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春仙夹中心小学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总结
永春仙夹中心小学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总结
学校作为运动场地开放的学校,一年来,学校在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坚持将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等设施的社会效益,推进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和村民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赢得了本镇特别是学校周边群众的广泛好评。现将今年我校运动场地对外开放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开放落实。
校园开放作为实事工程,学校非常重视,召开了“校园开放”的专项会议。认真学习了关于做好学校场地开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对于开放时间、开放场地、管理人员均作了细致安排;针对学校的财产安全、健身人员运动安全、体育设施及场地的管理与维护、外来人员的接待与管理、与村委和近邻的联系等工作,做了重点讨论。
开放校园之前,学校还自查了校园内安全设施的情况,及时维修和增添,为开放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做好实事。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总务、德育、教导主任等参与,组成了场地开放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制订了《校园场地开放制度》。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场地开放的总体协调与安全工作,总务主任负责开放的具体安排以及体育设施、场地的维护和管理,德育教导负责学生假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这样对场地开放活动的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细化,大家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调合作,保证了学校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本校师生:周一——周五 六月至十月:2:00至6:00 十一月至五月:2:00至5:00(二)本镇居民(含学生):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 六月至十月:上午7:00——10:00 下午4:00——7:00 十一月至五月:上午8:00——11:00下午1:00——4:00 以上时间学校校园均向居民开放,让周边群众每天都能享受到学校的场地资源,安全、有序地开展健身活动。
三、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共建共享。
学校为规范管理,每一个进入校园健身的群众均需实名登记,进出入时间也由门卫做好相应记录。
节假日期间,除了附近居民外,许多学生也成为了活动的常客。为了更好地做好场地开放工作,学校尽量替来健身活动的人员着想,制定便民措施。如将场地开放时间在学校网站公布,方便健身人员选择安排。
特别是每年暑假,学校每天均有居民来校进行健身活动。自运动场地开放以来,学校共接待健身活动的居民已近上千人次。
学校开放工作得到了社区及周边居民的肯定,他们一致希望学校能长年坚持下去。
学校正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校的场地变得热闹起来了。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把场地开放工作坚持下去,进一步完善开放工作的管理制度及各项措施,用好场地,把校园开放工作搞得更好,让社区和周边群众更加满意。
2017年1月12日
第二篇: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协议书
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协议书
甲方:**市XXX学校(盖章)
乙方:
(签字)
本校体育场地、设施实行免费开放。为保证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凡进入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期间,应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守学校关于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在学校规定的时段、范围、项目中进行体育锻炼。
二、履行入校登记手续,持“健身卡”(办理健身卡必须实事求是为居委会提供真实材料)入校进行体育锻炼,未成年人须在监护人带领下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
三、严禁健身人员将车辆(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等)驶入校园;严禁携带宠物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严禁酗酒者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
四、举止文明,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垃圾,校园内禁止吸烟,自觉维护学校的环境卫生和绿化。
五、爱护本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械和花草树木,对故意损坏器材、破坏公物的要照价赔偿。
六、在体育健身过程中健身人员要保管好个人财物,并做好自身伤害安全保护,不做危险动作,不滋事斗殴。
七、本校对入校健身人员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不承担任何经济赔偿及法律责任,自签订协议书之日起生效。
二零一三年
月
日
第三篇: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现状分析
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现状分析
江 伟1,薛兴华2(1.中南民族大学体育部,武汉430074;2.黄淮学院体育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 要: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全国总数的65·6%,武汉市则达到75%,但开放力度不够,其中经营性场地设施极少且管理不够完善。为此,应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科学管理和合理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关键词: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 G 818·
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9)01-0175-03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基础,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必备条件,在促进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克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相对不足的困境显得非常重要。在全国现有850 080个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有18 481个,占全国总数的2·2%;教育系统558 044个,占65·6%。可以看出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在全国范围内占有很大比例,这些场地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湖北省教育系统所属标准体育场地设施占全省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71%,而由于武汉市高校众多,武汉市教育系统标准体育场地设施占全市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75%,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比较特殊的。因此处理好这些体育场地设施的关系,充分利用这些场地设施的功能,不仅关系着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也直接关系着武汉市全民健身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并在第五次场地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场地设施的使用、运营、对外开放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三、结果与分析
1·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置的总体现状
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武汉市高校共有标准体育场地832个,占地2 120 277·91平方米,非标准体育场地188个,占地355 721·7平方米;在标准体育场地中有808个属于国有经济成分, 22个属于民办高校(私有经济), 2个属于集体经济;在高校所属的标准体育场地设施中有31种体育场地设施(地掷球场、划桨训练房、健身房、举重房、篮球房、排球房、攀岩场、乒乓球房、体育舞蹈房、棋牌房、室内轮滑场、室外轮滑场、台球房、体操房、田径场、田径房、武术房、游泳馆、羽毛球房、篮球场、排球场、室外网球场、室外游泳池、体育场体育馆),数量最多的是篮球场有414片,其次为排球场142片,再次是室外网球场78片、体育场29个、田径场24片、体育馆15个、足球场15片,其他类型的场馆则相对较少。2·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分布特征
