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文件
闽地税发„2012‟91号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扩大和
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区)地税局,省、各设区市地税局直属分局、稽查局,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地税局外税分局,泉州、南平市地税局征收分局:
为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税发„2010‟101号)文件精神和省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按照“有利于方便纳税人、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的工作要求,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纳税服务、税源 — 1 — 管理、风险防范和税务稽查的征管机制,建立权责分明的工作评价机制、严密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促进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实现执法规范、管理高效、办税便利的纳税遵从度高、社会满意度高、税收流失率低、征纳成本低的税收征管战略目标。
二、工作目标
扩大和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进一步简化、优化办税流程,建立和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和运用有效的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加强和规范纳税评估,统一下达和考评风险应对任务,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健全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积累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办法。
三、主要内容
扩大和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应在总结莆田市局“1+2+X”管理模式、福州市局电子缴税自助服务体系、泉州德化县局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三化结合”机制等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五个方面问题。
(一)关于纳税服务的问题
1.办税服务厅的设置。以市、县两级成立纳税服务部门为契机,按照“中心城区合理布局、各县城关集中管理”的原则设置办税服务厅,实现涉税事项中心城区的全城通办、各县(市)范围内的全县(市)通办。同时积极拓展互联网、手机、自助终端、邮政网点、金融网点等自助缴税渠道,构建科学规范、便捷高效的办税服务网络。
— 2 — 2.涉税事项的办理。在现有条件下,对纳税人申请的所有涉税业务,最大限度实行即办;不能即办的,应明确告知纳税人限时办结时间,着力解决纳税人“多头跑、重复找”的问题。有条件的单位可将各业务职能部门管理审核岗位前置办税服务厅,直接办理(结)各涉税事宜。
3.涉税资料的归集。精简涉税资料,统一涉税表证单书种类和式样。推行“免填单”服务,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推行涉税资料集中管理制度,减少流转环节,进一步减轻基层工作压力。推行CA认证,适时开发电子印章及征管资料影像管理系统,最终实现税收征管档案的无纸化、规范化、信息化。
(二)关于风险管理的问题
1.税源的科学分类。税源分类应把握三大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出。
(1)税源分类: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要求,准确把握纳税人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的先后排序,将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个体税源。重点税源包括:重点企业税源、重点行业税源、重大建设项目税源。一般税源包括:一般企业税源、一般行业税源、零散税源。个体税源:个体工商户税源。
(2)统筹兼顾:各单位要立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兼顾社会保险费及其它规费,制定清晰明确的税源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在具体标准上,一是可按纳税人行业 — 3 — 分类。将税收征管风险较大、适合统一征管的重点行业:如房地产和建筑安装业等集中征管。二是可按照纳税人规模(重点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分类。重点企业及重点行业的年合计纳税总额原则上占本单位年税收收入的60%以上。三是重大建设项目税源。重大建设项目可比照重点企业管理。
(3)科学安排:各单位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本质要求,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分布情况和税源管理人员状况,灵活选择“行业为主规模为辅”、“规模为主行业为辅”或“行业规模并重”的税源分类方法。
2.纳税评估的加强。纳税评估作为税收征管业务的核心,应从三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岗位设置。各级征管部门可根据人员配备情况,设置纳税评估岗。二是明确职责。纳税评估岗专司纳税评估的管理与监督,包括本级纳税预警指标、行业评估指标的建立与完善;日常评估的监督与评价;专业评估的发起、组织、监督与评价等。三是推广应用纳税评估平台。加快纳税评估平台的开发进程,突出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等特征,具有自动预警推送日常评估任务、多重精确筛选专业评估对象、全程办理评估工作、灵活维护及便捷调用税收预警指标和行业评估指标等功能。
3.建立横向互动机制。要建立计财部门税收分析、征管部门纳税评估和稽查部门税务检查的横向互动机制。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部门将计财部门的税收分析结果做为制定评估和稽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计财部门根据评估与稽查的反馈结果改进和充 — 4 — 实税收分析工作;纳税评估部门通过人机结合的分析、审核以及纳税约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将具有重大违法嫌疑的纳税人移交稽查部门作为案源,稽查部门根据评估案源的查处提出征管建议,发挥以查促管作用。
(三)关于税源管理的问题
1.税源管理机构。各单位在科学分类税源的基础上,可根据税源分布和人员状况灵活采取外分离或内分离的形式,建立与税源分类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外分离,即把不同类别的税源分别由不同的税务所管理。重点税源可打破地域限制,集中集约管理;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个体税源相对集中的单位也可以进行集中管理。内分离是指在属地原则的基础上,在税务所内设置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个体税源管理岗,分别管理本辖区相应的税源。有条件的单位还可结合当地实际,在税务所内按照事项设置专岗,实施专业化管理。
2.税源管理职责。大部分日常事务性管理事项前移办税服务厅后,税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具体事项为线索,负责纳税人的基础数据管理、日常评估等风险任务应对、税收政策与纳税人经营范围的对接等纳税服务工作,并根据任务部署承接专业评估工作。不同类型的税源税收征管侧重点不同:对重点税源应“精细化”,落实到户,注重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市场、产业链等情况与税收的关联,做好每户税源的分析预测、跟踪管理;对一般税源应“规范化”,可着眼于行业,通 — 5 — 过了解行业状况、税源结构变动对税源的影响,做好行业税源的分析监控;对个体税源应“社会化”,以政策引导为主,全面实行计算机税收核定,借助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综合治税力量,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个体税源管理。
