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中小学体育运动的美育教学
谈中小学体育运动的美育教学
谈中小学体育运动的美育教学
内容简介:
谈中小学体育运动的美育教学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本质美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已有了很多的探索研究,这对进一步研究体育运动的美,对于推动现代体育发展,提高体育运动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运动与美育联系紧密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谈中小学体育运动的美育教学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本质美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已有了很多的探索研究,这对进一步研究体育运动的美,对于推动现代体育发展,提高体育运动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运动与美育联系紧密 体育运动美是借于人的自然实体来表现的。马克思曾指出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
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苏联的马雅可夫斯也说: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体育运动是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的。如健美运动,当运动员在比赛时,根据音乐节奏把自己那强健肌肉进行充分展现。他们那隆起的肌肉群,雕塑般的身躯,匀称的线条,优美的造型无不不是体育美的展现,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几乎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心灵美。因此说体育运动与美是水乳交融。
二、体育运动与体育审美 体育运动是人们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创造过程。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作观赏,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观赏体育比赛,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从认识观看,它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是在活动的直观形式中演化到理性从论理实践看,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的社会功利价值。中国女排和田径 马家军 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是以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这是体育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显著区别之处。体育观众是直接参与体育创造和传播的。观赏者既是感受的主体,又是参与的客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获得体育运动的美感。首先,观赏者必须具备体育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即主体的意识能够通过感知和客体发生交流,以引起心理的振奋和激励;其次,观赏者必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即对观赏的运动项目的特点、结构、力量和幅度都有一定的体验,才能对审美客体作出一种稳定不变的情感反应。
三、体育美和艺术美 总的来说,体育美和艺术美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它们在美的创造方法和表现形式上,以及人在审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很大差异的。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强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的美丑。艺术美的创造不仅是在生活美的基础上概据,加工、取舍提炼而成,而且溶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塑造一些非现实性的艺术形象。而体育美却不同。体育美的创造虽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其中也包含了教师对自己的行为客体的一种审美态度,它和艺术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全是现实形象反映,它的主要本质在于解决美的有机构成。也就是说它必须直接接受竞技性的要求,并且现实性地尊重人体科学规律,在于研究如何花费最少的体力,使人的天赋体力,技能和运动速度发展到最高境界。体育美不仅有抽象概括,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可感形式。任何虚伪和过分夸张都构不成体育美。
四、体育美的欣赏 体育运动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艺术,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现,它象
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给人予美的享受。当人们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做波浪动作时所表现出的柔动连绵特色;做转体时表现出来的身体轻盈高飘;做平衡动作时表现出的稳健,优美给人予强烈美的感染。在观看竞技体操比赛中,运动员那稳健、准确、高难、优美的动作更给人以精彩、动人、魅力无穷的回味,使人进入梦幻般的境地。在观看球类比赛时,球场上那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地争夺,熟练默契的配合,更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把人带 人精湛神话般的世界。更有跳高运动员的腾空飞越横杆;帆船运动员博击惊涛骇浪;击剑运动员敏捷灵活的雄姿;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千姿百态的舞姿;棋类运动员统帅的千军万马的气概等。这些诗情画意无不使人陶醉于体育美的享受之中,去激励人们对体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五、真善是体育美的重要特征 体育美中的真,体现为现代体育的科学化,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现代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攻克体育高峰,打破 禁区,冲击人体极限成为可能。体育观众渴望看到的是高水平的比赛和新纪录的诞生。每逢此时,他们会欢呼雀跃,精神振奋,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对人的精神产生极大的作用。任何弄虚作假,违背人体发展规律的作法都不会带给人们审美的愉快感。在24界奥运会比赛中,加拿大著名短跑选手约翰逊取得百米金牌令世人为之倾倒,但一旦兴奋剂一事公布于众,即成为众矢之的为人唾弃。因此,只有外形美和心灵美俱佳的人,只有建立在公正无私和现代体育科学基础上的体育竞赛,才能给体育和参加者带来心理的快感。否则,只能给观众留下丑陋、卑鄙的感觉。体育运动中的善,体现为运动中应遵守一定的伦理观。在体育运动中除了遵守人体生物的、心理的变化规律外,还要遵守一定的伦理规则。和平、友谊、进步是奥运会追求的目标,是当代人社会理想的高度概括。人们的行为符合这一理想,就是美的。国家体委对体育道德规范规定几个 公正竞争,团结拼搏,是我国体育运动的行为准则。体育竞赛,需要有一种拼搏精神,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在这种拼搏过程中,观众看到的是一种追求自由的美,一种显示人类伟大力量的美,这种美给予欣赏者的是雄壮、勇猛、强健、活泼、紧张等情绪激动,给人强烈美的享受。
