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2 02:1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2010-11-15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税源管理新途径,税务总局决定,在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广东、青岛国税局和广东、山东地税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二)基本原则

1.依法实施

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坚持依法征管原则,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求实创新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勇于创新税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税源管理规律。

3.积极稳妥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细致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试点工作,保持队伍的稳定和各项税收工作的有序开展。

4.注重结合

要根据税收征管战略目标,合理确定税源专业化管理目标;要按照逐步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总要求,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税源管理目标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核心,要通过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手段审核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合法性,促进纳税遵从,提高税收征收率。

(二)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大的纳税人,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按照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估等设计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及风险特征库;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不同风险,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措施,促进纳税遵从度提高。

(三)实施信息管税

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为主线,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大力推进信息管税。拓展数据采集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纳税人申报信息和第三方信息。做好企业集团经营、税收信息的常规性采集工作;逐步推广网络发票,最大限度采集发票信息;做好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信息交换工作;完善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机制。严格数据录入审核,加强数据整理、存储、交换、校验等方面管理,提高数据管理质量。提高税务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水平。运用数据分析应用等系统,加强申报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的分析比对;综合运用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收关联分析等方法,深入开展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管理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分析。

(四)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大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行业,兼顾国际税收等特定业务,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根据税源科学分类和风险管理流程,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探索提升跨区域经营纳税人的管理层级。税务总局主要负责全国性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战略目标规划的制定、全国性涉税信息的采集和应用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纳税评估模型及风险特征库、搭建风险管理平台、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下达风险应对任务、实施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等)、组织对定点联系企业的纳税评估等。省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工作及组织实施大企业(跨地市经营、本级重点税源、特定业务)的纳税评估等。市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工作及组织实施大企业(跨县区经营、本级重点税源、特定业务)的纳税评估等。县(区)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工作及组织实施本级重点税源、中小企业、个体户的纳税评估等。调整内设部门税源管理职责,将税收风险规划、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下达应对任务等职责整合到相应部门,归口履行上述职能。在坚持现行财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现有按照划片管户设立的税源管理机构,调整为按照规模、行业、特定业务等分类的税源管理机构,主要从事纳税评估。科学界定税收管理员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办法,设置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等岗位,实施专业化管理。

省局、市局、县局可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报经税务总局批准后适度调整机构、职责。

(五)规范税收征管程序

按照受理申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法律救济等环节,规范税收征管基本程序。税务机关受理纳税申报后,应依托涉税信息和风险预警指标、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纳税进行案头审核,并进行相应处置;对不能排除疑点的,可采取通信、约谈、现场等方式进行检查、处置;发现纳税人有涉嫌偷、逃、骗税税收违法行为的,移交税务稽查处理。稽查部门立案后,要积极组织实施,运用有效稽查方式和手段,深入调查核实,充分发挥稽查的作用;

稽查部门经审查认为不需要立案的,应及时退回税源管理部门;立案查处后,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要做好法律救济工作,妥善解决税收争议。

(六)完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税务机关与外部门之间的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统一分析监控税源风险,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督导、反馈、考核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避免基层重复工作和对纳税人重复评估、检查。完善纵向互动机制,合理调整划分各层级间税源管理职责,强化纵向配合。完善横向联动机制,加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环节以及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合作。实行各税种统筹管理,同一纳税人涉及多个税种的信息一次性采集,按纳税人归集信息,并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推进信息共享、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

(七)培养专业化人才

要注重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针对岗位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要逐步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税源管理专业人才能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四、试点的实施要求

(一)转变理念,统一认识

各试点单位要深刻理解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克服畏难情绪,在系统上下形成共识,增强试点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

(二)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各试点单位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征管科技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明确分工,通力协作;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三)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各试点单位要按照本指导意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在试点工作过程中,注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各试点单位要在2011年1月底前,将试点情况上报税务总局;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非税务总局指定试点单位可根据本指导意见自行试点。

二○一○年十月十八日

第二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2009-11-9)

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必须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税源管理专业化是指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规律,以纳税人规模、行业为主对税源进行分类,税务机关内部分工与之相适应,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税源管理体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达到管住管好税源的目的。现结合各地税源管理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经济性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通过税源管理专业化,落实信息管税要求,才能逐步解决上述问题,促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实现。因此,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基本任务