(四)关于信息技术支撑的问题
以信息化为依托,大力实施信息管税是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石。根据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建设思路,不断完善福建地税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并尽快开发应用决策分析管理系统。
1.综合业务管理系统。(1)全面支撑涉税业务的“同城通办”,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同地区通办”。(2)全面支撑无纸化办税,适时开发应用影像资料管理系统、电子印章管理系统、财务报表采集分析系统。(3)全面支撑多平台催报催缴,如完善网上办税系统功能、推广应用税邮通、手机短信等渠道。
2.决策分析管理系统。全面支撑涉税数据的分析与查询,逐步形成省、设区市、县区、所四级的纵向可钻取应用,为各级地税机关的决策分析,提供有效支持。开发“纳税评估平台”,全面支撑税收风险的预警、推送、反馈、评价等工作。
3.外部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健全与工商、国税、质监、人民银行等部门的专线实时信息交换平台,并通过各级政府的政务平台,实现与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拓展第三方涉税信息来源渠道。(2)全面支撑纳税人的自助办税。逐 — 6 — 步完善和拓展网上办税系统的各项功能。推广纳税人CA认证和电子印章的应用,全面支撑网上涉税申请受理、网上涉税文书送达等业务,建立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全程办税的“网上税务局”。
4.涉税数据质量保障。通过强化税收征管业务数据的管理,规范数据的采集、审核、维护等工作,实现各类税收征管数据的标准采集、规范存储、高效应用,不断夯实信息数据基础。
(五)关于人力资源问题
各级地税机关应重视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逐步建立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按照专业化管理的格局和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的需要,建立各专业人才库。通过公开竞赛等方式,选拔征管能手、稽查能手、评估能手、信息技术能手等,给予表彰和奖励,并适时充实到纳税风险分析、重点税源管理以及反避税等专业化管理程度较高的岗位,将人力资源向风险管理倾斜。对成绩突出的各岗位能手要加强培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工作要求
各试点单位应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征管流程、职责分工、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调整,既要依法实施,又要勇于创新;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 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
(一)转变理念,统一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要通盘考虑、总体谋划,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细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 — 7 — 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各级地税机关必须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形成合力,加强领导。
(二)统筹安排,紧密结合。各级地税机关应紧密结合当前的机构改革实际,以“有利于方便纳税人、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效为着眼点,合理设置机构或岗位,切实推动税源专业化工作的开展。
(三)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级地税机关要克服畏难情绪,积极结合当地税源状况和人力资源实际,明确各部门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力求实效。
(四)加强协调,广泛宣传。各级地税机关要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争取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要重视和加强对纳税人宣传工作,向纳税人广泛深入宣传管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意义,通过召开座谈会、下户调研、电话咨询、网络对话等方式,适时了解纳税人的反映,充分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中的问题,赢得纳税人的支持配合。
(五)深入调研,改进优化。各级地税机关要深入调研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剖析症结所在,按照整体工作要求进行适应性改进。对涉及整体性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制定、完善配套制度,积极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工作。
附件: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
作的指导意见》
— 8 — 2.《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工作绩效—莆田市地税局》 3.《撷取相关行业资源和最新科技 打造便民实用
“银税通”—福州市地税局》
4.《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
德化县地税局》
二O一二年五月十日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2012年5月15日印发 校对:征管处
第二篇:内蒙古地税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意见
(讨论稿)
为应对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税源的复杂变化,借鉴国际、国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探索适合我区实际的税源管理新途径,年初,区局下发了《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并选定了几个盟市先期试点。根据总局征管科技会议精神,结合前期调研情况,现就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审核评估纳税人申报合法性、真实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整合资源,调整职能,优化服务,强化管理,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
促进纳税遵从是税务机关的战略目标,具体征管目标是执法规范、遵从度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
