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评审标准
一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评审标准
一、医疗管理
1、要建立健全的医疗管理组织,要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要有人员配备花名册,要有院领导分管医疗工作情况的记录。
2、要有年度计划和总结,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并有具体实施情况记录。
3、有相应的医疗诊疗常规、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考核标准。认真学习和掌握《病历书写规范》和《疾病诊疗常规》。
4、加强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要有培训情况和考核记录,要制定出各级业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进修计划,全部建立业务人员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履历、学历、资格证、职称证、职务、论文、继续教育等。
5、加强门、急诊管理,执行首诊负责制。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制度的执行情况记录。
6、改善服务态度,方便患者就医。要设立便民措施、如候诊椅、开水等,要了解门诊病人对门诊服务工作的满意情况(要求满意度大于85%)。
7、落实《献血法》和《临床输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建立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监测管理制度,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制定输血管理制度,包括用血申请、登记、报批、输血前检查和核对制度等、提倡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50%)。
二、信息管理
要建立信息管理制度,配备综合信息人员,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卫生统计报表,开展病案管理与统计工作,逐步按ICD-10进行管理。
订有适量的医学图书期刊。
对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信息、人群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等信息进行管理、掌握社区的人口、疾病、死亡的动态资料,尤其是社区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及时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措施及对策。建立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要列出各成员名单,制定各委员会职责、工作制度,作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活动记录及实施效果和总结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要重点对病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坚持各级医师查房制度、各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病历书写要求清晰、规范、及时、完整、准确,要有重点、有分析,要注重内涵质量,提高诊断准确率,要完整记录各级医师查房内容和会诊、抢救、讨论意见等。
3、增强全体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医疗安全。要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制定防范措施,杜绝医疗事故隐患,建立医疗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4、严格交接班制度,坚守岗位。危重病人要床旁交接、并有记录可查。
5、实行技术准入制度,要分析其实施的安全性、有效性、适宜性,在医疗活动中要注意患方的知情、告知、同意等执行情况。
四.技术水平
(一)、临床科室
(二)、医技科室
(一)、临床科室
1、急诊医疗:包括急诊室设备、人员组成、开展院前急救情况,对社区内急诊病人24小时出诊情况,现场急救能力,要求对循环、呼吸、肾衰、急性中毒和休克及其它一般急危重病人作出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理,并负责做好转诊工作。要求写出院前和急诊抢救记录。卫技人员应掌握相应的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平时进行模拟训练。
2、内、儿科:
① 能对常见病,多发病作出正确诊断及处理 ②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处理
③掌握传染病的诊治、消毒隔离技术和特殊转运。
3、外科;
①能完成外科的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转运等处理。
②能对急腹症作出临床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开展普外科的一般手术。
4、妇产科;
①能完成生理产科、部分常见病理产科的处理,可行剖宫产手术,②提供计划生育指导服务,掌握计划生育四项技术。③实行住院分娩,严格消毒接生。④具有鉴别高危妊娠和及时转诊的能力。
5、五官科:
①能诊断和治疗常见病和部分急症。②开展初级口腔,眼保健工作。
6、中医科:
①能辨正施治内、外、妇、儿的常见病。②开展针灸、推拿、火罐等中医治疗工作。
以上各科的技术项目要建立登记薄,通过抽查一定数量的病历来了解各科的技术水平。随机提问医务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医技科室 1.放射科 2.医学检验科 3.功能检查科 4.营养科 1.放射科 ①胃肠钡餐检查 ②口服与静脉胆系造影 ③一般透视、摄影 ④床旁照相 2.医学检验科 ①血液学常规检验 ②ABO血型鉴定 ③交叉配血试验 ④凝血系列检查 ⑤尿常规检验 ⑥尿妊娠试验 ⑦粪便常规检验
⑧必要的生化检验,如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测定,血糖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清钾、钠测定,血清尿素测定,血清氨酸氨基转氨酶(ALT、GPT)测定。
⑨常见寄生虫病检查
⑩常见传染病的血清学检查(如:肥达式反应)
⑾血清甲肝、乙型五项、丙肝检查及HIV初筛、梅毒检查 ⑿细菌学涂片检查
⒀应开展室内监控,参加室内质评 3.功能检查科
①心电图检查及正确诊断 ②B型超声诊断,鉴别诊断检查 4.营养科 ①治疗膳食 ②能配置混合奶
了解各科人员执业资格,考查仪器、设备、试剂等。检查各科报告单、涂片质量,查技术项目登记情况,实地考察医技人员操作能力。
统计指标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85%
2、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90%
3、病床使用率≥60%
4、年病床周转次数≥30次
5、平均住院日≤6天
6、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98%
7、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8、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5%
9、甲级X光片率≥30% 10、0-7岁儿童建卡率100%
11、预防接种率≥90%,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100%
12、围产儿死亡率≤10%(乡镇卫生院20%)
13、产前检查率≥95%,产后访视率80%(乡镇卫生院70%)
14、完成指令性任务100%
1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6、法定传染病漏报率0
17、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0
18、成分输血率≥50%
第二篇:一级医院医疗质量检查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督导内容
一、中心组织结构 文档资料:
(1)中心组织架构图和岗位职责。
(2)中心主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会议记录、纪要。
(3)中心管理人员参加管理知识教育与技能的培训记录。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访谈医院与科室领导层管理人员,了解对管理职责的知晓情况。
二、质量管理
(1)中心主任办公会会议纪要。(2)中心质量管理委员会名单。
(3)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工作记录及实例。(4)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访谈院长,了解履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领导和决策职能的情况。
三、培训
组织全院性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培训的相关资料,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课件、培训签到、培训效果和培训工作记录等。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抽查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医技科室的医师和护士,了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培训的情况。
三、考核和整改措施
检查考核表和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周会月会有问题有解决方法)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质量管理工具、措施实施的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相关统计数据和实例。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访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医技科室主任,了解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与改进活动的情况。
四、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1.医院管理组织架构图和岗位职责,以及院领导分工的相关资料。2.职能部门独立设置并正常运转,有明确的职责及分工; 3.有完整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能及时修订完善;
检查办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中心最近一次修订完善规章制度的工作记录、印发的相关文件。
(3)访谈中心员工
五、核心制度检查
文档资料:
(1)中心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17项)。
(2)中心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工作记录、工作总结和实例。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访谈内科系统、外科系统科室的负责人,了解核心制度内涵,以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了解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职责的知晓情况。
六、实施双向转诊制度
中心开展双向转诊工作的相关制度、服务流程、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相关统计数据和实例。
检查方法:
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七、医疗纠纷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认真 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文档资料:
(1)中心投诉及医疗纠纷管理的相关制度及处理流程。
(2)医院第三方调解制度。
(3)中心医疗责任保险投保制度及投保、报险的相关资料。
检查方法:
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实地查看:
(1)专门部门或专人统一受理、处理投诉、投诉协调处置机制的实际情况。
(2)投诉接待室,配置录音录像设备设施的实际情况。(3)随机访谈2名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了解“首诉负责制”、职能部门处置投诉职责的知晓情况。
八、实施双向转诊制度
医院是否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 文档资料:
医院开展双向转诊工作的相关制度、服务流程、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相关统计数据和实例。
检查方法:
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九、“三基三严”培训制度
医院制定“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医、技人员进行“三基”水平考试,保证全员达标;
文档资料:
医院“三基三严”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课件、培训签到、培训效果(考核记录和考卷)和培训工作记录、培训总结等相关资料。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访谈门诊、急诊、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各2名医务人员,了解对“三基三严”基本内容的知晓情况。
(3)实地考核2名急诊科医师使用呼吸机的准确和熟练程度。
十、急救设备 文档资料:
医院急救抢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配置清单和维护保养记录。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实地查看医疗设备数量与配置清单的符合情况。(3)实地查看急诊医学科医疗设备使用状态的实际情况。
十一、急救药品
文档资料:
(1)医院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定期检查的制度和抢救车药品的管理制度。
(2)医院药剂科和各相关科室急救等备用药品目录及数量清单。检查方法:(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抽查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病区,了解急救备用药品目录及数量清单、药品备用;抢救车药品统一储存位置、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统一标识,以及抢救车中的高危药品的警示标识情况。
(3)访谈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病区负责急救药品的管理人员,了解相关制度知晓和实施情况。
(4)随机抽查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病区月度急救等备用药品质量检查记录。
十二、医技科室
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检验科室内、室间质控规定、流程
文档资料:
医院关于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的相关规定。检验科室内、室间质控规定、流程、记录。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实地查看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的实际情况。
十三、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履行知情告知义务,保护患者隐私。文档资料:(1)医院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相关管理制度。
(2)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对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督导检查工作记录或工作总结。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查阅2份术后患者病历,了解是否记录术者及麻醉师访视患者的相关资料。
(3)查阅2份输血患者病历,了解是否记录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相关资料。
(4)查阅2份涉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患者病历,了解是否有书面告知的相关资料。
(5)访视2名患者或其近亲属,了解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知晓程度。
十四、建立医患沟通制度,建立医患沟通制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文档资料:(1)医院医患沟通的相关工作制度,包括医患沟通的内容、形式和工作记录等。
(2)医院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3)医院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课件、培训签到、培训效果和培训工作记录等的相关资料。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相关文档资料。
(2)随机访谈2名医师,了解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情况。
十五、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文档资料:
(1)医院规范诊疗行为的相关规定。
(2)医院关于检查类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阳性率指标及相关资料。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抽查医学检验、CT、超声检查单各2张,了解患者症状与所进行的检查相适应性的情况。
十六、《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规范制定相应的医疗技术(包括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文档资料:
(1)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相关制度。
(2)医院医疗技术管理档案。(3)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4)医院手术分级与准入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
(5)医院落实手术分级与准入管理工作制度的具体措施、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
(6)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准入的相关规定及工作流程。(7)医院准入的医疗技术目录及准入的相关资料。
(8)医院对准入的医疗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工作记录和工作总结。检查方法:
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十七、医疗安全防范处理。
1、建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2、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3、制定和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
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第三篇:2016医疗质量管理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标准
一、内科系列(适合于內
一、内
二、儿科及所有临床科室的一般质量标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执业,各级各类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十五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和贯彻执行,积极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
2、科主任和护士长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加强对科室的管理和全科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
3、住院病历应符合规范要求:按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病历采集真实、完整。术语规范,严格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诊断应符合国家统一标准,西医诊断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要求。加强“三基”训练。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下级医生书写病历上级医师及时修改和签名。对住院三天未确诊的病历组织全科讨论,一周未确诊的病历组织全院会诊,必需时组织院外会诊。
4、首次病程记录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包括疾病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分析内容和诊疗计划。应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性,诊疗计划合理。住院30天以上必须有住院小结。修改病历必须有上级医师签名,疑难危重病例会诊及死亡病例讨论应有记录和登记。甲级病案书写率≥90%,中医人员书写中医病历应≥90%。使用中药或中成药必须有辩证分析、证型、治疗原则、方药及服法。