(一)科学分类税源,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的分布以及机构人员状况,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行业、规模为主,兼顾风险、存续期等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大体分为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包括中小税源和个体工商户),重点税源是指企业数量占当地企业总数比重较小(10%—20%)、年税收收入占当地税收总收入比重较大(60%—80%)的纳税人。根据税源分类实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在原则上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不动和属地管理基础上,按照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的分类明确管理机构和内部职责分工,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打破区县的管理界限。对重点税源,可根据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及规律,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对一般税源,可根据税收风险程度和征管环节,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分工管理。

(二)建立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立体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对税务机关内部,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实行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各级税务机关之间、各部门之间形成管理合力。

建立纵向互动机制。从总局、省局、市局、县局、分局(所)到税收管理员六级,各级都应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

责。

总局主要负责制定税源管理规划、制度,建立税源信息监控平台、预警指标体系、风险特征库、纳税评估模型,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指导、督促、考核税源管理工作。

省局、地市局负责制定本级税源管理规划、制度,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数据,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本级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

县局、分局(所)负责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监控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日常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成立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建立起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工作的联动机制,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评价考核征管状况。

征管科技部门负责拟定规划、制度、方案和统筹协调;税种管理部门负责人事部门负责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绩效管理;收入规划部门负责税收分析;电

子税务管理部门负责数据的抽取、整理和提供,相关信息系统的修改和完善;教育部门负责税收管理员和专业人才的培训。

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地方党政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逐步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机制。

(三)建立和培养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需要,对人才进行专业分类、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针对税收风险管理、纳税评估对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人才的需要,尤其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可试行等级评估员办法,逐步建立专业化的评估员队伍。要注重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专业技能的提高,针对岗位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四)强化信息技术对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支撑

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整理与存储税源信息,加强数据管理,确保数据质量;要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提高纳税评估效率和质量,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要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要以业务为主导,以技术推动业务的创新并提供保障。

三、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各级税务机关要切实提高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共同推进此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各地要切实提高提高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思想认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要层层动员,广泛宣传,组织全体人员特别是税源管理人员深入学习、充分认识和理解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二)精心组织,明确职责

各级税务局机关要加强部门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此项工作。征管科技部门负责制定方案和统筹协调;人事部门负责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的组织实施;收入规划部门提供宠观税源信息和宏观税务信息;电子税务管理部门负责数据的抽取、整理和提供,相关信息系统的修改和完善;教育部门协助配合实施税收管理员的培训。

(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制定科学细致的计划和方案,分步组织实施,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解决问题。先试点,后

推广,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发挥能力专长,根据各类别纳税人的不同管理要求和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工作岗位。既要抽调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税务干部充实到专业化管理机构中,又要兼顾属地化管理机构中的人员配置和工作积极性,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的管户数量和工作任务,最大限度的发挥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潜能。

第三篇: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 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

见 为改进和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税发〔2010〕101号),结合我省国税工作实际,省局决定在部分县(市、区)国税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二)基本原则。试点工作要按照以下原则开展:

1.依法实施。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必须坚持依法征管原则,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求实创新。试点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学习借鉴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有关地方成功经验,勇于创新税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税源管理规律。

3.积极稳妥。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积极筹划,稳步实施。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完善、总结深化、全面推进的要求,积极有效地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4.注重结合。要根据税收征管中长期规划,合理确定税源专业化管理目标;要按照逐步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总要求,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充分发挥试点单位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不搞一刀切。

三、主要内容

(一)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1.对税源进行分类管理。在不改变现行财税管理体制、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将目前基层划片管户的税源管理格局,调整为按照纳税人经营规模,兼顾行业、风险、特定业务等分类,由不同的税源管理机构或团队分别进行管理。

