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解读“限塑令”政策实施效果

时间:2019-05-12 02:1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经济学角度解读“限塑令”政策实施效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经济学角度解读“限塑令”政策实施效果》。

第一篇:从经济学角度解读“限塑令”政策实施效果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限塑令”政策实施效果

一、“限塑令”政策实施的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塑料袋因轻便结实、廉价易得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自1902年塑料袋面世以来,塑料袋便迅速风靡全球,塑料袋无异于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然而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塑料袋的巨量使用以及浪费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仅仅在买菜这一方面,中国人每年大约用掉10亿条塑料袋,而这些塑料袋在使用之后通常会被抛弃。生态环境资源作为一种无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公共资源,仅仅依靠市场调节是无法消除人类在使用生态环境资源时所产生的的负外部性,长此以往,“公地悲剧”不可避免。

在国外限塑和禁塑政策的示范效应及我国资源环境迫切改善的背景下,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即限塑令出台并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以下的超薄塑料袋;

2、对塑料袋明码标价,实行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3、加强塑料袋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督。

二、“限塑令”实施后的积极变化

在“限塑令”实施的7年时间里,塑料袋的生产、销售以及使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塑料袋使用量大幅减少是“限塑令”成效的最直观体现。一些聪明的商家积极去寻找塑料的替代品,且主动地将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结合到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中。因此,“无纺布”便成了继塑料袋之后的最佳替代品,“无纺布”在“限塑”后便大量生产,环保“无纺布”便走进千家万户。在实行限塑令的7年时间内,超市、商场等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60%以上,携带无纺布袋、环保袋上街购物的人群已经越来越多。

其次,塑料袋的质量大大提高。从生产要素的供给来看,因部分企业退出市场,原材料的供给大于需求,原材料的价格相对降低,生产成本随之下降。加之“限塑令”的实施倒逼一批生产超薄购物袋的企业寻求生产转型,一部分包装用品公司开始加工厚塑料袋,另一部分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型技术投入生产后,新型塑料袋的厚度符合标准,不但更环保,生产成本也大大节省。通过淘汰落后的手工加工产业,优化社会包装制造行业生产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提高生产率,为全社会提供量多质更好的塑料制品,推动国内产业链向世界中高端迈进。

再次,塑料袋的使用需求显著降低。塑料袋的有偿使用和明码标价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超市、商场等零售主体的成本,抑制购物者对塑料的使用需求和浪费,总体上降低全社会的塑料袋使用需求。

最后,从厂家的角度来看,限塑令的实施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商机。在这场限塑的战争中,一些企业成功实现经营与管理的转型升级。围绕着“环保塑料袋”这一核心主题,这些企业引用新技术、新的生产设备。例如:十万级净化车间、二十万级进化车间的出现,对温度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以及巨型塑料机相继出现在中国。在拥有新技术、设备之后,厂家开始去弥补他们在前期的投入和获得后期的巨额利润。

三、限塑令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不到位,超薄塑料袋仍自行其是

从长期看,限塑令的效果并未达到当初政策的预期,尤其在中小城市的菜市场、小商贩摊位超薄塑料袋依旧充斥整个市场。行政监管机制的不完善,监管手段手段的单一——仅通过罚款的方式来抑制超薄塑料袋的使用,并且自限塑令出台后的若干年时间内,相关行政部门并未进一步推行与限塑相配合的政策和法规。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寻租”现象也在包装行业频频出现,甚至相关监管部门对不合格的包装厂商的生产充当“保护伞”。此外,以流动摊贩、个体户为代表的非正规市场渠道是监管的难点所在。

(二)塑料袋消费需求刚性,难以寻找合适的替代品

目前,我国生产塑料袋的企业数量众多,加之塑料行业技术的低门槛的特点,小型企业和灰色企业占有很大的比例。塑料袋的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在塑料袋需求方面,居民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需求有着明显的刚性。同样,塑料因价格便宜,在居民的日常支出中占有极小的比例,收入价格弹性同样为小于1的正数。在大力推广替代品方面,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虽有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但高科技的替代品因投入时间较长,回报周期长等原因,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纸袋、布袋、可降解生物购物袋等产品相对塑料袋而言,因成本相对较高,使用不便,未能有效替代塑料袋的使用。

(三)消费者不良消费习惯

环境保护问题的迫切性虽早已被人类所意识到,但消费者的行动往往滞后于期望。在现时生活中大多数塑料购物袋仅仅使用1~2次,造成了巨大的包装浪费。这种不良的消费行为仅图一时之便利而忽视其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是一切恶性循环的开始。

“限塑令”实施至今已经七年有余,几乎涉及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限塑令”政策的有效执行取决于市场主体能否执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经济杠杆的有效调控,政府政策的有效引导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这一政策的实施必定会厚此薄彼,在产生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些不如意。“限塑令”最终何去何从,如何将限塑令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及如何让环保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扎根将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仍需各方的共同努力。

第二篇:关于“限塑令”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限塑令”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限塑令”正式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时至今日,“限塑令”已经实施有两年多了,其执行情况究竟如何?老百姓对此项政策又持什么态度?“限塑令”对百姓生活又有何影响呢?

