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同业业务管理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02: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同业业务管理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同业业务管理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范文模版)》。

第一篇:加强同业业务管理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范文模版)

加强同业业务管理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我国上市银行2012年报同业业务分析

2013年10月15日14:55 肖小和 邹江 修晓磊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

表评论

2012年,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加速、资本约束强化、监管政策趋紧等经济金融环境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不断拓展同业业务,使得同业规模在短期内迅速增加。本文对沪深两地A股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1]2012年报披露的同业业务经营数据[2]进行整理分析,以归纳2012年银行业同业业务的经营特点,并思考同业业务发展对实体经济的相关影响。报告期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余额合计10.5万亿元,约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资产整体的60%,同业负债余额合计12.08万亿元,约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负债整体的80%.一、银行同业业务概述

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以金融同业为服务与合作对象,以同业资金融通为核心的各项业务往来。

银行同业业务最初仅限于银行间的短期资金拆借以解决短期流动性,后期业务对象逐步发展至证券、基金、信托、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也从传统的同业存放、同业拆借等衍生出同业代付、买入返售等各项创新业务。

银行同业业务所形成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主要体现在“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及“买入返售款项”科目中,同业业务所形成的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主要体现在“同业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及“卖出回购款项”科目中。

二、银行同业业务对实体经济影响

同业业务规模占总资产比例过高,将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当然各银行经营策略有所不同,同业业务占比也会有差距。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指出,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产规模达到10.06万亿元,买入返售资产达到7.5万亿元,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达15.13%;同业存放规模12.2万亿元,卖出回购规模2.69万亿元,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例达13.87%;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占总资产规模为12.22%,其中五家国有银行同业规模占比为8.24%,而11家中小银行同业规模占比超过20%.1.同业业务过度扩张弱化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

一方面,同业业务的过度扩张会使资金过度停留在银行体系内做“体内循环”,减少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入,从而弱化了银行本应所承担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票据资产在银行体系内的空转,弱化了其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从而与其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同业业务的过度扩张使得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的壮大脱离了实体经济基础,银行对实体经济作用的弱化某种程度上也会造成银行社会角色和作用的边缘化,长期看来也将损害银行未来发展。

2.同业业务过度扩张所蕴含风险不断累积

在一般情况下,监管部门能够通过存贷比这一监管指标控制商业银行的杠杆水平,从而限制商业银行的过度扩张。而同业业务则使得商业银行能够绕过存贷比指标,通过银行间资金的运作变相提高杠杆水平并降低风险资本占用;银行同业业务运作扩大了存量资金的货币效用,规避了政策对相关行业和领域的限制,影响到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也加剧实体经济的脆弱程度;同业业务的过度扩张会通过期限错配及连锁反应等放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由于各银行间同业业务环环相扣,使得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急剧增加,影响金融系统整体稳定性。

三、2012年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负债总量情况

1.同业资产增速远超同期贷款增速,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同业资产总额相当,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略有增加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资产总额85.9万亿元,同比增加11.4万亿元,增长15.31%;贷款总额43.5万亿元,同比增加5.35万亿元,增长14.02%;同业资产余额为10.5万亿元,同比增加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26%,同业资产增速较同期贷款增速高19.24个百分点。

年末,国有银行同业资产余额5.17万亿元,同比增长33.89%;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余额4.95万亿元,同比增长34.87%;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余额3800亿元,同比增长9.23%.16家上市银行中,8家股份制银行总资产规模和贷款规模都为5家国有银行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同业资产总额则与国有银行同业资产总额相当。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12.22%,同比增加1.6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8.24%,同比增加1.33个百分点,五大行同业资产占比都没有超过10%;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23.19%,同比增加1.74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20.68%,同比减少2.53个百分点。

2.同业负债增速高于同期存款增速,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增速相对较高并占总负债比重较高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负债总额80.2万亿元,同比增加9.87万亿元,增长14.03%;存款总额64万亿元,同比增加7.1万亿元,增长12.47%;同业负债余额为12.08万亿元,同比增加2.4万亿元,同比增长24.90%,同业负债增速较同期存款增速高12.43个百分点。

年末,国有银行同业负债余额6.51万亿元,同比增长11.01%;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余额5.06万亿元,同比增长48.21%;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余额5138亿元,同比增长29.82%.16家上市银行中,8家股份制银行总负债规模和存款规模都为5家国有银行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同业负债总额则约为国有银行同业负债总额的80%.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比重为15.07%,同比增加1.3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为11.11%,同比减少0.09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为25.52%,同比增加4.82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为29.89%,同比增加1.78个百分点,三家银行占比都在25%以上。

四、2012年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负债结构情况

1.买入返售及卖出回购占比上升,国有银行存放同业及同业存放占比较高,股份制和城商行买入返售及卖出回购占比较高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结构中,存放同业占比为35.27%,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拆出资金占比为19.46%,同比下降5.58个百分点;买入返售资产占比为45.27%,同比上升5.7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资产占同业资产比重分别为41.29%、20.98%和37.73%,同比分别上升6.31个百分点、下降7.15个百分点和上升0.85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资产占同业资产比重分别为29.45%、17.54%和53.01%,同比分别下降5.03个百分点、下降3.72个百分点和上升8.76个百分点;三家城商行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资产占同业资产比重分别为29.36%、23.76%和46.87%,同比分别下降20.64个百分点、下降6.82个百分点和上升27.47个百分点(见图1)。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结构中,同业存放占比为78.66%,同比上升0.41个百分点;拆入资金占比为11.57%,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卖出回购款项占比为9.76%,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占同业负债比重分别为80.76%、14.09%和5.14%,同比分别上升0.49个百分点、上升0.52个百分点和下降1.01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占同业负债比重分别为77.44%、8.38%和14.18%,同比分别上升0.27个百分点、下降0.05个百分点和下降0.21个百分点;三家城商行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占同业负债比重分别为64.15%、11.02%和24.84%,同比分别上升6.59个百分点、上升0.45个百分点和下降7.04个百分点(见图2)。

2.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票据占买入返售及卖出回购比重较高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资产余额为4.75万亿元,其中买入返售票据资产余额为2.49万亿元,占买入返售资产总额的52.43%,占比同比上升11.5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占买入返售资产比重为28.82%,同比上升12.16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占买入返售资产比重为67.70%,同比上升6.48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占买入返售资产比重为85.83%,同比上升23.11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卖出回购余额为1.18万亿元,其中卖出回购票据余额为2942亿元,占卖出回购总额的24.93%,占比同比上升1.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卖出回购票据占卖出回购比重为2.12%,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卖出回购票据占卖出回购比重为34.33%,同比下降8.92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卖出回购票据占卖出回购比重为32.02%,同比上升22.39个百分点。