5、新入院病人48小时内必须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应有分析指导意见,能体现指导水平。上级医师应在查房病程记录后签字确认。
6、出院各项记录内容完整无缺项,诊断符合率应>90%,治愈好转率应在90%以上。床位使用率≥80%,院内感染≤10%。
7、急诊入院的危重病人应早诊断、早治疗,上级医师查房指
导应及时到位。治疗方案应安全合理,对治疗效果有评价、分析记录。
一、二线医师值班运行体制可靠,抢救治疗记录完整及时,谈话记录及时,内容完整,必要时谈话记录应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危重病抢救成功率≥80%,医疗事故为零。
8、各科室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和抢救工作流程图。全科成员应熟悉掌握预案并按其执行。
9、科室急救设备及药品完好齐备,定期检查清理及增补,确保随时使用。
10、医嘱书写按《处方管理办法》执行,治疗方案合理安全,病程记录中应有治疗用药观察内容,分析意见。合理应用抗菌素,按抗菌素分级管理原则使用,力求做到有使用指征。
11、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履行告知义务,记录及签字齐全,有创检查及治疗有知情同意书,有患方意见及签字,要求操作规范,记录详实。
12、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隔离治疗和上报工作,要求漏报率为零。
13、各项检查合理及时,病程记录中对主要检查项目的必要性有说明,对主要检查项目结果有分析意见和综合评判记录。
14、严格按医保和新农合规定,因病情需要的自费药品和检查项目应告知患者经患者同意并签字后方可使用。
15、科主任台帐健全,记录内容完整,科内质控有方案,有工作记录,有整改意见,有评估小结。
二、手术科室(适合外科、妇科手术科室的一般质量标准)(在达到内科系列15条外)
1、各科主任对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责任人。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加强科内人员基本功训练。
2、病历书写按规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做到内容完整、真实、诊断治疗合理,各种知情同意告知书填写合理,签字程序完备。
3、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二线值班运行体制合理可靠。
4、诊断明确的择期手术,在入院72小时内进行,病人入院后及时完善各种术前相关检查,在病情需要的检查项目上不得出现盲区,以免出现误诊或漏诊。一般手术病人术前检查项应有:血、粪、尿、常规、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两对半”、肝、肾功、血糖、“凝血四项”、输血前感染疾病筛查。根据病情必要时做超声学检查及心肺、肝肾等进一步检查和CT检查。
5、严格手术审批制度,科主任按医院下发的《各级医师手术等级规定》严格手术审批,急诊情况在积极术前准备的同时上报科主任批准,重大高风险手术,新开展手术需经主管院长批准,手术应由科主任或高年资,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主刀。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6、对每例手术病人必须严格术前论证,择期中等以上手术必须术前讨论,应有讨论记录,制定围手术期的管理方案,对入院三天未确诊病例组织全科讨论,一周未确诊,组织全院讨论,仍不能确诊组织院外会诊。入院诊断和出院诊断符合率≥90%,确保手术前后诊断符合≥95%。
7、认真作好术前小结记录,术前小结内容包括:病情特点,诊断要点,手术指征,拟行手术名称和手术方式,术中注意事项,术前准备,麻醉选择方式,手术人员,手术日期。做到:术前诊断准确,诊断过程合理,严格手术指征,术式合理,麻醉方式合理,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规范,术中查对制度落实到位,手术、麻醉、输血及有风险的治疗应告知患者,让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对每例手术每次要做输血前感染疾病筛查,术中意外和术后并发症处理及时合理等。
8、结合各科特点,制定应对突发医疗事件抢救工作预案和抢救工作流程图。
9、抢救设备完好,药品齐备,定期清理及增补,专人负责随
时保证工作需要。
10、换药室、治疗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空气、物品和消毒液及器械监测符合卫生学标准,污染区与无菌区应界线明显。
三、产科:(应具内科系列、手术科室上述标准外)
1、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带领全科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加强科内人员的培养。
2、严格按《医院产科建设标准》依法规范产科服务,使产科建设、人员准入、房屋标准、功能任务、科室建设、设备标准、必备药品、诊疗设备等达到达标规定。
3、业务管理上健全工作制度、工作职责、抢救程序、产科登记,规范产妇及新生儿病历书写,严格按规范记录各种医疗文件。
4、产房管理,严格按产房10条规范要求工作,包括岗位职责及产妇、新生儿救治护理和业务技术标准要求及院内感染控制标准要求等。
5、母婴同室管理按8条要求,包括母婴同室设置条件,实行产、儿科医生双查房制度,实行责任制护理,新生儿用品一用一消毒,认真办理新生儿交接手续,病房定期消毒处理及监测,要求记录资料完整。
6、实施下列技术服务并有诊疗常规,要求医护人员必需熟悉诊疗常规的运用。
1)产科危重病人的监护、处理技术:
1心、脑、肺复苏。○2心力哀竭的抢救。○3急性心率失常的抢救。○4各种休克的抢救。○5呼吸衰竭的抢救。○6羊水栓塞的抢救。○7产科出血的抢救。○
8子痫的抢救。○9水、电解质紊乱的早期治疗。○10DIC的抢救。○2)熟练掌握胎儿疾病诊断和监护技术:
1先天缺陷的产前诊断。○2宫内感染的产前诊断。○3胎儿生长发育及成熟度监测。○4宫内缺氧的监测。○3)熟练掌握和运用产程处理技术:
1各种难产诊治技术。○2产科出血防治技术。○3软产道损伤处理技术。○4)孕期保健技术:
1孕产期保健及产后康复。○2孕产妇营养指导及咨询技术。○3高危妊娠监测及处理(MICU)技术。○5)终止妊娠技术。6)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
7)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合并症的抢救及重症监护技术(NICU)。
7、服务质量标准:
1)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95%。2)院内子痫发生率<0.1%。3)滞产发生率为零。4)产后出血率<1%。5)子宫破裂发生率为零。6)Ⅲ度会阴撕裂发生率为零。7)会阴侧切<30%。8)院内母乳喂养率>80%。9)剖宫产率<30%。
10)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1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0%。1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13)无菌切口甲级愈合诊断符合率>97%。14)住院产妇死亡率<0.02%。15)新生儿死亡率<0.5%。16)围产儿死亡率<1%。17)院内感染率<8%。
18)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19)医疗事故发生率为零。
四、手术室质量标准:
1、科主任、护士长应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责任人,要加强管理,工作一丝不苟,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上严格把关。
2、手术室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无菌手术感染率<0.5%。2)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并贯彻执行。
3)传染病及特殊感染应安排在特定手术间,做好终末消毒。4)定期对手术室、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及无菌物品进行监测,要求各种监测达国家卫生标准。
5)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人流、物流合理。6)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达到国家卫生部标准。
3、手术室内部管理:
1)环境清洁、整齐、安静、有序,室内布局合理规范。严格区分洁净区、清洁区、污染区,并有明显的标识。
2)严格岗位责任制和查对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3)工作人员按规定着装,工作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操作规范敏捷,做好手术配合工作,手术科室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90%。
4)有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理预案,并有落实情况记录。
5)物品器械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分类放置,标志醒目,定期清点,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6)器械护士能熟练配合于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器械台及手术区清洁、整齐、干燥,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妥善保管和交送病理标本,建立登记签字手续,防止丢失。
7)巡回护士,根据病情及手术步骤做好物品准备,保证及时供应,性能良好,能准确主动的配合手术及抢救工作,术后协助器械护士做好器械、敷料清点工作,并清洁、整理、补充手术间的用物。
8)手术室质量应符合山东省手术室管理质量标准要求。
五、口腔科质量标准:
达到内科、手术科室一般标准外,还应作好院内感染控制管理,通过质量管理,实现口腔科达标。
口腔科感染控制方案:(张玉友负责)
1)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为有效预防血源性及非血源性疾病传播,制定口腔科感染控制方案和工作制度,严格按国家卫生部口腔科达标标准要求,规范管理和工作。
2)工作人员接诊患者时,必须戴口罩,操作前后洗手,戴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3)诊疗室每日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和环境洁净,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工作台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周对诊疗室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用消毒液擦拭桌面、门窗,然后进行空气消毒,并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液、器械等进行细菌学监测,使其各项指标符合卫生学标准。
