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镇公务员的心路历程

时间:2019-05-12 20:0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乡镇公务员的心路历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乡镇公务员的心路历程》。

第一篇:一个乡镇公务员的心路历程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在心里已经酝酿了很久,但一直没写,一来由于工作上的事情比较琐碎,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二来是自己也懒惰。万事开头难,还好现在举起笔来了。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巨增,社会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公务员考试急剧升温,尤其是2007年5月爆发随即蔓延世界的次贷金融危机,造成了社会经济持续低迷,社会就业形势愈加严峻,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考公务员之路,公务员考试甚至史无前例地迎来了百万雄师争过龙门的局面。

虽说进入公务员队伍可以像有的报纸杂志宣扬的,拥有一份体面和稳定工作,部分地区的薪水也算不错,社会保障比较完善,还有常人眼里所谓的“前途不可限量”的升迁机会等等,可接踵而来的是数不胜数的交际问题、考核问题、升迁问题、潜规则问题„„

我可能只是已先你一步进入公务员队伍,之所以写下这些文字,并把它放到论坛,绝不是想炫耀自己成为了一名公务员,我也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资本。我只是想把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和得失,与已是公务员的朋友们交流交流,也希望可以给那些正致力于成为公务员的朋友们一些经验或者教训。

另外,我也知道当前政府、公务员队伍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诸如贪污受贿、公款消费、服务意识淡薄等灰暗的一面,但这些同样也并不是我愿意看到的,而且我一个小小的科员也不能改变什么。我觉得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问心无愧就够了。我也祈祷有些公务员不要整天沉溺于纸醉金迷、腐朽堕落之中,免得破坏了公务员的名声,也耽误了自己。

因此,我不愿意看到一些朋友妄加评论,甚至是用刻薄的语言来进行人身攻击,当然,建设性的探讨和言论,不管是只言片语,还是长篇大论,我都是十分欢迎的,在这里我先行谢过大家手下留情,也真诚祝愿每一个人都能一路走好!

第1章

不得不承认,人的命运很多时候都是反复无常,没有定数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毕业时压根不曾想过进入政府单位工作的我,在毕业后第四个年头,竟然通过了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一名公务员,来到了X市。

话还得从2003年大学毕业那年说起,我从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校毕业,试想一个从农村里历尽艰难险阻爬出来的娃,本来以为走进了大学就拿稳了铁饭碗,可是事与愿违,到了我们那一届,毕业分配转眼也就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成了水中望月。

屋漏又遭连夜雨,偏偏毕业那年又碰上了百年难遇、到处肆略的非典,学校实施了军事管制,限制学生自由出入校园,结果Sars没有让我们痛哭流涕,倒是学校这个管制弄得我们求职无门。

万般无奈之下于是选择响应国家号召,挤上了支援西部教育的班车,背井离乡去了新疆。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再搭上十七八个小时的汽车,走过了黄土高坡,穿过了茫茫戈壁,终于来到了我的支教地——新疆伊宁市SS中学。记得当时一起去了八个活蹦乱跳的年轻小伙子,下车的时候,映入眼帘的都是鼻子高耸的维吾尔族人,叽里呱啦说着我们半天也听不明白的语言,有人就说了一句话:“咱们看样子是到了外国了!”

支边的经历在这就不细说了。学校是维族人窝子里的一所汉校,满眼都是陌生的维族人,心里那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觉特别凄凉,离家的路又太遥远,加上那一个学期省吃俭用下来也不够探家的路费——可怜的八百大洋月薪,第二个学期结束后,我不顾学校领导的苦口婆心劝阻,坚决地办理了辞职手续,毕竟咱还没到那种咬紧牙根捏紧裤袋干革命工作的境界。

人说“树挪死,人挪活。”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的智慧。

辞职后我也没有回家,直接闯到了南国海滨之城珠海。颇为幸运的是,这个最早五大开放特区的城市也用它开放的胸怀容纳了我,很快我在当地一家知名房地产广告公司谋得了第二份工作,做广告企划案,月薪是做教师的三倍。个中的辛苦,也只有广告中人方能体会,套用业内某知名文案的一句话就是“加班到了十二点,还不好意思和老板说下班。”不过我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辈,我还是衷心地感谢这个当初在我没有任何资历的情况下仍收留了我的公司,也给了我一个学习广告企划的好平台。

很快我就进入了角色,不到两年,我做的东西有了起色,另一家公司邀请我过去,薪水又是之前的两倍,还有项目提成。

凭心而论,我不是什么特优秀的人才,不过我这个人还是能吃苦,从一个广告门外汉到资深企划,我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来的,文字改了又改十几遍仍无怨言,直到老总和客户认可为止,天天加班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去还要修炼内功,看广告学、客户心理学和如何撰写广告企划等相关书籍来加强个人专业能力。所幸的是付出还算有了收获,到今天再回味那些日子,我依旧感觉自己没有白过。

说句实在话,对于很多论坛例举的政府种种不是自己也曾经亲身经历过,毕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相互推诿,好话说尽跑断了腿也没磨成,后来还是我做民警的哥哥出面才搞定。自身没有丰裕的家底去烧香求佛塞红包,加上又没有显赫的家世来铺桥搭路搞关系,所以之前我压根就没想过去考什么公务员的念头。

这个念头是在2006年做自己的人生企划时冒出的,当时老大不小都奔30了,下一步的发展要么是厚积待发,有朝一日混到某个公司做个策划总监或者策划经理之类的,但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要么考虑单飞,开个广告公司,自己给自己打工,这年头什么竞争都激烈,社会关系又错综复杂,能不能拿到业务是个问题。思前想后,不为自己也得为家人想想,就觉得自己还是得考虑离开广告行业,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加上当时女朋友又十分怂恿和支持,所以就决定去试试。

后来参加了两次考试,一次是考广州增城的某个单位,笔试第二名,面试的时候把咱直接拉去了单位,形式看起来还是很严肃的,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说他们那里只按面试成绩不按综合成绩,虽然面试成绩超过了笔试第一名,结果还是被刷了下来。

第二次就放低要求,报考了招30多个的X市市镇公务员,综合成绩拿了第一,估计考珠三角的也很有希望,因此面试对我来说就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就这样成了X市的一名市镇公务员。

第2章

报到上班以后,发现考的这个公务员,是自己给自己狠狠地扇了两个巴掌。

本来想想起码也是个什么市,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到了之后才发现X市地处粤北山区,美其名曰说是市,其实不如不折不扣地说是一个县,甚至打击点来说,还比不上内地发展好一点的乡镇,给自己扇了第一巴掌。

更为郁闷的是,报考的时候看到的是市镇,以为是市级单位和镇级单位统一招考,有一部分还是可以留在市里的,分配的时候公务员管理股的王叔解释,市镇是这里惯用的政治语言,其实说的就只是乡镇,所以我们无一例外的要去基层乡镇。不敢想象,市里的状况尚且如此,镇里会是什么样子,当场恨不得给自己扇第二个巴掌。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没多久,我女朋友也通过了考试,在市里面一所省重点中学教书,但是是在地级市,离我这里有近两百里路程。

不知道是不是王叔看在都姓王的面子上,给我分了一个在当地而言还算过得去离市区又不是很远的镇,据说有好几个乡镇距市区有近百里路,有些乡镇的公路就一直是上了这座山又要下那个坡的山路,来一次市里都要被汽车把肠胃颠翻好几次,还有的地方甚至用水都比较困难。不过后来的很多事情,让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的幸运了。

报到的那天,感觉很是隆重,听说是近些年来第一次大批量的进公务员,各个乡镇都安排了领导和车专门到市人事局接我们,简直有些受宠若惊。

我去的那个镇分了三个,一个姓张的本地女孩,还有一个和明星黎明共姓的哥们,和我一样来自外地。

来接我们的是镇里的组织委员,姓文,人如其姓,文质彬彬。后来我才知道,这里面蕴涵了一个极为普遍的行政原理,要是那种领导认为重要的人书记会亲自来接,比如前些时候地级市组织部派下来的一个选调生,书记就带了镇长、副书记一帮人马下来,又在城里的某家酒店特地办了接风酒。而我们这些要扎根于基层的公务员,说不定就得一辈子把自己奉献在繁琐细碎的农村工作中,有个领导下来接,算是例行手续,回去后在食堂大伙吃个饭,也是很客气的了。

如意料之中,到了镇里,第一感觉除了失望,就是失落。所谓镇,也就是七零八散屈指可数的几十个房子凑合在一起,所谓的主街道,走过来五分钟,走过去还是五分钟„„

城市和农村的距离,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差距。我自己也是在农村里爬滚长大的,对于农村的气息并不陌生,但从心底而言,尤其是在大都市徘徊了些日子后,我排斥农村生活。不是我想背叛农村,每一个能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都是艰辛的,更是幸运的,当初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用一点一滴血汗集成的辛苦钱把我们一路供上大学,就是希望我们日后不会再像他们那样。而今虽说换了个身份,所谓的“镇干部”,却终究未能摆脱农村的宿命„„

相比之下,镇政府倒显得阔绰多了,大门挂了好几块牌子,一看就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办公楼是红砖房,外面还贴了瓷砖,不过,走近一看似乎有些就快掉下来了,估计也是很久没有维修的缘故。

在镇里的手续非常简单,文委员把我们带到了二楼办公室,给我们引见了党政办佟主任,一个比较瘦削而笑容可掬的中年人。在基层乡镇,党政办可以说是一个中心枢纽,迎来送往,上传下达,部门协调,工作布置,综合汇总等等,远远不只有些人说的坐下喝喝茶、写写文字、收发文件那么简单,位置十分重要。我不禁多看了佟主任几眼,这个单瘦的肩膀竟然扛起了这么重要的担子,心里不由得生起了几分敬意。

然后佟主任带我们去了一下书记办公室,碰巧书记和镇长都在那里。书记姓黄,个头不高,看起来不超过40岁,后来才得知,都是快“奔5”的人了。他坐在黑色真皮椅子上矜持地朝我们点了一下头,招呼我们坐下。

镇长姓吴,高高大大的,一脸的祥和,说话大声大气的,他坐在书记边上,和书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不是佟主任先介绍,我会错以为他就是书记了。也就是他,这个给人几分亲切的人,给我以后的人生上了一堂重要的教育课,人,不可以貌相。

黄书记简单地询问了一下我们的情况,颇为喜剧性的是,在小黎介绍他自己的时候,旁边的吴镇长插了话,说和他夫人是同姓,没想到,这么快小黎这家伙就和吴镇长套上了近乎。事实也证明,就是这么一层特别的关系,在后来的很多事情中,小黎确实得到了吴镇长的另眼相待。

经他一打岔,气氛似乎轻松了些。随后他们两个说了些欢迎和鼓励的话,无非就是什么“给我们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活泼的血液”、“年轻就是资本,努力才有前途”、“未来是年轻人的世界”之类的,我们只有点头的份。

再下来就是安排工作,由于小黎和我都是外地人,听不懂这边地方方言,加上他们俩都是刚刚走出校门,所以先让我们在党政办跟班学习一阵子,再安排具体工作。

从书记房里出来,佟主任带我们去看了一下宿舍,在一栋两层的小平房上,一个人有一个套间,两个房子,大概20多个平方,没有洗手间和厨房,洗脸漱口就到外边的水龙头下,上厕所得去办公楼,洗澡就成了问题,特别是冬天。

佟主任解释说,镇里住房也很困难,这里还是镇里面得知我们要过来,特意腾出来的,安排我们先凑合一下。

领到钥匙,打开门才知道里面有多脏多乱,也许是搬房子的人一肚子怨气,地上到处是报纸、矿泉水瓶、塑料袋,还有打碎的盆盆罐罐,里面仅有的一个桌子也散了架,电灯开关拉线也断了。收拾了大半天才搞干净,找佟主任从废弃了的办公桌椅里挑了一套桌椅,床就得自己掏钱买,还好自己过来的时候还带了被褥。话虽如此,也总算是把自己勉强安顿下来了。第3章

上班的第一天,很多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盯着我们,甚至还有些人特地窜到党政办来,彷佛我们是什么“镇宝”一样。这种场景,让我想起来一个话剧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小样,你是新来的吧!”

