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2 20:0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融入赣州中心城区为目标,以新型城镇化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统筹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更新规划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提升我县城镇化水平,着力建设实力赣县、宜居赣县、生态赣县、幸福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去年我县作为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赣州市代表之一接受了检查,得到了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一年多来,我县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8.5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15.3亿元),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4.68平方公里,达到16.3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92万人,达到29.3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2%。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大,规划控制区面积达163平方公里,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功能更加完善,一座特色鲜明、充满活力、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客家新城正在贡江河畔崛起。

一、坚持规划调控引领,提升城市发展科学化水平。我县牢固树立规划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发展先导引领各项建设,不断提高规划管理质量和水平。一年多来,我县先后投入180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县城空间发展概念规划、县域城乡统筹规划、县城各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县域旅游总体规划、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等200多项规划,较好地指导了城乡各项建设。一是推行先谋后动策略。我县坚持谋划与规划相结合,“先谋后动”、“先 策划后规划”,引入市场理念实施规划开发的策略,将市场需求作为规划定位的首要分析工具,确保规划的市场弹性和活力。如我县在县城新区规划中,从区域发展的高度充分考虑各区域不同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服务半径,确定其主体功能定位后,再进行形态分析、空间布局、景观营造,从而达到了以策划提升规划、以规划引领开发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规划的综合调控和引导作用;二理顺村镇管理体制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属地管理职责,除规范了项目报建审批程序外,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划片分区、统筹管理”的原则,县城新设了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分局。在乡镇则撤销了原分散在各乡镇的规划管理所,重新设置了江口、大田、南塘、田村、王母渡、湖江、五云七个规划建设分局,由规划建设部门垂直管理,每个规划建设分局原则上按6-8人左右配置,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编制扩增到46人;三是推行规划执法网格化管理。随着我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区已由原来的不足8平方公里拓展至现在的16.3平方公里,增长了一倍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特别是受利益驱动,违法违章建设时有发生。我县将县城规划区按干部职工居住地划分责任区,使每个区域有专人值守、瞭望,发挥社区和广大居民群众监督作用,使违法违章建筑无所遁形,真正实现了群策群力、共建共管。完善城乡规划执法联动体系。整合规划、国土、城管三个部门执法力量,专职负责查违拆违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下降了50%。

二、坚持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我县推行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相互配套,相互促进。一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按照功能混合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的新区来打造,完善园区商贸、餐饮、休闲、医疗、学校、银行、公租房、廉租房、社区中心等配套设施,改善了园区环境,使务工人员足不出园即可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有效地解决了园区企业招工难、留工难的问题。二是夯实发展平台。创新工业园区开发模式,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三产载体建设。先后建设了鞋业产业基地、钨和稀土产业基地、食品产业基地、电子产业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全民创业园等承接平台,使工业园区应为引人入城的主阵地。中瑞材料、红金稀土、赣州铝业、谱赛科、菊隆高科等一批高产值、高附加值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全面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支撑力,促进了充分就业,更增强了经济发展实力。赣县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去年突破140亿元,今年1-7月,又达108.8亿元,列省、市县属园区前茅。