在上市银行买入返售资产项下,买入返售票据资产成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绝对多数选择。票据贴现之后将纳入信贷规模统计,而买入返售的票据则纳入同业业务规模,因此在目前信贷规模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买入返售操作将此部分资产从信贷规模中消去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通过做大买入返售业务,银行达到缩减信贷规模和压缩经济资本需求的目的,且助于满足各项监管要求。同时,由于之前普遍存在的农信社利用会计制度漏洞帮助商业银行消规模的操作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监管和调查之后,商业银行更多的运用各类跨金融机构合作方式将票据资产盘活,达到资产出表的目的。

3.国有银行同业资产与负债相关差额有所减少,股份制和城商行相关差额有所扩大,上市银行整体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差额大幅增加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差额(同业资产余额-同业负债余额)为-1.59万亿元,与2011年末相比差额收窄2000亿元;存放同业与同业存放的差额为-5.8万亿元,与2011年末相比差额扩大1万亿元;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相关款项的差额为3.57万亿元,与2011年末相比差额扩大1.44万亿元(见图3)。

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差额为-1.35万亿元,同比缩窄0.66万亿元,存放同业与同业存放的差额为-3.13万亿元,同比缩窄2300亿元,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差额为1.61万亿元,同比扩大5500亿元;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差额为-1065亿元,而2011年同期为2587亿元,存放同业与同业存放的差额为-2.46万亿元,同比增加1.1万亿元,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差额为1.91万亿元,同比扩大7700亿元;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差额为-1337亿元,同比扩大859亿元,存放同业与同业存放的差额为-2180亿元,同比增加1600亿元,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差额为505亿元,而2011年同期为-587亿元。

国有银行依然扮演资金提供方角色,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则利用买入返售做大同业业务。2012年年报数据显示,国有银行的同业资产与负债相关差额缩窄,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同业资产与负债相关差额增加,说明部分资金从国有银行向股份制和城商行流动。同时,在同业资产中,国有银行以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为主,合计占比超过60%,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买入返售资产的规模基本上占同业资产规模的一半左右。买入返售资产因其操作灵活,成为商业银行资产出表及扩大收益的理想工具。买入返售的金融资产涵盖票据、债券及信托受益权等各类金融工具,而其信息披露要求则相对宽松,期限也更加灵活。另外,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超过同业资产规模约1.6万亿元、买入返售规模超过卖出回购规模约3.6万亿元,也说明未上市银行、农信社及其他金融机构扮演了资金提供者和交易对手的重要角色。

五、2012年上市银行同业收入及支出情况

1.同业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增幅相当,占总收支比重微幅上升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利息收入3499亿元,同比增加1066亿元,同比增长43.82%;同业负债利息支出4041亿元,同比增加1211亿元,同比增长42.81%。

报告期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利息收入占总生息资产利息收入比重为9.41%,同比增加1.24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资产利息收入占比为5.32%,同比微增0.74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利息收入占比为19.16%,同比增加1.63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利息收入占比为21.59%,同比增加4.45个百分点。

报告期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利息支出占总计息负债利息支出比重为24.02%,同比增加0.93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负债利息支出占比为18.31%,同比增加0.94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利息支出占比为35.70%,同比增加0.19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利息支出占比为41.37%,同比增加4.06个百分点。

2.同业资产收益率小幅下降,同业负债付息率有所上升

2012年,上市银行总生息资产收益率稳步上升,同业资产收益率同比普遍下降。根据披露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的11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总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4.72%,同比上升0.36个百分点;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为3.90%,同比下降了14个bp.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为3.49%,同比下降11个bp;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为4.66%,同比下降19个bp;城市商业银行中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为4.68%,同比下降33个bp.同期,根据披露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的11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总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为2.25%,同比上升0.38个百分点;同业负债平均付息率为3.34%,同比上升了41个bp.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负债平均付息率为3.07%,同比上升46个bp;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平均付息率为4.15%,同比上升1个bp;城市商业银行中同业负债平均付息率为3.97%,同比下降55个bp.3.股份制及城商行同业收支占总收支比重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2012年,16家上市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总生息资产利息收入比重为9.41%,同比上升1.24个百分点(见图4)。

其中,国有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比为5.32%;股份制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比为19.16%;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比为21.59%.2012年,16家上市银行同业利息支出占总计息负债利息支出比重为24.02%,同比上升0.93个百分点(见图5)。

其中,国有银行同业利息支出占比为18.31%;股份制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比为35.70%;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比为41.37%.4.股份制及城商行同业收益率及付息率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2012年,披露平均收益率的11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国有银行总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59%,同业资产收益率为3.49%;股份制银行总生息资产收益率为5.34%,同业资产收益率为4.66%;城商行中总生息资产收益率为5.74%,同业资产收益率为4.68%.披露平均付息率的11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国有银行总计息负债付息率为2.15%,同业负债付息率为3.07%;股份制银行总计息负债付息率为2.74%,同业负债付息率为4.15%;城商行中总计息负债付息率为2.51%,同业负债付息率为3.97%.六、同业业务管理及制度创新建议

上市银行面临着市场投资者及经营业绩的压力,不断提高资本回报率是上市银行的必然选择,而资本回报率取决于上市银行的收益水平和资本水平。其中收益水平取决于上市银行的息差以及资产周转率,而资本水平取决于上市银行的杠杆率及风险水平。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息差面临不断收窄的趋势,若想提升资本回报率,只能通过提高资产周转率或是降低资本需求。由于目前市场缺乏相应的操作工具,同业业务便成为商业银行提升资本回报水平的选择,这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时通过同业业务操作使资产出表还能够降低风险资本需求。

因此,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管理层面,一方面应当调整监管指标和思路,对于商业银行目前同业业务发展进行区别引导,鼓励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业业务,而对于单纯做大资产负债规模的同业业务进行限制,引导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范发展。

(1)调整存贷比75%的监管指标。现行的存贷比监管指标影响到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使得商业银行的富余资金无法形成贷款,从而流向同业等业务来获取收益。可以将银行同业存款纳入类似法人单位存款管理,不仅能够减少同业规模占比,还能够相应扩大商业银行存款规模,进而扩大银行贷款发放规模;商业银行存贷比比率也可以根据各银行资本水平、风险控制水平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强化经营风险的动态细化监测机制和资本计量。利用流动性等动态指标强化对于同业及类似业务的管理,同时细化同业业务相关资产负债科目统计分析内容,针对不同分类采取不同权重的资本计量,明确相关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发展作用。

(3)建立商业银行退出机制。破除对于商业银行的隐性担保,使商业银行为自身经营和风险管理负责,同时建立相应防火墙制度,防止退出风险扩散,比如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等发展。

