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邵阳市林业产业行管办2005年工作总结(写写帮推荐)
邵阳市林业产业行管办2005年工作总结
及2006年工作计划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及全市林业产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邵阳市的林业产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将2005年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林业产业生产经营情况:
今年来,全市的林业总产值达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第二产业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第三产业2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 15%。主要的产品产量:生产木材70万立方米、竹材1500万根,人造板34.5万立方米(其中:中纤板4万立方米,细木工板5.5万立方米,木胶合板14万立方米、竹胶合板11万立方米),木竹制浆造纸9万吨,木竹地板和复合地板2.5万立方米,木竹家具7.5万件,松香产量0.16万吨,森林食品(包括茶油)3.4万吨,森林药材1.2万吨,森工企业造林2000亩。产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今年的雪压材增加,原材料相对充足,企业生产正常。这一切,都是近几年招商引资和湘西开发项目的启动带来的成果。(因年报数还未出来,所有生产数字是预计数)。
二、2005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1、集中全力抓招商引资。市局王德席局长、主管林业产业行管办的副局长申均和都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他们不仅亲自到外地参加招商活动,想方设法联系客商,还在招商经费上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全市在2005年签约的林业项目有36个(在11月邵阳经贸洽谈会上又有林业产业项目11个与投资商签订了合同)。全年总计签约资金16亿多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就有10多个项目。列入湖南湘西开发的林业项目有9个,目前都进展顺利。比较大的项目:一是邵阳创兴人造板有限公司在新宁县投资的13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总投资19000万元,分两期工程实施,第一期工程已于今年3月动工,11月份已投产;二是江西康达集团在绥宁县投资2200万元建一个年产40万平方米的竹地板;三是城步县林宏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兴建年产30万平方米的长条竹木复合地板项目,也正在修建厂房;绥宁佰龙竹木有限公司的40万平方米的竹地板项目已建好厂房。市委、市政府今年分配市林业局的招商任务是1500万元人民币,我们已超额完成任务。为了发展邵阳的林业产业,的确我们在招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为了把邵阳的红豆杉产业开发起来,几年来我们一直些坚持不懈的与客商保持联系,经过努力在今年11月19日的邵阳经贸洽谈会上与湖南晟林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正式合同,如果不出意外,从2006年可以启动红豆杉开发项目。2005年在招商方面是较好的一年,现在到邵阳来投资办林业产业的客商很多,象洞口县、隆回县、邵阳县等地纷纷要求上大的林业产业项目,但由于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上不了。由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及以后邵阳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将有较大的增长。
2、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林业产业工作会议精神,健全林业产业管理机构。我们召开了全市林业产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省林业产业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市林业产业工作情况。今年,我们着重抓林业产业管理机构建设。为了建立市级林业产业行业管理机构,多次向市有关部门提交《关于请求设立邵阳市林业产业行业管理办公室机构的报告》,目前已得到批复,我们原来的“林业产业管理站”已更名为“邵阳市林业产业行业管理办公室”。为了搞好全市的林业产业工作,特别是按照省厅的要求做好林业产业方面的统计、调度的报表工作,做到每个县(市、区)有具体管林业产业的机构和人员,我们下发了邵林工(2005)16号《关于填报林业产业管理机构等有关情况的通知》,要求县(市、区)设立林业产业管理机构,或明确当前的林业产业管理工作具体到哪个部门来管理。现每个县、市(区)都已落实了林业产业的管理机构,明确了林业产业的管理人员,改变了过去大部分县、市没有林业产业管理机构的状况,比较的理顺了上下级业务关系。
3、掌握企业情况为搞好统计和林业生产调度做了一些基础工作。全市林业产业加工企业较多,为了摸清全市林业产业的木(竹)材经营、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我们在林政部门进行全市木(竹)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年检年审时,自行设计《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下发到各县(市、区)进行摸底。全市现有各类林产品加工企业597家(加上家庭作坊式的小加工厂,总计有1000余家)。通过这项工作,为做好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并为全市的林业产业规划布局发展做到心中有数。
4、稳步推进企业改制工作,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今年我们继续做好邵阳林化厂的破产改制扫尾工作,由于政府的资金到今年十月份才到位。2005年底邵阳林化厂的改制工作可基本完成,但还有一项比较大的工作还要继续做,帮林化厂80多户搬迁户和无房户进行集资修房,这项工作任务还比较大。另外还开展了邵阳湘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改制,市政府已批准该公司出售资产进行两个置换的改制,并通过邵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在省报和邵阳日报上进行了三次挂牌出售,现已有收购方交了200万元押金,愿意出1560万元收购湘林汽车服务公司的全部资产。2006年邵阳湘林汽车服务公司正式开展改制工作。在2005年全市的森工企业没有发生大小安全生产事故,没有发生企业职工群体上访的事件。全年还比较稳定。
