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市数字城管工作情况
杭州市数字城管工作情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城市管理工作在运用常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数字城管”应运而生。为进一步了解我市数字城管工作情况,今年以来,课题组结合《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针对我市数字城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数字城管的概念
为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2004年由北京市东城区率先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该模式是通过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体制创新,实施的一种全新的、能达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效果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即通过实行“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使城市管理的区域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臵精确化,目的使政府城市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真正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人性化。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通过创新机制将城市管理的各个部门整合成两个工作轴:一个监督、一个指挥,把所有的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了协同效应,对于解决城市管理的难题,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基本情况和特点
杭州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全国第一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借鉴北京东城区的经验,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部件与事件分类与编码》、《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等标准,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启动“数字城管”项目建设。2006年3月投入试运行。2006年8月,在全国第一批试点城市中首个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
几年来,杭州市紧紧围绕“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臵、第一时间解决”的要求,扎实做好数字城管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数字城管”覆盖面积达351.81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5月底,我市数字城管共上报各类信息401.52万件,目前日均上报信息在3500件左右,每天发现和处臵的城市管理问题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量。数字城管问题解决率由2006年上线时的46%提升至2009年的99.77%,及时解决率也由26.7%提高到98.76%,单件问题处臵时间已从 29.86小时下降至5.24小时,提速达82.4%,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管问题得到了快速、有效解决。我市“数字城管”在强化城市“四化”(洁化、绿化、亮化、序化)长效管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杭州特色,被建设部称为“杭州模式”。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大。杭州市是第一个运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副省级城市。同时,依托主平台,积极向各区、县(市)的拓展延伸。坚持“统一平台,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评价”,利用同一套硬件、软件和网络体系,规范、低成本、快速建设了各区、县(市)数字城管子平台,并探索建立了对应的运行模式,即在主城区建立“一级监督,分级指挥”的“主城模式”;在副城区建立“一级监督、自行指挥、市级保障的“副城模式”。目前“数字城管”已实现主城区的全覆盖。到2010年底,将全面建成包含13个区、县(市)和两个市级管委会在内的市辖城域数字城管统一平台。
二是新。我市数字城管结合杭州实际,实行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和城市管理协同平台“新两轴”的运行模式。即建立城市管理信息中心(事业编制)和协同平台。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履行城市管理问题受理、交办、核查、分析、评价等职责;城市管理协同平台履行城市管理问题的派遣、督办、协调等职责,强化部门间合作、协同意识,确保在第一时间协调处臵市、区边界盲区等问题,全面履行“监督”与“指挥” 两轴互动的职责。同时,采取市区及各部门集中办公协同、分层处臵的模式,建立了“市级统一受理、市区及部门协同指挥、各相关单位处臵问题”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这种模式在全国现有实行数字城管城市中是唯一的。
三是省。杭州市的数字城管在信息采集上没有专门建立专业队伍,而是把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本着“养事不养人”、“政府花钱买信息”的精神,将城市管理的信息采集市场化。引进和培育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第三方公司(信息采集公司)从事信息采集工作,担负数字城管覆盖范围内的街面管理、常态化巡查,并把有效信息的提供作为城管部门评价采集公司业绩最重要的指标,从而较好地保证了采集公司全面、及时、公正、准确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同时,按照件件抓落实的要求,由采集公司对问题解决情况在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强化结果督查,确保了问题处臵效率和质量。近年来,我市数字城管还围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广告乱设、渣土乱倒等专项整治工作,很好地发挥市场化采集信息的优势,迅速完成整治前问题集中普查、整治后集中验收工作,促进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杭州主城区五个区共有3家信息采集公司通过招投标从事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工作,采集员400多人,由于市场化采集较好地把数字城管的运行目标与信息采集公司的经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三个第一”的落实。