根据纳税人经营规模,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重点税源的划分标准由试点单位结合实际确定)、一般税源和小型税源(主要是专业市场和个体工商户)。对重点税源,由专门的税务分局、税务所或税源管理科进行集中管理,或在税务分局、税务所或税源管理科内设专门的小组进行集中管理;对一般税源,按行业、风险、特定业务等进行分类管理,在税务分局、税务所或税源管理科内设专门的小组进行管理,或由专门的税务分局、税务所或税源管理科进行管理;对小型税源按区域分组进行管理,在巩固个体“双定户”委托银行划缴税款的情况下,可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社会协税护税,建立社会化、集约化的税收管理方式。2.对税源进行分级管理。全省各级国税机关都应当配置税源管理职能、履行税源管理职责,按照职责范围实行分级管理。突出发挥省、市州两级局在税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和县(市、区)局在税源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县(市、区)局机关一线化。省局和市州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预警及组织实施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特定业务的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县(市、区)局主要负责落实上级机关下达的税源管理工作任务,开展本级风险预警、组织实施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以及日常税源管理工作。为突出纳税评估在基层税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各试点单位要明确一个内设机构或组建专班专司纳税评估,主要负责对所辖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直接开展综合性纳税评估,同时负责组织指导税收管理员开展纳税评估,并搞好统筹协调,避免多头评估、重复评估,提高纳税评估质效。

(二)合理界定税收管理员职责。各试点单位要分解基层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划分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等岗位,税收管理员按照税源管理事项进行专业化管理。1.日常管理岗:主要承担宣传辅导、登记管理、发票管理、核定管理、催报催缴、信息采集、调查核实、任务执行以及相关征管资料管理等职责。

2.纳税评估岗:主要承担评估对象筛选、分析比对、税务约谈、实地核查、结果处理以及相关情况的移送与反馈等职责。

试点单位可结合实际,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税收管理员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可实行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并加强绩效考核,促进税收管理员工作落实。

(三)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大的纳税人,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流失风险。为推进风险管理有效开展,省局将开发应用税源风险预警防控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定期发布预警指标、下达风险应对任务、反馈风险处理情况、开展工作绩效考评,增强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实施信息管税。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为主线,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大力推进信息管税。

1.广泛采集涉税信息。以申报纳税信息为主体,加强数据信息采集管理,探索建立涵盖税收业务的涉税信息指标体系,形成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操作规范;做好企业集团经营、涉税信息的采集和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信息交换工作,进一步完善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机制。

2.积极获取三方信息。不断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密切与工商、地税、质检、统计等部门交换信息,积极推动建立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三方涉税信息获取机制,搭建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服务信息管税开展。

3.加强信息质量管理。充分应用税收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数据信息监控与维护机制,加强数据信息采集、整理、筛选、存储、交换、校验等方面管理,开展数据清理工作,确保信息全面、真实、准确。4.强化信息分析应用。运用税收监控分析等系统,加强申报信息、发票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和三方涉税信息的分析比对,开展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综合运用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收关联分析等方法,深入开展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管理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分析等。

(五)规范税收征管程序。按照受理申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法律救济等环节,规范税收征管基本程序。

1.受理申报。为纳税人提供多种申报纳税方式和渠道,方便快捷地受理纳税申报。

2.纳税评估。对纳税申报表的完整性进行审核,确保纳税人申报信息完整;依托相关涉税信息和风险预警指标、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纳税申报进行案头审核,以核查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并进行相应处置;对经过案头审核仍不能排除疑点的,可采取电话、信函、网络、面谈等方式进行核实;经约谈核实仍不能排除疑点的,应当进行实地核查。

3.税务稽查。在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有涉嫌偷、逃、骗税等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移交税务稽查处理;稽查部门立案后,运用稽查程序和手段,依法查处,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

4.法律救济。对纳税人的税收申诉、争议,通过税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做好法律救济工作,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六)完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各级国税机关之间、国税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国税机关与外部门之间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

1.完善纵向互动机制。合理调整划分省、市州、县(市、区)局以及基层税源管理部门税源管理职责,强化纵向配合。

2.完善横向联动机制。加强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环节合作,增强税源管理合力。

3.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深化国地税涉税管理合作,推进信息共享、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4.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坚持工作例会制度,统一分析监控税源风险,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督导、考核和反馈税源管理与征管状况,避免基层重复劳动和对纳税人重复评估、重复检查。

四、配套措施

(一)制定配套制度。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个制度规范、程序严密、依法行政的税收制度体系,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要在法律框架内对传统的征管程序、操作流程进行梳理,以纳税人为中心,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流转和审批环节,优化办税流程。要制定重点税源管理指引和重点行业税收管理规范,明确管理重点、作业标准、信息采集和监控指标等内容。

