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电子CAD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2 20:2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电子CAD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电子CAD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报告》。

第一篇: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电子CAD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报告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电子CAD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结题报告

广州市中职电气教研会电子CAD课题组

执笔人:广州市市政建材学校 何军玲

【论文提要】“电子CAD专业课程建设” 课题研究,在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市中职电气教研会的指导下,经过20多所学校的共同努力,在课程标准、课程大纲、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学评价、技能考核、师资培训、教师技能竞赛等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为广州市中职学校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推广和普及电子CAD技术起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电子CAD 技能考核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2000年初,先后由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孔庆斌教研员、吴必尊科长牵头,在广州市中职电气教研会的直接指导下,组建了包括市理工学校、市轻工业学校、市建材学校、市无线电学校、市电子信息学校、市化工学校、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等20多所学校,开展了“电子CAD专业课程建设” 课题研究,2002年3月申报了“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育科研课题”并获得立项,课题研究从2002年3月开始至2006年3月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几年电子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大公司和企业对电子CAD人才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各大中专院校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近几年都先后开设了电子CAD课程,而Protel系列电子CAD软件,因其强大的设计自动化功能、简单快捷的操作方式、精确实用的内嵌工具等优点得到了电子CAD人员的青眯和信赖,在短 1 短几年迅速占领了电子CAD市场,所以在大中专院校开设的课程中又以Protel软件为主。电子CAD知识是电类专业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998年,先后有一批市中职学校开设了电子CAD课程,当时市场上主要流行的软件是Protel 3.31,教师上课无教学大纲,无教材,只能依照软件说明书来编写讲义。因此,为满足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开发新教材,就显得十分迫切。为了使电子CAD课程的教学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使培养出来的电子CAD人才满足生产一线的需求,教学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和人才市场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抓好电子CAD课程的建设。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是中职教学和教研工作的任务和指导思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应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电子CAD岗位就业的需求,来开发电子CAD课程。通过研究课程的标准、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的结构、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编写新教材;探索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学评价等。本课程应以人的发展为本,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性工作。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应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并遵循“职业性原则”。“在中职教育的课程内容开发上,应坚持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才能真正符合当前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和个体对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应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观

1.课程:狭义来说,系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学内容。广义来说,系旨在保障青少年一代的健全发展,由学校所实施的施加教育影响的计划。

2.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属性:

(1)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在整体结构框架上应具有目标的“定向性”、内容的“应用性”和实施与评价的“整体性”三大特点。

(2)人才培养的个人需求目标决定课程开发的具体指导思想,是在目标层面上树立“能力指向”的“能力观”,在内容层面上树立“宽基础复合型指向”的“基础观”,在实施与评价层面上树立“工作过程指向”的“过程观”。

职业教育的课程属性(“三性”和“三观”)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宏 观结构的基石。

(二)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应遵循职业性原则

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起源来看,任何劳动和培训,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这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职教专业、职教课程和职教考核)的标准。这就是著名的“职业性原则”。从事职业劳动所需的本领要通过职业教育来获取。

(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应坚持科学性、情境性和人本性三大原则。1.基于科学性原则开发的课程:是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框架,传授的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知识──陈述性知识,即理论,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等)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这是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一种课程体系。

2.基于情境性原则开发的课程:是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框架,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主观知识──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课程体系。

3.基于科学性原则与情境性原则交叉区域开发的课程:按交叉区域的大小和区域内学科内容与行动内容的比例,即理论知识(指陈述性知识)与实践经验(指过程性知识)的关系,确定了培养兼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知识的(工艺型、技术型、工程型、管理型)人才所应有的课程内容结构。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并经由人本性原则的梳理,内化为个体的能力。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组织教师们到企业一线进行参观、访问,开展市场调研,并与市劳动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共同组织了行业专家、工厂的电子CAD技术专家、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等,开展课程研讨,并追踪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反馈企业对电子CAD人才的需求信息。

2.行动研究法。坚持行动研究,抓好试点学校的工作,点面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并随时调整方法和策略,做好各校的教学指导工作。

四、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

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领导重视是前提,立项管理、周密计划是基础,教师支持和配合是关键,教育研究是先导,分步实施、中期检查是保障。本课程建设的实施分四步进行。