另一方面,应当推进相应制度创新,为商业银行提供资产负债端提升资本回报的工具和渠道,从而减少目前银行为提高资本回报而采取的监管套利行为。

(1)在资产端可以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工具的运用,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的资产周转率,相应降低杠杆率,并有效拓展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

(2)在负债端可以推进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工具的运用,稳定商业银行的负债来源的同时助推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从而保证商业银行在不同方面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3)推进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各项经营管理及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为建立有效的风险报酬及定价机制拓展空间,促使商业银行优化发展。

通过“开源节流”,促使银行体系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以提升商业银行对于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

[1] 其中国有银行5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8家: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3家: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

[2] 本文所用数据全部来源于各上市银行2012年年度报告。

第二篇:惠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惠州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2017〕90号)和《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惠府〔2017〕162号,下称“惠十条”)要求,为更好地规范我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奖励资金管理,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惠州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奖励资金(下称“奖励资金”)是指根据“惠十条”中涉及产业发展奖励和品牌创建奖励的政策措施的奖励,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在预算安排的,依据经市、县(区)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政府审定的企业发展及品牌创建奖励的项目而拨付的奖励资金。

第三条 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应遵循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简便操作的原则。

第四条 已有相应资金管理办法的项目和专项资金不在此列。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五条

市、县(区)两级经济和信息化、中小企业、财政、统计、税务(含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下同)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办法的规定,共同组织和实施奖励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清算

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辖区内奖励政策的落实。会同市财政、税务、统计部门审核奖励资金,依据审核情况提出事后奖补充预算安排额度;会同市财政局下达事后奖补资金项目计划;对奖励资金使用单位(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和完成绩效评价等工作。

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奖励资金申请受理,对申报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出具初审意见;会同同级财政、税务和统计部门核算企业奖励资金等工作,并上报核算情况;会同县(区)财政部门按规程将奖励资金拨付至企业,并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等。

第七条

市财政局负责本级财政奖励资金的预算的使用管理。配合市经济和信息化、税务、统计部门进行奖励资金的审核和安排;根据市、县(区)奖励资金安排计划将奖励资金拨付至所属县(区)财政部门;配合市经信局开展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工作。

县(区)财政局负责本级财政奖励资金的预算的使用管理,配合同级经济和信息化、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企业奖励工作的管理,将奖励资金拨付至企业。

第八条

市、县(区)税务部门根据市、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供的企业名单,审核和确认企业的当年税收入库数额及税收新增情况。

第九条

市、县(区)统计部门负责核实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的年产值规模、发展速度、年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

第三章 奖励范围和奖励标准

第十条

奖励范围和奖励标准:

申报的企业主体需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在我市注册登记的工业(或生产性服务)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在我市税务登记,依法缴纳税收; 3.无违法违规行为;

4.纳入我市统计范围的企业。申报具体奖励项目需符合: 5.物流企业奖励

1)申报物流企业奖励的企业须为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物流企业,按其当年对市、县(区)两级地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的50%给予奖励;

2)企业取得新增财政贡献,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以企业当年在惠州缴纳的主体税种税收额(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合计,下同)相对于上一年主体税种税收额的增加部分为依据;

3)单个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6.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奖励

1)申报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奖励的企业须为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按其当年对市、县(区)两级地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的50%给予奖励;

2)企业取得新增财政贡献,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以企业当年在惠州缴纳的主体税种税收额相对于上一年主体税种税收额的增加部分为依据;

3)单个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

7、工业电子商务企业奖励

申报工业电子商务企业奖励的企业须为自主开发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且电子商务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的工业电子商务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8、工业增加值增长奖励

申报工业增加值增长奖励的企业须为工业总产值达1亿元以上(含1亿元)且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以上(含1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投产工业企业除外),奖励额度如下:

1)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含20亿元)且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的工业企业,按其当年对市、县(区)两级地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的50%给予奖励;

2)工业总产值5亿元(含5亿元)-20亿元且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的工业企业,按其当年对市、县(区)两级地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的30%给予奖励;

3)工业总产值1亿元(含1亿元)-5亿元且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的工业企业,按其当年对市、县(区)两级地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的20%给予奖励;

4)企业取得新增财政贡献,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以企业当年在惠州缴纳的主体税种税收额相对于上一年主体税种税收额的增加部分为依据;

5)单个企业获得最高奖励额不超过1000万元。

9.大型骨干企业奖励

申报大型骨干企业奖励的企业须为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5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或集团,奖励额度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1000亿元(含1000亿元)的工业

企业,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励;

2)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500亿元(含500亿元)-1000亿元的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

3)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100亿元(含100亿元)-500亿元的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100万奖励;

4)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50亿元(含50亿元)-100亿元的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奖励;

5)母公司、总部或总公司在惠州的企业按其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统计,以经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和所在地政府确定后的企业财务数据为准;

6)母公司、总部或总公司不在惠州的企业按其在惠州的主营业务收入统计,以纳入我市统计范围的财务数据为准。

10.落实“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军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奖励

新获评国家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军民融合的有关试点示范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新获评省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军民融合的有关试点示范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11.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奖励

新认定的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新认定的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新认定的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12.工业设计奖项奖励

获得“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单项奖以上奖项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

励5万元。

13.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示范奖励

新获评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的企业(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新获评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的企业(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第十一条 奖励原则

(一)产业发展方面奖励(指第九条5-9项奖励),同一企业同一同时符合其他地方财政贡献增量奖励或一次性奖励规定的,按从高不重复的原则享受奖励;

(二)品牌创建和试点示范方面奖励(指第九条10-13项奖励),同一企业或项目同一获得国家级或省级2个或以上荣誉称号的,按最高奖励级别对企业进行一次性奖励,不重复奖励。

第十二条 奖励年限:符合条件的企业自2018年起每年均可对上一年产业发展完成情况和获评品牌创建示范试点情况申请奖励资金。

第四章 申报程序

第十三条 申报流程:

(一)申请。每年6月底前对上一年产业发展完成情况和获评品牌创建示范试点情况进行申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财政局公开申报指南;企业按照申报指南填报申请表,并提交相关申报材料。

(二)初审。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受理企业申请,并会同同级统计、税务部门核对申报企业的有关信息,确定企业申报资质的相符性;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共同编制奖励资金计划,上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审核。

(三)核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市级财政、统计、税务部门审核县区上报的奖励资金计划,制定奖励资金安排计划。

(四)公示。奖励资金安排计划在市政府官方网站或市经信局门户网站公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或经调查后异议不成立的,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奖励资金安排计划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四条 申报材料

(一)所有申报奖励资金的企业均需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需核实原件,盖章),同时提交以下分类材料:

1.申报物流企业奖励、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奖励、工业增加值增长奖励材料

1)书面申报表(原件,盖章);

2)企业统计、财务报表(原件,盖章);

