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站2011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20:0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质监站2011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质监站2011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总结》。

第一篇:质监站2011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总结

质监站2011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

工作总结

我镇现有食品生产加工户14家,目前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2家,证(卫生许可证)照(营业执照)齐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家。针对目前我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状况,为了切实履行好质监部门对食品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监管职责,促进食品生产加工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严格监管责任、创新工作思路,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主要工作

(一)与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杜绝使用非法添加物、加强添加剂使用安全控制责任书》

在年初,我站召开了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会议。在会议上向我镇的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业者通报了我镇食品加工业的总体形势、近年来的监管情况,并就基本的食品法律法规知识、食品安全知识、食品生产加工知识、食品添加剂使用知识和质检部门的监管要求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使之认识到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保证食品安全的能力和水平,我站并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杜绝使用非法添加物、加强添加剂使用安全控制责任书》。

(二)继续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乳及乳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食安办的工作部署,我站开展地毯式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8人次,检查生产中含乳制品企业和店铺7户次,每到一户都检查奶粉的生产日期、查看乳粉的检测报告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有无采购来历不明的原料等,到目前为止,我站暂无发现有问题乳制品在生产环节中添加。

(三)组织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

为严厉打击将“地沟油”作为食用油使用的不法行为,防止“地沟油”进入生产环节,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站对以食用油为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我站共出动车辆2车次,执法人员16人次,共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8户。对辖区内重点检查对象进行拉网式的检查,重点以食用油为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的索证索票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未严格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的企业责令整改。查处过程中,督促生产加工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查生产加工企业采购使用食用油脂的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工作。

(四)开展各类节日、专项食品执法检查

一是进一步整治潜在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进货台账、生产过程、产品检验等各项记录。二是进一步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三是监督企业严把原辅材料进货查验关、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和产品出厂检验关。通过大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切实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和食品质量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关,促进我镇食品生产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明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及食品安全知识普及

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切实增强食源性疾病的意识,获得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依法维权的法律知识,提高防范能力;及时报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所作的工作,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帮助企业争创“中国名牌”、“省名牌产品”等,带动我镇食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一是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镇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二是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职能部门之间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三是继续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督促食品企业切实加强自律。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生产行为 严厉打击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偷工减料、掺杂例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使用非食品用原料和发霉变质原料,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未经许可利用出租房屋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对无证生产、制假售假的食品企业,列入“黑名单”,予以曝光,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四)帮助和扶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充分运用各扶持措施,扶植规模食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和树立一大批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优、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效益好的名优企业,形成我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龙头力量。大力促进我镇食品产业机构调整,提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鼓励企业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第二篇:浅谈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考察报告)

浅谈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考察报告)

食品质量安全关乎百姓生活,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质监部门作为承担全县食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生产许可和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单位责任重大。如何履职尽责,运用行政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保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是我们一直思考、重视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2011年6月13日至6月19日,在省局领导组织下,***、****直属局一行15人到福建、广东对两省食品监管的情况开展学习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地的基本情况

福建、广东这两个地区经济总量大,综合实力强,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人均收入、财政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我省。福建省有食品生产企业510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约1.1万家。人员方面,全省质监系统行政编制1302名,食品监管人员19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达到68(含在读)、652人。硬件方面,省、市两级食品检验机构的设备达2368台,食品监督抽查经费有4000万,买样经费1500万。

二、考察省份的主要经验

(一)食品监管措施得力,机制创新。

福建省实施两个定级,一是评定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等级。通过制定《获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等级评定办法》,依据这个办法,把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最好,D级最差。根据2010年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定级实施情况,完善了评定标准,强化了分类监管措施。上半年福建省通过对C级、D级企业实施限期整改、停产整顿、整改验收、跟踪检查等强化监管措施,力争到年底,实现A级企业、B级企业分别达到全省获证企业数的20%和75%以上,C级企业占5%一下,消灭D级企业的目标。二是评定辖区食品生产监管等级。结合绩效考评,修订了《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等级考核评定办法》,把监管等级评定与日常监管工作落实及年终绩效考评相结合,并加强基层局食品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管等级评定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了食品监管工作的落实。

(二)重点问题整治,突出实效。

2011年上半年,福建省围绕监督抽查合格率低、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较多的黄酒、调味品、食用植物油、瓶(桶)装饮用水等4类重点问题产品开展专项整治,采取排查梳理、突出重点、限期整改、检查验收、跟踪抽查等措施。截止上半年,共检查黄酒生产企业116家,调味生产企业127家,食用植物油生产