四是活。建立和完善了“三有”工作机制,即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做到“三严”,严格处臵时限、严格控制缓办、严格把关重复派遣;对区域、职责和“建管衔接”等管理和职责边界问题,坚持“属地管理”、“依据产权界定责任”的原则加以落实。建立了跨城区、跨部门的联动机制,按照“属地为主,按责处臵”原则,将全市358家网络单位纳入到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市、区两级协同和互动,增强城市管理合力。特别是在问题处臵上,对职责一时难以界定而产生相互扯皮推诿的问题,坚持“问题处臵在先、责任追究在后”,建立了“代整治”工作机制,保证了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针对近年来市政设施、城市家具材质越来越个性化的实际,为了促进精细化管理,还建立了“备货制”,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处臵和解决。
五是强。我市“数字城管”通过资源整合为部门间搭建了无缝链接的平台。借助政务外网,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使城市管理现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将工作触角延伸至全市各个社区城市管理联系站,建立市、区部门、街道(乡镇)等政府部门和社区组织之间的互通与共享,实现了城市管理多路径保障。如公安视频系统、环卫车载GPS监控、城区防汛指挥系统、桥梁在线监测等,大大提高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臵能力。
三、存在问题
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建立了统一发现问题、分别交办与监督考核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市、区各级城市管理资源的整合、强化了相关部门的管理协同,实际上是对传统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数字城管已经成为促进城市管理提质增效、提升环境生活品质的一个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但目前数字城管工作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执行差异问题。根据我市数字城管三年推进计划,到2010年底将建成市辖城域数字城管统一平台。目前,主城区运行已较成熟和高效。但各区、县(市)由于体制和重视程度等原因,发展不尽平衡,运行效能存在差距。另外,按照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要求,我市数字城管根据市民“视觉标准”制定了严格的采集与处臵标准,部分标准已高于行业标准,如执法查处标准、市政作业标准等,对此一些部门觉得执行较困难,有畏难情绪。
二是工作职责问题。其一由于城市管理部分职能的重叠、交叉,一些部门之间、交汇地带、共用设施等存在职责不明确、产权不清晰等问题,导致任务派遣难以到位,部分案卷在多个部门间循环多次无法得到解决。其二对区、县(市)数字城管实施主体的职责没有相应的规定,造成这些部门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和相应的法律地位,给区、县(市)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信息采集问题。信息采集市场化是“杭州模式”数字城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息采集属于市场化的公司行为,采集行为的合法性常受到质疑,从而引发采集争议,给数字城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影响。信息采集员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信息采集时受到部分违法人员的阻扰和刁难,甚至人身安全受到伤害。据了解,今年共发生采集纠纷160余起。
四是“代整治”问题。由于对责任单位的处臵义务及应承担的整治费用等没有具体的规定,使得问题的处臵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各级政府和部门为保证问题的解决率,大多以“代整治”的办法先行解决问题,然后再追究相关责任。而部分责任主体怠于履行职责,又无相应的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往往使“代整治”变成了“整治”,后续责任追究和费用追缴都难以落实。
四、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各区、县(市)政府和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坚持城市管理的高标准,按照我市数字城管“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加快和完善建设运行工作,确保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全覆盖。要进一步理顺城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社区的职责划分,明确责任主体及问题处臵单位的义务,保证问题的及时解决。进一步完善限期处臵制度,对限期未处臵或处臵不力的,应追究相关责任,并要求承担相应整治费用。
2、加强队伍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队伍是指信息采集员和平台操作员两支队伍。信息采集员采集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信息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最主要的信息输入来源,这个信息来源的质量状况决定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实际效能。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发挥它的巨大效用的基础,是建立在信息采集员上报的信息的正确性上,这些信息能够从质量和数量上切实反映辖区的城市管理状况。要保证信息采集员上报的信息质量,一是要定期分析信息采集员上报案件的质量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规范信息上报和案件核查工作,保证系统健康运行;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提高信息采集员和操作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规范“代整治”工作。针对目前“代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对“代整治”现状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具体改进措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代整治”的相关制度,明确代整治的范围,规范、有效使用代整治资金,保证“代整治”工作对问题处臵和解决的有效作用。
4、加大宣传力度。数字城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共同支持,需要借助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宣传相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推行“数字城管”的内涵、意义、功能及管理运作流程,宣传我市推行“数字城管”后取得的效果,使广大群众乐意成为“数字城管”的外部监督力量,参与到城市的管理中来。