4)进入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遵循“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原则。
5)从事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6)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有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批件》,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监测浓度。
7)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有卫计委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批件》和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
六、急诊科工作质量标准:
(适用各科急诊入院病人管理)在完成内科系统15条一般质量标准基础上还要做到:
1、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急患者所急,工作中热情、礼貌、主动、周到。
2、有严格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病人的救治,急诊危重病人就诊5分钟之内救治到位。
3、有健全的抢救组织,分工明确,秩序井然有序,做到人在其位,尽职尽责。
4、急诊科对常见急诊病种,结合本院特点制定急症抢救预案及中西医结合救治预案,并做到熟练掌握运用,熟悉抢救程序。熟练掌握紧急情况下抢救病人的各种操作技能。
5、各种抢救工作病历资料记录及时、真实,内容完整。遇到传染病时做好消毒隔离和防治上报工作。科室有应对疫情流行处理预案。
6、急救药品齐全,器材保持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合格率100%,做到“五定”(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7、对需要观察病情的患者做到“四及时”(巡回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处理及时),基础护理按标准要求进行。
8、急诊出诊做到动作迅速,用物齐全,记录完整。配合抢救及时、熟练,接交病人资料完整。
9、急诊环境清洁、整齐、安静、有序,室内布局合理,物品陈设规范。
10、加强“三基三严”训练,熟练掌握心脑肺复苏,心脏起搏除颤技术,呼吸机使用及气管插管技术,人工下胃管及导尿技术及其它内科急诊抢救操作技术。
七、医技科室质量标准 医技质量要做到:
1、检查前详细阅读申请单,查对验收标本校对部位。
2、各检查、检验登记本、项目填写齐全、完整、签名清楚。
3、无菌操作,消毒隔离严密。
4、资料档案,登记本报告存根保留完整、备查。
5、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字迹清楚,描述正确,有提示诊断和建议,签名。
6、临检、免疫、血液单检验要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7、建立手术病人随访登记,B超诊断符合率≥90%,放射科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95%,甲级片≥40%,废片<3%。
检验科:
1、科主任是科室质量的责任人,带领科室全体同志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竖持抓紧科室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开展新业务、新项目,密切配合临床一线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制度。各种制度包括:工作、急诊、安全、控感、质量管理、试剂管理、继续教育及差错事故登记等项,严格制度管理,实验室使用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的仪器和试剂。
3、科室有操作手册,制定的工作手册应有实际操作性,内容应规范、科学。对检验与临床不符或检测结果明显意外异常要做好复查核准工作。
4、有差错事故登记,有检验质控管理专职人员及质控工作方案,有质控工作记录,总结评价及整改意见。
5、明确急诊、平诊各种报告时限,并按时完成,满足临床诊
断需要。
6、经常和临床科室联系,征求各科意见,做好改建工作。严格实行仪器、试剂及新开展项目准入制度,保证质量,定期检测仪器,做好核校工作。
7、按时参加省、市疾控中心的室间质控,并按医院规定,配合感染办做好院内科室间质控,严把质控关。
8、报告单填报规范,严禁涂改,严格执行实验报告,审核签发登记建档制度。
输血科质量控制标准:(检验科负责管理)
1、为了临床患者安全、高效、科学应用血液成分,各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输血申请必须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或下级医师完成后须由上级医师审核签字,严把输血指征,并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潜在的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申请医师必须认真完整填写输血申请单项目。
3、领取或接收血液、血液成分后,要认真检查核对验收,外观检查合格、血袋密闭良好、标签填写项目齐全清楚、包装合格、数量与取血单相符,即可存入贮血冰箱,并登记。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以防止血液污染。
4、采集配血血样,必须由执业护士执行,实习、进修护士不得进行。明确病人用血申请,核对病人信息,规范采血过程,正确完整的血样标识,正确进行护理记录。
5、血样的送检必须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签字。
6、血型鉴定人员必须具有责任心强技术好的专业人员,对患者血样必须进行ABO正反定型、Rh(D)定型、抗体筛查试验,并进行实验记录签字。
7、交叉配血试验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及要求进行配血,实行双
人双配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填写配血试验结果并签字。
8、取血人员必须为医护人员,同时与输血人员共同核对确认申请单、配血单信息及检查血液质量,经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
9、输血前必须有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受血者资料与血袋资料、配血记录,确认无误后将血液送到床边准备输血,并再次进行床前最终核对病人信息,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10、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密切监护输血全过程,输血完毕后,记录输血过程并由输血护士签字,有输血反应者,按输血反应流程处理。
11、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尤其要注意血液疗法的器械消毒,严防与输血有关的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12、大力宣传和推广使用成分输血,逐步提高血液成分输注在临床中的比例。
13、必须使用有卫生行政部门正式批准文号,符合质量要求的血型试剂、诊断试剂、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和血袋。
14、临床输血有关资料要记录需保存10年备查。医学影像(超声科、放射科、CT室)质量控制标准:
1、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带领全科人员努力工作,保证质量,竖持科内业务学习,培养人才,台帐齐全,记录规范。
2、科内工作制度健全,密切和临床配合,不推诿病人,接待患者热情、耐心、细致、无投诉。
3、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集体阅片制度(急诊例外)。
4、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要求甲级X线片达90%。
5、认真做好核对制度的落实,查对患者、科室,检查目的、部位等,按照部位报告规范、诊断合理,做到不漏诊、误诊。
6、严格质控,科内设质控组织,专人负责,有质控工作记录及评价总结,有整改方案,建立差错事故登记。
7、安全生产,规范操作,建立机械维护,检查与应急,保障制度和环境与防护达标评价。
8、经常和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摄影图片评定标准:
A级:编号准确,位置适中,曝光准确,浑度、对比度、增益、控制各项调节及冲洗温度,时间恰当,无伪影,图像清晰,可制版者。
B级:按甲级片要求,各项条件尚可,伪差较小,虽有少许污迹,但图像清晰度能达到一般诊断要求者。
C级:图像清晰度较差,但尚可提供临床诊断者。D级:图像质量不能达到诊断要求者。(若出现D级图片,将按规定扣分。)
图像质量评定标准:
A级:图像清晰,位置适中,解剖标记准确,图纸清洁,可以制版。
B级:图像清晰,位置适中,解剖标记欠准确,图纸清洁,可以采样制版。
C级:图像欠清晰,位置欠适中,解剖标记欠准确,图纸清洁,尚能达到诊断要求。
D级:图像欠清晰,位置不适中,解剖标记欠准确,图纸不清洁,不能做诊断。(若出现D级片,按规定扣分。)
放射科摄片质量评定标准:
A级:
1、位置正确;
2、对比度清晰度良好;
3、无污染划损,可制版;
4、铅字号码、日期完整,无错号,排列整齐,与被照的主要部位无重叠;
5、影片充盈满意,显影清晰,充分显示解剖结构形态,提供满意的诊断依据。
B级:在A级片5项标准中,有一项不符,则定为B级片。C级:在A级片5项标准中,两项以上不符,则定为C级片。A、B、C均为可诊断(合格)片。
D级废片)由于技术不良造成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的片定为废片。
八、药剂科工作质量标准:
1、药剂科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责任人,带领全科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科室质量管理落实到位,科主任台帐齐全,记录规范。
2、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医疗卫生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毒麻药品管理办法》和《精神类药品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药品及医疗耗材准入管理。
3、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于临床,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开展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和临床始终保持零距离。
4、经常监督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评估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积极向临床提供药品信息,接待临床用药咨询。
5、严把临床用药质量关,细心审查临床用药是否规范,堵绝不合理用药现象。
6、定期对药品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药品质量。
7、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及时登记上报。
