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报告
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报告
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报告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省保监局的支持下,我市甚至被确定为农业保险试点市,而sd是这次农业保险试验的重要发起人。为探索推进我区的农业保险制度建设,近期区委农村工作部会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sd支公司,与本地种养业大户及鳗鱼业协会分别进行了座谈,并就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进行了系统调研和探讨。现就有关事宜报告如下:
一、sd开展农业保险的历史和现状
sd的农业保险工作,在1990年代初期曾以市场运作模式为主,得到了各
级政府、保险机构及农户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当时,出口导向的养鳗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如培苗、饲料、烤鳗等蓬勃发展,带动全sd的高产优质高效型农业高速增长。如根据sd农业局的内部资料,1992~1996年sd的农业总产值从亿元高速增长至亿元,即使不包括亿元的外延农业产值,年均递增率也达到了%,可谓历史少有。加上当时体制下称为“政府、集体、农户、外资”一起上的“四轮驱动”政策,各级、各部门对农业都高度重视、大手笔投入。尤其是日本消费市场景气带来的出口价格高涨,使国内的鳗产业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sd甚至掀起了全民投资鳗业的狂热,比如1992年政府协调银行投放农业贷款5亿元,1993年增长至亿元,1994年则多达16亿元,民间筹资更是不计其数,至1996年sd鳗业养殖面积之高已达全国的1/3强。良好的市场形势,高额的资金投放,使sd农业发展欣欣向荣,同时高效型农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质也对农业保险产
生了强烈需求。为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sd分公司因应市场需要,于1992年推出以鳗鱼养殖保险为主的多个农险品种,包括鳗鱼流失险、鳗鱼养殖疾病死亡保险、鳗鱼他人投毒保险等,同时也提供养猪、养鸡、香蕉和林木等种养业保险。由于养鳗业的蓬勃兴旺,农险业务中鳗鱼养殖保险占了大部份,约是89%。尤其是各级政府对开办农业保险大力协助、积极推广,使农业保险在当年就形成了规模经营,1992年保费收入234万元,广大农户反响强烈。
另一方面,1990年代初期的sd经济刚刚起步,城乡水利和减灾防灾工程百废待兴,加上sd地处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比如1992和1993年,连续两年遭受早春冷害袭击和暮春夏初的阴雨连绵,降雨量较常年明显偏高造成广泛内涝,1993年“9·27”特大暴雨更造成15万亩鱼塘漫顶,使大批即将上市的鳗鱼流失,经济损失惨重,保险公司的赔付款多达2221万元,政府
拨付的救灾专款也达3560?•万元。1994年更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虽然全民动员,对大江大河严防死守,sd各大堤防实现安然渡汛,但“6·20”特大洪峰仍然使多个子堤崩围,内涝水渍严重,使保险公司的农险经营遭受重创。1996年2月sd再遭50年未遇强大寒流袭击,冷死塘鱼万?吨,冷坏香大蕉万亩、蔬菜万亩,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为此,政府当年安排救?灾复产资金2330万元、减免农业税400万元,农业银行提供的抗灾复产专项贷款也多达l亿元。回顾1990年代前期农业保险的短暂发展历史,寒流、台风、洪水等巨灾天气频繁,虽然政府投入了巨额抗灾复产资金,但欠缺财政支持、纯粹以市场运作为主要模式的农业保险难以为继,如sd人保在1992~1994年经营的农业保险保费总收入1467万元,发生赔案1170宗,累计赔款4812万元,总赔付率328%。到1996年日本打压中国鳗产品导致鳗业利润大滑坡,1997年金融危机和中国鳗业超常
发展的“双重压力”,使规格鳗价格从往年的7~8万元/吨暴跌致2~3万元/吨,远低于4~5万元/吨的成本价时,广东鳗业包括sd鳗业轰然崩溃,加上全国性的农产品供过于求,使sd农业连续多年萎靡不振,sd的保险业界从1995年起也不再承保任何形式的农业保险,曾经风行一时的农业保险试验嘎然而止。目前,sd农业虽然有强烈的保险需求,但投保无门,农业保险一片空白。
二、新时期sd开展农业保险的优势和困难
经过近十年数十亿元的持续投资和快速发展,sd的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历史上一有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就造成农业巨灾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为新时期sd开展农业保险提供了良好条件和诸多优势。同时,由于政策性保险体制建设的相对滞后,当前sd开展农业保险仍然存在一些制度障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乡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为推进农业保险奠定了良好基础。