5、按照省厅的要求积极做好林业产业行业管理方面的工作。(1)、按照省厅的指示对湖南湘西开发中邵阳的林业项目进行了跟踪调查,前后写了几次《关于湖南湘西开发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参加了全省湘西开发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
(2)、及时上报森工统计、森工财务、林业产业、森工调度的年报和季度报表。
(3)、向省厅上报了我市的龙头企业和有关宣传龙头企业的材料。向国家林业局推荐了“湖南洞口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为经济林加工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省推荐了“湖南大地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为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005年我们向《湖南林业》写了4篇文章,在第9期上刊登了一篇、邵阳的《邵阳日报》、《邵阳晚报》等有关报纸上经常有宣传介绍邵阳的林业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情况。如今年8月11日在邵阳晚报上刊登了《国土绿化和产业开发兼得30万亩基地披绿装》介绍了邵阳创兴人造板有限公司建基地的事;10月17日,在邵阳日报上刊登《湘林人造板厂“三改”多得》宣传龙头企业的情况。今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市委书记盛茂林《毛竹开发大有可为》的文章在《湖南林业》和《邵阳日报》上发表,极大地提高了林业产业的地位。
(4)、按时完成了省厅布置的有关工作,如:上报了《湖南省林产工业建设情况调查统计表》、《邵阳市民营企业科技人员组成情况》、《关于林产品出口退税的意见》、《松脂采脂规程建议意见》;还向市有关部门提供了《关于邵阳市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调研情况的建议与意见》、《兴工强市,就应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关于邵阳市森林资源等情况的说明》等文章和材料。
(5)、为了搞好林业、森工统计工作,我们配合省厅到有关的县市进行了统计改革的调研,专门向省厅写了《关于林业统计工作的建议》。
(6)、进行了木材检验员发证培训工作,今年发证124人。(7)、配合有关部门做了森工采育埸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十一五”采伐限额指标的编限及2005年森工采育埸木材采伐计划的下达和要求增加木材采伐指标的协调工作。
(8)、积极为企业落实政策,为企业搞好服务。市林业局主管产业的局长申均和与产业行管办的李炳月同志在湘林人造板公司搞联系点,多次到该公司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的收购问题。邵阳创兴人造板有限公司从今年10月份开始试产,碰到了原材料收购、出口收费等问题,我们及时到该公司帮助与县内有关部门协商处理。
6、积极做好了公路受灾情况的上报、水毁公路的资金安排及养路费安排计划的上报工作。上级分下来的林业公路养护资金,我们都是按省厅的分配数,全部按时足额下拨到位。
三、当前存要的主要问题:
1、由于资金不足,森工企业改制困难。邵阳市的财政十分贫穷,政府拿不出资金来进行企业改制,原来进行改制的企业,市财政还欠下8000万元资金不能到位。目前市政府规定,凡是要财政拿钱进行改制的企业,一律不进行改制,不要政府拿钱的可以进行。我们的森工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资产和资金的单位,且人员较多,企业改制难度很大。
2、林产加工业目前没有一个行业准入制度,各县上林产加工项目没有一个审批的制约措施。当前有一些混乱,造成地区布局不合理和失控。
3、目前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是森林资源的不足,培育工业原料林基地,要加大工作力度。
四、2006年的主要工作计划:
1、做好招商项目的资金到位和跟踪服务工作,特别是红豆杉项目的资金到位将作为2006年的重点工作。
2、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工业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森工采育埸的造林工作。
3、做好森工企业的各项稳定工作和企业改制工作。
4、继续做好各县市林业产业行业管理机构的设立工作,理顺好上下林业产业行业管理关系。
5、做好各种报表、资料的及时上报工作。
6、做好林业行业管理方面的有关工作。7、2006年预计全市林业总产值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2亿元,第二产业20亿元,第三产业3亿元。主要的产品产量:生产木材70万立方米、竹材1500万根,人造板38万立方米(其中:中纤板10万立方米,细木工板6万立方米,木胶合板10万立方米,竹胶合板12万立方米),木竹制浆造纸10万吨,木竹地板和复合地板3万立方米,木竹家具8万件,松香产量0.18万吨,森林食品(包括茶油)4万吨,森林药材1.5万吨。
第二篇:2012林业办工作总结
林业办工作总结
2012年以来,我办在乡党委、政府及林业局的科学指导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为契机,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森林资源保护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发展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1、认真开展植树造林,为新农村建设搞好绿化工作。今年来,凭借我市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态度,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为新农村构筑绿色家园奠定了基础,并以此为依托,有力促进了全乡营林生产工作的开展。年初,我们从搞好规划着手,进村庄入农户、上山头下河滩,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绿化规划设计。
2、积极开展补植补造和抚育管护,努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我们认真开展了退耕还林自查工作,对自查发现部分地块成活率、保存率达不到要求、抚育管护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
3、在乡政府的领导带领下,大力发展核桃,以连片扶贫开发为基础,主要是在柿子坝村、孙家坝村和罗家河村,多次培训栽植户、实地手把手教栽植方法,预防病虫害等。大力提高来年的挂果收成。
