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时间:2019-05-12 02:0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我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我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第一篇:关于加强我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关于加强我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一次锁定“三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为我们君山这样的农业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把我区农业做大做强,把强农惠农资金用活用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笔者对我区近三年来强农惠农资金有关情况作了一些调查。

一、基本情况:2009-2011三年中央、省、市及区本级财政共安排强农惠农资金为97258.45万元。

(一)从资金来源渠道分析

1、上级拨入情况:2009—2011年,三年上级财政部门共拨付我区强农惠农资金86316.07万元,其中2009年35921.81万元;2010年16430.48万元;2011年33963.78万元。

2、本级财政预算安排10942.38万元。其中2009年3543.98万元;2010年3313.7万元;2011年4084.7万元。

(二)从资金用途分析

1、支持农村基础建设类资金8669.21万元。

其中:2009年1766.61万元,①小农水建设207万元; ②农村能源建设53.61万元;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513万元;④农村公路建设715.4万元。本级安排农村公路建设277.6万元。

2010年2188万元,①小农水建设1025万元;②农村能源建设157万元;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496万元;④农村公路建设310万元;⑤土地治理42万元;⑥本级安排长江饮水工程80万元;⑦本级安排乡村道路建设78万元。

2011年4714.6万元,①小农水建设2896万元;②农村能源建设10万元;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942万元;④农村公路建设733万元;⑤土地治理36万元;⑥本级安排乡镇道路建设97.6万元。

2、涉农补贴类资金13331.55万元。

2009年3678.59万元,①畜牧良种补贴16.72万元;②退耕还林补贴322.6万元;③家电下乡补贴601万元;④粮食直补262.7万元;⑤粮食综直补1568.4万元;⑥石油价格改革补贴56.07万元;⑦农作物良种补贴851.1万元。

2010年3823.8万元,①粮食直补291.5万元;②粮食综直补1740.7万元;③农机具购置补贴 4万元;④退耕还林 60万元;⑤家电汽车摩托下乡补贴1000万元;⑥石油价格改革补贴61.98万元;⑦农作物良种补贴665万元。

2011年5829.78万元,①粮食直补 293.9万元;②粮食直补1754.7万元;③畜牧良种补贴260万元;④退耕还林 253万元;⑤家电汽车摩托下乡补贴1270万元;⑥石油价格改革补贴772.18万元;⑦农作物良种补贴963万元;⑧双季稻补贴263万元。

3、支持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建设类资金3413.8万元。

2009年839.3万元,①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526.3万元;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200万元;③农业科技发展43万元;④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建设58万元;⑤本级安排柳林洲镇失地农民补偿12万元。

2010年1201.5万元,①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574.5万元;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250万元;③农业科技发展237万元;④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建设104万元;⑤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24万元;⑥本级安排农科所科研科普经费12万元。

2011年1373万元,①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818万元;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250万元;③农业科技发展106万元;④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建设36万元。⑤本级安排农科所科研科普经费12万元;⑥本级天井山林场32万元;⑦本级养殖场58万元;⑧本级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游示范县50万元;⑨本级其他11万元。

4、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815.6万元。

2009年969.6万元,①土地治理755.6万元,其中本级配套35万元;②贷款贴息112万元;③农业产业化102万 元。

2010年750.3万元,①土地治理711.3万元,其中本级配套45万元;②贷款贴息39万元。

2011年2096万元,①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550万元(区农业局250万元、发展改革局300万元);②土地治理低产田项目1264万元(其中区级配套69万元);③农业产业化200万元;④水毁项目21万元;⑤贷款贴息29万元;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20万元;⑦科技推广及其他12万元。

5、农村综合改革类资金2999万元。

2009年820万元,①化解乡镇债务及农村义务教育债务710万元(其中区本级安排200万元);②一事一议奖补资金110万元。

2010年948万元,①区本级安排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应补减资金595万元(到乡镇);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353万元。

2011年1231万元,①化解乡镇债务及农村义务教育债务803万元(其中区本级安排390万元);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428万元。

6、农业防病救灾类资金1957万元。

2009年725万元,①特大防汛抗旱补助440万元;②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85万元。

2010年685万元,①特大防汛抗旱补助370万元(其中区本级安排100万元);②农业生产救灾资金315万元。2011年547万元,①特大防汛抗旱补助215万元(其中区本级安排100万元);②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03万元;③救济资金129万元。

