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立县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时间:2019-05-12 02:2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生态立县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生态立县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篇:坚持生态立县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生态立县加强环境保护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梁丹丹

(景东彝族自治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云南 景东 676200)

摘 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是景东各族儿女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就景东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了分析。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坚持生态立县,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景东人民最好的出路。

关键词: 生态立县 环境保护 持续发展

景东独特的自然风景,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禀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建设好它,让江河依然那么清澈,森林依然那么茂密,天空依然那么明净,大地依然那么翠绿,是景东各族儿女共同追求的目标。

景东位于滇西南中部普洱市北端,东与哀牢山脊为界,西与临沧市云县隔澜沧相望,南与镇源县接壤,北与大理洲南间县相连,西有无量山、东有哀牢山两大山系,中有川河

1.1坚持生态立县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思想

决策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决策失误导致水土流失、污染河流、荒芜土地、甚至毁掉一个城市的事例在人类发展史上已屡见不鲜。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上来,要把生态立县和环境优先的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我们的各项工作之中。使我们的决策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更加有利于和谐景东建设,更加有利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2坚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景东社会发育虽早,但属西部一个欠发达地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出路就在结合自身特点,利用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此,我们追求的发展必须是符合全县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要考虑今后的长远发展,绝不能把当代的发展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牺牲后代利益的基础上。

1.3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在召开的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实现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向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

2、加强环境保护,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景东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推进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措施之一,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当前的关键,就是要从全县生态环境特点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出发,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预防与治理并举,城市与农村并抓,抓紧抓实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节能降耗、绿色创建、舆论宣传、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推进各项环境保护行动的实施。

2.1 强化生态保护

景东各种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显着的多样性特点,但大多数自然资源的富集程度不高,唯有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加倍珍惜,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才能使生态优势得到发挥。要突出抓好碧水、青山、蓝天、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坚持以保护促进发展,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1.1 保护水质

就是要突出各行政区域的江河水系和饮用水源地为重点。通过水源林保护、河道整治、湿地保护恢复等工作。要科学划定和调整主要饮用水水源区,制定并实施全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抓好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并加大城乡水源地水质保护力度,坚决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生态环境有影响的活动,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度,规范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继续深入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抓好资源整合,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聚集。其次,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领域,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2.1.6 保护生物多样性

景东在不到全国国土面积万分之五的土地上,保护着1486种高等植物、42.6%的珍稀濒危植物、59.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国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生物多样性是我县最大的特点之一,具有丰富性、独特性的特点,不仅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而且是我国生物种特有属分布最多的地区,拥有一大批种子遗种、独特种和古老种,如红豆杉、千年野生古茶园等。但同时,也具有脆弱性的特点,许多物种很容易陷入濒危甚至灭绝,保护好我县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美学价值,关系到主要出境江河流域生态平衡的维持,影响着中下游地区和国家的生态安全,而且对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确定和规划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的专门保护,强化区域生态保护监管,不断保护和强化

量,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

2.3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要从源头抓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抑制低价值消耗,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认真落实节能降耗、污染减排责任制,加大力度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工业循环试点,从源头上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2.4 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

要以实现城镇和坝区面山变绿,河流、水库、水渠、湿地周边变绿,公路沿线变绿,村寨和非城镇范围的重大建设项目周边变绿为重点,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绿色创建活动“进农村、进学校、进小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公共场所”,倡导绿色文明的幸福生活方式,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同时,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积极推广使用环保认证产品,努力降低生活过程中的物质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2.5 切实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景东独特的地理位置,秀美的自然风光为世人所瞩目。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树立起景东环保形象,是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以宣传我县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自然生态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着成效为主线;营造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景东的舆论环境为重点;

机制,研究部署保护行动的重大问题,协调处理重点和难点问题,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纳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计划,与其它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加强领导、严密组织、狠抓落实,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制定工作计划,落实保障措施,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保护行动,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一个尊重自然、珍惜生态、保护环境、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3.2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掀起加强环境保护新高潮 保护环境的大旗必须而且只能由政府高高举起。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在全县开展持续不断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以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树起一面旗帜,向世人展示景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继续保持良好水平,景东各族人民为保护和建设生态屏障作出了巨大努力和奉献;景东各族人民以保护和建设生态屏障为己任,坚定不移地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科学发展之路;唤起人们对景东的发展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更多的人认同景东一个贫困面较大的边疆地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解决好发展中会带来的环境问题。倡导生态文明和环境文