内容简介:
音乐欣赏,实施美育
音乐教育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实施美育的学科。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通过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音乐欣赏,实施美育
音乐教育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实施美育的学科。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实践、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以往音乐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舞,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出力和感受力潜能的发挥。我们应彻底地摒弃这一阻碍学生发展的教法。在音乐教育中,不拘任何形式,只要能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正如美国康涅狄克州哈特福德大学音乐系主任约翰博士指出的那样:
最自然和方法就是最科学的方法,音乐学习的全过程应该是全体参加者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成人应该通过充满情绪感染力的唱歌或形体表现等形式引导和激励儿童主动加放音乐活动。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如:
课堂上使用打击乐器,做到人手一件,让学生亲自奏一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增强了情绪的共鸣。更重要的是随着音乐的伴奏,培养了学生感知感觉理解节奏的能力,增强了感受的能力。加强课堂环境的渲染也是提高感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音乐教室的布置会给学生产生感知的第一印象,看到墙壁上的音乐家的肖像,会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感,音符时值的比例图片,会使学生感知到音有长短之分,看到钢琴、电子琴,会使学生犹如听到优美悦耳的琴声。意识到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所产生的魅力。
二、开展活动教学,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对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和唱歌教学等活动进行的。在教学《跳圆舞曲的小猫》这一听赏课,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在一座美丽的动物城堡里有一群会跳舞的小动物,因为要去参加一个生日化妆舞会,于是小动手们都在家里积极地准备着,大家想不想去认识一下会跳舞的小动物呢? 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样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听赏中就自觉的想象音乐中都有哪些小动物?教师再随着音乐边跳边提问:
小动物们跳的是一支三拍子圆舞曲。同学们想不想随着音乐跳起来呢? 欣赏完这首音乐,学完了舞蹈,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
这首乐曲很好听。有的说:
这个舞蹈很美。有的说:
我感到很快乐。通过这节听赏课使学生们在音乐鉴赏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情感和能力,促进美育的发展。
三、参与音乐实践、掌握表演技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表现力 音乐表现力越强,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越深刻,也就越能感染欣赏者。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呢? 1.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表现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离开了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来加以处理。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老师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来加以处理。也就是说,老师要在处理歌曲、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和声、织体、情绪上下功夫;在刻画歌曲、乐曲的音乐形象上下功夫。
四、声像结合,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美的想象力 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时要求学生注意力要集中,要尽快地熟悉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的情绪,根据不同的情绪,想象出不同的画面。可选择一些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听。如:
雄壮有力地 歌剧《卡门》中的 斗牛士之歌 ; 悲哀地 交响曲《英雄》第三乐章的第一主题; 欢快、活泼地 《加伏特舞曲》中的第一部分。让学生听了这些音乐后,请他们根据不同的情绪体验,想象出不同的画面。他们会选择《卡门》中雄壮、有力的音乐,想象出 一个壮观的斗牛场面,仿佛看到了英武的斗牛士,听到了群众的喝彩声 ;选择《英雄》中悲哀的音乐,想象出 天是灰蒙蒙的,人们抬着英
雄的遗体,在行进中为他们举行葬礼 ;选择《加伏特舞曲》中欢快、活泼的音乐,想象出 在一个宫廷舞会上,男士穿着燕尾服,女士穿鱼骨长裙的那种曲雅、活泼、热闹的舞会场面。因此,学生从听觉的思维到画面的想象,很快就能理解整首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五、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学生的音乐创造并不神秘。教师要教会学生创造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打破创造的神秘感,培养自主创造意识。这种简单方法包括:
加加、减减、变变、改改、搬搬、移移举一反三。例如:
我在教《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歌曲中,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教师先用语言引导学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藏族童谣,下面老师先来用这首歌创造一个西藏舞。紧接着教师将自己编的西藏舞的动作,载歌载舞地表演给学生看。我接着说:
其实老师的创造本领也是学来的,老师有一种特别的办法,那就是数学的加减法。学生听了老师说到加减法都感到十分的惊讶,说:
这是音乐课,又不是数学课。于是,教师慢慢道出音乐创造办法:
在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后举一反
三,加加、减减、变变、改改、搬搬、代代这就是不断的求异、求新、求变的基创造方法。然后,我根据自己的这一方法将刚才的西藏舞进行了改编,加上了一个凳子,围着它跳起了同样的动作。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创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提高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及综合性艺术表现能力,可以让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使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得到较大的开拓,学生能用音乐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以至融洽,还可以让学生享受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内容简介:
浅谈校园文化中的美育
一、班刊中显美育 每个教室都有班刊,我们都非常熟悉班刊。班刊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需要师生书写优美的文字、绘画精美的图画、设计合理的布局、展示贴切的美术字、简笔画、粗细线条经常运用与班刊之中,它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浅谈校园文化中的美育
一、班刊中显美育 每个教室都有班刊,我们都非常熟悉班刊。班刊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需要师生书写优美的文字、绘画精美的图画、设计合理的布局、展示贴切的美术字、简笔画、粗细线条经常运用与班刊之中,它们成为班中一道绚丽的风景,让人心情舒畅。老师在班刊中书写优美的文字,学生看着心里舒服,就能激发学习模仿的欲望和热情,学生也会跟着老师的字体模仿着书写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地学习规范字,努力追求自己把字写得整洁、美观,这是我们深切期待的良好效果,教师应该做好示范,发挥才学,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在班刊中绘画漂亮的简笔画,老师看着心里舒畅,就回倍感欣慰,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画出优美的简笔画,看到他们成长的足迹、成才的表现,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会把这种幸福和快乐珍藏于心,温暖着心窝!
二、校刊中颂美育 校刊经常设置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或者教室外的墙上,常常由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来设计布局、书写字体、绘画图案、展示成果。校刊中要求老师的语言优美,字迹美观,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品位无穷,充满乐趣,欣赏后还时常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其乐融融。校刊中要求学生的行为端庄,为人正直。校刊中的内容可以精心设计做人和学习的态度方面的具体内容,例如:
要求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团结进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充满爱心;学习要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严肃纠错、戒骄戒躁、冷静思考、沉着答题,画过这些规范性的要求让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对待学习,正直善良做人,努力争取做一个有才华的好学生。校刊中还要求学生的心灵纯洁、善良正直,例如:
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你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竭尽全力地帮助同学一起共渡难关,体现出患难中见真情的感人友谊;当同学学习气馁时,你鼓励他树立学习信心,帮他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想方设法借鉴成功经验,落实相关学习任务,提高学习兴趣,每天都乐学不疲、学而不倦、学有所获;当同学学习进步就自吹自擂时,你悄悄走近他,告诉他做人、学习要谦虚大方,不要自满得意,否则会骄兵必败,毫无所获;当同学遭人欺凌时,你发现后就毫不犹豫地自觉站出来,与他共同应付困境,帮助共渡危险,让彼此的友谊更牢固可信、发光发热
三、班级布置展览中美育 班级需要美化,美化班级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任务。我们知道,班级布置栏中,经常有作文栏、英语栏、榜样栏、值周栏、卫生栏,这些栏目需要师生精心思考设计,努力搭配参与实践活动,能做好的尽量做优,不能做好的就尽量在旁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共同追美的良好氛围,争创一流班级。班级布置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审美情趣,班级布置的优美师生会沉醉与其中,美妙地享受,尽情地分享、愉悦地交流,激动地体验其中的乐趣,师生兴趣盎然,学习氛围浓厚,效果就明显优秀,反之,班级随心所欲地布置,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平淡无味,师生看起来也就无趣无味,上课上起来老师单调枯燥,学生听起来被动消极,效果自然不理想。因此,班级布置要尽
量地匠心独运,不拘一格,不断创新,采纳有的建议,努力争取让班级布置更具合理性、美观性、创新性,尽量让班级变得整洁、美观,让人赏心悦目、恋恋不舍,这岂不是美事。
四、书画特色展示中扬美育 练习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理构道字体的想象能力。练习书法需要用脑冷静思考调控,需要用手熟练书法掌握,需要用心记住笔画字型,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需慢慢地用心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稳步进步。练习绘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学生的正确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绘画素养。练习绘画需要学生用心地学习绘画技巧,掌握知识要领,用手熟练地绘画表达效果,用心铭记绘画的方法,体会绘画的乐趣,只有如此方能提升绘画水平。既懂得书法常识又了解绘画技巧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既熟练地练习书法又熟练地练习绘画是对学生的必要要求,练习书法中融合些绘画技巧,练习绘画中融合些书法技巧,学生的作品往往会产生锦上添花的神效,让人心旷神怡!校园文化中的美育工作非常重要。一名从事美育工作的教师,只要用心坚持在班刊中显示美育,在校刊中歌颂美育,在班级布置展览中美美育,在书画特色展示中扬美育,学生就一定会收获美的硕果!
