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超常规力度推进粮仓建设 助力稳增长惠民生

时间:2019-05-12 02:4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储粮超常规力度推进粮仓建设 助力稳增长惠民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储粮超常规力度推进粮仓建设 助力稳增长惠民生》。

第一篇:中储粮超常规力度推进粮仓建设 助力稳增长惠民生

中储粮超常规力度推进粮仓建设 助力稳增长惠民生

国务院在去年部署两年在全国新建仓容1000亿斤的基础上,今年6月进一步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重点投向粮食仓储设施等领域,发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多重作用。

中储粮总公司承担了重要的建仓任务,今年已安排新建仓容218亿斤,项目185个,总投资100亿元。这是中储粮成立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同时,中储粮今年将对现有老旧仓房进行大修维护,计划投资34亿元,维修老旧仓房1300亿斤。通过大规模仓库维修,改进中储粮仓储硬件水平,更新配齐生产设备,适应新的储粮技术应用。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助力国家稳增长大局。

据悉,中储粮目前直属库为346个,由于仓容有限,托市临储粮自储比例不足15%,85%以上的托市临储粮分散储存在11000多个地方和民营企业。中储粮在监管这些库点中承担巨大风险和压力。中储粮通过强力建仓,将提升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能力,强化风险防控,更好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

据中储粮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储粮以超常规力度推进建仓修仓工作,作为企业“百年大计”工程。这次仓储设施建设有4个特点:一是在国家决定加大建仓力度前,中储粮已提早研究确定了项目库,有前瞻性的系统准备。二是抓“快”。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前提下,快字当头,以迅速形成有效投资。218亿斤建仓项目有望在9月开工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部分项目能够在今年底秋粮收购中建成投入使用。三是抓“严”。严格执行程序和各项规定,总公司组织开展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和重点督查,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

安全。四是抓“实”。中储粮此次建仓工作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组织招标、统一采购管理、统一资金支付、统一审计把关。保证各个建设环节扎扎实实做到位,避免返工,不留隐患。并且建立了项目建设信息动态报送制度,确保信息通畅。

第二篇:平川2015: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

平川2015: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

本报记者 高子发 通讯员 赵宗幸 曾雪洁

平川是西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我省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白银新兴的农畜产品深加工区。

一方面要全力支持服务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发展,一方面也要创立平川地方的特色经济。近年来,平川区委、区政府正在实施的“3+5”产业工程战略,正在有力地改变着平川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转型跨越。

区委书记高云翔提出,平川要深入实施“工业主导、园区引领、城乡统筹、富民强区”的发展战略,坚持“11236”发展思路,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地方工业集群,推动平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区长胡建伟表示,发展靠投资,投资靠项目。平川要以项目带动为支撑,提升项目谋划层次,保障项目建设水平,落实项目实施质量,促进平川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围绕这一战略思路,2015年,白银市平川区着力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重点活动,激发发展活力、凝聚发展要素、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实力、提升发展质量,着力打造西部陶都、甘肃新能源基地和农畜产品深加工区,产业结构在提质增效中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2亿元,增长20.06%;第三产业17.85亿元,增长8.3%;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933元,增长12.5%。

夯实基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平川区充分发挥项目对经济转型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2015年,4项市列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141项区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8.4亿元,其中建成102项。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2亿元,增长20.06%。

第21届兰洽会签约项目37个,签约资金102.83亿元。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签约项目12个,签约资金12.68亿元。在建招商引资项目78个,到位资金62.35亿元,增幅25.2%,开工率91.3%。

不断夯实园区基础,平川经济开发区南区基础设施平整土地1600亩,完成全长8.6公里的景观西路、世纪大道北路、世纪大道南路三条主干道路基工程,完成唐水线等供电线路改迁工程。

实施循环化改造和循环经济建设项目22项,累计完成投资14.04亿元。抢抓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推荐申报企业17家项目23个,申请增信基金2.81亿元,投资基金3.99亿元,已落实6家企业1.2亿元基金。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正式投入运营。平川陶瓷文化创意园完成投资5000万元,建成陶瓷展览馆、陶艺体验中心,完成办公楼维修工程。

工业担纲,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坚持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导向,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积极培育“3+5”产业工程,大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壮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推动辖区煤电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和电机改造升级工作。

全区原煤产量1103万吨,增长1.2%;发电量66.7亿千瓦时,墙地砖产量824万平方米。

加强政银企合作,全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对接签约项目68个,融资总额10.68亿元,已发放贷款8.98亿元。争取到中小企业奖励资金269.9万元。