三、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城乡统筹发展能力。我县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转型发展步伐,由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变。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亮点”的原则,去年我县组织实施了城镇化重点项目40个大项54个子项目,完成年度建设投资23.2亿元。今年我县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30项共45个子项目,项目总投资10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8.2亿元,已完成城镇化建设投资15.3亿元。一是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创 新责任落实机制。加强领导,创新城镇化建设模式,去年以来,城镇化建设由片区推进转变为由城南、城北、义源、开发区、储潭试验区等五个新区同步推进。每个项目坚持“一块牌子、一个目标、一个项目部、一支队伍、一张联系卡、一套制度”的“六个一”推进机制,将任务分解到人,兼顾日常工作和项目建设,双岗双责,一线倾斜;创新督查督办机制。成立县委、政府综合督查办,实行一周一调度,两周一会商、一日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个重大项目召开一次以上现场推进会,一个重大项目建立一套档案的“六个一”工作机制。为解决社会投资项目建设调度难和进展慢问题,我县建立了县领导和投资开发商定期约谈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狠抓项目的开工竣工,倒逼时序、限时办结,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均要问责;推行一线工作机制。开展了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百日会战,发展“5+2”、“白+黑”、“晴+雨”精神,做到“一线办公、一线协商、一线调度、一线解决问题”,四套班子领导带头现场办公,牵头单位协助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安排技术人员全天候跟踪指导、监管项目建设,现场及时解决和处置影响施工的问题,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按计划安排有序推进;创新差异化绩效考核机制。年初即制定各单位绩效考核表,将量化评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根据职能、侧重点不同实行个性化、差异化考核,奖惩分明。对项目建设任务未完成的单位主要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扣除其绩效考评分,取消个人评先评优,按完成任务的比例发放年度奖金和个人津补贴。考核成绩与单位干部职工提拔任用挂钩,未评为先进的单位,下一年度 不得提拔干部;建立标兵评选“四化”激励机制。在“四化”一线开展标兵评选,被评为标兵的,可为自己调动工作一次,或为配偶、子女安排工作,或为配偶、子女调动工作,或奖励出国考察一次,或一次性奖励2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全县2010年55名“四化”建设标兵中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就占一半以上,县城重点项目建设也得到迅速推进。二是探索统筹城乡新路径。我县树立“城乡统筹、全域规划”的新理念,按照“散居变聚居、管理社区化,农民变市民、保障均等化,发展互动区、产业联动化,打造综合体、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和“赣江画廊、低碳新区,客家风韵、休闲福地”的定位,打破了行政区划和城乡之间的壁垒,编制了100平方公里赣州市中心城区统筹城乡发展储潭试验区总体规划和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农业产业化等10个配套政策,通过招商推介引入社会资金,边干边试,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试验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基本建成发展更加科学、经济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城乡更加融合、生活更加美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区,创出一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四、坚持绿色个性化崛起,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的生态是江西的名片,更是绿色提款机。我县坚持以保护和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为已任,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做大做强绿色产业。我县以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经济,打造了有色金属、食品、建材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一是按照“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的理念,建立了赣县清溪、大湖江、桃江三大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节约了资源、保护了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二是在实施“一大四小”、园林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县紧紧围绕“打造赣州乃至全省宜居和休闲养生后花园”的定位,按照大地园林化的目标,着力推进城乡绿化、香化、彩化工程。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及林相改造工程建设,强化全社会的绿色环保观念,切实保护和改善赣江源头水源,创建了一批生态园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庄,三是绿化种植以一花为主、多花结合、四季有景、规模种植、各具特色,形成了城南樱花、湖江杜鹃、麂山红枫、白鹭梅花等特色景区,也成为了我县特色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赣南客家名人(樱花锦绣)公园樱花怒放时节,吸引了外省及周边县市众多市民前来赏樱休闲,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了我县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四是突出建筑地域文化特色。为解决城乡千城一面,缺乏灵性与个性的问题,我县注重挖掘县域文化、生态、历史、人文、自然等特色和优势,特别是从文化张扬入手,将文化特色与产业特点、建筑个性、地形地貌相结合,按照“城建+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的模式,把赣州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等融入到我县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去,形成持久的生命力。如我县县城城南新区重点突出客家文化,整个3平方公里区域、5000米长贡江岸线均以客家文化为主线,由西向东、由七里古镇至鞋业总部基地,客家建筑也由具象至抽象渐变,演绎了客家文 化由古及今、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张力和亲和力,令人回味无穷、追思无限。文化与城市在这里相得益彰,文化魅力熔铸成城市之魂。

五、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的目标,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县牢固树立关注民生就是关注发展,改善民生就是加快发展的理念,坚持规划向民生工程倾斜、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倾斜,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征地拆迁时,建立征地拆迁专项资金,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安置补偿款可给可不给的给,可多给可少给的多给,真正做到让利于民,实现和谐征迁;在项目建设前,按照安置先行的原则,优先搞好安置区规划配套建设;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过程中,着力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新规划建设了赣县中学北校区、城关三小、四小、五小、职区园区、文体中心、第二人民医院、梅林卫生院、福利中心、环卫总站等一大批民生工程。为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我县正在以每年10万平米以上的规模大力推进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建设,通过保障房的建设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让更多的引进人才和打工工人留得住、有发展。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