参考文献:

《统计年鉴》、——景东县“十五”期间——

2007年2月14星期三

《景东县“十一五”规划》、府规划—

2007年5月15日星期二

《生态环境保护与依法治理》、——

2007年8月6日星期一

——景东彝族自治县政——民族出版社

第二篇:矿山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矿上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班级:矿加10 姓名:凌思迪

学号:120103707030 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退化、荒漠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因采矿活动占用、破坏的土地面积达332.5万公顷,其中地面塌陷面积43.9万公顷;固体废弃物的累计积存量353.3亿吨;矿山废水排放量48.9亿吨。近10年中国的生态资源不断退化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林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多年以来开采消耗、损失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破坏严重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之伴生的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和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增加,由此造成的区域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恶化;地下水破坏漏失。失水区域地表植被枯萎退化,河流的经流减少或断流,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

2、煤矸石的自燃,煤堆和煤炭运输扬尘等造成的大气污染

3、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严重,土壤侵蚀加剧

4、采空区引发的地表沉降造成土地破坏等生态问题以及诱发地质灾害、人畜饮用水困难、矿区周围地表塌陷造成耕地破坏、房屋倒塌、建筑物损坏等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1.1.2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研究进展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于1939年颁布了第一部《复垦法案》,后来其他一些州政府也纷纷效仿。

许可证申请是矿山开发前必经的法律程序,未取得许可证的矿山,不得进行开发活动。《复垦法案》规定:采矿者在对采矿前矿山的各种自然环境情况做详细调查基础上提交开采计划,在开采计划中介绍要用的采矿方法和设备,并在地图上标明将受采矿影响的地区范围。除此之外,要得到管理部门许可,还必须提交与采矿同时进行的土地复垦计划,并交纳复垦保证金。对不遵守规定的企业和个人,管理部门有权终止、吊销或撤销开采许可证。美国露天采矿与恢复(复垦)办公室或其州分理处负责颁发许可证。

胡振琪教授进一步指出[1],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主要包括采煤沉陷(塌陷)地复垦技术、露天矿复垦技术、煤矸石山绿化技术、尾矿库复垦技术、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土地复垦管理技术、3S技术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监测、评价)、生物复垦技术、污染土地修复等。

2.1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发展和差距

国务院1988年颁布,于1989年1月1日实施的《土地复垦规定》将土地复垦定义为: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复垦规定》是我国土地复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1989年前的这一阶段内,主要是1980~1989年间,我国土地复垦工作集中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外经验引进这一层次,缺乏有目的的大规模的工程实践项目。

我国矿山废弃地复垦生态恢复工作,近二十年来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大规模有组织复垦工程起步晚,历史“欠帐”多,待复垦土地面积大,复垦政策、法

9.7%和8.6%。从城市行政级别构成看,地级城市47 座,县级城市71 座[4]。中国公布的资源枯竭矿业城市主要以煤炭、铁矿、铜矿、石油产业为主,分别有17 座、4 座、1 座、3 座。

3.1.2资源枯竭矿区生态恢复方案

资源枯竭矿区大多距离城市较远,位于城郊、乡村或荒野,加之其损毁状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矿区生态复垦的途径不同。从用途看,基本分为森林、牧草地(或干草地)、农田用地、野生物栖息地、娱乐地、商业用途、水利及水产养殖、综合用途等。

1.农田复垦技术 2.河流水系修复技术 3.湿地修复技术 4.水体修复技术 5.村落恢复技术 6.山体恢复技术 7.林地重建技术

4.结语

中国矿山尾矿库闭库复垦与生态重建近几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因而,为了促进中国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一定要加强立法,建立健全土地复垦法规、制订更加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开展更深入的科学和技术探讨,建立监督检查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全面推动中国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中国到2015 年

第三篇:走生态之路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走生态之路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所担负的满足人口衣食之需的责任日益加重,农业自然资源载荷也日益加大。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农业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污染、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现在市场上的蔬菜我们不再放心,我们以前大量出口的茶叶也不能出口。还有曾经的碧波蓝天在农村也不在出现,甚至连有水的小坑都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有的只是成山的垃圾,还有农药积累的“绿油油”的青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发展生态农业。而我们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趋势就是走生态之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与有我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一种统一体,二者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生态农业,就没有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①目标的一致性。我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暨农村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我国生态农业是面向21世纪,服务于农村建设三大任务的,即a.保证增加人民生活所需的农产品供应;b.到本世纪末,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并在今后的二、三十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c.保证未来人口增长的资源承受力。这与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实现粮食安全、乡村地区就业与创收、根除贫困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目标是一致的。

