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程序员的缺点)

时间:2019-05-12 20:0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随想录(程序员的缺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随想录(程序员的缺点)》。

第一篇:随想录(程序员的缺点)

随想录(程序员的缺点)

【 声明: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请勿用于商业用途。联系信箱:feixiaoxing @163.com】

每个行业的人员都有自己的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病。从这个角度看,程序员也不例外。一方面,程序员学习能力强、做事专注、肯钻研,另外一方面他们也容易染上不好的毛病,比如说贪多求快、过分自信、不切实际等等。下面,我们会对这些毛病一一进行分析和总结。坦诚自己的缺点是需要勇气的,关键是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避免这些毛病和错误。

(1)跟风

说到跟风,其实这是和软件发展的大环境是离不开的。早之前,软件只不过是硬件的附属品,后来有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网络、搜索引擎、社区网站、电子商务、移动终端等等。每一次的技术发展,都会促进一个分支的发展。每次遇到这种行业的热点之后,很多程序员朋友就着急了。很多时候他们是在没有了解具体背景和形势的基础之上,贸然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造成了不好的结局。举个例子来说,就在去年ios开发、android开发红火的时候,一个只有一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都可以开到1、2万的工资,而今天这个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当然,换行业不是不可以,关键是我们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有没有明白自己的优势究竟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对后果有所准备和考虑。盲目跟风不仅让自己重新回到原点,有的时候更会对自己的信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2)求快

快,似乎是IT产业的一个特点。软件发布的版本要更新快,cpu的运行速度要快,上网的速度要快,工作的节奏要快。但是,这里我却要大力提倡慢。慢才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慢才能让自己更加专注,慢才能让自己的基础更扎实、更牢靠。过快的开发节奏带来的不一定是效益的提升,它带来的可能是无尽的风险和无数的返工。没有时间的积累和检验,要获得高质量的输出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3)盲目自信

做开发的程序员,都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那就是盲目自信。比如说,现在发生了故障,他会习惯地认为那不是自己的问题。自己写的代码是不会出问题的。姑且不论软件开发是一种极易犯错的工作,人本身犯错肯定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世上哪有不犯错误的人呢?话有说回来,就算你原来的代码没有问题,那么能保证你换个平台还是没有问题?换个CPU还是没有问题?换个编译器还是没有问题?你能保证自己的代码设计和文档是完全一致的?自己的逻辑和客户要求是完全相同的?自信是好事,但是不能过头,对于故障我们应该持一个欢迎的态度,毕竟多犯一次错,就相当于多一个学习的机会嘛。

(4)过分崇拜

过分崇拜的现象在IT行业十分明显。对很多人来说,外国的东西从来都是好的,国内的东西都是一文不值。就拿图书来说,很多人自称看书都是看原版,对国内的书从来都是不屑一顾。诚然,国内有很多书的质量的确不敢恭维,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国内还是有一些好书的。比如说李先静、李云、任桥伟、刘未鹏、林锐写的书,质量还都是很不错的。过分崇拜大可不必。

(5)浮躁

在过去的几年中,很多公司和个人因为行业和机遇的缘故,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这种暴富的消息经过媒体的渲染又会在一夜之内广播到全国。整个社会都弥漫这一股浮躁的风气。很多都希望自己一步登天,遇到一个公司,公司快速上市,自己获得大量股票和期权,从此过上了高富帅的生活。做做梦当然没关系,但是如

果天天做梦那就危险了。馅饼从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凭什么获得这些财富?我们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了什么?