**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活力**、魅力山城”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构建区域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社区服务优良、居民幸福文明、社会平安和谐的宜商、宜居、靓丽、和谐新**。突出创新项目建设,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坚持高标准引进项目的原则,科学谋划,准确定位,确定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加以推进。2012年,淄博博机福利水泥机械厂扩建项目和工业泵制造厂扩建项目竣工投产,新增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800万元,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运行。总投资7.2亿元的龙凤缘开发项目、李家窑老工矿区改造等6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立足区位优势,2012年引进招商项目7个,引进资金1.26亿元,同比增长21.8%,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引进本科以上高科技人才60多人,研究开发新产品4项,发明专利申请5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2亿元,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推进。突出改造提升,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实施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对美琉工矿区、山东建材厂、原**电机厂工矿区、柳杭·尚都一期二期等进行整体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核桃园、税务街、凤凰园等老旧小区进行了升级改造,拆除小区内乱搭乱建,栽植各类苗木,扩大小区绿化面积,建设小游园,并为小区居民更换排污管网,安装暖气管道,对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税务街小区居民楼外墙保温改造工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健全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立起了保洁、绿化、执法检查三支队伍,全力做好卫生保洁工作。突出落实民生保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深入开展预约、上门现场咨询等服务,为居民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促进了社区工作的规范化,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动态化管理,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认真做好卫生应急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社区居民免费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突出固本强基维稳工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前提。全面启动了社区事务“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将辖区划分为15个二级“网格”,76个三级“网格”,建立了调委会16个,居民调解小组532个,楼宇调解员2150个,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网络,以“网格化”的方式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综合管理。开展“查民情、听民意、解难题、促和谐”大走访活动和“万人下基层”面对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活动,坚持矛盾纠纷“日排查、周分析、月化解”制度,完善了干部下访、领导公开接访、三级联点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扎实开展防火、防汛等工作,确保了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第三篇: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央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03-17北京晨报(北京)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这部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的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将产生怎样的作用?这部规划有哪些亮点?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关键词:指导性

文件内容: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等财政金融风险;一些城市“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

专家解读

“这是一部指导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全面丰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强,意义深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他说,为了避免走弯路,这份文件认真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包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关键词:以人为本

文件内容: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在徐洪才看来,这部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文件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着墨很多,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土地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他说。

谈到规划强调城镇化必须和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时,他说:城镇化不能孤军深入,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发展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出现“睡城”、“鬼城”和底特律现象;农业是基础,农业现代化事关粮食安全。信息化则关系到城镇化能否健康发展。关键词:发展动力

专家解读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多次表示,美国的高科技与中国的城镇化是拉动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对此,徐洪才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世界也是一大机遇。

徐洪才说,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设将需要修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及电力、燃气、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创造大量投资需求和就业机会。

他说,同时,亿万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这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关键词:量力而行

文件内容:我国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类城镇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布,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预期和选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词:生态文明

文件内容: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专家解读

中国社科院城市和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建议,各地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时要避免“伪低碳”:一些城市计划建超高层大楼,但把每吨水从地面提升到几百米高的楼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是虚假的集约、低碳。真正的低碳城市应该是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

第四篇: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概念

城镇化概念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伴随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以及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逐渐转移这一结构性变动。城镇化也包括既有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城镇化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人的智慧和劳动。城市的形成、扩张和形态塑造,人的活动始终贯穿其中。另一方面,城市从它开始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对人进行了重新塑造,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型城镇化概念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简列)

1,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2,新的观念、体制、技术下的新型产业模式

著名城市生态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院士: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应该贯彻到城镇化的生态文明过程与行动上,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观念、体制和行为。强化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处理好城市建设中眼前和长远、局部

1和整体、效率与公平、分割与整合的生态关系,强化和完善生态物业管理、生态占用补偿、生态绩效问责、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控制性详规等法规政策。

推进产业生态的转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这需要以城市带农村、工业融农业、公司带农户、生产促生态。要在弄清资源和市场、机会和风险的前提下策划、规划、孵化新兴园区、新兴产业、新型社区和新型城镇,将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改变为招贤引智模式。

3,注重生态基础设施和宜居生态工程建设。

比如汽车交通将转向生态交通,以最小的化石能源消耗和物流,实现城市流通功能的便利通达;将耗能建筑变为产能建筑;通过地表软化、屋顶绿化、下沉式绿地等生态工程措施,实现对生态占用的补偿,使建设用地兼有生态用地的功能。

三、中国城镇化历史背景

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有1.6亿农民工,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们是被城镇化、伪城镇化的。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35%左右的城镇化率。

四、中国城镇化过程有哪些问题?