二、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幅增加、税收集 中度较高,经济主体跨区域、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现行属地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与新的税源管理状况不相适应。集中表现在:一是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税收征管根本目标尚未形成共识,仅仅以完成收入任务作为衡量征管工作好坏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防范税收风险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风险分析、风险识别相对弱化,风险应对准确度不高,纳税评估工作不规范、专业化程度较低。三是税收管理员“划片管户、各事统管”的属地化管户制度已不能适应纳税群体日益增长、经营方式日渐复杂的需要,难以对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大企业集团管理到位。税收管理员过多地承担了大量事务性工作,真正用于评估等税源管理方面的时间、精力有限,也不利于从机制上消除“吃拿卡要报”现象。四是征管程序不完善,税收征管的法律制度体系亟待创新。五是数据资源整合度和应用度不高,信息口径不统一,多头、重复采集难以形成共享。六是征管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应对高风险的机制和专业化人才。七是税收征管方式、组织机构还不能够适应新形势要求。一些单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部门自行多头设置调查审批事项、多头要求基层和纳税人填报报表、多头下达评估和检查任务等现象,职能相互交叉,工作效率较低。八是纳税评估定位不够准确、程序不够规范,未能有效发挥引导 和促进遵从的作用,执行中也存与稽查职能交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通过改革的方式逐步加以解决。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正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现行征管方式改革而提出来的。
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以促进纳税遵从作为税务机关的战略目标。必须树立以纳税人自主申报为基础,税务机关通过优化纳税服务、公正规范执法,促进税法遵从的理念,并据此制定征管战略目标和规划,具体征管目标就是执法规范、遵从度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二是必须实行风险管理的理念、流程和方法。必须按照风险管理理念,设计征管信息管理流程,要将风险管理贯穿于税收管理的全过程,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大的纳税人,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降低税收流失风险。并将宣传辅导、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作为风险应对的主要方法。三是必须转变征管方式,实行专业化、信息化管理。要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四是必须将纳税评估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要按照新的征管理念和目标,完善纳税人自主申报、税务机关受理、评估、稽查、征收、救济的征管基本程序。要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强化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是 指税务机关受理纳税申报后,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评价,并作出相应处理的税收管理行为。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促进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五是必须按照专业化的管理要求配置征管资源。现有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进行机构或职责的调整,实现征管资源上的保障。
三、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内容
专业化税源管理就是要在税源分类、职责分工、征管流程、运行机制、纳税评估、信息管税、资源配置、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征管制度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逐步建立“以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为前提,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依托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优化服务,加强评估,集约稽查,依法征收”的税收征管新模式,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一)实施税源科学分类
分类管理是指按照纳税人的规模、行业、公司法律结构、存续时间、主要申报税种、特定的交易形态等类别的风险发生规律,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实施差别化、专业化管理。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模+行业”的原则,探索和实施税源的科学分类管理。大企业分类管理。根据大企业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经营,内部结构复杂,行业跨度大、财务核算体系比较健全、税收筹划能力强等特点,把握大企业税收征管的规律性,在税收征管程序主要环节,突出对大企业实施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形成符合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规律的方法体系。中小企业分类管理。根据中小企业普遍具有生产经营不稳定,现金交易多,财务会计核算不健全,第三方信息不易获得等特点,在税收征管主要流程环节,按照行业、特定风险类型等分类,实施批量管理。个体工商户分类管理。由于个体工商户存在经营不稳定,管户多,变动大等特点,实行以起征点为界,结合行业特征划类管理。主要采取划片管理,重点是户籍管理。特殊事项分类管理。以跨国交易申报信息、财务信息、第三方信息及成功管理案例信息为基础,构建跨国交易基础数据库,分析、识别各类避税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依托信息化手段,准确发现高风险纳税人。突出转让定价调查、预约定价谈签、情报交换等国际税收管理手段,提高跨国税源风险专业化应对水平。针对非居民管理税源分散、流动性强、较难控管等特点,重点关注跨国交易量大、对外支付多、跨国集团重组活跃的企业,将居民管理和非居民管理相结合,提高非居民税收遵从管理水平。税种分类管理。税种管理由政策管理向税种遵从管理转变,把税收风险管理的一般要求和不同税种的征管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分税种的税收风险控管机制。
(二)管理职责明确分工 随着征管数据的高度集中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推进,税务机关管理职责重新调整和分工成为必然。全区地税机关在组织机构重设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对象和内容分类,对现行征、管、查及内设机构的职能进行整合,对职能进行重新分配和优化,形成税源专业化管理基本职责。
1、风险管理目标规划职能。具体由自治区局确定专职部门对一定时期内税源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做出的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谋划;
2、税收信息应用管理职能。具体由自治区局专职部门牵头负责对纳税人申报纳税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管理的规划、制度、标准和规程的制定,税收数据信息的筛选、量化、归集以及加工、分析、共享、传递、交换等工作,市以下由办税服务部门专门负责受理申报、采集录入申报纳税信息、办税咨询服务、催报催缴、调查审批等依纳税人申请产生的各项服务和管理事项等,将税收管理员承担的实地调查和行政审批等职责转移到办税服务部门;