二、加大依法治林力度,积极搞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我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境内中、近熟林多,森林资源丰富,加之我乡森林郁闭度大、林下可燃物多,森林火险等级偏高,从而增加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量。今年来,按市委、市政府及市林业局要求,我们积极想办法、定措施,以宣传教育为基础,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以森林防火为中心,明确森林资源保护责任,积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工作,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宣传教育,扩大群防火面。刷写、刷新固定性标语5条,书写临时性标语50余条,并在交通要道口刷新警示牌,发放各类入户通知书千余份,做到每户一份,大力宣传《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使广大群众认识林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了“爱林、护林”的良好意识,为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打下了基础。
2、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发现苗头及时制止,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方法有效,今年全乡未发生一起大的乱砍滥伐林木案件。
3、加强火源管理,遏制森林火灾。火灾是森林三大灾害之首,“一点星星火,可毁万倾林”足可见其危害性之大,对此,我们时刻警钟长鸣。以火源管理为中心,以“两堵绝一降低”为目标,全乡上下认真贯彻“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指示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对中小学生发放了森林防火安全教育宣传手册200余册,从源头上抓起,禁止和取缔一切形式的野外用火。组织各村召开群众会,发放护林防火入户通知书1000份,宣传林业政策和防火知识,做到了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特别是加强了对老、幼、外来人员及“五类人”监护人的宣传教育,消除了防火宣传工作的死角死面,切实提高了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形成了全乡上下齐重视,人人都关心森林防火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坚持正面引导与协商处理相结合,及时稳妥地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
由于今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全面结束,以林权为主的矛盾仍有出现,为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我们把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在案件处理中坚持做到“四个不”:一是统一政策,不变通。注重事实,尊重历史,规范程序,严格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动摇。二是细致工作,不马虎。深入细致的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疏导说服工作和解疑释惑工作。三是抓紧时间,不拖拉。做到户与户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纠纷不出乡,同时未雨绸缪,做好矛盾纠纷的梳理排查,防患于未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大力宣传,不放松。把林权政策不折不扣地交给农民,让农民做“明白人”。
对每一件林权纠纷都深入实地,查看现场、调查取证,在深入了解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调处意见,按照林改的政策、调解的程序,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促使双方达成调处协议。
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来年,我们将努力克服困难,改进不足之处,再接再励,继续发扬优良作风,争取更好的成绩。
林业办
2012年11月27日
第三篇:邵阳市非公有制林业调查报告
邵阳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邵阳市林业局 二00三年五月
邵阳市属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用地119.52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207.94万公顷的57.48%。有林地面积105.25万公顷,为林业有地的88.06%。森林覆盖率56.8%,是湖南省四大林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市非公制林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逐步成为当前林业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板块。
一、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983年林业“三定”以后,邵阳林区就开始出现承包造林、联营造林等非公有制林业形式。近20年来,由于政府积极引导、部门大力支持、群众踊跃参入,全市已形成以大户承包造林为主,股份合作、拍卖、租赁“四荒地”、国有林场职工分户承包、私营和个体业主加工、经营等多种形式同步发展的非公有制林业。包括农民经营的自留山、责任山在内的经营面积达73.33万公顷分别占全市林业用地的61.35%和有林地的69.67%。2000年以来,年平造林面积0.8万公顷左右,占总造林面积的43.91%;投入造林资金2700多万元,为造林总投入7660万元(含退耕还林投入)的35.24%。上述情况表明,多种形式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已成为邵阳集体林区林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在现代林业发展中显示出重要作用。