武汉市781万人口的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为1·8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424万人口)人均1·4平方米,远城区(357万人口)人均2·2平方米。江北地区(江岸、江汉、桥口、汉阳4区)人均0·9平方米。江南地区(武昌、洪山、青山3区)人均1·9平方米。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武汉市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的状况,在高校云集的江南地区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明显高于江北地区。
武汉市高校的体育场地主要分布在65所高校中,其中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的有3个,分布在老年活动场所的有3个,分布在校园的有821个,另外是分布在其他地方的场地。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分布在校园内的分布特征给体育场地设施的充分利用带来一定障碍,由于我国的高校不像国外的一些高校没有围墙和大门,都是用高高的围墙和壮观的校门围成的象牙塔,校园管理也是处于半封闭或封闭状态。这样周围的社区居民要想使用环境优美和设施相对完善的校内体育场地设施就要费一番功夫了。不过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有部分体育场馆是对外有条件开放的,并且正在逐步规范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3、高校体育场地近年发展情况
图1是武汉市高校近十年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情况,从1994年到2003年基本上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的,但是2002年标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数量明显低于2001年和2003年。这也说明体育场地的建设在某些方面受政策的影响,例如教育部以及省市里每隔几年的教学评 估等不但影响高校其他方面硬件的建设,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各高校每当教育部评估前都会加大对本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这表明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短时间内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的正相关,但是长期来看其明显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呈同步增长。
4·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如图2所示,在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中大部分属于单位自筹,占67%,财政拨款占26%,社会捐赠为2%。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校的建设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自身的投资,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高校每年的学费收入和上级拨款等。5.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情况
高校除了体育场地相对较为充足外,非体育专用的空地也相对较多,且环境优雅、绿化充分,是进行体育活动、休闲的理想场所。周围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人员在余暇时来此既可健身,又能感受知识殿堂的文化熏陶。高校体育资源的空间特征对群众锻炼来说,具有其他标准的体育设施不可比拟的优势。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在武汉市高校所属标准体育场地设施中,对外全天开放的只有5%,部分开放的有4%,不开放的占91%;在非标体育场地设施中,对外全天开放的只占8%,部分开放的有9%,而不开放的体育场地设施则占83%。这说明目前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中并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相对完备,条件优于一般社区的体育设施,在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之余,对外有条件地开放体育场地设施,既可以缓解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增加学校的收入和运营资金,因此,采取灵活措施针对目前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运营现状和社会的需求现状,对外开放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6.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经营状况
武汉市高校所属标准体育场地的运营性质属于公益性的有826个,经营性质的有6个。所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收入只有48·4万元。如表1所示,在设备条件相对较好的体育馆中高校有15座,分别属于武汉大学、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但是这些体育馆中没有一座是完全对外开放的,部分开放的只有三个,分别是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武汉科技职业学院体育馆和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馆,其中武汉科技职业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馆是免费开放的,没有经营收入。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营收入最高的也就是每年4万元,说明这些体育馆的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体育馆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从每周参加活动的人数上来看只有两个体育馆是每周最多5 000人,其他一般都是2 500人以下,这也说明了这些体育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或者在经营管理上不够科学。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总数为1 020个,体育场地设施所占比例较大,其中篮球场地最多,其次为排球场地,网球场地设施建设近年有了快速发展,室外网球场就有78片。由于高校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高校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校园内,因此武汉市高校的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这是武汉市体育场地分布的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其增长并不是稳定的逐年增长,一些年份其场地建设力度反而没有往年高,这也说明体育场地的建设在某些方面受着当局政策的影响。武汉市高校体育设施开放力度不够,只有小部分的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主要是属于公益性的,经营性的体育场地设施很少,经营管理也不够完善。2·建议
首先在加大高校体育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协调与其他系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关系,使其符合武汉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长期规划,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之后方可进行;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可以多方筹资,采取多种方式募集资金。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投融资模式来进行,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纳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范围,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列入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校开放体育设施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各校的开放工作;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加强管理,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有力条件,积极发挥其作用,实现有条件的对外开放。一方面可以提高场馆利用率,另一方面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有所创收,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区。国家及地方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法规,促使和监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有序开放和规范经营;学校也应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加大法规贯彻力度,采用适合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http: //www·chinasfa·net/tyjs/3tycg/20050128-1·htm.[2] 刘 芳,苗耀祥.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及对策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9(1): 10-13.[3] 张 强.浅论高校体育资源共享[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9): 112-114.[4] 张永保,席玉宝.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与经营管理方式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7(6): 56-58.