(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人才支撑是专业化管理的根本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建立和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试点单位要根据税源管理要求,结合干部队伍业务素质、管理技能实际,合理调整配备人员,将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充实到重点税源和重要事项的管理岗位上,“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做到人尽其才。注重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针对岗位需要加强教育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税源管理的支撑作用,提高专业化管理的科技含量。完善税收数据质量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对综合征管软件数据进行分析比对、错误提示和及时校正,提高征管数据质量。进一步推进网上申报和网上缴款、入库,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覆盖到全省所有县(市、区),扩大网上办税面,为纳税人提供更加经济、便捷的办税服务。在小规模纳税人中试点推行网络发票,通过信息手段实时监控纳税人开票信息,提高税源监控能力。稳步推广机打发票,并搞好开票信息与申报信息比对分析,促进税源管理加强。

五、实施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国税机关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对专业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探索实施,增强试点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把试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当好全省示范。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使广大国税干部增强开展专业化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做好专业化管理工作。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不是单纯的由哪一个部门负责的业务工作,涉及到各级国税机关及其各有关部门,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作。各级国税机关要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参与研究部署,推进工作有效开展。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省局成立以刘勇局长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征管和科技发展处。相关市州和试点单位都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效开展。省局、市州局相关部门要落实职责要求,积极参与专业化管理;要大力支持试点工作,深入开展调研指导,推进试点工作开展。

(三)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范本。各试点单位要根据税源管理状况和税务干部实际,因地制宜,积极进行探索实践,并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提高。

(四)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各试点单位要按照有关精神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试点中遇有重大情况和问题,应及时报告。

(五)加强督办,务求实效。上级国税机关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调研督办,指导和帮助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单位要落实工作要求,强化工作考核,落实工作责任,推进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省局将根据试点进展情况,适时召开座谈会,交流试点经验,分析困难问题,研究措施办法,推进试点工作深入。

非省局确定试点的单位,可根据本实施意见自行试点。

第四篇: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

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调研情况的报告

总局征管科技司:

收到《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调研情况的通知》(征科便函[2009]116号)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部分市局认真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定位和思路问题

(一)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概念的理解

税源,顾名思义,是指税收的源泉。税收归根到底来源于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是纳税人应税行为的结果。管理,是为到达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计划、监督、控制和协调等活动。现代税源管理理论认为:经济决定税源,征管决定税收。税源只有通过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活动才能成为税收,能不能将这些客观存在的税源转化为税收,完全取决于税务机关税源监管水平和征管能力。税源管理主要内容集中在对纳税人户籍信息的管理与服务、经营状况的监控与分析、以及对税收征缴情况的预测与评估等。税源管理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现代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税源专业化管理与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税收专业化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税收征管机构根据征管职能、纳税人类型或规模(但其内设机构仍按职能)进行设臵;二是指机构内

部的征管工作按照征管程度和环节实行专业化分工,使税收征管全过程按生产流水线的运行方式进行。而税源专业化管理应是税收专业化管理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方面。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税务系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主体规模化、特征化、连锁化等新情况,通过税务系统内部人力资源优化配臵和组织架构优化组合,对经营范围、运行模式以及管理特征相类似的纳税人,实施分类别、有重点的管理,增强税收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组织结构的最优化和组织效率的最大化,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和拓展管理深度、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目的。根据现代税源管理要求,税源专业化管理应划分以下几类:一是行业管理,就是在依据行业税收在本地区税收收入的比重,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地区界限,按照行业系统和隶属关系,设立专业税源管理岗位,进行税源控管的一种管理形式;优点,便于税收管理员了解同行业各纳税人的经营管理和纳税、税负情况等税源相关信息,可以利用税源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有效提高税收管理精度;缺点,所管税源分散,容易出现漏征漏管户。二是规模管理,就是按纳税人的经营规模及税收贡献,设立专业税源管理岗位,进行税源控管的一种管理形式;优点,能抓住不同经营规模纳税人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核算水平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税源管理措施;缺点,规模划分标准很难准确界定,少数企业经营规模与会计核算水平不相适应。三是专业市场管理,就是依据专业市场具备以下一个或几个条件,设立专业税源管理岗位,进行税源控管;优点,专业市场的税源同构性强,便于体现公平原则,提供有针对性的纳税服务;缺点,容易形成税务系统内部职能交叉。

(二)如何对纳税人进行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分类管理 应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按照财政体制的要求,专业化税源管理必须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从管理方法上来说:以属地管理为基础的划片管理起到兜底的作用,避免漏征漏管;专业化管理是精耕细作,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从现实情况看,市场主体专业众多,专业化管理必须抓住重点行业,宜粗不宜细,宜少不宜多。