为此,我们利用暑假设计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并走访了中山市内的几所超市、商场及菜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

从回收的份问卷中,我们了解到:知道塑料袋对环境有危害的占96.2%,且大多数人支持“限塑令”的实施;现在购物时会自携环保袋或多次使用的塑料袋的共占60.4%,会顺便买塑料袋的仍有30.2%,其中35.6%是忘记带购物袋的,而有26.4%的人认为买塑料袋比带购物袋方便;需要购买塑料袋的地方多为超市和正规商店,有54.7%的人在“限塑令”推广后仍遇到商家派发无偿塑料袋,且认为身边提供免费塑料袋的地方有很多的占41.5%;对于政府宣传使用的环保袋,有43.4%的市民需自行购买,由社区委员会派得的只占5.7%;对于“限塑令”的推广和实施,过半数的受访者抱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和保护环境。

如果单看这些数据,也许我们会认为只要坚持实施和推广“限塑令”,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便能取得卓越的成效。但在实地走访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一、“限塑令”在商场、超市执行情况良好

自“限塑令”发布以来,壹加壹等超市、商场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且坚决彻底地执行着这一政策,使塑料袋的使用量明显下降,曾一度减少了80%,塑料袋价格多为0.2元为大号。消费者逐渐养成了自备购物袋或商品少时徒手带走的习惯。但近来塑料袋的用量却有回升的趋势,在我们观察的七批顾客中,只有十三位携带了购物袋,大多数顾客需要时都会购买塑料袋。其中多数认为“二毛钱不贵,没关系”,且收银员也会询问顾客是否需要购买塑料袋而不是环保袋,似乎这额外的收入商家也很乐见其成。

二、菜市场和小商小贩成“限塑”盲点

与超市相比,在菜市场“限塑令”根本难以实施。首先,由于菜市场中都是零散的商户,没有统一的购物出口,管理起来十分困难;此外,即使顾客自备购物袋,出于对食品卫生问题的考虑,各种蔬菜、水果、肉蛋类等生鲜食品仍要分开放置。因此,在菜市场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据调查,在菜市场的摊主大多知道有“限塑令”,但仍免费提供塑料袋实属无奈,“实在开不了口啊”“别家都不收,我还收袋子钱,谁会来我这儿买东西啊”,这是多数摊主的说法。

然而,如果按一个蔬菜摊位一天送出100个塑料袋来计算,200个摊位的一个中型菜市场一天之内就可送出20000个以上,一个月60万个,一年则可能高达730万个。有专家曾测算过:如果全国有三分之二超市完成了“限塑”要求,那么一年就可以减少塑料27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160万吨。如果农贸市场完成“限塑”,那么一年减少的塑料、节约的石油将不可想象。这些塑料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只合格的塑料袋分解时间需几个月,而超薄塑料袋毒性大,在土壤里分解的时间需要200年,如果采用焚烧的办法,则会产生大量严重侵害人体健康的二恶英等有毒气体。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推行“限塑令”的必要性既及其远大意义呢?

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有偿使用塑料袋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手段之一,也是政府在利用经济手段治疗人们的白色污染“依赖症”。为进一步加强执行“限塑令”,我们小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限塑令”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加大对“限塑令”的宣传力度,使自觉限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限塑”意义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仍存在少数市民是不知道、不理解、不支持“限塑令”的实施的,因此我们认为加大宣传依然十分重要。

二、加快低成本环保替代品的研制。塑料袋伴随人们日常生活多年,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人们对它也是依依不舍。往日,人们多用购物后的塑料袋作垃圾袋,既不浪费这个塑料袋,也解决了垃圾暴露问题。据调查得知,曾有老人在即将实施“限塑令”时收集了200多个塑料袋以备后用。可见,塑料袋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不可忽视的地位。现在政府既下令要塑料袋“下岗”,那么加大资金投入研制出更多符合环保要求、低成本、人们乐于使用的替代品,便是从“限塑”走向“禁塑”的一条必由之路。

三、从生产源头控制“白色污染”。必须严厉查处非环保超薄塑料袋的生产企业商,加强对塑料制品生产、销售的管理和监督,可实行塑料袋的资质生产制度,使生产企业自觉投入到符合发展需要的新品研制、生产中。