7、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类资金38741.29万元。2009年11186.29万元,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786.5万元;②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1399万元;③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117万元;④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14.49万元;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42万元;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5.5万元;⑦农村低保313万元(其中区本级安排30万元);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44万元(其中区本级130万元);⑨农村医疗救灾190万元;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

11农村五保户供养、敬老院扩建助及医改资金1450万元;○12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221万元;○13农村安242.9万元;○

14其他农村社会救济81万元;15农居工程建设288.3万元;○○16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14.6万元;○17村环境保护220万元;○区本级安排其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2617万元。

2010年7865.3万元,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712万元;②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1643万元;③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68万元(其中区本级6万元);④计划生育奖励扶助40.3万元;⑤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万元(其中区本级2万元);⑥农村低保307万元;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219万元(其中区本级312万元);⑧农村医疗救灾180万元;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及医改资金52万元(区本级安排

5211区本级安排其他社会万元);⑩农村医疗救助621万元;○12民政专项救济补助资金81(区本级事业发展1893万元;○

13大学生村官补助9万元(区本级安排9万安排81万元);○元)。

2011年19689.7万元,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1092万元;②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1762万元(其中区本级安排55万元);③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63万元(其中区本级安排6万元);④计划生育奖励扶助17万元;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7万元(其中区本级安排5万元);⑥农村低保668万元;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716万元(其中区本级509万元);⑧农村医疗救灾254万元;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47万元;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补助及医改资金1720

11农村五保户供养、敬老万元(其中区本级安排50万元);○12农村安居工程院扩建360万元;○(包括国有垦区危房改造)1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506万元;14民建设6039.7万元;○○15农村政专项救助资金138万元(其中区本级138万元);○16大学生村官补助61万元(其中区本环境保护470万元;○17其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2533万元(其中区级14万元);○18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6万元(其中区本级2483万元);○本级2万元)。

8、财政开发资金532万元。①2009年282万元;②2011年250万元。

9、库区移民类资金23172万元。

2009年18864万元,①支持库区饮水、道路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16831万元(包括安全圈16742万元);②移民后扶资金2033万元。

2010年2119万元,①支持库区饮水、道路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265万元;②移民后扶资金1854万元。

2011年2189万元,①支持库区饮水、道路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133万元;②移民后扶资金2056万元。

10、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类资金626.3万元。2009年334.4万元,①村级活动场所建设58.8万元(其中区本级40万元);②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39.6万元;③乡镇办公用房建设236万元。

2010年163.9万元,①村级活动场所建设17.7万元;②农村党支部培训和场地建设30万元(区本级安排30万元);③乡镇办公用房建设96.2万元;④区本级安排采桑湖办公楼建设20万元。

2011年128万元,①村级活动场所建设38万元;②农村党支部培训和场地建设4万元;③乡镇办公用房建设86万元。

(三)从资金使用效果分析

1、农民补贴收入大大增加。2009--2011年各项涉农补贴 17751.35万元是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其中粮食直补847.4万元;粮食综直补5063.8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2479.1万元,双季稻补贴263万元;退耕还林补贴382.6万元;石油价格补贴890万元。都是按实际种植面积,财政直接发放到农户。特别是家电下乡向上争取国家补贴资金2871万元,三年补贴兑付家电7.38万台,兑付资金2181.7万元;摩托车6401台,兑付资金405万元;汽车704台,兑付资金295.7万元;库区移民补贴4419.8万元。

2、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2009年—2011三年投入1454万元用于农村道路建设和客运站建设,畅通通乡公路29.4公里,畅通通村公路28.8公里,县域公路8.68公里。投入1439.35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改造和新建了柳林洲镇水厂、广兴洲水厂、良心堡镇水厂、钱粮湖镇牛奶湖水厂,解决了19个村30759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了3369.5万元启动了全区范围内小农水重点项目建设、沟渠疏浚试点县项目、水利血防工程项目、华洪运河泗水项目、山坪塘清淤扩容项目。投入3227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打造了广兴镇、西城办事处、钱粮湖镇一批新农村示范点。投入54011万元用于层山安全圈建设,其中2009年以前拨付了36269万元。投入891万元用于各村一事一议奖补,解决村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村级道路建设自筹的不足。投入1873.6万元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扶持和解决库区移民生产 和生活环境。