不算我们几个,党政办连佟主任共有四个人,一个就是前面说到的选调生,姓崔,听说这几天去市里面培训了。另两个是聘请的,一个退伍兵,他们叫他“猴哥”,因为他姓侯,专门帮办公室干干体力活,还一个姓魏的打字员,十六七岁的样子。说白了,除掉新来的,办公室里就只一个是编制内的。后来大家慢慢熟悉了,小魏她告诉我,一开始她觉得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们都有本科学历,堂堂正正的国家公务员,而她仅仅高中毕业,还是临时工。我和她说,大家走到一起成为同事,就是缘分,我还鼓励她去参加自学考试。

佟主任对我们的到来很开心,按他的话来说,办公室人气旺些,做起事情来都快些。他也是希望有了我们以后,不必要事必躬身。

一个上午倒也没什么事,下午,就有些消息传过来了,说在我们这批公务员中,有几个外地的去镇里报到后就立马带着行李走了,连招呼都没有打一个。市里想封锁消息,怕影响我们情绪,引起效仿,但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

麻烦接着也就来了,书记打电话把我们三个叫了过去,一开始是和颜悦色地问我们上午上班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说着说着就严厉起来了,说什么当前有很多大学生不肯脚踏实地,喜欢摆大学生架子,吃不得半点苦,要求我们几个要调整心态,端正态度,扎扎实实地给我们上了一节政治课。

我知道他叫我们过去谈话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做小黎和我的思想工作,免得我们也一走了之。不得不佩服走了的那几位,辛辛苦苦挤过独木桥,潇潇洒洒的,说放弃就放弃了,就像徐志摩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后来晚上接了个电话,是小雷打过来的。说来和他也是很有缘分的,笔试我第一,面试他第一,最后综合成绩他仅以0.27的差距屈居第二,过来体检的时候又凑到了一块拼房,我们都以为有机会留在市里的,甚至说了以后有事没事多到一起凑合凑合。结果,他比我更惨,分去了一个更偏远的乡镇。

估计他也是听到了消息,来探听我的口气。果不其然,他开口就问我现在怎么打算。

来之前,也听说过这边的一些情况,当时自己也想好了,既来之则安之,走到哪座山唱哪座山的歌,只是没想到现实的无奈竟然远远的超出了预料。有的时候也真的有些后悔,当初毫不犹豫地丢掉了月薪八百的铁饭碗,现在又放着珠海年收入五六万的工作不做,转来转去转回到了起点,究竟是在干啥!?

没想到,一个礼拜后,这个家伙竟然也卷起铺盖走了人。

第4章

过了几天,选调生小崔回来了。小崔清瘦清瘦的,脸色白皙,明显的没经受过多少阳光的考验,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文质彬彬的一看就知道是刚从校园里踏出来的人。

办公室里年轻人一多,气氛自然就热闹起来了。没想到的是,他是山西人,却是从我老家那里的一所大学毕业的,彼此也算得上是半个老乡。而且他和我还有一样相同的,竟然也是师范类的。感觉一下子距离拉近了很多。人与人就是这样,一点点共同的东西,让人可以很快从陌生到熟悉,一点点缝隙,又可以让人很快从熟悉回到陌生。

所谓“选调生”,其实就是各级政府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说,与公务员有很大不同的一点,组织部就是选调生的“娘家”,可以为他们撑腰。

组织部,当今政府机构中直接掌控干部升迁生死大权的部门,也是政府官员们最不愿也不敢得罪的“爷们”部门。有一首官场打油诗这样说:“紧跟组织部,年年有进步;紧跟农工部,粮食满仓库;紧跟统战部,吃喝逛马路;紧跟宣传部,越干越糊涂。”

因此,也有人这么说,如果你有大志气,有大理想,有大毅力,就去当选调生;如果你有后台,有关系,有钱铺路,想过小日子,就去考公务员。细细寻思下来,好像我哪样也占不着。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来在很多场合书记给我们几个做介绍的时候总会很突出的来一句“小崔,市委组织部的选调生”,然后大伙都会对小崔说小伙子前途无量好好干之类的了;也就知道了在报到的时候,书记为什么当初会亲自带着一班人马到市里来迎接小崔,向市里领导表明他们对选调生的重视程度了。试想,有朝一日,等小崔混上了某个部门的领导,大家见面,话至少还可以这样说,你下来的时候,咱对你可不薄。

自然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镇里向市里要了我这么个学中文的,却又不是把我放到办公室写写材料,而是让小崔在党政办。这也验证了一句话,在行政部门,领导的话起决定作用,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就是不行,很多工作,少了你地球照样会转。

事实也确实如此,不到两年,小崔就实现了“三级跳”,从一个穷乡镇直接调去了地级市的某个重要部门。而那时,我还可怜兮兮的在等待着某个慧眼独具的领导能够相中俺的能力,这份等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个结果。

话虽这样说,但工作归工作,咱养成的习惯就是,无论到哪个地方,也无论坐在什么位置上,工作总得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否则就对不住自己领的那份薪水,尽管这份薪水是那样不尽人意。不管人家怎么说,我还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5章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讲究来者都是客,不可怠慢,这一点在政府单位的工作往来之中更是如此。一个单位的人去另外一个单位办事,总会磨蹭到饭点,然后大家一块心照不宣地去外面某个还过得去的饭店美其名曰吃个工作餐,档次当然就得因来人的级别而异了。依此类推,下次你到我的单位去,招待酒饭自然也是不成问题。觥筹交错之余,大家皆大欢喜,反正又用不着个人掏腰包,再说上一些彼此恭维的话语,感情自然也就融洽了。

在党政办,负责外来单位的接待事宜,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里面也有讲究的,如果是上头来人尤其是还有某个重要领导带队,那就得及时通知书记镇长亲自陪同了;如果是同级别单位,就向书记汇报,由书记看来者的级别安排相应的接待层次了。

我们这些新来的,按领导的话说,这时候就要经受一些考验考验了。很多时候,上头领导下来,一句“听说你们镇里新来了几个大学生”就把我们推向了风口浪尖,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要陪着笑坐在那里,分享着酒桌上的人红光满面的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向他们表示自己微不足道的敬意,更要小心翼翼地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踏雷池,一顿饭下来,难受的不只是肠胃„„

想起读书的时候,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父亲忍声吞气地做一名小小的村官换来的那点微薄收入,尽管如此,父亲却坚定不移地用他瘦削的身躯,在村里许多小孩早早辍学外出挣钱的时候,铲平了我们兄弟三人求学成才的路。可以想象,一个偏僻的山村,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农村家庭,却要负担着两个儿子读完大学、一个儿子读完高中,其中需要承载多少的困窘和勇气。为了我们的学业,他做过剃发师傅,当过建筑工,去东北淘过金,也当过小包头。父亲的节俭至今让我想起都觉得鼻子是酸溜溜的。曾经有人告诉我,说他看到父亲一次在外工作,中午肚子饿了的时候,走到一家小卖店挑了两个五毛钱的饼,可最终因舍不得那一块钱而没有买,结果饿了一个下午„„

有的时候,酒到嘴里都是苦涩的。就在我们推杯换盏的时候,我的父辈一样的几亿农民,却还在日复一日的守着贫瘠的土地,用自己辛勤换来的果实祭祀着岁月,忍受着无尽的贫穷和被欺骗,这样的一顿饭菜下来有可能就是他们一年的开销!

而这还只是乡镇习以为常的简单招待,我后来去市纪委工作,在那种外面看起来更为严肃的岗位上,仍更多的是要在金碧辉煌的房子里出席各式各样的饭局,看着那些价格不糜的饭菜和酒水,看着我们所谓的人民公仆在饭桌上的各种嘴脸,那个时候,我想起了“朱门酒肉臭”这句话,就感觉特别的悲哀,我们哪是在简简单单地吃一顿饭,简直就是在冠冕堂皇地吃可怜的几亿农民的肉,喝他们的血。

第6章

一个月后,具体工作安排下来了。

选调生小崔,理所当然地留在了党政办,毕竟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力量和重点培养对象。

小张,那个本地女孩,由于镇里缺少妇女干部,于是挑起了镇妇联主席的担子,负责农村合作医疗。

小黎也在吴镇长的安排下,呆在了镇纪委办公室,每天无所事事的在办公室里吹吹空调,玩玩他钟爱的魔兽。

而我,就像菜市场里人们捡完的一堆剩菜,没有哪个部门挂靠,最后被分配去了农办,在一个还不算是很偏僻的村里做驻村干部,据说还是镇里领导充分考虑我有一定工作经验,又不会骑摩托车下乡的缘故,而特地做的安排。

我到现在也没有想通,当初为什么他们会到市里指名道姓地要求分配一个中文专业的下去。不过也好,写了几年的广告策划,多少知道咬笔杆子的难处,这样安排,也算是让我跳出了苦海。

说是不远,其实也还是有些距离的,从镇里坐十多分钟的公交车,然后还要步行三公里左右的路,才到村委会。

村委会办公室是在一个废弃了的学校里,房子里面十分简陋,一张桌子,几张凳子,估计多些人开会,就有很多人得蹲在地上了。

第一天下乡,眼里所看到的一切,给了我人生的又一次震撼。一直以来都乐观地认为,经过这些年来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广东这片最早经历改革开放的热土,人们应该早已摆脱了贫困的阴影。然而映入我眼底的,竟然是在我们家乡也只有七八十年代才能看到的一排排土砖房,土砖上斑斑驳驳留下了雨水冲刷的痕迹。有的房子年久失修,估计下雨天在房子里就可以接受大自然的淋浴。

因为是第一次下乡,镇里面安排了在这个村挂点的领导带我下来,熟悉一下驻村的一些工作。

在村委会坐了一会儿,和村里干部打了个照面,也算是认识了,然后就去了村支书家里,等着支书准备午饭。大伙儿聊聊天,喝喝茶,打打扑克,气氛十分热烈,干群关系似乎分外融洽。我在那儿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听着他们说着我怎么努力也听不明白多少的方言,插不上话,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感觉坐也不是,立也不是,十分尴尬。

吃饭的时候,又无例外的端上了酒,听支书说是他家自己酿造的纯米酒。可我还是怎么也对酒这东西提不起兴趣,我只能一直推托说我不喝酒,实在躲不过了,就泯上一小口,还好大家没怎么为难我。

后来回来的路上,领导就批评我,说喝酒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要认真看待,说只有喝开了酒,才能和村干部们走到一块去,才能把基层工作干好。

或许,这是他的工作经验。也或许,这是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一个要诀。但我知道,这样我做不来,比如说像他们一样称兄道弟大碗喝酒,或者,撕开嗓门和他们比谁的声音大„„

在以后驻村的日子里,我都是手头有什么事情尽快处理完,能不打扰人家的尽力不打扰人家。但每次我回到镇里,吃着那两块钱一顿的饭菜,或者自己做一份面条加个鸡蛋,觉得心里特别平坦。第7章

虽说不在党政办,可写材料的事情还是来了,而且是接踵而来。

首先是主管农业的王副镇长,说是上面要一份关于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的文章,主要要求介绍一下镇里是如何贯彻落实上级相关精神,如何充分结合本地实际,注重打造地方特色,开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建设工作的。临走他丢下了一句话,有什么难处,找党政办问问,到网上去搜搜,整个两三千字对付一下就可以了。你们大学生写这点材料还不是小菜一碟。

小菜一碟!?说的倒是轻巧,可实际操作起来就困难了。

因为刚刚来,对镇里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太虚了的东西自己看了都觉得呕心,可怜我咬了半天笔杆也没写下几百字。

后来去找党政办,也问不出个所然,还是佟主任拿出了上一年的年终总结,从里面提炼了几个农业建设的亮点。至于数字,挺逗的是,佟主任给拿了主意,按照实质需要编写几个,只要别太离谱就行,反正领导最后会把关。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顺口溜是这样说虚假数字的:老板的肾,演讲的稿,各省的GDP,统计局的表。还有一付关于数字的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是“数据出官官出数据”。以前只知道上报的数据没有几个不是含了水分的,现在没想到数据竟然还是可以编造的。

然后是市里面开展的“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要求每个镇都要按时上报学习讨论材料,领导班子成员还要根据学习情况撰写个人心得和体会,结果吴镇长的一句话“让年轻的同志多锻炼锻炼”,就把包袱踢给了我们新来的几个。

这边的事情还没忙完,文委员又拿来了几个组织部下发给各个乡镇的调研课题,语重心长地说我是学中文的,让我熟悉熟悉调研材料的撰写,让我多花点心思,看能不能争取在上头刊物发表。

我不是那种善于推诿的人,可是看着这一把把材料堆在面前,我真的想推却了。姑且不说这些材料是不是党政办份内的事,把这么多的事情一起丢给我,心里实在不是滋味,难道就因为我是学中文的?或者,因为我是新来的?