四、加大监管力度,清除“限塑”死角。针对菜市场等没有统一的购物出口的零售场所,有关部门可对市场开办单位进行监督,一经查实有违反“限塑令”的商户,即处罚市场开办单位,而市场开办单位对商户进行管理。同时加强对废弃塑料的回收、贮存和再生利用。

五、各超市、大卖场可开设“无塑料袋通道”、提供购物篮租用服务、自备袋子购物打折等便民惠民的措施。这样既响应政府“限塑令”的政策,也为广大市民的环保行动打开方便之门。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限塑”已成为世界各国之间的共识。无论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美洲、欧洲,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较多的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出台各种政策法规限制使用塑料袋。如:爱尔兰自2002年启动“塑料袋税”,对每个购物塑料袋征税15欧分,税收全部纳入环保基金。2007年,政府又将购物塑料袋税提高到每个22欧分。实行“袋税”后爱尔兰人消耗塑料袋的数量确实下降了,但目前又开始反弹,这说明这一措施并非长久之计;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07年3月通过了禁止超市、药店等零售商使用化工塑料袋法案,从而成为通过此类环境法案的第一个美国城市。法案规定,当地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生物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由此可见,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已逐渐成为世界共识。而中国除积极响应外,还应借鉴其他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家,根据自身国力和国情,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已取得最大成效。

毋庸置疑,“限塑令”对于环保理念的推动、国民环保意识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使得“限塑令”的实施意义已远超过“限塑”本身。而以实际行

动来“环保”,引领人们走进“绿色时代”,将是实行“限塑令”的最大的成功。要从“限塑”到自觉的摒弃塑料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地去执行和维护。

第三篇:限塑令之政策分析

“限塑令”的政策分析与思考

摘要:“限塑令”政策的实施对于控制我国非环保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具有重大作用,下面将运用公共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限塑令”政策。主要从公共政策的作用和公权力两方面去简单的分析,同时也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限塑令、公共政策作用、公权力、改进。

一、“限塑令”的环境法律依据(文献综述)

首先,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宪法中规定了国家有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义务。环境保护具有绝对的法律正当性和政治正确性。诚然,国家根据其保护环境的职能出台以保护环境为根本目的的“限塑令”是毫无争议,然而,对于“限塑令”的限制对象——仅仅是塑料购物袋,以及“限塑令”的实施方式---仅仅对消费者收费,社会各界颇有微词。其次,环境法的责任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是确定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后果和不利影响的责任归属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内容包括: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即排污者承担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开发利用资源者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有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负有恢复整治环境资源的责任。“污染者付费”是“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题中应有之义,根据该原则,每一位公民既有监督、检举工厂等企事业单位污染环境的权利,也应承担起从我做起、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的义务,同时要为自己造成的污染埋单。与企业超标排放“三废”要出钱治理一样,公民对自己生活排放产生的环境污染也要掏钱,已经在多数城镇实行多年的生活污水收费,就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之一。“限塑令”也是通过收费让使用塑料袋者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以及塑料袋垃圾的处理费。再次,利用经济杠杆原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即使是在公众环境意识较强的发达国家,经济杠杆措施至今还在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民的环境意识整体偏低、还不能自觉履行环保义务的情况下,经济杠杆就更显其必要。

二、“限塑令” 政策出台的背景

塑料袋的发明问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起居带来极大方便, 因而被称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公正地说, 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 由于成本低廉, “随用随弃”,塑料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的确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实惠。可是, 如果说当时人们为塑料袋的诞生欣喜若狂, 现在却不得不为处理这些充斥在生活中,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极大威胁的塑料袋而煞费苦心了。科学已经证明, 人类在塑料袋中所获得的”随用随扔” 的快乐却是以塑料袋的不可降解、对环境造成持久污染为代价换来的。当今世界上, 塑料袋已被人们无奈地视为最可怕的“白色污染” 及 “人类最愚蠢的发明”。

2007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 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 2008年 6月 1 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场塑料袋的革命,虽然其由于政策失灵的原因并没有完全解决我国塑料袋大量使用和污染这一状况,但是它还是带来了很深刻的实践意义,并且在改进之后将会带来更好的收效。

三、提出问题: “限塑令”能否限制“白色污染”?