二是由于各地税源结构、人员配臵有明显的差异,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不宜搞“一刀切”。专业化分类管理应在辖区户数多、规模大、管理难、税源多的区域进行。

三是要充分考虑到人员整体能力的适应状况,不宜把面扩得很大,不能过分强调,更不能全面划面为线,使管理上支离破碎,不利于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如何建立立体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治税网络的功能,强化第三方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不断拓展信息采集渠道,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及时与完整。

二是要适应当前网络社会的技术环境,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信息“大集中”的层级,重点突出税务系统内网税源数据信息的自动比对、预警及提醒功能,着力提高税源信息综合利用率,为领导决策和税收征管服务。

三是要尽快制定基础税源信息采集规程,明确各税收管理节

点信息采集维护的内容、时限、要求,强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可操作性。

(四)如何建立、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人才队伍 一是建立不同层级的税收管理人才库。要层层筛选一批素质相对较高的税收管理员充实到各级税收管理人才库中去,采取分类、分期、分批的办法,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比如选送到专业院校、举办专业研修班等,进行比较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专门训练,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精湛、技能娴熟、数量精干、类别齐全的专业化、复合型技术人才队伍这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关键。

二是要突出税源专业化管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税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仅要强化特定行业税收业务知识,更要掌握对应行业类别的专业管理技能,了解特定行业的管理特点,加强行业性税收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开展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交流,尽快提高干部的专业管理水平。

(五)如何发挥信息化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 从一定程度来说,信息化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就是对税源管理数据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存、监测、分析和利用,是管税的核心,是税收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基础。

一是构建内外两个数据平台。内部要强化数据信息采集利用,进行信息资源集约化处理,要完善征收、管理、稽查等业务系统的数据采集管理功能,构建专业数据库、综合数据库等数据仓库,满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不同需求。同时,按照业务与技术相融合,整合内部开发的各类业务系统软件,建设统一

框架下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抓住“数据应用”这条主线,贯彻“信息管税”理念,充分利用税源管理数据库,建立起税源数据采集、分析利用机制。外部要加强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协作机制,采取同政府相关部门联网、借助政府信息数据平台等形式,广泛采集外部相关信息,开展信息共享,建立协税护税网络。

二是建立税管员工作电子平台。及时掌握纳税户经营状况和纳税信息,抓好征管税源,利用税收管理员信息平台开展绩效考核,形成信息化加专业化有机结合的税源管理体系。

三是设计行业纳税评估模型。通过采集纳税人信息、内部信息、第三方信息、上级发布信息,利用行业管理评估模型对分户信息进行分析应用,实施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和评估。

(六)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建议一:随着税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税收信息量贮存越来越庞大,大量垃圾信息的存在已严重造成现有税收征管网络的运行,在个别时段,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税收征管,必须对“垃圾信息”进行及时分类处理。

一是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垃圾信息”的内涵。

二是要从实践上对“垃圾信息”进行分类,比如可以从时间存续、信息类型、重复利用率等等方面划定标准,明确每类垃圾信息的处理方法、手段(备份、删除、转存等等)、时限、节点等,建立健全税源信息专业化管理的相关制度。

建议二:注意保持税源专业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因为此类人员的专业性强,人才成长也需要较长的周期,在实行轮岗制时,应考虑其特殊性,尽量在所管理的行业不变的前提下对其所管户

进行更换或跨区域轮岗。

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一)税收管理员的职责定位

从税收管理员制度颁布实施情况来看,实践证明税收管理员的“五员一体” 即“信息采集员、纳税辅导员、税收宣传员、纳税评估员和税收监督员”的职责定位还是比较准确,充分体现了变集权式管理为分权式管理,变全程式管理为环节式管理,变“保姆式”服务为依法服务的理念,应继续予以保持。

(二)如何按岗位进行专业化分工管理

一是要避免税收管理员的职能与其他岗位职能重复交叉。要正确把握好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定位,其职能必须与征收、稽查、办税窗口等岗位的职责分开,明确分工,各行其职,各负其责,防止职能交叉、串岗混岗,影响到各自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设臵税收管理员岗位,应当以税源征管业务流为依据,遵循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权力分离,职能分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