企业126家,瓶(桶)装饮用水332家对检查中发现的106家问题企业及问题产品进行查处,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进过整治,4类问题产品的质量状况明显好转,其中,食用植物油的合格率达94.4%,比2010年上升了6.1个百分点;黄酒合格率达91.7%,比2010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

(三)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得力。

今年一季度,针对风险监测发现龙海市瘦肉精检出集中问题(检出率达30.3%占全省问题样品数的64.7%),当地质监局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向漳州市政府进行通报,同时,约谈龙海市政府,敦促其牵头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龙海市政府及时召开了整治动员大会,成立领导机构,牵头开展全链条的综合整治,公安部门积极介入违法行为的查处,立案5起,批捕7名犯罪嫌疑人。二季度省级监督抽查中龙海市瘦肉精检出率从第一季度的30.3%降到3.3%,降低了27个百分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四)部署周密,快速反应。

厦门质检院,在台湾“塑化剂”事件中,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对119家企业可能涉塑产品和原料样品445批次用不到40天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检验任务,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做到送检样品随到随检,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复检,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三、考察省份的经验给我们的工作启示

通过几天来考察,学习别人的先进、成熟的工作经验,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感觉收获颇多。现将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工作启示总结如是,希望能对今后的食品监管工作起到帮助。

(一)实行企业分级管理,提高监管有效性。

结合我县食品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企业安全管理等级评定办法及配套制度,把企业分级管理,按一定时间内抽检的企业产品合格率进行分类,定级A、B、C、D。按级别的高低,对企业产品有针对性的进行抽检,对于同一企业不同时间段抽检合格率偏差较大的,除了到厂区抽检外,还可以到超市商店货架上的商品进行抽检,避免企业投机行为而引起抽检数据偏差,从而提高本部门掌握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树立两个典型,对合格率偏低的产品限期整改、停产整顿、整改验收等手段,在此过程中,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拒不整改或整改多次不合格的,注销生产许可证。对合格率高的,作为正面典型,加以引导和提高,促进本地区企业更好更快成长。

(二)建立健全台账制度,把好两个厂门。

加大对生产、加工企业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对所购进的每一批次原辅材料都应向供应商索取经营资格、产品合格证明、生产许可证、产品标识和记录完整的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时间、联系方式、联系人的标有企业名称的供货单据

等,生产经营者应妥善保管以上单据并建立台帐,对原辅材料质量进行进厂把关,拒绝有产品质量问题的原辅材料进厂或流入生产线,把好入口关。同时,生产加工企业还应产品出厂质量负总责,加大产品出厂检验力度。暂时不具备检验条件的小作坊,应与有检验能力的检验机构签订委检协议,确保产品批批检验出厂,出厂的每一批产品应建立销售台账,记录好产品的出厂时间、出厂质量状况、销售途径等,把好产品质量出厂关。

(三)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完善政府牵头。

对于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的区域性、行业性食品安全问题,采取约谈、拜访、发文等形式,向地方政府通报,促进当地政府采取积极措施牵头治理。

(四)加强经费保障及检验能力建设。

1.将县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食品安全监管日常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二是重大食品安全项目的专项经费,按照预算追加管理程序落实经费。三是及时足额拨付食品安全监督相关经费,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监督抽查作为当前食品监管的主要手段,政府财政在抽检经费上要给以保障,加大抽检经费的投入力度。

2.加强检验能力建设,缩短检验周期。完善相关的日常检验制度,明确责任,规范岗位职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出检验报告,采购先进的检测设备,学习新的检测方法,缩短检验周期。

五、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社会监督

(一)进行警示教育,针对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通过约谈、整改、召开质量分析会等形式,及时公布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的食品安全事件,对黑窝点通过媒体曝光,及时公布处理结果,正确引导舆论。

(二)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主要渠道作用,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定期开展群众性食品安全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社区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橱窗,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安全知识,分析透视和报道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篇:浅谈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浅谈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质量安全关乎百姓生活,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质监部门作为承担全州食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生产许可和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单位责任重大。在贵州省委开展“十破十立”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履职尽责,运用行政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保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是我们一直思考、重视的问题。现就我州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州现有各类食品生产单位共计648家,其中获证企业117家,小作坊531家。近年来,我州各级质监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及上级质监部门的领导下,不断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力度。严格实施食品生产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震撼各种违法行为;加大食品监督抽查频次;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升执法人员水平。目前我州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趋于平稳,没有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的食品安全事故。

