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度全市地震群测群防信息员
2011年度全市地震群测群防信息员
培训班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2011年度全市地震群测群防信息员培训班,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及时的。我市近几年连续被划为地震重点危险区或地震重点关注地区,震情形势一直很严峻。12月1日,在明光市古沛镇、桥头镇交界再次发生2.2级地震,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危险一直没有离开我们。对于地震的发生我们绝不可以抱着侥幸麻痹的心理,“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群测群防工作是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重要一环,是最接近基层的,实践证明大震发生后也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一环。
对于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我们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已经开创了很好的局面,获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市现在已经建立由点到面,遍布各乡镇的群测群防网点,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做的还不够,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发挥的还不够。我看,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认识!要充分领会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加强关于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扶持力度。
地震群测群防说白了就是发动群众力量参与的对地震的监测和预防。汶川地震后,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再一次为人们所认识,所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提出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
群测群防工作是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地震工作机构对群测群防工作都有相应的责任,要强化上级地震部门对下级地震部门在群测群防工作的领导,遵照“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强化群测点的群防职能非常必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群测群防工作应坚持“测防结合、平震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群测群防信息员同时也是三网一员的主体,即以宏观观测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网和灾情速报网“三网合一”的方式,开展地震宏观和微观观测,防震减灾宣传和震情灾情上报等工作
群测群防信息员要积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宣传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无论是建立在广大农村,还是建立在学校、工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群测群防点,在进行宏、微观地震前兆观测的同时,也是宣传普及地震知识的重要场所,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普及宣传,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已逐步深入人心,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遍增强。这可以说是群测群防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强化地震知识宣传也可有效避免地震谣传的发生。
为市县地震部门提供地震宏观前兆异常信息,作为地震短临预测预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事实充分证明,群测资料在多次成功地震预报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根据地震现场考察,很多中强地震以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宏观异常显示,这些宏观异常的收集报送主要靠群众测报队伍。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1999年台湾7.6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等,群测群防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震发生后,群测群防信息员还要承担地震灾情的收集、核实、速报工作。
参与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同志,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同志们,对于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我们是非常重视的,尤其市局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志们,你们承担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肩负了人民群众对你们的殷切希望的,希望你们要脚踏实地同心同德努力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防震减灾事业添砖加瓦!
第二篇:天津市地震群测群防管理办法
天津市地震群测群防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
津政令第 56 号
天津市地震群测群防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完善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防御和减轻地震 灾害,规范地震群测群防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 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群测群防的活动,适用 本办法。
地震群测群防是指群众性的监测地震活动和防御地震灾害的 行为。
第三条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坚 持群众参与、预防为主、测防结合、平震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解决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地震群
测群防队伍。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防 震减灾工作经费,保障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实际需要。
第五条 市和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 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
建设、国土房管、财政、民政、科技、教育、卫生、气象、农业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地震群测群防工 作。
第六条 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 实际情况,制定全市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方案,报市人民政府 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市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方案,制定本区县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 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专职或者兼职 的防震减灾助理员,具体组织、指导地震群测群防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 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工作;发现地震宏观异常情况,立即向有 关部门报告。