1.塑料袋的方便是众所周知的,在往常的生活中大家也深有体会。它的危害也同样是众所周知的,全国每天使用塑料袋的庞大数量和它本身难以降解、难以销毁的特点,给环境带来的破坏、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些都不用一一说明,日常的生活中大家自己都清楚、也都知道。“限塑”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2.年塑料制品在人间诞生并走入百姓生活中时,有人撰文说“这是一场生活的革命”,意即塑料制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就说我们使用多年的菜篮子,就被轻便的塑料袋所取代,一经用之,便对她是那么地宠爱。她成本低廉,轻便灵巧还又方便耐用,操持家务的大爷大妈们早上晨练也就不用再受篮子赘累,活动完了还能捎上新鲜蔬菜回家,啥事都不误,一举两得。米面粮油酱醋盐,蛋糕面包方便面,无不能用塑料袋来包装的,难怪有人说她是一场生活的革命,她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是实实在在的。但好景不长,人们在享受塑料制品所带来的便利时,也渐渐感觉到她并非是那么十全十美的,塑料制品在百年内不能完全降解就是其最大的硬伤。当各色塑料袋随风起舞肆虐翩跹之时,成本低廉的塑料袋还要成群结队地加入进来,以至于在电视节目中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挂满了正在开花的树枝;听到了果园村民沉重的声音,这会让果树减产绝收的。从听说塑料制品不易降解到国务院限塑令的出台,期间走过了漫长的路程。在这期间,人们对塑料袋的信赖越来越强,在人们的脑海中菜篮子的形象恐怕只停留在了政府工程这个层面上了。但对此有所认识的人士也在自觉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数量而尽可能多地使一个塑料袋重复多次使用,但这必竟是少数人的自觉行为,以至于有人把这种行为也归类到了小资情调中的一种。大多数人对此还是没有任何意识的,包括我们的政府,也就是在这次限塑令中也才见有所表示。首先是看到了政府在面对环保现实问题上的态度是积极的,其次是对塑料袋这一环保疾症有了重视。虽然塑料袋的有偿使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塑料的污染问题,虽然限塑令的实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几许不便,但我还是要为政府的这纸限令叫好。环保的路是漫长的,但政府的科学发展观已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带到了环保的路上,只要不停步,总是要向前行的。限塑令的出台,塑料袋的有偿使用虽然对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有益,也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数量,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根本有两个概念,一是塑料袋的环保治理问题,二是民众的生活便利问题。窃以为,如何让民众既能保持目前的生活便利,又要让塑料袋的污染问题得到解决,才是根本,也才是限塑令的最好延伸。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目前的高科技手段,政府要有大的投入和决心,生产出短期可降解的塑料袋或者是成本同样低廉的环保替代产品,这才应该是环保的根本。在嫦娥奔月神舟飞天的时代,解决塑料袋的环保问题,只要政府肯投入,对科研人员也能向“嫦娥”的科技人员在政治物质上一样对待,想来也只是一碟小菜的意思。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环保问题,除了塑料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污染源“电池”。人们对电池的污染就有了认识,有好多人也把自己废弃的电池收集起来,没有随意丢弃。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人们保留的废电池无人回收处理,没有任何部门对此上心,各地政府部门的宏篇巨著大手笔中,追求的是表面的流光溢彩,从来都没想到过废旧电池这类小事,这不能不说是“科学发展观”上的一件憾事。限塑令的出台,表明中央政府对环保工作的态度,虽然是从小小的塑料袋入手,但由小见大,只要坚持这种发展发向,坚持科学发展观,但愿这纸限塑令能更新国民的环保习惯,能掀起一场治污染,促环保的新革命。

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四、“限塑令”之公共政策知识分析

从公共政策的作用方面来看,“限塑令”体现了公共政策中的导向功能和管制功能。①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即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哪些事和不应该做哪些事。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结果上看,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限

塑令”的正功能是可以减少环境的“白色污染”,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引导塑料产业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增强民众环保意识,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负功能是垃圾袋的环保问题。超市塑料袋的基本使用功能包括购物和垃圾收集。在实施“限塑令”前,超市购物提供的免费塑料购物袋回家后可作为垃圾袋使用;“限塑令”实施后,各超市、大卖场的垃圾袋需求量明显上升,垃圾桶中的超薄型黑色垃圾袋渐渐增多。同时,不可降解的质次价廉垃圾袋也借机涌入市场,成为另一种污染源。一方面通过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方式减少白色污染,另一方面垃圾袋塑料制品销量开始大增,这样一来,塑料袋的消耗总量并没有减少,不仅“限塑”难以达到明显的效果,也增加了市民家庭生活开支。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垃圾袋装化、定点定时不落地收集,它可以减少垃圾收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限塑令”实施后,在垃圾袋销量大增的同时,大规模“裸投”垃圾也开始出现。②管制功能。为了避免一些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的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管制和约束职能。包括积极性管制和消极性管制。“限塑令”虽然对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它的激励机制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对替代品生产厂家激励不足,使塑料袋替代品匮乏,造成“限塑令”执行难;对环保塑料袋物流环节激励不足,优惠没有得到体现,使流通渠道不畅,市场缺乏替代品;“有偿使用塑料袋”法令条款与消费者“方便”理念相悖,难执行;对使用环保材料的消费者激励不足,不能有效地调动消费者自觉“限塑”的积极性。