3、风险分析识别部门管理职责。自治区局指定专职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对涉税信息进行分析;由征管科技部门将风险信息统一归集到相关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统一下达风险应对任务,并对风险应对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市以下明确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或下设风险监控管理部门,负责风险信息分析的汇总、排序、应对任务的整合下达;负责对纳税评估的复评与抽查,对征管质 效考核与评价等。
4、风险应对部门管理职责。自治区及盟市直属局、稽查局负责组织对本级管辖的大企业的高风险直接应对,盟市以下原按区域划分、主要负责按户开展催报催缴、调查审批和税收预测等职能的税源管理部门,调整为按税源分类设置的专业化纳税评估部门,可按大企业、中小企业、个体户、个人、国际税收等设置专业化评估机构,专门负责对风险监控管理部门下达的风险应对任务实施评估。
(三)理顺税收征管流程
税收征管程序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在根据,没有规范的征管程序就没有科学的专业化管理。一是简化审批事项。在现有制度背景下,认真梳理、清理、调整、减并各类基础管理事项,确立以全部取消调查、审批事项为原则,以保留部分特殊审批事项为例外,除个别税种仍保留部分审批事项外,其他认定、优惠事项全部纳入纳税人申报环节,由纳税人在登记、纳税申报等环节自主进行报备;原税前扣除项目全部纳入所得税纳税申报附表,由纳税人进行自主申报,但纳税人同时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二是确立征管程序。建立以申报受理、纳税评估(申报审核、案头审核、实地审核)、税务稽查、税款征收、法律救济为主要环节和逻辑顺序的征管程序。具体程序是:在受理纳税人申报之前,纳税人自主履行申报义务,并对其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促进自愿遵从。受理纳税人申报之后,税务机关要进行申报审核。申报审核需要做进一步风险分析的,转案头审核环节。案头审核后需要做进一步实地核实的,转实地审核环节。纳税人未依法及时履行缴纳税款义务的,转税收征收环节。在纳税评估和税收征收过程中,发现纳税人存在税收欺诈、滥用税收法律政策等违法行为时,转税务稽查环节。在纳税评估、税收征收、税务稽查过程中,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做出的决定有异议的,进入税收争议解决环节。
(四)建立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转变工作方式的要求,建立“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动”运行顺畅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合理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强化税源管理各环节的统筹与协调,实现管理模式由分散向一体转变,管理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管理监控由事后向全程转变。上下联动,就是总局、自治区局、盟市局发挥其在专业化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承担风险管理运行流程中的“风险管理目标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价”等重要职能。旗县局主要承担税源税基控管、实施风险应对和做好日常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从而在自治区、盟市、县局之间建立起闭环的税收风险管理大流程格局,形成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专业化、立体化税源管理运行机制。横向互动,就是各个部门特别是业务部门都要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部门之间建立 健全以联席会议为主要载体的联动工作机制。联席会议根据部门工作计划,统筹制定本级税源管理目标规划,为开展税源管理提供目标指向;在部门研究设计基础上,论证、整合、确定本级风险特征指标体系和重点风险分析识别项目;统筹协调各部门风险管理实施中的措施和要求;研究、整合综合的分析数据模型、工具、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等;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分析和评估工作。内外协动,就是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协税护税体系,密切国、地税部门之间的协作。
(五)重点突出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促进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纳税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分析识别风险、明确风险等级、安排应对措施;具体程序包括:对案头审核对象进行深入审核分析,查找具体疑点,实施通讯调查、约谈,确定实地核查对象;就疑点开展实地核查,并作出相应的评定处理。税务机关应当对所有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实施纳税评估;对同一纳税人各税种统筹安排、综合实施纳税评估;对同一税种多个税款所属期的纳税申报情况可以一次进行纳税评估。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六)强化信息管税支撑 信息管税就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源管理,必须以税源监控平台为依托,以涉税信息采集、分析和利用为核心,建立健全信息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具体要求:一是切实抓好信息采集、整理与存储、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处理等核心工作;二是在完善税源管理体系中,要以信息系统作支撑和保障,统一制定预警标准,加快完善预警分析、纳税评估等应用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分析应用平台,逐步向各级税源管理单位和人员开放数据查询;三是落实肖局长指示“绝不能让新的信息系统去适应传统的观念和工作方式,而要使我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适应新的信息系统”,大力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完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以保证“信息管税”的落实。
(七)优化征管资源配置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结构和信息化状况,对税务机关现行的管理层级进行精简、优化,其核心是按照专业化、扁平化要求,在试点的基础上,以流程管理为导向,重组税源管理机构和内设机构,优化税收征管资源配置,减少税务管理的纵向层次,探索提升跨区域经营纳税人的管理层级。具体步骤:一是推进管理层实体化。根据税收征管程序和风险管理流程,自治区、盟市、县三级税务机关都成为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实体。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以及反避税等监控性和查处性工作,主要由自治区、盟市两级税务机关承担,县局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以及中小税源的纳税评估。二是实现机构调整的规范化。建立具有典型形式特征的现代税收管理机构,即以各层级对本级管辖纳税人直接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为主、以层级间专业化分工管理为辅的机构设置。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加强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分类培训。按照“岗位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开展岗位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岗位不同,培训的内容、知识和培训方式也要相应不同。注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突出能力操作与训练。二是建立纳税评估和行业管理专业团队。加强对纳税评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专业化的评估员队伍,保证评估质量。针对行业管理特点,建立行业风险管理专业化队伍,承担行业监控分析和税源管理的各项任务。三是建立评价激励体系。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明确各类管理岗位的业务技能、要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等。根据岗位能力标准,对管理人才进行分类,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并在提拔任用、奖惩评价等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提供空间。要打造一支紧跟国际税收管理发展趋势,拥有 先进管理理念,具备税务稽查、反避税、纳税评估、税收经济分析等高素质的专业化税源管理人才队伍