3、农业产业化建设得到支持。投入682万元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生态建设,改善了还耕区水利设施和退耕区农民生活环境。投入93万元用于渔业繁殖放流。投入280万元用于生猪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5万元用于农村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的建设,扶持了银丰棉花合作社、丰盈蔬菜合作社等一大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4、农村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2009—2011年投入4804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和维修,改善了农村教学环境和条件;投入536万发放了8666名退休农民的养老保险金;投入7079.81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保证了全区182329人参保,其中有8500名患者得到了医疗基金的救助;投入3427万元用于农村五保户供养、敬老院扩建、低保资金发放,其中有5950人得到农村医疗大病救助,供养了3200名五保户,解决了6000多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建了柳林洲镇、层山、采桑湖三个敬老院,改建了广兴洲、许市、良心堡、钱粮湖等五个敬老院;投入4039.77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康档案与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管理、老年人保健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十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投入248万元用于农村文化体系建设,全区七个镇办都建立了镇级文化站;投入4373.95万元用于安居保障房建设和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其中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已验收1279户,打卡发放资金1215.05万元;投入69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建设。

4、农村组织建设得到保障。2009-2011年投入710.9万元用于农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基本做到了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办公活动场所并且保障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到村镇任职。

(四)从资金结余情况分析:根据清理存留财政专户上的资金有:国有垦区危房改造资金2477.87万元;小农水建设163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80万元;六门闸渔船码头建设75万元;新农合专项基金2042万元;新农保专项基金264万元;校安工程81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88.9万元;林业血防资金360万元;重点河流治理50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资金362万元;移民迁建资金440万元;移民专项资金102万元;湿地保护资金77万元;森林生态补助8.28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涉农部门间的配合欠融洽。

强农惠农资金涉及到很多部门,主要有农业、水利、发改、生态林业、民政、教育、财政、农村经营管理局、移民局等,而且各有各的分管领导,各有各的上级主管部门,各有各的资金来源渠道,各有各的用途,资金分散且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调度,不能形成合力,很难收到较好的效益。

(二)资金管理欠规范。近几年来,上级拨入我区的强农惠农资金数额巨大,按实际用途可分成三大类:一是补贴类资金;二是运转类资金;三是工程项目类资金。通过数年的努力,补贴类资金基本上走向规范。但是运转类资金和工程项目类资金管理欠规范,多头管理,并且随意性大,一到年终,乡镇、村各级负责人满处跑,找资金,尤其是少数村找到了一万、二万,除掉车费餐费等开支后寥寥无几,造成强农惠农资金浪费和挪用。再者,许多镇村级工程项目没有通过工程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难以收到预期效益。

(三)配套资金难到位。我了解到一些镇、村、学区,近几年来,在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欠账,主要是配套资金没有到位,有的还采用高息集资和信用社贷款给予解决,造成行政运转成本增大,有的还拖欠了个人的,形成了许多社会矛盾。

(四)零散资金变“零用钱”。通过对近几年强农惠农资金的清理,每年有上百笔10万元以下的零碎专项资金下拨到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大部分是各部门和单位用各种名目,找关系托熟人,向上争取来的,有的还是戴帽下达的。但这些资金由于每笔数额小,下达后各单位没有设立专户,大部分变成了单位“零用钱”,支出没有按单位年初预算收支执行,更没有按专门的用途专款专用,造成行政成本无形增大和三公经费的无序增长。

(五)农民意愿难体现。随着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的发展,农民对国家的方针政策都有所了解。所有涉农政策和民生政策都是公开的秘密,我们有的镇村干部在政策宣传和项目落实过程中,不根据本地实际,不根据农民意愿,出现了宏观政策与具体问题不匹配、不协调,使政策效果听得见、看不到、摸不着,农民对政策落实的满意度非常低,干部也认为费力不讨好,特别是在惠农补贴类资金的公开、民生救助类资金的公正、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等方面,经常受到老百姓的质疑。

