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7号关于发布《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
【发布单位】环境保护部
【发布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7号 【发布日期】2008-04-15 【生效日期】2008-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7号
关于发布《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HJ/T 431-2008)
以上标准为指导性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www.xiexiebang.com/tech/hjbz/bzwb)查询。
特此公告。
二○○八年四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渭南市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
渭南市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
完成情况统计表
序 号 加油站名称 临渭区官路加油站 2 临渭区凭丰路加油站 3 渭运集团固市加油站 4 临渭区金胜加油站 5 临渭区三勤加油站 6 临渭区安民加油站 7 渭南长虹加油站 8 临渭区南师乡加油站 9 临渭区崇凝大众加油站 10 临渭区官路街南加油站 11 临渭区凭信便民加油站 12 临渭区闫村街南加油站 13 临渭区有才加油站 临渭区官底镇伟发加油站 15 临渭区阳尹根苍加油站 16 临渭区环球加油站 临渭区官底镇北关加油站 18 临渭区天宝加油站 临渭区下吉镇进成加油站 20 临渭区下吉镇加油站 21 渭南市城东加油站 华星石化临渭天宇加油站 23 华兴石化渭南新红加油站 24 华兴石化渭南诚信加油站 25 中石油站南加油站 26 中石油红星加油站 27 中石油乐天加油站 28 中石油沋西加油站 29 中石油民生街加油站 30 中石油站北路加油站 31 中石油西潼路加油站 32 中石油巴王加油站 33 中石油官道加油站 34 中石油城东加油站
经营地点
官路镇中段
凭信街十字东四公里 固市镇南 孝义镇金滩村 孝义镇南
吝店双官路大钟寨村 固市镇巴邑村 故市镇南师
崇凝镇十字北100米 官路镇南街 凭信乡凭南一组 闫村镇街南 吝店镇南关 官底镇东 下吉镇阳尹村 程家乡蔡郭路口 官底镇北街 下吉镇周家街道 下吉镇南关 下吉镇南关 华山大街毕家村 田市镇东 交斜镇东
双王街道办赵村一组 解放南路8号 渭清路北三公里 四马路中段 民生街 民生街北段 站北路
临渭区西潼路
渭清路108国道交叉处官道乡李新村西组 101省道程家段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2 合格 8 合格 4 合格 2 合格 14 合格 4 合格 20 合格 8 合格 1 合格 1 合格 4 合格 10
合格 合格 12 合格 4 合格 8 合格 8 合格 4 合格 1 合格 1 合格 2 合格 2 合格 1 合格 2 合格 2 合格 2
合格
临渭区 临渭区 临渭区 临渭区 临渭区 临渭区 临渭区 临渭区 临渭区 临渭区 临渭区 高新区 高新区 高新区 高新区
高新区 高新区 高新区 经开区 经开区 经开区 经开区 经开区 富平县 富平县 富平县 富平县 富平县 富平县 64 富平县胡家湾加油站 65 富平县秦焦加油站 66 富平县梅家坪加油站 67 大众加油站
富平县五羊加油站 69 富平县顺达加油站 70 富平县玉兰溢加油站 71 富平县曹村富兴加油站 72 富平县顺风加油站 73 富平县富广加油站 74 中石化乔山路加油站 75 中石化富平城东加油站 76 中石化莲湖路加油站 77 中石化曹村加油站 78 中石化庄里北加油站 79 中石化淡村加油站 80 中石化刘家坡加油站 81 中石化南环路加油站 82 中石油望湖加油站
中石油富平中心街加油站 84 中石油富平北大桥加油炸 85 中石油富平公司加油站 86 中石油淡村加油站
延长壳牌富平荆山大道加油站
延长壳牌富平旧县加油站 89 延长壳牌富平望湖路加油站
延长壳牌富平淡村上河加油站 91 中石油盛源加油站 92 中石油张桥加油站 93 中石油刘集加油站 94 中石油到贤加油站 95 中石油梅家坪加油站 96 中石油王镣加油站
中石油陕西铜川销售分公司庄里加油站 98 延长壳牌东陈加油站 99 延长壳牌东环加油站
(东门外)
富平县南社乡街道 富平县焦化厂北门外 富平县梅家坪北杨 富平县底店下庄村 富平县宫里镇南一公里 富平县白庙乡涝池村 富平县小惠乡河西村 富平县曹村镇南街 富平县南社教场村 富平县老庙镇北 富平县乔山路中段 富平县环城东路 富平县莲湖路中段 富平县曹村东街 富平县庄里镇
富平县淡村镇西包路淡村段
富平县梅家坪镇庙沟村刘家坡
富平县东上官乡牛村 富平县望湖路78号 富平县金龙大道116号 富平县北大桥南段 富平县站南街9号 淡村镇
富平县荆山大道和东新街交汇处东南角 富平县华朱乡旧县村 富平望湖路中段 淡村镇
东一环和北环路交汇处南
富平县张桥镇东街村 富平刘集镇十字 富平县到贤西街 富平县梅家坪岔口村 富平县王镣镇 富平庄里镇南环路 东陈街道 东环路南段
合格 12 合格 6 合格 4 合格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6 合格 2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8 合格 6 合格 3 合格 4 合格 3 合格 1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1 合格 5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6 合格 10 合格 2 合格 4 合格 8
合格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蒲城县 华县 华县 华县 华县 华县 华县 华县 华县 135 中石化华县城南加油站 136 华县黄家加油站 137 华县华西加油站 138 中石油白水城关加油站
中石油白水仓颉路南加油站
中石油白水仓颉路北加油站
中石油白水张坡加油站 142 延长壳牌白水城北加油站 143 白水县泉康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白水县祥元商贸公司渭淸路加油站
白水县天马加油站 146 白水县四通实业有限
责任公司四通加油站 147 白水县雷村农机加油站 148 白水县福康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149 白水县南桥加油站 150 白水县秦泉电脑加油站 151 白水县大众加油站 152 白水县山岭加油站 153 白水县收水农机加油站 154 白水县史家坪世荣 加油站
155 白水县尧禾农机加油站 156 白水县定军纵目加油站 157 白水县北塬农机加油站 158 白水县西固高上加油站 159 白水县高峰加油站 160 白水县佳泰商贸 有限责任公司 161 白水县许道加油站 162 白水县史官建民加油站 163 白水县尧禾誉丰加油站 164 白水县尧门加油站 165 白水县丰源农林综合
华县310省道79公里处 新华东路
华县310省道77.5公里处 县城南门外 城关镇北村寨 仓颉路北
白水县张坡村
四马路泰山庙客运站北200米路西
白水县四马路008号 城南路污水厂南 林皋镇加录沟 白水县城东二环 白水县西固镇雷村街街北
白水县冯雷镇西 白水县城关南桥大桥桥北
白水县杜康路中路 白水县小洼地村 白水县纵目乡史家坪 白水县收水街道
白水县纵目乡史家坪西侧
白水县尧禾街南 白水县纵目街道 白水县北塬街道 白水县西固镇街西 林皋镇林皋街东 雷牙镇吊庄 白许路21公里处 史官镇街道 尧禾街南街 尧禾镇西武村 杜康镇大杨街东
合格 1 合格 1 合格 8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2 合格 6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3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4 合格 2 合格 合格 3 合格 2 合格 3 合格 3 合格 3 合格 6 合格 4 合格 2 合格 2 合格 2 合格 2 合格 1
合格