(九)健全质效考评体系
各级税务机关要结合税源管理模式的转变,科学设定考核环节和指标,健全完善以计算机核算为主、以人工考核为辅的动态监控考核机制。要创新征管质量考核方式,取消征管“六率”考核,要合理完善监控分析指标体系,统一业务技术口径;加强与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合作,研发遵从风险评估模型和税收流失测算模型,从执法规范、遵从度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等方面完善征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税法遵从度和征管质量方式,促进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行。
四、工作要求
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切实转变管理理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准方向,强化管理,推动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开展,促进税收管理转型升级。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地税机关要层层宣传发动,向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一线人员深入宣传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把握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工作,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对待权力和职责的调整划分。要切实加强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 日程。各级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领导该项工作的开展。
区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苗银柱 副组长: 各副局长
成 员: 各盟市局局长,区局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省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调度和工作督导。办公室成员将由局机关相关单位的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税收管理处。
(二)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各级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推进和实施工作。其中,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分类分岗管理方式,审查下属机构的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基层征管业务、岗责流程的专业化调整,组织开展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税源管理部门协助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负责方案中纳税评估、税收预警、税源监控分析等税源管理职能的具体落实,建立税源管理业务分工协作机制,以及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的调整、人员配备,组织实施能级管理、专业培训和绩效考核工作;计统征收部门负责建立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税收预测和考核制度,组织开展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收入分析工作;税政 部门负责分管税种的收入分析预测和税源监控分析工作;法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税收执法考核和税收政策执行状况的监控分析工作;稽查部门负责纳税评估移交案件的检查处理及结果反馈,对所查纳税人申报准确率、完整率进行确认并提供有关信息和管理建议;纳税服务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管理条件下的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培训、咨询、办税等服务制度,负责综合治税工作,组织协调相关处(科)室采集第三方信息;办公室负责工作推进情况的督导考核和内部情况交流;宣教部门负责对外宣传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税源管理相关应用系统的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为数据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实施步骤。试点盟市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试点方案需报区局批准后方可实施。区局将组织有关处室深入试点盟市总结分析试点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完善方案和相关配套制度。非试点盟市也要抓紧学习研究,密切关注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适时选择相适应的成功经验模式,分期分批全面推开。
(四)加强协调,广泛宣传。各地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及时向各级政府领导汇报,说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赢得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要向纳税人广泛深入宣传管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意义,通过召开座谈会、下户调研、电话咨询、网络对话等方式,了解纳税人的反应,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中的问题,赢得纳税人的支持配合。各地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信息交流和情况反馈,增进上下级间的工作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2009-11-9)