后来我知道了,乡镇单调而枯燥的生活,消磨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人的意志。大多数乡镇干部每天无所事事,晚上又只能看看电视,或者串串门,精神十分空虚,加上乡镇升迁的机会非常渺茫,进取缺少动力,不少干部以打牌消磨时光。当然写材料这种事情也就很难叫得动人。

看着一些镇干部一有时间就三个四个钻进镇边上小卖铺的麻将房里,玩得不亦乐乎,甚至通宵达旦。我就想到了我自己,难道我这辈子也真的像他们一样,待到所有的激情和动力都消退了,就在这里把日子混下去?自己都不敢再往下想下去。

我记得有人这样总结过,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一定有他的理由,比如现在这个乡镇公务员,他们都是本地人,至少家和亲人都在这里。而我,一个外地的,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工资待遇又不咋地,至于升迁更是无门,那么我有什么理由继续呆下去呢?

来到一个并不理想的环境,如果自己不试着去转换环境,那么,结果只能是被环境慢慢转换。我想,我是得寻找机会走出去了。

第8章

没多久,我驻的那个村就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

那天中午,我刚刚爬上床,准备午休,电话就来了。

打电话的是负责挂点我那个村的领导,他让我马上赶到村委会去,也没有说什么原因。

待我火急火燎地赶到后,黄书记他们也已到了那。看这架势,事情似乎很严重。

我把支书拉到一边小声问他什么事情。原来是一个村小组,因为当地兴修了一个水排发电工程,占用了他们村小组的一些土地,而赔偿款项不统一,加上周边土地复原工程有些缓慢,引起了村民的意见,所以闹着要去上访。

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工作积累,我也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特有的国情和行政体系,决定了安全、维稳工作是悬挂在政府人员头上的一把刀,一旦处理不当,造成安全事故或者群众上访,不仅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也会牵连到领导,而且在年终考核的时候会一票否决,发生在谁身上谁都吃不了兜着走,难怪黄书记都要亲自下来了。我不禁心里涌起了一丝丝恐惧。

虽说我也是来自农村,可我们那的民风十分单纯,很少听说有人会去上访,而且我刚驻村不久,也缺乏处理这种事件的工作经验,我顿时觉得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

突然想起了在公务员考试面试环节碰到的一道应急题目:“某两个相邻村因为山林归属权发生争执,矛盾升级,最后发展成两个村的民众相互对峙,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流血事件,作为一名乡镇干部,你应如何处理?”

记得我当时的回答,首先是要尽力让自己保持冷静,把相关情况立即上报领导,征求领导意见,争取有关部门来现场协调处理;同时,要想法安抚群众情绪,建议大家可以选出几个代表来共同协商处理,是哪个村的就是哪个村的,争执和过激行为对事情不会什么帮助,并表示自己会把这些情况如实反映上去,政府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大家一个公正合理的答复。

理论归理论,可实践起来心里还是没有一点底。尽管这样,趁黄书记他们在支书家里喝茶商讨处理办法的时候,我还是和支书尽快赶到了村小组长家里,了解事态的进展。

其实村民的要求很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两条,一条就是要统一补偿款项,按他们的话说要一碗水端平,谁都不是后娘养的。另一条就是要求施工单位尽快做好周边土地的恢复工作,开工前是什么样子就要恢复成什么样子。问题在于他们对镇村领导已经不是很信任,总觉得政府不会帮他们说话,我们的农民兄弟思想就简单多了,他们并不了解中国的行政体制和运作程序,以为只有把事情闹大了,引起了上头的注意,事情才能得以解决。

了解了问题的症结,事情就好办了很多。我把实际情况向黄书记作了汇报。

再后来,黄书记出面了,作为一个镇的一把手,他的到场本身就有较强的说服力。他一方面代表政府为未把工作做到位表示歉意,表示会认真处理好这件事情,给大家一个满意的招待,一方面又话语里软中带硬,表示有什么事情大家都要相信政府会秉公处理,如果发生聚众闹事,他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给予严厉处置。他特意用了个聚众闹事,明白的人都知道,指的就是越级上访了。所谓的法律法规,当然是让镇里的派出所出面了。

事情这样就算过去了,幸好,黄书记也没有把责任划到我头上。

事后一想,国家一直宣称实施民主专政,农民兄弟都是国家的主人,可是当他们碰到自己的正当权利遭受侵害的时候,上访也就成了聚众闹事,不知道这是不是那么兄弟的悲哀!第9章 说来谁都难以置信,就连我自己没有经历之前,怎么也不曾想到,随着冬季的来临,竟然是这里乡镇干部噩梦的开始,没完没了的扑灭山火竟然成了这个季节的主要工作任务。

为此,镇里还特地为每一名男性镇干部购买了一套迷彩服,发了一个手电筒和一个小背包,就是我们在六七十年代电影里常看到的那种革命青年身上背着的小书包,专门用来上山打火用。

领到这套服装的时候,我自己嘲弄自己,高中毕业的时候想去当兵没当成,没想到来到这里,倒成了一名真正的消防兵。

而镇里开会专用的电铃,这时候也发挥了它的另一个作用,成了为应付山火随时可能响起的警铃。铃声响起后,不管你在做什么,也不管是什么时候,你都要赶快换好衣服,到操场集中,然后镇里派车一车一车拉往发生山火的村落。到现在,我一听到电铃声,全身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应急状态。

颇为奇怪的是,这里的村民是从来不参与救火的,发现了山火,他们无非就是打打电话告诉镇里,然后就坐在那里等镇里的干部前来救火,彷佛打火这种事情只能是镇里干部来干一样,甚至是他们发现时很快就可以扑灭的山火。

后来有人告诉我,这里的村民都没有自留山,所有的山林都被集体收了上去,承包给了一些林商,而得来的经费,往往就因为某些原因填补了村财政的空缺,有些甚至直接落到了村干部的袋子,村民基本得不到实际利益,自然,村民们意见很大,有的甚至还故意在山上放火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反正又很难抓到。据说有的村民还发明了一套方法,就是在蚊香上面绑了根火柴,放到柴草密集的地方,等蚊香燃到火柴那里,就制造了一场山火。

在镇里呆的第一个冬天,我就清楚的记得自己共参与了扑火13次,其中有两次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有一次,实在太累太困了,后来下山,就窝在了当地农民储蓄用来铺猪栏的稻草里睡了几个小时,醒来后又上山打火。而有一次,我和另外三名同事竟然在山上被火围困了近三个小时,幸好没发生什么意外。事后又给很批了一顿,一个外地新来的人,既不熟悉环境,又没有扑火的经验,往上冲干什么,要是出了事情谁负责。

我不否认他们其中不乏好意,但我也能听得明白其中的意思,就是发生事故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就在前不久,就有小道消息传说江西某个地方发生火灾,有几个村干部在上去扑火的过程中以身殉职了。

我只能一笑了之,我当然也懂得,在扑火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毕竟我也有家,有女朋友,有未来。每次上山打火我都不敢告诉她,免得她为我时刻担惊受怕。

可我性子就是这样,什么工作我都愿意不遗余力地做好,愿不愿意去做是态度,能不能做好是能力。我看不惯那种说起来冠冕堂皇做起来却是缩头缩尾的行径。第10章小黎大学毕业的时候,而我,已踏入了社会四年。

四年的时间,可以改变人很多东西,比如不再有当初那种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气势,比如不再像毕业的时候那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梦想,比如学会了虚情假意言不由衷的交际应酬。而那些纯净和真诚交夹的记忆,逐渐被岁月磨得没有痕迹。

有一句话,我觉得有些真理的味道,同事之间没有朋友,虽然觉得有道理,但我还是经常和同事们聊聊天,侃侃大山。小黎却不一样,刚出校门的他感觉童心未泯,整体沉浸于他的魔兽世界里,做一名仗剑舞天涯的侠客,着迷的时候甚至不分昼夜。

公务员的工作就是这样,有的人,事情怎么忙也忙不完,而有的人,一天到晚却清闲得不知道怎么去消磨时间。

不过,对于年轻人,或许人们的眼光要挑剔一些,加上镇里本身小,没有多少新鲜事,有些人又爱嚼舌头,没事还想找出事。

慢慢的,小黎沉溺于网络游戏成了镇里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有人就开始说怎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不务正业不求进取,有的人借题发挥,说怎么这些新来的怎么就这素质。这些事情和话语,也逐渐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

毕竟我和小黎是一起过来的,有什么事情我不想对他遮遮掩掩,我也说过他,劝过他,也告诉过他这样在镇里造成的影响和利害关系,说的时候他倒也痛痛快快地承认确实得注意,得改正,过后仍然是外甥挑灯笼——照旧,天天玩得不亦乐乎。我又不好多说。

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次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很多表格要做,小张忙不过来,文委员就让小黎周末加加班帮忙,结果周一回来,发现小黎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而表格一个都没做。

后来领导终于发脾气了。那个晚上十点钟左右,吴镇长从外面回来,发现纪检办公室的灯仍亮着,不要去看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吴镇也没上去,直接把我们几个叫到了办公室,让我打电话给他,当着我们的面狠狠地数落了他一顿,还让他当场做出了不再玩游戏的保证。不过他还是把事情压在了他那里,没有让书记知道。

把我们叫过去的意思,也不过是借机警告一下我们罢了。

事后,小黎一直就认为是我在领导面前说了他,所以看到我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我也没有向他解释,我知道,就是解释了也没有什么用处。

在行政单位,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一旦你在别人眼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记,尤其是在领导那里,你做再多的努力也很难再改变什么。

很多时候,领导评价一个下属,如果他说这个同志还不错,那就说明在他那里你是别指想有什么发展了。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希望小黎通过这件事情能够调整一下自己,毕竟,以后的路很长,不是在魔兽世界中就能杀出来的。作为和他一起来到这个镇的难兄难弟,不说缘分,我也衷心期望他能一路走好,走得更远。第11章

工资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最实际的话题。

来这三个月以后,我终于第一次领到了薪水。打开工资条一看,才知道有多可怜。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个月的工资一次发,总共还不足两千五百块钱。也就是说,我们的财政工资一个月连一千块都不到。

我记得很清楚,工资的构成是这样的,基本工资380,技术工资400(我毕业四年了,比小黎他们高20),加上地区差和物价补贴什么的220左右,然后养老、医疗等保险扣了120多,住房公积金扣除50元,最后打进卡的就是800多点零头。

这样说我知道有很多朋友都不相信,广东的公务员不可能就这点点工资,甚至会说这只是你们的表面工资,谁知道你们的各种把式的补贴、灰色收入还有多少等等。

可是,说实在的,我姑且不说这里是一个贫穷和落后的山区,我这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科员,无权无势的,就像沙滩里的一粒沙那样不起眼,人家办事送礼怎么也不会送到我头上,除非那个人钱多得让自己神经出了问题。至于补贴,确实是有,但很少,刚来的时候每个月连下乡补助全部算起来也就两百块的样子,后来加了点,有了近三百。平时碰上过年过节,也就端午、中秋和春节各发了五百,年终奖金大概是两千五的样子。一年下来,实际收入屈指可数,怎么也算不到两万。