白水县 白水县 白水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大荔县 潼关县 潼关县 潼关县 潼关县 潼关县 潼关县 潼关县 澄城县 澄城县 195 澄城县意兴加油站
196 澄城县刘家洼南街加油站 197 澄城县赵庄加油站
198 澄城县北社顺利加油站 199 澄城县冯原南街加油站 200 澄合矿务局加油站 201 澄城县嘉华实业有限公司城关加油站
202 中石油澄城城关加油站 203 中石油澄城秦业加油站 204 中石油澄城西六路加油站 205 中石油澄城钟鑫加油站 206 中石油澄城服务区南站加油站
207 中石油澄城服务区北站加油站
208 中石油澄城九路加油站 209 中石化澄城城南加油站 210 中石化澄城交道中社加油站
211 中石化澄城东升加油站 212 中石化澄城东成加油站 213 中石化澄城韦庄加油站 214 壳牌澄城城西桥头加油站 215 壳牌澄城韦北加油站
216 壳牌澄城澄大公路西加油站
217 中石油太华路加油站 218 中石油华山加油站 219 中石油玉泉加油站 220 中石油城西加油站 221 中石化景区加油站 222 中石化罗东加油站· 223 中石化西岳加油站 224 延长壳牌东环路加油站 225 延长壳牌罗敷东加油站
安里镇义井村口 王庄镇刘家洼南街 赵庄镇
交道镇北社村 冯原镇南街
大澄公路与煤专线交叉处
县城西九路
城关镇阳庄村口 县城九路南 县城西六路
202省道与106省道交叉处
西禹高速澄城服务区南 西禹高速澄城服务区北 县城万泉街九路 兴城大道南 交道镇南社街 西禹高速出口处南 澄合线县道51公理处 澄城县韦庄南白村口
安里郊城堡村 韦庄镇北关 煤专线三叉口 太华路南段 华岳大道南段
华山西潼路北协和医院对面
华阴市北赤路
太华路南段高速路南 华阴市101省道118公里处
华岳大道北段 华阴市东环路路东 华阴市罗敷镇东310国道南
6 8 4
855(把)年发油量
10万m³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改造工程总投资 460万
元
华阴市 华阴市 合阳县 合阳县 合阳县 合阳县 合阳县
完成 时间 2014年10月19日
第三篇:加快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
安徽省加快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污染
治理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部署要求,按时完成油气污染防治任务,减少油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依据相关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汽车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07)、《关于加强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40号)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13〕89号)。
二、目标任务
1.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省现有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工作,达到国家相关要求,确保达标排放。2.新、改、扩建的储油库、加油站及新投运的油罐车,必须同步实施油气回收治理。
三、工作分工
为协调推进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负责组织协调全省油气污染治理工作。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环保部门牵头组织油气污染治理工作,负责油气污染治理的环保验收及监管工作;公安消防部门负责油气污染治理工程的消防审验工作;公安交管部门负责油罐车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质监部门负责加油及油气回收计量设备的检测和计量监管工作;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油库、加油站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油罐车运输企业、油罐车辆的资质审查认定工作;商务部门负责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零售经营资格行政许可,组织制定本辖区内加油站和仓储行业发展规划,组织协调本辖区内成品油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储油库项目核准工作。
中石化、中石油、中化石油、中海油等在皖单位负责组织所属企业做好油气污染治理工作,制订本系统加快油气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意见,于4月30日前报省环保厅等有关部门。
四、工作内容与步骤
全省油气污染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1.各地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加油站、油库、油罐车基本情况以及油气回收系统安装进展情况进行核查,编制项目管理清单。
2.各市和直管县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本地区加快油气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确定本地区加快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的任务和时间进度。工作意见于2014年4月底前报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
3.开展油气污染治理宣传活动,形成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4.开展全省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技术培训,由各主要经营单位省市分公司负责组织。
(二)改造阶段。
1.各业主单位应按照一站(库/车)一案的原则,逐站(库/车)编制治理改造技术方案和设计施工图,于4月底前报市、县环保部门。
2.各业主单位实施油气污染治理改造时,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强化作业现场监管,严格控制用电、动火、清罐、进罐、登高等危险作业,切实落实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危险作业监管监护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施工安全,按时完成治理任务。
3.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对油气污染治理安全、消防等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确保安全。
(三)验收阶段。
1.业主单位完成油气污染治理改造后应及时委托开展环境检测。达到治理要求的,申请环保治理达标验收。环保部门依据《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HJ/T431-2008)和相关技术要求,及时组织油气回收治理环保验收。
2.各市和直管县环保局完成油气污染治理验收工作后1个月内,将工作总结和本辖区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管理台账报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油气排放治理要求。
1.油库、加油站及油罐车污染物排放须符合《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07)、国家《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HJ/T 431-2008)。