8、建立药房查对制度,实行责任迫究制,处方合格率≥90%,发药差错率为0,发药查对患者姓名、用法、用量,并交待注意事项,配备专人进行用药咨询。
9、健全科内质控组织,并经常开展工作,工作记录完整。
10、配合质量检查,检查处方质量,并定期统计上报。
山东良庄矿业有限公司医院
2016年1月
第四篇:一级医院评审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级医院评审标准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患者安全.........................................................2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2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2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3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3
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3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4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4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4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4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4 第二章 医院服务.........................................................5
一、医疗服务可及和连续性.............................................5
二、维护患者与家属的权利.............................................5
三、患者的诊疗与护理.................................................6
四、麻醉和外科治疗(开展手术的医院必选)............................7
五、患者与家属的教育.................................................8 第三章 医院管理.........................................................8
一、医院领导和管理...................................................8
二、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管理...........................................9
三、药品管理和使用..................................................10
四、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10
五、人员资格与教育管理..............................................11
六、设施管理与安全管理..............................................12
七、病案与信息的管理................................................13 第四章 统计指标........................................................13
一、资源配臵。......................................................13
二、工作质量。......................................................14
三、工作效率。......................................................14
四、患者负担。......................................................14
五、资产运营。......................................................14 各类一级医院,能为所在区域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全科或专科诊疗(急诊、门诊、住院)服务,公立医院应按照政府指令和要求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设臵符合本地“卫生区域规划”及卫生部“一级综合或专科医院基本标准”全部条款的要求,初评医院为取得许可正式执业3年以上。
第一章 患者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如: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等2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完善关键流程(如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工具,重点是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如腕带)。
(六)职能部门要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当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当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 时补记。
(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开展手术的医院必选)
(一)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
(三)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
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一)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与使用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二)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 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
(二)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一)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工作流程。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一)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二)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有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
(二)有激励措施,鼓励不良事件呈报。
(三)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一)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作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二)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
第二章 医院服务
一、医疗服务可及和连续性
(一)医院应根据患者的诊疗需求和本院的功能任务及医疗资源情况(能力与设施等)来决定患者是接受门诊服务、或紧急救治、或接受住院治疗、或转往他院。
(二)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三)患者在院治疗的各个阶段,应明确一名执业医师负责患者的治疗。
(四)有制度和程序来规范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的转院、转诊或出院过程。
(五)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就诊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候诊区、医技部门、住院病区等均有明显、易懂的标识,有保护患者的隐私设施和措施。
(六)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服务收费管理,方便患者就医。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
二、维护患者与家属的权利
(一)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其权利。
(二)医师应采取恰当方式、使用易懂语言,向患者、家属或委托代理人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臵、医疗风险、替代医 疗方案等,并获得其同意,说明内容应有记录,并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
(三)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四)医院针对医务人员开展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医患沟通等培训,相关医务人员能够知晓并遵循。
三、患者的诊疗与护理
(一)由具有法定资质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按照制度、程序和病情评估/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二)患者的诊疗与护理服务应用疾病诊疗与护理规范、临床路径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和使用药物及医疗器械的行为。
(三)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四)规范会诊管理,明确院内会诊职责,提高会诊质量和时效。
(五)临床检验服务及时可靠,由具有资质的卫技人员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合格的设备及试剂,及时提供基本的临床检验服务结果,满足临床需要。
(六)医学影像等服务及时可靠安全,由具有资质的卫技人员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合格的设备及制剂,及时提供基本的医学影像等服务(X线摄片、超声、心电图等)结果,满足临床需要,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七)为出院患者提供较详细的出院小结和康复指导意见。
(八)护理人员配设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要求,规范护理行为,措施落实到位。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