三、几点建议

怎样才能把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好,真正把有限的资金最大效益化,把农业做大做强,把新农村建设的更加美好,笔者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成立一个班子。建议成立一个强农惠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区级领导具体负责,其他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为了提高强农惠农资金的社会效益,各职能部门要利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的时机,收集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困难,通过规划、评估,整合为一个个惠农项目,进而建立强农惠农项目库,由各职能部门根据上级政策,挑选对接后向上争资。领导小组负责常年调度和监督强农惠农工作的开展,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强农惠 12 农资金管理使用的重大事项,检查和督促资金管理和项目落实。

(二)做好一个规划。多年来强农惠农资金投入点多、面广、线长,我区的农村起到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新型产业化上,培育职业农民的亮点在我区还是很少。只有广兴的蔬菜基地、永盛油脂、李记食品、国泰、虹宇农庄、乡村之恋、新洲村、团西村等几个有特色的地方。建议利用打造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契机,把各乡镇的总体布局规划好,充分发挥规划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把道路、水利、广播通信、文化活动场所、村容村貌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及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进行总体规划,分类实施,分年度、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的推进。

(三)出台一个文件。建议制定出台《君山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强农惠农资金范围、涉农部门的职责、资金拨付程序、项目验收方法等,形成一个对惠农资金管理的依据与模式。

(四)创新一个模式。创新强农惠农资金整合集中的模式,就是要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责权一致,强化协调的原则,加强惠农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明确惠农资金的重点,以主导产业或重点项目为主,打造惠农资金的整合平台。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形成惠农资金使 用的规模效益。建立强农惠农资金集中使用的机制,通过产业和项目带动,确保惠农资金集中使用,保持来源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一调度,各记其功原则。比如利用国有垦区危房改造项目与农村环境(包括改厕、改水、清洁家园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建设),小农水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整合,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把我区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适宜人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造就一种氛围。借中央一号文件东风,在全区范围营造一个争资争项的氛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主题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力。中央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我们涉农部门一定把握时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把我们的农业做大做强。就像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我区争取了小农水项目资金2896万元,比2009年多2689万元,比2010年多1871万元。

(六)建立一个机制。为保证强农惠农资金安全,应完善监督,强化效益。一是建立完善财政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自觉接受监督。财政和事权部门建立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跟踪检查制度,全面跟踪财政专项资金申请、审核、支付、清算及核算等环节,对专项资金预算实施过程实行动 态监控。审计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重点关注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监察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二是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即建立健全财政强农惠农专项资金预算监督制度和工作程序,形成以预算项目预审为基础,以事中即时监控为中心,以必要的事后抽查和专项检查为补充的运作机制。三是对强农惠农资金实行区级报账制及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切实加强强农惠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篇:湖北省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

湖北省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

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严肃处理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强农惠农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政策性资金,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等。

第三条 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追究,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四条 对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追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本规定中的有关职责。

第五条 在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乡镇(街道)、村(社区)、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在调查摸底过程中工作失职,导致基础数据填报不真实;

(二)对拟申报享受强农惠农资金的对象及标准,未按照规定予以公示;

(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未按照规定及时调查处理;

(四)因工作失职,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申报范围或者未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申报范围;

(五)以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骗取或者截留、私分强农惠农资金;

(六)用强农惠农资金充抵债务或其他款项;

(七)其他违反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 在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财政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强农惠农政策公开不及时、不全面;

(二)对基础数据审核不严格或故意弄虚作假,导致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申报范围;

(三)未按规定对强农惠农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直达账户;

(四)未按规定及时足额开具拨付指令,拖欠延压强农惠农资金;

(五)不按照有关规定对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发现的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规行为不进行调查处理;

(七)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和直达农户的强农惠农资金

“一本(卡)通”没有按规定及时发放到户;

(八)其他违反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七条 在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项目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未建立有效管用的资金监管制度;

(二)未将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三)在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分配、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过程中工作失职;

(四)以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骗取或者截留、私分强农惠农资金;

(五)在管理、服务活动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或者为单位、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六)违反规定将专项资金用于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及奖金和公务车辆、办公用房购建等其他支出;

(七)未建立完整的项目管理档案和资金发放记录;

(八)其他违反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 在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受委托承担强农惠农资金发放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政策性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无故拖延、拒付、占压、挪用强农惠农资金本金、利息或保险赔偿金,资金未按规定直达农户;

(二)违反规定收取手续费;

(三)向客户强行推介金融产品或其他有偿服务;

(四)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存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其他资料;

(五)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代扣、代缴有关费用,代领资金;