虽然国家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并严格监管,食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总体上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也有所提高,但是部分企业特别是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意识仍然不高,食品安全风险依然

存在,为我们质监的监管工作带了挑战。如何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一、运用食品动态监管网,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 为实现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基本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和网络模式下的动态监管,贵州省质监局建立了食品动态监管网。食品动态监管网的运行,一方面促进了各级质监部门监管工作的规范,提高了监管效能,系统的推广运用也为贵州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等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另一方面,系统对监管企业基础信息、检验信息和生产信息的填报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在企业原材料采购、添加剂使用管理、产品出厂检验和销售产品流向等关键控制点上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极大地促进了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我州各县市质监局要认识到监管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保证企业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完整性。通过动态监管网的企业分级和巡查频次管理,开展现场巡查,提高监管科学性、有效性。

二、创新监管模式,提倡网格化监管

《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应当协助质量监督等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基础档案;在食品生产加

工小作坊登记前核实生产者身份、场地使用权;定期收集、汇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相关信息,并向质量监督部门通报;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工作,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违法行为进行劝诫,并及时向质量监督部门通报。条例的实施为质监部门食品监管网格化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州各县市质监局应同乡镇(街道)密切合作,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的食品协管员名单,定员定岗。稳步推进以质监部门监管员为主体,以政府协管员和企业信息员为支撑的“三员”网络建设,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违法惩治的信息收集能力,建立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为基础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创新的食品网格化监管能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基层监管的作用,畅通信息渠道,形成齐抓共管食品安全的良好局面,提升质监食品监管工作水平。

三、加强检验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技术水平。

目前我州质监部门仅有一个检验检测机构,即黔西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该所无论从硬件或者是软件,其检验能力尚不能满足全州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很大一部分食品产品监督抽查检验中都必须送到其他地区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客观上增加了监管成本,不易提早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因此,我州检验机构必须在提高技术支撑能力上狠下功夫,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检测项目、提升检验能力,增强食品监管的技术支撑能力。

四、深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一是创新工作举措。在签订责任书、自我承诺、自查报告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大培训、大宣讲及召开落实主体责任现场会等新举措;充分利用监督检查、生产许可等多种措施,确保企业主体责任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二是狠抓责任落实。督促食品生产者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不合格品管理、不安全食品召回、消费者投诉受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对企业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三是善于对外“借力”。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的社会监督功能,推动行业自律,通过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构建对食品企业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网络

五、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监督

(一)建立与新闻媒体更为紧密的联系机制,加强主动宣传、正面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客观、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如黔西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和黔西南州广播电台一起合办的《金州食品安全》栏目,通过该栏目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报道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提高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使全州人民对质监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支持。

(二)充分利用黔西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定期发布食品质量抽查公告和重点食品质

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以增信释疑、引导消费。

(三)继续深入开展“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发挥典型带动、增强意识、明确责任、宣传引导、舆论监督的效果。

(四)针对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通过约谈、整改、召开质量分析会等形式,及时公布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的食品安全事件。对黑窝点通过媒体曝光,及时公布处理结果,正确引导舆论。

第四篇:广东省质监局关于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督管理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生产加工环节

食品企业的监督管理办法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年3月28日以粤质监〔2011〕32号发布

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企业的监督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局负责组织、领导本办法的实施;市、县(市、区)局在本行政

区域内负责本办法的具体实施。

上级质监部门应当指导下级质监部门实施本办法,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

查。

第三条 市、县(市、区)质监部门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下,制定本行政区域食品生产监督管理计划,确定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范围以及对食品企业的检查频次,依法做好食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生产许可

第四条 省局负责全省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以及市、县(市、区)质监部门具备的条件,确定并公告本行政区域内各级质监部门分别实施许可的食品品种。

各级质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省局及市局可以将本级负责的食品许可,委托下级局实施。委托实施的,委托机关应当将受理、审查和决定等全过程委托受委托机关实施。

第五条 承担食品生产许可审批发证工作的市、县(市、区)质监局应具备

以下条件:

(一)有健全的食品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核查人员管理、检验机构管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等制度并开展相应工作;