2.大气臭氧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须安装油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其他城市年销售汽油量大于8000吨的加油站须安装油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鼓励有条件的加油站安装油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二)油气治理改造其它要求。1.油气排放污染治理装置或设施须通过具有资质的相关认证机构的认证。油气排放污染治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并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程序组织实施。油罐车改装单位应为列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具有生产油罐车资质的厂家。
2.各地应在不影响地区油品稳定有序供应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实施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的油气污染治理改造工程。
3.加装油气回收装置(系统)后不得影响税务、计量、消防、车辆安全等规定性能,所有涉及税务、计量、消防(包括安全距离)、建设、规划、安全运输、安全生产等问题的,按国家有关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执行,达到规范要求。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定期会商,研究落实推进油气污染治理的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2.各地应在政府主导下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工作责任,加强部门协调,狠抓措施落实。同时应建立油气污染防治的信息通报机制。
3.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督促业主单位如期完成治理任务。同时,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为油气污染治理工作建立“绿色通道”。
(二)明确责任主体。
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的业主单位是油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应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油气回收治理计划,报经营地市、县(市、区)环保部门。并认真组织实施,完成污染治理工作。
(三)强化监督管理。
1.对新建、改建、扩建储油库和加油站未按要求落实油气污染治理的,环保部门不予通过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商务主管部门不予许可成品油零售经营资质或不予通过成品油经营企业检查。新登记油罐车未配套建设油气回收系统的,质监部门不予发放罐体检验合格证,交通主管部门不予发放道路运输证。
2.已建成储油库、加油站及油罐车未按时完成配套油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采取限期改正等措施,并将相关情况抄送同级商务、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对不按要求实施油气污染治理且超标排放的业主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章第四十八条,“违法本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未经环保部门验收通过的,商务部门不予通过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核;交通运输部门不予通过油罐车审验。
(四)加强宣传动员。
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标语、网络等媒介,加大对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公布油气污染治理工作进展,争取广大群众对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第四篇: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7号)
58.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7号)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09年第三次部务会议于2009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公布,自2010年10月15日起施行。
2003年9月12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二○一○年一月十九日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申报程序
第三章 登记管理
第四章 跟踪控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控制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从事研究、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新化学物质活动的环境管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内的新化学物质相关活动的环境管理,也适用本办法。
医药、农药、兽药、化妆品、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的管理,适用有关法律、法规;但作为上述产品的原料和中间体的新化学物质相关活动的环境管理,适用本办法。
设计为常规使用时有意释放出所含新化学物质的物品,按照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分类】根据化学品危害特性鉴别、分类标准,新化学物质分为一般类新化学物质、危险类新化学物质。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中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特性的化学物质,列为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
本办法所称新化学物质,是指未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的化学物质。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由环境保护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四条【基本制度】 国家对新化学物质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实施申报登记和跟踪控制制度。
第五条【登记证】新化学物质的生产者或者进口者,必须在生产前或者进口前进行申报,领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
未取得登记证的新化学物质,禁止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
未取得登记证或者未备案申报的新化学物质,不得用于科学研究。
第六条【鼓励先进技术】国家支持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控制技术,鼓励环境友好型替代化学物质的研究、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鼓励申报人共享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数据。