福建省选派民办中小学党组织负责人的实践与思考
福建省选派民办中小学党组织负责人的实践与思考 张志刚
民办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新领域。如何加强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党的建设,是一项重要课题。总结福建
关键词:
德育,中小学,问题
关键词:
体育运动,科学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述评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述评 运动风险概念界定 目前,众多学者为了研究的需要,对运动风险的概念进行了描述与界定,这些概念的界定主要从运动风险事件析因及后果影响两方面进行剖析,在运动风险事件析
关键词: 学校,美育,重新
第二篇:浅谈改进中小学美育教学(写写帮整理)
浅谈改进中小学美育教学
摘要:艺术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要在阳光下成长,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春天阳光的温暖。现在的学校艺术教育我感到是:新的形势、新的思维、新的举措,呈现了新的面貌。新的形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艺术教育最好的时期,党和政府最为重视的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拥有对美的识别、欣赏能力,建立起追求美、传播美直至创造美的意识,并付诸行动,不仅有助于个体成就幸福人生,也与营造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密不可分。
关键词:中小学;美育;现状;改进措施
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忽视艺术教育的现象严重。
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的开设不正常,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敷衍了事,换成唱歌课、涂画课,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音乐课、美术课上什么内容,教师是否按教材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还远没有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足够的重视,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
(二)艺术教育的师资不平衡。艺术教育的师资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经济发达的地区比欠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师资要好,同一地区中,城市中的学校又比农村的艺术教育师资好。
(三)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目前,虽然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臵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既没有师资又没有设备,艺术教育无从谈起。
(四)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认为无关紧要,有的甚至一味追求学科成绩,扼杀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的兴趣。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德、智、体、美必须全面发展,但“美育”为何总是扎不了根或实施不力,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改进措施
(一)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养。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其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深入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与情怀,使其情感世界得以更好地社会化。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怀人,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它要求美育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倾向,养成他们以人为本的价值情怀。
(三)把艺术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以前的艺术学科,在课程整体设计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教学内容的程式化倾向也较明显,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鼓励教师把艺术教学从狭窄的教室转移到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树立“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宏大的艺术教学观,让学生从身边、从生活经验中寻找艺术教学内容,强调艺术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艺术的独特价值。
(四)提高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水平。
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程度是影响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为了扫清艺术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学校有责任提高他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水平。
1.利用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艺术教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让家长了解“美育不只是美学知识的教育,也不是纯粹的艺术技法的教育,而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基础上完善其人格,提高基本素质的教育’’。孩子们学习的所有课程都息息相通,它们之间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2.创造各种机会,让社会各届朋友和家长了解学校的艺术教育现状。如每学期不定时地向家长开放艺术教学课堂,让他们走进课堂;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邀请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参加,展示孩子们的最新艺术成果,让家长与学校、与教师、与孩子们一道分享艺术教育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3.充分利用社会和家长在艺术方面的教育资源。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许多有天赋的艺术教育人才隐没其中。学校可以学生为桥梁,通过学生广泛发现在艺术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人才,请他们到学校来,走进课堂;把身边默默无闻的民间艺术引入课堂,让他们参与艺术教育的监督、管理与指导等工作,使他们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共同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三、结语 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第三篇: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分析
对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转载)
罗田县骆驼坳镇中心学校
唐东曙
张锦平
(438616 罗田县骆驼坳镇北街54号
0713-5773188)
【摘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
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
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
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
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
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
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
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
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
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
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
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
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
(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
(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
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
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
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
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
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
(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
(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
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
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
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