(6)技术依恋

对技术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过分迷恋技术,常常会让自己误入岐途。就拿科研来说,我们清楚学校里面的研究常常是不计较产出比的。但是公司不一样,它是需要盈利的。对它来说,亏本的买卖是不能接受的。大公司的专利,一方面是为了用于产品的开发,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使用。对于这种专利敲诈,很多时候常常是防不胜防的。所以,要想更好地在行业内立足,积累自己的专利池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研发投入是需要成本的,研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出更好、更畅销、更高收益的产品。对于程序员,不能为了研发而研发,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可以用什么技术实现,什么样的投入可以最小等等。

(7)狭隘

程序员的狭隘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共享上面。有的时候,当别人问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习惯性地做一点保留。生怕全部告诉了别人,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有这种思想的人,主要还是一些老员工居多。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从自己这里获取知识,自己当然也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通过分享自己的认识,不仅可以检验我们原来的认识,还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岂不更好?

(8)轻视

轻视是程序员最要命的一个缺点。常常我们看不起销售、看不起测试、看不起做市场的人员,认为他们靠一张嘴吃饭,没有什么真本事。但是,我要说的就是能把自己的产品顺利卖出去,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在公司里面,不仅需要研发,它还需要行政、市场、销售、财务、人事等,每个系统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少了谁都不行。作为程序员,我们干的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和广大的普通劳动者一样,没必要对自己进行拔高。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人格,就像尊重我们的父母、尊重我们的长辈、尊重我们自己一样。

后记:

当初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只是有感而发,还希望朋友们不要对号入座。作为程序员中的一员,我自己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当前不存在,也不能保证以后没有这些问题。古人说,三日必自省。写这篇文章,主要为了提醒自己,愿与大家共勉。

第二篇:《随想录》读后感

《随想录》读后感

《随想录》是老舍先生的暮年之作。在这本书里,积蓄了他一生的感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绵延的感染力,使自己的心境渐渐升华。以下是我读完《随想录》第一集的所感所想。

《随想录》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了知识分子的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学界誉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巴金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我认为,巴金之所以被誉为‚当代知识分子的良心‛,一方面源于他对读者的负责,另一方面是对他自身而言。

经过十年浩劫,他开始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开始对自己进行剖析,进行反省。他发觉自己在建国以来,没有了自己的理想,一味地想自保,一味地依顺,他曾无实在根据地批判过人,而在心灵上倍受煎熬。所有的一切,他把所有的一切看做体内的脓血,势必除之而后快,以免毒害全身,病入膏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在呼唤着自己的良心,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视笔如刀,一下一下割自己的心,他感到了剧痛,但他没有放弃,于是每片每页满是血迹,但更多的却是十年创伤的脓血。

我不禁惊叹,一位文字老人,在服用是非颠倒的一剂毒药之后,是怎样的挣扎过来的?面对自己的虚伪,他没有选择继续,而是选择了自己的良心,真诚地忏悔着,仿佛在将自己的灵魂示众,耐心地听取世人的指点。因此,对他自身而言,他是对得起-1-

良心的。

至于我说:‚一方面源于他对读者的负责。‛是我在读《随想录》时自始至终最强烈的感受。

在我的印象中,我所读的前30篇没有一篇是不提‚读者‛二字的。这也使我有理由相信,我是理解巴老的。这并不是说我狂妄自大,而是在说明,巴老把一切献给了读者,难到我会选择不理不睬?!

巴金的每一篇文章都在表示对读者的歉意。《随想录》后记中有这样几句话,‚我觉得我在接近死亡,我愿意向读者们讲真话。‛‚虽然收在这里面的是‘随想’,它们却都是自己‘想过’之后写出来的,我愿意为它们负责。‛多么可爱的世纪老人,他在为自己的过去还债,多么慈祥的世纪老人,他在病魔的折磨下,用颤抖的笔尖书写了什么是真正的‚良心‛,又是多么令人心疼的世纪老人啊!

