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声誉风险应急预案

时间:2019-05-12 02:1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行声誉风险应急预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行声誉风险应急预案》。

第一篇:建行声誉风险应急预案

建行**分行声誉风险应急预案

一、声誉风险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为引导我行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做好惠民工作,指导各支行及部门、各营业网点建立舆情分类报告机制,明确舆情监测责任和报告路径,逐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信息报告体系。

二、职责及分工(一)组织机构成立了建行**市分行声誉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李光峰成员:张玉、陈实、李雅芳、王剑波、郅元理(二)领导小组人员分工组长:组织和部署全行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导向正确的原则,做好舆情工作,把舆情工作作为为人民群众服务,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改善金融服务,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避免负面舆情升级和损害建行声誉。成员:做好舆情监测及时准确,要搜集调查传播源头和路径;要掌握传播范围,对舆论态度、评论、诉求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发现舆情第一时间及时上报;舆情引导要积极主动,正确有效,要将正面宣传、新闻调控、网评引导相结合,形成引导合力,舆情报告内容要完整,要将相关应对措施写入报告内容及时报告。

第二篇:声誉风险预案[模版]

**市商业银行**县支行

声誉风险应急预案

根据XXXX支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要求,为使支行全体员工能够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社会公众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监控我支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和有效性,特制定本支行声誉风险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了声誉风险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二、应急预案:

1、各部门必须明确有关声誉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报告路径,确保其采取必要措施,持续、有效监测、控制和报告声誉风险,及时应对声誉事件。

2、全体员工共同负责我行声誉风险管理,营业部2、3、4、5号柜台要负责我行声誉风险的第一时间监测工作。

3、各部门指定有责任心的员工主要担本部门声誉风险的监测汇总工作。营业室由XXX同志担任此项工作;办公室由XXX同志担任此项工作;业务部由XXX同志担任此项工作。

4、在重大声誉事件或可能引发重大声誉事件的行为和事件发生后,每位员工都有义务将事态发展的过程立刻报告相关部门主管后,由声誉风险领导小组开会研究后经组长指挥拟定应对措施。

5、各部门主管在收到相关声誉风险信息后,要将舆情监测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尤其是做好负面信息和舆情的记录,落实责任,主要由行政主管XXX同志负责实时关注舆情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做好声誉风险信息管理,记录、存储与声誉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6、支行声誉风险领导小组最后从维护客户关系、履行告知义务、解决客户问题、确保客户合法权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实施监督和评估。

二、处置措施:

1、按照适时适度、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2、实时关注分析舆情,动态调整应对方案。

3、重大声誉事件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由我行声誉风险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第三篇:中国银行漯河分行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预案资料

中国银行漯河分行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进行负面评价的风险。为有效预防、控制、化解声誉风险事件,提高我行声誉风险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维护我行品牌声誉,特制定本预案。

一、声誉风险应急处置组织体系

(一)组织体系

市行成立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马 骙

副组长:庄丽敏 乔顺清 胡立新 王爱荣 田志伟 成 员:市行各部门主任

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行综合管理部。

主 任:褚卫东

成 员:周 勇 刘冠军 李志强 杨艳丽 郑 涛

王会平任建新 王宜庆 王朝晖 吴雪红

除上述成员外,在危机处置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增成员组成。

各单位要按此要求建立本单位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职责为:全面负责本单位声誉风险应急处置工作,对声誉风险事件进行危机研判,明确应对策略,做好媒体维护、舆情监测和整改报备等工作。

(二)处置原则

声誉风险防范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对于客户投诉、法律诉讼、案件等潜在声誉风险,要认真梳理研判,严格做好源头风险控制,把握主动。

2.属地管理原则:“谁主管、谁负责”,一旦发生声誉风险事件,当事单位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市行协同指导下,将声誉风险事件化解在当地。

3.第一时间报告原则:发生声誉风险事件或存在明显隐患时,当事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

4.口径一致原则:统一应对媒体口径,未经市行综合管理部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接受媒体采访或对外发布信息。