(一)、大户承包。林业“三定”以后,集体林区山林基本上是分户经营,广大农村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部分山林因劳力、资金缺乏而经营困难,山场荒芜的现象比较严重。大户承包造林的出现,恰好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由经营大户或经济实体承包农户的自留山和集体的责任山,进行造林和管护,期限一般在30年左右。承包期内,经营单位投资造林、管理,定期定额向山主缴纳承包费用。期满后,育林还山或履约继续经营。2000年以来,全市每年平均有造林大户100户左右,年造林面积在1300公顷以上。如隆回县金石镇村民游征明利用自身的林业知识,从1997年就开始筹资承包荒山造林,到2002年,造林面积已达150多公顷,活立木蓄积价值达到300万元,成为隆回县有名的“林老板”;城步县清源乡原党委书记李丁海,1987年退休后,从10多里外把老屋迁到袁家山上,承包荒山200多亩,现有杉木一万余株、楠竹近三万根;新邵县林业局退休干部肖松祥从1997年开始承包酿溪镇杨世村荒芜多年的园艺场210亩,承包期30年,年承包费2500元,已投资近10万元建设国外松和果园基地,山林增值到约30万元。实践证明,大户承包造林,既解决了分户承包后大量山场、“四荒地”所有者无力开发的困难,又为有经营能力的能人以及有资金、有技术的大户提供了用武之地,实现了资金、技术、资源(包括林木、土地)的有机融合,是发展集体林区林业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二)、股份合作。股份合作造林是一种类似于林业生产合作社性质的非公有制林业形式。合作的主体有山主、企业、林业技术人员和其他投资者;合作的形式有个体与个体,集体与个人,国有单位与农户,农户、技术人员和出资人;合作的方式大都由山主用林地、林木和劳力折价入股,投资者和林业技术人员以资金、技术参股,所得收入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到2002年底止,包括造林、营林在内的股份合作林业经营户已达1600多户,经营面积在7000公顷以上(其中造林面积2500公顷)。绥宁县联合纸业公司早在80年代中期就出资100多万元与当地农民合股营造纸浆林,由农户出山场、出劳力、收益“五五”分成,采伐后木材按市场价格全部供应给联纸公司,取得农民增收、企业原料增多的“双赢”效果。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又同县有关单位合作,每年投资150万元,建设马尾松纸浆林基地。2000年,城步县西岩镇三合村村民采取股份合作方式营造楠竹806亩,村委会组织村民将分散的责任山统一发包,向县林业局申请世行贷款11万元,承包造林和管护的农民以劳抵资入股,楠竹成林后,收益由山主与承包户“二八”分成。目前,股份合作制林业经营已拓展到苗木花卉产业和森林旅游业。其合作方式更为活跃,效益更加明显。如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与开发商签订了股份制合作协议,分别以土地、森林资源和资金入股,合力打造森林旅游精品。股份合作制有效整合了经营林业的各要素,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臵,使山林由分散经营转向联合经营、规模经营和高效经营。
(三)、拍卖。是指将集体所有的青山、“四荒地”的经营使用权,一次性作价拍卖给个人或合伙人经营。承买人负责依法采伐后更新造林,并享有林木所有权、经营权、产品处臵权、收益分配权,期满后将山林交回给集体,经营权即行中止。目前,全市已拍卖山林、“四荒地”共9000余公顷,买主近万人。绥宁县长铺乡桥边村1995年一次性将4000多亩集体山林拍卖,价格在100—500元之间,买主已投入资金11万元,更新造林420亩,取得木材收入160多万元。在该村带动下,长铺乡有九个村拍卖了青山,寨市镇拍卖青山近10万亩。隆回县小沙江的农民购买荒山后,根据当地海拔高、日照少、气温低等自然条件,发展金银花等药材产业,种植户人平收入1000元以上。拍卖方式最大限度地分离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使一部分长期没有发挥效益的土地资源进入流通领域而“地尽其力”,从而明晰了土地所有权、经营权的责任和利益。既顺应了国家的土地政策,又发展了林业生产力。
(四)、国有林场非公有制林业经济成份。邵阳林区有国有林场33家,经营面积达14.3万公顷。长期以来,有60%的场处于落后、贫困的境地。遵照邵阳市政府《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若干规定》的精神,各国有林场积极引导职工从三个方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即:发动职工承包和租赁楠竹、经济林及零散不便管理的用材林的更新管理;动员林场职工自筹资金开展种植业和二、三产业;组织分流职工自谋职业、外出务工。从而打破了国有林场50多年来实行的“国有”体制。到2002年底止,邵阳市33家国有林场8000余名职工,有5000多人参与发展林场的非公有制林业,非公制林业收入超过2500多万元,占全市国有林场年收入的33%强。新宁县东岭、金子岭等国有林场为鼓励职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规定承包采伐迹地的前10年免除一切费用,从第11年起按20元/亩收取土地使用费,在采伐迹地营造楠竹、药材的给予每亩60元奖励,职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该县东岭、紫云、舜皇、万丰林场的1960亩楠竹全部承包给职经营;东岭林场职工踊跃承包采伐迹地10350亩,近两年新造楠竹2551.5亩,种植药材150亩,林内间种反季节蔬菜520亩,年出栏牲畜180头,特色经济年产值110多万元,职工年均增收2000余元;金子岭林场90%的职工有家庭经济项目,其中干部周小兰租用该场闲臵厂房创办楠竹加工厂,年产值80万元,解决15名职工就业;新邵县龙山林场将近万亩楠竹全部承包到户,涌现出一大批楠竹加工户,解决50名职工就业,年创产值100万元以上,上缴国家利税6万元。在国有林场大力发展承包经营和职家庭经济,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改变林场的所有制经济结构,有利于加速林场的脱贫致富。
(五)、非公有制林业加工、经营企业。非公有制林业加工、经营企业,是非公有制林业的一大组成部分,是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是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补充。到2002年底,全市1203家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林业加工企业中,私营、个体加工企业有1201家,占99.83%;2153户木竹经营户中,私营、个体户为2083户,占96.75%。2000至2002年,全部林业加工、经营企业年销售总额在11—12亿元间,年交纳税费为2—2.7亿元。其中私营、个体企业收入占10—11亿元,交纳税费1.9—2.2亿元。分别占收入、税费的90.55%和88%。以民营企业家江瑞丰创办的宝庆集团为例,最初,江瑞丰只承包亏损严重的绥宁县联合造纸厂,一年时间就使该厂从亏损4000万元的困境中扭亏为盈。尔后,又租赁了邵阳造纸厂、湖南省第一纸板厂,并采取股份制改造的办法使之融入宝庆集团。2002年,该集团生产机制纸11万吨,占全市机制纸产量的94%,产值超过5亿元。目前,宝庆集团已成为邵阳市最大的非公有制林业加工企业。相对国有森工企业而言,私营、个体林业加工、经营企业产权关系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严谨,扩大再生产快捷。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改造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大量国有经济成份剥离出中、小型企业后,非公有制林业加工、经营企业已经取代了原来的国有森工企业,成为林业加工、经营的主体,有力推动了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目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邵阳市非公有制林业虽然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但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很多。