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必须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税源管理专业化是指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规律,以纳税人规模、行业为主对税源进行分类,税务机关内部分工与之相适应,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税源管理体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达到管住管好税源的目的。现结合各地税源管理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经济性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通过税源管理专业化,落实信息管税要求,才能逐步解决上述问题,促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实现。因此,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基本任务
(一)科学分类税源,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的分布以及机构人员状况,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行业、规模为主,兼顾风险、存续期等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大体分为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包括中小税源和个体工商户),重点税源是指企业数量占当地企业总数比重较小(10%—20%)、年税收收入占当地税收总收入比重较大(60%—80%)的纳税人。根据税源分类实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在原则上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不动和属地管理基础上,按照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的分类明确管理机构和内部职责分工,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打破区县的管理界限。对重点税源,可根据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及规律,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对一般税源,可根据税收风险程度和征管环节,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分工管理。
(二)建立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立体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对税务机关内部,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实行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各级税务机关之间、各部门之间形成管理合力。
建立纵向互动机制。从总局、省局、市局、县局、分局(所)到税收管理员六级,各级都应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
责。
总局主要负责制定税源管理规划、制度,建立税源信息监控平台、预警指标体系、风险特征库、纳税评估模型,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指导、督促、考核税源管理工作。
省局、地市局负责制定本级税源管理规划、制度,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数据,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本级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
县局、分局(所)负责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监控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日常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成立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建立起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工作的联动机制,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评价考核征管状况。
征管科技部门负责拟定规划、制度、方案和统筹协调;税种管理部门负责人事部门负责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绩效管理;收入规划部门负责税收分析;电
子税务管理部门负责数据的抽取、整理和提供,相关信息系统的修改和完善;教育部门负责税收管理员和专业人才的培训。
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地方党政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逐步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机制。
(三)建立和培养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需要,对人才进行专业分类、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针对税收风险管理、纳税评估对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人才的需要,尤其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可试行等级评估员办法,逐步建立专业化的评估员队伍。要注重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专业技能的提高,针对岗位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四)强化信息技术对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支撑
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整理与存储税源信息,加强数据管理,确保数据质量;要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提高纳税评估效率和质量,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要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要以业务为主导,以技术推动业务的创新并提供保障。
三、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各级税务机关要切实提高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共同推进此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各地要切实提高提高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思想认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要层层动员,广泛宣传,组织全体人员特别是税源管理人员深入学习、充分认识和理解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二)精心组织,明确职责
各级税务局机关要加强部门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此项工作。征管科技部门负责制定方案和统筹协调;人事部门负责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的组织实施;收入规划部门提供宠观税源信息和宏观税务信息;电子税务管理部门负责数据的抽取、整理和提供,相关信息系统的修改和完善;教育部门协助配合实施税收管理员的培训。
(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制定科学细致的计划和方案,分步组织实施,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解决问题。先试点,后