1,农民土地物权基本形同虚设

“土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它是保持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以及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关键要素。”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并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

过去三十年,中国在土地制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展,为建立和完善土地财产的现代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现存的一些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和真空地带,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正在经历的深刻和快速的社会经济转型的各种需求。

“中国城乡土地制度持续二元性以及国家对城市建设用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这一特征带来的问题是: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的制度安排存在问题,城市土地比农村土地拥有更完整的权利制度,享有更完善的权能,二者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同时,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法律规制和管理体制是分割的。

这一基本特征导致了四个主要问题:农民土地权利弱化;地方政府(市县一级)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与土地相关的融资;城市面积迅速扩张和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低下,和与此相关的耕地占用和流失;土地法律框架不完整。

农民土地权利弱化,法律赋予农民的土地物权基本上是形同虚设,严重制约了农民通过土地物权分享城镇化和工业化成果的权利。征地程序与补偿标准不公平,土地征用成为社会不满的一种来源。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的土地融资,一次性收入的做法使长期的收入来源不可持续,也使土地相关收入缺乏有效管理和监控,因而缺乏透明度与责任,可能会导致金融部门的风险。

按农业产值的原用途补偿和经营性用途的招拍挂出让,激励了城市土地的粗放式利用,导致宝贵土地资源大量浪费。突出表现为各类城市的形象工程以及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低。目前中国城市的容积率只有0.3—0.6,远低于发达国家1以上的水平。而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持续减少会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最终危及社会稳定。

按照法律规定,城市土地国有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但没有对两种所有制土地平权的制

度规定,这不利于对土地权益拥有者的切实和充分的保护。农民土地权利与城市房屋均属私人物权,征收私人物权采用不同标准势必重新引入城乡征收法律的二元体制。

专家认为,作为一种基本的财产制度,土地政策和管理制度要有效地在多样的、相互联系甚至相互竞争的土地各种功能中寻求一种平衡,需要一套综合、完整的措施。专家分析,土地政策改革的目标应该有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促进农业的发展,包括对农田进行保护,通过土地的市场化流转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支持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流动,有序的城镇化。

第二,促进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部门的发展,在一个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规划框架下,通过市场机制为城市的扩张提供土地。

第三,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收入,以土地资产作为可持续的公共收入的基础,为公共服务和投资提供资金。

第四,完善利用土地作为抵押来获得资本的政策工具,增加可抵押资产的选择,支持金融部门的成长。

第五,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决策与快速经济增长的一致性,并把生态文明放在很重要的地位。

第六,促进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权利安排的协调、一致、完整和保障产权的稳定。2,户籍制度让1.6亿农民工被城镇化

“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农业部新闻发言人毕美家表示,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

1.6亿的农民工群体。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获得城市户口的农民,理应要享受城市公民一样的待遇,这是新型城镇化需考虑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专家认为,现在所谓超过50%的城镇化率,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城镇化,绝大部分被统计为城市人口的农民工并没有在城市实现永久定居。

3,盲目造城运动致城镇化效率低下

我国城市化在加速,现在从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直到地级、县级城市,都在建造大马路、大广场、大建筑。但不少地方采取“摊大饼”的方式推进城市化,把各种产业都堆在大城市里面,搞“造城运动”。结果不论城市建设还是城市运营,都效率低下,使城市化和工业化受到了成本过高的阻碍。

首先,土地资源大量浪费。中国是一个土地短缺的国家,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浪费非常严重,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地超过了人口城市化的速度,万元GD P耗用土地面积超过发达国家10倍以上。而且用这样的办法进行城市化,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大量虽然进了城却并没有真正成为市民的“农民工”,于是出现了双重二元结构。

其次,用摊大饼式的发展推进城市化,因为专业混杂,所以并不能够发挥专业集聚效应,导致了城市的专业化水平很低,这样就很难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这些城市居民的生活半径变得非常长,交通拥堵,城市运行的效率变得很低。

为什么会发生低效率的问题?一是由于价格扭曲,使得土地被大量浪费。二是政府职能错位。“城市”大体上有两种不同的来源。我国城市大多是从“城”即“都”(政治中心)发展而来,而其他国家的城市大多是从“市”即市场发展而来的。一般而言,市场自发地使得城市的空间布局趋于合理化,形成了相关行业支脉繁多、关系密切的金融业集中在大城市,行业间关联度不高的制造业集中在既能发挥专业化的集聚效应,又能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小城市的格局。而在我国,政府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规模愈大的城市行政级别愈

高,支配资源的权力愈大,行政级别愈高的城市也就有更大的权力动用资源来扩大城市规模。这种体制推动了近年来风起云涌的摊大饼式“造城运动”。

五、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大方向是什么?