无论是对读者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巴老无疑是每个人的榜样,敢于正对历史敢于正对自己,正是我们要不懈努力追求的方向。

第三篇:随想录读后感

初次接触老先生的作品并不是在一个多么成熟的年龄,只是进入初中时,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他的《随想录》,随想录读后感。当然大多是无法读懂的,所以对于仅少明白的几篇,记忆是不敢模糊的。感动、启示自然不必多说,然而令我吃惊的却是当初读《随想录》时的成就感和一点一滴的感悟,还是没有丝毫的褪色。

整本书的文章我大致都过了一遍,这本书我不敢说他写的很好,但题材是很好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怀念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鲁迅在生前他的为人、做人的原则以及人品和写作时的态度。文中说道: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一个没有派头、没有架子、没有官气的普通人。虽然鲁迅先生已离开人世,可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巴金对他的崇拜、仰慕、敬爱之情。因为鲁迅先生为他树立了一个榜样。鲁迅一生写的全是关于真话的书,他不断探索真理,追求进步,而且令我也最敬佩的一点是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他写的每篇文章其实都是把心交给读者,这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表现!就因为如此,巴金也同样愿意投入并献身于写作,不仅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更是为了真切地来打动每个读者的心。因此巴金也敢于解剖自己的灵魂、敢于承认错误。在整本书的后记中巴金也说自己的确欺骗过自己的感情,而且还犯过许多错。从这里也能反映出巴金在对于自己犯的错时他真诚、谦虚、质朴的态度。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从鲁迅先生那儿学来的,这使巴金对待人生有了一种既然不同的看法,更使他有信心在未来的写作上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与读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其实他是在还“心灵上的债务”,为了洗清罪过,他的伤口在流血!怀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巴金在《随想录》中痛苦的回忆,直到一步步逐渐深入地独立思考。这是一个怎样艰难的过程!

如今进入21世纪,我们同样应该为了真理而去奋斗,不应该虚构,更不能弄虚作假。看起来你这样做并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人,其实你已经在无形中背叛了自己的良心!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和巴金老先生一样,学习他们敢说、敢做、敢追求的品质!在此,我还想多说一句:人死不能复生。虽然鲁迅和巴金已离开了人世,但我想我会永远记住并怀念他们的,因为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就像《随想录》带给了我们希望和勇气,就像巴金老先生,斯人已逝,却留有余香!

从4月21日到10月30日,半年多时间里陆续读完了巴金先生664页的《随想录》。他以病弱之躯写得艰难,我则懒散地读得拖沓。放下书卷,心里不禁有些对不起老人的感觉。现在老人已经故去,他所留下的文字,应为绝唱。

认识巴老是从读小说《家》《春》《秋》开始的。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下被觉新们的命运所吸引,一口气就要读完一本书,读完了这本就想着另外一本。在那几天中,思想完全地被溶化进小说的情节里不能自拔。时间虽然过去二十多年,但是这一景况还是清晰地浮现。中国有许多大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征服了不少人。在我的认识里,好的作品就应当是用平淡的语言,老百姓常说的话,表达出一个时代的精神,让人们从中得到些什么的,不像现在有些作品,看过像一场风刮过,什么也没有了;且不说有些文字实在让人不知所云,读后感《随想录读后感》。

我读过的作品中,巴老的作品,鲁迅的作品,老舍的作品,孙犁的作品,《苦菜花》《林海雪原》《红岩》《上海的早晨》《平凡的世界》等就是这样的好作品。这些作品的最基本的好处就在于,让人觉着平实,简朴,有意义。从巴老的《家》中,让人看到了一个罪恶的吃人的旧世界的腐朽,自然地产生了向往推翻这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社会的思想。作品的伟大,不在于教导人什么,而在于让人自然地领悟到什么。这就是巴老这类大文学家的功力之所在。

《随想录》中让我印象至深的,是他对自己的反思解剖。甚至于看上来老人就是把自己的灵魂示众,让人们指点。他反思的是自己在建国以来,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一味地想自保,一味地依顺,而在心灵上受到的煎熬。他曾无实在根据地批判过人,他跟风而上发过言。但他跟别人不一样,他发现了自己的虚伪,他不能忍受自己的虚伪,但他又没有办法纠正。于是仍然自己煎熬着,也受时代煎熬着。直到十年**结束,他才从这种煎熬中走了出来。想不出一个文字老人,一个体弱多病的文人服用了是非颠倒这剂毒药后,是怎样地挣扎着过来的。但是从他几乎泣血的文字里,我能知道他是怎样地耐受着岁月的浸蚀,怎样地步履蹒跚地熬过了那个时代。