从公权力方面来看,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以收费限用塑料袋,这是有效利用公权力与公共政策,引导社会大众积极投入节俭省能行动的良好开端。实际上,公权力与公共政策是推动国民节约的两大法宝,在国外,塑料袋收费或向塑料袋征税早已实施多年。在中国台湾地区,马英九当年在台北市长任内,强力推行垃圾随袋收费行动,严格取缔非法丢弃垃圾,让台北市垃圾减量六成,堪称以公共政策促节约的典范。能源短缺的日本,自30年前能源危机之后,举国上下力行节约能源,尤其在“政策环保”上下足了功夫,使其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升,成为各国的楷模。因此,以公共政策推动国民节约,我们所须弥补的空白实在太多。例如,就“限塑”而言,利用税收杠杆,逐步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推广可降解塑料袋、纸袋,这应是一个更长远的目标。例如,民间现在广泛关注废旧电池的回收,也需要政府因势利导,建立废旧电池的回收体系,鼓励企业参与。例如,被搁置多年的燃油税政策,也须尽快兑现,减轻高居不下的汽车燃油消耗压力等等。当然,在环保

行动上,变民间倡导为公权力“强制”,这不应是简单化和冷冰冰的;“强制”之外,政府需要以各种生动形象、深入人心的手法,广泛地宣传与号召,唤醒民众的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在这方面,“限塑令”显然存在空白,因此许多民众虽然服从“限塑令”,但对于这一政策,仍有抗拒心理。一国之国民的环保意识养成,最终靠的是民众发自内心的改变,因此,在看到公权力的“硬约束”的同时,说服和教育公众,这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五、“限塑令”的实施效果及存在异议

(一)实施效果:在大商场、大超市,免费供应塑料袋的情况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明显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量将更少。尽管“限塑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历经一年的实施也显露出了若干盲区:1.餐厅酒店类消费场所成为“限塑盲区”。《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商品零售场所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零售服务的各类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由于其中没有包括餐馆,一些餐饮企业明确表示还将继续向外带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袋。2.集贸市场的执行状况不尽如人意。由于集贸市场内商户多是零散经营,不便于管理,虽然有市场管理者指定的塑料袋,但大多数小商贩仍私下免费提供不符合厚度的超薄塑料袋。这些不达标的超薄塑料袋甚至也成为有偿的商品。3.超市里的实施情况喜忧参半。就目前而言,超市基本都是有偿提供塑料袋,大部分消费者都能自觉花钱购买塑料购物袋。但是,根据规定,超市里包装水果、蔬菜、瓜子以及一些生鲜食品、小食品的卷帘袋仍可免费提供。于是超市出现变相使用连卷塑料袋情形,一些超市的顾客会在食品区撕下卷帘带,然后将物品装入其中,当塑料袋使用。

(二)存在异议:1.不少公众认为,“限塑”成本不应完全由消费者买单,限制塑料袋使用是社会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成本,生产厂家、商家、政府均应承担相应责任。在购物塑料袋的使用链条上,商家处于源头,消费者处于末端。商家通过这种使用获得了隐性的利益,消费者只得到了理当获得的购物便利,使消费者几乎成为“限塑令”惟一的买单者有失公平。政府也不应该将属于自己的责任转嫁给消费者,要实现环保的目的,政府应该从供给入手,即政府应该通过让生产厂家提高环保成本来减少“白色污染”,但是现在实施的 “限塑令”,显然是从需求层面进行控制,企图限制消费者的行为来达到限制污染的目的。“限塑令”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因为需要购买的塑料袋价格在消费者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从根本上遏制“白色污染”的问题,还得从源头抓起,要限制超薄塑料袋的生产厂商。2.塑料替代品的环保性欠缺考虑。“限塑令”实施后,部分商家