记得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正碰上了高校体制改革,学费飞涨,去年一年学杂费还只是一千多点,今年却要四五千,加上其余的开销,一年下来少说也得一万五。这样算下来,读大学的钱我们不吃不喝也得两年多时间才能挣回来。更何况,尤其是现在,随着物价的上涨,在珠三角进厂的工资都至少有一千多一个月。

说得难听点,堂堂的公务员,我们其实连那些在珠三角进厂打工的人都比不上。

还有一个弄不明白的问题,同在一个地级市,同样都是公务员,竟然有两种工资制度,地级市里的,基本工资是两千多,而到了县财政这一级却低了这么多。更叫人难以接受的,以前由于我们这个地方盛产烟叶,有个卷烟厂,效益还不错,同时还有小水电什么的,能赚点钱,可没想到的是,市里面竟然一把给收了上去。

上次省里进行工资普查,后来就进行了工资调整,看着珠三角一些城市一下子提了几百上千,住房公积金也水涨船高。我们惟有羡慕的份,最后加了个两百块草草了事。到现在,我的住房公积金一个月连一百都没有,前两年所有的住房公积金加起来也不超过一千五。

据说报到省里去的统计材料表明,我们这里的公务员的年收入是三万六。数字差别之大,简直不敢想象。

很多的时候,看着网上那些议论公务员工资和反对公务员涨工资的帖子,心里都是酸酸的。

他们看到的只是那些本身工资基数已经较高的城市公务员,而忽略了我们这些同工不同酬做梦也拿不到那个数字的基层公务员,就像只看到了城市流华溢彩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乡村依旧贫穷闭塞一样。

而在一些会议上,我们的领导每每谈到人才问题的时候,都会郑重其事地唱着一些“要以感情留人,要以待遇留人,要以政治留人”诸如此类的高调,我不知道是他们真的以为他们已经很好的落实了这一点的缘故,还是他们只是在做做表面功夫。

拿到工资单的那一刻,心里连立马辞职再回去做广告策划的念头都有了,只是一下子给不了家人一个招待。

或许,公务员真的只适合那种已经有了一定家底,工资高低已经无所谓,到机关单位来也就是混混日子谋个发展的人来做。第12章

没过多久,我又多了一项工作,担任镇里的武装干事。

其实,这个职位在很多乡镇干部的眼里都是香馍馍,原因很简单,武装部长是副科级干部,也是镇领导班子的成员之一,而武装部长只能在武装这条线内提拔,也就是说,等老武装部长一换职位,下一任的武装部长就是我。不过,现在的武装部长正当壮年,估计要坐上他这个职位,恐怕我还得熬些年头,除非有意外。

可是,这么大的馅饼怎么就让我捡着了呢?道理很简单,其一,武装干事必须是行政编制,就是必须有公务员身份,而我们镇里公务员本身就不多,要不就是副科领导,要不就是已经挂靠在其他重要部门,比如小黎;其二,上一级武装部的某个领导和我来自一个省,下来考察的时候,他觉得我符合条件,自然也就给了一点关照,点名让我做,镇里面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我个人倒不觉得什么,干事干事,就是用来干事情的,何况,我不希望自己就这样一辈子窝在乡镇,毕竟这里离我女朋友太远,做一个镇里的武装部长不是我所期盼的。不过,领到那几身军服的时候还是开心了一阵子,听说以后还可以申请办个预备役军官证,到时,我这个假洋鬼子也可以免费逛逛景区,买火车票的时候还可以在军人窗口享受优先待遇。

有了我这个兵,武装部长就不再是一个光杆司令了,而且,以后武装部这边的事情也不要他亲自动手,给个指令,我就得乖乖去做,以前我不在这条线,有什么事情他就是想找人也轮不到我。有个大学生在手下使使,估计他心里也很乐乎的。

上任的第二天,就被武装部长抓了去劳动改造,搞武装部办公室的卫生,把办公室的地板、天花板、墙壁、窗户彻底刷洗了一遍,把档案柜里的资料重新整理归档。看着我忙上忙下的,他倒很自在,坐在一边翘起二郎腿,叼根香烟,一边指挥这里那里还要弄干净点,一边说什么做了武装干事,就得像个兵样子,要以服从上级领导命令为天职,还说什么时候要把我弄到什么地方去接受一下军训。

没想到我做这个武装干事,却毁掉了镇里另外一个人的梦想。这个人就是侯哥,他从部队退伍后,任聘来到镇里工作,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做上这个武装干事,转变一下身份。以后,我总觉得他看我的眼神都是怪怪的。可是,这是上级的安排,我也没有办法,只能从心底和侯哥说一声,对不起了。第13章

在基层呆过的人都知道,三年一度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乡镇最辛苦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选好配强一个村委会“两委”班子,尤其是推选出一个声望高、有能力、愿意做事的支书,不仅有利于增强村级干部的凝聚力,也有利于镇里各项政策和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实,也能切实减少乡镇和我们这些驻村干部的很多工作。

为此,镇里面也提前一个多月就着手筹划这项工作,收集和准备相关资料,并且多次召开驻村干部会议和班子成员会议,商议各个村的干部推荐人选。说是选举,其实很大部分都是镇里初步定下来,然后把名单印刷下去,让村民从中间选择。

如果说县、市的一些选举不过是在走走形式,那么基层的选举还是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比如村民如果对镇里提的名单不满意,他完全可以弃票或者写上他理想的人选,不过最后票数必须达到实际有效票数的一半以上。同样,镇里推荐的人选也必须达到这个票数。

我被分在第四小组,负责四个村的选举工作,其中就有我驻的那个村。说起我驻的那个村,村民早就对现任的支书有很大意见了,其他几个村干部早就跃跃欲试,想争这个位置了,加上他在当地又是外姓,尽管镇里推荐了他,我估计他要想选上还是有一定难度。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其实中间还是有很多猫腻的。比如有很多农民目不识丁,又对谁做村干部都无所谓,这时候就可以做做文章了,镇里面每个组专门指派了一个人负责代写,就直接按镇里的意图填上了候选人的名字。

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官,还是有很多人饶有兴趣的,甚至为能当选想方设法。有的村干部,就盯住那些人口多选票也多又有很多人外出务工的家庭,一下子就可以赚得十几张选票。有的就跟着镇里的工作小组,走到哪里就到哪里现场拉票,毕竟很多人当着他的面放不下情面,也就填他的名字了。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就是听说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买选票的事情。

有一些村,由于村里情况复杂,干部内部又矛盾重重,选举工作就举步维艰了,有时候一轮下来,票数能过半的候选人寥寥无几,没办法,就只能对票数较高的几个候选人,进行新一轮的选举。还有好几个村,干脆来了个一锅端,推选出来的干部没有一个是推荐名单上的,整个村“两委”干部都换了人,镇里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过,不管怎么说,从结果中我们还是看得出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些真正能替百姓着想为百姓做实事的村干部还是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基本都是顺利当选。

第14章连续好些天,都没有看到书记露脸了。我暗自诧异的同时,又不敢多问。按照工作制度上的要求来说,就是不该自己知道的就别问。

很多单位都是这样的,一把手二把手总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就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的,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忙些什么。

至于那些要求按时上班不能迟到早退的条条框框,那都是用来约束咱这些小科员的,对领导不起作用。随便挑个理由,他们可以把在家睡懒觉说成是在向市里领导汇报工作,可以把一家人在某个店子里聚餐的发票说成时招待某个单位领导的费用而名正言顺地拿到镇里报销,反正镇里这些干部不会也不敢去调查。

不久,镇里就有小道消息传出来了,书记要高升了,据说是去地级市政府办那边做某个科室的主任。

没想到,身材并不魁梧的书记竟然又着这样的能量,能从一个乡镇的书记直接跳过县这一级直接进入市里面,而且是在市政府办。

当然,这里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做公务员,背后有靠山才是走仕途的真正捷径。

一个萝卜一个坑,书记这一走,留下了一个空位,如果不是上面另外调个书记过来,自然也就轮到吴镇长了,难怪这些天他那么开心。甚至有些人私下里称他为吴书记了,当然,他会装模作样地说要注意影响之类的,书记没正式调走之前,他还是有所顾忌的。

没过多久,书记就走了。组织部也来人考察后下了文,由吴镇代理书记职务。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吴镇等书记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望穿秋水,等了很久了。他之前是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个副局长,当时是因为经济的问题被平调到这里的。和他同一批的人早都是书记或者某个单位的一把手了,就他,这些年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地踏步。

不过来这之后,我对他的一些事情也不敢苟同。他做代理书记后,镇里面组织我们这些年轻人去堵木材走私。有一晚上在一个林场堵住了两车,搬运回来后镇里就联系卖掉了,好像是卖了六千多块钱,结果,钱没入账,就被他们领导班子私分了。甚至,这些在深夜里还要去堵车的人,一个毫子都没有看到。再一次就是镇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市里获了奖,四万多奖金也被以同样类似的方法瓜分了。当然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

现在书记真由镇长顶了上去,尽管还只是代书记,还是很有希望去掉这个代字的。自然,镇长的位置又将腾了出来。镇里的班子成员这下就热闹了,书记的位置不敢想,镇长的位置可是很多人都瞄准的,谁都不甘落后。

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所有的班子成员都不再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了,一瞬间似乎个个都变得特别具有亲和力。私下里碰到的时候,也是走过来十分友好地拍拍肩膀,然后很小声地说:“推荐的时候要写我的名字。”

可是事与愿违,吴镇的这个代书记的帽子一直戴到了市里面全面调整乡镇领导班子时才取掉,而且交流去了另一个比较偏僻的乡镇。新书记和镇长都是从别的地方空降过来的。

不过我在黄书记走后不久,也被市纪委宣教室借用过去了,暂时告别了乡镇。

第15章

说起选调,很多朋友就会想到是不是上头有什么靠山,否则,不选张三,不选李四,怎么偏偏就选调你呢?

开始的时候我也是有些不明白,毕竟我只是一个外来户,在市里头又不认识什么人。等到事情尘埃落定以后,我就知道了,有些事情带有一定的偶然性。首先是我写的一篇党风廉政建设的材料转到了纪委一个常委的手中,引起了他的注意,碰巧他的科室想要一个这样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也是从我在的这个镇走出去的。然后,王叔这时候帮我说了话,纪委领导下去问我的情况的时候,王叔左一个好右一个号地忽悠了他们,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我怎么样。最后,是在考察的时候,下来了一个副书记,他看了我的个人履历,尤其是我做了广告的这段经历,他很有兴趣,认为我更能符合宣教这份工作的需要,也就是他,最后敲定了调我下去,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也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说到他们下来考察,中间还蹦出了一些我压根不曾想到的情节。

首先是吴代书记发难,他直接和那个副书记说他不赞成我去,坚持推荐小黎,说小黎年轻,可塑性强,而且又是在纪检监察系统。后来在我向他告辞时,怎么也没想到他竟然送了我一句这样的话:“下去了就不要回来!”我想了半天,要么是他希望我能在下面能留下来,自然就不用回了;要么就是逐客令,你走你的,这里不欢迎你!中国的文字就有这么奇特,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同样也过得去,可我真的不敢揣摩他究竟是那层意思。别的乡镇如果有年轻人被上级部门选调走,镇里面领导会觉得特别有面子,还会亲自送到那边单位去,一来表明他们的重视,二来也可以借机和上面的领导套套近乎。可我,报到的那天一个人可怜巴巴地等了半个多小时汽车,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近一个小时。

其次是小黎,之前他就似乎对我有了些成见,而现在,可能吴代书记老早就和他打了招呼,他本以为调下去的肯定会是他,结果却给他倒了一盆冷水,心里的懊恼就别提了,以致他认为是我在中间搞了什么手脚,我去和他告别的时候,他也是阴阳怪气地说恭喜我高升什么的,弄得我很尴尬的。

