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9-05-14 21:0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业产业十二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业产业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林业产业十二五规划

林业产业“十二五”规划

经济林资源状况

科左中旗有林面积380万亩,其中低产林面积100万亩,经济林面积1.2万亩。在经济林中

(1)干果类面积0.1万亩,年产量0.21万公斤。主要以山杏为主,山杏面积0.1万亩,主要分布在巴彦塔拉镇、协代苏木,多数刚进入结果期。

(2)水果类面积为1.1万亩,年产水果435.6万公斤。按树种分苹果0.6亩,年产水果225.6万公斤,分布在保康镇、巴彦塔拉镇;葡萄0.1万亩,年产水果100万公斤,主要分布在花吐古拉、白兴吐苏木;李子、杏等果核类0.3万亩,主要分布在保康镇、架玛吐镇;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以科技为先导,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强化管理,以建立比较完善的绿色产业体系为目标,促进经济林快速增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规模治理、讲求实效的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实现产销对接。

4、坚持选用优质苗木的原则。保证选用一级优种壮苗。

5、坚持生态治理与扶贫开发,与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相结合的原则;

规划目标、任务、主要建设内容和布局

(一)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旗的林业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的考察中仍然存在部分残次林、低产林,目前全旗低产林的面积已经达到100万亩,对于这些林地的更新,一方面可以满足生态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经济的需要。由于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的重要地理位置,经济林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为解决我旗林业产值和林业收入过低的现状,打破制约我旗林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通过这五年的长远计划,我旗就可以实现水果供应自需满足的同时还可进行生产、销售的统一销售服务体系。

(二)建设任务

从2010-2015年完成10万亩的经济林建设,包括巩固原有的经济果木林,力争将残次林、低产林向经济林转变。2010-2015年重点以西部地区为主,结合地理条件、土壤水分条件、交通条件建立几个果树种植示范园区,巩固和更新现有的老果树林地,加强果树园区的建设,选择适应进行更新果树的残次林地,努力将低产值收入转为高产值收入。

(三)建设布局及进度安排

2010-2011年规划巩固、建设果园0.5万亩,重点建设在希伯花镇、白音花林场等地。2011-2012年规划建设1.5万亩,重点建设在希伯花镇、花胡硕苏木。2012-2013年规划建设2万亩,重点建设

在乌斯吐林场、花吐古拉镇等地。2013-2014年规划建设3万亩,重点建设在花胡硕苏木、舍伯吐镇等地。2014-2015年规划建设3万亩。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根据林业工程建设投资估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依据本地造林成本和市场相关经济指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投资估算。一般以500元/亩计算。

果树产业总投资为50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拓宽经济林产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经济林产业的投资,争取国家项目资金、银行贷款、社会集资。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根据科左中旗果树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科左中旗果树规划面积10万亩左右,比2010年底净增8.8万亩,年平均增长0.88万亩。按照本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预计25年(生产期)后果品产量将达151.1亿公斤,届时果农单纯年人均收入将达到1万元。有效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二)生态效益

2015年,科左中旗的果树面积将达到约12万亩。除能够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对农民的增收作用外,生态效益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具体表现在:

1.林木覆盖贡献率将达到24.2%,提高2.1个百分点,进而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果树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降低噪音和调节气温方面不次于园林树种。使果树的生态效应会得到充分发挥。

3.建设成为旅游观光果园,在发挥多树种、多层次、多植物、多色彩的生态果园景观效果的同时,为市民打造旅游空间。

第二篇:林业产业规划

黄花乡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0年11月15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甘肃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黄花的总体目标,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黄花乡总土地面积139037.9亩,耕地面积48713.6亩,林业用地54532.7亩,其中退耕面积24579.3亩,荒山造林29953.4亩。种草面积24300亩,果园面积8317.2亩。“十五”以来,随着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工程的实施,我们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方针,加快了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林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模显著。截至2005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工程建设54532.7亩,其中退耕造林24579.3亩,荒山造林29953.4亩。农民人均享受520元。