3)市级税务部门核定的完税证明(复印件,需核实原件,盖章); 4)企业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需核实原件,盖章); 5)企业对申请报告和所附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原件,盖章); 6)其他需要证明的材料。2.申报工业电子商务企业奖励材料 1)书面申报表(原件,盖章);

2)企业统计、财务报表(原件,盖章);

3)企业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需核实原件,盖章); 4)企业对申请报告和所附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原件,盖章); 5)自主开发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需核实原

件,盖章);

6)其他需要证明的材料。3.申报大型骨干企业奖励材料 1)书面申报表(原件,盖章);

2)企业统计财务报表(原件,盖章),如母公司、总部或总公司在惠州的企业需出具经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确定后的企业财务报表(包括所有子公司);如母公司、总部或总公司不在惠州的企业出具统计财务报表。

3)企业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需核实原件,盖章); 4)企业对申请报告和所附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原件,盖章); 5)其他需要证明的材料。

4、申报品牌创建和试点示范方面奖励材料

申报获评国家级、省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军民融合的有关试点示范项目,获评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获“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单项奖,获评国家级、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的企业(单位)奖励材料:

1)书面申报表(原件,盖章);

2)企业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需核实原件,盖章); 3)企业对申请报告和所附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原件,盖章); 4)获评文件或获颁发证书(复印件,需核实原件,盖章); 5)其他需要证明的材料。

(二)逾期提出奖补资金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五章 资金拨付

第十五条 资金安排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财政局下达拨付通知,并由市财政局按规程将奖励资金拨付至各县(区)财政,县(区)财政部门按规程将奖励资金拨付至企业。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市、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公开如下信息:

(一)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二)奖励资金申报通知。

(三)奖励资金分配结果。

(四)接受、处理投诉情况。

(五)其他按规定应公开的内容。

第十七条 按“谁安排、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奖励资金的管理,按各自职责落实到位。

第十八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县(区)落实奖励政策情况和对获得奖励资金的企业进行检查,防止虚报骗取奖励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第十九条 获得奖励资金的企业要切实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第二十条 奖励资金管理实行责任追究机制。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奖励资金等行为,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第三篇:深圳2012金融新政--改善金融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关于改善金融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唯物主义和全国金融工具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服务作用,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着重解决实体产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努力实现全市经济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结合深圳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金融业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当前,深圳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制约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创造“深圳质量”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迫切需要金融业重点加大对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低碳发展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支持,推动深圳整体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升级,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深圳金融业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刻认识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功能作用,为新时期深圳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市、区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驻深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要将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加快构建多层次、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和信息沟通长效机制,积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大金融资源对实体产业的支持服务力度,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主动向社会公布重大发现规 划、产业布局规划、重大政策、重点工程立项等信息,提高信息对称性和透明度;各区(新区)要大力支持银企合作,切实做好各项服务,构建银企合作对接平台,组织覆盖面广、多层次的银企洽谈会和对接活动,驻深金融监管机构要坚持“审慎宽容、有扶有控”的监管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一些重点领域 和关键环节的资金支持,推动实现金融业与实体产业的共生发展、互利共赢。

二、强化金融融通功能 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均衡增长

(三)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确保信贷总量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运行节奏相衔接,积极采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法人金融机构在满足信贷总量调控要求的前提下,加大对深圳信贷投放力度。非法人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总行(总公司)的支持,将深圳作为金融资源投放的重点区域。2012年,实现“两个高于、两个不低于”目标,即全市各项贷款增速高于经济 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同期贷款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余额超2100亿元,增量不低于380亿元,增速不低于我市全部贷款平均增速6.5 个百分点

(四)拓宽直接融资市场资金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上市、再融资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

功能。2012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不低于30家,首发和再融资累计募集资金突破500亿元。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稳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研究制定区域集优债等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服务方案并推动实施。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募集资金不低于600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回购累计成交金额超6000亿元,扩大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试点,争取深圳高新技术园区纳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第二批试点范围,推动有潜质的园区企业到代办股份系统挂牌,推进前海股份交易所建设,规范企业股权流动和股权融资,率先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

三、强化金融调控功能,推动经济战略转型

(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围绕加快发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加大对战略性新 兴产业信贷支持。2012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200亿元,贷款增速不低于20%,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鼓励各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我市 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11个产业聚集区建设,促进新兴产业聚集壮大。对战略性新兴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开辟“绿色通道”,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通过简化审批程序、给予土地优惠、加大财政奖励等方式,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企业改制上市。2012年,力争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企业上市家数突破权势新上市家数的60%。积极探索开发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特点的中小企业私募债 和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及其他机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大力发展设备租赁业务,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科技等企业对融资租赁服务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基因、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新材料、超材料等产学研联盟和产业发展基金建设。在现有信息、生物、超材料、新能源四只国家创业投资基金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设立前海股份投资母基金,支持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六)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进金融创新,打造全国金融要素交易、创业投资、财富管理和中小创新性企业融资中心,培育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相关金融中介服务市场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贸易物流融资,针对供应链管理、物流总部经济、航运衍生服务等高 端物流液态,探索开发供应链金融、航运金融、贸易融资、订单质押和股权质押等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鼓励金融资源重点投向深圳“十二五”规划中布局的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探索在前海推动金融业与航运业的有效结合,争取设立航空、航运金融租赁公司,并开展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和发行债券试点。

(七)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充分满足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等优势传统产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业态项目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采取联合贷款、杠杠收购贷款等形式,支持深圳传统优势产业的重点企业开展收购兼并和企业重组,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拓展和丰富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备份中心市场功能,探索建立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珠宝钻石交易中心等新型要素交易市场,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旧工业园区等产业载体升级改造,促进新兴产业、高端项目

落地。争取国家批准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自有资金,满足总部企业资金管理需求。

(八)推进“绿色信贷”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将信贷资源投向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项目、企业和产业,有限加大对我市节能重点工 程项目、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等信贷投放,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探索推动深圳排污权交易 体系建设,适时开展企业排污权交易试运行工作,创新排污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发展。

四、强化金融培育功能,构建小微企业服务

(九)建立和完善差异化的银行信贷监管制度,深入推进小微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设,以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合理定价为重点,在审批机制、激励机制、风险定价机制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动态调整小微企业信贷监管标准。争取监管部门支持,适当将贷款风险容忍度 提高至5%,存贷比指标按规定的控制线上浮不超过5个百分点。