②基本内涵的统一性。我国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充分运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高产、高效、持续发展的农业,它是在一种不影响子孙后代需要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这与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思想内涵相统一,即重视农业与环境关系,以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为基础,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从而确保目前几代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要得到持续满足。我国的生态农业强调在农业生产中因地制宜,尽可能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实用技术及新兴科学技术组装配套,把经济发展目标与资源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在实践中,我国已摸索出适合不同地区的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其主要类型如下:

①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农林间作、林药间作等。

②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包括农作物秸秆的多级利用,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沼气、沼渣、沼液的分别利用等。

③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经济系统,包括桑基鱼塘,农——牧——渔循环互利等。④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经济系统,包括稻田养鱼,鱼——蚌共生,水禽——鱼——蚌共生,稻——鱼——萍共生,稻——鸭共生等。

⑤农、渔、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包括水面立体养殖,湿地多目标、多功能、多效益开发利用等。

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生态经济系统,包括生物相克避害及天敌除害,轮作倒茬利用,化学信息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等。

⑦山地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包括荒山绿化、水土保持、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土特产品加工业等。

⑧多功能的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包括巧接食物链、设计无污染、少污染工艺流程等。⑨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系统,包括家庭沼气,利用闲散土地种养经济动植物等。⑩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包括生态农场、生态林场、生态工厂等。安阳市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成就。

为进一步加大秸秆转化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安阳市农业局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技术,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局按照“因地制宜,模式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安阳县大力推广地上式秸秆集中供气工程,在林州市进行隧道式太阳能加温秸秆集中供气试验。目前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24处,沼气发电5处;隧道式太阳能加温秸秆集中供气试验取得成功,已具备下步大面积推广的条件。据初步测算,24处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一年可有效处理秸秆10800吨,可产生沼渣21600余吨。

推广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小麦留高茬和秸秆覆盖保墒等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供肥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利用特色乡镇的优势,大力发展草菇、蘑菇等食用菌,以秸秆为原料替代木材进行鸡腿菇、草菇、双孢菇等食用菌的生产,进一步加快小麦、棉籽壳等秸秆的转化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就目前而言,我国生态农业经过15年左右的发展,现在已有乡域、村域、场域规模的生态农业试验点1200个,其中也有一批县域规模的生态农业试验点。我们应该持续走下去,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态中国。。

第四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九年级政治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第三框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学习目标:(用着重符号标明重点或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

能力目标: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三、课前感知:

1、可持续发展含义、要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的和谐,实现()与()相协调,坚持走生产()、生活()、生态()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观念——()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社会和()的责任。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口(),资源(),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这一重大战略。要把控制()、节约()、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

3、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在()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探索()与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不断调整和改善(),实施大规模()工程,严格控制()排放总量,治理()地区的环境和生态,不断增强是()的能力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

22、(10分)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表1 我国有关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16.0% 煤炭

1.8% 石油

0.7% 天然气

表2 生产1美元产值平均消耗原油比较

发达国家 211克日本 130克中国 800克

(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2分)

(2)依据表

1、表2说明我国应实施什么战略?请你谈谈对这一战略的理解。(8分)

【老师指导】:解题思路:

五、达标检测

1、据报道,我国有关部门作出决定:从2001年到2010年,将北大荒的3000万亩耕地重新变成茫茫林海,实现退耕还湿地300万亩。这一决定

A、违反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使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能环节我国粮食过剩的压力,使粮食价格下降

D 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某校初三学生举办了以“环保行动”为主题的小论文征文活动,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行为有

A、使用一次木筷B、个同学寄去纸质货卡

C、将废电池进生活拉圾箱内 D、利用家中的旧衣物、剩布头等,做成布袋子,实行绿色购物

3、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所方面的,对中国生态环境构成呢感最大的威胁的是

A.来自工业的废气物B.来自北方干旱少雨

C.来自人口的压力D.人们环境意识的4、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①对外开放 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计划生育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10年5月16日出台的《攀枝花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2015年,全市林业年产值、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的年纯收入,从2009年的9.08亿元和610元,分别提高到20亿元和1200元;到2020年全面完成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把攀枝花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国家级森林城市。这表明我市