第四篇:仙阳中心小学创建文明学校工作汇报
仙阳中心小学创建文明学校工作汇报
(2013年10月12日)
仙阳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816人,教学班59个。(其中,中心校在校学生1510人,教学班26个,寄宿生61人,教师84人)。中心小学下属村完小2所,初小12所,幼儿园(班)3个,在园幼儿数517人(其中,中心园幼儿数301人,教师14人),在职教师139人。中心校占地面积13487平方米,建筑面积7995平方米。
我校高扬教育创新之帆,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将争创文明学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逐步树立起和谐、发展的优良校风。在不断深化“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各界的好评。学校先后被授于“省级农村示范小学”、“省模范教工之家”、“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学校”、“市模范职工小家”、“市先进家长学校”、“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市体育田径传统校”、“县平安合格学校”、县“实施两基”先进单位、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安全标准化建设学校”,县混合软式排球乙级队第二名,07年、08年、09年、10年、11年、12年连续六年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估均获得“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现将我校创建省级文明校工作简介如下:
对照省“文明学校”评估标准,我校文明建设的概括为“九大建设”。
(一)校园建设
1、构建人文环境文化,学校抓了四大版块建设:一是教室环境版块;二是墙报画廊版块;三是图书阅览版块;四是红领巾广播站版块。把环境文化作为创建文明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堵墙壁都成为育人的工具,让德育融化在环境中,让环境蕴含着德育。
2、抓好校园的硬件建设。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赞,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2012年筹资25万元兴建风景桥一座,筹资15万元用于校园新区的环境绿化美化。2013年投资600万元,新建中心幼儿园一所,规模9个教学班,地点章家岭二期工程;中心校创建市级德育示范校、市级校园文化示范校;整建村小幼儿园一所(管九小学);建设标准化小学一所----管九小学;中心校计算机室的升级;配置一个视频会议室。
3、做好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整体治理校容校貌的工作方案。注意体现校园文化品位和高雅艺术格调的景点建设,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引进仙阳的历史、文化、名人进校园建立墙报画廊。
4、抓好学生的卫生养成教育。统一划分卫生包干区,推行严格的责任制。采取措施克服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包装袋等不文明习惯,设立“红领巾文明岗”,建立“学优创先”和“文明宿舍”检查评比制度。
(二)教学建设
1、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
2、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及实践教学的改革。
3、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定期予以评估和检查。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控、检测制度。为了深化课改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末,我们都进行一次教学质量全面检测,对教学质量的检测时间、地点、学科进行了严格布置和要求,做到“六统一”,统一检测学科,统一检测时间,统一科任互派监考,统一中小行政负责,统一评卷,统一奖励,同时认真做好检测质量分析。并按照《仙阳中心小学教学教研成果奖励办法》和《仙阳中心小学教师绩效考评细则》进行奖励。同时,教师参加各类比赛成绩优秀的均给予相应的奖励。有力地激发了教师参与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同类校前列。我校连续六 年获得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三)理论建设
1、制定理论教育实施意见,建立年级组学习制度。
2、建立思想品德教育网页及理论宣传栏。
3、在校报、广播、网络上开辟理论教育专项内容。
(四)道德建设
1、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准则,建立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校园人际关系。
2、进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把传播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结合起来。
3、结合思想品德课、班会课以及其他人文学科教学,挖掘学科教材相关内容,根据学生年龄实际,重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帮助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清正为人、廉洁办事的为人处世原则。
4、积极倡导扶持贫困学生,关心和帮助残疾学生。开展为特困学生、为灾区捐款活动。
5、学生举止文明,做到(1)课桌椅无乱刻画;(2)地上无痰迹(泡泡糖迹)和杂物;(3)墙上无脚印等污迹;(4)用水用电无浪费;(5)用膳就餐无插队;(6)无打架酗酒抽烟;(7)男女无不文明交往;(8)宿舍就寝无喧哗。
(五)文化建设
1、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艺体育活动。每学年召开运动会,经常因地制宜地开展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以体育田径传统项目为龙头,组建了语文、数学、美术、舞蹈、书法、体育等十七个兴趣小组,既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能力,发挥了特长,又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 进程。学校田径队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向省、市少体校输送多名体育人才。[如:王玲省体工队(田径),郑斯省体工队(排球),林青霞福州少体校(排球),郑新晨市少体校(举重)],历届参加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成绩突出。
2、组织倡导读好书活动,定期开放图书馆。
3、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逐步改善校园文化、体育设施。
(六)教风建设
1、制定教师工作规范,做到忠于职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形成严谨治学的良好教风。
2、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管理,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