特别是现行政策已成为制约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一是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虽然从政策上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但至今尚未有专门保护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出台。由此而引发的非公有制林业不为社会所认同,其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某地为保证一家大型木材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当地政府就曾责成有关部门取缔、关闭使用同种原料的若干小企业。这类事例说明由于没有法律保障,一部分非公有制林业的投资者处于不平等地位,受到不公正对待。
二是非公有制林业林、地权属不稳定。在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往往是倡导发展的措施多,而后续保护性的措施软弱,使得非公有制林业权属不稳定。绥宁县长铺乡濑水村村民刘文忠,是邵阳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代表之一。因其1986年承包村里3.5公顷山林获得好的效益而招致一部分人的“红眼病”,当其再度承包的140多公顷山林即将受益时,遭遇“红眼病”们的围攻而得不到法律援助,只得放弃合同,直接经济损失达60多万元。
三是现行管理体制不健全。非公有制林业从一开始就受到管理国有和集体林业的体制制约,呈现出严重的不适应性。如采伐限额、私营林业业主法人的确定及管理,林地和林木的依法流转、森林资源如何进入市场以及正在实施的分类经营等等。特别是采伐限额问题,由于国家对林木采伐实行限额,且5年才能调整一次,使私营造林业主不能依市场变化和林种特性培育目的树种,难以在较短的经营期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前面例举的绥宁县联合纸业公司之所以在80年代中期与农民合股办原料林基地后,间断近20年,直至2002年才投资再建基地,其重要原因就是原来办基地没有得到什么优惠,仍然要从国家批准的采伐限额指标中获得原材料,自已培育的原料基地既不能单列采伐指标又得不到充足的原料供应,建基地与不建基地差不多,影响了其投资积极性。四是林业税费负担不合理。目前,国家规定的木材税费总额已高达木竹销价的近40%。同时,由于林业系统许多人员的工资未列入财政预算,以致县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只得采取“费用包干”的办法,为保工资而被迫抓收入。再加上地方政府一些巧立明目的“搭车”费,使税费征收额超过了40%,非公有制林业经营户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严重影响了众多业主的积极性。据调查,在邵阳林区租山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每亩需成本350元,按18年为一轮伐期,每亩产材6立方米,每立方米销售价450元计算,剔除成本、采伐工资和税费后,每立方米只能获利60元左右。每立方米木材18年只能收入60元,每年只能得3元多钱,如果计算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则单位利润就更为微少。又如一些木材经营户反映,运输销售杉木,本来就收入低廉,加上沿途检查站的重复处罚,基本上无利可图,于是千方百计销售没有采伐证的“黑材”。政策上的偏颇,既阻碍了木材的顺畅流通,又使乱砍滥伐屡禁不止。
五是信贷环境不宽松。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私营业主要扩大再生产就必须设法融资。但是,金融部门的贷款目前只向大型项目倾斜,国家尚无政策、渠道支持中、小型林业项目,这就给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带来资金不足的困难。调查中发现非公有制林业普遍后劲不足的一大原因就是缺乏资金。如城步县西岩镇三合村村民计划营造楠竹90公顷,需要资金200万元,而金融部门(实际是世行造林项目投资)只能解决160万元,缺口40万元,再向国家贷款已不可能,结果只造竹54公顷。因资金不足这一瓶颈的制约,影响了非公制林业的快速发展。
六是服务不到位。非公有制林业经营户大多是私营、个体业主,普遍缺乏林业技术和专门人才,由此而出现的造林、营林、森林保护等问题很多。而基层林业管理部门又因事物性工作繁杂,难以及时给非公有制林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加之非公有制林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国家尚未设臵专门机构管理,一旦发生问题,经营者求告无门的情况经常发生。前面例举的绥宁县村民刘文忠,遭遇到承包合同被强行中断的问题时,竟难以得到社会有力的支持。尽管林业主管部门为其主持了公道,而一些权威部门并没有依法给予保护。一个好端端的非公有制林业实体竟被一群“乡霸蛮”毁于一旦,其教训颇为深刻。
三、关于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建议。
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切实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要立法,依法确定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的权责利。非公有制林业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产生,必将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事物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之所以非有制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不很顺畅,还存在许多障碍,就是没有专门法律的规范。国家应在已有法律的基础上,迅速出台保护、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依法确定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土地所有权;责任山、自留山承包经营者的使用权;山林承包经营者对物品相对独立的处臵权和收益权;林地、林木的依法转让、继承权;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等。只有这样,林业上几十年实行的“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实,非公有制林业才能在法律保障下得以健康发展。