①重视林业的发展,减少工业生产和污染②重视环境保护,减缓经济发展

③重视环境保护,力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走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6、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需要坚持()

①科教兴国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以教育为中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有人将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改为“两岸难闻猿啼声,轻舟难过垃圾山”。改写的诗句反映出我国

A.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极为严重B.环境破坏比较突出

C.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改善D.长江流域野生动物已经绝迹

8、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发展经济的任务非常重;另一方面,环境压力也十分大。而环境压力主要是由于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污染严重造成的。请问:

(1)我国应落实什么战略、什么国策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怎么做?

(3)珍惜资源、人人有责。目前,我们家里一般都有饮水机、电视机、空调、电脑、打印机之类的家用电器。请你就其中一种电器的使用,写出2点”节能小窍门“。

第五篇:加强生态文明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强生态文明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双流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汇报

双流县环境保护局

双流,成都市向南发展核心区域的近郊大县,县域自东向西三面环绕成都主城区,幅员面积1032km,辖21个镇、3个街道,人口90.3万。双流,西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5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榜首,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百强县第27位、蝉联西部第一,入选2010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中国产业发展能力十强县、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具竞争力20强县。

双流没有生态环境的先天优势,没有天然禀赋的地理条件,平坝、浅丘、深丘各占三分之一,生态空间较为狭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经济发展面临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和挑战,寻求经济跨越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优化协调成为一项新的历史任务。建设国家级生态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双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开创可持续发展新局面而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性、方向性选择。自2007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力争2—3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目标以来,双流始终把建设国家级生态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绿色和谐和可持续

2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作为促进产业升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高水平规划,高水准投入,高标准打造,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全力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大气环境治理、河流综合整治、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城镇生活垃圾处置、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噪声污染治理等“七大”环保工程;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细胞、生态文化、生态保护、生态人居、饮用水源保护“八大”生态示范工程,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环境教育“三大”全民环境友好行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县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2007年以来,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四川省生态县、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县、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四川省园林县城、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示范区最佳范例奖,并成为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县。2010年10月28日我县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县的考核验收,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县,2011年4月,我县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县公示,环保部即将正式公告。国家生态县的建设,使我县的发展战略思维得到了升华,发展方式有了重大转变,显现了我县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决心和曙光。一个“城在田中、园在城中、城园

交融”的田园城市,一个以产业新城、生态新城、文化新城、怡居新城、时尚新城为内涵的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正以独特的魅力展造福双流人民。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县域内主要河流金马河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达标;杨柳河水环境质量由2006年的劣Ⅴ类提升为2010年的Ⅲ类,达到划定的水域标准;锦江水环境质量由2006年的劣Ⅴ类提升为2010年的Ⅳ类,2010年出境水质氨氮浓度较2006年削减了47.7%。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由2006年的295天提高2010年329天,优良率由80.3%提高到90.4%。声学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划定区域、规定时间段的国家标准,持续保持稳定。

2、污染防治不断加强。2010年全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3.5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7.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6.3%

3、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29.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85 m,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19.67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66.27%。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2个,国家级AAAA和AAA旅游景区各1个,县级以上

2人居活动生态小区66个、生态村107个、绿色社区4个、绿色学校62所、生态家园17887户,五星级乡村酒店3个,五星级农家乐1个。

4、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12亿元,比2009年年均增长15.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209元、增长24.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5亿元、增长5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50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9030元、增长17%。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为3.6%,与2009年持平。三次产业的构成比由2009年的7.2:49.5:43.3优化为6.2:50.4:43.4。双流经济呈现出顺应现代产业发展规律的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高回报的良好态势。

二、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

生态县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委政府的全力以赴,更需要企业的高度协同、群众的积极参与,通过全民动员、全民动手,确保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近年来,我县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机制,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

(一)建立健全四大机制,形成生态建设合力

1、领导推进机制。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35个部门和各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参与的创建工作指挥部和8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作