转而以纸袋、无纺布袋作为替代品。然而,多数人首先考虑的是塑料替代品的便利性,而忽视替代品也应当具备环保性。“以纸代塑”的问题在于,纸制品价格偏高,防渗、隔热性能差,同时又带来了新的环保问题。有数据显示,每生产4万个纸餐盒就需一吨纸浆,需砍伐300多立方米的树木,而造纸过程中又会对水造成污染。也就是说,即便塑料袋收费会减少其使用量,而大量使用纸袋的话,又会造成森林减少、河流污染的环境恶果,不一定能实现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预期目标。同样,无纺布尽管可反复使用,但其耐久性并不像消费者想象的如此强大,实验证明一个无纺布袋最多可反复使用10次。而无纺布的清洗也较为复杂,由于无纺布表面凹凸不平,污渍附着力较强,所以很难一次清洗干净,而想彻底晒晾干,也比其他布料耗时更长。也就是说,使用无纺布袋的消耗量仍不少,且难清洗的特点会导致在清洗时浪费更多水资源。3.“限塑令”要求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但终端回收、上游供给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政府可以通过投入建立回收制度,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回收,超市等商家应该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把塑料袋销售利润用于塑料袋回收或者推广宣传公益环保。4.市场管理方的监管责任名存实亡。根据“限塑令”有关规定,零售场所的“限塑”,由市场管理者负责监督,工商部门对市场内的违法行为具有处罚权力。目前工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主要以教育为主,只有严重违法行为才处罚。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针对“限塑令”的配套措施问题没有解决,不管是对于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商户最高罚款是两万也好,两千也罢,如果做不到让最广大的日常用户自动自觉的远离超薄塑料袋,不管罚款多重,顶风作案的肯定大有人在,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要想让“限塑令”变得更加有持续力,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市场管理。5.“限塑令”实施以来,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塑料袋使用量锐减,小区垃圾箱内的塑料袋丢弃量也明显减少;但与此同时,没了免费塑料袋做垃圾袋,小区内无包装的垃圾开始慢慢增加。对此,垃圾的分类处理也提上议程。6.对“限塑令”的理解不应是狭义的,限塑不应当只局限在限制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上,对其他造成环境污染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等污染源也应当随着时机的成熟而纳入到“限塑令”之中。实际上,收费的塑料袋一样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如果可以找到更加环保且便利的替代品,“限塑令”则应当升级为“禁塑令”。7.最后,我国在环保立法、执法等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限塑令”的有效实施还需要相关配套的法律措施。对生产中产生污染物的厂家,应该征收生态税或资源税。如生产塑料袋的厂家,在塑料袋的成本中就应该有一部分是治理污染的成本。同时,商家通过出售塑料袋而获得的利润应该纳入环保基金,政府也要为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改造和研发基金,帮助厂家生产出低污染、高品质的产品,这样就形成利益相关方的完善系统。

六、“限塑令”政策的改进与突破

(一)政策的改进:

1、加大“限塑令”政策的宣传力度。政府和环保部门应通过宣传强化环保意识营造实施“限塑令”的良好氛围,倡导更多的人支持国家环保政策,从而使“限塑令”更加顺利高效地进行。此外,超市作为塑料袋使用量很大的场所,也应积极地宣传环保知识。2、集中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政府机关执法部门要重点组织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以及商品零售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3、实行激励制度,施与部分奖励,发挥公共政策的积极管制作用。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对自备购物袋的消费者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大家落实国家政策。加大对替代品生产厂家的激励,对环保塑料袋物流环节激励等等。

4、倡导科学、合理、适度、文明的消费观念。消费者应提高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唤起生存危机意识 提高其参与环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环保意识和行动紧密结合。

(二)“限塑令”从表面上看,只是购物袋的简单置换,实际上却是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前奏。“限塑令”出台的目的不仅仅是限制人们使用塑料袋,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环保理念,让消费者改变非环保的消费习惯,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限塑令”是我国对公众的消费行为进行约束以促进环保的重大举措,从其宣传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限塑令”的颁布意味着在环境法中涉足消费领域的环保,笔者认为“限塑令”对环境法的发展有着以下启发和突破:催生绿色消费制度的建立;扩大环保公众参与的范围;增强环保中经济手段的运用;发挥绿色消费引导生产的作用。

结语:要把“限塑令”真正并有效的实施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政府一些措施和奖励机制还要我们公民的自觉遵守与监督。在政府这些激励的基础上,加大使用环保节约包装袋社会宣传的力度,从和谐社会目标导向,从个人道德修养自律入手,营造“拒绝白色污染,自觉绿色环保”的社会理念。达到人人自觉使用环保包装袋,共同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良好风气。参考文献:[1] 吕永红.限塑令政策解读[J].百科论坛 2009.[2] 王鹏.超市限塑喜忧半 市场限塑监管难[J].中国包装,2009,(1):24-26.[3] 谢明.公共政策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 高艺菁.从政策失灵角度对”限塑令”进行分析.中国学术期刊.2011.[5] 李丹.关于“限塑令”的思考.2010.