“九五”以来,sd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水利现代化要适度超前的观念,高标准大规模推进城乡水利设施建设。统计,1998年以来,全区各级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亿元,新建和改建水闸87座、电排站15宗、水利枢纽10宗,三级以上危闸全部改造完毕,电排装机总容量万千瓦,大幅度提高了排涝能力,使区内大部分地区都达到了一遇暴雨2~天排干的标准;总长355公里的防洪大堤全面实施了堤顶混凝土加固,部份水利闸群还建成了自动化信息监控,基本实现了水利现代化。以来,还推进了内河涌综合整治工程,至5月底累计投入亿元,整治主干河涌49条、总长135公里,预计于底全面完成河涌疏浚工程,通过疏浚,达到了蓄水灌溉、排涝除渍、给排水通畅的技术要求,大幅度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区、镇两级财政投资3亿元,引导农民自筹
及贷款亿元,累计完成27万亩旧基塘的高标准连片整治。开始,区、镇两级财政每年再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计划三年累计投资亿元,以完善机耕路和配套农桥、涵洞、节制水闸为中心,引导农民推进18万亩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建设,全面打造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耕作条件。通过近十年的持续投入和高标准建设,全区基塘农业基本实现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电通塘、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标准,鱼塘水体大幅增容,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出整体提高50%以上,不仅大幅度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减少了因工业污水等造成的意外损失,而且在近年历次台风暴雨中表现出强大的抗灾害能力,为减少农业巨灾发生频率及损失程度提供了强大的设施保障。
农业经营制度革新和规模农业的不断发展,为推进农业保险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3年s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取
消了原生产队为基础设置的经济社,改为以村为单位设立股份合作社。同时改革土地制度,由原来的家庭承包制改为招投标制即价高者得,由过去的分散承包改为集中连片承包,由长期承包改为一般3~5年的短期承包。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革新,促进了优质高效型现代农业和规模经营的大发展。以水产养殖业为例,优质高效型水产对传统四大家鱼的面积比例为6:4;经营面积在3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农户多达868户,经营总面积万亩,占区内水产养殖业总面积的近1/4,其中100亩以上的73户、经营面积万亩。而近年强劲复苏并利用台山等地优良水质实现稳健发展的养鳗业总面积已高达8万亩,规模最大的两户分别为万亩和万亩。在畜牧业当中,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2504户,其中500头以上的94户,最大的两户超过了3万头;年上市三鸟只以上的养殖户693户,其中50万只以上的农户有4家。农业经营制度革新和规模
农业的大发展,不仅使众多农户拥有投保的足够经济实力,规模经营带来的高风险也使他们有着强烈的参保欲望。
农业巨灾风险明显偏高的特质和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要求以政策性保险为基础出台农业保险制度。
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质,同时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和收入弹性都很低的经济学特性,使农业同时面临着自然和市场两类风险。尤其是相对于其它产业,农业的巨灾风险明显偏高,比如历史上sd鳗业蓬勃发展的1992~1996年,五年间仅1995年算是风调雨顺,其它四年甚至连续三年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换言之,农业保险事实上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国际、国内开展农业保险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如果完全依靠商业化经营来提供农业保险,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政府财政与商业保险公司“混合经营”的体制,共担风险,扶持农民,农业保险市场才可能做得大、做得久。应该说,多年来
政府财政的缺位是农业保险产品千呼万唤难出台的主要原因。
目前,中央正酝酿出台《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财政部还将拿出10亿元,对吉林、内蒙、新疆、江苏、四川、湖南等六个省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提供保费补贴,各级政府按比例分担的保费补贴将占50%,而上海、浙江两省市自主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财政部的补贴和这些省份的试点只考虑了种植业如小麦、水稻,与我市尤其是与sd商品花卉及水产畜禽养殖为主的产业结构不相吻合。要使农业保险尽快取得进展,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保费补贴、风险共担,最终都是要靠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区三级政府的努力和投入。
三、关于推进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建议