方向一:土地流转试点

新型城镇化将启幕农村新一轮改革,土地流转乃大势所趋。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用地“瓶颈”,土地配置市场化、农村土地资本化,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征地补偿被置于首位。”北京大学著名法学专家姜明安认为,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将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的制定和农村的土地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推进城镇化的一大难题就是农村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极大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小岗村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1992年,广东省南海市下柏村农民将承包经营的土地以股权形式,流转给村集体成立的经联社统一经营。

而最近的一轮土地改革始于2008年,当时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成为此轮改革的主题。本报记者了解到,在农村城镇化方面,很多地方的土地改革试点“摸着石头过河”积累了不同的经验:重庆的地票式交易、成都土地流转、广东佛山的股权分红、天津宅基地换房,不同的地方做法不同,但都为全国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借鉴。

比如成都在新一轮农村产权改革中提出,“确权”是基础,“流转”是核心,“配套”是保障,这样的改革赢得农民的支持。但在取得经验的同时,确权、监管、收益和小产权房等棘手问题也暴露无遗。

在北京打工5年的农民工杨雄称:“政府如果不把土地和就业解决好,将户籍迁离农村的农民就会觉得不踏实,还不如留下土地种庄稼更有保证”。

这已引起决策层的重视。农业部最近就明确表示,2013年将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方向二:户籍可能是新型化城镇推进的突破口

“户籍改革看似简单,但要落实与城市户口相挂钩的利益却很难。”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分析,户籍改革之所以难以推行,就是因为城里的福利政策太多了,且继续和居民户籍密切相关,进城的农民很难同步获得社保、就业、教育的机会。资料显示,全国将近2亿进城农民工中只有200万左右通过买房、结婚等方式获得城镇户口。如此一来,城市空间扩张过快,而农村人口由于户籍、购买力等限制,被拒于城市大门之外,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而现行户籍和土地制度,正是阻隔在城乡之间的主要壁垒。

“打破户籍肯定是未来城镇化改革的方向,但具体操作问题十分复杂,各省差异很大,只有逐步试点逐步推开。”党国英表示,2020年若要达到50%以上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关键在于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相关改革到位。

大力推进城镇化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中国要依靠改革实现没有水分的真正发展,而城镇化是发展最大的潜力。

方向三:实施“城市群”战略

十八大之前,对于城镇化建设,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的进一步补充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业内人士普遍的说法是,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

目前中国城镇化率统计是以常住人口计算,按照这样的算法是已经突破了50%,但如果按照有城镇户籍的人数,按照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35%-36%。官方统计的数据是,在城镇打工的2.6亿的农民工中,真正在城市购房的还不足1%;大约有1.59亿在城市工作半年以上的农民工及其家属是处于“半市民化”状态。

在2010年底中央向各省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决策层就释放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信号,其中最为明确的是提出了要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的“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在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的同时,形成三个特大城市群,在哈长、江淮、中原、长江中游等地区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

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并将于全国两会前后颁布的《规划》,就是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的更为长远、更为清晰的战略布局。

六、我国新型城镇化主要模式(试点城市)

成都

天津

广东

第五篇: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

肃州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肃州区情

肃州区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丝绸之路的通衢重镇,自西汉致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是酒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现辖15个农村乡镇,2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45万,其中城市人口25万,有汉、回、裕固族等15个民族,耕地面积63万亩。

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肃州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美城市、做实民生”的部署要求,以“富强生态和谐文明幸福肃州”建设为目标,依托肃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酒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三张“国家级名片”,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五个肃州”建设稳步推进。截止2013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8亿元,同比增长16.6%;工业增加值达到101.6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2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73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3673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39元,增长17.2%,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大基数上的两位数增长。

3.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我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我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3年我区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留在城市,城镇化发展将会以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辐射周边乡镇,随着农民工进入城市,一方面需求的增加会促使经济的稳定性加强,另外也会使农民工从低效率的农业转到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来,未来随着我区城市化的发展会产生新的经济产业链,从而带动我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关于破解负债建设和土地财政难题的问题 1.财政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区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等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使全区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日益丰富,品位逐步提高,特色更加突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近几年来,全区通过向上争取和区级统筹安排用于城镇化建设的投入累计达到