——果产业发展迅速。全乡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 0.87万亩,杏树栽植面积2650.0亩,果品栽培技术推广和行业管理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全乡林业产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林业经济也有了快速发展,但林业产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结构不

合理,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市场建设与产业服务体系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森林分类经营为重点,强化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第一产业,积极发展二、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发展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升产业质量,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林业生态建设带动林业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实现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相互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2、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原则。引导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吸引外资发展林业产业、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发展公司加农户、工农贸一体化模式和订单林业,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培育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好宣传工作,打造“绿色”品牌,形成整体优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竞争里和市场占有份额。

4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发挥区域优势,合理配置资源。

5、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2010年全乡林业以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为基础,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建成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市场配置资源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基本建立,林业主导产业链基本形成,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林区经济稳步增长,林区群众收入大幅度提高。

(二)具体目标和任务

全乡建设林业4大产业

1、以苹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到2020年,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1.8万亩亩,产量达到9万顿,人均纯收入3000元。

2、刺槐,到2020年,刺槐栽植面积达到5万亩。

3、核桃,到2020年,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000亩。

4、杏树,到2020年,杏树栽植面积达到0.4万亩。

四、主题产业布局

全乡的林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东杏(塬面发展杏树为主的林产业)、南苹(水磨坡、高家坡、黄化塬中西坡)、西核(黑河川区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北刺(凉水泉村以刺槐为主的林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各种社会主体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合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条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有企业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产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稳定自留山政策,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自留山的林木一律归农户所有,对目前仍未造林绿化的自留山,要采取相应措施限期绿化。在非林业用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简化审批程序,其经营方式、采伐方式等享有充分的自由权,林业部门要为其办理确权发证等相关手续,搞好服务。

(二)培育扶持龙头产业,打造精品工程。大力开展技术、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服务,提高名、优、特、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效益。按照标准从严组织生产,打造绿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的职能,协调加工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共同制定对外营销策略,不断扩大出口规模。从调整布局入手,对林业产业实行战略性重组,改变目前从左的散、乱、差无序局面,促进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外向型方向发展,减少重复和浪费。

(三)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加快林业产业发展速度。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林业产业开发,盘活

可利用资源,创办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林产企业。放宽金融信贷和税收政策,认真落实农户多种经营项目小额贷款。减轻企业负担,禁止对林事企业个中形式的摊派和附加收费。对需要配套的林业建设项目,要保证资金足额到位。财政支农资金要加大对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让利于农、调动农民投资投劳发展林业产业的政策措施。

(四)进一步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发挥我乡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旅游。在完善现有的菩提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包装打造新的旅游项目。根据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既注重建设大型、高水准的旅游基地,以提高旅游知名度,吸引全国游客,同事注重建设中小型旅游基地,包括生态观光园区、种苗花卉繁育园区、风景小区、生态休闲区、狩猎区等形式多样、星罗棋布的旅游网点,为城市居名节假日提供各具特色的度假旅游场所。通过争取立项,引进资金,搞好景区、景点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和网络信息手段,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发展订单林业,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加快林产品销售服务网络建设,培育批发商、代理商、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等个中林产品经销主体,建立林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林产品集散地,开展电子商务,发展公司加农户、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六)加大科技兴林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林业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通过体系创新调动人员从事林业产业开发的积极性。抓

住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关键环节,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推出一批新成果。加强科普工作,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开展送科技活动。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辐射力的林业高薪技术、高产高效示范园。抓好名特优新经济体、速生体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快林业化进程。改造林业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与方式。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研制开发加工制品,演唱产业链,全方位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第三篇:雅安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

市林业局完成《雅安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编制

工作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市林业局 发布日期:2010-10-8

近期,市林业局组织编制完成了《雅安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规划”简要回顾了“十一五”全市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一是森林面积、蓄积实现“双增长”。林业用地、有林地、蓄积量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6.32万公顷、10.46万公顷、89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6%,增加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二是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三是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森林保护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质量有所改善。四是林业产业摆脱低谷徘徊局面,进入快速发展。林业总产值“十五”末期的2005年仅为8亿元,2009年已达36.3亿元,实现年均46%以上的高速增长。五是林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民生改善迈出实质性步伐。六是林业改革向纵深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主业辅业全部分离;林业职工身份全员进行了置换。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展开,配套改革全面启动。七是林业投资大幅度增加,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同时,“规划”也对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一是林业的地位空前提高。二是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三是林业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四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问题,为林区基础设施和民生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保障。