二要切实搞好森林分类经营并落实相关政策。首先,在生态公益林方面,对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按国家规定一视同仁给予补偿(包括享受退耕还林一类项目的补助),给私营业主吃“定心丸”,以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建设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其次,在商品林方面,一是拓宽商品林用地范围。凡县级人民政府规划的公益林经营区以外的所有土地均可发展商品林,并且不改变地类性质,仍按农业用地管理,采伐后可自由还耕或重新营造商品林。二是允许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营造商品林,可享受林业长期低息、贴息信贷的经济扶持。三是规定所有以木材为原料的企业,都应营造工业原料林。特别是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企业要把原料林建设一并纳入工程规划,列入工程预算,与所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四是允许通过招标、拍卖等形式对国有商品林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依法进行流转。五是放活采伐限额。
1、对商品林中的用材林,实行采伐限额5年总量控制,在不突破5年总量和确保及时更新的前提下,根据市场情况,自行调剂采伐限额。
2、对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规划、设计、批准的定向培育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可自主确定采伐年龄和采伐方式,实行采伐限额单列。
3、在农田营造的商品林,采伐时单独报批,不受采伐限额限制。
三要轻税薄费、放水养鱼。目前,木材的税率和收费差不多是其它行业平均税率的3倍,在保证60—70%的生态林不得砍伐外,对商品林实行“降税率、增基数”的措施,实现森林资源和国家税收同步增长的目的,即各种税费率控制在20%以内。虽然税率降低了,但可刺激投资者的造林积极性,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增加,国家征税的基数也会相应增加,国家的税费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对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及更新采伐过程中生产的次加工材、小径材、薪材免征农业特产税;对中幼林透光抚育生产的原条、小杆等产品免征农业特产税;培育和生产林业生态建设和“五荒”造林使用的苗木、自然保护区进行的透光抚育、旅游开发、多种经营等,可按规定享受税费免征政策;部分地区,其农业特产税中的“原木”品目,可按8%税率在生产环节征收;私营者投资营造商品林生产的木材,减征70%的育林基金;在非林业用地上营造商品林生产的木材免征育林基金。
四要创造宽松的信贷环境。针对造林投入大,回收期长的特点,对经营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造林者,除给予种苗等补助外,还应简化手续,允许他们申请使用国家林业贴息贷款或经森林资源资产中介机构评估,允许经营者以林木抵押向银行贷款。据匡算,按五年期扶贫贴息贷款利率贴息,每一亿元的财政贴息,可为约32亿元信贷资金提供财政贴息,按项目自筹资金比例40%计,可吸收约21亿元民间资本。也就是说,1亿元财政资金可拉动53亿元的投资需求。因此,应充分发挥国家林业贴息贷款和银行抵押贷款对非公有制林业的经济杠杆作用,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要妥善解决国有林场职工从事非公有制林业后的实际问题。为摆脱困境,国有林场的职工想方设法寻找致富门路,一部分参与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一部分从事政策允许的其他产业。我们认为,只要不领取林场固定工资,且按规定向林场交纳相应的费用,其从事的产业及收入则应被视为非公有制林业经济。那么,这些职工的工龄计算或买断,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等问题就成为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据了解,集体林区国有林场职工的两种“保险”,目前是没有纳入社会统筹的(即便立刻纳入,每个林场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万元的补缴费用难以负担)。既然国有林场的改革改掉了职工的“铁饭碗”,职工们又积极投身于国家号召的非公有制林业行业,国家及有关部门就应该制定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解决国有林场职工从事非公有制林业的后顾之忧。
六要强化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行业管理和服务。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对林产业的规划布局、宏观调控、行业指导与服务的职能作用。一是在思想上进一步放心放胆。在林业系统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继续加快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落实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让经营者放心,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提供机制动力。二是在政策上进一步放宽放活,重点突破四个方面:改革林木限额采伐制度,赋予非公有制造林者活立木自主处置的权利;尽快制定和完善森林资源评估制度,建立健全评估体系规范评估工作;逐步建立林地和活立木流转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合法,促进其健康发展;改革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创造性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三是在工作上进一步放手放开。努力创新经营管理新思路。由过去单纯强调管理职能向管理和服务并重转变。强化科技服务,加大科技成果推广、优良种苗繁殖、先进技术应用等服务力度,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力水平。强化市场服务,搞好产加销各个环节的市场衔接,大力发展林业经纪人和各类中介组织,疏通产品流通渠道,使非公有制林业的产品加快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强化经营管理服务,加强行业调控和管理,指导经营者合理选择经营项目,妥善确定经营规模。对损害经营者利益的右法侵占林地、非法运输等活动,加大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2010年上半年行管办工作总结