万元。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项目带动、财政投入、民办公助的投入机制,使一大批小城镇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和配套,有力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但从投入渠道和规模来看,城镇化建设政府投入的资金仍然占较大比重,还没有走出一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的道路,投融资机制还没有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我区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的现状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问题。随着我区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趋突出,沿用以往靠财政单一投入来建设城市,势必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城镇化建设中资金短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过于单一。目前,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镇化建设资金基本靠依托项目向上争取。而我国长期实行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不仅中央财政预算根本顾及不到小城镇,省级财政也较少考虑小城镇建设问题。对乡镇而言,乡镇财政已不是一级完全财政,支出靠区级下拨,小城镇建设财政投入的压力自然落到了区级。而我区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有限的财力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

(2)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不畅。一是缺乏真正的融资主体。由于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回报率低,回收期较长,乡镇村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上尚无有效的措施,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来,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尤其是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设施严重滞后。二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政府并非法人和实体,不能成为独立的融资主体,既不能向银行融资也缺乏还贷保证。入驻乡镇的企业虽然是独立的融资主体,但数量少、规模小、效益差,缺乏良好的资信度,也难以从银行融资,致使信贷资金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十分有限。三是缺少统一的融资平台。目前我区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整合小城镇辖区的有效资产用于融资和担保。

(3)缺乏有效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由于项目资金大多实行条块管理,资金管理分散与交叉并存,在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的前提下,项目资金难以实现“事前整合”形成合力。

从我区城镇化建设情况看,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是资金的筹集和融通问题,在有限财力状况下,为满足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应致力于在如何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通过财政资金导向性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努力形成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以推动我区城镇化建设进程。

2.我区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举债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在国家拉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大环境下,我区也加大了融资贷款的规模。近年来,我区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类债务达到 万元,城镇化建设资金主要通过中央、省、市财政投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

我区在政府项目建设性举债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项目筹融资手段单

一、创新不够,重点城建项目的资金,大多是通过负债解决的,其中大部分是通过银行举债,一些新颖的投融资方式没有得到很好运用。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机构来统一协调和总体规划本级政府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方式。二是项目单位融资过程中主体行为不够规范,部分偿债风险转嫁给财政,由于项目主体单位改制没有到位,采取行政和事业单位直接举债,有的贷款采用政府担保,给财政带来了直接的债务压力。

3.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情况

我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投资,缺乏招商引资、债券融资、项目融资、吸引社会投资等融资渠道,近年来,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通过财政投资达 万元,占整个城镇化建设融资的 %。

我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在融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且有许多项目是公益项目,基本没有经济效益,因此银行贷款难度大,主要靠向上争取和财政扶持,社会投资不愿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二是融资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依赖政府推动的多,依靠市场运作的少,间接融资多,直接融资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通过发行建设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受体制、政策限制难以开展;三是投融资平台建设滞后,投融资机构少;四是债务偿还机制不健全,后续筹资难度大,也给财政积累了一定的风险。

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情况

随着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上划,我区所收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部上缴实行省、市分享,区级缺失一块收入,给城镇化建设融资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城郊乡镇集镇土地的审批权限上划,城镇化建设融资缺少可抵押的资产。

建议协调市政府调整现行肃州区土地出让收入分享政策,返还肃州区土地出让收入市级分享部分,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坚走以地生财、以地聚财、以地兴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路子。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招标、拍卖、租赁、出让、置换等方式,激发活力,使土地收益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5.我区财政收支结构情况 2013年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04,045万元,较上年增长25.3%,其中:上划中央收入36,306万元,较上年增长23%;上划省级收入27,171万元,较上年增长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587万元,较上年增长27.4%;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981万元,较上年下降3.6%。分部门完成情况:国税部门完成37,154万元,较上年增加7,500万元,增长25.3%;地税部门完成62,681万元,较上年增加15,305万元,增长32.3%;财政部门完成4,210万元,较上年减少1,828万元,下降30.3%。

2013年我区财政总支出完成183,309万元,较上年增长3.8%,其中:区级支出完成108,711万元,较上年增长14.6%;省、市专项支出完成74,598万元,较上年下降8.8%。

三、拓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 1.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情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主要是农民工的市民化。由于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需求包括农民工市民化所必须投入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就主要表现为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需求。经预测,我区未来三年对于城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达 万元,其中:交通设施建设 万元,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万元,医疗卫生 万元,社会保障 万元,教育环境 万元。2.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及投资情况