组;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推进小组,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抓。县委、县政府两次召开创建国家生态县千人动员和再动员大会,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动员,安排部署。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大政协全力支持,各镇(街道)和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机制,为生态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监督考核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各镇(街道)、各部门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约资源等方面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强目标检查、执法监督、效能监察,对创建工作实施专项考核,在所有评优选先中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予以纠正;对因工作不力影响全局、出现环境安全危机、造成重大环境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依法依纪追责,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工作。

3、多元化投入的市场机制。切实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作为县财政支出的重点,支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与重建等方面。每年新增财力中约20%用于环境保护,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同时,通过BT、BOT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环保项目和环保公益事业,为生态建设

提供资金保障。2007年以来,县财政投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资金达24.43亿元,社会投入资金达8.07亿元,每年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均在3.5%以上。

1、采用民间资本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OT方式,引进民间资本2.7252亿元,先后建成了东升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华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航空港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以及牧马山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能力15万吨/日。项目建成后由投资企业自行运营,运营期间县财政按污水处理量支付运营费,每年需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运营一定年限后移交政府。

2、政府投入配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镇级中小型污水处理站、村级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污水收集管网,采取政府投资建设方式,先后投入13.264亿元,在所有的镇和集中安置小区建设镇级污水处理厂(站)和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共达4.285万吨/日,并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344.54公里。

3、企业自筹,政府补助建园区污水处理厂。对蛟龙工业港园区污水治理,采取企业投入、政府补助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2007年12月,设计日处理能力1万吨,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总投资1500万元、政府补助400万元的蛟龙工业港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能力逐渐无法满足区域内污水处理要求。2009年,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管委会提

出了建蛟龙工业港污水处理厂二期3万吨污水处理厂的方案,预计投资6000万元,排放标准提高到GB18918-2002的一级A标。2009年5月20日,县政府第七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蛟龙工业港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并决定给予蛟龙工业港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1500万的资金补助。工程于2009年6月3日正式投入施工建设,9月底完成土建工程,11月底正式投入运行。

4、市场化运营污水处理厂(站)。我县出台了《双流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监督管理办法》,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选择3家国内外管理规范、技术领先的营运公司,对全县镇级污水处理站、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及白河水质治理工程进行第三方运营管理;选择一家在线监测系统运营服务公司,对全县的在线监测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开创了全省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的先河。县财政每年投入的运营管理资金1400余万元。

4、联合执法机制。坚持依法治污、铁腕治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制淘汰“五小”和“三高两低”等污染严重的企业。我县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依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污染源现场监察执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处理好信访投诉,建立健全环保执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并对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职责交叉问题,县环保局经常组织县经信局、城管局、双流工商局、安监局、供电局等

职能部门开展专项联合执法。2006年以来,我县共开展专项联合执法行动80余次,限期治理工业企业47家,关闭搬迁工业企业217家,关闭“三无”企业达500家,关闭屠宰场72个,取缔小家禽宰杀场(点)180余个,实现了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完好率100%、达标率100%,全县未发生一起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同时,全力提高环境监察效能,按照分片区的管理模式,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巡查等方式对全县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和一般污染源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依托在线监控中心平台,实施污染源全方位监控,有效防止排污单位的违法排污行为,确保了我县环境安全。

5、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监督作用,与双流电视台合作,在《双流新闻》后,开设《东升城区空气质量信息》栏目,在成都市郊县中第一个发布城区空气质量信息,实现了空气质量日报。通过双流县政府政府网络平台,及时对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进行公示。同时,出台了《双流县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制度》,加强环保社会监督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公民争当环保卫士,赋予公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目前,环保志愿者已突破1000名,并聘请了22名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县政风监督察监督员为我县的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对企业、行业、区域及社会环境保护

工作进行监督,畅通群众反映环保工作意见、建议信息渠道,提高环保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环境管理效能。

(二)统筹编制三类规划,夯实生态建设基础

我县生态建设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按照“全域双流”的理念和“四性”的要求,围绕打造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立足城乡一体,科学编制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引领我县生态建设。

1、科学编制《双流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7年聘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编制《双流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8年9月县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规划》,同年10月县人大常务会作出《关于审议通过〈双流县生态县建议规划〉的决定》,《规划》纳入政府的正式施政重点,并以人大立法形式,予以法律保障。2010年对《规划》进行了修编,更具时代性、前瞻性、战略性,更符合国家生态县的规划要求。《规划》实施环境治理、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修复、人居环境等重点工程项目31个,计划投资37.71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29个,其余2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2、科学编制2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环境规划、107个生态村和58个生态小区建设方案,形成多层次、覆盖城乡、相互衔接的生态建设规划体系,从而使生态建设规划更具操作性、考核性。