5.严守底线原则:努力通过多种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媒体对涉及我行的负面新闻不报道、不扩散,坚决避免较大或重大不良影响事件发生。

二、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声誉风险事件防控必须常抓不懈,按照“事前全面预防”、“事中有效控制”和“事后消除影响”三个阶段建立声誉风险防控和应对机制。

第一阶段——事前全面预防

事前全面预防,是指媒体尚未介入前发生客户投诉或突发事件,全面做好预防工作,目标是解决或化解问题,避免媒体 介入。

第一步:发生客户投诉或突发事件时,员工应对当事人做好安抚工作,并迅速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

第二步:单位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亲自或安排分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到达现场,坐阵指挥。并视事件大小向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第三步:在应对客户投诉或突发事件中,事发单位必要时应立即成立应急指挥小组,调查情况,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好应急处理措施。

第四步:协商解决问题,取得当事人的理解支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第五步:如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当事人有向媒体投诉倾向时,应进一步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并向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寻求上级帮助指导解决。

第六步:按照本单位职责权限与客户协商解决方式,超过本单位权限的要向上级请示后给予客户答复。必要时应根据事件大小,准备应答口径等资料,报上级或主管部门审核。

第七步:密切跟踪事件进展情况,视情况按照应答口径与当地主流媒体或记者站做好前期沟通,避免媒体介入。

事后应在10日内向上级或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事件的处理情况。

注意事项:

一是尽可能事前化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事发单位 面对客户投诉或突发事件要进行声誉风险评估,在职责或制度许可范围内,满足当事人需要或解决问题;超出本单位职责或制度范围之外的,应立即向上级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意见。接待人员不得给予当事人不负责任的解释或许诺,避免引起误解、激化矛盾,甚至引发更大问题。

二是把握沟通技巧,态度诚恳可信。当事人有不满情绪时,应耐心及时了解问题发生原因。对全部或部分属于我行责任的,应向其表示歉意,做好沟通解释,化解不满情绪,并与其协商尽快解决。如不属于我行责任的,应向其说明具体情况,表明我行立场,与其商讨解决方法。接待人员必须热情、诚恳,较为熟悉相关政策或情况,能够积极主动做好沟通,推进问题解决。

三是做好场所选择,营造良好氛围。与客户存在较大纠纷需要深入沟通时,应将客户引导至会客室或相对独立的地方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与其在公共营业场所反复沟通影响其他客户,对我行产生不利影响。

四是加强整体联动,主动消除隐患。对客户投诉具有一定代表性或涉及面的业务,应迅速与业务部门联系,由业务部门对此类业务提出应对处置意见,包括解答口径、客户应对、解决指导措施等。在处理中要特别注意与客户单独接触协商解决,防止客户相互串联等增加解决问题难度。

第二阶段——事中有效控制

事中有效控制,是指媒体介入采访但负面舆情尚未见诸媒 体时,予以积极有效控制,目标是杜绝负面舆情见诸媒体(包括报纸、网站、微博、论坛等)。

第一步:如有媒体介入客户投诉或到我行了解一些突发事件时,事发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市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情况。

第二步:事发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迅速了解情况,主动进行应对。市行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立即进行研判,做出应对决策,并启动应急预案。

第三步:根据危机事件程度及媒体级别,市行向省行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报告。

第四步:制定应答口径,报省行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第五步:指定专人接待媒体,严格按照审核确定的应答口径进行媒体应对。未经批准,严禁带领媒体人员参观相关场所或为其提供、查阅我行内部资料。

第六步:妥善处理引发媒体采访的事件,尽可能获取当事人的理解和认可。当事件妥善解决时,应和当事人一起与前来采访的媒体进行沟通,表明事件已经妥善解决,说明情况并申请撤销投诉,协调媒体不要介入。

第七步:如引发媒体采访的事件暂时未能有效解决,事发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向市行综合管理部报告,并继续与媒体进行深入沟通,避免负面舆情见诸媒体。同时做好与当事人联系,防止其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散布有关我行负面舆情。第八步:进行舆情监测,安排专人24小时开展全范围舆情监测搜索,及时报告舆情动向。