第四篇:关于限塑令效果的调查报告

关于限塑令效果的调查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8年6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法令,简称“限塑令”。自近今日国务院发布“限塑令”已有将近1年的时间了,“限塑令”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似乎媒体也已经少有报道,而我们周边超薄不可降解塑料袋依旧有在使用,人们对“限塑令”的了解有多少也不为人知。

调查研究的意义

1.现实意义:

有助于深入了解“限塑令”以及它的推广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从而深化学生对环保事业的认识与关注,促进我们走近社会,认识到我们身上社会责任的重大,成为更具责任心的十中人,为环保事业出一分力。如有可能也希望能引起有关环保部门对“限塑令”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视,改善瑞安地域内“限塑令”的推行。

限塑令的出台和执行与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既要最大限度的实现环保的初衷,也要考虑政策的人性化,执行力和消费者的利益。自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难以避免的问题,不坐而论道,积极力行的走出去,深刻认识这其中的症结,显得格外重要。

2、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观察、随机采访、网络远地查询的形式获取实地调查资料,同时在思考研究阶段运用了归纳总结、比较法和选取典型说明问题的方法。

(1)实地调查: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包括非环保型塑料袋的禁止使用情况

和环保型塑料袋的有偿使用情况。

侧重学生和行人对“限塑令”的了解程度和看法的收集。

本调查关于限塑令现状的得出和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是建立

在广泛走访校内学生和消费者基础之上的。在调查方法上

考虑到教师与社会人群的差别,因而进行了对比调查。

(2)访问:随机采访一种类型。对路上行人和校内学生采用随机采访方式,并录制声音文件。

3推行成效

1.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数量明显减少,大部分接受采访的人表

示现在很少看见。问卷调查的校内学生没有人表示不知道“限塑令”的,且64.50%的同学对“限塑令”较了解绝大部分的人的意识较

强。行人也有表示环境有所改善。

2.现在的大型超市都有提供有价可降解塑料袋和其替代品(如棉纺布

袋子)。

3.在随机的消费者街头访问中,几乎所有受访者均表示表示“愿为环保事业尽己之责任”,部分受采访者并在现在生活购物中,已经在尽量少的使用塑料袋。

4存在问题:

1、环保型塑料袋使用场合相对较少,非环保型塑料袋在市场上流通依然。

除大型超市和商场专卖更换为环保型塑料袋,并收取费用之外,在我们的走访过程中,数量众多,分布极广,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零售终端并没能很好的推行环保型塑料袋,非环保型塑料袋依然在此类市场中流通。

2、还是有较多人对“限塑令”的了解不深入,在采访中说词模糊。

4、仍有人使用超薄塑料袋,且较多。

限塑令推广问题分析

一、政策整体的细节考量不足,没有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

二、各职能部门因种种原因导致职能的缺位,从而使限塑令在执行层面没有得到

很好的贯彻。

三、环保型塑料袋目前价格偏高,在同非环保型塑料袋的竞争中,不具备价格优

势。

四、物美价廉的替代品难以找寻,在操作层面难以实行。

五、消费者的政策意识、环保意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六、政策宣传工作不到位,包括宣传意识、宣传态度以及手段和宣传方法亟待改

进提升。

七、仅将环保当时尚,全社会尚未形成一种环保先行的社会风气。

可行性建议

一、广泛收集实施意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民智民力,寻求最佳结合点。

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消费者表示,政策的制定,实施应该引入广泛的民意讨论,使其在民间有发酵,深入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增强民众的参与感,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推行中的因不了解等造成的推行阻力。引入广泛的意见征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的听证或专家征集阶段,而应该考虑政策的各个相关方,使各方的意见、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在开发社会的力量的同时,也开启了沟通的渠道,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使政策不断向更加完善和更加人性化的角度发展。

二、明确各政府部门在限塑令的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增强操作性。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明

确提出:质检部门对违规生产不合格塑料购物袋的要监管;工商部门对违规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予以查处。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的,要依法追究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的责任。同时国家标准局应严格检验标准,使广大消费者分清楚环保型塑料袋和非环保型塑料袋的区别;工商管理部门严格管理工作,加大力度查处市场上的不合格塑料袋;设立专门检查监督机构,监督工商部门的工作等,总之,行之有效的政策需要有明确的制定、执行、监督职能划分。

三、加大科研力度,开发新型环保低价塑料袋等实用低廉的替代品。

只有环保型的塑料袋真正占领市场,非环保型塑料袋才能彻底推出

历史舞台,而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包括商家、消费者、管理者在内的共同努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降低环保型塑料袋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从而增强其在经济层面的竞争力,包括替代品的开发也同如

此,而这所有的一切,很大程度上依脱于技术的发展,因此,加大科研力度,将更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转变政策宣传态度,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政策的宣传质量。

综合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手段,使限塑令以更加鲜活,感性的面貌深入人心,同时注重政策宣传的持续性,真正提高政策的宣传质量。如:环保主题进校园,推行环保文化,使整个社会形成重视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环保事业的氛围。

五、引入非政府组织(ngo)的参与机制,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集民智民力进行此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效投入。这也有利于改善政府“全职全能”而又不能“面面俱到”的问题。

第五篇:有关限塑令的社会实践报告解读

有关限塑令的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13.01 小组参与:陈俏先(组长)