二是可以进一步对税收管理员的职责进行细化与分类,解决当前由于事务性问题较多,“五员”职责难以落实的问题。建议将税收管理员分为内勤岗与外勤岗,明确内外勤人员的工作内容,建立工作时间箱,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岗责体系与考核体系。

三是可以积极探索根据税收征管环境以及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岗员组合,明确基本职责,组合辅助职责,以充分挖

掘人力资源潜力,适应税收环境变化。

(三)如何进行权力制约

要防止“专管员”制度的弊端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重现,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是关键。应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完善岗责体系建设,严防随意执法。一是在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落实“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监督措施的同时,要加大外围监督力度,公开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各项内容,提请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监督;二是在保证管理稳定性的同时,实行税收管理员定期轮换制度,预防依情依权不依法问题的发生;三是加强日常巡查,发挥兼职监察员的作用,对停歇业、注销户和减免税等进行实地调查和审查;四是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监督力度,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廉政教育、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正度,采取措施预防和惩治不廉政的行为,使税收管理员做到公正、公开执法,杜绝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腐败、违法行为的发生;五是加大考核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各分局内部建立复核、复查制度,避免管理过程中出现“人情税”、“关系税”等问题;建立征收、管理、稽查相互监督制度,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监督;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发现随意执法问题从严处理,防止为政不廉导致管理松懈,确保税源监控富有成效。

(四)如何完善考核办法

根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深化现有考核方式,紧紧围绕“管理员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管好管不好怎样奖惩”四个环节,逐步建立起包括工作目标、要求、标准、程序,落实、责任、考核和奖惩等事项的立体考核机制,使每一项

工作既充分细化,又到人定岗。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坚持“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按管户数量、规模、质量、复杂程度兑现奖惩,真正发挥奖优罚劣的作用。在按照标准严格考核的基础上,严格兑现奖罚,对经考核税源管理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税源监控不力导致税款流失或造成税收大要案的,查明责任、严肃处理,直至调离税收管员工作岗位。

(五)你局在编人员总数。税收管理员、稽查人员、办税服务厅人员数量及其分别占总人数的比例

此次调研,我们选择了安庆市和宿州市两个地税局。安庆市局在编在岗人员1213人,其中税收管理员508人,占在岗总人数的42%;稽查人员103人,占在岗总人数的8%;办税服务人员187人,占在岗总人数的15%。

宿州市局在编在岗人员972人,其中税收管理员461人,占在岗总人数的47%;稽查人员105人,占在岗总人数的11%;办税服务人员117人,占在岗总人数的12%。

(六)对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操作规范,制定出台《税收管理员日常操作规程》,制作运用《税收管理员手册》,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二是要从制度层面明确税收管理员培训的内容、每年学习时间、培训形式等相关内容,以增强教育培训的刚性。

三是建议在征管软件中建立税管员工作平台和增加考核评价功能,不需再单独进行软件开发,避免造成操作烦琐,不利于考核。

第五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见

(讨论稿2010年1月11日)

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必须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按照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关于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现结合各地税源管理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企业税务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源管理人员少和纳税人户数多等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只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落实信息管税要求,通过税源专业化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任务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征管规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人规模、行业及其缴纳的税种为主等对税源进行分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完善运行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达到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一)对税源科学分类,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的分布以及机构人员状况,一般在县(区)范围内,突破属地管理界线,以规模、行业及其缴纳的税种为主,兼顾风险和存续期等,将纳税人大体分为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包括中小税源和个体工商户)两类;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展到地市范围,重点税源一般是指企业数量占当地企业总数比重较小(20%左右)、年税收收入占当地税收总收入比重较大(80%左右)的纳税人;重点税源以外的其他纳税人则为一般税源。也可以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行业分布情况,按行业进行分类。

(二)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机构和岗位职责

1、合理调整税源管理机构职责

在对税源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省以下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机构职责进行调整。在原则上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不变的基础上,按照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的分类调整管理机构的职责;使原有按片管户的税源管理机构改变为按规模(行业、税种)分类的税源管理机构。重点税源管理机构,要配强、配齐管理力量,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一般税源管理机构,可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管理;在税源管理机构内部可根据行业特点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以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各地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对机构职责进行调整。

2、合理调整税源管理岗位职责

税源管理岗位主要承担户籍管理、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纳税评估、任务执行等11项职责。