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以来的历次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积极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省委、省政府也高度
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我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把政策性农业保险建设摆上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同时,高值高效的现代农业对自然灾害、断水停电等天灾人祸也十分敏感,各地农村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十分迫切。为此,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我市的农业保险工作: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建设原则。鉴于农业巨灾风险偏高的实际,各级政府应当同保险公司一同应对风险,形成政府持续投入、商业保险与农民共同分担风险的良性机制。具体来说,各级政府财政可共同对农户投保按品种、按比例给予保费补贴;各级财政对保险公司经办政策性业务给予经营费用补贴;各级财政每年按当年农险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拨付建立农业保险巨灾准备金,并成立专门机构代为经营管理;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在财务上应实行单独管理、单独核算。政府补贴旨在鼓励农户参保,尤其是鼓励保险公司积
极开展农险业务并降低费率。但政策性农险的保费收入应只用于政策性农险的赔款支出,当年有盈余,应滚存下年,作为今后的赔款积累。政策性农险的节余也不应参加保险公司的利润分配,亏损则在政策性农险科目里反映解决,不由保险1 2 下一页
第二篇:农业保险工作报告
关于望都地区农业保险工作报告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共同承担本地区的农业保险工作。面对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保险赔付高的现状,对望都本地的农业保险事业积极投入,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农保发展模式,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农保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
农业承保范围方面:2016年我公司承保小麦75049.59亩,承保玉米104516.32亩;2017年承保小麦128409.5亩,玉米75777.5亩;2018年承保小麦102176亩,玉米 亩,承保总面积连续三年持续增长,总面积达,覆盖望都 的种植面积。
查勘理赔方面: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作为全球500强的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专业的理赔团队,赔付能力强,理赔效率高,为造福一方百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015年共计赔付460112.1元,其中小麦20086.5元,玉米440025.6元;2016年赔付420315.64元,其中小麦零赔付;2017全年共计赔付828035元,其中小麦142690元,玉米685345元。
基层服务方面: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不断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构基层服务网络,在乡镇、村社保险服务站(点),同时增加从事农业保险服务的人力,承担大范围、集中性的繁重查勘理赔工作,提升农险服务水平。以专业的素质,充足的人力,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望都农业保险的工作中去,为“三农”工作保驾护航。
第三篇: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补贴频频遭险企联手地方
政府瓜分
2012年11月05日 09:29 经济参考报
补贴被骗取巨灾风险大险企“下乡难”
农业保险三大症结待破
记者白田田李唐宁周勉毛海峰北京湖南陕西报道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财政部10月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2年农业保险累计实现保费约600亿元,为5.8亿户次投保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78万亿元。
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湖南、陕西等地调研时了解到,农业保险面临着保费定价失灵、巨灾风险大、保险公司“下乡难”等问题。更有行业人士指出,农业保险补贴遭到一些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联手瓜分,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频繁出现。
以往在没有相关政策支撑下,商业性保险公司办农业保险,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然而,在有了国家财政补贴以后,那些曾经制约商业性保险公司承办农业保险的因素也仍然存在。如果这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没有彻底解决的话,势必将影响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后劲和前景。
农业保险补贴成为“肥肉”?