(十)加强小微企业专营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小微企业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银行业机构设立小微企业企业融资服务中心,事业部和产品 研发中心等专业机构,鼓励在小微企业比较密集的宝安区、盐田区、龙岗区以及大鹏新区、坪山新区、光明新区、龙华新区4个功能新区增设营业支行网点。2012年,力争权势银行支行网点不低于1450家,新增不少于30家,其中宝安区、盐田区、龙岗区和4个功能新区新增家数不少于20家,鼓励和引导更多 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名额,实现盐田区和4个功能新区各设立1家,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2012年,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不低于80亿元,新增贷款累计超过200亿元。规范发展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促进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相互合作,2012年融资担保机构新增融资担保额不低于480亿元。

(十一)推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和服务创新,不断探索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担保抵押方式,争取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抵押贷 款、租金收入质押贷款、高薪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小额循环贷款和无抵押贷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稳步发展信用贷款、鼓励金融机构采取组合担保、互助联保和 支票授信等各种信用增级方式,扩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例,探索发展信贷资产转让,信托资产转让市场,推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创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大力推动实现中小企业贷款联保增信计划,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联保增信平台。

(十二)规范银行服务收费,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引导和支持银行业机构全面落实中国银监会关于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政治部规范经营的相关文件,严格遵循“合规收费、以质定价、公开透明、减费让利”原则,坚决禁止各种附加在贷款业务上的不合理收费,杜绝变相提高利率、搭售金融产品、虚增中间业务收入等行为,主动让利企业,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十三)探索利用保险资金促进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保险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创新各类保险产品和业务,进一步拓宽保险营销渠道,根据不同企业的资 信等级设置浮动费率。继续落实对小微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鼓励小微企业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进行保单融资。积极探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鼓 励保险资金参与投资深圳小微企业项目,购买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等。

五、强化金融先导功能,促进实体经济自主创新

(十四)大力扶持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做实做好市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吸引更多创投和 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我市,引导更多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发起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天使基金,支持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发展壮大。鼓励符合条件 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或金融机构在我市发起设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划方面的各个专门领域的专业投资基金或具有产业引导作用的母基金,助推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创新性民营企业发展和前海开发开放。2012年,力争我市股权投资企业突破2500家。

(十五)积极促进科技和金融有效结合,建立科技按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有效机制,完善科技金融结合的风险分担机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 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积极创新我市科技研发资金资助方式,通过再担保、联保贷款、集合债、银政企合作梯级贴息等机制,有效保障和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 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补偿机制。推进信用担保,科技保险创新发展。鼓励各金融机构在深设立专营性业务创新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提升金融产 品科技研发和金融科技产业化发展能力。

(十六)推进前海金融创新,构建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贷产业体系。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前海开展场外交易市场发展、金融业综合经营、资本项目开放和利率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等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深港银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利用香港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支付前海开发开放和重点产业发展。争取更多前海地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发展人民币债券,拓宽实体产业领域债务融资渠道。鼓励银行业机构通过金融产品、业务流程及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加大对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及专业服务等产业的信贷支持。加快组建各类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创新性金融机构,丰富金融服 务市场主体。推动新型要素交易平台建设,畅通以资金为核心的各类要素交易环节,提升要素市场金融服务层级。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基础设施,支持跨国企业在前海设立全球结算中心。

六、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保障社会民生普惠建设

(十七)切实做好普惠民生各项金融服务,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登记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及技校毕业生、农 转居失业人员、归国留学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随军家属及残疾人失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等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不断扩大受众覆盖面,积极推进消费金融 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试点,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着力扩大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需求。优化银行卡受理环境,推动金融IC卡

升级运用,拓宽小额消费运用领域。引导和支持第三方支付服务行业规范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发展小额消费信贷保险和小额人身保险产品,大力推动各类涉及公共利益的责任保险发展,稳步开展商业车险定价机制改革试点,扩大商业车险的费率浮动范围。

(十八)切实保障社会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市政府投融资任务和城市更新项目,优先满足轨道交通三期、沿江高速、抽水蓄能电站和核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投资范围,引导更多社会民间资本进行水务、环保、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事业和民生领域。支持各金融 机构配合市、区政府探索保障性住房投融资体系,扩宽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稳步推进保险资金以债券和股权形式参与投资社会医疗事业、基础设施项目、保障性住房投资和养老服务机构。

七、强化金融扶持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外溢发展

(十九)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外汇主管部门稳步推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便利企业贸易 外汇收支活动,促进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推广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业务,提高境内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探索研究第三方支付机构外汇业务需求,建 立跨境电子商务与支付特点的管理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深圳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需求,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力度,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覆盖面 和影响力。积极创新各种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促进企业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深入开展对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各类项目的人民币贷款业务,满足企 业“走出去”过程中对本币的需求。继续扩大以深圳为基地的跨境人民币代理行清算网络的覆盖面,为境内外企业提供高效跨境人民币清算服务。积极组织辖内商业 银行和试点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培训,促进深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二十)推进外汇服务和业务创造,进一步提升我市金融外汇服务水平。支持外汇主管部门稳步推进非金融机构办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提高开办 外币带兑业务机构比例,便利境内外旅客货币兑换,服务我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开展外汇政策宣传活动。增强涉外主题合规意识,营造良好的本外币兑换环 境。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申请远期结售汇、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等金融衍生业务经营资格;进一步加强全球先进管理、跨境融资和离岸金融等 方面的业务创新力度,综合运用国际贸易融资、内保外贷、境外融资贷款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手段,扶持外溢型企业实现汇率避险保值。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 针对外向型企业外汇避险工具的专业业务培训,逐渐提高和增强外向型民营企业对外汇金融衍生品的认知度和综合运用,提升涉外主体的经营能力。

八、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二十一)充分利用财税资金杠杆作用,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扶持作用,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将银行参与信用再担保体系和企业互保政府增信平台的贡献度纳入

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指标体系,与财政资金分存业务比例挂钩,引导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提升现有信用再担保体系、企业互保政府增信平台的融资服务作 用。通过安排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政府增信资金,降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门槛。鼓励各区(新区)根据辖区内产业布局,结合特建发、投控和地铁集团市级三大融资平台功能研究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进一步完善我市中小企业融资子报体系。突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公益服 务功能,重点服务战略型新兴产业内的中小微型企业。制定融资性担保机构实际代偿损失的补偿政策,即中小企业“集合担保信贷”计划。大力促进商业性融资担保 机构发展,鼓励民营、外资等各类资本参与深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再担保体系为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和增信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区 级政府发起并采取多方出资方式组建融资性再担保公司,加入我市再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担保支持体系。

进一步简化金融机构呆帐核销手续和审核程序。税务部门要提高审核进度和工作效率,促进金融机构及时化解不良资产,防止信贷收缩。全面落实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对小额担保贷款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研究金融机构抵债资产处置税收政策。结合增值税转型完善融资租赁税收政策。