《随想录》里让我时时听到回声的话是关于说真话的。说真话,几乎是一百五十篇文章中篇篇都讲的。这让人更深地明白,一个百岁老人用自己少有的为文生涯得到的,用自己的颤抖的笔写出的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真”字。只有真,才有善,才谈得上美,才有其他。假的再好,也是假的,也是会害人的。他的一生中,看到过无数的假,领受过各式的假把式,遭受过种种假的残害,也最清楚假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所以他不遗余力地揭露假的东西,假的危害;用真情真事真话来向读者表达真实的情感,说明真实的情况,告诉真实的道理。我感觉到,这些似乎有些碌墓赜谒嫡婊暗恼婊埃褪撬幼约壕械美吹淖钪卮蟆⒆罟厍小⒆羁坦敲牡娜松榻萄怠K运锤锤娼肴嗣牵褪且蛭サ募俚慕萄挡⒚挥械玫饺嗣堑奈。俚氖吕乖诓欢嫌肯郑S羌俚亩骰嵛θ嗣堑纳睿崴鸷ξ颐堑拿褡骞摇J率抵っ髁死先说牡P牟皇嵌嘤唷5蔽颐强吹浇裉齑ΥΤ氏值挠煞钦媸档乃枷胫傅枷虏募倜拔绷邮吕氖焙颍蔽颐敲娑圆欢险尾欢铣鱿直渥呕ㄑ男榧傥侍獾木置娴氖焙颍荒懿欢岳先私昵暗牡S歉械角张濉V皇钦庵智张逡彩强嗌摹

巴老用很大部分文字回忆了故人,回忆了不堪回首的十年岁月。他说这是“还债”。我看到,他所说的“债”,一方面是说了错话的亏欠,一方面是对故人的怀念,更主要的是为读者的所表达的歉意他为他几十年里没有好的作品,为他这样一个受到人民敬仰的作家没能更坚强一点作出表率,也为曾经言不由衷说过的错话身不由己做过的错事。由此我看到了一个作家的良心,他的可爱可敬的幼稚,他的童真。在这里,我知道一个人民作家的责任,一个人民作家的道义在那里。这和我认识的一些作家截然不同,他们能编,他们不要真实地向读者汇报,他们只负责让文字成为名利的符号,从来不想对读者有什么影响,对社会有什么责任。这时候,我想起曾经学过的一句话,为什么人的问题,还真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一个为人民利益的人,与一个为了自己私利的人,实在是没有相比的地方。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无论是领导,还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面前的态度,将决定这个人是一个高尚的人,还是一个卑鄙的人。

《随想录》让我久久思索的,还有巴金老人写作的艰辛。由于严重的疾病,老人拿不稳笔,又几次住院。但他“还债”的愿望强烈,向读者说心里话的决心不曾动摇。有的1000多字的文章他断断续续要写几个月,有时候一天只能写出几十个字。看到这些,我常常会在眼前浮现出老人艰难地坐在病床上拼尽全力写下一个字的景象,不禁生出惊叹。还是一个责任,还是在向人民,向读者负责啊!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教训,用自己吃过的苦,尝过的难,从自己不短的人生,告诉读者,告诉人民,告诉民族,告诉国家,告诉未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期待。望着书页最后老人坐在轮椅上极目远望的照片,我感到,巴老正在看着我们,注视着我们每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似乎在问,今天,你说真话了么;你做的事,是向着你所代表的人民负责任的么?!