3、对城乡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进行了全域调查、系统考虑和统筹谋划,科学编制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人居专项规划和全县生态经济功能分区规划,以多层次、满覆盖的生态规划,引领国家生态县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三大生态产业

县委书记高志坚指出:作为全国“百强县”、四川省“十强县”榜首,双流经济经过了长时期高速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带头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生态县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培育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作为建设生态县、打造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主要支撑,主动融入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产业功能区建设,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直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1、大力发展以新能源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以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大力培育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的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成功引进了天威新能源、汉能控股、新光硅业等一大批新能源重大项目。2010年我县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49亿元,同比增长68.3%。目前,我县已成为国内技术路线最齐、研发平台最全、产业链条最长、发展潜力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2009—2010年连续2年排名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榜首,双流已成为成都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成都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并于2010年9月27—29日成功举办了“2010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吸引投资140亿元。同时,我县大力扶持、引导100余家企业实施“节水、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建成成都南玻、川开军氮的12兆瓦余热发电、中水回用等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提高效益与节能减排的“双赢”。

2、我县依托空港优势、区位条件和生态资源,主动融入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航空枢纽服务、航空物流、临空总部经济、临空会展等现代服务“八大临空产业”,建设以临空经济为引领的成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推动临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依托丘陵地区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主动融入全省“两湖一山”旅游开发,深入挖掘双流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举办“一月一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响“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和黄龙溪“天府第一名镇”品牌,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4.54亿元,占GDP比重达

43.4%,增长1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78亿元,增长18%。

3、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以农业技术服务、村级公共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现代农庄“三大市场经营主体”,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色果蔬等“五大产业”,推进产业规模化、组织集体化、投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六化合一”,加快建设以集体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成都近郊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拥有全球最大的优质枇杷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冬草莓生产基地和西部最大的杨梅生产基地,41个有机和有机转换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机、有机转换、无公害、绿色食品总数达207个,“双流冬草莓”、“双流枇杷”、“双流二荆条辣椒”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我县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66.27%,实现农业增加值29.31亿元,占GDP比重达6.2%,增长2.4%。

(四)强力实施八大环保工程,改善生态环境

我县把坚持控制污染物排放作为落实环境保护制度、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污水不下河、垃圾不落地、扬尘不上天、噪声不扰民”是我县治污的“土”标准。2007年以来,我县投入32.5亿元资金,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综合治理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实现了污染治理10个“全覆盖”。

1、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全覆盖。近年来,我县投入近15亿元建成4个大型污水处理厂、28个镇级污水处理站和49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344.54公里,实现了镇(街道)污水处理厂(站)全覆盖,2010年全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3.55%。

2、实施河道环境治理工程,实现河道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出台《双流县河道水环境综合管理办法》,建立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实行河道管理镇(街道)负责制,每条河道落实专人管护,县水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每季度进行明查暗访,督查督办,奖惩兑现。县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对各镇(街道)的河道管理工作进行补助。投入6050万元,对辖区内的30多条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锦江、杨柳河、江安河、白河等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3、实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实现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零排放”全覆盖。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了《双流县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双流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严格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审批、建设、管理。对禁养区内的3100多个养殖场,县财政共投入1.9亿元实施了全部关闭或搬迁;对分散养殖户,采用建户用沼气的方式治理养殖污染,全县已

建沼气池6.2万口,占全县适宜建池农户的100%;对规模养殖场,按“畜禽养殖——沼气供热——田园种植”的模式进行整治建设,以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共建设标准化养殖单元64个。2010年全县养殖粪便无害化综合利用量为12.6万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7.8%。同时,按照“餐厨垃圾——养殖饲料——有机肥料——有机食品”的循环经济模式,配套建设餐厨垃圾处理站、有机肥厂,综合利用餐厨垃圾、畜禽粪便,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4、实施生活垃圾整治工程,实现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全覆盖。出台《双流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置实施意见》、《双流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处置工作财政资金补助奖励与管理办法》,建立“户集、村收、镇清运、县处置”的城乡一体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置体系。投入1.2亿元建成标准化垃圾压缩站2座,设立垃圾转运站(点)4000余个,垃圾实行袋装收集,密闭运输。近三年投入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和设施维护更新的资金达6400万元,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投入1500余万元,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餐厨垃圾处理站,实现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目前,投资额达7亿元的日处理1800吨的九江环保垃圾发电厂主体工程建设已竣工,2011年6月将投入运行。