上月,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13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指标56.6亿元,同比增加16.7亿元,增长41.9%。截至9月底,中央财政已安排拨付2012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95.5亿元,比2011年全年增长43.2%,带动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逾5000亿元。
“商业保险公司过去退出农业保险,现在抢着做农业保险,就是为了补贴。”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农林部首席专家郭永利说,补贴资金并没有实实在在保障到农民头上,反而成了一些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官员联手瓜分的“唐僧肉”。
某商业保险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也直言,确实有的保险公司将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看作是一块肥肉。广东肇庆市一位曾经在商业保险公司工作过的人士说,保险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要有财政补贴才开办农业保险,而且风险大的险种不做。
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60亿元。全国农险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51.84亿元增至2011年8月的142亿元,年均增长37.8%。
除了中央财政的补贴之外,各级财政还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补贴资金。以湖南省为例,种植业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40%,省财政补贴25%,市县两级财政补贴10%,其余保费由农户、龙头企业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担。
近几年,农业保险被曝出的问题大多与保险补贴这块“肥肉”有关。农业保险专家、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表示,过去讲农业保险存在道德风险,主要指的是农民骗保,事实上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也很严重,农业保险成为一些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的“盛宴”,涉及地方和保险公司投机取巧、套取资金的案例很多。
2010年以来,阳光农险公司、人保财险[微博]、中华联合财险公司在多地分支机构的案件多次被披露,涉及骗取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套取粮食保险保费资金、编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等问题。
庹国柱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讲述了一个他遇到过的案例:某地保险公司与一家养猪场谈农业保险业务,一头猪100元的保费中政府补贴80元,保险公司告诉猪场负责人说只要交20元保费,保险公司再返还40元,不过一旦发生灾害,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这样,保险公司等于将60元的补贴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庹国柱认为,农业保险成为“盛宴”,还表现为“封顶赔付”和“协议赔付”。封顶赔付是指有的地方以保费总收入的一定倍数作为赔付的上限,比如河南省是3倍封顶,浙江省是5倍封顶,这样农民的保障水平很低,实际上是保障了保险公司利益。协议赔付是指地方政府拿财政补贴和保险公司讨价还价,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对于这些违规行为,法律法规中应该制定限制性条款,对地方政府的违规行为在罚则里也要作出明确规定。
人保财险湖南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宁松认为,承办农业保险是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承担的政治和社会责任,不能靠农业保险来撑规模、撑利润。如果将农业保险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这是对政府、公众和公司的“不负责”。
庹国柱说,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在任何国家都存在,不仅是企业骗取补贴,也包括农民骗保和有的地方政府套取资金等,关键是要制定更严格的制度进行防范和监督。
大公司能否对接小农户?
“2007年、2008年刚开始做农业保险的时候,感觉到没办法完全深入到农户中去。”宁松说,即使保险公司在县一级设有机构,也就20个人左右,而湖南省每个县一般都有20至30个乡镇,两三百个行政村,仅靠保险公司自身力量很难实现承保和理赔到户。
“体量巨大”的保险公司下乡从事农业保险,如何与小农户对接,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在从事互助保险的郭永利看来,在市场经济中,农民本身就分散、弱小、高风险,让他们和大保险公司来对接,两者不对等。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他们要服务这么多的农民,存在风险高、成本高、亏损高的问题。
宁松认为,保险公司和农户对接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难点。一是地域的分散性,像湖南户均农田3.6亩左右,有的地方户均才几分田,靠保险公司收取保费,付出的成本大于收到的钱;二是农民认识的差异性,很多农民只有遇到灾害才愿意投保,这是明显的逆选择,而保险的原则是大数法则。三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比如湖南早稻有3000万亩左右投保,涉及1000万户,而政府的贴补方案又下达得迟,保险公司必须在相应的作物生产期内完成承保服务,任务很重。四是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广大农民更多的信任和依赖政府的行政管理和灾后救济,对保险公司或多或少存在不信任感,尤其在农业保险开展初期,这种不信任和不认同感十分明显。
人保财险长沙支公司经理助理李军今年上半年进行水稻承保工作时,天天要下乡宣传介绍农业保险,嗓子都嘶哑了。他说,工作中最困惑的就是收费难,长沙县参加水稻保险的有10万多户,一个家庭平均只有2.4亩农田,涉及面太广。
理赔的问题同样复杂,保险公司因此和农户发生纠纷是常有的事。宁松说,农业保险的赔款,是以农作物损失的30%为起赔点,但多少是31%,多少是29%;每个作物的生长期限的赔偿标准不一样,但很多时候是在临界点上;特别是损失特征大致相近的情况下,赔款如何平衡,公正性受到关注。由此可能出现是非,如果没有政府行政力量和专业部门技术的参与,单独由保险公司很难搞定。
低保费如何应对高风险?