第七条【保守秘密】从事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为申报人保守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第八条【公众监督】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揭发、检举和控告。第二章 申报程序
第九条【申报类型】新化学物质申报,分为常规申报、简易申报和科学研究备案申报。
第十条【常规申报要求】新化学物质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吨以上的,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向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中心”)提交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办理常规申报;但是,符合简易申报条件的,可以办理简易申报。
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表,并附具按照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的分类、标签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风险评估报告,包括申报物质危害评估、暴露预测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结论等内容;
(三)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特性的测试报告或者资料,以及有关测试机构的资质证明。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必须包括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完成的测试数据。
第十一条【常规申报数量级别】常规申报遵循“申报数量级别越高、测试数据要求越高”的原则。申报人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制定的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指南,提供相应的测试数据或者资料。
依据新化学物质申报数量,常规申报从低到高分为下列四个级别:
(一)一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吨以上不满10吨的;
(二)二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0吨以上不满100吨的;
(三)三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00吨以上不满1000吨的;
(四)四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000吨以上的。
第十二条【简易申报基本情形】新化学物质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1吨的,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向登记中心办理简易申报。
办理简易申报,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
(二)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完成的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
第十三条【简易申报特殊情形】生产或者进口的新化学物质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的,应当办理简易申报:
(一)用作中间体或者仅供出口,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1吨的;
(二)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0.1吨以上不满1吨的;
(三)新化学物质单体含量低于2%的聚合物或者属于低关注聚合物的;
(四)以工艺和产品研究开发为目的,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10吨,且不超过二年的。
办理特殊情形简易申报,应当提交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以及符合相应情形的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备案申报要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向登记中心提交新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备案表,办理科学研究备案申报:
(一)以科学研究为目的,新化学物质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0.1吨的;
(二)为了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进行新化学物质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而进口新化学物质测试样品的。
第十五条【系列申报、联合申报、重复申报】 办理常规申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下列规定办理申报手续:
(一)同一申报人对分子结构相似、用途相同或者相近、测试数据相近的多个新化学物质,可以提出新化学物质系列申报;
(二)两个以上申报人同时申报相同新化学物质,共同提交申报材料的,可以提出新化学物质联合申报;
(三)两个以上申报人先后申报相同新化学物质,后申报人征得前申报人同意后使用前申报人的测试数据的,可以提出新化学物质重复申报。数据的测试费用分担方法,由申报人自行商定。
第十六条【申报人资格】新化学物质申报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是中国境内注册机构。
非首次进行新化学物质申报的,近三年内不得有因违反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规定而被行政处罚的不良记录。
第十七条【如实报告】申报人在办理新化学物质申报手续时,应当如实提交
新化学物质危害特性和环境风险的全部已知信息。
第十八条【环境信息公开】申报人对所提交的申报材料中涉及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要求保密的,应当在申报材料中注明。
对涉及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信息,不得要求保密。
申报人对要求保密的内容予以公开时,应当书面告知登记中心。
第十九条【测试机构】为新化学物质申报目的提供测试数据的境内测试机构,应当为环境保护部公告的化学物质测试机构,并接受环境保护部的监督和检查。
境内测试机构应当遵守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导则,并按照化学品测试导则或者化学品测试相关国家标准,开展新化学物质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
在境外完成新化学物质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并提供测试数据的境外测试机构,必须通过其所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检查或者符合合格实验室规范。
第三章 登记管理
第二十条【常规申报登记程序】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登记,按下列程序执行:
(一)登记中心受理常规申报后,应当将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提交环境保护部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化学、化工、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专家组成。