(九)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指南与质量安全指标,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四、麻醉和外科治疗(开展手术的医院必选)
(一)依据医院功能任务及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的“一级技术”框架内,实行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资格准入和授权管理制度。
(二)实行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手术与麻醉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四)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医院建立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五)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
(六)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将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切除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
五、患者与家属的教育
(一)为本服务区域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如疾病预防、营养指导、安全用药、康复运动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二)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三)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第三章 医院管理
一、医院领导和管理
(一)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执业,医院及科室命名规范,无院中院;按照规定申请医疗机构校验和发布医疗广告。
(二)医院与中层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决策执行机制,并遵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履行职责,实行管理问责制。
(三)院长负责组织制定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与计划,医院规模和发展目标、经营方针与策略,与医院的功能任务相一致。
(四)在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的框架内开展诊疗活动,及时修订完善医院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职工熟悉本岗位职责及相关规章制度。
(五)由具备法定资质的经本院注册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不准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不超范围执业,不使用未经卫生行部门批准的诊疗技术及已经废止诊疗技术。
(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报告、救治、预防等任务。
(七)公立医院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医疗资源与能力,承担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并符合其规定的要求;并不提供特需服务。
(八)公立医院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承担培训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任务。
(九)制订和实施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社区突发事件、传染病、自然灾害等其他灾害。
(十)对委托服务质量与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二、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管理
(一)院长与科室领导负责制定与实施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确定其在重点工作中的责任。
(二)制定与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三)卫生技术人员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心肺复苏”培训与考核;至少每二年一次组织考核。
(四)根据医院医疗资源情况,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医院执行文 件,实施教育培训。
(五)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参与能力。
(六)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与评价改进的效果提供依据。
三、药品管理和使用
(一)在医院功能任务及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的框架内,设臵药剂科以及配臵药学人员,建立医院药事管理组织。
(二)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基本药品目录框架内,规范采购、储存、调剂及保障供应。
(三)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有相关规章制度和程序,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抄录、审核、调配、核发、用药交待和监测等行为。
(四)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进行管理,要求医师、药师、护士合理使用药品,并有监督机制。
(五)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观察用药过程,监测用药效果,按规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并将不良反应记录在病历之中。
四、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
(一)至少有一名或多名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监管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这些人员通过教育、培训、实践和考核获得监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资格;医院领导能为其提供足够资源支持感染预防与 控制工作的实施。
(二)依据其参与医疗服务的程度对职工、医生、患者(或其家属)及其他人员提供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与教育。
(三)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四)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
(五)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疗废弃物处理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感染管理要求。
(六)在需要时,按照“标准防护”的要求获得并正确使用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其它用品。
五、人员资格与教育管理
(一)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人力资源配臵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临床服务的需要。
(二)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质(执照、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认定、聘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建立专业技术档案。
(三)每个员工接受岗前培训、继续教育保持或提高各自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四)贯彻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 要求,建立与完善职业安全防护与伤害的措施、应急预案、处理与改进的制度,上岗前有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六、设施管理与安全管理
(一)医院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实施设施管理与安全检查,用制度与流程保障患者、家属、来访者和员工在安全可靠的硬件环境中提供或接受诊疗服务。
(二)至少一名或多名有资质的人员负责监督医疗环境、设施相关风险管理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三)具有高危物品储存和使用制度与流程,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理医疗废物。
(四)医院消防系统管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定期演练;灭火器材、压力容器、电梯等设备按期年检。
(五)实施医疗设备定期检查、调试和维护程序,并记录结果。有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操作培训,对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
(六)水、电、气、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行需要。严格控制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与控制指标。
(七)教育和培训所有员工,使其知晓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设施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
(八)加强医用高值耗材(包括植入类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和低值耗材的采购记录、溯源管理、储存、档案管理、销毁记录、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的管理。
七、病案与信息的管理
(一)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门诊、急诊、抢救、留观及住院患者的病历,按规定保存病历资料,保证可获得性,加强安全管理,保护病案及信息的安全性。
(二)采用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 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