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上半年的工作已经结束,回顾一下,感触颇多!半年来,在局领导的关怀下,各兄弟科室的大力配合下,紧紧围绕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科室全体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扬传统,突出重点,创新亮点,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协调、持续、稳步发展。在完成主要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完成了其他各项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0年上半主要工作及成效
半年来,我科室坚持从基础抓起,不断提升工作标杆,积极营造团结奋进、健康有序的良好氛围。在领导的关心和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科同志的努力工作,保证了我局及所辖各市场的水、电、暖气、房屋、门窗、桌椅等的正常使用。
(一)抓制度建设,确保行管办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今年上半年,行管办主任王建在局领导班子的指导下对行管办工作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自查不足,明确责任,并在全局范围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及时研究各科室和各市场所对行管办工作的坦诚意见及合理要求,经认真梳理研究,从财产管理、膳食管理、基建维修管理等三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强化管理,从而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项工作得到较大改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二)抓队伍建设,确保本科室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
全科同志积极参加我局安排的政治学习,自觉学习文化知识和岗位工作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摆正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公私分明,爱护公共财物,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全体人员都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端正服务态度,增强工作责任感。在工作中做到热情、主动、即时、周到地服务,从不推诿、扯皮。
(三)抓物资监管,确保物尽其用,落到实处
我科室继续加大对物资管理制度的贯彻力度,健全仓库管理、量化进出库制度,仓库设专人负责管理,严格规范物资采购、登记、入库、使用、核算等程序,使物资流入流出规范有序,彻底改变了以前仓库管理混乱的现象,杜绝了材料的丢失和浪费,从而促使物资管理进入了正规化的管理轨道。
(四)抓维修保障,确保市场安全稳定运行
行管办克服学校经费紧张、维修人员缺少、设施老化损坏严重、维修任务繁重等困难,经常组织季节性、阶段性、专项性的检查维修,并且做好了登记备案。全力保证正常的市场运营。期间共组织检查50余次,共发现较小设施损坏6起,严重损坏1起,参照“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及时协调各市场所进行修缮。上半年严重设施损坏为港北市场我科负责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监督、检查、结算等具体工作。同时建立了施工信息和反馈意见档案。另外,在维修工作上,我们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在经费上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使维修工作有了决定性的保证。
(六)抓膳食管理,确保机关全体饮食安全卫生
膳食管理工作一直是我科管理中的一个重点,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丝毫不能松懈。年初,按照国家、地方、部门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的食堂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管理流程和工作流程,明确了责任。每天对食品采购、储藏、加工、制作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检查,另外通过听取就餐人员的广泛意见,供应的食品价廉物美,品种多样,服务态度有了明显改善,工作主动性大大增强,就餐环境也进一步改善,就餐人员的满意率逐步提高,通过努力,使得食堂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
二、其他工作
接手东兴市场门市房、水、电灯配套设施。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及努力方向
上半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局领导班子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在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完善。
一是:平时对日常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还不够。
二是:对食堂的管理还需进一步重视和提高。
三是:维修管理工作主动性不够。
四是:科室接手时间较短,在业务上存在一定盲区。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着力于改进提高工作方式方法,以广大同事的满意度为标准,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充分发挥我科作用,为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1、进一步加强人员素质的提高。经常组织全科人员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及时查找和改正自身不足,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设施的维护。要充分认识到维修工作的重要性,加大主动服务、全面服务、细致服务、优质服务的力度,要充分认识维修工作在安全保障中的积极作用,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主动巡查,尽心尽职,超前将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3、进一步加强制度落实的规范性。加大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程序操作,确保行管办工作更加取得成效。
市场建设管理局
行管办
二OO九年6月10日
第五篇:2014产业办工作总结
2014年丰台乡产业办工作总结
(二0一五年一月十一日)