农业保险本身属于高风险的险种,加之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国内再保险市场不发达,分保方式单一,巨灾保险的损失基本上只能由直接保险公司自行消化,导致难以提升巨灾补偿水平。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虽然当前农业保险经营情况较好,一旦发生大的灾害,这块到嘴的肥肉可能又得“吐出来”。
陕西省杨凌区是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是农业保险创新实验区。除了奶牛,育肥猪等中央财政补贴保费的品种,2010年开始,人保财险开始在当时试点“银保富”设施蔬菜大棚保险这一特色险种,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两年下来,试点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个品种去年收取保费240万元,但赔款就达到330万元。”人保财险杨凌支公司经理余党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去年当地遭遇了60年一遇的连阴雨,大棚受灾严重,导致设施蔬菜大棚保险亏损。“但这一块没有获得财政上的补贴,只能用其他险种的利润来填上这个窟窿。”
当地的情况并非个例,自然灾害导致的巨额赔付是商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宁松介绍,保险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就是巨灾风险。湖南人保8个亿的农业保险保费,如果承担的赔偿责任超过3倍以上,将直接影响湖南省分公司的经营稳定性。
宁松说,不支持大幅度地降低保费,因为前几年农业保险的经营效益不能真实地反映农业保险的本来面貌。第一是灾害的周期性和损失的巨大性,灾害一般10年一个大的周期,现在还没有遇到大的灾害;第二是农民的保险认知程度、维权意识在增强。
“巨灾风险对保险公司的打击很大。”庹国柱清楚地记得,他此前去加拿大考察时了解到,一家地方政府办的保险公司从1959年到1985年的26年间经营都比较平稳,但1986年到1988年发生大旱灾,导致保险公司把前二十多年积累的钱全部赔过去,还要借外债来进行赔付。
由于我国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而再保费率高、门槛高,支持力度有限,保险公司接受的巨灾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难以提升巨灾损失补偿水平。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郭金龙认为,应该由中央政府出资对再保险集团的经营管理费用给予补贴,或者为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补贴。同时,减免再保险业务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此外,对于保费的确定,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之间也有分歧,地方政府希望压低费率,可以减少财政补贴,保险公司则担心亏损而希望保费定得更高。郭永利说,保费制定存在定价失灵的问题,比如政
府将保费定得过低,让保险公司按商业化的办法来经营,而保险公司接受不了这样低的保费,只能不予推行,比如目前拖拉机交强险的参保率就不足10%。
庹国柱建议,应该成立类似美国风险管理局的这样机构,有政府背景但保持相对独立,负责厘定费率和起草条款,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过去十年间,农业保险成绩有目共睹,但上述农业保险覆盖率低,保费收入不多,点多面广,业务风险大,保险经营成本高等问题仅仅凭商业性保险公司的政治热情显然是解决不了的。不仅如此,在目前巨灾保险缺失、相关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商业性保险公司在经营逻辑上,是否真正具有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热情和冲动,同样需要重新审视。
此外,试图借助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带动其他盈利险种的快速跟进,在目前来看,要取得效果也是不太现实的。那么,商业性保险公司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上,是否真正能将之作为有效益的业务来进行开展呢?其动力何在?这些问题,还需要实践和积累来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回答。
第四篇: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分析
学 生 姓 名: 汪莹 学 号: 22014110828 学 院(系): 金融学院 专业(方向): 保险学 成 绩:
2015年1月
摘要 ······························· 1
一、保险标的的特殊性 ······················· 1
(一)保险价值难以确定 ···················· 1
(二)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及生长规律 ·············· 1
(三)在一定的生长期内受到损害后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 ····· 1
(四)种类繁多 ························ 1
(五)受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约束 ················· 2
(六)农产品的鲜活性特点使农业保险的受损现场容易灭失 ····· 2
二、农业风险的特殊性 ······················· 2
(一)可保性差 ························ 2
(二)风险单位大 ······················· 2
(三)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 2
(四)更为严重的逆选择与道德风险 ··············· 3
三、农业保险商品的特殊性 ····················· 3
(一)农业保险虽然在直接消费上具有排他性 ··········· 3
(二)农业保险的主要商品不具有竞争性 ············· 3
(三)农业保险的成本和利益具有显著的外在性 ·········· 4
(四)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保险必须进行规模经营 ····· 4
四、农业保险经营方式的特殊性 ··················· 4
五、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特殊性 ··················· 5
(一)为政府代办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 ············ 5
(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 5
(四)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 ············ 6