(三)严格执行借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制度,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及使用,避免泄露患者隐私。
(四)医院信息系统能够连续、系统、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相关的信息,为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提供包括决策支持在内的技术支撑;符合国家及卫生部相关的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按照政府的要求,支持卫生信息的区域共享和交换。
(五)建立本服务区域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系统。
(六)建立医院运行基本统计指标数据库,保障信息准确、可追溯。
第四章 统计指标
一、资源配臵。
1.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质量。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4.年住院患者死亡,年自动出院例数。5.年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6.年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7.年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8.本服务区域年入户或出诊服务例次。9.本服务区域年接受健康教育指导人次。10.本服务区域年预防接种人次。
三、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5.本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比例。
四、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五、资产运营。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4.人员经费支出/百元业务收入。5.资产负债率。6.固定资产总值。
7.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第五篇:国家卫生部一级医院评审标准2010
国家卫生部一级医院评审标准2010-05-06 14:00 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是我国医院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客观依据。实施医院分级管理,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管理和医院微观管理的双重机制,完善各级医院功能,健全、巩固三级医疗预防体系,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达到充分合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促进科技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同时还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分级管理是医院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指导,总结我国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和创建“文明医院”活动的经验,由卫生部医政司组织十一省、市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起草的。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各级医院基本标准:本标准是各级医院都必须达到的标准,也是医院开业资格的认定标准。基本标准单独考核评定,与分等标准考核打分分开。如达不到“基本标准”的要求,不予通过,定为不合格医院,新申请开业的医院则不予批准。
2.各级医院分等标准:根据任务和功能的不同,把医院分为三级,即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还根据各级医院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并参照必要的设施条件,分别划分为甲、乙、丙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
3.评审判定标准:在数学模型评分办法建立前暂采取千分制办法评定。在评审中,合格医院按所得总分的分数段来评定等次。甲等:分等标准考核须达900分以上(含900分)。乙等:分等标准考核须达750分至899分。
丙等:分等标准考核在749分以下。(含749分)
三级特等医院除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外,还必须达到医院所必备的条件。.医院评审申请书:是医院向评审委员会申请的必备手续,也是评审委员会认定医院评审资格的主要依据。要求各医院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逐项填写、申报。
5.标准的其他有关附件:是标准的具体指标,要求和考核检查要点等的说明。
这次所形成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还很不完善,只能作为草案在全国试行。希望各地在试行中对本标准提出修订意见,使之逐步完善。卫生院、基层医院(一级医院)标准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10万)的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在我国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障”全球目标的基层医疗机构。一级医院基本标准
本标准是审定一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才能参加等级评审。基本标准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医院规模
应具有与一级医院功能、任务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
1.病床数不得少于20张。如果不足上述限度,必须做出合理解释。2.病房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要求(见附件六)。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4.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1.4。
5.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之比为80-85%(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医技和护理技术工作。)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 一级医院应承担本社区的各项医疗卫生服务和一定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
(一)预防保健
1.做好社区卫生防疫工作,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寄生虫和地方病防治,在上级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实施卫生监督管理工作。2.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开展妇女、婴幼儿多发病的普查普治,开展婚、育、产系统保健,推广科学接生等工作。3.做好计划生育手术和技术指导工作。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针对危害社区人群健康的因素,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二)医疗服务
1.完成社区内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住院(含家庭病床)诊治任务,进行急、重、危病人的维持生命体征的救护,并组织转诊。2.向群众普及急救知识与技术,院内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术。3.根据条件开展社区康复医疗、精神卫生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三)卫生行政管理
1.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助制定和实施社区的初级卫生规划。2.配合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开展爱国卫生活动,逐步改善社区卫生状况。3.贯彻执行国家各种卫生法规,对社区内有关行业实行监督管理。
4.负责村级卫生组织和个体开业医生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培训乡村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
三、医院管理
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制度、措施、监督、考核与评价。有人分工负责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必备制度
根据1982年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必须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
1.医院工作制度。除一般医院工作制度,应包括妇幼保健、卫生防疫、家庭病床工作制度,指导乡村医生等工作制度。2.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3.各项技术操作规程。4.职工继续教育制度。
(二)信息管理
1.按卫生部《卫生统计工作制度(试行)》的规定配合综合信息管理专(兼)职人员。2.对信息及时收集、储存、分析、反馈与利用,且有成效。3.有图书管理制度,订有适量的医学图书和期刊。
(三)财务管理
1.设有财务机构或专职财会人员。
2.会计凭证、帐薄、报表符合会计制度。3.建立会计档案和管理制度。
4.会计监督审计制度健全,严格遵守财经、物价纪律,不准乱收费。
(四)设备管理 1.设专人或兼职人员对全院设备进行管理。
2.有医疗设备保管、使用、保养、定期维修制度,保证医疗工作的需要。3.对重要设备建立的档案。(五)总务管理
1.一般物资实行定额管理,有健全的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2.主动、及时为全院服务,保证水、电、被服、膳食供应,各种设施及时维修。
(六)建筑管理
1.医院建筑符合卫生学要求,对旧建筑有维修制度,对不合理建筑有改造计划。2.不得使用危房,尤其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四、质量管理
(一)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逐级质量保证体系。
(二)有全院质量管理方案,并认真落实。
(三)院内感染的控制:
1.控制感染组织应符合1988年卫生部《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的规定。2.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