“规划”明确了全市“十二五”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有效保护和恢复天然林资源、天然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深入推进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全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努力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积极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一批优质高产木竹原料林、经果林及林木种苗花卉基地,基本满足林产加工企业和人民生活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组建一批大型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竞争实力较强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建成一批功能齐全、特色浓郁、富有影响力、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生态旅游精品。到2015年,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8%以上,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初步形成产业产品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主导产业突出,竞争实力较强的新型林业产业体系,林业年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林业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25∶50∶25,初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林业产业体系。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人均从林业第一产业获得收入2200元/年。为实现雅安山川秀美、人与自然

和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设重点是:一是深入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二是大力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进一步改善林区民生。五是积极探索参与碳汇交易。六是进一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

“规划”提出了需进行的重大改革及政策需求:一是加大对公益林保护的投资力度,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二是充分合理开发森林资源,使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三是继续维持现有育林基金征收政策。

“规划”投资估算为:发展总投资12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5亿元,占总投资的12.5%;第二产业投资60亿元,占总投资的50%;第三产业投资45亿元,占总投资的37.5%。“规划”提出了确完成总结的保障措施:一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二是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三是坚持科技兴林。四是坚持依法治林。五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第四篇:产业集聚区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以深化规划、创新体制、构建平台、完善功能、落实政策为抓手,大力实施投资倍增计划和大招商行动计划,形成产业项目建设的高潮。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优化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原则;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金属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产业主导,将卢氏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改革创新试验区、经济发展核心增长区和人口与产业双集聚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二、发展目标

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发挥项目集聚效应,着力培育金属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支柱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区发展潜力。到“十二五”末,集聚区建设发展框架全面形成,环境建设不断完善,逐步成为构建卢氏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有效载体,逐步成为拉动卢氏经济增长、引领转型升级、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成为卢氏经济发展新的、主要增长极。

到2011年,实现集聚区内入驻工业项目10个以上,项目建设投资达到1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 15亿元,利润3亿元,税收9000万元。重点抓好续建的中康中药饮片公司项目、晋豫铸件项目、中金集团中原矿业公司一期建设项目、华阳食品核桃仁加工项目,促其尽快建成投产;同时立足总体产业规划发展布局,有重点地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的科技含量高、能够拉长产业链条的重点产业,进一步膨胀产业集聚区发展规模。

到2012年,集聚区内入驻项目20个以上,项目建设投资达到20亿元,投产项目15个,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利润10亿元,税收1.8亿元。

到2013年,集聚区内入驻项目30个以上,项目建设投资达到30亿元,投产项目25个,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利润15亿元,税收3亿元。

到2014年,集聚区内入驻项目40个以上,项目建设投资达到50亿元,投产项目30个,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利润25亿元,税收4.8亿元。

到2015年,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利润30亿元,税收6亿元。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始终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摆在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定期听取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汇报,研究确定产业集聚区发展目标和发展意见;建立了由县长为总召集人,主管县长为常务召集人,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协调、解决产业集聚区工业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具体工作,重点协调推进产业集聚区的重大项目建设。

2、完善推进工作机制。在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细化各职能部门职责。产业集聚区、各职能部门要对照各自职责分工,明确招商引资责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确保工业项目建设目标落到实处,从而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全力推动的产业集聚区推进工作机制。

