线界定了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经济社会系统取耗水的外部边界,针对的是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红线界定了约束供给条件下的水资源利用的内部边界,针对的是水资源低效利用和浪费的问题;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界定的是特定水功能区目标下的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外部边界,针对的是超量排污和水体污染的问题;“三条红线”涵盖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三大基本环节,其中开发总量控制红线实现的是对取水环节的控制,利用效率控制红线实现的是对用水环节的控制,排污总量控制红线实现的是对排水环节的控制,整体构成了对社会水循环系统的全过程管理与调控;“三条红线”还体现了水资源管理三大中心工作和任务要求,其中开发总量控制红线体现了水资源配置的管理要求,用水效率红线体现了水资源节约管理要求,排污总量控制红线体现了水资源保护管理要求。

以“三条红线”为核心内容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既是基于我国国情和水情重大理论创新,也是符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管理过程的系统制度设置,为我国现代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并确立了重点。

二、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

1.要建立以用水总量管理为重点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制度

首先,要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需水管理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各地区的水资源综合规划体系,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其次,要实行水量分配和取水总量管理。建立全省水资源总量控制管理的制度框架,按照行政区域核定用水许可总量和按行业核定用水定额,真正建立全社会计划用水、定额用水的管理体制机制。第三,要加强水资源论证管理。重点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涉水建设项目的水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源论证工作。第四,要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优化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实现科学调度和精准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注重强化微观基底制度系统的构建

一个有效的制度系统,通常由“普适性原则—一般性规范—具体规则—实施细则—个人协约”等层次化规则体系构成。影响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性发挥的主要障碍往往不在于上层制度的缺位,而经常来自于实施层面制度不健全问题,因此要着力强化基底制度与制度执行力的建设,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促进红线目标的实现。

3.因地制宜细化三条红线管理目标和指标

“三条红线”构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架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区域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化和分解管理指标,科学确定分阶段管理目标,如在华北地区重点要强化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对于西北内陆河农业区重点强化地表水取耗水总量控制,对于南方平原河网地区重点则要加强入河排污总量的控制,等等。

4.要落实以纳污总量管理为重点的河湖健康生态保护制度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键是要维护河湖的健康生态。首先,要建立纳污总量控制制度。水利部门要在科学核定河湖纳污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分阶段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限排意见并加强监督管理。其次,要加强区域河网水系整治。通过疏浚整治、拆除坝埂、畅通水系,实现引排分开,清污分流,提高河网水系的引排能力和水环境质量。第三,要推进河湖污染治理。按照“减少外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增加环境容量”的治理思路,继续深化太湖水污染治理,建立河湖健康生态评价体系,着力提升全省重要河湖的生态健康水平。第四,要严格河湖水域管理和保护。建立水利部门牵头的综合管理体制,落实江河湖泊水域岸线开发利用的严格管理,建立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坚决扼制非法围湖造田、填河造地行为。第五,要建立重要河湖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责任制,把维护河湖的生态健康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5.要严格以水资源费征缴管理为重点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实现管理目标。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提高非农业用水价格;加快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逐步实行末级渠系终端水价制度;制定出台中水和再生水价格政策,对“零排放”企业免征污水处理费,促进节水减排、节水减污。其次,要改革水资源费征收制度。建立水资源费差别价格机制,严格水资源费政策管理,未经省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水资源费。第三,要开展水权交易和容量水价试点。在建立用水总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明晰初始水权,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容量水价制度,开采矿泉水、地热水和深层地下水,必须缴纳相应的容量水资源费。

6.加强水资源保护

制定水源地保护的监管政策与标准,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监督管理,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快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要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研究提出分阶段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严格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强化入河排污总量的监控。要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抓紧建立生态用水及河流健康指标体系,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估论证,对不符合生态用水指标要求的,不得审批取水许可。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维持地下水合理水位,防止地下水超采引发生态与环境灾害。

7.完善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精细化管理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因此需要完备的科技支撑,根据三条红线目标制定和实施的实践需求,重点在二元水循环与用水原理、水循环及伴生过程系统模拟、水资源系统综合调配、节水减排技术与机制四大领域开展理论和技术创新。

8.建立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机制

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方面,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贯穿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国家、地方、用户等各个层面,绝非某个部门或是哪一个层次单独能够完成的任务,亟需建立健全制度实施的工作机制,包括横向的多部门协作机制、垂向的上下联动机制,纵向的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

三、结语

总之,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最新【精品】范文

下载2014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自查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自查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姓名: 吕 利 萍 单位:渭南市华州区水政水资源办公室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摘要: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解决好水资源问题事关“......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最新)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保障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市水利局局长黄安一 就严格水资源管理问题答记者问 2011年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2011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令全社会更为关注水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从八个方面、以三十条的篇......

    2014年度XXXX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自查报告

    2014年度XXXXX实行最严格 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自查报告 一、概述 XXXXX是我市着眼长远、拉大城市发展框架,有效解决大工业、小城镇矛盾,规划建设的新城区,与东胜城区、伊旗......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汇报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汇报 中共XX 市委 XX 市人民政府 (2012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省水利厅刘厅长、省政府研究室刘主任来到 XX, 调研指导水资源管理情况,这是对XX 水......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 国发〔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全文) 国发〔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办发〔2013〕2号 【发布日期】2013-01-02 【生效日期】2013-01-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实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