3.建立严格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与无菌操作规定。
4.有院内感染控制教育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和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法。
6.有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治疗室、供应室、分娩室等)的保治措施。7.消毒供应室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
五、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制定有关思想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的计划,并组织实施。2.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工作制度。
3.认真贯彻执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开展和坚持岗位前教育制度。4.建立群众监督制度。
5.根据调查,患者、社区或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达到规定。6.有健全的廉洁行医措施。
六、医院安全
1.建立健全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并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2.制订平时的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管理方案,并定期检查。
3.有对高压力系统、手术室、放射室、配电室等高危设备与区域的特殊安全管理措施。4.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
5.有剧毒、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6.照明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有安全的替代光源,保证应急的需要。
七、医院环境.重视医院清洁卫生,有保洁制度及措施,有专人负责。2.门诊、病房等医疗区禁止吸烟。
3.重视院内绿化,有与医院占地相适应的绿化面积(包括室内外花木种植、立体绿化)。4.对污物、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符合卫生学标准。5.门诊噪音不高于50分贝,病房、手术室噪音不高于38分贝。6.手术室一般照明为100米烛,工作面积综合照明2000-3000米烛。
一级医院分等标准
本标准是一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一、科室设置
科室设置应与一级医院的功能、任务和社区实际需要适应。
1.临床科学:应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室。有条件的设儿科、五宫科、中医科,家庭病床科(组)等。
2.医技科室:应设置药剂室(含调配室)、化验室(检验中心有统一安排者可不要求)、放射室、手术室、处置室、供应室、病案统计室、图书室等。3.行政科室:设置院办公室(负责医疗、护理、人事、秘书、保卫、财务、后勤工作等)。4.预防保健(科)室:设置卫生防疫室、妇幼保健室(含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二、人员配备
要达到基本要求中病床与人员的比例。其中各类人员的比例如下表: 各 种 人 员
行政工勤人员15-20 % 卫生技术人员80-85 % 其 中 各 类 卫 生 技 术 人 员 中西医师(士)38% 护理38 % 检验4% 放射4% 药剂8 % 其它8% 其中分工从事预防保健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25%以上。
三、技术水平
技术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能开展社区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一般危重病人的救护服务。基本要求:
(一)医疗 1.急诊医疗:
对社区内急诊病例能24小时应诊(包括出诊)。2.内、儿科:
正确处理常见病,并能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处理与转诊。
能对循环、泌尿、呼吸系统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和休克及其它一般急危病人作出初诊断并进行维持生命的抢救处理。掌握当地传染病的治疗和消毒隔离技术。3.外科、妇产科:
能对外科急腹症做出临床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能开展一般上腹部手术。能完成外科的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等处理。
能完成生理产科、部分常见病病理产科的处理及剖腹产手术。4.五官科:
能诊断治疗本科常见病及部分急症。开展防盲、防龋、防聋工作。5.中医科:
能辩证施治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与部分疑难杂症。开展针灸、按摩等。6.护理
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做好病房管理和分级护理,正确书写五种护理表格(体温单、医嘱单、医嘱记录、护士交班、护理记录)。7.医技科室:
能开展心电图、超声波检查。
能开展血、尿、便常规检验和部分生化检验。(检验中心化地区,有关安排要有合同)能开展透视、摄片、一般胃肠道造影等检查。
(二)预防保健
1.能开展计划免疫、疫情处理,对“两管五改”进行技术指导。2.能开展围产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掌握计划生育四项技术。
3.能开展社区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老年保健、精神卫生和社区康复医疗。
(三)教学
1.能对乡村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进行培训。2.能接受卫校学生部分临床学习。
四、医院管理
1.院长应熟悉一级医院的管理,经过医院管理专业短期培训。2.医院有长远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3.医院职工对院领导工作满意度≥80%。
4.社区、合同单位和病人对医院满意度≥80%。5.信息管理:
掌握人群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登记合格率≥95%,漏报率≤0.5%。
做好医院统计工作,配备统计人员掌握社区人口、生命、疾病(多发病、慢性病、地方病)的动态资料,及时分析和提出对策;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成各种卫生统计报表。
建立病案管理制度,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逐步按国际疾病分类(ICD)进行管理,要求门诊有病历,住院书写完整病历;按标准书写,甲级病历≥80%,杜绝丙级病历。
五、主要科室基本设备详见(附件七)。
六、各项统计指标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8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门诊转诊率≤20%
4.单病种治愈好转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5.单病种病死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6.单病种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7.住院病人转院率≤3%
8.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85%
9.昏迷、瘫痪病人褥疮发生次数:0 10.院内感染率≤3%
11.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
12.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13.常规器械消毒菌合格率100%
14.病床使用率≥60%
15.年病床周转次数≥32次
16.平均住院日6天
17.门诊处方合格率≥98%
18.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19.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8%
20.甲级X光片率≥40%
21.护理五种表格书写合格率≥85%
22.二级以上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 0
23.设备利用率≥80%
24.特殊诊断设备检查阳性率≥20%(主要指B超)
25.0~7岁儿童建卡率 农村≥98% 城市≥100%
26.麻疹活疫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27.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28.白百破疫苗接种率农村≥90% 城市≥95%
29.卡介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30.四苗全程覆盖率 农村≥85% 城市≥92.5%
31.妇女病查治率 农村≥60% 城市≥90%
32.围产儿死亡率 农村≤20% 城市≤90%
33.产前检查率农村≥80% 城市≥95%
34.新法接生率≥95%
35.产后访视率农村≥70% 城市≥80%
36.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37.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8.基础护理合格率≥80%
39.一级护理合格率≥80%
一级医院分等判定标准
医院应对其建设、管理、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文明服务、成本效益等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地(市)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质量按本标准进行院外评价。根据评审结果将一级医院分为甲、乙、丙三个等次。
一、一级甲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医院基本设施等结合水平,经考核达到900分及以上。二、一级乙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医院基本设施等综合水平经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一级丙等医院
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分等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经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以下(含749分)。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