3、加大招商力度。构建大招商格局,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打破地域观念,积极向产业集聚区引进项目,今明两年内,全县除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外,其余7个工作领导小组要分别向产业集聚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个;19个乡(镇)要分别向产业集聚区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税收6:2:2比例分成,并将此项工作作为评定各领导小组、各乡(镇)整体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严格奖惩兑现。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继续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成立专业招商小组,精心筛选项目,分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以及省内郑州、漯河、洛阳、南阳、焦作、济源、偃师等地常年开展驻地招商工作。加大对外联络和宣传,通过现有企业和其他兄弟县市集聚区牵线搭桥、发送《快速发展中的卢氏》画册和资料、举行洽谈会、发布媒体信息等方式,宣传卢氏的资源优势和产业集聚区优惠政

策,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创业。

4、强化管理与服务职能。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县赋予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对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的核准、备案、规划、土地和环保手续,要采用一站式办理、全过程服务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限期办结,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对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办法,给足用活政策,确保项目正常建设。不断深化“企业服务年”、“项目建设年”和“环境建设年”活动,实现了县域投资环境的根本好转,各乡(镇)和县直职能部门,更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设身处地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使入驻客商消除各种思想顾虑,一心一意搞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环境建设力度,积极打造“六大环境”,严格规范部门行为,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程序,对依法保留的收费项目要向社会公开,严格按标准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行为。同时对到企业无理取闹、干扰、阻碍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秩序的各种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对影响项目建设的反面典型公开处理,做到曝光一个,教育一片,切实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通过积极探索、尝试,逐步建立产业集聚区资产运营管理机构,负责集聚区的建设和服务。积极搭建公共融资平台,发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作用,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5、强化项目建设的目标考核机制。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按照省、市制定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对产业集聚区及各职能部

门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综合考评。各职能部门在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重用;工作不力者,对其部门负责人分别予以诫勉谈话、警告、停职乃至免职等处理。产业集聚区经省、市考核达到标准要求、位次前移、受到上级肯定,相关人员将予以重奖重用。反之,考核成绩较差或被省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办公室考核淘汰出局,将予以相关人员相应处罚。

卢氏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二O一O年十二月十日

第五篇: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重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林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突破林业发展瓶颈、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主要推动力。为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广东现代林业强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发展规划及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广东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林业科技发展回顾

(一)林业科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生态、民生、文化、创新、和谐等“五个林业”,成功应对了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林业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林业科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林业科技创新成为了广东林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省财政首次设立了省级林业科技专项资金。为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林业科技资源优势,快速提升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广东现代林业建设的科技支撑水平,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于2008年设立了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这是我省首次设立的林业科技专项资金。从2008年至2010年,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开展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用材树种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工业原料林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与效益监测评价、林业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并构建了油茶、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等研发团队,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的设立对我省林业科技创新与示范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林业科技攻关取得重要成果。重点开展了林木良种选育、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木材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收集保存了一批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种质资源,攻克了一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选育出的湿加松优良杂种组合材积生长量比湿地松提高100%~240%,扦插成活率达80%以上;湿加松、高脂马尾松快繁育苗实现了产业化;黎蒴扦插及相思、南洋楹、樟树组培育苗技术取得突破。桉树人工林地力维护技术、南洋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湿加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和土壤管理技术,红锥、黎蒴等乡土阔叶树种菌根苗培育、丰产栽培技术等研究也取得新进展。生态公益林树种选择、配置模式、低效林改造及高效生态林恢复与重建等技术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监测评价研究也全面展开。3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应用,摸索出了一套生态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引进的绿僵菌及其配套技术成功消化吸收并应用,配制的绿僵菌复合剂防治桉树苗木白蚁取得良好效果。黎蒴人造板生产、木材保护技术更加成熟。“十一五”期间,共有17项林业科技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4项成果获得梁希科学技术奖;申请林业植物新品种权18个,其中授权5个;42个品种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认)定,其中有13个油茶品种通过审(认)定。