一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生态立乡,果园强乡”的科学发展观念。我乡产业发展工作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现将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林果业工作
一、果品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围绕“扩量、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乡镇技术人员深入实地精心规划,现场跟踪检查指导,严把苗木质量和泡根、栽植、浇水等关键环节,狠抓新建果园质量,确保了今年高标准完成新建果园 3997 亩。集中抓建了千亩示范园区1处,500亩以上示范园区1处,进一步扩张了产业规模。
二、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按照“抓点示范、培育典型、辐射带动、提质增效”的要求,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推广配方施肥 31000亩,果菜间作5400亩,幼园覆膜 3618亩,果园拉枝 2240亩,树形改优11000 亩,果实套袋 2.9亿只,种草覆草1800亩,技术培训3000人次。新建果品专业合作社1个。聘用60名农民果树技术员专门从事技术指导服务,包抓果园示范园区的标准化管理,其中新建园示范点2 处,幼园示范点 3处,丰产园示范点 3处。通过典型示范带动,高效优质服务,切实提升了全乡果园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生态林业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三北、天保、森林植被恢复等重点项目。在南堡子铧咀、湫池沟照面硷、丰台北头沟等村,栽植刺槐 69万株,完成荒山造林工程 2100亩;在丰台—湫池沟—巨家等村栽植白杨树 11000 株、油松1500株,新建道路林网 7条11 公里。
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推进取得新突破。以培育“树种改优,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三个一”示范工程为重点,完成树种改优2050亩,林下养鸡 1万只。积极开展林权资产评估,协调金融部门落实林权抵押贷款 13 户 140 万元,林地流转807亩。按照县上按排对全乡的果树经济林进行全面摸底,造册登记,对三年生以上果园颁发果树经济林林权证 1923 本,面积10031亩。
五、林业资源管理不断加强。按照公益林管护办法,加强了对全乡18名专职护林员的考核管理,强化管护责任,配发护林防火工具 130把,对重点管护区域设立宣传标志牌,对群众举报的1处林木案件及时进行了查处,维护了群众了利益,确保了生态资源安全。
六、护林防火工作不断完善。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指示,我乡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责任制,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包村、包片的责任制度,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确保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人、到村、到块、到户、到林权所有者。一是各村成立了护林防火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二是乡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了《护林防火目标责任书》;三是通过召开各级会议宣传护林防火知识,确保我乡的护林防火工作。
七、惠农政策落实进一步优化。根据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公益林补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兑现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一折统、一册明”政策,严格落实兑现资金,到户率、准确率达到100%,上访率为零。
农技推广工作
1、完成2014年全膜玉米7000亩,马铃薯1700亩,涉及全乡13个村,95个村民小组,2311个农户。
2、配合县人财保险公司完成各村政策性农业保险任务,丰产园完成4080.6亩,缴纳保险费146901.6元;协同县人财保险公司兑付2014年全乡13个村790个农户苹果保险理赔工作,理赔金额181167.8元。
3、完成冬小麦“一喷三防”防治面积2.8万亩,发放磷酸二氢钾2800公斤、喷施宝236公斤、粉锈宁560公斤、吡虫啉200公斤、高效氯氟氰菊酯560公斤农药全部发放到户。
4、完成2014年全乡农作物良种补贴工作,全乡良种面积36600 亩,涉及13个村,103个村民小组,6251个农户,兑现资金366000元。
5、抓好冬小麦拌种农药的发放工作,全乡发放三唑酮粉剂农药420公斤,拌种面积12600亩。
6、完成2014年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秋覆膜任务,全乡完成全膜玉米9000亩,马铃薯4700亩的地块落实工作,涉及全乡13各村,95个村民小组,2451个农户,筹集地膜款262350元,发放地膜54.4吨。
畜牧工作
1.完成了第二次草原生态普查工作。全乡共有草原面积 28454亩,其中人工种草10490 亩,天然草场17964 亩。2.发放了2013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资金157893.8元,其中禁牧补助52993.8元,人工种草补助104900元。上报了2014年的草原生态补助花名册。
2015年工作计划
1.计划新建果园3500亩,其中千亩园区一处,500以上园区一处。
2.持续抓好西头王尚家坳园区、西头王岗上园区、盖郭地角坳园区、通尔沟前庄岭园区、焦家焦东路园区等幼园标准化管理。
3.持续抓好蒋丰路千亩果带、张观察马家岭、盖郭跟集路、南堡子仁家塬等丰产园标准化管理。
4.新建道路林网4条9公里。荒山造林2000亩。5.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300亩。确保一次性栽植,一次性成活,永续性保存。
6.完成树种改优2000亩,林下养鸡20000只,林权抵押贷款评估200万元。
7.严格执行国家惠农政策落实,确保惠农资金准确及时发放。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乡党委、政府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是果品产业全覆盖路子到了攻坚破难阶段;二是林下种植、养殖尚处于示范引导阶段,未打开整体局面等。三是封山禁牧工作存在软肋。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四进、四创、四查、四树”为主题的冬季农村社会治理实践为开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我乡的产业发展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