(五)外资或合资农业保险公司 ················· 6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农业保险属于财产保险的范畴,但又有区别于其他财产保险的显著特点。本文从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风险性质、商品性质、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等五个方面研究了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及其对农业保险经营的影响。【关键字】农业保险;农业风险;保险经营
农业保险属于财产保险的范畴,但又有区别于其他财产保险的显著特点。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正处于新一轮的试验阶段,深入研究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对于加快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保险标的的特殊性
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大多是有生命的植物或动物,受生物学特性的强烈制约,具有以下不同于一般财产保险的非生命标的的特点:
一是保险价值难以确定。一般财产保险的标的是无生命物,保险价值相对稳定,容易确定;农业保险的标的在保险期间一般都处在生长期,其价值始终处于变化中,只有当它成熟或收获时才能最终确定,在此之前,保险标的处于价值的孕育阶段,不具备独立的价值形态,因此,投保时的保险价值难以确定。实务中,农业保险的保险金额多采用变动保额,而一般财产保险的保险金额是固定的。
二是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及生长规律,保险期限需要细致而又严格地按照农作物生长期特性来确定,长则数年,短则数日;普通财产保险的保险期限一般为一年。
三是在一定的生长期内受到损害后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从而使农业保险的定损变得更为复杂,定损时间与方法都与一般财产保险不同,尤其是农作物保险,往往需要收获时二次定损。
四是种类繁多,生命规律各异,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各不相同,因而难以制定统一的费率标准和赔偿标准,增加了农业保险经营难度;普通财产保险的费率标准和赔偿标准相对容易确定。
五是受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约束,对市场信息反应滞后,市场风险高,农业保险的承保、理赔等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普通财产保险则相对简单。
六是农产品的鲜活性特点使农业保险的受损现场容易灭失,对农业保险查勘时机和索赔时效产生约束,如果被保险人在出险后不及时报案,则会失去查勘定损的机会。这也是农业保险更容易引发道德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农业保险合同对理赔时效的约定比普通财产保险严格得多。
二、农业风险的特殊性
农业的主要活动是在露天下进行的,农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自然风险,农业风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可保性差。可保风险的条件是:大量的独立的同质风险;损失是意外的、偶然的、不可控的;风险损失必须是可以测量的、确定的;发生巨灾损失的概率非常小。一般财产保险的风险大都符合这些条件,而农业风险与可保条件多有不符。首先,农业风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农业风险大多来源于人类难以驾驭的大自然,如洪灾、旱灾、雹灾、虫灾等,在灾害事故及灾害损失中常常表现为高度的时间与空间的相关性。其次,由于农业灾害的覆盖面广、影响面大,农业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难以度量。再次,农业风险发生巨灾损失的概率相对较大。我国几乎每年必发的洪水灾害都造成高达几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对于保险基金来说都属于巨灾损失。
二是风险单位大。风险单位是指发生一次灾害事故可能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范围。对于普通财产保险,一个保险单位通常就是一个风险单位,只要承保标的充分多,就能在空间上有效分散风险。在农业保险中,一个风险单位往往包含成千上万个保险单位,风险单位巨大。一旦灾害发生,同一风险单位下的保险单位同时受损,使农业风险难以在空间上有效分散,保险赖以存在的风险分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三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也是农业风险所特有的。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强度各异,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首先是风险种类分布的区域性,即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灾害种类,如我国南方地区水灾较为频繁,北方地区则旱灾较为严重,而台风主要侵害沿海地区等等;其次是同一生产对象的灾害种类和受损程度的地区差异性,即由于地理、气候、品种
不同,同一生产对象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类型的灾害,而且对同一灾害的抵抗能力不同,如同样是水稻,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就有着不同的自然灾害,而且即使是遭受同样灾害,南方、北方不同水稻品种的抗御能力也不同。农业风险的区域性使得农业保险经营必须进行风险区划与费率分区,这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成本高的工作,大大增加了农业保险经营的难度和成本。
四是更为严重的逆选择与道德风险。保险业务中普遍存在逆选择与道德风险。但是,由于农业保险的标的大都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其生长、饲养都离不开人的行为作用,农民购买了保险之后,难免通过其行为增加预期索赔;又由于农村广阔,业务分散,交通不便,管理难度大,有效监管成本高。因此,农业保险业务中存在更为严重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农业风险的特殊性,造成农业保险经营极不稳定,经营难度大,赔付率高。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有关资料,从1985年到2004年的20年里,我国农业保险业务除了2年微利以外,其余18年都处于亏损状态,综合赔付率高达120%。
三、农业保险商品的特殊性
商品按市场性质可以区分为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一般财产保险商品属于私人物品,而农业保险商品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私人物品,也不是典型的公共物品,而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一种准公共物品。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保险虽然在直接消费上具有排他性的主要特征,即购买了保险的农户在保险责任范围内能得到直接的经济补偿,没有购买保险的农户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但在其整个消费过程中即保险经营的一定环节上并不具有排他性。例如,防灾防损是农业保险经营的重要环节,是减少风险损失、降低保险经营成本的主要措施,但在实施防灾防损措施时,不买保险的农产常常可以搭“便车”。