3、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林业科研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公共科技创新和支撑平台建设,促进了全省林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升了我省林业科技创新和示范的能力。广东林业高科技园区重点建立和完善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标本馆等设施,引进了林木专用肥等一批开发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立了一批省级林业科研推广示范基地,省级(东江)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已建成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桉树、相思、湿加松、速生高脂马尾松及能源林、珍贵用材林树种试验示范林2050亩,初步建成了集科学研究、科技示范、成果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全省林业重点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与林业优势科技品牌试验示范与展示的创新平台;省级(肇庆北岭山)优良珍贵树种培育试验示范基地已建成檀香、黄花梨、土沉香等八大优良珍贵树种试验示范基地2310亩;广东肇庆大南山现代林业试验示范基地、省高脂马尾松良种繁育基地等建设也已初具规模。省级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建立了东江、韩江、西江、北江流域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站及国家林业局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广东沿海防护林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建立和完善了广东林业科技信息网,促进了林业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了林业科技信息化服务水平。江门、佛山、东莞等地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区域性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4、林业科技推广示范效果显著。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开展了桉树、相思、南洋楹、湿加松、高脂马尾松等优良品种、无性系及丰产栽培技术等成果的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2009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我省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1个,总投资2100万元,进一步推动我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我省自主培育的湿加松良种深受生产单位和群众的欢迎,年繁育优质苗木300万株以上,5年累计推广面积达18万亩。从周边油茶主产区引进的油茶优良品系在我省的粤北油茶产区也得到进一步推广。利用绿僵菌制剂防治桉树苗木白蚁,应用生物制剂防治松毛虫、竹蝗,松褐天牛诱木剂、引诱剂应用于松材线虫病的治理,森草净防治薇甘菊等均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木材保护技术已在省内外推广应用,木材防腐产品广泛应用于园林建筑、农用香蕉支撑等方面,为桉树、相思等速生材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博罗、德庆、龙川3个县被国家林业局列为第一批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省共有41项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5、林业标准质量工作成效明显。进一步加快林业标准的制修订,立项制定广东省地方(林业)标准62项,发布实施46项;我省有关单位还主导或参与了25项林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到2010年底,全省共立项制定广东省地方(林业)标准130多项,发布实施73项,这些标准涵盖了林业基础术语、林木种苗、营造林、木质及非木质林产品、木本花卉、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林业管理等方面,林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进一步加强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5个国家级、19个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全省共建立8个国家级、43个省级林业标准示范区,示范区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林业工程逐步形成了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林业建设质量与效益的提高。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也进一步加强,广东省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经省质监局批准建立,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在广东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同时,积极推进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全省有50个林业类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9个林业类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6、林业科技服务加快推进。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林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和“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组织编印了《广东省城市林业优良树种及栽培技术》、《广东省主要经济林树种栽培技术》、《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等林业科技书籍和实用技术手册;召开了“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与提高森林质量”、“加快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林分改造工程”、“科技服务林改”等专题研讨会,为广东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和技术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组织举办了较大型的学术研讨、交流、科普等活动共100多场(次),组织科技下乡小分队100多支,组织科技人员下乡2000多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400多期,接受各类技术服务的人员超过2万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3万多份,全省掀起了送林业科技下乡的热潮,逐步形成了林业专家深入基层,为林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长效机制。

7、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深化省、市级林科院所和区域性林业试验中心改革,林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有关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进全省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深化改革,加强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加强了梅州、肇庆等5个市级和揭西、阳春、连平等14个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站的科技推广服务条件建设,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8、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推进粤港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林业管理与科技培训、科学考察、合作研究等,粤港互派林业培训、考察、交流团组共45批次,400多人次;特别是为香港渔农署举办了7期农林助理员培训班,培训人员150多人次,取得良好效果;组织开展并圆满完成了“香港森林植物病虫害调查”项目。继续加强国际林业交流与合作,组织林业出国(境)考察、交流、培训、技术引进等团组共75批次、365人次;并争取到了多项引进国外人才、智力项目。对外交流、国际合作、技术和智力引进等项目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林业管理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荷兰政府、汇丰银行、日本小渊基金及ITTO(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等国际援助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省对外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省林业科技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较薄弱。全省各级林业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着科研实验条件落后、实验设备陈旧、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特别是市、县林业科技机构科研试验条件差,试验研究能力比较薄弱。与其它行业相比,林业科研条件建设更是明显滞后,严重制约了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是技术储备不足。突出表现为科技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两方面。特别是由于林业科技成果产出的滞后性,导致科技成果的产出速度远远跟不上林业建设的需要,科技储备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随着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科技需求也发生重大变化,困难立地造林、林木生物育种、碳汇造林等领域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低耗增值、清洁生产的产业升级技术亟需提升。