(六)其他违反规定对客户造成较大损害的行为。

第九条 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追究,应当根据责任人的错误事实、情节、后果及态度,作出下列处理:

(一)批评教育。包括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公开道歉、诫勉谈话、通报批评。

(二)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的情况,应当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纪律处分和刑事处理。有本办法所列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十条 违反本规定获取的不正当经济利益,应当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给国家、集体或者村民造成损失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责令赔偿。

第十一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责任追究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或者上一级机关应当依据有关规定,自收到申诉之日起三十日内受理并作

出处理。

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第十二条 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兢兢业业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依照《暂行规定》严肃问责,充分发挥问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暂行规定》过程中的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中央。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促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第三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二章 问责的情形、方式及适用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一)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二)因工作失职,致使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四)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的;

(五)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七)其他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等失职行为的。

第六条 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出现问题的,按照《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七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方式分为: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第八条 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规定第五条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一)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四)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九条 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规定第五条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十条 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特长等情况,由党委(党组)、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第三章 实行问责的程序

第十一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本规定中的有关职责。第十二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对因检举、控告、处理重大事故事件、查办案件、审计或者其他方式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二)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三)问责决定机关可以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四)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或者由问责决定机关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第十三条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应当同时向问责决定机关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第十五条 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十六条 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政领导干部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七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当制作《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代问责决定机关草拟。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第十八条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应当派专人与被问责的党政领导

干部谈话,做好其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第十九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有关问责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且将执行情况报告问责决定机关,回复问责建议机关。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情况应当报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第二十条 问责决定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一条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员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二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第二十三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对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实行问责,适用本规定。对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领导人员实行问责,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

***市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增强强农惠农资金分配、使用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推行强农惠农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纪委、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省财政厅闽财农[2009]106号《关于进一步强化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中央、省、市、县(区)安排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

第三条 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是指对中央、省、市、县(区)安排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分配、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其监管应符合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原则,符合科学、公正、公开和效率原则,符合资金适当集中使用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涉农主管部门是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监管职能。

第二章 强农惠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原则

第四条 市、县(区)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支持项目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

第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涉农主管部门根据计划,按照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对下级报送的强农惠农资金项目要进行综合平衡,做到科学、公正安排;建立完善强农惠农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安全使用;对中央、省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要求配套的,要做到配套到位。

第六条 坚持快速便捷、方便群众原则,对补贴、补助农户(个人)的资金,要按程序及时核定,通过 “一折(卡)通”等形式足额发放到位;对公益性的补贴资金(如公益林保护、农村家园清洁、农民培训等),也要按村、按受益点为对象及时足额发放补贴;

第七条 实施县级报帐制管理,项目资金实行直接支付。按照“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抓项目,监理部门把质量,施工单位报帐目”的管理模式,明确工作职责,对强农惠农项目资金实行专帐、专人管理,实施县级报帐制,财政部门或涉农主管部门在审核报帐手续齐全、程序合规后,将项目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或物资供应商。

第八条 执行强农惠农项目工程资金使用“五制”规定。即: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将项目工程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做到项目建设有人管,资金风险有人担。

第九条 有条件的县(市、区),应积极推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第三章 强农惠农资金的公开办法

第十条 政策公开:公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重点是公开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方向、原则、依据、条件、时间和申报程序等;

第十一条 对象公开:公开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项目、企业名称和受惠群众等;

第十二条 标准公开:公开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标准,以及资金配套整合、资金管理方式、资金使用情况等;

第十三条 数量公开:公开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指标分配情况、申报数量,上级下达扶持(补助、补贴)指标的数量和金额以及发放情况等。第十四条 公开范围:

凡涉及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特别是发放到农户、低保户、农村“六大员”、村主干等个人手中的项目和资金,主要包括2007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和以后逐步出台下达的新政策,都属于公开范围。

第十五条 公开方式:

(一)公开时间:

1、固定公开:长期补贴的项目和资金要以固定的方式如实公开。

2、定期公开:一定时间补贴的项目和资金,按政务、村务公开要求定期及时公开。

3、随时公开:上级随时下达的临时性政策、项目和资金要在一周内及时公开。

(二)公开方式:

1、通过政务网站或触摸屏、电子屏幕、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公开。

2、印发宣传手册、政策问答等方式进行公开。

3、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予以发布。第十六条 公开主体:

市、县(市、区)、乡镇政府和各涉及强农惠农政策主管单位、村(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执行五级同步公开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1、财政部门公开:强农惠农政策法规规定,重点是中央、省、市、县财政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方向、原则、对象、范围、标准和资金总数、分配指标等。

2、市直涉农主管部门公开:上级对口业务部门财政补贴资金扶持方向,具体实施项目名称,申报项目条件、范围、时间、数量、申报程序、全市业务对口单位的数量、分配指标、完成情况等;

3、县(市、区)涉农主管部门公开:补贴、补助政策具体项目、指标、时间、申报情况和工作程序、分配各乡镇到位情况等;

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开:上级具体项目指标到位情况、申报项目单位名称、个人姓名、申报结果和发放程序、分配各村(居)的资金数额和到位情况等;

5、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公开:补贴、补助到村、群众的项目名称、农户姓名、标准、金额和到位情况等。

第四章 强农惠农资金的绩效管理

第十七条 推行强农惠农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与涉农主管部门对项目实行跟踪问效评价工作。项目竣工后,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竣工验收报告应当一并作为项目绩效评估的依据。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前,项目所在地各涉农主管部门应对项目实施内容、建设地点、投资金额及资金来源渠道,建设工期、工程与物资采购方式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项目验收的依据是经财政部门和涉农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实施方案等项目文件.项目竣工验收由财政部门和涉农主管部门组织,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一步强农惠农资金设立和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强农惠农资金项目单位要定期向所在地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单位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可停拨项目资金,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给予终止项目执行。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涉农主管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对强农惠农资金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分析。防止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贪污强农惠农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安全、合规、有效。

第二十一条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发挥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形成监管合力,为强化强农惠农资金管理提供坚强的保障。

第二十二条 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管,真正落实群众对强农惠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二十三条 各项目实施单位应当配合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部门对强农惠农资金资金进行审计或检查,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开支渠道不合理,开支超标、票据不规范等问题,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二十四条

对于在强农惠农资金拨付使用中,单位或个人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贪污资金等不法行为的要依法依规坚决查处;对涉农主管部门因监管不力、发生违规违纪事件的,要查明原因、及时纠正,情节严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领导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纠风办负责解释。各级财政部门可与涉农主管部门联合,根据本管理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 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的若干意见

(桂政发〔2011〕7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是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农民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强农惠农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为了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步伐,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各级财政逐年加大了强农惠农资金投入,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发展。但与此同时,尤其是从2010年全区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结果来看,一些地方在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上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资金分配分散、拨付不及时、绩效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个别地方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甚至贪污、私分涉农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影响了资金效益的充分发挥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对此,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上来,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有效使用,使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农村和广大农民。

二、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范围

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投入,包括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扶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建设、交通运输、商务、工信、人口计生、粮食、气象、水库移民、区划、广电、水产畜牧、农机、农垦、科协等有关部门分配下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资金、救灾扶贫资金等强农惠农资金,都要纳入监督管理范围。

(一)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主要是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等资金。

(二)涉农补贴类资金。主要是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畜牧良种补贴、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与扑杀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偿、森林植被恢复费、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家电下乡补贴、摩托车下乡补贴、产粮大县奖励、油料生产大县奖励、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资金。

(三)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类资金。主要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科技、科普惠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等资金。

(四)农业综合开发类资金。主要是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等资金。

(五)农村综合改革类资金。主要是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资金。

(六)农业防灾救灾类资金。主要是防汛抗旱补助、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救济资金、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等。

(七)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类资金。主要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边境文化建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改扩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民政专项救助、农村环境保护、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等资金。

(八)财政扶贫开发类资金。主要是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

(九)库区移民类资金。主要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库区饮水、道路等生活生产设施建设和移民后期扶持、补助的资金。

(十)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类资金。主要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乡镇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等资金。

三、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机制措施

(一)深化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和完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强化预算支出进度考核和责任落实。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各相关部门分工合作、信息共享、紧密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健全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资金和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加大推进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政策执行透明度。

(二)加强资金管理制度建设。要以建立健全覆盖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价全过程的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对现行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确保每项资金和项目支出、每个管理环节都有制度覆盖。要做好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机衔接,避免相互矛盾抵触。