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生产、储存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 情况,确定专人做好前款所列工作。
第八条 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布设地震宏观观测网点,应 当充分利用气象、环境保护、水文地质、畜牧养殖、渔业水产等 现有资源。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的要求,确 定地震宏观观测点,并确定专人做好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工作。
第九条 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员观测到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地下 水、气体、动植物、气象气候等异常现象,应当及时上报区县地 震工作主管部门;对突然出现、规模较大、情况严重的异常现象,可以越级上报。
其他单位和个人观测到前款所列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可以通过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所在地的区县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越级上报。
市和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登记,并 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条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研究提出 的地震预测意见,应当书面报告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市地震工 作主管部门收到书面报告后,应当进行登记并出具接收凭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
第十一条 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建立本行政区域的地 震灾情速报员网络,并建立地震灾情速报员数据库。每个行政村、社区应当确定1至2名地震灾情速报员。
第十二条 地震或者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灾情速报员应当 将震感情况或者人员伤亡、建筑损坏等情况,及时上报地震工作 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地震宏观异常测报 和地震灾情速报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确保地震宏观异常 信息和地震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第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以文化站、广播 站等为依托,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村民、居民 做好家庭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制定家庭地震应急预案和疏散方案,明确群众应急疏散场地并设置标识,组织群众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民自建房抗震设防的 指导,组织培训建筑工匠,推广具有抗震能力的民房标准图集,逐步提高农民自建房的抗震能力。
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防震减灾 助理员、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员、地震灾情速报员、防震减灾科普 宣传员等地震群测群防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地震群测群防人员的 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十八条 市和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对地震群测 群防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表彰或 者奖励:
(一)对地震群测群防管理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
(二)及时上报地震宏观异常信息,对形成地震预测意见发 挥重要作用的;
(三)震后迅速上报灾情,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
(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取得实效的;
(五)其他在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第十九条 在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中负有管理责任的单位,在 地震宏观异常处置、地震灾情报送或者地震应急处置中,迟报、瞒报、谎报或者处置不当造成影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条 制造地震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依法给予 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实施方案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指导和规范我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震减灾行动。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xx市地震办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及中国地震局《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大纲》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则
1、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指非地震系统的公民和社会组织,依法从事的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防御行为。
2、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和社区自救互救体系的重要内容。
3、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包括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地震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社区地震应急和民居抗震设防指导。
4、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测防结合、平震结合的原则。
二、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网络建设
1、各镇乡(街道)的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地震业务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并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镇乡(街道)要设立一名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具体人员由各镇乡(街道)自行指派。
2、各镇乡(街道)、社区要建立一支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辖区地震应急工作。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由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负责筹建。
三、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职责
(一)地震宏观异常测报
1、地震宏观现象的观察与观测