5、实施大气环境治理工程,实现重点区域清洁能源使用全覆盖,县财政投入近2亿元,对实施了工业、生活清洁能源

建设。对12家燃煤工业企业实施治理,对“禁煤区”内的416家燃煤店铺全部实施了清洁能源改造,对东升街办、华阳街办、西街办、九江镇绕城高速路内的1210户低保户使用清洁能源进行补助,政府为每户一次性购买液化气罐和双口炉灶炉具,每户每月按110元补助液化气一罐(15公斤),每月初由所在镇、街道负责,将液化气发送至低保户使用。每年安排补助资金达140余万元。全县699辆公交车、406辆出租车全部使用液化气燃料,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出台《双流县扬尘污染管理办法》,实施道路硬化、提档降土、裸土覆盖三大扬尘治理工程,综合治理建筑工地、闲置工地、拆迁工地三大工地扬尘污染。全域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采取秸秆还田、秸秆汽化、秸秆饲料等方式综合利用秸秆,净化农村环境,建成大林镇石庙村秸秆汽化站1座,建成永安镇、金桥镇、彭镇秸秆沼气供应站3座。2010年我县秸秆综合利用量32.2431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6.3%,6、突出服务行业废水治理,实现了医院、农家乐、汽修厂和洗车场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的“四个”全覆盖。全县24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有医疗废水处理站,医疗废水实现了达标排放。全县130家农家乐、120家汽修厂和洗车场建设了废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

7、突出噪声污染治理,建立噪声污染防治管理长效机制。出台《双流县城市噪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相

关职能部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职责。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积极开展“绿色工地”创建活动,强化建筑施工监管,除抢修、抢险等应急任务外,城区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加强工业噪声管理,采用低噪音设备和隔音降噪措施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关闭搬迁;加强生活噪声监管,禁止民用、商业高声音响扰民,取缔居民区内金属切割加工点,禁止在居民住宅楼附近使用大功率的风机、电钻等设备进行长期作业;加强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噪声管理,对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业责令其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使周边地区的环境噪声符合相应区域的噪声标准;加强交通噪声管理,采取道路改造、车辆分流、城区禁鸣、限制通行、建设隔音设施等措施,降低交通噪声;实行服务业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对饮食、娱乐、加工生产行业严格实行环保前置审核。同时实施“全县公交一元通”工程,减少私家车出行率,减少噪声污染。

8、突出环保能力建设工程,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投入550万元建成全省第一个环境监察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全县重点污染源的全天候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投入400万元建成全市第一个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对饮用水水源水质每两小时1次、13项指标的自动监测,有效提高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能力,确保了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无一次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发生;投入200余万

元建成2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实现了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和城区空气质量日报;投入近900万元,按照西部一流的标准,对县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县环境监测站的执法装备、监测分析仪器设备进行了补充、更新。我县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通过了国家新二标考核验收,环境监测能力达到了国家三级站标准,其执法装备、仪器设备堪称全省一流。

(五)严格环保审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我县认真落实贯彻《环境影响环评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坚持“把住源头、不欠新账,强化整治、多还旧账,全程监管、控制总量,动静结合、平衡容量”的基本原则,对建设项目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措施,着力“两强化”、“五不批”,为我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抓手,对工业园区、区域流域开发、行业规划进行规划环评,强化环境准入。对未批先建、未落实“三同时”制度和验收后未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的工业企业实行停产整治,强化“三同时”制度。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工业项目不予审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业项目不予审批;国家明令淘汰的或禁止使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工业项目不予审批;选址、布局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功能区划,未进入工业园区的工业项目不予审批;现有设施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不能通

过“以新带老”、“以大代小”的措施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的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予审批,为从源头上防止“两高一资”行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环保第一审批权的作用。2006年以来,共审批建设项目1193个,“一票否决”项目107个。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淘汰落后产能,关闭2家小水泥企业,汰淘落后水泥产能近100万吨;关闭3家小钢铁生产企业,淘汰落后钢铁产近60万吨;关闭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近70家,关闭“三无”企业近500家,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多创联动,不断提升生态县建设水平