改变目前分户到人的管理办法,根据税源分类和税收管理员实际合理调整税源管理岗位职责。对重点税源,一般设置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两类岗位;对一般税源,可设置日常管理、综合事务、纳税评估等岗位,按岗位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责;纳税评估岗应配备综合素质较强的人员,逐步形成专业化评估团队。

(三)建立和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对税源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分类,将纳税评估、反避

税、数据分析以及行业管理等人才合理配置到相应的管理岗位,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要注重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技能的提高,针对岗位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要逐步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税源管理专业人才能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当前要针对纳税评估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可试行等级评估员办法,逐步建立专业化的评估员队伍。

(四)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要形成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形成税源管理合力。

1、建立纵向互动机制

从总局、省局、市局、县(区)局、分局(所)到税收管理员,各级都应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责。上下级税务机关之间对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总局负责全国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制定战略规划、指标体系;负责定点联系大企业的指导与服务;全国重点税源的监控分析;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管理平台及特征库;分析、下达全国税源风险预警指标和重点评估任务,指导省以下税务机关开展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并进行督查、考评。

省局负责制定本级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规划、制度,建立本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和风险特征库,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下达税源监控、管理任务,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

市(地)局、县(区)局、分局(所)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对跨国、跨地区、跨行业大企业的税源管理与服务,由各级大企业管理部门及相关税源管理部门紧密配合,综合实施。

2、建立横向联动机制

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反避税、税务稽查等的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责和协作制度。

征管科技部门负责拟定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规划、制度、方案,根据各税种管理部门设置的风险预警指标、税种评估办法汇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并负责综合评估的沟通协调;收入规划部门负责税收经济分析和重点税源风险预警;税种管理部门负责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风险预警指标设置、评估办法和税收分析;大企业管理部门负责所联系企业的税源管理与服务;国际税收管理部门负责反避税、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和非居民税源管理与服务;稽查部门负责以查促管;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的协调统筹;人事部门负责税源管理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绩效管理;电子税务管理部门负责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所需数据的抽取、提供,以及数据维护、相关信息系统的完善等技术支持工作;教育部门负责税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

要通过税收分析为纳税评估确定疑点、指明方向;通过纳税评估引导税法遵从,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通过税务稽查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并向管理环节反馈查处结果;税源监控通过采集涉税信息及汇总归纳分析、评估、稽查反映的问题,改进和加强日常管理;形成各部门、各环节联动配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各级国、地税之间要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协作和信息交流,在纳税服务、税务登记、定额核定、认定评定、税种控管、欠税公告、纳税评估、税收检查、委托代征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堵塞税收管理漏洞。

3、建立外部协作机制

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对个体工商户、临时经营、房屋租赁等零散税源可根据实际,依法实施委托征收;进一步规范、发挥税务代理机构在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4、建立综合管理机制

各级税务机关要成立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各级税务机关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各业务部门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定期召开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会议,审议制定工作规划和规程,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督导、反馈和考核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工作小组由各级税务机关业务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日常工作。工作小组办公机构设在各级征管科技部门。各税种分析、评估工作由牵头部门负责统一组织、综合实施,避免对纳税人重复评估、检查。

(五)强化信息技术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

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税源管理的支撑作用。要多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税源信息,加强信息的整理、存储和管理,确保信息质量;要逐步建立和应用纳税评估模型,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提高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的效率和质量;要逐步建立税收风险识别、排序、任务下达、处置、反馈、考评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要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以业务为主导,以技术推动业务的创新并提供保障。

(六)修订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

按照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实“信息管税”思路,修订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合理归并岗位、规范工作要求、强化监督措施,逐步建立起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将税收管理员明确为省以下税务机关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将税收管理员职责简化为11项的基础上,将其岗位归并为日常管理、综合事务、纳税评估3类;因地制宜地设置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的相关岗位;以培养专业化税源管理人才队伍为目标,逐步建立绩效考核和能级管理制度。

三、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税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各级税务机关要切实提高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税务机关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共同推进此项工作。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涉及到各级税源管理机构和税收管理人员的职责、岗位调整,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各地要根据本意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意见,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分步积极稳妥地推进。要注意管理和服务的结合,将纳税服务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要将实施意见报总局备案,并及时反馈实施的情况和问题。