一代文豪,在他的暮年,在他自知将不能视事之前为我们写下了这本《随想录》,特别是写下他一生的感悟来,这样一本书,珍贵二字,怎么着也配得上了。

读了此书,让我能记忆一生的也许只有一个字:真。从说真话开始,办真事,做真人,有基本的责任心和良心。

第四篇:随想录读后感

在六七十年代,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多少人被迫害致死致残,多少人浪费了十年的宝贵时光,随想录读后感。

巴老在文革中也被迫害过,他的爱人萧珊也在频繁被批斗中病逝。可他还是“活了下来,而且还健康,头脑也不糊涂".是他对正义的坚信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支撑着他熬过艰难的岁月,使他没有被压垮。

在那个时代,外国的文化和艺术大多被认为是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化,是毒草,禁止在国内传播,国外突飞猛进的技术进步中国人也全然不知,中国人在一个禁锢的牢笼里做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第一的自我陶醉。

巴老一针见血地提问,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落后,还是关起门来做“世界第一”。这是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关注。

巴老“不为个人命运担心”,可以忘记自己的苦难,但是他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和对苦难的深刻思考。他要中国人反思文革,反思自己,不要让文革这样的事件重演,不要让文革之风重演,哪怕是部分重演。他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让子孙后代知道文革并引以为戒。

他说,40年代的纳粹集中营,那些折磨人的残酷设施还在,而有的年轻人还怀疑那曾经发生的一切,文革过去不到20年,如果一点实物都不保留,人们就会遗忘。他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不断地呼吁。这是他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和关注,是中国人中间的优秀者。

在《随想录》中,巴老不仅反思国家和民族,反思别人,还反思自己,忏悔自己。

相对于其他人的不忏悔和部分忏悔,巴老的忏悔是彻底的忏悔,这是巴老过人的胸怀和情操。巴老在中国文坛享有数十年的荣誉,但是他谦虚随和。他的自我介绍只有十个字:

一个小老头,名字叫巴金。

------------------------

初次接触老先生的作品并不是在一个多么成熟的年龄,只是进入初中时,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他的《随想录》。当然大多是无法读懂的,所以对于仅少明白的几篇,记忆是不敢模糊的,读后感《随想录读后感》。感动、启示自然不必多说,然而令我吃惊的却是当初读《随想录》时的成就感和一点一滴的感悟,还是没有丝毫的褪色。

整本书的文章我大致都过了一遍,这本书我不敢说他写的很好,但题材是很好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怀念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鲁迅在生前他的为人、做人的原则以及人品和写作时的态度。文中说道: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一个没有派头、没有架子、没有官气的普通人。虽然鲁迅先生已离开人世,可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巴金对他的崇拜、仰慕、敬爱之情。因为鲁迅先生为他树立了一个榜样。鲁迅一生写的全是关于真话的书,他不断探索真理,追求进步,而且令我也最敬佩的一点是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他写的每篇文章其实都是把心交给读者,这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表现!就因为如此,巴金也同样愿意投入并献身于写作,不仅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更是为了真切地来打动每个读者的心。因此巴金也敢于解剖自己的灵魂、敢于承认错误。在整本书的后记中巴金也说自己的确欺骗过自己的感情,而且还犯过许多错。从这里也能反映出巴金在对于自己犯的错时他真诚、谦虚、质朴的态度。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从鲁迅先生那儿学来的,这使巴金对待人生有了一种既然不同的看法,更使他有信心在未来的写作上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与读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其实他是在还“心灵上的债务”,为了洗清罪过,他的伤口在流血!怀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巴金在《随想录》中痛苦的回忆,直到一步步逐渐深入地独立思考。这是一个怎样艰难的过程!

如今进入21世纪,我们同样应该为了真理而去奋斗,不应该虚构,更不能弄虚作假。看起来你这样做并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人,其实你已经在无形中背叛了自己的良心!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和巴金老先生一样,学习他们敢说、敢做、敢追求的品质!在此,我还想多说一句:人死不能复生。虽然鲁迅和巴金已离开了人世,但我想我会永远记住并怀念他们的,因为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就像《随想录》带给了我们希望和勇气,就像巴金老先生,斯人已逝,却留有余香!