那时,我的心里感觉特别难受,作为一起过来的兄弟,我是想把他当做兄弟一样看待的,本来我们有什么事情,也应该是坦诚相对彼此担待的,怎么结果就变成了这样呢!?如果换成了是调他下去,我肯定会由衷地替他高兴的。

不管怎么说,能离开乡镇,对我而言还是一个挺好的事情,乡镇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和沉闷了。我也知道,摆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抛开机关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说,下去后我所担负的工作将会给我带来更严峻的考验,比如撰写材料,比如熟悉纪检监察业务等等。第16章

第一天的上班,我有些手足无措。毕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人的适应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况且是纪委这样一个对外人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威慑力的单位。

熟悉党政群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纪委是作为一个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比较特殊,主要工作就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惩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腐败等违纪违规行为。而且,它行使行政监察职能所针对的对象,抛开单位这种整体不说,主要针对的个体就是党员干部,也就是说,不是党员的干部违了纪,一般不会由纪委出面处理。

宣教室的主任姓李,个头不高,剃了个平头,两鬓微微冒出些白头发,看起来应该快临近退休了。听同事介绍说他曾经是一个乡镇的副镇长,文字能力特强,尤其是擅长写话剧类的作品,曾有多篇话剧获得省市各类奖项,获得了省政府特殊津贴。看样子姜就是老的辣。可我还是想错了,按主管宣教室的常委说的,虽然他创作文艺作品挺有一套,可对于撰写公文他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选调我过来的原因所在吧。

另外一个女的,叫阿娣,是比我早一届的选调生,来到这里快一个年头了,前不久刚刚去省里参加了信息撰写的专业培训,据说把我带上路以后她就要调去别的部门负责信息上报工作了。她很逗的,记得向我介绍纪检监察工作的时候,她说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就在于,别人不敢不买你的帐,但又不愿意买你的帐,如果你个人碰到了什么事情,想找人帮帮忙,别人一般都不愿意搭理你,因为给你办好了事情,又不敢找你要意思意思,怕你倒打一耙,吃不了还得兜着走。

在这里我有必要再介绍一下那个常委,因为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我确确实实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说话有些吞吞吐吐,但说出来往往就在点子上,给人一种一针见血的感觉。听阿娣说他是纪检监察系统公认的一支笔,他撰写的材料在领导那里从来都是一次性通过。记得有次在他家里他和我说起他刚来这里的一些事情,他说他一来这里就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后来他就先把宣教室的主要工作梳理了一遍,对自己要做的工作心里有了个底,然后再根据各项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法,比如加强宣传工作,他就记下了市里面几个能写的笔杆子的电话,然后和他们经常保持联系,及时把这边的一些亮点和材料提供给他们,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他还向上级争取了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奖励那些笔杆子,这样一来,宣教工作自然就上去了。这些事情,看起来简单,甚至很多人都可以想到,但中间所体现出来的处理和协调能力,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可以说,从他身上汲取的营养,让我一辈子都受益匪浅。第17章

没想到,第二天上班没多久,就见到了罗书记,我们单位的头。

罗书记身材比较魁梧,国字脸,眉毛较浓,一双眼睛不怒自威,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很严谨的领导。

李主任介绍了后,我毕恭毕敬地叫了声“罗书记好”,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主动伸出手要和我握手,说欢迎我来到纪检监察系统。记得我当时十分窘迫,真有那种想找个地方藏起来的感觉。

还好的是,看着他和办公室其他人平和地交谈,加上他刚才带给我的那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也让我暗地里松了一口大气。

随后的几天,他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们办公室,和大家聊天,侃大山。听说我是中文专业的,他竟然还当着大家的面背诵起了李白的《将进酒》,而且颇有气势,十分流利,一字不差。随后,他要阿娣和我也背诵,却被阿娣嬉皮笑脸的一句“领导的能力我们哪里能比得上”给顶了回去。看得出,他对阿娣的“耍赖”确实没什么办法,也就作罢了。

其实,在这种场合,女孩子的优势就明显体现出来了,她和领导撒个娇,开个玩笑,领导也不会去过多计较的,估计阿娣年纪不大,却是深谙了此中道理,难怪领导对她赞赏有加。

当我说起我个人比较喜欢宋词时,他又和我探讨起了宋词的几个派系,以及这些派系的代表作品、气势风格等等,从苏轼的《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青玉案》,到柳永的《雨霖铃》,再到李清照的《声声慢》,他一边背一边谈,看得出来,他对这些很有研究。我就诧异,这些即使对我这个学中文的来说,恐怕也很难这么流利地背出来。要不是先前他就申明他是学经贸专业的,我还会以为他就是中文专业科班出身的。

后来听旁人说,罗书记非常喜欢和年轻人谈谈心,而且他所涉猎的范围很广,比如诗词歌赋,风水学说等等,不过要注意的是,他在和你谈心的同时,也是在探你的底,比如说他和我谈唐诗宋词,说白了就是看我的专业功底,以及考察我的应对能力等等。

我不禁有点纳闷,起初我还以为他只是对这些很有兴趣,想不到谈心还有这么多学问,而且是在我刚过来就被将了一军。

或者是常委看出了我的心思,下班的时候特地走在了后面,和我说只要我认真把工作做好,其他的问题他会尽量帮我挡。

我也知道,借调来这里,如果我做不出什么成绩,不仅会辜负那个副书记和他的心意,连我自己能否在这里扎稳脚跟都会是个问题。如果真的那样,我将是四面楚歌,在纪委将没有我的立足之地,而回去的路吴代书记已经封死,而且我也不想再回到乡镇。

我不禁为以后的路途担心起来。第18章

5.12地震发生后不久,罗书记就给我出了个难题。

当时网上正盛传着范跑跑的一些事情,同时很多媒体也相继报道了在震灾中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罗书记想到的是,在突出其来的灾难中,为什么有这么多教师会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学生生命的天空,用人格的力量捍卫了教师的尊严,用生与死的考验为学生们上了最珍贵的最后一课。

因此,他想写一篇关于“什么是师魂”的文章,来探讨和分析人民教师身上的大爱精神。

而这个任务,他竟然交给了我。

如果说给领导写讲话稿之类的还有章可循,那么写这种文字就纯粹是看个人理解和把握了。没想到来到这里第一次正儿八经地给领导写材料,接到的题材却是这样的。

能不能写好我实在没有底,可是领导招待了下来,我又只能写了又写,改了又改。到后来,他催我了,实在也没办法了,我也就交了作业。

还算幸运的是,总体而言他还比较满意,也就算我逃过了一劫。在5.12地震一个半周年之际,我把它摘抄了过来放在这里,也算是我再次对震灾中逝去的可敬可佩的教师们的一种缅怀。

附:《师魂永存,大爱无疆》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古往今来,人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把教师誉为红烛、春蚕、人梯、园丁、铺路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缘何人们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辞?

以教书为己任,以育人为天职,这便是教师职业崇高之所在。在中国历史上,教师这一职业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了正民风、安邦国的高度,正如《周礼》中说:“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教师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道为核心,纲举目张,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焉!”道为业之本,业为惑之源;无道则业不正,无业则惑不生,故道正则业兴。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注重修身养性,才能够明是非、识善恶、辨真伪、知荣辱,进而正道精业。“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华夏数千年文明和全人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更应该是普天下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为人师表,必须具备深厚的学识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履行教师的光荣职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循其步,成其才。

学高身正的教师,当然是值得尊敬称道的。但就教师的神圣使命而言,似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绚丽的色彩。

巴蜀蒙难,举国同殇。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个经历大灾大难考验的四川教师群体,给我们带来了穿透灵魂的震撼和敬仰,也让我们对教师职业有了一个更多角度的观照和更深层次的考量。

谭千秋老师,在教室即将倒塌的瞬间,毅然用双臂保护讲台下的4个学生;颜蓉老师救出了13个学生,却让1岁半的女儿失去了亲娘;张米亚老师为学生牢牢把住生命之门,却让自己踏上了不归之路;向倩老师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双手仍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他们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义无反顾地用血肉之躯,撑起了学生的生命天空!以震撼心灵的壮举在淋漓尽致地展示着人性光辉的同时,谱写了一曲诠释教师神圣使命的全部内涵的大爱之歌!

师者之大爱,是一种源自对教育事业真诚执着的挚爱,对学生播撒希望种子、开启纯美心灵、拓宽快乐源泉的真爱,对自己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自重自爱,对祖国无限忠诚和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的热爱!这是由教师深厚的学识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涵养铸就的大爱,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生死的职业本能的大爱!这就是师魂!

师魂永存,大爱无疆!

第19章 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前,我就听很多朋友说过,在行政机关工作,要尽可能少说话,多做事。原因很简单,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说话多了,自然有说错话的时候,说不定哪天就因为某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而得罪了某个领导。

想想也是,一个人走进一个新的单位,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他就已经被这个组织的群体所接纳。他不仅对机关内部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状况却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实际工作的了解,也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另外,还要经受领导与同事的种种考察。在这种情况下,少说多做应该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不得不怀疑这句话的实用性了。

来到纪委上班以后,我尽可能地做到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对于敏感的话题我一般都不参与,就是有人问及我意见的时候我也只是打个哈哈,不会很鲜明的表达自己的态度,能蒙混过去就尽量蒙混过去。

可是问题也就来了。因为我很少说话,于是人家就说我这个人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不合群。尤其是当一群人坐在那里喝喝茶,开一些无聊而又比较低级趣味的玩笑的时候,我一个人在边上闭口不语,更加显得格格不入。

其实,平时和朋友们在一起,我虽然不是最活跃的那个,但至少我会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家相处也十分融洽,还从来没有哪个朋友说我内向。

记得常委说过,机关本来就是一个人际纷扰的场所,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要学会与人周旋,虚与委蛇,别人开玩笑的时候你也适当开些玩笑,注意分寸;碰到原则性的问题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实在不行了,就来一句这是领导考虑的问题,我们这些小兵跟着领导走,把皮球推给领导。

有人总结过,在机关单位工作要具备“三能一迎合”的才干。三能指的就是能吹,能喝,能见风使舵。一迎合当然就是善于奉承领导,巴结领导了。

我发现,机关确实是一个锻炼人口才的地方,可能是大家接触公文太多了的缘故,芝麻大点的事情,他们也能数出个三四五来。

别看平常常委说起话来有些哆嗦,在人多的时候就利索多了。而且他是领导,他一说话,很多人就会自觉闭上了嘴巴。

后来,常委告诉我,别看那些能吹能雷的家伙表面上都让大家佩服,实际上,这种人是上不了大层次的。在行政单位混是要能吹能侃能喝,其实最关键的还在于要注意场合,尤其是领导在场的时候,更要能够把握方向,迎合领导的同时并适可地带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保护自己而又让领导看到你的才能。我后面总结了一下,发现那些能够走向领导岗位的人,确实绝大部分都和常委说的一样。

所以,在机关,多做事是前提没错,少说话则要相机行事了。

第20章

我在前面和大家说过,我曾经在广告行业做了几年广告策划,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好的平面设计所能带给人的视觉冲击效果。所以那时候,我有事没事总爱往平面设计室凑,向他们学习怎么创作平面。

没想到的是,这行家当来到纪委上班后倒是有机会派上了用场。

那时候市里组织廉政公益广告大赛,要求每个片区的纪委机关组织一批作品报送上去。

说到廉政公益广告,我不得不佩服罗书记的创造力。在我没过来前,他们已经组织拍摄了近20则廉政公益广告电视作品,其中由罗书记亲自创作的占了80%以上。就是这批电视作品,引起了中纪委和省纪委的高度重视,并多次来人到这个小小的县城考察,《中国纪检监察报》也曾头版刊发了对它的评论。也就是中纪委的人从这回去以后,全国范围内紧接着就掀起了开展廉政公益广告大赛的浪潮。可以说,这批电视廉政公益广告,既为市里赢得了面子,也是盖过了市里的风头,所以,很多的时候市纪委都刻意打压这批广告,在很多的材料中都有意地避开了这点,就是有,文字也是变成了在市纪委的领导下,由我们县和另一个县共同取得的成果。当然,这一切表面上还是风平浪静的。