三是科技投入总量仍然不足。近年来,国家和省对我省林业科技的投入虽有较为明显的增加,但投入总量和增长速度远不适应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尤其是省财政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投入上几乎是空白,致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滞后,基层林业科技推广能力薄弱。四是林业科技人才较为缺乏。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而且分布不均,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仍然缺乏,尤其缺乏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影响了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难以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

五是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全省21个地级市,只有12个市成立了林业技术推广站;121个县(市、区)中,只有37个县(市、区)成立了林业技术推广站,仅占30%,众多山区市、县或林业重点县还没有成立林业技术推广机构。现有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也明显存在着队伍不稳定、机制不活、保障不足等问题,科技推广和服务能力薄弱。

二、林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已趋向多元化,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依靠科技来解决当前林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一)实现林业“双增”目标迫切需要提升森林资源培育和经营管理水平。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全省森林面积比2009年增加6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2亿立方米。目前,我省森林资源整体质量不高,森林单位蓄积量低,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44.4立方米/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4%、全国平均水平的52%;森林蓄积占有量人均5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蓄积的7.8%,也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55.3%。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刚性需求,必须加强高抗林木新品种选育、森林资源培育、结构优化、多目标经营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高水平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支撑体系,并大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为实现“双增”目标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

(二)实施生态屏障战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攻克生态建设技术瓶颈。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期赋予林业的光荣使命。近年来,我省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给国土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也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在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攻克困难立地造林等关键技术瓶颈,为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实施林业产业振兴战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构建低碳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我省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总产值、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名优品牌数量等均居全国前列,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林业产业集约经营水平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林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仍较突出。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重点突破商品林、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定向培育与集约栽培及林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技术体系。

(四)实施增绿惠民战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综合效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极大地释放了林地蕴藏的巨大潜力,这为林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加强林下经济开发、资源加工利用及其产业化等领域技术研发与实用技术集成应用,不断挖掘林业潜力,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已成为最大程度地实现林地的价值、增加林业科技对农民持续增收贡献率的关键所在;同时,促进城乡建设的绿化、美化、生态化,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城乡森林景观,推动我省森林成为全国林相最好的森林,也都需要林业科技的全方位参与和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五)实施固碳抵排战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森林和湿地的碳吸收、碳储存等功能,有效增加森林碳汇,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途径。大力加强碳汇林业科技创新,尽快突破固碳能力强的林木新品种选育、高碳储量森林结构优化、碳汇林定向培育经营等技术,建立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逐步构建碳汇交易平台,将有力地推动碳汇林业的健康发展,有效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广东现代林业强省建设和林业“双增”目标及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的科技需求,大力实施科技兴林、人才强林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争当全国林业科技创新排头兵,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做贡献。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和较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林业科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使全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标准和林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林业标准化和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使我省林业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林业科技创新示范省。

2、主要指标。通过加强林木良种选育、森林资源培育、林业灾害防控、林产品开发利用等领域科技创新,重点突破30项以上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组装配套推广30项以上林业实用技术成果;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70%以上;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制(修)订50项林业技术标准,建立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30个,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做到按标准设计、施工和验收,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和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进消化吸收10项以上林业先进技术和新品种,取得20项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及一批发明专利;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才队伍。

四、发展重点

(一)加强八大重点领域林业科技攻关。

适应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需要,跟踪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前沿和新兴领域,重点结合广东现代林业强省建设的科技需求,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围绕八个重点技术领域,集中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

1、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良种选育。继续加强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定向选育优质、高效、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的林木新品种。重点开展珍贵树种、优良乡土树种、木本粮油植物、木本中药材、木本花卉、生物能源树种、林下经济植物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采用高新技术,培育林木、木本花卉新品种,并尽快在珍贵树种、优良乡土树种、油茶等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