进一步落实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发展财税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及补充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资金 企业、股权投资资金管理企业,给予一次性落户奖励、“两免三减半”和租房补贴等一揽子财税奖励和资助。鼓励各区(新区)政府制定支持股权投资企业政策措 施,引导股权投资类企业为符合我市产业规划发展方面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优化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环境。结合小额贷款试点情况,适时研究推出扶持我市小额贷款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协助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业务创新,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培训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小额信贷业务的宣传力度。

(二十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驻深金融尽管机构和有关政府部门牵头,联合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依托鹏元征信有限公司和 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等专业机构,联合和共享信用信息,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信用评价制度和统一征信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十三)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和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各政府部门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配合,对高利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非法政权等非法金融活动保持高压态势,构筑金融安全区,确保金融资本真正用于实体经济。

第四篇:关于支持江西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

关于支持江西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

南银发„2012‟61号

人民银行省内各市中心支行、南昌辖内各县支行,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江西省分行,各国有商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南昌分行,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省内各城市商业银行: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切实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催化作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江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加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工作 1.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更是金融发展的根基。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江西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融业发展要始终注意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基本要求,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要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求发展,坚持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上下功夫,更好地支持江西实体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2.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又要立足江西实情,准确把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方向。目前,我省正处在工

-1-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仍是最重要任务。省内各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大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引导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既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工业、交通、通信、商业、建筑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入,又要兼顾包括教育、文化、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的金融服务工作。

3.把服务、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金融部门自身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全面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省内各金融机构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全力落实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措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将对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关工作开展综合评估。

二、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要 4.全省人民银行系统要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在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下,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的相关参数,增强政策工具使用的针对性,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规模适度增长。同时,运用再贴现工具加强贷款结构调整,增加对“三农”与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

5.省内各金融机构要在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前提下,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投放节奏,努力增加信贷投放总量,确保信贷总量与江西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节奏相衔接。同时,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加强与总行汇报、沟通,积极争取总行信贷规模和政策支持,争取总行的项目直贷,确保全年新增贷款在本系统排名有所提高。省内各金融机构要围绕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这一主题,积极培育新的信贷增-2-长点,挖掘更多的有效信贷需求,确保今年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新增贷款占全国的比重继续提高。

三、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事关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大力支持和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省内各金融机构要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布局要求,加大对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产业带、昌九工业走廊构成的核心增长区的信贷投入。重点加强对南昌的汽车、航空、光伏光电、软件和服务外包、生物医药五个千亿产业集群的资金投入,使南昌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先导示范区。同时,要认真研究把握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新形势、新特点,把全面做好支持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长期制度性安排,积极扎实推进。要进一步探索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改进和完善绿色信贷长效机制,在防范风险前提下,积极探索能效融资、可再生能源融资、环境金融、碳金融和能效设备供应链融资等绿色信贷新产品、新模式,积极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之路。

7.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有力地推动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省内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延伸产业链规划,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绿色照明、铜精深加工、钨和稀土精深加工等具有江西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加强推进我省“科技六个一”工程建设金融服务工作,大力支持国家科技计划以及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国家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科技型企业孵化抚育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工作。

-3-8.全面落实革命老区信贷扶持政策,推进“中央苏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赣州开放开发综合实验区、吉泰工业走廊和抚州现代工业新城三大增长极为主线,强化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加大扶贫贴息贷款覆盖广度和深度,因地制宜扶持扶贫主导产业,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攻坚。以老区红色文化为推介,加大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积极培育红色文化原创品牌,大力发展红色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红色生态旅游产业。对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微企业的转移,要给予政策引导和优先扶持。

9.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推动全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省内各金融机构要配置专门的信贷额度,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确保全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继续稳定在全省新增贷款的三分之一以上,确保我省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各金融机构要继续深化“六项机制”(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均衡的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按照“四单原则”(小企业专营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业务条线的管理建设和资源配置力度,满足符合条件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10.紧紧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大对现代农业的信贷投入。切实做好农田水利、重大水利工程、鄱阳湖生态水利建设等项目的信贷扶持,对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可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以及水利项目收-4-益权质押贷款业务。省内各金融机构可采取联合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对起步资金大、回收期长的重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建立“一县一品”金融支农服务模式,加大对特色农业、高效节水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信贷支持,重点扶持新型农民经合组织、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配套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全年涉农贷款增量继续稳定在全省新增贷款的三分之一以上,确保县域存贷比继续稳定在50%以上。扩大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探索发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

11.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文化创意、服务外包、旅游、家庭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都市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以江西特色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为依托,大力扶持文化产业重点文化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景德镇陶瓷文化、鹰潭道教文化、赣州红色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新闻出版、影视音像、民间工艺、动漫设计等文化市场,助推新型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密切注意服务外包业、旅游业和家庭服务业的融资需求,以南昌列为全国发展服务外包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银企对接力度,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市场、有效益的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信贷投入,支持重点城市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推进服务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主的质押贷款创新品种,深化配套服务的信贷支持,完善服务业信用增强体系,逐步建立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

四、努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发展民生金融

12.履行社会责任是金融机构应尽的义务,省内各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遵守各项法律和商业道德,维护股东、金融消费者和社会各方的利益,积极追求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在发展绿色信贷、民生金融等方面的自觉性,努力在环保、教育等

-5-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13.省内各金融机构要站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发展民生金融,树立“普惠金融”的理念,围绕社会各阶层客户的需求,创新发展针对特定人群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特别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让社会各个阶层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鼓励省内各金融机构主动介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融资机制,解决项目信贷资金供给需求不平衡问题,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抓手”,加强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财政、妇联、扶贫办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促进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贷款业务发展。同时,积极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发放工作。

五、坚持稳步发展金融市场,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14.支持省内各类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在继续做好条件较好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融资基础上,推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扩大规模,探索区域集优等融资模式再创新,拓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探索研究引入高收益债券,丰富债券市场信用层次,支持新兴行业企业,尤其是符合江西经济结构转型的成长型企业发债融资,推动产业升级。引导市场成员自主创新,推动浮动利率债券、含期权债券等具有避险功能的债券品种扩大规模,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六、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5.在风险可控和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要继续配合辖区地方党委政府稳步开展各类农村产权的抵押贷款创新试点,不断扩大农村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不断完善省内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支持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向下延伸机构。建立健全支付结算制度,继续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应用。加快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发展,提高银行卡-6-交易总量。大力培育农村地区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加强银行与中介机构的合作,促进“三农”经济加快发展。

16.围绕实体经济实际需求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工作。省内各金融机构在设计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时,要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要根据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特点,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研发和推广。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开发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等登记系统,灵活多样地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范围。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和产品,开展信贷、投资、债券、信托、保险等多种工具相融合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加强与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社会中介等合作,创新适合需求特点的联动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细分化和专业化程度。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信贷审批效率。要继续推动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