(三)深入推进强农惠农资金整合工作。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整合和统筹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关政策和资金的衔接配合。建立完善资金整合信息共享机制和资金电子监管平台,强化科技手段监管,逐步实现全区全覆盖。巩固和完善现有强农惠农资金整合的有效机制,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优势区域,以科学规划为引导,以重大支农专项为平台推进强农惠农资金整合。坚持以县级为平台的资金整合模式,完善县级资金整合绩效考评制度,从制度设计上促进形成县级资金整合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四)规范强农惠农资金的分配使用。

1.规范资金分配办法。强农惠农资金分配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继续推广运用公式法、因素法、专家评审法等分配资金,严格按程序和权限审批。要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强农惠农资金分配管理机制。

2.规范支出行为。要按照强农惠农资金管理规定,及时审核、拨付资金。对应实行财政报账制的项目资金,要严格报账手续,规范报账程序,完善报账资料。对项目实施进度缓慢、未按规定要求和内容实施项目、未按项目资金管理要求进行规范核算和管理的强农惠农项目,可采取停止拨款、追回资金、取消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处理。

3.完善支出方式。对安排用于个人和家庭补助的强农惠农资金,要进一步完善“一卡(折)通”发放方式(国家、自治区对发放方式另有规定除外),简化发放程序,降低发放成本,努力实现对农民的各项补贴通过“一卡(折)通”发放,保证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安全、足额到位。同时,统筹各部门参与补贴发放职能,实现补贴资金由财政部门“一个漏斗”向农民发放,避免出现多卡发放的问题,降低行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的基础管理工作

(一)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农惠农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要运用现代管理办法和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各种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完善部门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对各种强农惠农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和分析,使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做到精确、细致、深入。同时,要加强互动联系,及时将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工作亮点等及时向上级反映。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以便及时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上级政府和部门要总结提炼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并进行推广。

(二)强化强农惠农资金项目管理。

1.建立完善强农惠农项目库。要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深化项目前期调研,按照产业政策和重点投入方向,建立完善强农惠农项目库,增强工作的计划性。

2.严格项目申报制度。对需要申报的强农惠农项目,要及时制定发布立项指南,明确申报要求,建立健全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提高项目申报工作的透明度。对基建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基建程序加强管理。财政部门和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审核,对不符合申报要求和条件的应予剔除,对需地方财政配套的,应事先落实好配套资金。

3.严格项目管理制度。对有条件的强农惠农项目,原则上都要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政府采购制、合同管理制。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整改。财政、监察、审计等监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

4.严格项目竣工验收。财政部门和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要做好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竣工验收规定。对财务资料不健全、报账手续不规范、支出内容不合规、项目建设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得通过验收。对验收后属于工程性质的项目,要完善项目后续管护制度,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明确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三)加强基层管理工作。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管理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强化乡镇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职能。要加大对基层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基层站所标准化建设,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五、明确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责任要求

(一)实行监管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领导,研究解决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的重要事项。各级财政部门和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负责强农惠农资金的申报、分配,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和监督检查等资金管理工作,各级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负责强农惠农项目的立项申请、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资金项目管理工作。各级审计和纪检监察机关配合主管部门负责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二)实行监督检查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和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各级审计和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抽查;根据实际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数额较大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资金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和部门实行重点监控、重点整治;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督。同时,要深入推行农村集体“三资”(资产、资金、资源)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监督保障作用,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及时全额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建立健全举报制度。

(三)严格对农民收费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清理对农民各种不合理收费与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凡未经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予以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可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实行优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农民群众摊派任何费用,不得将应发给农民的补贴资金抵扣其他收费。

(四)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和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资金的管理、监督和使用负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领导责任。各级、各部门在分配强农惠农资金时,要切实按照部门预算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资金分配合理、透明、高效。对工作不实,底子不清,暗箱操作,监管不力,滞留、截留、挪用、骗取资金等行为,要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六、做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组织保障工作

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事关中央和自治区“三农”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事关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组织保障工作。

(一)实行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把手”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资金管理工作负总责,要定期听取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工作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把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作为经常性工作,狠抓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二)建立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协调配合机制。财政、审计、监察及各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