(一)课题立项准备阶段

开展问卷调查和市场调研。1999年在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市电气教研会的指导下,我们组织了市建材中专、市无线电中专、市理工中专、市化工中专等第一批开设电子CAD课程的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和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初步了解到本课程的教材使用、师资、设备、学生情况。并先后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到广州市第七研究所,参观了印制电路板生产线,参观东莞电子厂,参观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示范性实训中心——电子CAD设计实验室等等,提高了教师们对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的认识,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开拓了大家的视野,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二)构建中职学校电子CAD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组织编写教材 经过研讨和实践, 进行职业能力的分析,大家达成了共识,确定了中职学校电子CAD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子CAD软件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具备电路原理图及PCB印制线路板的设计能力;具备电路的基本仿真设计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技巧、SCH原理图元件图形的绘制方法、原理图各种报表的生成和应用、电路仿真的基本操作、PCB印制板的设计方法和技巧、PCB元件封装的制作方法、电子CAD综合设计实例等。

组织了电子CAD教材编写小组,由孔庆斌任组长,李乃夫、何军玲任副组长,王正谋、朱力恒任主编,张同苏任主审,2000年编写出课程教学大纲,2001年出版了Protel for DOS版本的《Protel 3.31电子CAD实用教程》教材。2002年我们又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编写出版了Protel for Windows版本《Protel 99 SE电子CAD实用教程》教材,同时还编写了“计算机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工”(Protel 5 99 SE)练习册等教辅资料。完成了电子CAD教材的开发和软件版本升级教材的编写工作。

(三)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教学为宗旨,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刚开设电子CAD课程,各校都缺乏师资,为了满足教学需要,1999年8月在广州市建材中专学校,我们举办了第一期Protel 3.31 版本“电子CAD教师培训班”,课程由王正谋老师主讲,参加学习的学校共有16所,主要是由广州市市属中专派出骨干教师代表,共25人参加了学习。2002年8月在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举办了第二期Protel 99版本“电子CAD教师培训班”,参加的学校共有30所,教师来自全省,人数有65人。2004年8月在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举办了第三期Protel 99 SE版本“电子CAD教师培训班”,参加的学校共有18所,教师来自全省,人数有45人。

(四)组织教师考证,培养“双师型”的教师

编写考核大纲、评分标准、建立试题库。2004年,由吴必尊科长牵头,我们与广州市劳动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组织了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市无线电中专、市建材中专、市化工中专、市机电中专、市政建设中专、市理工中专、市电子信息学校等一批骨干教师,与高校、企业一线的电子电路设计专家、以及劳动局试题管理部、考核部等,根据企业对电子CAD工种的职业技能要求,制定了“计算机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工” 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考核大纲,组织试题编写,建立试题库,制定了考核评分标准,并经有关专家的审核,获得了通过。

进行考评员队伍的培训。2004年7月我们与市劳动局技能鉴定中心一起,组织了21名教师参加了“计算机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工“考评员培训,组织了一支 6 考评员队伍,为各校开展“计算机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工”考证,作好了准备工作。

组织教师培训及考证。2004年8月,在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设立考场,首次进行了“计算机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工” 职业技能鉴定(高、中级),42名教师参加了高级工的培训,其中36名通过了高级工的考核、6名通过了中级工的考核,并获取了职业资格证书。2005年7月在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举办了Protel 99 SE版本“电子CAD教师高级工的培训”,参加的学校共有11所,人数有21人,都通过了考核,取得了高级工证,促进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举办教师技能竞赛。2005年12月18日,在东山区成人中专,举办了首届教师技能竞赛,市教研室邱才训副主任莅临并指导了竞赛。共有20多所学校,58名教师报名参加了比赛。竞赛按“计算机电子线路辅助设计高级工”的考纲要求,再增加了20%的难度题,由“市技能鉴定中心”命题并派考评员进行考评。获得本次竞赛团体奖前三名的学校是:第一名为市理工中专学校;第二名为市电子信息学校和番禺农校;第三名为市化工中专学校、市机电学校和市无线电学校。获得竞赛个人奖一等奖的有市建材中专等8名教师,二等奖的有12名,三等奖的有18名。在本次竞赛中获得前6名的教师,取得了劳动局颁发的技师证。通过竞赛,促进了教师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五、课程建设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通过与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技术员共同探讨、研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编写试题,制定考核评分标准,编写教材,开展技能竞赛,教师们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点,明确了企业对教学的要求,同时通过实践和几轮反复的修改,较 7 准确地把握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达到了产、教、研结合的目的。