28项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其中新乐雅年产800万平方米抛光砖生产线建成投产,欧利亚年产80万件高档卫生瓷、大象能源年产1500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建、启明星年产5000吨变性淀粉、雄立紫砂开发等项目已全面建成,完成工业增加值34.3亿元。

工业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指标之内,万元GDP能耗下降0.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47%。容和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陇烨等11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科技型企业。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个,申请发明专利17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31项。

城乡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发展平台、实施创新驱动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强化项目及园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服务经济提档升级,逐步形成了协同推进、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保持持续优化的良好势头。

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6.06万亩,预计粮食产量达到3.61万吨。建成旱作农业示范园,规模养殖企业110家,规模养殖户 260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00个,其中创建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15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妥推进,农业设施确权发证470家。

建成7个乡镇金融服务站,126个村级便民服务网点,评定信用农户2.08万户。建成61个行政村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安排财政引导资金581万元,吸纳社员入社资金37.4万元。完成流转土地3万亩,累计达到6.66万亩。

旅游业累计接待游客52.84万人(次),实现收入3.05亿元,增长30%。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建成各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和“每周(月)十件实事,洁净365”工作法,完成480件实事。

生活垃圾转运站一个完成主体工程,一个完成选址;累计投资3640万元,完成双拥路、环湖西路、育才西巷、文化巷、建设路西延、磁窑路等一批道路改建或维修工程。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500户。

完成植树造林3.1万亩,新增城区绿地7.71公顷,绿地率32.23%,绿化覆盖率37.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73平方米。投资1198万元,完成5个建制村通畅工程,全区 61个行政村实现了通畅。

保障民生,发展成果百姓共享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得方向,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当年办结”的原则,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大力兴办惠民实事。

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015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06%,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到85元。争取就业再就业资金3000余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输转劳务2.52万人,创收4.2亿元。发放城乡低保金、各类救助金、抚恤金累计8265.7万元,发放粮食直补等各类惠农补贴3742万元。

区级十件惠民实事完成投资1.81亿元。1000亩城乡大环境绿化工程、176套公共租赁住房、30个基层文化大院、10座公共厕所、5个“一村一场”体育健身工程、2个整村推进、38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全面建成,棚户区改造工程、区中医院、高效节水灌溉等惠民实事有序推进。

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区幼儿园创建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步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投资1.1亿元,实施了全面改薄项目,建设校舍42778平方米。广电网络宽带项目完成投资6500万元,“乡村通”光缆铺设工程完成投资3050万元。

认真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安装药品便民电子查询机和食品安全溯源机70台,建成2个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

强化“一号”意识,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研究制定了“1+20”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85亿元,1.47亿元的精准扶贫贷款已全部发放,全年脱贫5006人。

第三篇: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

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一、落实情况

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情况

根据市住房保障领导组安排,我县2014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为800套,其中:经济适用房300套,廉租住房200套,公共租赁住房100套,城市棚户改造200套。

根据规划,住建局选址东村镇西村,滨河南路新职业中学南建设保障性住房小区。2013年已编制完成保障房小区修建行详细规划,并在规划小区内建设2012年、2013年保障房建设任务。2014年新建任务已办理选址意见书,开始编制上报可研、办理环评等手续,土地手续已于2013年由县国土局上报,尚在审批中。2014年新建保障房任务计划6月初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主体施工,完成投资1.3亿元。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情况

2014目标任务下达后,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实施,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按照一把手总负责,工程负责人直接负责的要求,将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负责2014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确保我局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现将目前的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1、城南热源厂工程

北京志恒立凯投资公司筹资建设城南热源厂工程,总投资1.2亿元,新建2×58MW锅炉及配套设施,今年5月底已完成了工程环评;工程选址;工程可研;能评报告。土地手续正在完善当中;土地手续完成后,将进行工程的立项。计划2014年投资1亿元,3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投资的3600万元,现正在建设锅炉房基础及烟筒工程,计划年底建成投用。

2、天然气工程建设项目

总投资3000万元的岚县-—太原输气管道工程,该工程已投资2135.52万元。目前已经办理了临时占地手续,开工建设,正在办理工程立项、环评等手续。目前两个施工队施工均比较正常,已完成测量15.01公里,扫线15.01公里,布管9.3公里,焊接6.46公里,防腐2.3公里,开挖、下沟均为1.5公里,回填0.3公里。

国新能源岚县CNG/LNG加气站项目投资3000万元,加气规模50000立方米 /日。该工程现在正协调落实项目选址事宜,以保障该项目工程更加顺利的推进,手续方面等待县发改局报吕梁市发改委后批复。