事件处理完毕后,应在15日内向上级或主管部门书面报告。

注意事项:

一是做好媒体日常关系维护。利用联谊活动、业务合作、高层沟通等形式,与媒体保持畅通,做到协调有力,响应及时。

二是严格遵守新闻纪律。

(1)未经市行综合管理部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员工”或中国银行分支机构的名义接受媒体采访。

(2)面对突然到访的媒体,我行员工要做到有礼有节,热情诚恳,言行得当,要迅速向本单位负责人和市行综合管理部报告,按照要求引导媒体人员到指定地方进行接待,不能避而不见、拒之门外,或采取对抗态度,激化矛盾。严禁在工作场所以个人名义接受媒体采访。

(3)经市行授权接受媒体采访的人员,应谨慎对待媒体采访。事前明确应对口径,并严格按照拟定的应答口径进行答复。对媒体超出范围的其他采访内容严禁随意表态或发表个人意见。接受媒体采访后形成的采访稿件,要加强与媒体沟通,力争做到在对外发布前经我行审核。

三是高度关注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兴媒体。与当事人进行诚恳沟通,表达我行积极推进问题解决的诚意,防止其私下 通过微信、微博或论坛发帖并转发。

四是明确报告路径。属于本地媒体介入的,事发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市行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市行立即进行协调避免媒体介入,同时向省分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属于省级以上媒体介入的,市行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在第一时间向省分行办公室和对应条线负责人双线报告。

第三阶段——事后消除影响

事后消除影响,是指负面舆情见诸媒体以后,进行控制或消除不良影响,目标是开展危机应对公关,坚决防止扩散成为较大或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第一步:若负面舆情见诸报纸、网站等传统媒体,事发单位要迅速辨明舆情事件是否属实,加强舆情监测,并在第一时间向市行综合管理部报告情况,市行综合管理部要在第一时间向省行办公室报告舆情动态。若舆情事件属实,事发单位应立即联系当事人,做好当事人安抚工作,争取尽快取得谅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加强与媒体联系,获得媒体理解,力争最早编发解决问题的后续报道,消除不良影响。若舆情事件失实,事发单位应迅速与发稿媒体取得联系,指明失实的地方,提供全部与事实有关的资料,表明立场,要求撤稿或予以澄清。编发的后续报道或澄清报道须经省分行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发出。

第二步:若负面舆情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兴媒体发布,事发单位应力争在4个小时内找到发帖人,进行沟通,争 取删帖。若发帖人同时转发相关媒体,事发单位应同时与对应媒体联络,做好公关协调,确保其不转发和关注。

第三步:与省内或本地其他知名网络媒体进行联络沟通,争取不被转载;如已被转载,要迅速进行协调,力争第一时间删除,从源头上控制扩散。

第四步:若舆情扩散至全国各大媒体、网络和微博,有可能成为重大声誉危机事件,应迅速通过省行向总行报告危机事件情况和舆情动态。同时,在总行、省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一是在最短时间内编发正式应答口径,二是组织新闻发布、协调总行官方微博发布等进行应对,三是开通机构微博账号、组织网评队伍等对各大网站、微博负面舆情进行正面评论引导,四是通过源头媒体发布后续澄清报道,全面做好危机应对。

第五步:事件平息以后,当事单位要认真总结声誉风险事件诱因,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查找根源,做好辖内机构与员工的风险提示,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事件处理完毕后,应在30日内形成声誉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报告,报送上级或主管部门。

注意事项:

一是危机应对要迅速。一旦出现负面舆情,要姿态主动、决策快速、行动果断、措施到位,一般应在出现负面舆情4小时之内落实一切危机控制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

二是应答口径要一致。需要对外公布的信息,要做到当事 单位、市行、省行口径一致,一般只应有一个发言人对外发布,避免产生无端猜疑导致负面舆情蔓延。

三、事件追责和整改

(一)职责归口管理。对于媒体介入、外部职能单位人员到我行了解情况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相关部门、单位必须向市行综合管理部报告,由综合管理部对接待安排提出意见或予以指导。事发单位对外提供材料必须报市行综合管理部审核后方可发出。