对于这次赛事,罗书记并不感冒,可上头下了这个文件,又不得不落实,毕竟场面上要过得去,而且官大一级压死人。而单一的报送这批电视公益广告,会给市里居功自傲的嫌疑,又给人留下吃剩饭的话柄,所以就要求我们也创作一些东西,一起报上去。

我那时候就花了点时间,做出了四幅平面作品。毕竟我的平面设计水平只是半路出家,所以看来看去不是很满意。本来我都不想报上去了,结果却让李主任看到了,他非要我打印一份出来,然后乐颠乐颠地拿了去给罗书记看。再后来,一切顺理成章,连后面的工序都没让我插手,就把它们都给报了上去。

之后我照旧忙我的,压根没把这件事当回事。

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出人意料的竟然有一件作品捧回了一个一等奖。罗书记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简直再一次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等奖!?我想都不曾想过呀!最重要的是,来到纪委,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做出点事情,没想到在这里给应验了。那时候那种开心的感觉用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真的很想狠狠地拥抱一下罗书记。

可是后来才发现自己高兴得早了点。

曾一度引起中纪委、省纪委重视的,由罗书记亲自撰写的电视广告作品,这一次却落得了个一败涂地,竟然只有一件作品给评了个二等奖。其中的原因,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可以想象,罗书记本来都不想参加这次活动的,结果又是这样,他的心里有多郁闷。

自然而然,我的这个一等奖也就由为单位赢得了荣誉,变成了抢了我们一把手的风头,成了大家都比较避讳的话题。也就是这个一等奖,为我日后在这里工作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第21章

接下来的日子,我过得有些战战兢兢。接二连三的几件事情,始料不及的人情世故,不仅让我的心有点寒,也让我的人有些懵,我仿佛看见我脚下的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处弥漫着未知的气氛,铺满了陷阱,稍不留意,我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还没来得及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又有事情来了。

那天星期四下午三点多钟,我和阿娣被叫到会议室,常委告诉我们他刚接到通知,省纪委在下周三将在珠海某区举行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经验总结及推广会议,我县作为这次省纪律教育活动月的先行示范点,在会上要做经验总结,由于时间异常紧迫,所以晚上必须加班,把经验材料的初稿赶出来,争取周五交给领导审阅修改后上报给省、市纪委领导。

听阿娣之前说过,我们这里是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发源地,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加上近年来我县的电视廉政公益广告和其它一些亮点工作的影响,所以在这一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我县和珠海某区一起被定为了先行示范点。

记得有位前辈曾经总结:“干行政,有两样不能干,一是文秘,二是会计,因为最苦最累,最出力不讨好。但又不能不写材料,写不好材料,在县城机关往往想混到科级干部都很难。”事实上,在机关做事,写材料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一般一篇文章,合领导意的少,不合意的多,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在领导那里往往要改上五遍六遍,甚至更多,到后来,第一稿和最终定稿肯定是面目全非。而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这种突如其来又时间紧迫的材料,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揣摩领导的意图和选择材料,碰上思路顺畅领导认同倒也罢了,要是刚巧思路堵塞,恐怕熬到天亮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还好的是,常委毕竟是从笔杆子一路熬过来的,关键的时刻他的经验就发挥作用了,很快他就有了自己的思路,并且把自己的思路做了充分分解,给了阿娣和我明确的分工,剩下来就是我们怎么去组织材料和文字了。到了这一步,写材料其实就成了文字和材料组合游戏,从标题到正文,至于组合得怎样,就得看个人的把握能力和文字功底了。虽然这样,到整篇文字出炉,也还是到了半夜时分。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能不能碰上一个好的领导,直接关系到你各项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有的领导因为吃过写材料的苦头,所以对写材料的人能够特别体谅,在待遇方面也有所关照。但也有的领导是写材料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当年在上司那里吃过亏,受过折磨,现在终于有机会扬眉吐气,于是将一肚子怨气转移过来,那写材料就只能是苦命了。当然,好的领导可遇而不可求,就看你的命运造化,得之,你幸,不得,则是你命!

后来常委有事出差了些日子,留下了李主任和我在室里,我的这种感受更加深刻。或者,这也是常委与李主任之间的差别所在吧。第22章

时间在笔隙间飞快地溜走,转眼间,来到纪委上班已经有了三个月有余。

天天忙着写材料,碰上大会小会就去充当一下勤杂工,布置会场,倒倒茶,搞搞卫生,做会议笔记等等,琐碎事一大堆。做每件事情我都会战战兢兢,不遗余力,生怕一不小心捅了什么漏子。不过,通过几个大材料的撰写,我的写作能力还是得到了常委和李主任的认可。按常委说的,就是基础功底很扎实,公文处理能力也还算可以,假以时日,通过以后的工作不断积累公文写作经验,应该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挥。

可是,当初借调的时候说的三个月以后办理调动手续,却是没有一点动静。听朋友说,纪委是这里待遇最好的单位之一,调过来后补贴比其他单位都要高一些,逢过年过节的补助也挺不错的。可是由于我只是一个借调人员,这里的福利都与我无关,我依然拿着镇里那点可怜巴巴的补贴。前些天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轮流去外面旅游,每个人发了三千,放了一个星期的假,而我两眼巴巴地看着人家兴高采烈地谈论要去哪里哪里潇洒,只有羡慕的份。说白了,要做事情的时候我就是这里的一员,有好处的时候我就是外人一个。那种感觉简直就是寄人篱下,过得特别郁闷。

但是,这种事情我又不好去问领导,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何况我在这里又没什么人脉,决策权完全掌握在领导手里,问了也是于事无补,徒增烦恼而已。

每每家里人打电话过来问我现在工作怎么样,尤其是和我一起患难了这么多年的女朋友问我有没有把手续办下来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羞愧,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方把自己完全藏起来。

我和她是大学同学,从认识到现在,算算已经足足有八年时间了。在这过去的八年里,除了让她陪同我一起经受毕业后的种种波折,为我时刻担心和牵肠挂肚,而且聚少离多,抿心自问我真的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可是她从来没有责难过我,一直默默地在我身边,支持我,鼓励我,安慰我,坚守着我们的感情。说句实在话,她家里的境况不错,毕业的时候她家里也给她在本地找了一所相当不错的学校,离开了我她肯定会过得更好,可是她还是为我把这些都放弃了,我来做公务员之后,她也选择了来这边。

对于她,虽然我是中文科班出身的,但我真的找不出什么恰当的词语来向她表示我心存的那份感激,或许,已经不再需要用感谢的言语。

我只能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将来一路走好,能够给她一份平稳安定幸福的生活。

但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我看不到任何一点希冀的光芒。第23章

我终于参与查办案件了,尽管,我只是在中间充当了一个做做文字记录、写写案件剖析材料的小小角色。

那天上午快下班的时候,常委打电话让我去下面监察执法室,说让我去那里加加班。

下去以后,发现氛围有些不是很对劲,房里的平时见面都会嘻嘻哈哈的几个同事都保持着沉默,还有别的科室一些同事,和一个我不曾见过的人,天气还不是很凉却穿了一件比较厚实的皮夹克,见到我下去就很殷勤地挪位置让我坐。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他是得在这里过夜,怕晚上凉拿来做被子用,看样子准备工作倒是很到位的。

常委介绍,说他是某某镇的镇长,来这里配合一下我们的工作。随后常委把我拉到小房子里,告诉我目前他们部门正在办理一起案子,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因为尚未定性,让我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我后来才明白,这个案子是市委领导安排下来查办的,所谓的定性,就是还没有得到领导想怎么处理的答复。说来说去,纪委虽然掌管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规的权力,可很多的时候,还得听从于主要领导的意思,美其名曰是顾全大局,就算是查出了某个干部违纪事实,主要领导不发话,还是得偃旗息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你千万不能得罪了主要领导,否则,他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让纪委名正言顺地把你的“官帽”撸了。

试想在官场上混,能够有机会腐败,至少也得掌握一定权力,而掌握权力势必得有人在上头罩着,与领导的关系自然也应该融洽,这样一来,就算是倒霉被查,只要“保护伞”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还不是虚惊一场,这或者也是造成当今腐败案子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说来案情也十分简单,被查处的理由竟然是他们镇领导班子带头打麻将,过火的是每个人发了几百块的公款作为赌资,还把在酒店开房打麻将的费用在镇里报销。

其实往里一探究,就不只是这么回事了,打麻将只是一个突破口,满世界都在砌方城,要查处,恐怕处分的名单都可以写满一堵墙了。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听市里招呼,一个劲的往钱眼里钻,大肆的放任非法开采稀土矿,这倒也罢了,一个穷乡镇谋点财路来解决一下财政危机也可以理解,可是争了钱大家得利益均沾呀,问题是他们欺上瞒下,连上面的关节都不及时疏通,而是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那就只能撞枪口了。

结果可想而知,该镇的党委书记自然是首当其冲了,受了处分不说,还丢了职位,还好的是,保留了公职,也算是网开一面了。镇长和其他领导班子都背了个严重警告的行政处分。

第24章

我所在的纪委在省里面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甚至廉政公益广告还引起了中纪委的重视,很多项工作都在市里排在前面。细细寻思下来,我就觉得,与其说是工作做得好,还不如说是宣传到了位,与其说是工作亮点多,还不如说是领导善于发掘点子。

应了一句老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经常就是这样的,很多地方工作都做了,就是没有把它及时总结和宣传出来,上头根本不知道或者没注意,所以做了等于没做。廉政公益广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别的地方可能早就做了,甚至开展得更好,可是没有推广和宣传,最终还是我们这里出了风头。

刚查完了打麻将的案子,罗书记立马向市委书记请示,要以查处这个案子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个禁赌警示教育活动,藉此转变干部工作、生活作风。不得不承认,做领导的就是眼光要看得远些,芝麻大的事情他可以上升到关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看。

苦的当然是我们这群小喽啰,领导随便一个主意,我们就得围着他团团转,忙个不亦乐乎。光写一个案情剖析材料就让我修改了十多遭,然后又是写实施方案的,又是召开动员会,虽然都是老一套,可也让人头更大了。最害怕碰到的是那种一天一个主意的领导,即使装上哪吒的风火轮恐怕也跟不上。

有了我,李主任就不用那么操心了,天天忙于他的诗词歌赋、戏剧小品。碰上我有什么事情去征求他意见,他总是说看看常委的意思就行了。弄得常委天天比他还忙,搞得常委一肚子火,说他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后来他也干脆说,有什么事情必须要李主任先处理,再把处理结果向他汇报就行了。结果我成了夹缝里的老鼠,左右不是人。碰上什么事情,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去请示的时候,还要想方设法两边遮掩,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他们两个人较劲,辛苦的还是我。

说是全市范围内开展禁赌警示教育活动,辛苦忙活半天,实际上是我们宣教室一个部门的事情,也就是我一个人在开展教育活动,自己在教育自己。其他单位无非就是照着你的方案,把其中某些字眼转化一下,就成了自己单位的东西了。活动归活动,玩麻将的照样玩,只是不再那么明目张胆,活动地点选得秘密点了而已。

可活动效果还得照样吹,什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党员干部得教育,工作作风得转变,机制得以健全等等之类的。

干部看了开心,领导看了欢心,群众看了恶心。第25章 很多朋友都认为,公务员的工作很轻松,或者说清闲,一杯清茶,一张报纸,一个上午。换成别的部门或许真是这样,可我在纪委的这些日子,一点都没有这种感觉。