(二)农业保险的主要商品不具有竞争性。一方面,农业保险的高风险与高成本决定了农业保险的高费率;另一方面,农业本身的预期收益不高,农民可任意支配的收入很低,支付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市场条件下,难以形成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我国自1982年恢复开办农业保险以来,除了新近成立的几家农业保险公司以外,一直只有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原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承办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
(三)农业保险的成本和利益具有显著的外在性。虽然在短期内农业保险产品的供需双方可以确切计算利益,但从长期看,由于农产品(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农产品)的需求扩张受到人的生理条件的限制,其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很小,引进农业保险后,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使全社会受益。保险公司和农户并没有得到全部甚至是主要的利益。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边际私人收益小于其边际社会收益,农业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的边际私人成本大于其边际社会成本,即农业保险的成本和利益是外溢的。
(四)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保险必须进行规模经营,才能在大范围内分散风险,保持经营的相对稳定。
农业保险商品的准公共物品性决定了农业保险采用纯商业性经营方式难以成功,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
四、农业保险经营方式的特殊性
农业保险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经营方式的特殊性。普通财产保险商品属于竞争性私人物品,一般采用商业性经营方式;农业保险商品是准公共物品,其“公共部分”应该由政府来提供。因此,农业保险必须采用政策性保险经营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质就是国家财政对农业保险的净投入并辅之以必要的法律与行政支持。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农业保险发达国家,政府对农民所交保费的补贴比例大都在50%以上,并承担保险公司的部分或全部管理费用。以美国为例,按照2000年通过的《农业风险保护法》,政府每年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超过30亿美元,国家对农业的保护主要通过农业保险来实现。我国长期实行以直接的农业补贴和价格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发生自然灾害时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救济灾民,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很少。我国目前除对农业保险免缴营业税外,没有其他扶持政策,几乎是纯商业性经营。我国农业保险要健康发展,必须增加政府投入。一是对农业保险实行补贴投保农户、补贴保险公司、补贴农业再保险的“三补贴”等政策,即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产投保按品种、按比例给予保费补贴,对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适当给予管理费用补贴,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同时,对农业保险经营实行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扶持政策。二是尽快研究制定《农业保险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从各方面对农业保险予以规范和规定,保证农业保险体系的健康运行。三是对农业保险发展予以行政支持,包括保险宣传、协调各方关系等。但是,对农业保险的补贴要依据本国国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财政实力有限,在目前情况下,第一,逐步减少农产品收购价格补贴和出口补贴(这也是“WTO”《农业协议》所要求的),转用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费用补贴,逐步实行以支持农业保险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第二,农业保险实施必然使政府财政用于灾害补偿和救济的支出减少,可将节省的部分投入到支持农业保险发展中;第三,在农业保险发展初期,国家应着眼长远,适当增加巨灾风险基金的积累。国家增加对农业保险的投入,有利于调整我国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完善我国农业保护制度体系。
五、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特殊性
农业保险商品的准公共物品性以及农业保险经营的政策性决定了其组织形式有别于普通财产保险。我国《保险法》第七十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两种组织形式。鉴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2004年中国保监会提出,在现有发展水平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应走经营主体组织形式多元化道路。主要包括:
(一)为政府代办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分别在四川、江苏等地实行的奶牛、水稻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上述两家公司经历了长时间和大范围的农业保险实践,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业务较易开展。
(二)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即专门或者主要经营农业保险的股份制保险公司,如2004年相继成立的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吉林安华农业保险公司。这种组织形式较适合于农业较发达地区,但要解决好股份公司的商业性与农险业务的政策性之间的矛盾。
