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辅导员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小辅导员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此项活动为公益性质不收任何费用的通过此项活动丰富青少年的科普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了解场馆的资源,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2.活动的对象:
东城区各个中小学10岁—15岁的青少年
3.活动的时间:
3月17号—5月17号每个周六下午
4.活动内容:
首先通过礼仪培训使学生了解当一名辅导员最基本的要求。礼仪培训分为坐姿,站姿,走姿以及礼貌用语的使用。礼仪培训大概两个下午,礼仪培训后让学生充分了解场馆的各个科普展品的开关,科普原理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编写讲解稿,并有馆内辅导员一对一的给予专项的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科技馆工作的要求,每2个月为一期培训班,再周末进行集中培训,每个班结束后进行汇报演示通过小小辅导员培训,成绩合格的小朋友会被颁发“科学馆小小辅导员荣誉证书”,聘为科学馆假期辅导员,每年假期都将受到邀请来科学馆参加义务讲解。5.活动地点:
科技馆
6.活动步骤:
3月17日科技馆优秀辅导员对小辅导员进行礼仪培训
3月24日3月31日让学生学习科普展品的操作,科学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4月7日4月14日学生自己写讲解稿馆内辅导员进行指导
4月21日4月28日5月5日小辅导员在岗位上实习
5月12日进行汇报演示评选出优秀的小辅导员 7.活动的意义:
现在我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应体现基础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科普活动内容选择上,基础性主要包括:对未来发展有广泛影响的科技知识在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中,要促使其认识到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科技馆是具有很强的资源功能和科普活动优势向广大青少年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从而有利于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二篇:112小2018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推荐)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乌鲁木齐市第112小学
2018年1月
乌市第112小学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2017-2018学年寒假即将来临,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以除夕、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多样化开展传统文化、文明礼仪、文体艺术、志愿服务、节日民俗、社会实践、关爱帮扶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参与中传承文化、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快乐成长,使之渡过一个“文明、快乐、安全、温馨、有益”的假期。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假期社会实践安排通知如下:
二、活动主题
“缤纷冬日——传承文明、快乐成长”
三、活动人员:乌市第112小学全体学生(1-6年级)
四、活动目标:
1、需要同学们按照自身条件选择性的完成。2、1-3年级学生只需写好实践记录 3、4-6年级学生不仅要写好实践记录,而且还要填写假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4、有条件的学生还可打印实践图片。
二、活动内容:
1、“读一本好书”,在寒假期间我校要求不同年级的孩子根据自己的认读情况阅读一本好书,低年级的同学可以与父母一起阅读。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便是巩固、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2、“看一部爱国主义电影”、“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 我校在寒假期间安排学生在家中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科教兴国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在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采取新的方法,注入新的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深深融入到学生意识之中,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实效。
4、“讲一个民族团结的小故事”“交一个不同民族的新朋友并与新朋友为社区(村)做件好事”“你到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汤圆”活动
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校所在的辖区是回族聚居地,回族同胞占村上总人口的80%,还有汉族、维吾尔族、东乡族等,活动要求每位同学结交一位不同民族的新朋友,并了解这位不同民族的新朋友的家庭情况、风俗习惯、兴趣爱好等,同时要邀请新朋友去自己家做客,并且要与新朋友为社区(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今后我校会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各阶段,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
5、“与不同民族的小伙伴为社区做件好事” 在学生的眼中,家乡是熟悉的、美丽的,却不知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在假期与小伙伴为家乡做好事。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长大后学有所用,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6、孝心五个一活动: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什么都不让做,活动要求学生在假期期间做一天家里的小主人,承担家务劳动,每天对父母有一句温馨问候、每天给父母端一杯热茶、与父母进行一次亲情谈话、为父母真诚服务一天(替母亲梳一次头、给父亲捶一次背)、假期中为家里做一次饭。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务事在家庭中的至关重要性。使学生体会家长的辛苦,激发学生关爱家人,体谅父母的情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学生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也应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去。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形式
1、集中行动。倡议同学们组建团队(以居住地为单位,可跨年级、班级进行组队),在家长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2、个人行动。可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在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2、社区服务活动: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等。要求每名同学至少有三次社区服务活动。
三、活动方式:分散实践为主、自愿组队为辅,在家长指导下开展
四、活动要求:
1、“参与社会实践,增强服务意识”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我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实践活动;
3、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邻近村开展活动。
4、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绝不允许在实践活动中弄虚作假。
5、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提倡学生与家长一同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制定具体计划,从实际出发,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四、活动时间: 2017年1月7日至2月11日。
五、资料收集、归档
1、各班主任务必于开学后第一周收齐本班社会实践登记表,上交学校德育处。
2、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及相关资料要按照实际情况上交,严禁抄袭和弄虚作假。
乌鲁木齐市第112小学
2018年1月20日
乌市第112小学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深入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并拓展德育新途径,引导学生用亲身体验的感受去了解新家乡的变化,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我校在认真总结以往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调整了今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活动培养队员们的生活意识。即通过“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爱国主义电影”、“讲一个民族团结的小故事”、“为父母做件事”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度过了一个既饱含亲情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寒假,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温馨亲情,体验生活乐趣,了解社会、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扬正气。
为了夯实此项工作,学校在寒假前给全校学生下发了乌市第112小学学生寒假实践活动卡片,并认真,将活动内容、对象、形式,逐项落实到不同的班级。因此,在寒假期间我校各年级都踊跃参加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综观我校寒假社会实践,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高度重视,活动内容安排扎实到位