(二)严格责任追究。发生声誉风险事件时,要按照预案流程进行上报,主要负责人必须亲临现场指挥,不得有意回避推诿。对声誉风险事件知情不报、急情缓报,引发负面影响的,将按照事态大小、传播范围、影响程度等进行全面评估,对当事单位及相关责任人根据《中国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及我行重大事项管理规定严肃问责。

(三)强化问题整改。针对事件发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事发单位和市行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举一反三,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并要求各相关单位逐项予以落实,杜绝类似问题再度发生。

第四篇:银行重大声誉事件应急预案

银行重大声誉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本行声誉,防范声誉风险,本行依据《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省信访条例》、《**省农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重大声誉风险事件是指造成本行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声誉事件。主要包括采取蓄意的、过激的、夸大事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限制或禁止的方式,以短信群发、网上发帖、媒体负面报道、集访游行等形式出现的严重有损本行声誉的行为和事件。

第二章 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

第三条 董事会负责制定适用于本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建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监控本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和有效性,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声誉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报告路径,确保其采取必要措施,持续、有效监测、控制和报告声誉风险,及时应对声誉事件;

(二)授权专门部门负责全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配备与本行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声誉风险管理资源;

(三)明确本行各部门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其执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四)制定相应培训计划,使全行员工接受声誉风险管理知识培训,知悉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维护本行的良好声誉;

(五)培育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树立员工声誉风险意识。

第四条 本行成立声誉风险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

小组”),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协调指挥、监督处置有损本行声誉的各类异常事件

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行长和监事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副行长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部。

第五条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

(一)统一领导和指挥本行声誉风险事件的处置工作;

(二)负责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声誉风险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相关部门反馈;

(三)及时、持续、有效监测、控制和报告声誉风险;

(四)负责组织声誉风险应急计划的演练;

(五)建立健全声誉风险培训机制,加强声誉风险管控队伍建设,制定定期培训的工作计划。

第六条 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一)识别、评估、监测及控制各类声誉风险;

(二)制订相应声誉风险控制措施,经高级管理层批准后实施,并监督各部门执行控制措施;

(三)编写风险报告上交本行高级管理层;

(四)开展本行员工的声誉风险管理培训工作。第七条 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统一实施本行的信息发布、新闻归口和舆情管理工作;

(二)负责声誉事件的对外信息披露,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

(三)负责实时关注舆情信息,进行舆情信息研判,及时报告可能引发声誉事件的舆情信息;

(四)牵头实施新闻危机管理工作,包括新闻危机的监测、分析、报告和处置;

(五)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银行业协会的要求,进行舆情信息

等相关材料的报送。

第八条 总行各业务条线部门负责本条线业务或产品声誉风险的事前控制和防范,及时提交本条线有关声誉风险监测数据,以及控制措施的执行与结果信息反馈,及时报告可能触发声誉事件的有关情况,会同和协助相关部门共同处置本条线业务或产品引发的声誉事件和风险。

第九条 各支行负责培育支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树立员工声誉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整的声誉事件监控和报告体系,及时报告辖内发生的声誉事件,以及可能触发声誉事件的有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有效应对辖内发生的声誉事件,配合总行执行重大声誉事件应对方案。及时提交本支行业务中客户或交易对手相关声誉风险监测数据,以及控制措施的执行与结果信息的反馈。

第三章 声誉风险事件的排查和处置

第十条 坚持提早排查隐患,加强事前预警,坚持源头治理,力求将各类矛盾和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不出辖地。

(一)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等引发的利益调整和矛盾冲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排查、处置;

(二)本行原受刑事处罚、解除合同人员问题,由合规管理部负责排查、处置;

(三)本行内退、退休人员从事第二职业情况和深层次矛盾纠葛,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安排排查、处置;