2、森林资源高效培育技术。重点开展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珍贵用材林、生物能源林、竹林、经济林等基地建设技术,森林定向培育、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分改造技术等研究;开发高产、高效短周期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推进定向化、集约化、精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主要商品林栽培技术体系,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

3、林业生态建设技术。以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为核心,重点突破困难立地造林、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森林抚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健康、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等关键技术,培育和筛选出一批抗逆性强的林业生态工程优良植物材料;构建主要类型生态公益林优化栽培模式,使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提高10%以上,加快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4、民生林业发展技术。围绕林改后的林地经营及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的科技需求,推进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多种经营、林下经济发展相关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林多目标、多途径经营,提高生态林综合效益,促进生态林的高效持续经营;重点加强木本粮油林、木本中药材林经营利用及森林食品开发、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济林产品保鲜与精深加工等技术研究,推进林特产、林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城市林业、社区林业、生态廊道、人居风景林等建设技术研究,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5、林业优势产业发展技术。针对人造板、木质家具、木地板、林产化工、木浆造纸、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林业优势产业发展,加强木竹基新产品开发、木材保护与功能性改良、木材及其制品回收再利用、林化产品深加工、林业生物质能开发等研究,突破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增值高效、综合利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林业新产品及产品制造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强林业产业竞争力。

6、林业灾害防控技术。围绕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野生动物疫病、台风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持续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外来有害入侵生物、转基因生物安全、森林火灾等监测与预警及林业有害生物、台风等自然灾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使林业灾害预警和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提高林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7、林业信息技术。加快信息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构建林业资源基础数据库、森林资源管理系统、林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林业重点工程管理信息平台、林业综合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推进“3S”技术在森林资源、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林业灾害防治、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构建广东数字林业平台,促进林业管理数字化,提高林业信息化水平。

8、碳汇林业关键技术。推进森林与气候变化、森林固碳抵排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突破林业碳汇的增汇、适应机制、计量监测、碳汇林建设及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等关键技术,构建高效碳汇林经营模式,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构建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探索碳汇交易机制,建立碳汇交易平台,有效发挥林业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先导作用。

(二)实施五大林业科技工程。

实施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科技兴林富民、林业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林业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五大林业科技工程,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成效,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广东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

1、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工程。加强林业科学研究、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三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于一体,国内省级一流的广东林业科技创新基地。进一步完善广东林业高科技园区、省级和区域性的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林业重点实验室、森林生态监测网络、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构建林业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平台。建立10个国家级、省级和区域性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建设5个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规划建设科技试验示范林5万亩。构建桉树、油茶、竹子、松树、杉木、黎蒴、相思和南洋楹等主要树种科技产业链。根据全省林业发展布局和区域发展实际,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各具特色的林业科技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点)、标准化示范区、示范企业、示范场圃、示范村、示范户等构成的覆盖全省的集科研试验、示范、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林业科技创新示范网络。

2、科技兴林富民工程。重点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科技需求的新变化,加速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实用林业技术的组装配套推广,加快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提高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产科技水平。实施林业科技示范、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等行动计划,组织广大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林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发放技术资料,举行科技大篷车、科技集市等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把林业技术送到基层林业单位和林农手中,促进林业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

3、林业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工程。继续建立和完善全省森林资源和生态监测网络体系,重点建立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红树林等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林业有害生物和碳源、碳库及碳汇等监测站点,构建由森林生态生产力评估体系、森林生态安全预警体系、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森林灾害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等组成的林业科学评价体系,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4、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省、市、县及镇林业科技机构建设,力争将各级林业科研、推广机构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构建一支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以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及中央驻粤林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龙头,以区域性林业试验中心、市县林科所和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以林业科研试验和中试基地为基点,以重大项目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布局合理、资源优化、设备先进、机制灵活、运行高效,全国一流的林业科研开发体系,使我省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显著提高。重点培育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木材加工利用、林业碳汇等优势学科,建立和完善3-5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型研究团队;构建人造板、木地板、家具、木浆造纸、木竹产品制造、林产化工、油茶加工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以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为龙头,以市、县林业科技推广站为骨干,以乡镇林业站(林业科技推广站)为基础,适应需求、责任明确、功能配套、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完善的四级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基本建立和完善地级以上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加强林业重点县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原则上林业重点县都应建立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强化乡镇林业站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职能,稳定和充实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并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民间组织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林业科技服务,形成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与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专业性队伍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推广长效机制。鼓励林业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创业,创建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大户,转化推广科技成果。