1、创建园林城市,优化生态结构。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突出山水田园风光和生态自然之美,加快川西平原田园风光功能区和川西丘陵田园风光功能区建设。实施生态保护示范工程,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六绿”示范工程,积极构建“点、线、面”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形成山地植被保护与恢复,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小区绿化与城镇园林广场建设相结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城镇绿地与乡村生态系统相协调的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体系,打造绿色双流。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29.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85平方米。

2、创建卫生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全力开展国家卫生城

市创建活动,集中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食品安全、农贸市场、病媒生物防制等11项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整合公安“治安”职能和城管“治乱”职能,在全省率先成立公安城管联合执法中队,对广告乱贴、垃圾乱扔、摊位乱摆、车辆乱停、河道乱污、工地乱象、乱搭乱建等“七乱”现象进行长效治理,营造干净卫生、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实现农贸归市、停车归位、摊点归区、坐商归店、广告归栏。突出抓好“五小”行业整治,部门联动,相互抄告,监督到位,确保设施完善、制度健全、亮证经营。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力度,严格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监管和市场准入,在全市率先开展生猪产品和蔬菜、水果、食用菌3大类食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有效保障了全县广大群众食品安全。利用城市绿地新建星级公共厕所12座,县城符合《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公共厕所达62座,万人拥有公厕4.46座。着力营造便捷、卫生的购物环境,建成标准化农贸市场4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1个。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艾滋病防治日”等卫生主题活动,加强全民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健康意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3、创建文明城市,培育生态文明。扎实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高公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利用报刊媒体和“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世界地球日”等纪念活动,广泛开展全民生态教育,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价值观,倡导绿色消费,增强生态意识,使生态伦理标准成为公众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的环境保护综合决策能力;注重青少年教育,从小培养不浪费资源、关爱环境的良好习惯;强化企业宣传,让企业认识到建设生态产业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绿色经济规则,在节水、节能、节耗等方面做出成绩;开展农民教育,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培育生态文化,培养公众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伦理观念,形成崇尚自然、保护环境、循环利用的行为规范。加强对古宅、古桥、古寺、古建筑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挖掘和发扬具有双流特色的文化形式,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三、生态建设的主要体会

双流作为西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既要跨越发展进一步扩充经济总量,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又要保护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展经济的紧迫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力度,实现“经济发展西部第一、生态环境西部一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比翼齐飞”,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在国家生态县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1、培育生态理念是建设生态县的前提。生态建设涉及全

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建设生态县必须先从培育生态理念着手,积极倡导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让建设生态县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着力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水平。

2、发展生态产业是建设生态县的目标。从根本上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产业是生态县建设的中心。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发展为要、生态为先”理念,坚持“生态立县、生态兴县”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3、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县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与治理并重的方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注重源头防范,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禁建设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工业项目。同时,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快污染治理工程升级改造,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4、完善政策体系是建设生态县保障。生态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必须依靠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保障。要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制定和完善符合生态系统规律的相关制度,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大政协全力支持,镇(街道)和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工作网络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责任管理体系。

下一步,我县将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作风,不断巩固扩大生态县建设成果,做到“既要有一流的经济,也要有一流的环境和文明,一流的品牌和形象,坚持环保与发展旗帜不倒”,努力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魅力空港、生态名城,把双流打造成为中西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典范,并向国家生态文明县的更高目标迈进。

下载坚持生态立县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生态立县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生态经济文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做生态经济文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地处西部的民族山区县,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快构筑生态经济高地,实现民族经济的......

    实施生态文明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施生态文明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侯君舒 (2008年第3期)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延庆......

    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课程标准: 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了解中华民族的传......

    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钢铁行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谈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它的发展历史,我国钢铁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包括房地产、汽车、机械等下游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复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9-98) 一、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 、资源、环境问题___@58 **(1)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说课稿)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说课稿) 城关街道南苑中学 魏秀珍 2013-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全一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

    土木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精选合集)

    土木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10年第25期土木工程是人类历史上年代最久远的“技术科学”,作为一种系统的产业活动,土木工程的实质是生产的过程,是一种技术过程。土木工程也是建造......

    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请结合实际谈谈我 国如何做到经济、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 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专业:软件工程学号:11135483姓名:贾有堂 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改变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