3、城区供水改造工程

县城供水管网及水表出户改造工程投资1500万元,铺设管网5600米,安装水表1800。工程已完成工程立项、设计、招标,规划等手续,2014年5月25日县城供水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目前工程正在新建路东延段铺设自来水管网,10月底前建成投用。

4、生态园林建设工作情况

今年园林绿化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对向阳西路行道树进行更换,栽植白蜡120株(道路树种更换)。对滨河公园绿化带植物进行改造,栽植花灌木、绿带整形2500米(公园绿带建设)。对民觉路全段、向阳路全段、北盛街进行道路绿带隔离10000米,绿色钢丝网(道路绿化带隔离)。对人民广场、裕丰湿地公园、滨河公园绿带、草地、块状景观进行塑钢隔离栏隔离8000米,白色锥形塑钢隔离栏(公园广场绿化带隔离)。

我县目前在建的公园有懿荷公园和宜德湿地公园两处。其中懿荷公园总投资7000万元。总占地面积170亩,2013年4月11日正式开工,目前完成土方25万方,完成主入口广场硬化、景观灯柱、门球场(2个)、儿童游乐场、健身广场、城市规划馆、音乐喷泉、文化墙(9块)、文化雕塑、汉白玉凤柱(8根)、长廊3处、景亭4个等硬件设施建设,栽植大树6000余株、绿化树木达59种,绿化率达77%,目前完成投资约6600余万元,今年3月复工,正在栽植花灌木。目前已栽植1.3万㎡,完成投资65万元。计划在年底全面竣工。

5、污水和垃圾处理实施情况

我县污水处理工作由县环保局负责实施。

垃圾处理工作由环卫局负责。2014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配置情况:垃圾桶1000个,果皮箱59个,日清运垃圾65吨,每天有451人上街清扫,清扫保洁时间每天达15小时。2014计划投入资金880万元。

6、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情况情况

岚河北路综合管沟于2013年开工建设,当年完成了路基基础处理40万m3,路基土方200万m3,综合管沟长6350m,雨水管11800m,污水管6000m,桥梁下部结构初步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目前正在安装桥板和路面工程备料,已完成桥板吊装43块,备砂砾3.8万m3,完成投资230万元,今年10月底可竣工通车。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000万元,其中路面5600万元,桥梁830万元,其它570万元。

二、存在问题

1、保障房小区基础设施落后,供电、供水、供暖设施尚未开工,道路建设滞后。土地审批未全部落实,小区占地(包括道路)229亩,只批回69亩。2014年建设任务急需与占地农民协调占地补偿事宜。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困难,工作迟滞。

3、工程实施过程中手续办理和土地征占方面有困难。

三、工作推进计划

1、加强沟通协调,落实工程用地。我局将与相关单位协调配合,加快土地征用工作,落实补偿事宜。

2、积极开工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在地块落实的基础上,加快工程招投标工作,确保及时开工,按时建设完成。

3、加强监督管理,严把安全质量。由局分管领导和工程质量安全职能科室负责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规定指标,确保施工安全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合格。

岚县住建局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二日

第四篇: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 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自查报告

下陆环保分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4】16号)和《黄石市审计局关于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的通知》(黄审财通【2014】46号)的要求,我分局认真组织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黄石市“五小”企业关闭、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函[2013]104号)文件要求,结合市政府和签订区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内容,下陆区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开展“五小”企业关闭和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作。现全区24家“五小”企业已全部关闭到位;30家重点污染源单位已经整治到位27家,各单位已经按照各自整治方案安装污水处理设施4套,污水在线监控装臵3套,应急或循环水池8座,烟粉尘治理设施8套,噪声治理设施1套,规范建设厂区物料储存库5座,实施雨污分流企业7家,基本确定关闭或搬迁企业9家,共投入资金近2800万元。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1.水污染防治计划。组织开展磁湖、大冶湖重点流域污染隐患排查,全面摸清辖区内磁湖、大冶湖的基本情况,全面排查重点流域的环境安全隐患,彻底查清影响水质安全的违法排污企业等。建立隐患排查整治台账和风险源名录。坚决关闭取缔重点流域内所有直接向两湖排污口的排污口和与保护重点流域环境无关的违规新建建设项目,坚决消除影响重点水域水质安全的环境污染和隐患等。

2.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情况。“十二五”期间,下陆区对八个村进行全面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修建和整治村庄道路、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村舍改造、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推动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性污染,积极开展和推广土壤污染防治工程。以治理农村畜禽养殖污水和粪便为主,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通过以上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环境意识得到提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生态行为得到强化,形成公众参与机制。目前,八个村庄的整治正在进行。