第五篇:巴金随想录(精选)

巴金随想录读后感:

看了巴老的《随想录》,读了《怀念萧珊》、《望乡》等若干篇,胸中沸腾的气泡已经快要漫溢了,眼睛看不清楚字迹,脑海中只充满着一种复杂的情感,那是面对一位巨人时的尊敬、仰慕、钦佩、共鸣、读他的随想录,思维跟随他的思维,他带领我体验我无法体会的事件,他坚持着他的写作原则和唯一的技巧:用心写作。他的一生,仿佛一碗放过所有调料的面条,他吃了一辈子,而我们也只能一根一根地吃才可能稍稍分享一些他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想,我们是可以理解他的,这不是我们的狂妄,而是他的仁慈和伟大,他这101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为读者工作、服务,用他的心、灵魂和生命,如果我们还不能说我们理解他、了解他、懂他,那么我们就真的是连禽兽都不如了。

表达他最真诚的感受,表达他的一切,他的人生是用文字累成的,没有文字就没有巴金,一般人由细胞组成,而他却是用由灵魂的文字组成的巨人。他拥有的是一般人见了就惭愧地无地自容的灵魂。

《随想录》,我不知道要用几次才能勉强自己的精神承受那样的痛苦。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官都怕听真话,接受事实真相是要有极大的超越自己一般承受能力的勇气的,而且那勇气必须在短时间内仓促生成、拔地而起,何其困难?

我仅仅是在阅读别人的真实生活,就这样无法承受,可见,我要走的路不是普通的长,我要建的楼不是普通的高,现在唯有勤勉勤勉再勤勉,除了埋头疾追没有任何方法。他的痛苦我们无法减轻,那么就让他的痛苦成为教诲我们的导师吧,愿他的作品和灵魂的价值里也有我们的一分贡献,我们愿意为他的精神所净化而后蜕变成长,以此来纪念一个真正的巨人曾经存在,现在存在,将来永远存在。

下载随想录(程序员的缺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随想录(程序员的缺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随想录读书笔记

    读《随想录》再想巴金邓带好 2010101121 巴金是如何写作起《随想录》来的?他在开篇短序中表示:我年过七十,工作的时间不会多了。??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爱事情,留点痕迹。我先......

    《随想录》读后感

    由于学习要求,我们需要阅读一些书籍,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写感想来记录心情的人,所以就选择了著作《随想录》。当然这本书确实让我感触颇深。 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中,以罕见......

    素质教育随想录之一

    素质教育随想录之一 教育公平 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三里小学王忠伟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语文教育随想录

    `语文教育随想录 洪宗礼 挚爱母语:起点 母语作为人最初学习的语言(无论是本土语,还是外来语),它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思维、学习、交际、情感与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随想录》之随想

    《随想录》之随想 知道巴金是从中学开始的,不过当时也是指偶尔听老师提及,大体了解了他的经历。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说‚在中国近代文坛史上之所以称巴金为一代伟大的作家,是因......

    《随想录》读后感[合集五篇]

    巴金先生逝世后的第二天晚上,电视台在播放一个巴金专题节目时,出了一道征答题,问:(1)《家》、《春》、《秋》,(2)《寒夜》,(3)《随想录》,观众印象最深(或最喜欢读)的是哪一种?那节目结束之......

    巴金随想录读后感

    综述 《随想录》是巴金先生晚年备受瞩目的最重要的作品,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别为《随想录》 《探索集》 《真话集》 《病中集》 《无题集》共五集。......

    素质教育随想录之八

    素质教育随想录之八 魏书生老师之断想 ——谈谈普通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三里小学王忠伟 魏书生,男,1950年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