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应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如动物、地下水、地形变、电磁、气象等,认识其正常的变化规律,了解造成这些变化的因素。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观测,并把观测结果进行记录。
2、地震宏观异常的调查与核实
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发现宏观异常后,应及时进行异常的调查核实。首先是调查出现的异常本身是否可靠,其次是分析异常的原因。
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应配合上级防震减灾业务主管部门到现场访问有关人员,把握异常的真实性,必要时也可进行简单的测量、试验与分析。
在宏观异常的调查核实中,还要注意分析异常规模、出现的区域与时间等特征。
调查核实后,可进行异常的识别,是否与未来的地震有关,即能否作为地震宏观异常。
3、地震宏观异常的上报
调查核实后的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应及时填写“地震宏观异常填报表”(附件)上报。
上报的方式一般应将填写的表格以尽可能快的形式报给市地震部门。对突然出现的、规模较大的、情况严重的异常,除了按规定填报外,还应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上报市地震部门,也可同时上报省、xx市地震部门。
(二)地震灾情速报
1、地震灾情的观察和估计
地震发生后,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观察所处环境及附近的房屋、景物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结合人的感觉,对照《中国地震列度表》中的三类基本标志性现象,粗略估计地震灾害程度。
2、将地震灾情的初步观察结果及时向市地震部门报告。
3、地震灾情的调查
在做出首次速报后,应尽快调查了解辖区内的三类基本现象。调查重点是:
(1)人员的伤亡及分布情况。
(2)建筑物、重要设施设备的损毁情况,家庭财产损失,牲畜死伤情况。
(3)社会影响,包括群众情绪,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受影响情况等。
(4)地震造成的其他灾害现象。
4、地震灾情的后续速报
将调查结果进行第二次速报,以后还应不断调查核实和补充新情况,尤其人员伤亡变化情况须随时上报。
(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在市地震部门指导下,配合镇乡(街道)有关部门承担本辖区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任务。
1、宣传方式
(1)设立宣传橱窗、墙报。
(2)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讲座。
(3)播放地震科普宣传声像资料片。
(4)散发地震科普读物、挂图、宣传页。
(5)利用科技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三下乡”等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6)组织各种地震应急演练。
2、宣传内容
(1)平时宣传
我国及本地区地震环境和地震活动特点;地震基本科学知识;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与救援的有关知识;个人及社会防震减灾基本技能常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知识与措施;国家有关防震减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我国地震科学水平和防震
减灾工作成就与现状。
(2)临震宣传
地震应急预案与应急对策措施的主要内容与启动程序;地震监测预报的方法,现阶段地震预报科学水平;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识别和临震异常信息的上报;各类房屋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的震害特点与抗震防灾措施;社会公众地震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知识;地震灾情速报知识和速报渠道
与程序;地震谣传的识别与预防知识;有关地震预报、地震应急的法律、法规知识。
(3)震后宣传
有关地震震级、灾情情况和震后趋势判定公告的内容;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对策措施;伤病员抢救转移的知识和方法;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知识;震后恢复重建时场地选择及抗震设防要求方面的知识;有关识别和预防地震谣传的知识。
(四)社区地震应急
1、社区地震应急准备
(1)制定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包括社区应急、邻里自救互救、人员疏散、人员密集场所疏导、重要目标岗位应急抢险抢修、家庭应急等。
(2)组织建立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明确组织者、人员、职责、任务,并协助上级防震减灾业务主管部门对志愿者的培训、训练和演练工作。
(3)指导社区居民掌握地震灾害自防、自救、互救基本知识,熟知附近的避难场所,并开展适当的演练。
2、临震应急措施
(1)本辖区的应急预案启动后,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协助实施应急预案。
(2)密切关注震情变化,随时与市地震部门保持联系,及时反映宏观信息。
(3)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部署,协助居民避震疏散。
(4)指导家庭贮存各种必备生活用品和工具。
3、震后应急措施
(1)协助辖区内的震后快速反应工作,迅速报告灾情和紧急救助情况。
(2)组织志愿者队伍和居民开展救助,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3)协助疏散灾民和发放救援物品。
(4)协助有关部门维护辖区秩序。
(五)镇乡(街道)民居抗震设防
1、宣传房屋抗震知识,包括民居震害和特点、抗震设防要求、房屋建造的抗震措施。
2、推广适合本地特点的、具有抗震能力的民房标准图集。
3、指导民房抗震设防工作,引导居民建造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房。
第四篇:加强群测群防工作,防范地震灾害工作措施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县、乡地方政府组织城镇或农村社区居民为防治地质灾害而自觉建立与实施的一种工作体制和减灾行动,是有效减轻地质灾害的一种“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和自我救治”的工作体系。实施群测群防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现在我国正值地震多发起,鉴于
汶川、玉树等大地震灾难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我们应该采用编制科普教材、挂图、音像制品,办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班、辅导站和开展广播电视宣传教育等,引导公民自觉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断提高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的能力,以便通过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险情。组织村长和村民讨论滑坡、泥石流的灾害形态、发生的自然与人为情景、危险雨量判断与正确撤离路线,进而引申到爱护林草水土、土地限制利用和经常性的斜坡维护等。
一、自我监测
落实县、乡、村基层群众组织的防灾责任人、确定监测方法与要求,如配发简易雨量筒、木桩、砂浆贴片和固定标尺等,人工巡视滑坡体内的微地貌、地表植物和建筑物标志的各种细微变化。以定期巡查测量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纸介质记录监测数据并注意灾害发展趋势,必要时按程序逐级报告。在重大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建立警示牌,并简要说明灾害类型、发生条件、威胁范围和避让方法。
二、自我预报
群测群防预警体系要使用尽可能简单的、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语言或方式发布预警,包括书面报告或通知、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短信、广播系统、信号旗、扬声器、警报器等。如泥石流可采用注意、警戒和警报三级。例如,以累积降雨量或日降雨量为预警判据,如我国东南丘陵区日降雨量50~60毫米为注意级,60~130毫米为警戒级,达到130毫米为警报级,当日累积降雨量小于25毫米时则解除警报。注意同一流域或同—区域的呼应联动,及时了解或吸收相邻监测预警点的动态。