(四)本行依法诉讼的信贷客户及其保证人的矛盾、利益冲突,由风险管理部、资产保全部负责排查、处置;

(五)包括本行客户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本行的看法和评价等舆情导向,由办公室、党群工作部负责排查、处置;

(六)治安、安全事件,由安全保卫部负责牵头组织;

(七)引发重大声誉事件的其他行为或事件,由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合规管理部会同有关方面调查。

第十一条 在上述正常排查工作基础上,总行还建立特别行动小组,加强专业化巡察监督工作,包括外部联络组和内部巡察组。

第十二条 外部联络组:由总行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定期征集地方党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本行股东、客户代表及本行行风监督员监督信息,联络地方公、检、法、司和主流媒体等方面,及时了解面上及有关本行的监督意见,适时研究重大问题的处理方案。

第十三条 内部巡察组:对本行可能发生的声誉事件或重大声誉事件纳入逐月风险排查工作,及时妥善地进行处置。

(一)办公室牵头,科技信息部、党群工作部协助,巡察监督网络媒体、手机短信,密切关注有关本行声誉的言论、报道、投诉和异常发贴,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

(二)包括本行开除人员在内的重点人员,由所在地支行密切关注监督其言行举止,落实排查、跟盯和报告责任。

(三)办公室牵头监控媒体负面报道,安排人员密切关注网络报刊、电视电台等,收集社会、媒体等有关本行的舆情导向信息,并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信息,主动接受舆论监督。

(四)安全保卫部负责牵头组织巡察本行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工作及地方有关方面的联动监保机制。

(五)风险管理部、信贷管理部、资产保全部、合规管理部负责牵头处置信贷、法律诉讼方面的问题和纠纷,收集、核实有关情况,无法处置的,立即报告总行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并研究处置方略,直至问题解决。

第十四条 重大声誉事件发生后,实行严格的报告制度和首办负责制,按照“谁发现,谁报告”的要求,保证在发现声誉风险事件事发苗头2小时内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收集情况,提议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一)网上发帖和手机短信事件处理:基层或总行特别行动小组发现

后,应在第一时间内向总行报告。合规管理部负责举报事实调查。明显造谣、诽谤、诬陷的,由合规管理部或安全保卫部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依法打击犯罪分子。涉及本行内部工作人员的,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协同处置。

(二)媒体负面报道处理:由办公室牵头负责调查负面报道事实,与作者和媒体取得联系,分清情况和实质,分别处置。

(三)集访、闹访、缠访和越级上访处理:事件发生后,立即向总行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总行成立接待宣传、信访核查、报警联络和后勤保障组。根据信访举报的内容立即启动由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接待宣传解释组,其职责是按《**省信访条例》规定做好信访登记、问题解释、政法宣传、研究答复和息访教育工作。重大信访事项由本行法律顾问、信访部门和公安部门参与。信访核查和报警工作由安全保卫部牵头负责,相关方面配合处置。后勤保障和机关秩序维护工作由办公室、安全保卫部负责。

为实施依法治理非法信访行为,总行与有关方面联系,建立公、检、法司等联动机制。日常工作由办公室牵头,具体分工:公、检、法、司、信访、维稳部门由合规管理部负责联系协调;网管、治安部门由安全保卫部负责联系协调;媒体等由办公室负责联系协调。以上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各部门要加强团结协调,统一思想,一致对外,不得推诿、扯皮,激化矛盾。要加强保密工作。在处理信访事件中,有关方面应注意做好信息保密工作,防止信息外泄或处置不当造成思想混乱。对信访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布,统一由领导小组指定人员发布。

第四章 后续工作

第十五条 重视善后和长效治理工作,共建和谐农商行。全行上下都要以大局为重,时刻保持警惕,敢于与一切损害本行声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珍惜维护本行来之不易的良好品牌美誉度。

第十六条 声誉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应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正面宣传报道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最大程度地降低声誉风险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十七条 声誉风险事件处置完毕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形成评估报告,提交领导小组审议。