(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这种公司采用相互保险的形式但又吸收了公司制的运作方式和法人治理结构,日本、美国、欧洲国家等多采用此形式,我国2005年也成立了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这种形式产权清晰、交易成本低,有利于相互监督防范道德风险,有利于协调政府、公司、农户间的关系,比较适合
于农业生产经营比较集中,组织性较好的地区,如黑龙江农垦区、新疆建设兵团等。
(四)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市原来由市农委主导的“农业保险促进委员会”即为此种组织形式。“兜底”虽可解保险公司的后顾之忧,但容易使其放松管理,滋生心理风险;并且,对于巨灾风险损失,地方政府也难以“兜底”。
(五)外资或合资农业保险公司,如2004年10月成立的法国安盟保险公司成都分公司。设立外资或合资农业保险公司有利于引进先进经营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由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地方财政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实践中具体采用那种组织形式,则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参考文献
[1]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J].2003,(09):88-99 [2]李军,段志煌.农业风险管理和政府的作用[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庹国柱,朱俊生.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2014,(02):44-53
[4]黎已铭.农业保险性质与农业风险的可保性分析[J].2005,(11):22-25 [5]张祖荣.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2006,(10):32-39
第五篇: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简称“农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2012年《农业保险条例》中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农业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或者疾病等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本条例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 种类
农业保险按农业种类不同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按危险性质分为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病虫害损失保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损失保险;按保险责任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和一切险;按赔付办法可分为种植业损失险和收获险。
农业保险与农村保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以地域命名,是指在农村范围内举办的各种保险的总称,除含农业保险外,还包括乡镇企业、农业生产者的其他各种财产、人身保险。
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包括农作物栽培(农业)、营造森林(林业)、畜禽饲养(畜牧业)、水产养殖、捕捞(渔业)以农村中附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副业。
农业保险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种植业保险
(1)农作物保险。农作物保险以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为对象,以各种作物在生长期间
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使收获量价值或生产费用遭受损失为承保责任的保险。在作物生长期间,其收获量有相当部分是取决于土壤环境和自然条件、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生产者的培育管理。因此,在以收获量价值作为保险标的时,应留给被保险人自保一定成数,促使其精耕细作和加强作物管理。如果以生产成本为保险标的,则按照作物在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生长阶段投入的生产费用,采取定额承保。
(2)收获期农作物保险。收获期农作物保险以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收割后的初级农产品价值为承保对象,即是作物处于晾晒、脱粒、烘烤等初级加工阶段时的一种短期保险。
(3)森林保险。森林保险是以天然林场和人工林场为承保对象,以林木生长期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病虫害造成的林木价值或营林生产费用损失为承保责任的保险。
(4)经济林、园林苗圃保险。这种险种承保的对象是生长中的各种经济林种。包括这些林种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果实、根叶、汁水、皮等产品、以及可供观赏、美化环境的商品性名贵树木、树苗。保险公司对这些树苗、林种及其产品由于自然灾害或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此类保险有柑桔、苹果、山楂、板栗、橡胶树、茶树、核桃、枣树等保险。养殖业保险
(1)牲畜保险。牲畜保险是以役用、乳用、肉用、种用的大牲畜,如耕牛、奶牛、菜牛、马、种马、骡、驴、骆驼等为承保对象,承保在饲养使役期,因牲畜疾病或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伤残以及因流行病而强制屠宰、掩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牲畜保险是一种死亡损失保险。
(2)家畜保险、家禽保险。以商品性生产的猪、羊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为保险标的,承保在饲养期间的死亡损失。
(3)水产养殖保险。以商品性的人工养鱼、养虾、育珠等水产养殖产品为承保对象,承保在养殖过程中因疫病、中毒、盗窃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水产品收获损失或养殖成本报失。
(4)其他养殖保险。以商品性养殖的鹿、貂、狐等经济动物和养蜂、养蚕等为保险对象,承保在养殖过程中因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或产品的价值损失。主要险种:
中国开办的农业保险主要险种有:农产品保险,生猪保险,牲畜保险,奶牛保险,耕牛保险,山羊保险,养鱼保险,养鹿、养鸭、养鸡等保险,对虾、蚌珍珠等保险,家禽综合保险,水稻、油菜、蔬菜保险,稻麦场、森林火灾保险,烤烟种植、西瓜雹灾、香梨收获、小麦冻害、棉花种植、棉田地膜覆盖雹灾等保险,苹果、鸭梨、烤烟保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