3、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建设活动,重视师德师风教育。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十条禁令”。并实施《仙阳中心小学教师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考核量化评估细则》,坚持一学期一考核,一学年一总评,与教师考核和业务量化评分相结合。采取自评、互评、民主测评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事求是,不殉私情。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有优良教风的师资队伍。
(七)学风建设
1、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学风,做到遵纪守法,立志成才。
2、加强考风建设,建立并完善有关考试、学籍管理等规章制度。
3、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现象。
4、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学生的各项管理制度。
(八)作风建设
1、行政人员加强学习,增强服务意识。
2、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办事效率。
3、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勤政制度,促进行政人员做到勤政、廉洁、务实、高效。
4、建立行政人员听课制度和联系学生班级、宿舍制度。
5、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九)稳定建设
1、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稳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认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从讲政治的高度,时刻敲响安全的警钟,规范强化安全工作,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学校设备安全、教育教学集体活动尤其是文体活动安全及学生交通安全等。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防患于未然,杜绝了学校各种安全责任事故。
2、领导重视安全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安领导机构,司法办的主任为法制副校长,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保卫干部和教师直接抓。建立护校、值日制度,设门岗24小时值班,做好校园管理。学校治安责任制落实到位,与每个处室、楼层以及教师和学生家长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举行法制、交通安全讲座及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特别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工作。在学校与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书的基础上,主动与交巡警部门联系,确保车辆安全接送学生。执行教师值班制度,配合上级教育部门定期对驾驶员及车辆进行检查,以保障学生能够安全乘车。依据食堂管理制度和《食品卫生法》,分别与食堂职工和小店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协议,工作人员都是持证上岗。重视和加强食堂卫生工作台帐,提高警惕,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认真学习贯彻《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严格按各项规定执行,明确责任。组织食堂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加强食堂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健全食堂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程序。
3、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抓好学校安全教育,促进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的形成。每年家长委员会定期研究安全教育工作,家长学校把落实《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作为学习的重点。在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共同努力下,近两年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为创建文明学校营造了良好氛围。
五、主要措施
创建文明学校是我校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各部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创建活动落到实处。
(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
1、组织学习有关创建文明学校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创建文明学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
2、召开各层次会议,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统一思想,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全校从领导到教师,通过多次会议明确、强调文明学校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按上级工作部署,建立了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创建领导小组,由一把手黄德荣校长任组长,统领全局,组织、协调、指挥创建工作。由副校长、各处室主任任组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职。教导处具体负责“文明班级”与“文明学生”的评选工作。学校制订了创建工作计划、安排了活动内容,橱窗、宣传标语、黑板报,突出文明创建的中心内容。通过召开校会、主题班会、开展队活动等手段,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营造了浓烈的创建氛围
(二)建立机构,明确职责
1、建立学校创建文明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黄德荣
副组长:马正文、肖培孙
组
员:郑兴永、詹新友、叶子华、汤洪贵、林芳友、余小洲、徐新兴、张 英。
2、制定各专项工作计划。
3、建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
4、分解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各项任务,做到职责分明、任务明确、责任到位。
(三)齐抓共管、人人参与
1、各段、班要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把文明建设与本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统一部署、检查和落实,坚持“三个文明”一齐抓。
2、组织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达标活动。