七、继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优良环境 17.依托全国联网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征信系统的应用范围和覆盖面,进一步丰富和推广信用工具、信用产品,降低金融和经济交易成本。拓展信贷评级市场,促进内外部评级的相结合,加快推进征信机构的优胜劣汰,探索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完善全省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征信机构体系和信用监督与失信惩戒制度,营造诚实守信、规范运作的良好市场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

八、全面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18.省内各级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引导作用,加强监督管理,科学评估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实际效果。要积极引导省内各金融机构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对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配合国家和江西产业

-7-政策的落实,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省内各级人民银行要探索评估信息面向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发布的渠道、形式和范围,促进金融机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将评估结果作为对地方金融机构适度新增贷款调控的重要依据。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五篇:关于改善金融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改善金融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唯物主义和全国金融工具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服务作用,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着重解决实体产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努力实现全市经济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结合深圳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金融业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当前,深圳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制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创造“深圳质量”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迫切需要金融业重点加大对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低碳发展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支持,推动深圳整体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升级,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深圳金融业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刻认识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功能作用,为新时期深圳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市、区政府以及个有关部门、驻深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要将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加快构建多层次、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和信息沟通长效机制,积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大金融资源对实体产业的支持服务力度,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主动向社会公布重大发现规划、产业布局规划、重大政策、重点工程立项等信息,提高信息对称性和透明度;各区(新区)要大力支持银企合作,切实做好各项服务,构建银企合作对接平台,组织覆盖面广、多层次的银企洽谈会和对接活动,驻深金融监管机构要坚持“审慎宽容、有扶有控”的监管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资金支持,推动实现金融业与实体产业的共生发展、互利共赢。

二、强化金融融通功能 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均衡增长

(三)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确保信贷总量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运行节奏相衔接,积极采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法人金融机构在满足信贷总量调控要求的前提下,加大对深圳信贷投放力度。非法人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总行(总公司)的支持,将深圳作为金融资源投放的重点区域。2012年,实现“两个高于、两个不低于”目标,即全市各项贷款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同期贷款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余额超2100亿元,增量不低于380亿元,增速不低于我市全部贷款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

(四)拓宽直接融资市场资金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上市、再融资等多见广识筹措资金,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2012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不低于30家,首法和再融资累计募集资金突破500亿元。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稳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研究制定区域集优债等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服务方案并推动实施。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募集资金不低于600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回购累计成交金额超6000亿元,扩大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试点,争取深圳高新技术园区纳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第二批试点范围,推动有潜质的园区企业到代办股份系统挂牌,推进前海股份交易所建设,规范企业股权流动和股权融资,率先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

三、强化金融调控功能,推动经济战略转型

(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围绕加快发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支持。2012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200亿元,贷款增速不低于20%,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鼓励各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我市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11个产业聚集区建设,促进新兴产业聚集壮大。对战略性新兴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开辟“绿色通道”,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通过简化审批程序、给予土地优惠、加大财政奖励等方式,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企业改制上市。2012年,力争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企业上市家数突破权势新上市家数的60%。积极探索开发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特点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和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及其他机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大力发展设备租赁业务,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科技等企业对融资租赁服务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基因、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新材料、超材料等产学研联盟和产业发展基金建设。在现有信息、生物、超材料、新能源四只国家创业投资基金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设立前海股份投资母基金,支持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六)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进金融创新,打造全国金融要素交易、创业投资、财富管理和中小创新性企业融资中心,培育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相关金融中介服务市场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贸易物流融资,针对供应链管理、物流总部经济、航运衍生服务等高端物流液态,探索开发供应链金融、航运金融、贸易融资、订单质押和股权质押等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鼓励金融资源重点投向深圳“十二五”规划中布局的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探索在前海推动金融业与航运业的有效结合,争取设立航空、航运金融租赁公司,并开展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和发行债券试点。

(七)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充分满足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等优势传统产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液态项目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采取联合贷款、杠杆收购贷款等形式,支持深圳传统优势产业的重点企业开展收购兼并和企业重组,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拓展和丰富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备份中心市场功能,探索建立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珠宝钻石交易中心等新型要素交易市场,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旧工业园区等产业载体升级改造,促进新兴产业、高端项目落地。争取国家批准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自有资金,满足总部企业资金管理需求。

(八)推进“绿色信贷”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将信贷资源投向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项目、企业和产业,有限加大对我市节能重点工程项目、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等信贷投放,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探索推动深圳排污权交易体系建设,适时开展企业排污权交易试运行工作,创新排污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发展。

四、强化金融培育功能,构建小微企业服务

(九)建立和完善差异化的银行信贷监管制度,深入推进小微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设,以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合理定价为重点,在审批机制、激励机制、风险定价机制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动态调整小微企业信贷监管标准。争取监管部门支持,适当将贷款风险容忍度提高至5%,存贷比指标按规定的控制线上浮不超过5个百分点。

(十)加强小微企业专营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小微企业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银行业机构设立小微企业企业融资服务中心,事业部和产品研发中心等专业机构,鼓励在小微企业比较密集的宝安区、盐田区、龙岗区以及大鹏新区、坪山新区、光明新区、龙华新区4个功能新区增设营业支行网点。2012年,力争权势银行支行网点不低于1450家,新增不少于30家,其中宝安区、盐田区、龙岗区和4个功能新区新增家数不少于20家,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名额,实现盐田区和4个功能新区各设立1家,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2012年,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不低于80亿元,新增贷款累计超过200亿元。规范发展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促进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相互合作,2012年融资担保机构新增融资担保额不低于480亿元。

(十一)推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和服务创新,不断探索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担保抵押方式,争取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租金收入质押贷款、高薪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小额循环贷款和无抵押贷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稳步发展信用贷款、鼓励金融机构采取组合担保、互助联保和支票授信等各种信用增级方式,扩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例,探索发展信贷资产转让,信托资产转让市场,推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创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大力推动实现中小企业贷款联保增信计划,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联保增信平台。

(十二)规范银行服务收费,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引导和支持银行业机构全面落实中国银监会关于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政治部规范经营的相关文件,严格遵循“合规收费、以质定价、公开透明、减费让利”原则,坚决禁止各种附加在贷款业务上的不合理收费,杜绝变相提高利率、搭售金融产品、虚增中间业务收入等行为,主动让利企业,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十三)探索利用保险资金促进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保险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创新各类保险产品和业务,进一步拓宽保险营销渠道,根据不同企业的资信等级设置浮动费率。继续落实对小微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鼓励小微企业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进行保单融资。积极探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鼓励保险资金参与投资深圳小微企业项目,购买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等。

五、强化金融先导功能,促进实体经济自主创新

(十四)大力扶持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做实做好市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吸引更多创投和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我市,引导更多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发起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天使基金,支持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发展壮大。鼓励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或金融机构在我市发起设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划方面的各个专门领域的专业投资基金或具有产业引导作用的母基金,助推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创新性民营企业发展和前海开发开放。2012年,力争我市股权投资企业突破2500家。