加强省、市、县三级林业科技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林业重点市、县设立独立的林业科技管理机构;其他市县也要明确专职科技管理人员,理顺管理关系,强化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强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和条件建设,提高科技管理效能,增强统筹协调能力,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基层林业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

5、林业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林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方法、生产技术规程及林业生态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下经济发展、森林灾害防控、碳汇林建设与计量监测、森林认证等标准的制修订,建立健全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组成的广东省林业技术标准体系,以及遍布全省的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和覆盖所有林产品的林业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充分利用标准化手段推广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建立和完善一批国家级、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大标准示范和推广实施力度,工程建设做到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验收,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理,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强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广东省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东省木材及木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东省林木种子检验检测中心的条件建设,强化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提高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推进森林认证工作,促进我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外向型林业的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科技兴林、人才强林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要从行动上真正重视和支持林业科技工作,把林业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从制度、措施等方面确保各项科技工作的落实。同时,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多方支持,聚集人力、物力、财力,推动林业科技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林业科技投入。

切实增加林业科技投入,重点争取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和逐步增加,以保证重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实施的连续性;加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科技兴林富民、林业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林业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林业科技工程的资金投入。尤其是要增加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的资金投入,加速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林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我省林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和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科技,特别是鼓励林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逐步成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

(三)继续推进林业科技运行机制和管理创新。

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林业科技投入长效机制,以政府驱动为主并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资源共享与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协调机制,产学研结合机制,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科技进村入户等长效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项目申报、招投标、专家评审、立项决策、资金安排等全过程的约束机制,完善项目跟踪检查、中期评估、绩效评价、科技信用等制度。逐步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措施等创新,加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构建创新型、服务型单位,促进林业科技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进一步激发内部创新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林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服务于林农、服务于社会。

(四)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加强林业科研、技术推广和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才队伍。遴选一批优秀拔尖的科技人才予以重点支持,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或较高声望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激励机制;加大技术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分层级制订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落实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等有关政策和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林业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林业科技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加强林业知识产权保护。

进一步完善林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林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及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林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和林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地位,重点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权、林产品地理标志、生物物种遗传资源及涉林专利等保护,加快我省林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与保护,全面提高林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六)加强林业科技交流合作与宣传普及。

通过引进技术、人才、智力、品种资源等形式,加强与华南地区各省市区、港澳台及国外的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引进技术、品种的消化吸收和集成示范;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到国外科研和教学机构开展短期合作研究和进修,提升林业对外科技合作水平;加强在粤中央相关单位、省属及市、县各级林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机构、林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林业科技创新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宣传,重点加强林业科技发展成就及林业科技成果、林业实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林业科技知识,增强林业科技显示度,提高林业科技的影响力。

下载林业产业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业产业十二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全文5篇]

    市林业绿化局安全生产工作“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

    河源市紫金县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源市紫金县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

    003.栾川林业产业规划目录(范文)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1 一、社会经济概况.............1 二、自然条件概况.............2 三、林业产业发展概况.........5 第二章 林业产业发展SWOT分析............

    002.栾川林业产业规划前言

    栾川县林业产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前言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林产品供给和森林文化传承的三重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

    花卉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报告2011

    固林发„2011‟2号 关于呈报《固原市花卉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的报告 自治区林业产业发展中心: 按照宁林产发[2010]42号《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召开葡萄与花卉产业“十二......

    汉寿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汉寿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食品,为了丰富人们生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菜农增收,依据《汉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十二五”规划

    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包容发展的关键5年,也是建设体育强国,推进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实现新发展、新......

    禹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禹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十二五”时期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