3、全体师生员工开展经常性的创建活动,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浇灌校园文明之花。
4、定期通报创建活动的情况,定期研究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四)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1、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各段、班制定有关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
2、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全校师生员工以主人翁精神维护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职能部门加强对规章制度的执行。
3、建立检查督导制度。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参与监督检查工作,纠正和处理校园内不文明行为。
4、完善日常的检查评比。各部门、各专项工作小组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评比,并及时予以公布。
5、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少先队大队部组织校园文明督导队,开展了《学优创先检查评比细则》和《文明宿舍评比细则》,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形成制度,内容与方法切合实际,有层次性、系统性。每天一评比,一周一小结,对优胜的班级(宿舍)发给流动红旗,一学期一总评,作为评选先进班级和文明宿舍的重要条件之一,推进学校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五)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学校拨出创建工作专项经费,并列入每年的预算。设法筹措部分资金,做好创建工作。在整个创建活动过程中,都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精打细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精心组织,讲求实效
1、创建文明学校要与我校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师生员工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优良的校风,文明的行为习惯,健康的文化氛围,优雅的校园环境是逐步形成的,把长期规划和短期实施方案结合起来。各部门、各工作小组狠抓落实,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达到省级“文明学校”的基本要求。
第五篇:仙阳中心小学创建文明学校工作计划
仙阳中心小学创建文明学校工作计划
(2011年)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环境文明、管理文明、教学文明、精神文明、保障有力”的创建理念,积极开展文明校创建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学校内涵,推进课堂改革和课程特色建设整体联动,把学校办成社会公认、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市级文明学校。
二、目标任务
(一)抓环境文明建设从我做起
1、增强师生环境文明意识
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整治,校舍得到了全面整修和装饰,给环境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学年要充分发挥学校少先大队、班队会、主题班会和校园文明小擂台赛的阵地作用,对学生广泛开展环境文明教育。让班级、卫生区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时时、处处、人人都做到净、静、亮、美,让文明的环境教育、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文明意识保障文明环境,文明环境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文明创建从我做起。
2、严格执行校园安全规章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校园活动十严禁》、《校园行走规则》和《六不两告知》,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违反文明行为的自我约束力和矫正力;严明班主任、课任教师常规管理职责,做好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学期初常规、学期末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师文明创建工作水平。
3、开展“爱班卫生”、“爱校文明”活动
充分利用“五爱”“五好”活动的经验,校园“十佳少年”文明榜样,从爱护班级卫生做起,要求每一个班级都能做到窗明镜亮、桌椅整齐划
一、墙壁地面洁净无尘、用语文明礼貌。班级学习园地每期都要有环境文明的专栏内容。开辟校园环境卫生宣传专栏,浓厚创建氛围。
4、加强安全保卫、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卫生意识、绿化意识。进一步落实楼道安全保护责任区,提高防范意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校园清新洁净,切实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建立健全预防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对重大公共卫生疫情,要与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规范操作,令行禁止,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抓管理文明,向管理要质量
创建学校文明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向管理要质量”的思想理念,切实做到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化、合理化和人文化,“软件”过硬。
1、正人格,严管理
校长及班子成员,要自身人格端正,才有资格做好管理。每日“三省吾身”严格自律,能所为,才有所为;管理者廉洁奉公,学校经费公开透明,接受工会监督审查;校长用公心办事,做到“廉生威,明生情”。
2、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秩序
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努力构建科学、民主、高效、规范的人性化管理体系。召开教工代表大会,讨论修改《仙阳中心小学绩效考评细则》。教导处要严格做好每月、期中、期末检查,并记入教师考勤档案,与绩效工
资挂钩,确保规章条例执行到位。
3、推行民主治校,依法治校
进一步健全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推行民主制校,依法制校。严格执行教代会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制度,认真开展校务公开工作,让广大教职工都能成为学校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坚决执行上级收费政策,公示收费标准,严格收费制度;加强民主理财,确保学校各项财务管理法治化、民主化、规范化。
4、做好计划管理和总结管理