(二)设立独立的食品生产监管机构,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

(三)有独立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机构或在独立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查机构内部设有独立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机构,并具备以下条件:

1.有健全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2.有与开展相关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且不少于3人,其中具有3年以上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经历的人数比例和具有中级以上技术

职称的人数比例均不少于50%;

3.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有工作经费保障;

4.工作人员掌握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熟悉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并按照相关规定参加业务培训。

(四)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许可核查人员资质涵盖由本级局实施审批发证的食品品种,且核查人员数量与本级局实施审批发证的企业数量相适应。

第六条 市、县(市、区)质监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省局申请调整食品生

产许可权限:

(一)符合以下要求的市、县(市、区)质监局,可以向省局提出进一步下

放食品生产许可权限的申请:

1.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

2.本行政区域内相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较多,现行食品生产许可工作

机制难以满足需要;

3.符合省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市、县(市、区)质监局认为本局不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的,可以向省局提出收回部分或全部食品生产许可权限的申请。

第七条 对市、县(市、区)质监局提出的调整食品生产许可权限的申请,省局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审核、批准:

(一)省局有关业务处室审核申请;

(二)省局有关业务处室根据审核情况提出审批发证权限调整方案,并报省

局有关会议审定;

(三)省局召开有关会议审定调整方案;

(四)省局主要负责人签发调整方案。

第八条 省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市、县(市、区)质监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收回其部分或全部食品生产许可权限:

1.不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的;

2.在实施食品生产许可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省局有关业务处室应当加强对市、县(市、区)质监局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市、县(市、区)质监局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及时提出收回食品生产许可权限的方案报省局有关会议审定。

第九条 各级质监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原则,对拟设立和已经设立的食品企业,实施

食品生产许可相关工作。

除涉及国家产业政策的食品生产许可事项,各级质监部门应当逐步向申请人

提供互联网申请方式。

第十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和监督检查档案的管理。档案保存期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同时还应当建立食品生产许可和监督检查信息平台,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查询。

第十一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的申请受理、现场核查、发证检验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并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工作机构和人员履

行工作职责的监督管理。

对存在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市、县(市、区)质监局,省局应当

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

第三章 食品抽样检验

第十二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样品应当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

构检验。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质监部门应当按照监督管理计划组织检验机构实施抽样检验,并依法向同级财政申请抽检经费(包括检验费和购买样品所需费用)。抽样检验项目可以实施食品安全标准全项目检验,也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质量安全实际情况,实施重点项目检验。

第十四条 食品企业对抽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检。

第十五条 对抽样检验不合格的,各级质监部门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等

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食品企业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在职权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企业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市、县(市、区)质监部门应当对食品企业实施分级管理。根据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食品企业划分为四个监督管理等级:

(一)A级: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持续保持食品生产许可必备条件,具备持续生产合格食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二)B级: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持续保持食品生产许可必备条件,基本具备持续生产合格食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三)C级: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基本保持食品生产许可必备条件,不完全具备持续生产合格食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四)D级: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未能保持食品生产许可必备条件,不具备持续生产合格食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第十八条 市、县(市、区)质监部门应当对不同等级的食品企业实施不同频次的监督检查。对A级企业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对B级企业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次(其中现场检查至少1次),对C级企业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次(其中现场检查至少2次),对D级企业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第十九条 市、县(市、区)质监局应当根据监督检查、抽样检验、违法行为查处等日常监管情况,动态调整企业的监督管理等级和对企业的监督检查

频次:

(一)食品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县(市、区)质监局应当下调企业监督管理等级,等级下调无须逐级进行:

1.抽样检验出现2次以上不合格或者1次严重不合格的;

2.监督检查多个项目不符合规定,且未按照要求整改的;

3.拒绝检查和抽样检验的;

4.有其他严重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

(二)B、C级食品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市、县(市、区)质监局可以上调企业监督管理等级,等级上调必须逐级进行:

1.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达到上一级监督管理等级要求的;

2.抽样检验无不合格记录,监督检查各项目符合规定的。

第二十条 市、县(市、区)质监局应当根据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企业监督检查计划,并报上一级质监部门备案。各级质监部门可以根据上级质监部门的工作部署、掌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状况、监管工作需要等,对监督检查计