(二)评审委员会应当依照环境保护部颁布的新化学物质危害和风险评估导则和规范,以及化学品危害特性鉴别、分类等国家相关标准,对新化学物质的以下内容进行识别和技术评审:
1.名称和标识;
2.物理化学、人体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危害特性;
3.暴露程度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4.人体健康和环境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当性。
评审委员会认为现有申报材料不足以对新化学物质的风险做出全面评价结论的,由登记中心书面通知申报人补充申报材料。
(三)评审委员会应当提出新化学物质登记技术评审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新化学物质登记技术评审意见包括:
1.将新化学物质认定为一般类、危险类以及是否属于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管理类别划分意见;
2.人体健康和环境风险的评审意见;
3.风险控制措施适当性的评审结论;
4.是否准予登记的建议。
(四)环境保护部应当对新化学物质登记技术评审意见进行审查,确定新化学物质管理类别,并视不同情况,做出决定:
1.对有适当风险控制措施的,予以登记,颁发登记证;
2.对无适当风险控制措施的,不予登记,书面通知申报人并说明理由。
环境保护部在做出登记决定前,应当对新化学物质登记内容进行公示。
第二十一条【简易申报登记程序】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登记,按下列程序执行:
(一)登记中心受理简易申报后,应当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对按要求提交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的,评审委员会应当对申报材料进行技术评审,并提出技术评审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二)环境保护部对符合要求的,予以登记,颁发登记证;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登记,书面通知申报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备案申报登记程序】新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备案,按下列程序执行:
(一)登记中心收到科学研究备案申报后,应当按月汇总报送环境保护部;
(二)环境保护部定期在政府网站上公告。
第二十三条【登记公告】环境保护部应当在政府网站上公告予以登记的新化学物质名称、申报人、申报种类和登记新化学物质管理类别等信息。
第二十四条【办理时限】登记中心应当自受理常规申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提交评审委员会;自受理简易申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书面处理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常规申报登记的专家评审时间不得超过60日,简易申报登记的专家审查时间不得超过30日。登记中心通知补充申报材料的,申报人补充申报材料所需时间不计入专家评审时间。
环境保护部应当自收到登记中心或者评审委员会上报的新化学物质登记文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予以登记的决定。15个工作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环境保护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第二十五条【登记证内容】登记证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申报人或者代理人名称;
(二)新化学物质名称;
(三)登记用途;
(四)登记量级别和数量;
(五)新化学物质的管理类别。
常规申报的登记证还应当载明风险控制措施和行政管理要求。
第二十六条【新特性报告及处理】登记证持有人发现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立即向登记中心提交该化学物质危害特性的新信息。
登记中心应当将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危害特性的新信息,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技术评审。
环境保护部根据评审委员会的技术评审意见,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于通过增加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控制风险的,在登记证中增补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并要求登记证持有人落实相应的新增风险控制措施;
(二)对于无适当措施控制其风险的,撤回该新化学物质登记证,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条【重新申报】尚未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且已获准登记的新化学物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程序重新进行申报:
(一)增加登记量级的;
(二)变更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登记用途的。
已被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且获准登记的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变更登记用途的,也可以由登记新化学物质的加工使用者,重新进行申报。
第二十八条【信息共享】环境保护部应当将已获准登记为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有关信息,通报相关管理部门。
第四章 跟踪控制
第二十九条【环评审批前置条件】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将新化学物质登记,作为审批生产或者加工使用该新化学物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条件。
第三十条【信息传递】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明确新化学物质危害特性,并向加工使用者传递下列信息:
(一)登记证中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按照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的分类结果;
(四)其他相关信息。
第三十一条【一般风险控制措施】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和相应的加工使用者,应当按照登记证的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风险控制措施:
(一)进行新化学物质风险和防护知识教育;
(二)加强对接触新化学物质人员的个人防护;
(三)设置密闭、隔离等安全防护,布置警示标志;
(四)改进新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方式,以降低释放和环境暴露;
(五)改进污染防治工艺,以减少环境排放;
(六)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七)采取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以及加工使用者,应当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重点风险控制措施】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和加工使用者,还应当采取下列风险控制措施:
(一)在生产或者加工使用期间,应当监测或者估测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向环境介质排放的情况。不具备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监测机构或者社会检测机构进行监测。
(二)在转移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配备相应设备,采取适当措施,防范发生突发事件时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并提示发生突发事件时的紧急处置方式。
(三)在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废弃后,按照有关危险废物处置规定进行处置。
第三十三条【禁止转让】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不得将获准登记的新化学物质转让给没有能力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加工使用者。
第三十四条【研发管理要求】新化学物质的科学研究活动以及工艺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活动,应当在专门设施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进行。
以科学研究或者以工艺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为目的,生产或者进口的新化学物质,应当妥善保存,且不得用于其他目的。需要销毁的,应当按照有关危险废物的规定进行处置。
第三十五条【活动报告】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在首次生产活动30日内,或者在首次进口并已向加工使用者转移30日内,向登记中心报送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还应当在每次向不同加工使用者转移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中心报告新化学物质流向信息。
第三十六条【报告】简易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于每年2月1日前向登记中心报告上一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的实际生产或者进口情况。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于每年2月1日前向登记中心报告上一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的下列情况:
(一)实际生产或者进口情况;
(二)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三)环境中暴露和释放情况;
(四)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实际情况;
(五)其他与环境风险相关的信息。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还应当同时向登记中心报告本登记新化学物质的生产或者进口计划,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的准备情况。
第三十七条【资料保存】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将新化学物质的申报材料以及生产、进口活动实际情况等相关资料保存十年以上。
第三十八条【监管通知】环境保护部收到登记中心报送的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或者新化学物质流向信息30日内,应当向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生产者、加工使用者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发送新化学物质监管通知。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将监管通知发送至该化学物质生产者、加工使用者所在地地市级或者县级环境保护部门。
监管通知内容包括:新化学物质名称、管理类别、登记证上载明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行政管理要求以及监督检查要点等。
第三十九条【监督检查】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根据新化学物质监管通知的要求,按照环境保护部制定的新化学物质监督管理检查规范,对新化学物质生产、加工使用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生产或者加工使用新化学物质活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即时性或者累积性环境污染危害的,应当责令生产者、加工使用者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危害或者危险,并将有关情况逐级报告至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可以根据报告情况,要求登记证持有人提供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可能存在的新危害特性信息,并按照本办法有关新化学物质新的危害特性报告和处理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条【注销登记】登记证持有人未进行生产、进口活动或者停止生产、进口活动的,可以向登记中心递交注销申请,说明情况,并交回登记证。
环境保护部对前款情况确认没有生产、进口活动发生或者没有环境危害影响的,给予注销,并公告注销新化学物质登记的信息。
第四十一条【列入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程序】一般类新化学物质自登记证持有
人首次生产或者进口活动之日起满五年,由环境保护部公告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登记证持有人应当自首次生产或者进口活动之日起满五年的六个月前,向登记中心提交实际活动情况报告。
环境保护部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对实际活动情况报告进行回顾性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公告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简易申报登记和科学研究备案的新化学物质不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第四十二条【定期排查】环境保护部每五年组织一次新化学物质排查。
对2003年10月15日前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生产或者进口的化学物质,环境保护部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对未取得登记证生产、进口或者加工使用新化学物质的,环境保护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虚假申报】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申报过程中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由环境保护部责令改正,公告其违规行为,记载其不良记录,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已经登记的,并撤销其登记证。