5、加快地方立法。2008年,市政府颁布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明确了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的地位和职责,规范了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和核查各环节工作任务,确立了市、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统一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制度。对我市数字化城管的运行和发展,提高城市管理专业部门的管理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快速发展,数字城管内容的深化和覆盖面的不断扩展。现行《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的需要。如数字城管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主管部门和实施主体的法律责任;区、县(市)的数字城管的法律适用性及实施主体的职责;信息采集员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应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已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条例》列为2010年立法调研项目,待条件成熟即可进入立法程序。对于上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将在立法初审中加以充分考虑。
第二篇:数字城管
核心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供监督员使用,实现通过无线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报送问题信息,接收监督中心分配的核实、核查任务等功能。
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使用人员为监督中心接线员。通过信息传递服务引擎将监督员报送的问题信息传递到接线员的工作平台,接线员通过系统对各类问题消息接收、处理和反馈,完成信息收集、处理和立案操作,为“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城管问题的采集和立案服务,保证问题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受理并传递到处置中心。
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给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个专业部门及各级领导使用,系统提供了基于工作流的面向GIS的协同管理、工作处理、督察督办等方面的应用,对城市管理实现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管理。
监督指挥子系统:为监督中心和处置中心服务,该系统通过大屏幕能够直观显示城市管理相关地图信息、案卷信息和相关详细信息等全局情况,并可以直观查询显示每个社区、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实现对城市管理全局情况的总体把握。
综合评价子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管理和执法质量。
地理编码子系统:为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等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
应用维护子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配置、维护和管理工作。该系统采用工具化思想,实现组织机构、工作流、输入表格、输出表格、地图使用、查询统计等城市管理相关信息的灵活配置,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具和组件,可以配置形成相应的资源信息、业务规则和数据操作定义。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置。
数据交换子系统: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子系统,建设统一规范的市区两级交换标准规范,使得市级平台实时获得区级平台的包括问题信息、多媒体信息、业务办理信息在内的全面的城市管理信息。
拓展系统
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依照部件编码规范,提供管理工具用于在部件编码规则发生变化时的快速更新;提供专门的权限控制模块以满足有权限专业部门能够通过IE浏览器来对部件数据进行简单的更新和维护。
专项普查子系统:专为政府利用监督员进行专项普查提供全方位手段。借助无线采集器、无线网络传输和专项定义工具、专项分析工具等实现专项普查的快速实施和普查数据的快速分析。工地管理子系统:对建筑工地现场进行动态监测,结合视频监控设备,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来辅助建筑工地管理。
视频监控子系统:充分整合城市视频资源,结合城管问题位置信息,实现城市管理全天候,全时段的动态追踪。
GPS监控指挥子系统:通过GPS技术实现城管车辆、环卫车辆、运渣车辆的监控;实时掌握监督员、各种城管资源的分布情况,实现高效的指挥调度。
移动执法子系统:图文一体化的城市管理移动执法系统是给专业部门研发的专用移动办公工具,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进行联网办公。
移动督办子系统:专为领导研发的专用移动办公工具。使用移动办公系统,领导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城市管理的宏观状态、处理城市管理中的紧急事件。
业务短信子系统:通过业务短信功能与协同办公系统的紧密结合,实现案卷到达提醒、催办短信提醒、超时短信提醒等。
数据挖掘子系统:通过挖掘运行产生的数据,从城市管理的不同角度,提供包含图文一体的评价统计分析,类型信息、趋势信息,为决策提供全面的、直观的依据。
公众信息发布子系统:向公众用户实时发布城市管理相关信息,主要发布问题处理状态及结果反馈信息;提供在线投票功能,对投票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综合评价所需的数据。
1、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定位技术和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术,创新信息实时传递手段,实现了移动式的数字化城市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
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自主研发的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提供了基于手机终端的地图浏览、查询和定位功能,是实现全方位的城市管理的先进终端平台。
2、利用GIS和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基于网格地图的精细化城市管理。
基于GIS应用,整合包括地形图、正射影像图在内的各类基础数据,对城市管理区域网格进行精细划分,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环境;同时,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在管理区域中的精确定位。