(三)建立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机制。要加强对政策执行主体即各级涉农部门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将强农惠农政策教育纳入廉政教育并进行考评,保证党员干部强农惠农政策理论的学习效果,提高政策观念和政策水平。要通过各种政策宣传手段,加强对政策受益主体即广大群众的政策宣传,使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监督政策。

第五篇: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汇报

根据**市财政局[2009]15号会议精神。我镇对2008年以来各级财政下发的“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等20项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查,并将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从自查情况显示,我所对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始终坚持了“一足、二督、三公、四专、五不准”,即

一足:各级财政下拨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都及时足额到

位。

二督:一是督办,每接到一项惠农资金下发通知,所主要领导立即督促分管领导及办事人员按相关规定迅速办理;二是督查,对各项资金的落实到户情况,镇都派有专门督查组跟踪督查。

三公:镇村组三级干部对粮补面积、低保、贫困等救济救助对象都能公布、公平的确定,并将政务、村务张榜公开。

四专:对涉及到的强农惠农资金落实均针对性的配有专抓人员,做到了专款专用,建立了专账,并利用“一卡通”打入了享受者的专户账号。

五不准:在落实惠农资金中镇党委、政府反复强调各级干部和经办人员对所有涉及的强农惠农资金不准滞留、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代扣任何款项,不准优亲厚友,并定为纪律在督查时重点督查,若有行私舞弊,一经查实,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由于领导重视,各级干部纪律严明,到目前未出现因强农惠农资金不到位而上访的现象。

具体到位资金如下:

1、扶贫资金15万元。

2、粮补资金。上级财政下发我镇2008年综合直补资金1765691元,粮食直补509631元、良种早稻91948.4元,中稻435737.4元,综合直补追加247093.82元合计金额为5496101.23元。

我所采取先二次核实水稻种植面积,后按无异议的核实面积计算出各农户应补资金然后录入微机,另一方将应补资金计算出花名表交信用社直接打入各农户的“一卡通”。

3、油菜种植补贴资金。去年该项资金360246元按据实面积亩补10元,如数打入了种户的“一卡通”。

4、母猪饲养补助。按兽医人员逐户调查核实能繁母猪的存栏数100元/头直接打入养户“一卡通”,共补216000元。

5、退耕还林资金。该项资金的发放由镇林业员协同上级林业部门按成活率要求和造林效果进行实地验收的面积直接打入造林、营林者的“一卡通”,08年共给林权者退耕还林补偿金1064299.5元。

6、五保资金。08年发放五保资金521800元全部打入“一卡通”。

7、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08年全镇合计下拨小农水资金129000元。强农惠农政策涉及各个行业,千家万户,全面认真的贯彻执行惠农政策是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人民的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工作,因此在自查中我镇坚持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使涉及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的每个环节工作都落到实处。一是强化责任。成立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组。建立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责任制。二是全面公示。进一步增强强农惠农资金发放使用的透明度。三是彻底纠改。信用社对惠农资金有时打“卡”不及时,少数享受者不能及时领到资金,强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公示,公正、公平、公开的管好用好各项惠农资金,使农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并建议强农惠农政策适当侧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利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村交通条件。

下载关于加强我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我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藏区强农惠农政策

    农业部发布2015年惠农政策 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14年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

    强农惠农资金清理方案2

    重庆市林业局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重庆市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顺利......

    乡镇强农惠农资金自查报告[五篇范文]

    xx市财政局: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的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资金落到实处,根据莆田市强农惠农富农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20xx年强农惠农富农资金在线监管纠风专项治理......

    强农惠农资金清理方案1

    铜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铜梁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审计署......

    10年强农惠农资金清理工作报告

    2010年强农惠农资金清理工作报告 2010年强农惠农资金清理工作报告 县位于陕西省市北部,辖7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211个村委会,10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总土......

    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池沟村强农惠农政策资金 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池沟村现有432户1629人,总流域面积9.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90亩,人均耕地面积3.86亩;退耕还林面积725亩。农作物主要以蔬菜为主,玉米......

    民政局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措施

    福鼎市民政局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措施 强农惠农资金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为切实加强民政局强农惠农资金监管,使强农惠农资金真......

    强农惠农资金落实自查情况报告

    强农惠农资金落实自查情况汇报各位领导: 2007—2009年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共6381706.92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595957.28元,综合补贴2856183.3元,退耕还林补贴2314216元,地膜玉米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