(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2000年以来,我们定期组织全市电类教师,开展问卷调查,进行电子CAD专业课程教学、电路板设计技巧的交流与研讨,组织教学大纲、考核大纲的讨论、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修改、完善。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本课题研究的开展,各校出现了一批骨干教师,先后发表了一批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论文。

(三)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

目前,已有3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电子CAD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大家认为:本课程教学应以常用的电子电路实例、设计为重点;以电子产品的开发、研制为主线;本课程应推广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产教结合等教学方法;要加强实操技能训练和综合设计训练的力度。各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开设本课程,可作为必修课、选修课、实习课、第二课堂、课程设计等形式开出,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研制。

电子CAD课程的学生技能训练,应推广项目学习法,培养自主、探究、协作的精神;应参照“计算机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的标准,进行实操训练。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按照“计算机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工” 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评分标准进行。

(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开展“计算机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动了电子CAD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使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 8 能标准相衔接,满足了生产实际和就业市场需要。推动了课程建设,教材内容能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目前的教材还增设了Protel仿真内容。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设计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强化了从业能力,为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完善了各校的实验、实习设备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完善了各校的实验、实习设备。目前全市开设本课程的学校有20多所,有些学校设立了“计算机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工”技能鉴定站,并购置了EDA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的系列设备,为开展师生技能训练,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实习环境。

六、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1.技能鉴定考核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通过实践,我们明确了企业的要求。但技能鉴定考核的命题、内容、标准、试题库还待进一步完善,考核、评分要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应继续开展本工种的高级工与技师培训及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2.教材内容的要注意更新、升级

教学必须适应电子技术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要关注电子CAD技术和软件的发展,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编写更新教辅资料,教学参考书,收集典型素材,制作电子教材,继续开展教学研讨,做好一线的教学服务工作。

3.继续举办教师技能竞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

通过开展教师技能竞赛,学生技能竞赛,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提高师生技能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加强课程建设的管理

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指导、规划、管理的力度,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几年来,中职电气教研会开拓、创新,通过开展“电子CAD专业课程建设” 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提高了教师们的教研能力,丰富了中职学校的课程资源和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的资源,为推广和普及电子CAD新技术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专业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设想》作者 邱才训 2.《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的的若干问题》作者 邱才训

2.《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观、能力观、课程观和专业观》作者 吴必尊

2006年1月

第二篇: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学院教学改革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学院的主要职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涌现,社会急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一、摸索高职教学规律,规范高职教学管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高职教学规律,遵循高职教育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专业性和综合性、掌握专业知识和发展职业技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统一要求和尊重个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理论和技术有机结合的原则,注重人文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为规范教学管理,高职学院应建立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院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协助院长主持教学日常管理。建立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有关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长远规划、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措施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要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质量监督等制度,应制订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管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做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章可依,依法治教,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导向、运行、管理、评价、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二、适应市场设盆专业,根据岗位开发课程

1.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学院应特别重视专业设置、专业改革与专业建设。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开办专业,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要利用信息网络,收集专业信息。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条件,依靠和主动服务于行业、服务于社会经济,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开办行业和社会所需的紧缺专业。要组织专门课题组进行调研并聘请有关专家,尤其是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各方面人士共同参与评估与决策。

2、根据岗位变动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方案

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开发课程,是办好专业的基本保证。高职学院应按照职业岗位群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深人到生产单位进行调研,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按岗位或岗位群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合理选择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构建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开发。基础理论课课程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专业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提取,消除多门课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内容,适当地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删除一些陈旧过时的、偏多偏高偏深又不实用的理论章节并减少理论教学时数;专业理论课课程内容应充分满足技术应用范围内的实际需要,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专业实践课课程内容应体现产学结合的原则,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应用性。

三、体现技术教育特色,构建应用人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以应用技术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为此高职学院应根据企业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1.研究和制仃实践性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和考核