3.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进展情况。目前,下陆区已完成“五小”企业关闭24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完成整治27家,正在整改3家。

4.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情况。我分局在审批项目时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验收的规定;在新、扩、改建项目时,坚持环保设施配套,采用物耗能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并有可行治理方案的清洁工艺;在服务企业、发展经济、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坚持引导和限制的原则,积极防治出现新的污染;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三废”资源化,减少向环境排污;在吸引外商投资、引进产品和项目时,要注意引进高、新、尖技术。

二、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意识淡薄。今年我区关闭“五小”企业24家,将30家企业纳入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环保规范化管理,逐步解决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噪声、粉尘、污水等问题。但是部分企业法人以效益不好、资金短缺为借口,迟迟不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将环保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当作额外经济负担,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个别涉水企业由于法人存在侥幸心理,规避环境监管,追逐利益最大化,使得污染防治设施运转不能正常运行,处理效果不标达。

(二)执法环境不理想。违法成本太低,处罚力度与一些环境违法行为严重性不相适应。我区对于企业违法一般处以1到5万元经济处罚,相对企业因环境违法所得利益微乎其微,难以发挥应有震慑作用,难以改变目前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正常现象。有的环境标准尚未制定,有的虽有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但操作性不强。公众参与度不够,缺乏发动和依靠群众参与环境保护有效机制,导致一些愿意参加的群众不能全面参与环境执法,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环境执法质量。

(三)保障经费投入不足。环保治理经费经常捉襟见肘,仪器设备严重滞后于形势需要,造成很多污染程度、种类、数据无法确定,以致环境执法难度加大。目前我区无监测站,不能及时获取断面监测、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监测以及重点区域污染状况信息,错失了及时有效处臵时效;无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全区乃至重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变化不易把握,信息不灵;全区没有一个污水处理厂,居民生活污水大多处于无序排放状态。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打算

根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内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分局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克服困难,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在适应现代开放型、法制型经济基础上,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加强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序、合法地进行。下陆区要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工业污染治理、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强化司法保障和行政执法,发挥好环境保护法庭的作用,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法可依,环境监督有章可循,使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得到及时、公开、公正、严厉的惩处,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性宣传,及时报道和表扬环境保护先进典型,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为环保工作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切实增加环境保护投入。要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充分运用税收、信贷、折旧等经济手段,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综合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及引进外资等方面,制订、完善并落实各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要切实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吸引高水平的环保技术咨询、中介和投资公司进区,提供社会专业的环保服务。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增加环保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

2014年9月22日

第五篇:【6楼】更加积极运用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

更加积极运用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

【红旗文摘--经济】

根据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在未来的施展空间有限

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处于上升趋势,原油、基本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上涨,天然气、水、电等公用产品的长期低价管制将实现市场化定价,土地和环境的硬性约束日益强化,决定了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快速增加。到2011年12月,广义货币(M2)余额已高达82万亿元,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188%,远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常为20%—80%)。多年来,利率偏低和基础货币超发导致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2010年开始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5.5%提升至21.5%的历史高位。由于存款准备金工具自身的缺陷,信贷持续紧缩引发民间借贷利率高企,30%至50%的年借贷利率成为普遍现象,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凸显。成本上升、借贷利率高企、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叠加使得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生存状况甚至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还要艰难,引发不少企业资金链条断裂、老板“跑路”等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中枢将系统性上升,今后通过货币和信贷刺激经济增长的基础不复存在。因此,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货币政策总体上应该保持稳健,以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同时,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信贷结构,对中小微型企业采取微调的定向宽松政策,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二、扩内需、促消费——能力建设是关键

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上升,欧美国家经济将增长乏力,中国外围出口市场需求将出现下滑。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扩大内需。当前经济结构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剔除价格因素后我国投资需求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3.5%左右,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的贡献比重普遍占六成以上,而我国与此相反。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调,严重阻碍了我国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扩大,内需不足一直制约着国民经济走向新的平衡。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能力建设非常重要。目前我们的困境是:一方面很多高端的内需我们缺乏提供能力、缺乏竞争力,中国的很多内需市场被外国产品垄断,比如高端设备、高端消费品,近期风靡全球的iphone就是典型代表,中国的内需被许多外国产品占领;另一方面许多中国富人跑到国外去刺激他国内需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产商品和服务缺乏竞争力。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既可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时期,如果城镇化持续以每年1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快速推进,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如果能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每年能使5%的农民工约1000万人实现市民化转变,使之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估计将使中国在2011—2015年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上升约0.9—1.2个百分点,将释放出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和新兴服务需求。