3、基于MIS、GIS、OA一体化技术建立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环境。给政府各级领导、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提供协同工作、协同督办的智能化终端平台。不仅可以根据权限查阅某个事件办理情况、相关信息,通过红绿灯显示该事件的办理时间是否超时,而且还提供了相应的监控工具,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发送督办意见。
4、强化空间信息管理和利用,为综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提供强大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查询统计和数据分析功能。业务人员可通过多种查询方式进行事件和案卷的查询和统计;系统具有空间数据综合分析评价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有效利用系统的信息资源,为城市管理的决策分析提供帮助。
5、基于构建技术的开发模式,保障数字城管项目的高效实施和长效维护。
业务构建:基于构建技术的工具化数字城管系统,具有快速搭建、不断扩展的适应能力。
数据构建: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扩展、维护和更新。深化应用
1、数字城管深入社区——“街镇网格化”
以上海浦东新区街镇网格化管理系统为例,“街镇网格化”的主要特点为:建立街镇网格化服务中心,受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相关问题;在数字城管的管理内容基础上,扩展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业务内容,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综合治安、社会服务等方面关系老百姓生活的内容;建立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一样的闭环的街镇网格化工作流程;与市级、区级网格化管理平台一体化应用。
2、城管执法新动力——“数字执法”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执法管理资源,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实现对执法目标的现场移动执法,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科学化。其中数字城管监督员的巡查网格转化为城管队员的管理网格,数字城管的“城管通”即转化为数字执法的“执法通”。
“数字执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执法管理资源,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实现对执法目标的现场移动执法,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科学化。可以解决数字城管深层问题挖掘力不够、处置力量不足、缺乏长效手段、处置中信息化程度低的瓶颈问题,完整对接数字城管系统。
3、网格化管理技术深入“数字市政”
网格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拓宽深入到市政专业部门,其中“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发展为市政各个专业公司的“专业网格化”管理,城管监督员转化为专业公司的巡查员,数字城管的“城管通”即转化为数字市政的“市政通”。
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将全市地下管线、道路桥梁、绿化园林等市政公用设施所在区域划分为单元网格进行实时监管,实现责任范围内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市政管理的精确、高效。
一、客户价值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应用和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化。
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够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力维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率先提出城市管理的监督、执行、管理三个主体理念;系统共享和开放以及解决对城市部件的依赖问题,大大降低系统投资和维护难度;创新的效能统计和绩效考核体系解决了人员管理问题,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使城市管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科学化、规范化,为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迈进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领域
数字城管管理范围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13个方面。
三、方案特色
力维数字城管系统建立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为基础的双轴化管理体制。监督轴由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呼叫中心坐席员、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构成,监督中心主要负责信息收集及监控评价处理结果。指挥轴由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各专业部门、公共服务企业、街道(地区)办事处构成,指挥中心负责向各单位派遣任务,调度协调各单位间协作关系。
力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综合平台基于SOA框架和组件式开发技术,搭建了统一的管理和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应用访问入口,为数字城管的深入应用提供更强的扩展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城市管理数字化
城市管理从传统靠人力管理迈进数字化管理,将所有前端采集、管理到后台处理等所有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所有事件及时准确处理。
(二)城市管理智能化
数字城管采用先进的智能化处理机制,保障各种处理环节智能化处理,保障城市管理有效的管理。
(三)城市管理可视化 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集成应用的业务管理系统。同时融合了实景三维影像地图,使得构建的信息系统从原有的符号化实现了影像化,从平面网格管理走向立体影像网格管理,能使管理者可在电脑面前自如地查看所关注的城市细节,调用相关信息,从而获得更充分的洞察力,更好地满足在业务处理、监管服务与决策指挥方面的需要。
(四)城市管理科学化
数字城管将国家各种城市管理规范结合本地市实际情况进行城市管理,既完成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城市管理要求,同时结合本地要求对城市管理进行科学化管理。
(五)城市管理规范化