经统计,2010年至2013年我区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达 万元,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财政投资、国债投资、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吸引社会投资等,其中:财政投资 万元;国债投资 万元;银行贷款 万元;招商引资 万元;吸引社会投资 万元。

3.探索建立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

新型城镇化是高成本的城镇化,只有依靠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才能筹措巨额的建设资金,进而完成新型城镇化的预期目标和任务。我区融资渠道十分单一,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建议积极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创建多元融资渠道:

(1)土地运作。土地出让收入总体上虽然将趋于减少,但我区属于农业城市,正在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利用土地出让来进行融资对新型城镇化的融资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土地融资过程中,要优化内部结构,减少增量土地出让收入,提高存量土地收入占比。

(2)债券融资。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公司债等债券,增加地方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3)民间资本。通过政策引导,提高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比重。

(4)进城农民工自筹。通过盘活农村资产,完善城乡产权流转机制,促使农民工带资进城,从而增强他们融入城市的初始资本积聚能力。

(5)联合开发基金、信托资金、私募资金等其它融资手段,也可作为补充形式,进行尝试和探索。

4.城镇化建设负债及偿还情况

5.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及措施

为大力支持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区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采取得力措施,积极争取各类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大力整合各渠道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

(1)积极安排建设资金,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我局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安排区本级的强农惠农资金和配套资金,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2)争取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申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财政奖补资金,对利用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的各类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给予奖励,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争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积极申报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支持农村开展对农村田、水、路、林、村、房实施的全面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加强资金统筹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加大对城市公益性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收入全部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土地出让金扣除政策规定必须安排的支出后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管理办法,规范建设资金筹集行为。结合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切实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管理安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创新城镇化建设融资方式

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领导地位不可撼动。政府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创新型的融资方式来支持城镇化建设。

(1)营造投资环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即市政债券。随着我国地方债券的发行机制、定价机制以及二级市场流通渠道的进一步完善,政府可以尝试发行专门的城市建设债券如收益债券,募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之后的有偿使用能够为发行的收益债券提供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未来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收益债券的信用评级,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融资期限,这些优势有助于提高民间资本使用效率的同时促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2)信贷资产证券化变“债权”为“股权”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进行组合,对该组合产生的现金流进行结构重组,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和融通资金的过程。首先,将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债务进行分类,按照是否产生现金流和不同的现金流时限进行分类,然后,发行贷款的银行将这些产生现金流的贷款组合卖给一个特殊目的机构,现金流则被分配到不同的份额中。

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解决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帮助地方融资平台走出债务重重的泥淖,使其能够继续为城镇化融资做出贡献。此外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有利于分散商业银行的集中性风险,而从“债权”到“股权”的转变则使得地方政府面对社会众多投资者的监督,促使地方政府对资金严格管理、合理利用。

(3)根据产业特征设立产业化基金

城镇化中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以及公共服务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在政府的支持下,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污水处理、燃气热力生产、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经营性领域的产业化投资基金,不仅能够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吸引社会公众参与进来,还能使得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城镇化建设情况,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率。

(4)股权投资与信托基金并进

在过去城镇化过程中,债务性质资本远远超过股权性的资本,在债务融资方式遇到阻碍的时候,不妨提高股权性资本的比重,利用PE、VC等方式充分利用政府之外的经济主体如企业、金融机构等的剩余资金,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以便更好地服务城镇化。此外,可同时发展信托基金。通过信托基金募集流通中的剩余资金投向基础设施、房地产、公用事业,能够极大地减轻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同时促进我区城镇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土地经营收益支持城镇化建设

8.融资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营

近年来,我区积极主动地适应城乡一体化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坚持发展经济基础先行,把加快工业园区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增强城市承载、辐射、带动功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向上争取,财政补助,出让土地,税收返还,银行贷款,社会投资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城乡基础及公益设施建设。

我区唯一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工业园区投资公司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筹资模式,以园区土地等资产、集中供暖、污水管网等项目为依托,向兰州银行、建设银行等融资2500万元;依托甘肃省信托公司募集资金500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我区在城乡基础及公益设施建设投融资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建设资金需求量不断扩大与融量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一是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且有许多项目是公益项目,基本没有经济效益,因此银行贷款难度大,主要靠向上争取和财政扶持,社会投资不愿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二是融资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依赖政府推动的多,依靠市场运作的少,间接融资多,直接融资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通过发行建设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受体制、政策限制难以开展。