对高职教育而言.实践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我们要制订单独的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实训教学计划。实践、实训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是技能培养目标;二是分阶段的实践性教学安排,规定出各阶段在总体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培训内容、教学目标、考核标准等。这样就明确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便于达到实践性教学效果,真正突出实践教学地位,以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课时比例应达到50%以上,而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要求高且比较复杂的专业,实践课时还应增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观察实实在在的现象,通过实验实习验证书本上的原理结论,将书本上图形符号与实验实习中的元件实物相贯通。实验实习不仅为理论教学服务,而且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服务。因此要加强技能性、技术性的实践教学。通过操作,帮助学生对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技术的认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的材料进行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现场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知识提供给学生,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进行决策,培养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另外,要编写切实可行、富有实效的实践性教学大纲和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实习指导书;要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要改革考核办法,考核要以实践操作结果为主,要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核,直到达到目标要求,考核还可与考证定级和参加各级技能竞赛紧密结合。

2.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为加强高职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严格实行就业准人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作用,高度重视高职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考试,劳动部、教育部、人事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人事部、劳动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7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在职业院校中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它对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为贯彻以上精神,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一是高职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即学生在毕业时既要拿到毕业证书,又要获得一个或多个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加强高职院校主体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即“一教双证”制,使学生毕业时避免重复考核,直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要主动向行业和企业的要求靠拢。三是要提升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水平。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中级工或初级工水平,与中职学生差别不大。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高技能人才是社会最急需的,高职院校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任务,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也是职业教育特点的具体体现。要创建多功能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社会岗位实践基地相结合的实践教育网络,开发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多种途径。如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担任顾问或成员,或让企业在学校建立专用培训室,对企业需要的特殊规格人才进行培养,或是学校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使其提高技能和技术。

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应始终贯穿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一条主线,强化计算机、外语等通用能力,专业专项技能教学循序渐进,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教学项目,建立现场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根据产业技术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学研活动,把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实践向教学的延伸,把学生的就业准备与岗前培训结合起来,实现就业准备提前化,上岗零距离。

第三篇:以就业为导向规划大学生活

白琳娜2011021012411计应

以就业为导向规划大学生活

社会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十年苦读,瞬间选择。”说的是高考前后的选择对人生的走向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目前正是挑大学、填志愿、选专业的关键时节,三位上海交大的同学就如何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能力性格、兴趣爱好选择一所合适的大学谈了各自看法。

就业情况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填报志愿是以学校为目标的。我一心向往滨海学校,这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比较好,我希望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填报专业时我很想选报关的专业。经过咨询后我发现,这方面的专业对一个女生来说太辛苦,但因为成绩不够理想,我被调剂到电子信息专业。总的来说就是,想学一门技术活,将来工作无忧。

虽然是被调剂,但进来之后学到现在,我一点也不懊悔。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我越来越觉得被调剂是“歪打正着”。电院的专业如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都是很有前景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都很好。

对于四年大学生活,进校之前我就有过一些设想。我觉得首先是要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最好能精通一门技艺,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其次,在四年的时间里,要广交朋友、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大学的同学无论哪个专业都有很多佼佼者,值得我去学习。扩充人脉对自己的未来也很重要。另外,尤其要学好英文,加强口语水平,这对以后的就业会很有帮助。

选学校选工作,目标都要早瞄准

填报志愿我最先考虑的是学校的牌子,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就业时用人单位对于学校的认可度。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们常提起的几所名校为考虑对象,专业是第二位的。

那时很多条路摆在我面前,到了该好好打算一番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可作参考,但最终还是要自己慎重考虑:我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第一志愿越早确定越好。如果在高三紧张复习的同时还要想该填报什么志愿,这对学习的负面影响还是蛮大的。另一方面,确定第一志愿后能对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目标摆在前方,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向前,争取达到我的目标。

报考专业时我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首要是兴趣。应试教育下学了十几年,如果到了大学还不能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其次是“避热”。跟风是最不明智的做法,高考时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同时,也要预见就业时的一番“拼杀”。去年财经类专业在上海非常热门,我对此兴趣不大,正好避开了热门。第三个因素是所报专业未来的发展情况,也就是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在就业市场的饱和度如何。