根据大部制改革,重点调整了管理内容、归责和相应处置要求,着力强调重点区域、内容及要求,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和督办制度。围绕数字城管制度规范,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三篇:数字城管
为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工作,逐步推进城市管理从单一城管执法向城市综合管理转型,进一步建立工作信息准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规范、绩效评价量化、工作状态有序的城市管理新机制,禄口街道数字化城管建设着眼于“大城管、高共享”的建设思路,以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依托,融合3G、4G通信、空间信息等多项前沿技术,提高城市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应用。以“一个指挥调度平台,一个监督评价体系,一个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三个一”管理框架,在数字化城管核心应用平台基础之上,以“智慧城管”框架基于云计算技术打造先进城管综合信息系统,禄口街道主要领导审时度势,投资300余万元,在禄口街道城管办办公大楼里建立了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并制定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运行体制,自禄口数字城管成立以来共处理南京市工单680件,江宁区工单1627件,开发区工单1170件,街道自采工单3006件,共处理工单6483件,更快的推动了城市管理的进程,保证了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街道市容方面的不足,更加有效的推动了禄口街道工单的处理进程。
第四篇:数字城管
数字城管概念
数字城管又叫“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数字城管把像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个“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在执法人员利用移动执法终端记录事件并通过GPS定位系统定位事件地点,发回指挥中心,有关部门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掉。数字城管已经经历了三代。
以短讯为基础的第一代移动办公访问技术存在着实时性较差,查询请求不会立即得到回答。此外,由于短讯信息长度的限制也使得一些查询无法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这些令用户无法忍受的严重问题也导致了一些早期使用基于短讯的数字城管执法系统的部门纷纷要求升级和改造现有的系统。数字城管的发展
第二代数字城管采用了基于WAP技术的方式,手机主要通过浏览器的方式来访问WAP网页,以 实现信息的查询,部分地解决了第一代移动访问技术的问题。第二代的移动访问技术的缺陷主要表现在WAP网页访问的交互能力极差,因此极大地限制了移动办公 系统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此外,WAP网页访问的安全问题对于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的政务系统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使得第二代访问技术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第三代数字城管采用了基于SOA架构的webservice和移动VPN技术相结合的第三代移动 访问技术,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和交互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该系统同时融合了无线通讯、数字对讲、GPS定位、CA认证及网络安全隔离网闸等多种移动通讯、信 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的最新的前沿技术,以专网和无线通讯技术为依托,为一线值勤城管执法执法人员提供了一种跨业务数据库、跨地理阻隔的现代化移动办公机制。
通过数字城管执法系统,城管执法人员可以对城管重点单位信息、销售摊点信息、非法建筑信息、违规人员信息和法律法规等进行迅速地查询,随时随地获得城管业务信息的支持,特别是照片和相关图片的传输应用,不但可以解决协查、堵截、搜查等一线城管人员现场执法问题,而且通过GIS系统为一线提供区域向导图,使执法人员可以迅速的对区域内的现状做出判断、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已有城市采用数字城管系统,在西安市的水道的井盖遭窃后,负责区域的城管就用专用配备的数字城管手机拍下,在此同时,信息被上传回指挥大厅的数字城管后台系统,系统根据井盖所在的经纬度对其定位,系统会自动指令相关人员前去处理。
第五篇:扎实做好“数字城管”工作
市行政执法局扎实做好“数字城管”工作
5月20日市数字城管试运行以来,市行政执法局克服人员少、案件多等困难,全力以赴,不断加大“数字城管”工作力度,共受理市“数字城管”案卷1800件,占全区案卷总量的51.4%,其中结案率、有效结案率远高于其它分指挥中心执法局,为 “数字城管”运行指数在全市连续保持第一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是高度重视“数字城管”工作。成立局“数字城管”案卷处理指挥平台,以最快方式发送到各中队处理,并通过建立数字城管案卷日报、周报、月报、季报等多种形式,通报各中队数字城管案卷处理情况。局领导坚持每天过问“数字城管”,了解每日“数字城管”工作进展,区局指挥中心落实每日早、晚工作报告制度,及时将市“数字城管”相关问题传达到基层,使各中队的日常执法工作与数字城管派遣相挂钩,做到每日有要求、当日有小结,确保“数字城管”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是不断加大对动态问题的查处力度。突出背街小巷管理和无证设摊和占道经营、人行道违法停车、施工工地出入口及车辆抛撒、户外广告和横幅违章等重点问题,严格落实错时管控,对部分难、热点区域实行督岗管理。按早、中、晚的管理时段,加大对区域内的巡查频次,从严查处擅自占用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从事经营活动,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停放机动车辆,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运输车辆抛洒滴漏和乱倒废弃物,以及毁坏绿化及设施,新产生的违法建设等影响市
容观瞻和城市容貌的违法行为。对湖滨路、南山路、延安路、解放路等主要道路、吴山广场、城站广场等“窗口”地区和鼓楼小丰年等居民投诉较为集中、反映较为强烈的地段,安排力量进行督岗,减少和杜绝了居民投诉和动态违章行为的发生。
三是注重工作效率和考核。对动态问题通过对讲机联系地区中队查处,能够当场处理的,当场查处反馈;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静态问题,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给予立案查处,提高“数字城管”工作效率,减少二次派遣的发生。同时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出台《局数字城管考核办法》,对各中队数字城管案卷处理情况进行考核,由局督察科每日坚持对各中队落实“数字城管”难、热点问题进行检查,及时发抄告单,进行纠正解决,并将各中队的落实“数字城管”工作情况在月度考核成绩中予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