推广,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发挥能力专长,根据各类别纳税人的不同管理要求和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工作岗位。既要抽调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税务干部充实到专业化管理机构中,又要兼顾属地化管理机构中的人员配置和工作积极性,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的管户数量和工作任务,最大限度的发挥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潜能。
第四篇:全县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座谈会材料
全县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座谈会材料
今年来,我园克服严峻经济形势和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等诸多客观不利因素影响,合力同心、攻坚克难,顺利完成财税“开门红”、“双过半”等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和归功于县地税部门的大力支持,地税部门和园区密切合作,协同配合,合力推进,为保证各项财税时序任务的完成作出了重要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园区党委、管委会向地税部门一如既往地对园区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就全县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结合园区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志批评指正。
一、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国家在江苏试点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体现了地税系统敢于自我变革的魄力和勇于探索实践的创造力,税源专业化管理符合税收工作实际,势在必行,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税源属地管辖,按照规模、行业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专业化管理,改变过去分区域包户到人的粗放型、保姆式管理模式,整合办税服务功能,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益。二是企业办税更便捷,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为纳税人带来了更大的益处。三是促进了企业自身良性发展,针对园区化工企业多,税赋平衡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添后劲和动力。
二、园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园区成立工作组,各挂钩企业责任人为成员,财税局、经发局等部门加强与地税部门对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地税部门,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深入园区60多家企业宣传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积极引导企业,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注重了解纳税人的反应。
2、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建立与地税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强税源征收、管理工作衔接,多方排查税源,确保应征尽征。
3、强化督查考核。各挂钩企业责任人加强信息交流,注意情况总结反馈,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新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确保税源管理质效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相关建议
1、在协调对接方面,恳请地税部门多到园区企业加强指导和督查,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确保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工作按时间进度和要求落实到位。
2、结合园区工作任务重、要求高、人手不足等实际,为减少“多头跑、多次跑”,恳请在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税源管理上合理调配部门人员设置,向重点园区重点倾斜,促进园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为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作出园区应有的努力。
谢谢大家!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第五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信息来源:句容市地方税务局 09日
访问次数: 332字 体:【大 中 小】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税源专业化管理顺应时代需求,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发展和完善。本文借鉴经济学上的专业化分工理论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分析了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一)专业化分工理论
古典经济大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分工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分工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分工思想,他认为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是因为分工能够产生一种集体形式的生产力即协作力。新兴古典经济学家杨格、杨小凯、贝克尔、墨菲、罗默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分工和专业化的作用。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既定的组织目标下,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分工水平和组织结构,是专业化分工理论在税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二)国际经验借鉴
1以美国为代表的税源分类
一方面,美国国内收入局按照征税对象设置四个执法与服务部门即:大中型企业局、小企业局、工资和投资收益局、政府和免税组织,犯罪调查局专门负责调查涉税违法案件,并与四个业务局保持密切合作,如下图所示。另一方面,联邦税务机构并非州、郡、市层层设局,在上述四个执法与服务部门,另按经济区在全国设置5个大区办事处,下设10个服务中心和63个地区办事处。办事处主要负责税务稽查。
犯罪调查局
政府及免税组织局
工资和投资收益局
小企业局
大中型企业局
业务支持部门
执法与服务部门
美国国内收入局(IRS)
联邦总部专门职能部门
图1:美国国内收入局(IRS)机构设置模式
此外,巴西为加强对税源大户的集中统一管理,联邦税务总局、大区税务局和小区税务局都分别设有大户管理处,其主要职责是对纳税大户尤其是烟草、汽车、金融等行业的纳税大户进行管理;英国国内收入局设置了大企业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全国大企业公司所得税的税收管理及政策处理,伦敦以外的大企业也归大企业税收管理局管理,所在地的税务机关不得干预。
2.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纳税风险评估