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
(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
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
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
(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
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
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
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
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
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评论 | 2 0
2012-04-21 19:00水哥阿童木 | 一级
【摘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
题:
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
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
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
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
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
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
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
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
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
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
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
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
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
(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
(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
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
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
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
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
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
(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
(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
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
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
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
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
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
(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
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
(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
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
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
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
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
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
第四篇:中小学美育浓淡析
2005年9月,《艺教导报》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小学美育浓淡析
张红玉,美术教师,青山中学,宁夏盐池,75150
3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片面政绩观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的艺术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尤其在广大的偏远农村,艺术课可有可无,本来就相对缺乏的艺术教师还不在从事艺术教育,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毕业的艺术人才参加教育工作后任的是数学、体育、政治、历史等其它课,这些学校的艺术课形同虚设,有的在课程表里写进去艺术课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常常被别的课顶上了,学生的美育知识严重匮乏。我参加工作,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首先提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我问我的学生:“什么是美术?”学生愕然。我接着问:“美术包括哪些现象?”学生仍然不能作答。在我鼓励了半天后,有个胆大的学生起来告诉我:“老师,美术就是画画?”我很吃惊。而更令我吃惊的是,班上竟然有多数同学支持他的认识,个别学生犹豫不发表意见,没有一个学生持果断反对态度。当我再问这些学生是否喜欢美术课的时候,他们大都答喜欢。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的,他们有的说因为美术课好玩;有的说因为美术课轻松,没有作业,而且副课老师一般都不打人;有的说可以利用美术课做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也曾与一些老师交流过关于中小学艺术课教学的问题,个别老师嗤之以鼻,有的老师有问无答,几个新毕业的大学生认为中小学的美术课还是有必要开的,但就具体“美育”的含义他们也很模糊。有些老师认为,艺术课是有意义的,但在乡下没有必要开。因为,一方面,乡下的孩子家里农活忙,他们的学习时间有限,经济条件也有限,学了艺术课没有多大用处反而浪费时间和钱;另一方面,农村缺乏城市那么多美的现象,不能引发学生的美感体验。对此问题的认识还包括一些专业的美术和音乐教师。
相比较而言,目前在我国,城市基础教育的状况会好一些。因为,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等相对农村要发达的多,家长和学校对于精神文化的发展及未成年人审美素质的培养都有着相对前卫的认识。但总体而言,美育在中小学的教育是很不理想的,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被应试教育思想干扰的问题。其实,不管是在城市里,还是在乡下,美育虽然受条件影响,但都不受完全限制。虽然,城市里的孩子有
更多的亲身接触艺术学科现象的机会,如可以随老师或家长参观音乐会,参观科普展,参观画展,参观摄影展等等,能够直接启发他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老师在课堂上能利用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较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更直观的审美教育,还可以通过夏令营、冬令营以及很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爱好、审美方法、审美素质,非常有利于学唟的身心健康。但是?如果因此认为在农村就没有进行美育的条件那就大错了。难道质朴的农村风光不美吗?难道淳朴的田间劳作不美吗?难道憨厚诚实的人物形象不美吗?难道粗旷高亢的乡间民歌不美吗?乡下的学生不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参与和这些现象相关的审美实践活动吗?其实,很多朴素的现实当中恰恰蕴涵着丰富的审美资源。罗中立的《父亲》只是画了一个很普通的农村老人的形象,却如此打动人心,没有人认为这幅画不美;杨丽萍在沙滩枯树旁的舞姿获得很大成功;文学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在作者亲自到煤矿和农村进行切身体验和积累素材后写成的,截止今天,这部小说以巨大的震撼力感动和鼓舞着无数的人。至于在课堂上,教师更应该通过制作教具和创作师范作品等更多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情。更何况,今天的乡下学生也可以通过电视等很多现代媒体了解外面的大世界,进行审美想象。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缺乏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由此看来,“美育”的教学是不完全受环境的限制的。
跨入二OOO年后,全世界人都感到振奋。数字化、网络化、经济化,改变了全人类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态度,把人们真正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可以拿着手机在宽敞舒适的家里和遥远的朋友自由畅谈;人们可以在桌前,手扶键盘,通过电脑网络和异国的亲人面视而聊;人们可以坐在家中的沙发上就能观看享受激情昂扬的现代音乐会;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轻松购物……这时候,人们由衷地感叹:“真是太美了!”今天,只要我们站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矗立云端的高楼大厦,看到迅流急驰的各种小车,看到服饰各异的各种人群,看到商品琳琅的百货商场,看到霓虹闪烁的各色街灯……这些也都很美。而这些美是怎样来的呢?是由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发展而创造出来的。人类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也永无止境,美育也没有止境。科学能引导人的逻辑思维,而艺术则能启发人的灵性想象,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互补作用。