每位同学对大学四年都会有或清晰或模糊的想法,我也仔细想过自己的规划。大一以扩大各方面的阅读量为主,弥补知识欠缺,同时认真完成课程学习,争取每门成绩在85分以上;留出一定时间参加课外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网络。大二将重点放在确定具体专业发展方向上,阅读更多书籍,保证一个月三本的阅读量。暑假去传播公司实习。在本专业传播学之外,需要突出一个特长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所以我想选择学习英语二专。大三时确定一家自己想进的公司,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密切关注公司发展方向,知晓其人才需求情况。大四时争取进好公司实习。

选适合自己的专业

当初填报志愿我是这么想的:要进一个名牌大学,要进有发展潜力的学院,要读适合自己的专业。高中很少想过自己会往哪个方面发展,但在我的头脑里,以理工科见长的交大是我的首选。在交大可以接受一流的高等教育,享受一流的学习环境,认识一流的学习牛人。

我选择的联合学院是全英语授课的。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只看得懂英语还不够的,更要听得懂、说得出。这个学习环境对我这样的英语不太好的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个学院有机会出国,我还是很想出去多看看,长长见识。出国了对以后的发展会有帮助。

虽然老师家长一直提醒说要为以后做些打算,我还是想得比较简单:好好学习,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加实力和经验,为以后出国做好充分准备。

第四篇:以就业为导向探讨统计学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统计学教学模式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应用技术学院的主要职能。专科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统计学教学的培养方案,以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岗位竞争能力为目的,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极大地提高就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统计学;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其中,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专科学院的主要职能。统计学教学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现状对统计学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当前社会应用技术类人才短缺和就业形式严峻的特点,在统计学教学中,在此认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适当调整统计学教学培养方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操作,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涉及现行制度及其变革态势,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展现该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着力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深入社会、行业、企业调查研究,获取来自统计岗位的一线资料,根据统计学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所需要的若干项主要能力,来设计统计学中重点要详讲的章节,使学生既要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充分的职业技能、较高的统计学软件应用技能。以“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确立“基础知识够用,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根据统计类专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分析,总结出适合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学习的统计学软件有: Excel、SPPS、SAS等。

二、对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让学生熟悉各个统计岗位的工作流程及要求。其目的在于深化和提高孕生对行政、事业、企业统计以及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微观统计与宏观统计的关系,微观统计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种做法既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又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小学、中学,进入到大学学习,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生活了解较少、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接触甚少,因而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通常感到抽象和空洞,而且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带领学生走出去,通过到实际部门的考察、调研可以极大地缩短课堂与实际的距离,有效地促进和深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此,我们组织了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考察的课程实习,而且每次实习尽可能在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更广泛地了解不同企业,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并且鼓励学生去寻找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要求他们站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角度进行积极的思考。比如选择了从事市场调查的四川四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和企业统计工作开展较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课程实习基地,这些课程实习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程实习不仅有助于经济统计知识的学习,对其它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学生了解专业就业信息也有积极作用。学生在这些实践环节中,尽量结合实用系统,掌握分析、操作、应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协调工作能力,培养自我知识更新能力。

(二)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又一个重要手段。

在国外大学的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案例教学法属于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由于案例所描述的大都是来源于复杂的实际生活的真实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一方面它可以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既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又可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案例的解决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在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具有其特殊意义,在于本课程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该课程主要是以企、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而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都离不开统计,无论是传统的统计方法,还是现代统计方法都是市场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而案例教学则特别强调运用理论来指导实际,运用理论模型来分析实际问题。

(三)通过论文导读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性很强,不同于专业基础课程,它是未来经济管理类专业人士应该具有的知识,单纯的理论和计算将有悖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宗旨,如何把它与学生各方面素质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加入了一个新的教学环节———学术论文阅读。因为任何一篇有关经济数量分析的学术论文都综合了语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等方面,阅读是一种观摩、学习、借鉴的创新过程,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大有裨益。

(四)课堂仿真,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为了让统计专业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生动的感触,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广泛适应性,课题组采用了现场模拟教学的方式。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分析软件的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在电脑网络教室模拟出统计分析实战环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提高学生。