(十五)积极促进科技和金融有效结合,建立科技按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有效机制,完善科技金融结合的风险分担机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积极创新我市科技研发资金资助方式,通过再担保、联保贷款、集合债、银政企合作梯级贴息等机制,有效保障和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补偿机制。推进信用担保,科技保险创新发展。鼓励各金融机构在深设立专营性业务创新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提升金融产品科技研发和金融科技产业化发展能力。

(十六)推进前海金融创新,构建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贷产业体系。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前海开展场外交易市场发展、金融业综合经营、资本项目开放和利率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等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深港银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利用香港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支付前海开发开放和重点产业发展。争取更多前海地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发展人民币债券,拓宽实体产业领域债务融资渠道。鼓励银行业机构通过金融产品、业务流程及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加大对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及专业服务等产业的信贷支持。加快组建各类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创新性金融机构,丰富金融服务市场主体。推动新型要素交易平台建设,畅通以资金为核心的各类要素交易环节,提升要素市场金融服务层级。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基础设施,支持跨过企业在前海设立全球结算中心。

六、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保障社会民生普惠建设

(十七)切实做好普惠民生各项金融服务,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登记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及技校毕业生、农转居失业人员、归国留学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随军家属及残疾人失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等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不断扩大受众覆盖面,积极推进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试点,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着力扩大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需求。优化银行卡受理环境,推动金融IC卡升级运用,拓宽小额消费运用领域。引导和支持第三方支付服务行业规范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发展小额消费信贷保险和小额人身保险产品,大力推动各类涉及公共利益的责任保险发展,稳步开展商业车险定价机制改革试点,扩大商业车险的费率浮动范围。

(十八)切实保障社会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市政府投融资任务和城市更新项目,优先满足轨道交通三期、沿江严肃、抽水蓄能电站和核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投资范围,引导更多社会民间资本进行水务、环保、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事业和民生领域。支持各金融机构配合市、区政府探索保障性住房投融资体系,扩宽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稳步推进保险资金以债券和股权形式参与投资社会医疗事业、基础设施项目、保障性住房投资和养老服务机构。

七、强化金融扶持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外溢发展

(十九)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外汇主管部门稳步推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便利企业贸易外汇收支活动,促进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推广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业务,提高境内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探索研究第三方支付机构外汇业务需求,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与支付特点的管理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深圳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需求,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力度,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创新各种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促进企业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深入开展对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各类项目的人民币贷款业务,满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对本币的需求。继续扩大以深圳为基地的跨境人民币代理行清算网络的覆盖面,为境内外企业提供高效跨境人民币清算服务。积极组织辖内商业银行和试点企业开展矿井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培训,促进深圳矿井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二十)推进外汇服务和业务创造,进一步提升我市金融外汇服务水平。支持外汇主管部门稳步推进非金融机构办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提高开办外币带兑业务机构比例,便利境内外旅客货币兑换,服务我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开展外汇政策宣传活动。增强涉外主题合规意识,营造良好的本外币兑换环境。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申请远期结售汇、人

民币与外币掉期、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等金融衍生业务经营资格;进一步加强全球先进管理、跨境融资和离岸金融等方面的业务创新力度,综合运用国际贸易融资、内保外贷、境外融资贷款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手段,扶持外溢型企业实现汇率避险保值。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针对外向型企业外汇避险工具的专业业务培训,逐渐提高和增强外向型民营企业对外汇金融衍生品的认知度和综合运用,提升涉外主体的经营能力。

八、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二十一)充分利用财税资金杠杆作用,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扶持作用,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将银行参与信用再担保体系和企业互保政府增信平台的贡献度纳入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指标体系,与财政资金分存业务比例挂钩,引导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提升现有信用再担保体系、企业互保政府增信平台的融资服务作用。通过安排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政府增信资金,降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门槛。鼓励各区(新区)根据辖区内产业布局,结合特建发、投控和地铁集团市级三大融资平台功能研究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进一步完善我市中小企业融资子报体系。突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公益服务功能,重点服务战略型新兴产业内的中小微型企业。制定融资性担保机构实际代偿损失的补偿政策,即中小企业“集合担保信贷”计划。大力促进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鼓励民营、外资等各类资本参与深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再担保体系为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和增信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区级政府发起并采取多方出资方式组建融资性再担保公司,加入我市再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担保支持体系。

进一步简化金融机构呆帐核销手续和审核程序。税务部门要提高审核进度和工作效率,促进金融机构及时化解不良资产,防止信贷收缩。全面落实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对小额担保贷款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研究金融机构抵债资产处置税收政策。结合增值税转型完善融资租赁税收政策。进一步落实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发展财税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及补充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资金企业、股权投资资金管理企业,给予一次性落户奖励、“两免三减半”和租房补贴等一揽子财税奖励和资助。鼓励各区(新区)政府制定支持股权投资企业政策措施,引导股权投资类企业为符合我市产业规划发展方面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进一步优化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环境。结合小额贷款试点情况,适时研究推出扶持我市小额贷款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协助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业务创新,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培训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小额信贷业务的宣传力度。

(二十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驻深金融尽管机构和有关政府部门牵头,联合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依托鹏元征信有限公司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等专业机构,联合和共享信用信息,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信用评价制度和统一征信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十三)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和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各政府部门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配合,对高利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非法政权等非法金融活动保持高压态势,构筑金融安全区,确保金融资本真正用于实体经济。

下载加强同业业务管理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同业业务管理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1关于金融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工作意见[推荐五篇]

    2021关于金融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工作意见范文为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

    银行同业业务

    银行同业业务 (2014-05-21 19:51:47) 转载▼ 标签: 分类: 专题研究 财经 华宝证券研究报告等 我国银行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存......

    银行同业业务

    银行同业业务:面向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创新近十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最重大的成功就是把商业银行真正商业化。商业银行成为了真正的商业化主体,经营目标明确,预算软约束逐步硬化,然......

    同业业务测试题

    1. 同业业务还可以分为场内和场外业务,以下哪项业务属于场内业务?√ A B C D 同业投资 同业借款 同业代付 同业存单 正确答案: D 2. 银监会11号文规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标资产......

    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发〔2017〕42号 【发布日期】2017-05-04 【生效日期】2017-05-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

    关于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精)

    《关于改善金融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唯物主义和全国金融工具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服务作用,加强经济发展......

    深圳关于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深圳:关于改善金融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唯物主义和全国金融工具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服务作用,加强经济发展方式......

    金融业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面对当前实体经济有效供给与市场实际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中低端产品与服务产能过剩的同时,高端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