三、自我防范
无论是农村社区,还是城镇社区,自我防范首要的是注意训练社区居民防灾的警觉性、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醒出入于山坡地警戒区的居民及游客,留心处所周遭环境的异常现象及天气变化,注意保障自身安全。
确定有危险、危害性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测和重点预防,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确定危险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预警信号与等级、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危险区的划定主要考虑地质灾害体的规模、特点和危害对象及历史灾情等。一般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具体确定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的危险区,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四、自我应急
当发现重大险情时,除立即上报上一级政府主管部门外,县、乡、村有关责任人应立即进行防灾应急的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组织准备包括成立工作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及监测预警组、抢险救灾组、治安组、安置组、医疗救护组等,组织动员居民保持高度警觉,按照确定的避灾路线进行疏散等。物质准备包括集体大宗物质和家庭防灾应变包,应变包一般内装通信设备、医疗用品、随身衣物、贵重物品、照明设备、逃生用品(绳索、刀具)和方便食品等。
五、自我救治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县、乡、村三级机构应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一方面应立即报告上一级政府,申请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紧急救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自觉地立足自己抗灾救灾,充分认识这是减少财产损失尤其是人员伤亡的关键因素和宝贵时机。自我救治要把握以下几点:自觉组织对失踪人员的搜救工作,妥善安置遇难人员及其亲属的安抚工作;对受伤人员组织救治,使其尽快康复;及时组织转移疏散有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加强监测预警,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的安全;安排好灾民的衣、食、住、行,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制定方案,积极筹划家园重建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第五篇:加强群测群防工作,防范地震灾害工作措施
加强群测群防工作,防范地震灾害工
作措施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县、乡地方政府组织城镇或农村社区居民为防治地质灾害而自觉建立与实施的一种工作体制和减灾行动,是有效减轻地质灾害的一种“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和自我救治”的工作体系。实施群测群防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现在我国正值地震多发起,鉴于
汶川、玉树等大地震灾难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我们应该采用编制科普教材、挂图、音像制品,办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班、辅导
站和开展广播电视宣传教育等,引导公民自觉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断提高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的能力,以便通过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险情。组织村长和村民讨论滑坡、泥石流的灾害形态、发生的自然与人为情景、危险雨量判断与正确撤离路线,进而引申到爱护林草水土、土地限制利用和经常性的斜坡维护等。
一、自我监测
落实县、乡、村基层群众组织的防灾责任人、确定监测方法与要求,如配发简易雨量筒、木桩、砂浆贴片和固定标尺等,人工巡视滑坡体内的微地貌、地表植物和建筑物标志的各种细微变化。以定期巡查测量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纸介质记录监测数据并注意灾害发展趋势,必要时按程序逐级报告。在重大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建立警示牌,并简要说明灾害类型、发生条件、威胁范围和避让方法。
二、自我预报
群测群防预警体系要使用尽可能
简单的、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语言或方式发布预警,包括书面报告或通知、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短信、广播系统、信号旗、扬声器、警报器等。如泥石流可采用注意、警戒和警报三级。例如,以累积降雨量或日降雨量为预警判据,如我国东南丘陵区日降雨量50~60毫米为注意级,60~130毫米为警戒级,达到130毫米为警报级,当日累积降雨量小于25毫米时则解除警报。注意同一流域或同—区域的呼应联动,及时了解或吸收相邻监测预警点的动态。
三、自我防范
无论是农村社区,还是城镇社区,自我防范首要的是注意训练社区居民防灾的警觉性、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醒出入于山坡地警戒区的居民及游客,留心处所周遭环境的异常现象及天气变化,注意保障自身安全。
确定有危险、危害性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测和重点预防,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确定危险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预警信号与等级、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危险区的划定主要考虑地质灾害体的规模、特点和危害对象及历史灾情等。一般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具体确定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的危险区,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四、自我应急
当发现重大险情时,除立即上报上一级政府主管部门外,县、乡、村有关责任人应立即进行防灾应急的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组织准备包括成立工作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及监测预警组、抢险救灾组、治安组、安置组、医疗救护组等,组织动员居民保持高度警觉,按照确定的避灾路线进行疏散等。物质准备包括集体大宗物质和家庭防灾应变包,应变包一般内装通信设备、医疗用品、随身衣物、贵重物品、照明设备、逃生用品(绳索、刀具)和方便食品等。
五、自我救治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县、乡、村三
级机构应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一方面应立即报告上一级政府,申请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紧急救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自觉地立足自己抗灾救灾,充分认识这是减少财产损失尤其是人员伤亡的关键因素和宝贵时机。自我救治要把握以下几点:自觉组织对失踪人员的搜救工作,妥善安置遇难人员及其亲属的安抚工作;对受伤人员组织救治,使其尽快康复;及时组织转移疏散有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加强监测预警,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的安全;安排好灾民的衣、食、住、行,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制定方案,积极筹划家园重建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