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由于统计常常是在高维空间讨论问题,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离不开复杂的计算,在学生的实践环节中,不一味追求高级统计软件,选择了软件EXCEL, SPSS、SAS。第一个阶段,利用软件EXCEL根据每种方法的步骤,一步一步计算,最终得到结果。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加深理论认识的过程。根据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在实践的第二个阶段选择了国际最著名的统计软件SAS,学生利用软件SAS从易到难,逐步掌握了SAS技术。掌握多种统计软件必将对学生今后从事数量分析和量化管理工作大有帮助,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三、适时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在教学工作之余,要当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导师.首先使学生意识到只要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岗位就是好岗位,其次引导学生就业时要摆正位置,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攀比,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第三,引导学生认清职业发展和现实待遇之间的关系。一些工作岗位可能条件比较艰苦,现实待遇不高,但却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社会的职业岗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岗位能力要求的内涵也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专科学生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站稳脚跟,除了具备必要的岗位知识和专业能力外,还应在实践教学环节时,有意识地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人格魅力)和行业规范、国际标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教育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岗位竞争力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参考文献:

[ 1 ] 雷敏。应用多种初中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J ].统计教育,2007,(5)。

[ 2 ] 徐红,雷升刚。以就业为导向探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J ].山东科学,2005,(7)。

[ 3 ] 严建文。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建构和变业指导研究[ Z].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上海,2005.

第五篇: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考核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考核

摘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走出教室、走出微机室、走出校园,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改革

一、现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仍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重在教室、微机室考试;考试形式单一,常用“笔试”、“机试”两种考试模式相结合;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在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都就业难的时代,为什么却出现了“技工荒”?月薪三千难觅一个“数控技师”?打字速度相当快、排版水平很专业的学生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会换打印机的色带,不会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禁锢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张扬;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诸多的就业“哑铃现象”和多年的教学实践,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机制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二、改革的路在何方

我们知道“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而用人单位欢迎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的员工!针对现行计算机专业考核机制中的种种不足,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路在何方?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考试的“不可替代”性和考试独特的“教育资源”性,以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为龙头,推动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的改革。

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走出校园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让学生做考试的主人,让学生带着一种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去完成考试任务,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用,以考促发展。作为新一代的职教工作者,我们既要培养“学以致用”型的计算机操作“蓝领”,也要注重开发这些未来“蓝领”的内在潜力。

三、课程考核改革的试行概况

(一)考核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教材本身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与发展学生个性相违背,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基础统一、选修放开”。即对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基础统一”这块,经过多年的完善,有一套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课程,提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选修放开”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活模块”的教学方式,由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结合自主选择。

”活模块”是关键,笔者认为在选择“活模块”课程时,要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要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现行行业职位进行细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职能要求,恰当设置活模块课程,或增添或删减,并且每个模块还应有相关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的渗透。计算机专业的课时安排,可以适当减少文化课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时,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从社会”所需”、学生”想学”的角度,调整课程安排。例如:愿意从事“速录师”工作的同学主要训练录入速度和排版技巧,学习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的课程;想从事“广告设计”的同学除了添加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外,还要学习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手绘等课程;搞网站建设的还要学习微机常用外部设备、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络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岗位课程。

(二)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笔试”+“机试”的考核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可以灵活地设置考场和考核方式,让考核的方式多样化、个性化,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适应行业。

1.“岗位能力

下载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电子CAD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电子CAD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就业为目标导向大力开展学风建设论文(精选5篇)

    【摘 要】优良的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保证。当前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以学生就业为切入点,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

    试论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论文

    摘要:高职高专市场营梢专业是以鲜明的职业特色与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专业定位的,为工商企业在市场营梢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竟争的日益......

    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导向的中职专业课程设置论文(精选)

    职业学校的开展,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围绕学生技能的学习而设置课程的,而且课程的设置,必须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来设置,所以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调查当前人......

    以就业为导向的生涯规划(一)(最终5篇)

    以就业为导向的生涯规划(一) 主讲人:吴梓境 吴梓境:好,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收看《网上报告厅》,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生涯规划,曾经我在课中给大家讲解过说中国现在的......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立足点和核心,保证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真正地走向社会岗位,发挥个人的作用。在这样的现实条......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德育课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德育课应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现实,实践来增强育人功能,使学生亲身体验或感受到德育课对于自己今后的成才、就业和前途的重要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论......

    中国信息大学:课程体系研究以就业为导向

    中国信息大学:课程体系研究以就业为导向2014年6月3日,学校召开了交流会议,会上教师秦承山、李可、黄荣和田田分别对研究内容进行交流。会议持续了四个多小时,董事长张亚林、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