为了保证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学校认真总结了过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得与失,结合本校实际,将社会实践活动做到了实处,各班均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扎实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
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集体性的,也有单个开展活动的,通过查看活动反馈表和各班活动总结,反映出学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比较丰富。
三、活动效果非常明显,社会整体反响较好
总之,学校利用节假日不失时机地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地抑制了学生放假放任自流的恶习。虽然寒假已经结束,但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重要内涵常抓不懈,使我校教育工作真正形成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好局面,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而努力。
乌鲁木齐市第112小学
2017年2月13日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乌鲁木齐市第112小学
2017年2月13日
第三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 制定活动方案;
d 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
问卷、实验)f、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
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XX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3)》,布置暑假社会
实践工作。XX年7月5日——7月9日
学生6—10人组成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班至少4组),推选出组长自主选题,自己聘请1—2名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或家长),初步制定《小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XX年7月10日—8月23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XX年9月5日前 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XX年9月初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
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4、举办“走向社区,走向实践”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
5、优秀论文汇编成册,并在校园网上交流。选送10份送中心校参评。
 
第四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七年五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崔丽华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
(一)组织形式:学生以个人分散活动或由居住相靠近的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可以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组织原则:
1.就近就便、力所能及、保障安全。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立足于所在社区、乡村。实践过程中要增强安全意识,不参加危险、无安全保障的活动。团队规模要适中,不开展跨区的活动。同一社区、同一乡村的学生应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开展活动,活动的安排要以力所能及为前提。
2.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4.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5.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寒假实践调查(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
4)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村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乡村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当地资源状况调查;
8)中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
9)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 10)中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 11)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
12)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要求:各班必须从上述课题中选择一个实践调查课题,放寒假前在班内作好合理分工、分组工作,下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内以班为单位上交全部社会调查报告及10篇调查文章(用作文本方格纸誊写)。
(二)实践活动安排
1、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寒假期间继续开展“感恩活动”。每位学生开展“我当三天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家长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责任心。
2、“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宣传服务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实地查看等形式了解、倡导低碳生活,呼吁更多的人关心和爱护环境,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环保事业。
3、开展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区。在注重自身安全的同时开展以交通、饮食、防水、防电、防火安全和娱乐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为创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同时注重增加文明礼仪的学习宣传活动。
(三)寒假期读书活动
利用假期开展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受快乐,增强精神力量,并写好读书征文。
四、活动总结
1、学生要认真填写《太平初中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以书面形式做好实践活动总结并附带证明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的,由组长牵头负责认真撰写一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附上所有参加本组活动人员名单。
2、各班级在开学后一周内要对活动开展情况及个人寒假社会实践表进行总结评比,评出班级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占本班总人数10%)。
第五篇:2015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015——2016学第一学期贾营小学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1.利用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2.走进社会生活,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烟有无毒害》、《网络利与弊》、《了解身边的环境》等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际参与、亲身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的现象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将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3.走进自然,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五、工作思路
(一)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认识。加强专题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让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
(三)注重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研究,预设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四)关注评价,深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收集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作品、反思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记录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和体验。
(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六)具体活动内容:
1. 寻找春天 学做叶画
2.认识绿色食品 学做凉菜、水果拼盘,做饺子 3.小菜园 通过采访,实地察看,了解几种蔬菜和水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4.走进纸的王国 学简单的折纸、剪纸 5.零用钱的调查 调查 采访零用钱的去向
六、流程安排
1.制订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讨论活动内容,订好学期活动计划。
2.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培训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3.按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4.收集整理活动资料。5.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
七、活动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