二○一○年一月十日

附件

2税收管理员制度

(修订讨论稿2010年1月11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管理员执法行为,降低税收执法风险,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工作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税收管理员是指税务机关中直接面向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职责。

前款所称税务机关是指省以下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机构,包括税务局、税务分局和税务所。

第三条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将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源管理的全过程,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方便纳税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征纳成本。

(二)风险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理调整岗位职责、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专业化岗位管理,促进纳税遵从,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三)个人分工负责与集体履行职责相结合的原则。在按照岗位职责实行个人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对相关规定需要集体管理的事项实行集体管理、决定和负责。

第四条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税收管理员搭建税源管理平台,强化信息管理与利用,发挥信息管税的作用。

第五条税务机关应根据税源管理实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努力做好培训、管理、监督等工作,加强税收管理员队伍建设。

第二章工作职责及岗位设置

第六条税收管理员的职责主要包括:

(一)户籍管理。清理漏征漏管户;开展税务登记事项调查核实;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情况;督促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账簿凭证管理。

(二)宣传辅导。开展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税收政策宣传;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咨询和办税辅导。

(三)催报催缴。督促、提醒纳税人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足额缴纳税款、报送其他涉税资料和信息。

(四)档案管理。整理、更新和存储纳税人涉税信息及资料;参与或负责纳税人分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五)发票管理。对纳税人使用发票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对各类异常发票进行实地核查;督导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安装、使用税控装置。

(六)定额管理。根据定额核定相关办法,采用人工或依托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定额管理。

(七)欠税管理。掌握纳税人欠税及其资产处理等情况,依法实施欠税清理。

(八)信息采集。按照岗位职责或税务机关要求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各类涉税信息。

(九)调查核实。对纳税人减、免、缓、抵、退税及核定、认定申请等涉税事项开展调查核实。

(十)纳税评估。对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开展日常评估;落实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

(十一)任务执行。告知纳税人涉税相关事项;执行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做出的核定、认定及处理、处罚等决定。

第七条税源管理按照征管流程和以上工作职责设置岗位,实行岗位专业化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各地可根据税源分类和税收管理员实际合理设置税源管理岗位。对重点税源,一般设置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两类岗位,履行相应职责。对一般税源,可设置日常管理、综合事务、纳税评估等岗位,履行相应职责;岗责设置可以一岗多责或一责多岗,岗位设置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

岗多人;可单设个体工商户管理类岗,对个体工商户实行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八条 税收管理员要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接受监督。

第九条 税收管理员应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认真落实各项纳税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依法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税收管理员不得受理涉税申请事项,不得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违法处罚及减、免、缓、抵、退税等审批工作,不得代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缴纳税款、领购发票等各种涉税事项,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税收管理员开展下户调查、宣传和送达等各类管理服务工作,应报请所在税务机关统筹安排实施,避免重复下户,减轻纳税人负担;对纳税人进行日常检查和税务约谈时,一般不少于两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要规范使用税收执法文书,执行回避等制度。

第十二条 税收管理员发现纳税人涉嫌违反税收法律相关规定的,应向税务机关报告并提出管理建议。

第十三条税收管理员应严格遵守《税务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等廉政纪律制度。

第十四条 税收管理员实行轮换制度,轮换的具体时限由省级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轮换时限原则不超过五年。

第四章 管理监督

第十五条 税务机关要定期听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汇报,研究分析税源管理问题,交流总结经验,指导检查税收管理员的日常工作。

第十六条税务机关要统筹安排税源管理任务,避免多头、重复布置工作,减轻税收管理员负担。第十七条税务机关要加强税收管理员队伍建设,选拔责任心强、熟悉税收业务、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税收管理员;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素质。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分类能级管理激励制度和机制,实行纳税评估员资格制度,对税收管理员及其纳税评估员做到以能定级、按级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结合。

第十九条税务机关要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税收管理员工作标准,加强对税收管理员工作业绩的考核。

第二十条税务机关要加强税收管理员廉政监督,将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接受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税收管理员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构成违纪的,由税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制度,结合当地实际做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从年月日起实行。原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国税发[2005]40号)同时废止。

下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

    特 急 国家税务总局文件 国税发〔2011〕10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 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进一......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跨世纪发展,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税收征管必须严......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来源: 日期:2011-12-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

    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五、我......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征管机构改革,推行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标准化管理、零散税源委托社会化管理的思路,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