在狠抓制度管理的同时,要狠抓计划管理和总结管理。不仅做好学期计划、总结,而且要做好每周、其中、学期、,以及专题活动的计划和总结,总结时,坚持实名表扬,现象批评,不搞和事老,反对大话、空话和套话,让总结成为校园的记实、教师的认同,凝聚人心。避免单单依靠静态的规章管理的弊端,确保学校管理水平与时俱进。
5、重视家长学校管理,为学校教育奠基
重视家长学校工作管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人为本,以先进的理论、正确的观念、科学的方法武装广大学生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家教水平,努力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学文明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开足、开齐各科课程,突出“三育”:德育、美育、体育;落实“三定”:课程计划的规定、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的规定、考试评价的规定。加强质量监控,保证学生接受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展有益的文化体育及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各种活动陶冶学生的健康情操,净化学生的美好心灵,把学生引导到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轨道上来,创新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
2、加强质量检测管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狠抓质量检测的过程性管理。在质量检测过程性管理中,坚持“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两评”: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坚持“两不”:学生分数不在班上排名次,班级成绩不在学校排名次;实现“双赢”:使认真的孩子赢得成功,让过硬的教师赢得成功;达到“两提”: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检测内容包含部颁课时计划中所有学科,切实构建起真实、科学、公平的教学竞争机制。
3、“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继续以校园“十佳少年”评选、校园文化艺术节、文明“小擂台”、“启功杯”书法、“文馨杯”班报设计、运动会、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比赛活动,激励儿童奋发学习的热情。继续开展“耕耘杯”教学、“个性杯”教案设计、“三爱杯”师德演讲、“创新杯”教学反思教师比赛活动和五大课题研究,为教师搭建教育教学和教研的展示舞台,让老师们有成功的机会,有成就感。让两项活动构建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氛围。
4、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快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改革
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教研,以校本教研加快推进优秀教师团队建设。首先,切实做好“个性化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两个课题研究工作。以业务学习、课堂教学为载体,强化课题研究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研究由骨干化向全员化转移,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其次,加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管理与提升;做好观摩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校和学科教科研任务,主持或模范地承担校本教教研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做好“结对帮教”、“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教学帮扶工作;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积极向市级以上报纸或刊物投稿。第三,增加学生作品,在《个性化作文平台》期刊上发表;做好“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上好信息技术课,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电脑绘画训练,让科技走向更多学生的生活。
(四)丰富“精神文明”内容,创新学校政治思想工作
1、加强创建领导,完善创建规划
不断提高领导文明创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调整完善学校《“十二五”期间“三个文明”建设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使学校文明创建工作规范有序。拓展文明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师生的参与面。把文明创建由单纯的环境建设向思想建设、业务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几方面延伸;向学生家庭、社会延伸。步充实创建的内容,形成创建网络。
2、建立健全创建工作体制机制
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制度、宣传和阵地建设。建立处室、楼层、班级和年级组责任制,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促使领
导班子成员在文明创建中做好“三个深入”:深入教师,了解个性,发挥特长;深入教科室和教研组,了解工作,协调指挥;深入学生和家长,融洽关系,排忧解难,使文明创建工作深入细致,渗透到每一项工作中。不断探索学校文明创建工作有效载体,充分发挥“文明班级”、“文明之星”评选和校园“十佳少年”评选活动阵地作用,创新学校德育工作。
3、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引领教师修身、养性,从教、治校。用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处世为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继续开展第“三爱杯”师德演讲、“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的师表、成熟的经验、丰满的个案,引导教师坚守为师之道。倡导“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把师德和绩效工资挂钩,引领每位教师拥有师者的尊严,学人的风范,纯真的童心。
4、突出党员在创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裕教党[2010]8号文件精神,加强支部和党小组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增强组织观念,重点抓好“三会一课”制度建设;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把创建“优秀党支部”、评选“优秀党员”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突出党员在创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