组员:张婉茹,蔡哲,李映雪,孙豪,刘虹

一.调查背景:2008年“限塑令”的发布,让我们的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改观,“限塑令”的出台,也是在向着保护环境这一目标前进并努力着。

二.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广大市民对于“限塑令”有何看法及做法,本小组展开了调查

三1.资料调查法:利用网络.报纸等途径进行查询 问卷调查法:我们面向所有群众,计划填写300份调查问卷 3 统计法: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

四.调查地点:泰龙城小吃街,友谊商场

五.前言

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危害环境的最大问题之一,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塑料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 低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并将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以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有偿使用塑料袋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手段之一。对于老百姓来说,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虽然眼前的“限塑令”给市民带来许多不便,但从长远考虑,合理的使用塑料购物袋,逐步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总量,可以从根源上遏制“白色污染”,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最终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1.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极大的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破坏环境。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方法: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使塑料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清除

六.调查情况 1.年龄 20岁以下

21~39岁 27%

40~49岁 8% 占调查人22% 数的百分比

2.去超市购物一周一次 的次数

占调查人数26% 的百分比

3.一周数次 不常去

14% 20%

是否对塑料袋不会,用完就扔 进行二次使用 占调查人数的4% 百分比

4.更喜欢哪种塑帆布袋 料袋

一般会再使用

以后会考虑二次使用 4%

52%

牛皮纸袋 塑料袋

占调查人数的31% 百分比

5.12% 17%

“限塑令“是否效果显著,现在基有,但是效果不未有心留意自己的有效 本不用塑料袋 大 使用情况

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6.超市,企业等是,有很好地执行基本上是这样 是否很好的执了 行限塑令 占调查人数的9% 百分比

7.相比现行限塑恢复免费制度 令对于塑料袋的使用您更希望

占调查人数的5% 百分比

只提供环保袋且维持现状 免费

44%

基本上没有

12%

44% 11%

七.调查总结

经过一系列对“限塑令“的调查可知大家对限塑令的了解还是有深入的。当被问及是否知道“限塑令”时,绝大部分表示知道,并有80%支持这一政策,认为此举对环境保护非常有利,大家为了响应,在出行或者购物时,大部分会选择自带环保袋而不是使用超市提供的塑料袋。不支持者认为此政策可行性不懂,给市民带来了麻烦。而且要想从根本上断绝塑料袋的生产,难度较大,因为超薄塑料袋的加工店在不胜枚举,其次是给商家和顾客带来很多不便之处调查结论:

就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来说,国家推行这个“限塑令”的出发点是相当好的,但是实施情况不是很好。在超市,许多人都会不使用塑料袋,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在乎那几角钱而买塑料袋的;在市场就更糟糕,几乎没有人不是用塑料袋,卖家自愿给,买家不拒收,就这样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啊,国家实施地不彻底,更没有好好作全方面的管理制度。有的消费者对“限塑”的理解仍很片面,以为“限塑”就是为了向老百姓收费,“转嫁”本该由经营者分摊的费用。其实,收费只是“限塑”的一种手段,绝不是目的,更何况有的经营者早将费用变相打进商品成本,只是消费者不知情而已。向塑料袋最终使用者收费,“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埋单”,这也是国际通行法则。其实塑料购物袋收费不可能从根本上治理白色污染,它只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手段之一。培养公众循环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观念需要一个过程,必须制定其他配套措施,健全完善奖惩机制,才能有力地保障“遏制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而保护环境需要我们和国家长期共同努力我国以前每天对塑料袋的使用量超过30亿个,虽然实施了“限塑令”,但市场有偿提供的还是不符合标准的塑料袋。不过,“限塑令”的确将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限塑现在已是世界共识,中国也赶上了潮流,希望国家能制定更切实更完善的制度政策!而通过调查,我们也找到一些有助推广“限塑令”的做法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总结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限塑令”的宣传,使人们了解“限塑令”,理解“限塑令”,使“限塑”成为一种习惯

2.使人们从总体上加强环保意识,了解“限塑令”的作用与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 3.要依法治理违反“限塑令”的行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从生活习惯的各个发那个面除非,让人们使用更便利时尚的环保购物袋 5.鼓励各个事业单位实行不违背于“限塑令”的实际措施

6.鼓励和提倡人们实施“限塑令”,奖励对“限塑令”的实施作用较大贡献者,来推动市民对环保袋的大力使用,增强环保意识

有关人士说,“限塑”的目的还是要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正如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所说:“在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视野下,我们需要审视原来的生活习惯,并加以改进。”也就是说,为了改善生存发展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从我做起,从消费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小塑料袋及各种

购物袋的使用量,并让它成为一种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能主动环保。我们的目标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下载从经济学角度解读“限塑令”政策实施效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经济学角度解读“限塑令”政策实施效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