听资历较老的同事说过,之前纪检监察工作也不算是很辛苦,可罗书记坐上这个位置后,一朝天子一朝臣,各项工作他都热衷于去争第一,而且又特多主意,所以就很辛苦了。

罗书记的点子,是接二连三的。提出了开展禁赌警示教育活动后还没几天,又召开会议,要求所有纪检干部到网上发帖,写个人看法和心得,营造氛围,声援禁赌警示教育活动,而且所有网名都必须上报,以便控制发表的言论,而且每天都要上去跟帖。

没想到这个跟帖又惹出了一些事端。

罗书记倒是率先垂范,一连在网上发了好几个帖子,称颂活动搞得好,要深入。单位其他的人也纷纷发帖,其中不乏“活动英明”、“举措有力”等等溢美之辞。

尽管有很多人都跟着拍马屁,可毕竟这种事情,耗费精力又耗费时间,最主要的是,根本没有任何乐趣可言,还是逗不起多少人的兴趣。所以网上翻来覆去发帖、跟帖的就只有一班人马,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就是纪检系统的这些人。甚至有别的部门的人,说我们纪检系统简直就是在作秀。

看到这种情况,除了用报上去的那一个网名,当时我就又申请了好几个网名,用来跟帖发帖。这样一来,我报上去的网名跟帖自然就少了。

后来,调我下来的副书记告诉我,罗书记认为我不响应领导的号召,跟帖不积极。

上级纪委下来调研的时候,罗书记就把跟帖的事情做为一个政绩给搬了出来,还特地举了一个例子说明网友对活动的重视程度。出乎意料的是,他引用的竟然是我另一个网名的跟帖。可是,这些他并不知道。

常委知道后,当场就狠狠地臭骂了我一顿,说我没有半点政治的敏锐性,说我怎么这么稀里糊涂,人家做了事情都想方设法让领导知道,而我倒好,忙活了一阵子还招领导批评。然后他劝我,让我去罗书记那里好好地解释一下,他说他也会去和领导反映实际情况。

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毕竟,是他俩把我从镇里拉上来,他们更希望我最终能把手续办下来,这样也不失他们的面子。而调动的事情没有罗书记点头,恐怕就会变得异常渺茫。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没办法,我这个人就是这个性格,太实在,什么事情我会不遗余力地去想办法做好,可我就是不习惯邀功表功。按常委的话来说,我是确实没有半点政治的敏锐性。其实,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在公务员队伍里混的。让我想不通的是,我跟没跟帖这种小事情罗书记都能注意到,足以证明他的细致,可他为什么就发现不了我的这种性格。估计他是在忙于观看别人的高歌诵德去了。当然,他是领导,而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兵,想要领导怎么着,我压根就没有半点资格。

不过,我觉得,本来就有好几件事情触了他的霉头,现在即使我去解释,估计也是没什么用处了。

我有一种预感,我感觉我是很难调下来了,而且,以后的日子会更难熬。第26章

那段日子,我一直在经受着“灵与肉”的煎熬。说不想调动下来,那是假话,毕竟那样可以名正言顺,不用再感觉自己寄人篱下了,还可以享受在这里的一切福利。可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尤其是在一把手罗书记那里留下了话柄,会不会我小鞋穿还是一个问题,而且,我很厌倦这种交夹着很多因素的政治交际了。

可是,我又能去哪里呢?又能去做什么呢?乡镇我也没有退路了,是不是就干脆辞职干回自己的老本行?我倒是愿意这样想,而且我相信凭自己的文字基础和做了四年的广告经历,谋一份职位应该并不困难,可我女朋友呢,难道又分居两地,相思仅靠电话来一线牵,或者,让她也干脆辞职,和我重蹈覆辙,再次经受颠簸流离之苦?

很多朋友都说我的性格特适合做教师,我也确确实实有过这种念头。可是仔细想想,当初我做教师的时候,不正是因为自己不怎样愿意去严厉管理学生,担心误人子弟而离开教师行业的么?学生倒是很喜欢我这类型的老师,课堂上谈笑风生,下课后也是可以打得火热,可教学评估还是得以是否出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的。学生毕竟只是还是孩子,不要指望他们会和你想的一样,自觉地把学业成绩搞上去。所以,我还是做不了一个合格的教师。

闲的时候,女朋友总是羡慕我,说我的日子过得很惬意,不像她,每天都得为了准备那几节课而忙上忙下,然后又为作为修改而焦头烂脑。她又不知道做公务员,不是工作做好了就可以的,其中蕴含的很多潜规则,足够磨人的了。我不愿意把这些东西去告诉她,她为我担心已经够多了。每次谈论工作这一块,我都会和她说还可以,过得去,敷衍过去。个中滋味,留给自己一个人慢慢咀嚼。

过了些时候,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我和她把婚事办了,就拍了几套婚纱照,在她家那边办了几桌酒,请亲朋好友吃个饭,回家省了一趟亲,单位这边派发了喜糖,简简单单的,让我觉得特愧疚,虽然她很开心的。她就这样把一辈子托付给了我,人一辈子就这么一次的,我总觉得我亏欠她的太多了,可以我目前的处境,又做不了什么。

郁闷的是,她的情况比我这边理想多了,单位有人就说,要不是我借调到这里来,她还不一定就这么顺利地嫁给我,好像我结婚还是沾了纪委莫大的光一样。

不管怎么样,人活着,路还得走下去。

该信息出自大学生第五区就业信息网Diwuqu.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一个博士生的心路历程

一个博士生的心路历程(转载)

作者: xinzhu100发布日期: 2006-11-20查看数:出自: http://emuch.net

今天恰好有点时间,打点字打发时间;一方面回顾一下走过的路,另一方面也许小木虫上有想考博的同学,我的经历给大家一点点参考吧!

嗯,从头说起吧!我现在学的是理科,但其实我不喜欢搞理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的语文都是最好的,作文课上老师总念我的作文当范文。中考的时候数学、化学是满分,但是我还是喜欢学文科。上小学的时候看《少年文艺》、《长袜子皮皮》、《十万个为什么》这些读物的时候我就一直想,将来我自己写书给别人读一定是件挺爽的事情。

印象最深的是三年级的时候看了第一本武侠小说,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看不太懂但是觉得特有意思;从那时候起就一发不可收拾。老妈不让看,就躲到厕所里看。虽然如此,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还是选了理科,因为受老爸“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思想影响太深;我当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男生学文科总有点怪怪的,再说我的理科成绩虽然比文科差点,用心学也未必就考不上大学。

后来我被第二志愿录取的时候,老妈一个劲的劝我复读,连高中宿舍的阳面寝室都给我安排好了。我觉得一是丢不起那人,二是浪费一年时间怪不值得的。好歹是个本科学校嘛,不行我可以考研考博嘛!于是在老妈的抱怨声中,我独自一人提着行李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老爸说要送,我死活不让。就这样我在北方的一个省会城市度过了七年。

本科的时候和大部分人一样,上那些老掉牙的课,偶尔逃课去看晒太阳,上网灌水,玩电脑游戏。大一军训的时候在校刊上发了一篇文章,就被抓到院团委跑龙套。后来也当上了官;不过和那些狐假虎威的垃圾不同,我自认还是在大多数时候站在同学的一边的。起码我手里边的通报批评之类的回单一般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私下处理掉了;我们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很BT的,有一个处分整个学期的奖学金就无条件CUT掉。大一大二的时候为了过四级好好学习了一阵子,大三的时候突然感到,如果现在到社会上去谋生,我除了干体力活之外竟然无以谋生:编程序,数据结构、离散数学之类的基础不扎实;搞行政,没有深厚的背景;教书,没有学历;去打工,没有任何经验。

所以我决定考研。但是虽然有想法却一直没有付诸实践。在1999年10月26号那天(我记的非常清楚),我在广场坐了一个晚上,抽掉了半包烟,终于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其时院团委、学生会已经换届,我除了继续上那些老掉牙的课程之外就开始准备复习。当时的形势是,我的外语刚过4级,两次六级58分;专业课也马马虎虎;保研的事情本来只要成绩过线我肯定灭有问题,因为院里的上层早就给过我信号:我能否保上研只取决于平时成绩能不能过学校每年都要重新划的分数线,只要过线,肯定有我一个。各位不要874我,这是生计所迫,我从来没有给上层送过钱物,这个待遇是为院里卖命的补偿。后来的事情就富有戏剧性了:我的平均分差两分。

我没有想太多,既然不能保,就自己考。考名校的是来不及了,就考本校的。按部就班的报了个政治班,买了几本书,然后就开始看书。那时候开始抽烟抽的很凶。每天早晨到自习室坐到晚上,看书累了就到窗户看马路上的人来人往,还有漂亮MM。一般来说一条烟抽完大概就看完了一门课程。不过英语用了两条烟,政治只用了半条。因为专业课和英语占用了太

多时间,政治只看了大概半个月。直到考政治的前五分钟我仍然在看毛泽东思想。不可否认,大学四年锻炼了我突击应付考试的能力。我用一个晚上就可以应付一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两个晚上就可以达到80分以上。虽然现在很为当时的做法后悔,因为其实放弃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但是已经不能挽回了。

考研的结局毫无悬念,我的成绩全部过线,排在前五名。面试成绩第一,一方面因为我在院团委主持工作锻炼了口才,另一方面有上层维持。研二那年突然觉得应该换个环境,同时也觉得硕士找工作也很难,于是打算考博。当时考虑到自己是应届生还有冲劲,工作以后想再考就可能比较难,所以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当时上网搜索了一下,再跟师兄师姐取经,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条件和当前的考博形势:自己硕士阶段的基础知识学的比较扎实,所欠缺的可能是专业外语;另外招收博士生的单位里面,高校的博士生待遇较差(分导师和学校),而且相当一部分博士生需要自己交钱(多的要每年交1.3万),相比之下中科院之类的研究所不仅不收钱而且发的补助较多,所以为了不交钱决定考科学院的博士生。其实在读本科的时候一直是伸手向家里要钱,我们家是工薪阶层不是很宽裕的说;读硕的时候自己打点工赚点钱不过有时候还是要家里接济;想想如果读博士还要家里出那笔自费的钱觉得很难开口,于是更坚定了考科学院的决心。不成功,则成仁。

决定了以后就开始搜集资料,看专业课,学外语。其实大学里读研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不仅没有学业压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玩,我研一的时候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看黑格尔,钱钟书,晚上去打帝国时代。现在看着其他的同学去通宵CS,泡MM,自己要每天起早贪黑K书,就觉得真是自讨苦吃;不过当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个想法就改变了。

每天在图书馆里到晚上快关门的时候,人大部走光了,能坐几百人的大自习室里头只有几个同道中人零零星星的散落在不同的角落,天花板上的扩音器放着《回家》的萨克斯曲子,突然感觉很幸福。回宿舍的路上看着橘黄色的路灯和飘落的雪花,心里想着,即使考不上有过这段历程也值了。研三的冬天去北京见了导师,转过年三月份就考试,面试。等成绩。然后就是轰轰烈烈的非典。

因为我当初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考博,根本没有考虑找工作的事情。在赴京考试的前三天才做好简历,考完笔试和面试就匆忙去北京一家单位面试。也许是得益于本科时学生工作的锻炼,感觉发挥的很好。那是一家一百多个老师的学校,党政一把手和人事处长给我面试。开始人家打算半个小时结束,可是后来四个人谈了两个小时。最后院长问我:你的硕士论文做完了么,要不你就先过来工作,其他的手续都是小事情,慢慢再办!我当时那个寒啊,只好说学校还有事情暂时过不来。到现在我仍然想起来就觉得很对不起人家。SIGH。

后来成绩就出来了,最后都过线了。当我六月底到收发室取那封挂号信的时候,看着信封上的落款,我暂时没有拆开;因为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来到操场,望着运动场周围的看台、环绕的垂柳和谈恋爱的同学们,我的心底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知道,从此之后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多一点自信。到北京报到以后,虽然不是事事如意,但我最高兴的有两件事:一是老板人很好,二是终于彻底经济独立了,虽然依然很穷。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我罗里罗嗦说了一通,但是缺了点什么?对,是女人。我本人属于那种不令人讨厌的类型,个子(180CM)、样子都还过的去(虽然太瘦了),也会装深沉;所以追求没有失败过;一共有过两个GF,后来都分开了。一个是因为异地,也