第十八条 对因工作不负责任、处置方法不当,或因通讯受阻、人员不到位,而导致声誉风险事件升级,或引发重大声誉风险事件,或不执行总行保密纪律,擅自发布言论,造成影响的,按总行有关规定依法追究责任人失职、渎职的责任。

第十九条 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本行可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奖励与表彰。

第二十条 资料归档

本行在处置重大声誉风险事件时,形成完整的档案材料,并按有关要求归档和备案。

第五章 管理文件

第二十一条 合规文件

1、《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

2、《**省农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

3、《**省信访条例》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预案由本行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第二十三条 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声誉风险自查报告

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誉风险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篇一:

为建立健全我行舆情监测体系,有效保障我行声誉,消除负面舆情特别是网络负面舆情对我行的不良影响;及时收集民意及客户回馈,保障客户及我行、行内员工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我行自接到相关文件后,领导高度重视并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如下工作:

一、明确我行舆情工作承责部门及联系人员 为保证网络舆情监测及银行声誉风险排查的有效开展,经领导研究决定,我行的舆情监测部门有稽核监保部负责并由该部门指派相关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以及相关信息的上报、轮值监测等工作。

二、开展行内自查工作 为及时掌握行内员工的异常行为动向,及时防范员工参与非法集资或借用银行声誉从事违规违法行为,我行已在近期在行内组织开展员工的异常行为排查,排查事项涵盖工作中的异常行为表现、组织纪律方面的异常行为表现、个人行为方面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涉嫌“黄赌毒”等的九种人排查。并采取背向交互判断以及抽查谈话等方式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有效。经过此次排查,暂未发现有异常行为员工。

三、建立与地方政府部门及监管机构的接访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 为了保证在第一时间获得群众、客户、员工的信息以及上访原由,直面问题,及时查找自身不足,我行积极与地方政府及监管机构的接访部门联络,确保出现相关信访问题后,及时接受信息,及时查找事由,接受监督。

四、我行继续开放信函、电话、传真、直接来访、网络等形式的信访接待工作渠道。及时接收信访信息,并保证每一个信访问题都得到及时、认真的回复。此外,我行不定期核查客户意见簿所登记的客户投诉及建议,并对异常情况实施问责制度。

截至报告日,我行暂未发现行内、行外及网络负面舆情风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行将不断强化工作力度,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防范我行声誉风险。

篇二:

根据总行“关于进一步做好“两会”和3.15期间舆情工作的通知”,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舆情风险排查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按照总行相关要求,结合我行实际,积极做好舆情风险的研判、排查及提升应对能力,力求工作做实、做细、做全,确保舆情风险排查工作取得实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排查工作要求,对服务质量、收费、“七不准”规定落实情况、小微企业融资、操作风险及案件、员工涉及民间借贷、理财、信用卡、房贷、不良贷款、代理代销业务以及新产品业务的风险问题等当前舆情热点提示,我行此次舆情风险排查工作重点也围绕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案件和违规问题。近几年来,在行领导的正确带领下,认真贯彻执行总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将各类违法违规案件通报传达到每位员工,以血的教训教育每位员工警钟长鸣、遵纪守法,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职工操守,规划好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定期不定期找员工谈话,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引导员工积极向上。通过排查,我行员工未涉及任何重大案件,未涉及民间借贷,也未在媒体上发生过不良、违规现象。

(二)服务质量、收费等问题。对于服务质量,我行自成立以来一直为客户提供优质、真诚的服务,我行的口号就是要凭借宽敞亮丽的硬件,打响**银行在**城的服务品牌,三年来,已获得客户的认可,表扬与各种荣誉不断,但也有二次客户投诉事件(2013年),通过登门致歉与解释,取得客户的谅解,并继续成为我行的忠诚客户。一线人员高度重视服务质量,一经发现问题,绝不拖延,迅速报告解决,尽量就地消融,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同是也在大堂处布臵了支行与总行的投诉电话、意见簿,按季随机抽查一定量的客户对我行的客户经理及临柜服务人员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加强了监督机制。