第四十四条【环境保护部处罚事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及时提交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更新信息的;
(二)未按规定报送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或者新化学物质流向信息的;
(三)未按规定报送上一新化学物质的生产或者进口情况的;
(四)未按规定提交实际活动情况报告的。
第四十五条【地方处罚事项一】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报环境保护部公告其违规行为,记载其不良记录:
(一)拒绝或者阻碍环境保护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未取得登记证或者不按照登记证的规定生产或者进口新化学物质的;
(三)加工使用未取得登记证的新化学物质的;
(四)未按登记证规定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
(五)将登记新化学物质转让给没有能力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加工使用者的。
第四十六条【地方处罚事项二】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向加工使用者传递风险控制信息的;
(二)未按规定保存新化学物质的申报材料以及生产、进口活动实际情况等相关资料的;
(三)将以科学研究以及工艺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为目的生产或者进口的新化学物质用于其他目的或者未按规定管理的。
第四十七条【评审专家违规处罚】评审委员会专家在新化学物质评审中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评审结果严重失实的,由环境保护部取消其入选评审专家库的资格,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八条【测试机构违规处罚】为新化学物质申报提供测试数据的境内测试机构在新化学物质测试过程中伪造、篡改数据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由环境保护部从测试机构名单中除名,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九条【滥用职权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条【术语】本办法中下列术语的含义:
(一)一般类新化学物质,是指尚未发现危害特性或者其危害性低于化学物质危害特性鉴别、分类相关标准规定值的新化学物质;
(二)危险类新化学物质,是指具有物理化学、人体健康或者环境危害特性,且达到或者超过化学物质危害特性鉴别、分类相关标准规定值的新化学物质。
第五十一条【文书格式】本办法下列文书格式,由环境保护部统一制定:
(一)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表;
(二)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
(三)新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备案表;
(四)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
(五)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
(六)新化学物质监管通知。
第五十二条【生效日期】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5日起施行。
2003年9月12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同时废止。
第五篇: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7年第1号 关于发布《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
公告 2017年 第1号
关于发布《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完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推动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了《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现予公布,供参照执行。
文件内容可登录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
附件: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境保护部
2017年1月10日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7年1月11日印发
附件
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一、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火电厂排放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造成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火电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及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以煤、煤矸石、泥煤、石油焦及油页岩等为燃料的火电厂,以油、气等为燃料的火电厂可参照执行。不适用于以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为主要燃料的火电厂。
(三)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技术文件,可为火电行业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污染物达标排放技术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贯彻实施等环境管理及企业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四)火电厂的污染防治应遵循和提倡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污染防治技术的选择应因煤制宜、因炉制宜、因地制宜,并统筹兼顾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维护的原则。
二、源头控制
(一)全国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原则上应采用60万千瓦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
(二)进一步提高小火电机组淘汰标准,对经整改仍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由地方政府予以淘汰关停。优先淘汰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环保等标准的30万千瓦以下机组。
(三)坚持“以热定电”,建设高效燃煤热电机组,科学制定热电联产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同步完善配套供热管网,对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分散燃煤小锅炉实施替代和限期淘汰。
(四)进一步加大煤炭的洗选量,提高动力煤的质量。加强对煤炭开采、运输、存储、输送等过程中的环境管理,防治煤粉扬尘污染。
三、大气污染防治
(一)燃煤电厂大气污染防治应以实施达标排放为基本要求,以全面实施超低排放为目标。
(二)火电厂达标排放技术路线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火电厂除尘技术:
火电厂除尘技术包括电除尘、电袋复合除尘和袋式除尘。若飞灰工况比电阻超出1×104~1×1011欧姆·厘米范围,建议优先选择电袋复合或袋式技术;否则,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适宜的除尘技术。
2.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
(1)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宜在有稳定石灰石来源的燃煤发电机组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选用。
(2)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宜在环境不敏感、有稳定氨来源地区的3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发电机组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选用,但应采取措施防止氨大量逃逸。
(3)海水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满足当地环境功能区划的前提下,宜在我国东、南部沿海海水扩散条件良好地区,燃用低硫煤种机组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选用。
(4)烟气循环流化床法脱硫技术宜在干旱缺水及环境容量较大地区,燃用中低硫煤种且容量在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选用。
3.火电厂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1)火电厂氮氧化物治理应采用低氮燃烧技术与烟气脱硝技术配合使用的技术路线。
(2)煤粉锅炉烟气脱硝宜选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硝宜选用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NCR)。
(三)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路线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炉型、煤种、排放要求、场地等因素,必要时可采取“一炉一策”。具体原则如下:
1.超低排放除尘技术宜选用高效电源电除尘、低低温电除尘、超净电袋复合除尘、袋式除尘及移动电极电除尘等,必要时在脱硫装置后增设湿式电除尘。
2.超低排放脱硫技术宜选用增效的石灰石-石膏法、氨法、海水法及烟气循环流化床法,并注重湿法脱硫技术对颗粒物的协同脱除作用。
(1)石灰石-石膏法应在传统空塔喷淋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煤种硫含量等参数,选择能够改善气液分布和提高传质效率的复合塔技术或可形成物理分区和自然分区的pH分区技术。
(2)氨法、海水法及烟气循环流化床法应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提效优化。
3.超低排放脱硝技术煤粉锅炉宜选用高效低氮燃烧与SCR配合使用的技术路线,若不能满足排放要求,可采用增加催化剂层数、增加喷氨量等措施,应有效控制氨逃逸;循环流化床锅炉宜优先选用SNCR,必要时可采用SNCR-SCR联合技术。
(四)火电厂灰场及脱硫剂石灰石或石灰在装卸、存储及输送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
(五)粉煤灰运输须使用专用封闭罐车,并严格遵守有关部门规定和要求。
(六)火电厂烟气中汞等重金属的去除应以脱硝、除尘及脱硫等设备的协同脱除作用为首选,若仍未满足排放要求,可采用单项脱汞技术。
(七)火电厂除尘、脱硫及脱硝等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各设施之间的协同作用,全流程优化装备。
四、水污染防治
(一)火电厂水污染防治应遵循分类处理、一水多用的原则。鼓励火电厂实现废水的循环使用不外排。
(二)煤泥废水、空预器及省煤器冲洗废水等宜采用混凝、沉淀或过滤等方法处理后循环使用。
(三)含油废水宜采用隔油或气浮等方式进行处理;化学清洗废水宜采用氧化、混凝、澄清等方法进行处理,应避免与其他废水混合处理。
(四)脱硫废水宜经石灰处理、混凝、澄清、中和等工艺处理后回用。鼓励采用蒸发干燥或蒸发结晶等处理工艺,实现脱硫废水不外排。
(五)火电厂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宜采用二级生化处理,经消毒后可采用绿化、冲洗等方式回用。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一)火电厂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粉煤灰、脱硫石膏、废旧布袋和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等,应遵循优先综合利用的原则。
(二)粉煤灰、脱硫石膏、废旧布袋应使用专门的存放场地,贮存设施应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三)粉煤灰综合利用应优先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及混凝土等,其指标应满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的要求。
(四)应强化脱硫石膏产生、贮存、利用等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确保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
1.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应不小于90%。
2.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产生的脱硫石膏的技术指标应满足《烟气脱硫石膏》(JC/T 2074)的相关要求。
3.脱硫石膏宜优先用于石膏建材产品或水泥调凝剂的生产。
(五)袋式或电袋复合除尘器产生的废旧布袋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失活烟气脱硝催化剂(钒钛系)应优先进行再生,不可再生且无法利用的废烟气脱硝催化剂(钒钛系)在贮存、转移及处置等过程中应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六、噪声污染防治
(一)火电厂噪声污染防治应遵循“合理布局、源头控制”的原则。
(二)应通过合理的生产布局减少对厂界外噪声敏感目标的影响。鼓励采用低噪声设备,对于噪声较大的各类风机、磨煤机、冷却塔等应采取隔振、减振、隔声、消声等措施。
七、二次污染防治
(一)SCR、SNCR-SCR、SNCR脱硝技术及氨法脱硫技术的氨逃逸浓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二)火电厂应加强脱硝设施运行管理,并注重低低温电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及湿法脱硫等措施对三氧化硫的协同脱除作用。
(三)脱硫石膏无综合利用条件时,应经脱水贮存,附着水含量(湿基)不应超过10%。若在灰场露天堆放时,应采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并按相关要求进行防渗处理。
八、新技术开发
鼓励以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研发和推广:
(一)火电厂低浓度颗粒物、细颗粒物排放检测技术及在线监测技术,烟气中三氧化硫、氨及可凝结颗粒物等的检测与控制技术。
(二)W型火焰锅炉氮氧化物防治技术。
(三)烟气中汞等重金属控制技术与在线监测设备。
(四)脱硫石膏高附加值产品制备技术。
(五)火电厂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
(六)火电厂低温脱硝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