纳税风险评估被作为很多国家税源管理的核心工作,贯穿于税款征收、日常管理等各环节。澳大利亚国税局认为纳税人实行自行申报、自行审核后,效率提高的同时风险也增大,因此必须对纳税人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是进行纳税风险评估,评估人员将来自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的内、外部信息输入由专家设定的标准模型中,自动生成评估报告,主要有财务分析、欠税情况分析、征收情况分析、营业行为报表等,得出分析结论。对纳税人按风险大小分级,实行区别管理。对遵从度高的纳税人主要是自我管理、自行申报、自行审核的策略,税务机关只是简单的监督与观察;而对于抵触税法、遵从度较低的纳税人,管理具有强制性。而美国税源管理智能化程度比较高,计算机电子化系统由东海岸国家计算中心和按地区设立的十个税务征收中心组成,纳税人的报税资料输入电脑后,电脑会自动进行逻辑审核,并以此估算其税款,自动进行评估,旨在追求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要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源分类专业化是管理基础、税务事项专业化是制度保障、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智力支持、税务管理信息化是条件支撑,如图2所示。
税源分类专业化
税务管理信息化
管理人员专业化
税务事项专业化
按照总局的部署和要求,各地都在纷纷探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科学模式,以江苏省地税系统为例,通过行业+规模的税源专业化分类、机构改革的专业化分工、以及风险管理平台的成功上线等一系列举措,走在全国税源专业化改革的前列,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1.纳税评估作用不突出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改革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提高风险应对效能的手段之一就是突出纳税评估,按照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各地确实都设立了纳税评估专职机
构和岗位,但专业化带来的效率提高并未形成。形式上优化了专业化管理流程,一事所有户,管理核查、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等不同涉税事项分由不同税收管理员专业化负责;但实质是很多机构观念仍未完全转变,仍然维持一户所有事的模式,税收管理员包揽了管理核查和纳税评估的所有事项,不能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监控、信息管税、风险管理领域的基础性作用和保障性作用。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相辅相成,实施专业化分工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解决“人少户多”的矛盾,降低征税成本;同时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又能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纳税遵从。按照税源分类,有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岗、建筑业税收管理岗、规模以上企业税收管理岗、一般税源税收管理岗;一般税源按照涉税事项又分为税源事务岗、登记事务岗、日常事务岗、纳税评估岗。但是目前干部队伍中行业分析专家、纳税评估专家、计算机审计专家、个体税收管理专家属于稀缺资源。加上部分干部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不足,对人员配置的不理解、对重组流程的不适应,具体操作中存在专人不负责专岗、专岗不能胜任专职等问题。
3.风险管理不完善
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现实中由于数据采集不够完整准确,风险指标体系不够科学有效,风险排序不重视共享采集、导致风险管理体系形同虚设,人为选取高风险行业、重点行业。
三、进一步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专业化评估机制
年初,我们对区域内4家驾培企业,开展行业专项纳税评估,评估补缴税款85.91万元(不包括由国税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效果明显,初步形成了驾培行业的风险评估指标。依托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借鉴行业评估的成功经验,应确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评估模式。一是“面”上查找行业差异、确定评估行业:税收分析部门对全局进行全“面”扫描分析,通过宏观经济、税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查找行业税负差异,确定重点评估行业。二是“点”上针对典型分析、构建评估指标:确定评估行业后,选取行业内代表性强、影响力大、信誉较高、财务核算比较健全的龙头企业进行典型调查与分析,了解行业的经营规律、运作模式、行业特点和纳税情况,从而获取申报信息外的行业关键数据、重点评估指标、预警值。三是“线”上全面行业评估:运用典型企业获得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行业评估发现该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行业管理办法,进行针对性的纳税辅导,从而实现评估一行、规范一行。
(三)建立以优化配置为目标的立体化风险管理机制
税源专业化管理应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采用试点加推广的模式,实施“体检式”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要求基础数据全面、技术含量高,在探索阶段,为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可综合评价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经营者素质、企业效益等宏观指标选取某区域、行业作为试点,如房地产业、建筑业,全面规范该行业的基础信息、召开针对性的税收座谈会,积极采集数据、开展对比分析、评价纳税风险、进行风险排序和应对,对试点中形成的可取经验予以推广,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通过建立风险特征指标和风险特征库,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找出遵从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
风险管理需要全系统的协调与配合,基层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信息与技术管理科数据分析与比对的合理性等都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运作效果。为杜绝当前人为选择高风险行业、企业,忽视风险评价与排序的问题,应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的需求,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专业的人员配备,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运行顺畅的立体化运行机制,制定以“三个是否”为标准的考核体系,即是否有助于促进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高效地降低纳税风险、是否有利于全面促进纳税遵从。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职体系,还要通过新的税源管理机制建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我们相信税源专业化管理从信息化入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必定会形成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和全社会的新的税收风气。
(作者:姜建美,镇江市句容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