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支撑是服务业。服务业中的绝大部分属于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要在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应调整和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放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创新组织形式和服务措施,提升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促进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从根本上来说,要靠提高中低居民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结构,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实证测算表明,财政基本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将增加0.2个百分点。其中,增加社保和医疗支出的效果较为显著。当前,可积极完善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有序解决有条件农民工进城落户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确保进城的农民工在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与城镇居民逐步实现同等待遇,建立起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

三、调结构、惠民生——财政政策大有可为

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中国经济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必须通过转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大规模增加有效供给才能得到根本解决,而这些恰恰是财政政策最能发挥其作用的领域。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经济内生发展基础和改善民生能力

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财政支出要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着力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企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要充分利用财政贴息、财政补偿等手段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强薄弱环节,优化投资结构,并把增投资与扩消费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的内生和自主增长基础。

二是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大力提高政府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比重,大力提高农村和弱势群体支出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比重。加快推进省以下分税制改革,建立起地方政府大宗、稳定的主体税源支柱,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均等化财力,着力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三是加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力度,促进垄断行业和部门改革,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当前,央企税后利润上缴比例最高才15%,明显偏低,提高5—10个百分点有利于缩小行业垄断造成的贫富差距和增强中央财政提供民生支出的财力。因此,应提高央企利润上缴财政部的比例,扩大征收范围,加快向金融、部属国有企业推进利润收缴,真正实现“资产全民所有、收益为民所用”的原则。

2、加快税制改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在积极推进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同时,注重从制度上解决货物与劳务税收政策不统一问题,逐步消除交通运输、建筑安装、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原来存在的营业税重复征收问题;“营改增”全面推开后,增值税收入所占份额将一下子升至50%以上,要进一步降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营业税税负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

二是要加快推进资源税、碳税改革,建立起一个包括排放权交易、清洁发展、碳税、技术标准和管制在内的多元化减排体系,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尽快把资源税的覆盖范围扩大到煤炭、基本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实现从价征收,适当提高5%至10%的资源税税率,形成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机制。

三是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征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要加强房产税普及教育、增强共识,减少国民对房产税的误解和抵触。房产税的征收实行从量从价综合征收,健全财产申报制度、财产登记制度、财产保护制度以及合理的财产评估、财产交易制度等,将短期调控和中长期配套改革结合起来把握,作为收入调节的重要手段。

四是在税收优惠方面,要更多地为中小微企业、民间创业者提供良好税收环境。目前我国对小微型企业的税费优惠是阶段性的、碰到困难而出台的临时政策,缺乏长期的税收规划。要建立起进一步减少创新性企业、文化企业、“三农”及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中小企业税负的制度性安排,并长期依法执行。例如,应加快落实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负担,促进食品价格稳定;加快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及促进环境保护的所得税优惠办法,等等。

3、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提高先进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的转换效率

目前,尽管我国财政科技总投入仅次于美、日,但成效有待提高。我国科研经费仅40%用于产业项目,新技术的产品转化率较低,新产品、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困难,科技和专利的转化率只有10%—15%,远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因此,要优化投入结构,突出对这三大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高投资效率。

一是“前移”财政投入,越接近产业化的成果越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应加强政府采购立法,落实政府支持性采购政策,加优先支持本国产品;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补助资金、低利息资金和政府风险投资对产业化项目成长期、创业期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同一个科研项目,越接近产业化,给予的资金总量和比例应越高,重点帮助企业完成产业化最艰难的路程。

二是加大对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信用担保、财政贴息、固定资产折旧、企业创新基金、创业资助、税收减免、周转金贷款等方式加大企业科研支持,提高中小企业在科研经费分配中的比重。设立财政科技引导基金,对参与促进科技产业化的社会资金给予配套,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参与科技产业化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给予上述财政支持。

三是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立问责机制。要加强经费管理的监督,大力加强对科研单位的审计。加大市场化和透明度运作,建立完善专家匿名评估体系,减少垄断,对科研资金的获得按照“谁的项目市场最认可、专家同行最认可,而不是行政权力最认可”的方式运作。改革一次性的、平均普惠式的投入模式,在科研、初试、中试、产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各阶段,每推进一个阶段,增加一部分投入。建立信用档案,越是以往产业化效率高的企业和机构,给予的财政支持越大。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和机构,建立黑名单并且公示,建立完善惩罚机制,把有限的资金配置到脚踏实地从事科研及其产业化的专家和企业。

下载中储粮超常规力度推进粮仓建设 助力稳增长惠民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储粮超常规力度推进粮仓建设 助力稳增长惠民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