三是由于体制机制和政策性约束,以及区域条块、行业分割,辖区范围内资源、资产、资金整合力度不够,资源、资产利用率不高,资本聚集和转化能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投融资平台建设滞后,投融资机构少。

五是债务偿还机制不健全,后续筹资难度大,也给财政积累了一定的风险。

建设目标及措施:

建立投融资体系,首先必须搭建投融资平台,要有一批投融资机构作为支撑,建立平台前提是整合资源。要按照“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用投入换收入”的发展理念,以有利于我区发展的大局出发,打破部门、行业、区域界线,对我区可调控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臵,集中财力、物力办大事,并形成投资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培植一批资产规模大,信用程度高,融资能力强的“借、用、管、还”一体化的政府综合性投融资企业,并以此为平台,充分吸纳各类资金用于城乡基础及公益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放大政府资产和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益,使之成为政府引导社会投资,行使政府投资职能的主要力量。

先行建起五大投融资平台:

一是对已有的工业园区投资公司进行规范完善和提升。由发改局牵头负责,协助工业园区发展投资公司,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修改完善公司章程,理顺公司国有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关系,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领导人经营业绩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形成规范、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管理体系。

二是组建公用行政服务中心设施建设投资公司。由政府筹建办公室牵头,组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投资公司,以现有的党政机关办公楼和附属设施等国有资产为依托,通过资产臵换、运营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向商业银行融资,面向社会,吸纳资金,为行政服务中心提供融资服务,并对建成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国有资产经营。三是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四是组建园林绿化投资公司。五是组建土地储备中心。9.我区金融发展基本情况

在我区的各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酒泉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酒泉肃州支行、中国建设银行酒泉分行、中国银行酒泉分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酒泉分行、兰州银行酒泉分行、酒泉农商银行、甘肃银行酒泉分行、浦发银行以及18家小额贷款公司。

我区银行金融机构中开展直接融资业务的只有酒泉农商银行,其它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尚未开展直接融资业务。酒泉农商银行直接融资业务主要是以发起方式募集股金,截止2012年12月底,累计募集股金1852户,融资金额5亿元。

四、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协调 1.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本情况及财政投入情况

我区2010年至2014年农业转移人口数量累积达到 人,转移人口数量以 %的速度逐年递增,转移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对公共服务总投入为 万元,人均投入 元,转移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对公共服务总投入达 万元,人均投入 元,增长 %,农业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 元。

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各项惠农政策及社会保障的政策调整

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逐步推进,为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各项社会保障等基础条件得到同步改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提供各项保障政策调整:

(1)要核定中央应承担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资金总量。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的实质是将现在主要针对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扩大到农村转移人口,包括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就业支持和保障性住房等。对于这四项支出,要结合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理论,合理确定其主要负担主体以及相应的资金总量。其中,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应当确定为中央政府财政负担事项,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相应支出。

(2)调整转移支付制度,促成地方政府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上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由于各地财力水平不同,负担能力有高低,因此不能随着农村转移人口的自然分布而将相关的财政支出也自发分布在各地之间,必须由上级财政主持调剂。如上,在确定中央政府应负担的资金总量的前提下,中央财政就可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总额、调整转移支付比例、修订转移支付系数等方式,来调节地区间、城市间的实际负担水平,促使地方政府的财力与事权能相互匹配。(3)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各级财政在安排支出时,都要适应农村人口的转移情况,调整本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方向是从农村向城镇调整,如调整城市义务教育中央与地方的负担比例、调整财政教育支出中农村与城市的支出比例、调整城市与农村的社保补助结构等。

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过程中,更多的农业人员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相应对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保障的需求增加,势必会影响到财政收支结构,我区财政支出根据农业转移人员市民化的推进程度进行相应的向城镇倾斜,协调城乡支出结构均衡发展。

4.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投入。通过运用经济杠杆等间接手段来管理和调控城镇化建设经济活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政府除从税收上给予优惠之外,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民办公助、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奖补结合、财政直接投资和补贴等激励手段,还要积极引导、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等多种渠道和多种经济成份从事城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和农民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下载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城镇化建设路线图

    新型城镇化建设路线图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以资源节约、产业集约、生态可宜居、产城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大中小微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

    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为实现“两个率先”做好规划服务工作 ——****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2011年是****县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定义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

    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范文大全)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现“两个率先”做好规划服务工作——****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2011年是****县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

    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全力支持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加强组织、解放思想......

    新型城镇化)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