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变化最快,思想变化最敏感,对美的渴求最旺盛的时期。因此,中小学的美育更不容忽视。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下,学校都应当尊重美育,艺术课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综合、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积极引导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中获得美的营养。并通过“美育”渗透“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修养。要做到或做好这些,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素质条件。要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富有情感;要理论全面,技能熟练;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建立学习型工作习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服务教学;要结合所学,结合课本,结合实际,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另外,在课堂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和学校商谈组织很多活动如“美学散步”;“学生建筑手工作品展”;歌咏比赛;书画比赛;写作竞赛;写电影观后感等等,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同时,深入美育影响,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成功的学生的前提是要有成功的老师。
目前,全世界“课改”蓬勃兴起,很多发达国家都把艺术课列为和其它课同等重要的必修课,提高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我国的“课改”工作也刻不容缓。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在全国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的地位提高的以前未有过的高度。艺术《新课程》开始走进中小学的教育课堂,改变了过去片面的教学理念和死板的教学面貌。《新课程》主张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式,以新教材中广阔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讲课”转变为“组织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形成正确认识,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这样的审美教育,真正达到让学生追求真、善、美,鄙视假、恶、丑,净化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品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素质合格的人才,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永葆青春。
作者简介:
张红玉(1976.12.3),宁夏盐池县人,青山中学,美术教师。宁夏盐池县青山中学,751503。***,zhy19760404@126.com。
第五篇: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模版)
谈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罗城县小长安镇中心小学韦英江
美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课程,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是小学“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线。小学语文是渗透美育的重要学科,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首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美。
1、围绕课文,赏析语言文字,理解作者的用词美。“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文章是作者的心声,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是作者经过反复锤炼最后定格而成的语言艺术作品。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据,把握好课文中内在的美的因素,选取恰当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语段或一些蕴藏美的因素的语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体会文中的语言美。学生只有通过对字、词、句、段的反复品读,才能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才能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中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作者的用词美。这样,不但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到桂林山水独特的美,而且使学生得到应有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美就在语言文字中,从而养成从文字中欣赏文章意境美的习惯。
2、围绕课文,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及结构的运用。作者在写作一篇文章时,总是投入自己的感情,并按照一定的结构,选择一定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 1
己的真情实感的。这样既能增添文章的韵律美,又能增添文章的文采美。仍以《桂林山水》为例,作者在抒发自己对桂林山水的真挚热爱的同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和“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无穷的美感。在教学时,可重点让学生朗读“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这两段,并让学生抓住“静、清、绿”理解漓江的水与大海、西湖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的独特的美的?并让学生把作者赞美漓江水的感情朗读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抓住“奇、秀、险”学习课文描写“桂林的山”的部分,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通过分析和感情朗读,学生就会进一步陶醉在课文美的情境中。
其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要使语言文字的训练与美育融为一体,就必须通过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感染、角色的变换、心理的揣摩,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陶醉在作者美的语言文字描写中,从而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感其情,如通其心。例如《月光曲》一文中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才华和爱心,兄妹俩对音乐的追求乃至故事中那小小的茅屋、清幽月光、窗前的旧钢琴,都和《月光曲》优美的旋律以及它所展示的壮丽情景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美的印象。文章文字朴实,短短的几百字就勾勒出一位才华横溢而富有爱心的音乐家的形象和贫困中却不失高尚志趣的兄妹俩的形象,体现了文章的文字美。文中兄妹俩对音乐的挚爱和贫困相依为命的感情以及贝多芬对其倾注的同情和爱心水乳交融在一起。兄妹俩一段辛酸的对话,突出一个“穷”
字。在穷境中兄妹俩互相体贴,相依为命,手足之情读来感人至深。贝多芬也因此对兄妹俩产生深深的同情,为他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倾注了自己对弱者的同情和爱心。两种情感同蕴文中,细细咀嚼,便觉至直,至美,十分感人,充分体现出文章感情美。文章通过“平静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两个不同景观来描摩乐曲,体现轻重缓急、气势等变化,在变化中倾注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感爱到文章中的韵律美。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从而发现文章的文字美,体验文章的感情美,享受文章的音乐美,从而陶醉在美的情境中。
再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美。
语言文字是对情境的描述,是要靠反复地朗读才能感受到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对文中描写情境的精彩句段要多读,多背,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让学生欣赏美。例如《可爱的草塘》一文描述草塘的景色是“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发亮,如饥似渴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作者看到这景色时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美在哪里?这就要通过让学生理解“赶、翠绿、鲜绿、墨绿”等词语,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美。又如,课文结尾有这样一段话:“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天空倒映在„„显得„„云朵倒映在„„显得„„。”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并用了“清凌凌”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大北荒草塘的美丽可爱。这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排比句,就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通过准确的用词和生动形象的描述,勾勒出一幅色彩明快、格调和谐的画卷,并由课文描写的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感受到物之美、情之美,使学生欣赏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