可以说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一个是因为误会而相识,因相识而分手。从那以后我得出了几个结论:

1、校园里的爱情是水晶,晶莹美丽却经不起现实的撞击;

2、两个人相处,最难的是沟通。她对我说:我们都没有错,我们的错误是因为想让两条平行线相交。虽然那场风暴已经过去了,但是一想起来还是心底隐隐作痛。算了,这段不写了。

现在我每天按部就班的做研究,每月领一点钱,闲的时候上小木虫逛逛,闷的时候抽几支烟,期望能早出成果,早发文章,按时毕业,找到工作;至于女友,结婚,仿佛是很遥远的事情。也许将来到工作单位,几个热心的大妈一撮合,相亲,吃饭,约会,领证,买房,生子,上班,老死(病死),一切都已经注定。也许事情不应该这样,但是我能够决定的事情确实很有限。一个26岁的男人,没房子,没车子,没老婆,只有还没到期的学位和勉强算的上学问的学问,这确实很令人失望。

不过,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我会给老人让座,抽烟的烟头我会握在手里走200米去扔到垃圾筒里,单位洗手间的水龙头我会每次拧紧,看到乞丐我会给他一些零钱,不管他是真的乞丐还是假的。我相信道德,相信爱情,相信付出会有回报,我想,这就足够。有许多人象我一样活着,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他们很努力的活着,为了亲情、友情或者爱情而奔波,为了一点收获而兴奋不已,为了一点失误而耿耿于怀,在现实与尊严面前做两难的抉择;因为,我们都是小人物。

我想用许巍的两句歌词(记不起是他的歌还是别人的歌)来结束:

要笑的灿烂,让世界黯然;

就算忧伤也要无比鲜艳......

第三篇:一个失恋者的心路历程(本站推荐)

一个失恋者的心路历程

失恋过的人,才懂失恋的痛。

在床上整整躺了两天,哭,不吃不喝,哭,不吃不喝。感觉世界都塌了,感觉只剩我一个人了,我快支持不住我的身体了。

我离开了这个环境,我想拯救自己,拯救自己,拯救自己!我开始发疯的到处一个人去旅行,我开始疯狂的让自己累倒才能睡着,我开始学习心理学。

两年了,两年了,我用各种方式让自己充实起来,用各种方式享受自己,折磨自己,锻炼自己。朋友总以为我早已走出了失恋的阴影,甚至有些朋友以为我根本就没受到失恋的伤害,其实只有我自己懂。我依然无法释怀,依然无法面对,依然不敢接受新的追求者。

于是我买了各种心理学的书籍,还报了心理学的培训班,希望能通过心理学来解开自己失恋的心结,但依然没有治愈内心的创伤。直到有一天,我意外接触到宾格咨询公司——心理会的心理老师做心理咨询才发生实质性改变。

在那里做心理咨询和以往想的和老师对话,她的一些话语让我有启发的那种想法不同,我在那里做了一年的年卡VIP心理咨询服务,在那里体验到了老师和我一起运用的催眠技术、还有很有意思的看图讲故事的投射技术、还有音乐的、还有角色扮演的好多种心理咨询技术,通过和老师运用的这些以及与老师的交流,我的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终于有一个地方发泄我这几年来的苦,终于可以放肆的敞开自己的心扉,终于可以伸手让别人帮我一把。在这咨询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哭,哭得一塌糊涂,把这么多年积压的苦与泪在这里倾盆而泄。在角色扮演和听音乐的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明白了很多,感觉心里一下子就成长了的感觉。

直到后来有一天,一异性朋友邀我出来吃饭,我居然心跳得非常厉害,我居然真的心跳得非常厉害。是啊,我真的放下以前的感情了,我现在真的可以接受别人的追求了,我真的愿意动情了......现在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我喜欢现在的生活。

在宾格的一年的咨询服务中不仅仅彻底的让我走出失恋的痛苦还让我成长了很多,而且还学会了怎样更好的恋爱,真的感受到在宾格的全面的学习与服务,感受到心里咨询不仅仅是解决心理痛苦的而且还能够学习到很多,让自己真正的成长,非常感谢宾格咨询——心理会的心理老师。

第四篇:一个打工者的心路历程

一个打工者的心路历程

最近的事很多,也很烦闷,所以写下了这篇博客。

我是一个80后(准确的说是85后),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由于高中时没好好学习,没有考上大学,所以就选择了打工。

记得是05年,高考完后,因为知道自己没有考好,早早就想了要出去打工,目的地是深圳。因为在老家很多人都说深圳是经济特区,遍地是黄金,很好挣钱的。所以我就义无反顾的来到了深圳。

刚来到这里,到处都是人,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见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心中想不愧是经济特区,要是在这里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后肯定挣大钱,回老家就可以扬眉吐气了,哈哈哈。。。

由于在这边没有亲戚朋友,身上也没拿多少钱,就赶快找了个住宿的地方,晚上在这睡觉,白天就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当时觉得好高大上,在老家哪里有人才市场,再说我这学历。。。),当时上天还是很照顾我的,一进人才市场,遇到了一戴眼镜的漂亮姐姐在招工,说她们厂是日资的,每个月工资有1K多,当时对于我一个农村出来的娃,已经不少了,不说是天文数字,也绝对的满足。所以我就去了,这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那时我19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进去以后,我做的是一线工人,我们主要是负责组装康佳液晶电视,活也不是很累,挺新鲜的。车间的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这与我的心里想法是有差别的(我以为厂里会有很多日本人和深圳本地人)。当时也没有钱,我就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宿舍和车间。休息日就在附近压马路,就这样,日复一日,很快上班三个月了,也快过年了,身上也有几个月的工资了,当时就想着和别的工友一样,买一部手机,然后辞工回家过年。

回家差不多一个月,几千块钱很快就花完了。然后马上又南下,还在原来老巢,这下找工作心态就不一样了(好坏我也是有工作经验的,不好的厂不去,工资不高也不去),就这样我找了一星期多也没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一看没钱了,好坏得进个厂,先有吃住才行啊,所以就随便进了一个厂,比起第一次进的厂待遇差远了。因此我在这个厂做了没几个月,就辞工了。

由于自己心智不成熟,后面找工作的经历,也和前面的一样,频繁的换工作,觉得那个工作都不是想要的,这里也就不重复了,再说重复也是一种伤悲。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到了2012年了,出来6年了。有一天,老家的同学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我买车了,买房了,准备结婚了,想让你回来参加我婚礼。”此时我才发现自己连买一张车票的钱都没有,因此我只能找一些理由,没有回老家,也不知我同学是怎么想的,也许他觉得我不够意思吧!但我真的是没钱。从那之后我开始了反思,工作6年了,钱没挣到,工作技能也没学到,由于我的性格又比较内向,说话也不会太圆滑,人际关系也没有搞得那么好(不像别人朋友成群,我也有个把朋友)。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我开始学着稳定了,不要动不动就要换工作了,学着和别人交流沟通了,也知道学一些专业技能了,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了。虽然现在我的经济还不是很好,但比以前好很多了。还在继续奋斗中,也希望我醒悟得不算太晚。

希望年轻的打工的朋友看到后,对你有所帮助,我希望在你们迈出打工的第一步,要想好自己的每一步路要怎么走:更想让你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有人给你们指点迷津,给你们指引方向,监督你们学习:更希望你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鹜远,好好的学一技之长。祝你们成功。

第五篇:一个教师的心路历程

一个新教师的心路历程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经过师范大学四年的学习,或许我拥有了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或许我懂得了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或许我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但是,如果有人问我到底应该怎样成为一名好的教师,我却答不上来。因此我感到困惑,觉得迷茫,我应该怎么做呢?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探索着,追寻着。终于我遇到了它,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它让我不再彷徨,不再不知所措。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节叫做《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在学校中总是会出现许多令我们老师头痛的问题,我们会感叹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再下去教师甚至会碰到很想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说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将它归结为学生不喜欢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从来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那到底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孔子近乎完美所诠释的“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因材施教”与孔子有点不谋而合,他也认为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 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 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这使我想到当面对头痛的学生,我必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他,认识他这个人。当我真的了解他,我就能明白并且真正的理解他的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我可以对症下药,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当他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之后,这股激动兴奋能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那么我想离彻底改变他就不远了。

秉着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来的这一真知灼见。并且,我考虑本学期我的实际情况。我理性地做了思考,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是“察材”,就是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先决条件。如果不能察材,便会像“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了解一个学生,不能看他的分数,分数不能决定一切。我要学会与学生进行谈心,并且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我相信一个好的教师肯定是一个懂得倾听的教师。我可以与他谈几次话判断他的个性特点,擅长喜好,任何一个学生身上肯定会存在闪光点。一个人不可能是全才,也许一个闪光点便可以让他改变在你的心中刻板的印象,我要相信他也可以成为可造之材。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家访去了解学生。这是前辈老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家访并不是班主任的专利,认课教师同样应该家访;学生入学时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利用一系列测验来察材,旁敲侧击学生的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察材的好方法。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最适合教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时教学时,教师也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尽可能进行双边的教学,也能了解学生。

其次,在察材的基础上,我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是使学生各自的材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施教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的应该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和均衡发展。由于学生本身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一样的优秀,也不能硬着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上都一样的优秀。在对在学科某些方面资质高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力得以顺利发展,对学习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现得较为迟钝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在察材中捕获他们资质中的某些“苗头”,针对这些“苗头”加以培育。坚持下去,相信这些学生,必定有大的提高。如果学生存在偏科现象,我认为也不应该怕,只是要晓以利害,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为班主任在平时要注意,多提醒,帮助他全面提高。最后,我得到最深刻的体会是永远对孩子保持信心,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只要你因材施教,肯花时间,肯花精力。那么你的教学一定会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教学极大地产生效力,使学生真正都能掌握知识。而对于我自身而言,我也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下载一个乡镇公务员的心路历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乡镇公务员的心路历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教师的心路历程

    一个新教师的心路历程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经过师范三年的学习,或许我拥有了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或许我懂得了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或许我掌握了一定的教育......

    一个乡镇公务员的自白范文合集

    一个乡镇公务员的自白:我一定要考到城市里去,至少是个地级市 春节已经过去了很久,但王磊光博士授权识局发表的《博士春节返乡记》引起的举国关注依然历历在目。再次感谢王磊光......

    一个科技示范户的心路历程

    一个科技示范户的心路历程 杨世兵,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的名字。他出生在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芦坪乡壮丁村破元组,一个边远的山旮旯里,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这几年却因山坡......

    一个职业交易员的心路历程

    一个职业交易员的心路历程(摘录、评点)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也可以说是我的老师),他在交易上的确已经接近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这在我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因为我非常看重细节和......

    一个散户的心路历程5篇

    一个散户的心路历程:从屡次被套到3年赚55倍! 2015-07-10 点击上方:金融行业网,一键关注 股票观察 微信号:stocktop (长按复制) 来源:港股那点事 郭威 要想在中国股市取得高额利润......

    一个乡村女教师的心路历程

    一个乡村女教师的心路历程 观鱼学校杨燕 加入教师队伍38周年了。蓦然回首,思绪万千,这38年确实是太久太久了。这38年,有过喜悦,有过懊恼,有过绝望,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欢乐。教师工作......

    一个贫困生党员成长的心路历程

    一个贫困生党员成长的心路历程 刘彩同学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9210201班的学生,200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入学至今,刘彩同学获国家一等奖学金一次,甲、乙等人民奖学金五次......

    一个职业期货交易员的心路历程.

    一個职业期货交易员的心路历程 一個职业期货交易员的心路历程(转载经典 ) 投机这个行业,是为数不多的你即使付出心血、辛劳和汗水,却未必能登顶成功的几个行业之一。这个完全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