对于收费问题,我支行已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并在大堂醒目处进行各类收费项目的公示,也有收费小册子可以让客户带走细读,不存在乱收费现象。

(三)信贷及中间业务方面问题。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信贷政策执行,开展“普惠金融”工程进街道、社区宣传,将阳光信贷政策上墙公布,将客户经理姓名、管辖区域、联系方式及在岗状态上墙公布,将银监会“七不准”规定在营业大厅公告,方便客户办理业务,接受群众监督;在信贷投放上,按照支农支小支实主线和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信贷投放序列倾力支持,不增加企业负担,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行现有不良贷款**万元,正在努力消化中,其中今年新增**万元,属于企业经营不善所致,已诉讼至法院,预计今年能够全部清收。历年不良贷款**万元,均已诉讼至法院,会有部分损失。经总行审计,发生的不良贷款中,我行员工均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在信用卡发放、房屋按揭贷款中,积极相应国家出台的各项信贷政策,严格按规操作,严抓贷款审查过程,杜绝滥放滥发,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在理财产品、代理代销及新产品业务营销中,我行总是先行安排学习文件,吃透文件精神及操作风险点,向客户做好充分解释与揭示风险,按规定流程操作,未发生风险事件。

(四)员工管理问题。此次员工排查问题由综合办负责,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全行员工舆情风险意识,共排查员工24人,其中正副行长2人,劳务派遣工2人。对相关人员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对各种行为进行排查。通过排查发现,所有员工都没有通过网站论坛发帖、博客等散布各种对我行不利的消息,都具有较高的防范声誉风险意识,都能在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上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都能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极力维护我行网点、窗口、员工的形象,提升我行的综合竞争力,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舆情风险排查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领导重视。为确保舆情风险排查到位,明确了行长

主抓,分管副行长具体抓,综合办公室实施,各部门配合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强调各部室要本着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做好排查工作。

二是方式灵活。通过网络搜索,个别谈话,集体讨论,与媒体、公安取得联系,调阅录像等方式,围绕案件和违规问题、服务质量和收费问题、信贷及中间业务问题、员工管理问题四大重点进行了细致排查,努力使排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全、做好,确保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三是加强防范。针对排查出来的客户投诉事件、中间业务收费、年后犯罪分子伺机作案机率增加等可能引发的舆情风险,坚持由办公室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并重申舆情风险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一旦发现负面舆情,能及时向行领导及总行进行汇报,积极采取多方面、多渠道处臵,确保第一时间化解,防止舆情发酵和扩大。同时加强与当地公检法机关、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争取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和理解。强化内控案防管理,严禁员工参与民间借贷,严禁员工充当资金掮客行为,确保员工合法合规操作,避免因员工违法违规而引发媒体关注。

在今后的舆情风险管理中,将引入舆情风险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会议、网络、文件等载体,通过正面典型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全行员工对舆情风险的认识,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

险理念,主动、有效地防范舆情风险,确保思想上认识到位、组织上领导到位、措施上落实到位,进一步做好舆情风险排查工作,加强员工管理,为我行各项业务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下载建行声誉风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行声誉风险应急预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声誉风险管理办法

    声誉风险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声誉风险管理能力,维 护和提升我行的声誉和形象,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

    声誉风险管理办法

    声誉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维护公司形象,促进公司稳健稳定,根据《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保监发〔2014〕15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

    声誉风险自查报告

    声誉风险自查报告7篇 声誉风险自查报告1 xx市银监分局:按照《xx市银监分局办公室转发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行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我行风......

    银行声誉风险自查报告[精选合集]

    银行声誉风险自查报告2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银行声誉风......

    声誉风险管理细则

    声誉风险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维护公司良好的声誉与稳定的客户关系,推进公司持续发展战略,现参照《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

    2016银行声誉风险自查报告

    2016银行声誉风险自查报告 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下面是小编整......

    浅析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

    浅析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徐悦薇 保险公司声誉风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保险公司负面评价的风险。我......

    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为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灾害的发生,使因事故需要救援或撤离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减至最小,特制定本措施及预案。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