划进行调整。

监督检查的重点产品主要是本行政区域风险较高、问题较多的产品以及专供婴幼儿、老年人、病人等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监督检查的重点企业是产品质量不稳定、有严重违法记录以及多次被举报投诉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企业。监督检查的重点区域是上述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集中的区域。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质监部门对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实施的监督检查分为常规监督检查和特别监督检查。各级质监部门对食品企业实施监督检查的重点是企业依法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情况。监督检查可采取听取企业汇报,查阅企业记录,询问企业员工,核查生产现场,检验企业产品及所用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调查企业利益相关方等方式。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督促被检查企业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食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有关规定开展自查并提交书面自查报告和自查表,并对企业提交的自查报告和相关材料进行核查,认为需要实施现场检查的,应当告知企业。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食品企业实施

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保持资质一致性的情况;

(二)建立和执行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不合格品管理、食品标识标注、销售台账、不安全食品召回、消费者投诉受理等食品安全

管理制度的情况;

(三)标准执行的情况;

(四)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的情况;

(五)接受委托加工食品的情况;

(六)对与其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情况;

(七)对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实记录食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结果。监督检查结论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人员签字。被检查企业对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签署异议。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就监督检查结论向本单位汇报。被检查企业拒绝签字的,由监督检查人员书面记录后存档。

第二十五条 监督检查工作需要当地人民政府或者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质监部门应当提出工作建议,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告知有关部

门。

第二十六条 监督检查结果应当记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监督检查工作中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依法应当通报同级相关监管部门的,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通报;食品安全信息直接涉及食品认证、计量等情形的,应向质监部门内部相关

工作机构通报。

第二十七条 各级质监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 上级质监部门可以通过查阅监督检查记录、组织交叉检查、随机抽查企业等方式对下级部门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督查。

第二十九条 参与企业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未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履行法定职责、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

行政责任。

第三十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监督检查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业务知识等进行培训和考核,并加强对监督检查队伍的管理,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使其能更好地履行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

责。

第五章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违法行为查处

第三十一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对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行为及时依法查

处,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第三十二条 各级质监部门食品监管机构在监督检查、抽样检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举报投诉等工作中发现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移送稽查机构依法查处;稽查机构在查处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反馈处理结果,以便食品监管机构更新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三十三条 各级质监部门要对食品企业比较集中、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重点村镇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进行重点整顿,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汇报,推动政府组织协调治理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

第六章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三十四条 为督促食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市、县(市、区)质监部门应当建立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三十五条 市、县(市、区)质监部门应当如实填写并及时更新《食品企业基本信息登记表》(附件1),记录食品生产许可证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建立食品企业安全信用档案信息。

第三十六条 市、县(市、区)质监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食品企业实施分级动态监管。对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中记录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存在严重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企业,应当将其列入重点监管的范围,增加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的频次。

第七章 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信息交流

第三十七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卫生部门以及上级质监部门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工作安排开展风险监测有关工作。

第三十八条 各级质监部门对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或者接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的通报,应当及时组织筛查和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

施,防止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第三十九条 在风险监测工作中发现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情形的,各级质监部门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收集以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资料,逐级报送国家质检总局:

(一)风险的来源和性质;

(二)相关检验数据和结论;

(三)风险涉及范围;

(四)其他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十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推进食品安全接待日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增强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食品安全接待日的方式包括定点咨询、网上交流、行业走访、企业座谈、社区宣传等。

第四十一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加强食品企业辖区政府回访,促进双向互动和沟通,形成协调联动。回访形式包括上门协商、会议探讨、网上或书面信息通报等;回访对象包括辖区政府或基层组织(乡镇、街道办事处等);回访内容包括通报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行业质量安全基本情况、当地食品企业的动态

变化信息等。

第四十二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加强相关部门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及时向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的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通报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信

息。

第四十三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开展食品企业负责人约谈工作。对本部门职权范围内所监管的企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各级质监部门应当与该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等相关负责人进行面谈,要求企业认真处理出现的问题,指导企业制定有效整改措施,督促企业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一)产品抽样检验结果严重不合格的;

(二)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风险的;

(三)消费者多次投诉的;

(四)轻微违法违规,要求企业进行限期整改但整改不到位的;

(五)轻微违法违规,经立案查处后认为可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四十四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开展食品安全专家定期咨询和突发食品安全公共事件即时咨询工作,为日常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省、市质监部门应当建立由大专院校、质检机构和食品行业等方面的技术专家组成的质监系统食品安全专家组。

第四十五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具体包括:

(一)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

(二)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录;

(三)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情况;

(四)专项检查整治工作情况;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前款规定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涉及两个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职责的,由相关部门联合公布。

各级质监部门获知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的,应当逐级上报至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卫生部;必要时,可以直接向卫生部报告,并逐级上报至国家质检总局。

第四十六条 市、县(市、区)质监部门应当填写《广东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企业监督管理动态信息表》(附件2),于每月8日前报送上级质监部门。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食品企业是指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食品

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1.食品企业基本信息登记表;2.广东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企业监

督管理动态信息表),

第五篇: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方案

文章标题: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方案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健康发展和社会稳

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为切实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全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市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坚持“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指导思想,坚持分类管理、限制销售的原则,把规范和整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作为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工作重点,采取典型示范、规范管理、联合联建等方式,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散、乱、差的现状得到初步改变,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知法守法意识增强,生产秩序逐步规范,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活动得到有效遏止。

二、界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及产品范围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由10人以下(属个体工商户)组成的,有固定场所,以手工制作为主或者有少量简单的生产加工工具和简易生产设施,其产品无预包装或者简易包装,直接销售给本村或者本乡消费者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从事直接关系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地方特色且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食品以及少数民族食品。凡是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生产婴幼儿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

三、严格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档案。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调查工作,结合我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现状,全局、全员发动,划片包干,进厂、进村、进户,逐一摸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数量、生产品种、基本生产条件、质量安全状况等具体情况,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建立小作坊档案,做到心中有数,为消除监管盲点、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取缔非法生产加工食品的小作坊。对在调查摸底中发现的无卫生许可证、无工商营业执照非法生产经营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登记造册,及时建议卫生、工商等部门予以取缔,同时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名册和有关情况报告县政府。

(三)实行开业、歇业“两申报”制度。季节性生产的小作坊,在开业或歇业时,应向各乡(镇)、村(街道)协管员报告,协管员要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上级组织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开业或重新开业的,须经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其卫生条件和生产条件核查,合格后方可生产。

(四)签订承诺书,强化食品生产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对小作坊生产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了解食品生产加工者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了解食品生产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要逐一签定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伪造食品标识、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严格按标准生产,加强质量控制,接受社会监督,承诺其产品的销售地域范围,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

(五)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在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人员健康、产品检验和产品包装等方面逐步满足基本条件,建立必备的、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方法,指导小作坊建立进货记录、生产记录、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严格按标准和技术要求组织生产,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六)鼓励小作坊联建食品检验室,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模经营。对区域特点突出、生产加工小作坊相对集中的地区,要引导鼓励小作坊联合建立食品检验室,认真履行产品出厂检验义务,保证不合格食品不出厂销售;要指导联建检验室不断完善检验条件和检验能力,督促联建检验室严格实施出厂检验,建立联建检验室的小作坊对食品质量安全承担连带责任的机制。

结合区域特点,鼓励同一地区同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统一标准,规范工艺,联合经营;鼓励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吸纳小作坊为配套加工户,引导小作坊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提倡诚信经营,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控制能力。逐步建立体现区域产品特色的经济联合体和“公司 散户”的规模生产经营模式。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领导,成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

下载质监站2011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质监站2011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政府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总结

    市政府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总结 20**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局属各单位共同努力下,在稳步推进企业改制工作的同时,抓好了党务、工会、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较好地完成......

    食品生产监管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2017年本人兢兢业业,始终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做好科长的参谋与助手,积极主动承担科室多项重点工作,较好的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履职情况以及思想、学习情况总......

    我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之我见

    我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之我见我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特点为:数量众多、分布地域广、监管难度大。其质量安全卫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县主要食品安全隐......

    东莞: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有大调整

    东莞: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有大调整 企业自查为主 政府监督检查 东莞时间网讯 按照国家、省统一监管要求,我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发生重大调整:企业不再仅......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工作总结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工作的部署,在市局和市政府的关心支持领导下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经过近半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按预定计划完成了我市食品生产......

    食品生产监管试题

    食品生产监管相关知识试卷 姓名: 科所: 一、 是非题(共30题) 1、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常温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 2、当包装饮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时,应在产品名称......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监管作业指导书(5篇)

    xx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监管作业指导书一、总则(一)为认真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全过程监管,分局结合区域实际,在总结以往......

    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发布部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文号: 国质检监函(2005)7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