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治超强制卸载的法律依据问题
公路治超强制卸载的法律依据问题
“对被查处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要责令停驶、责令车主对超限超载部分的货物实施卸载或采取强制卸载等纠正措施,消除违法行为。对公路造成损坏的,还应按赔补偿标准及实际损坏程度给予赔补偿。”
九部委《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2007年10月18日)
和九部委2007年的这个《通知》类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公路管理机构在治理超限运输时“采取强制卸载的纠正措施”的提法。那么,公路管理机构有“强制卸载权”吗?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实际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实施之后,这还真的是一个问题。是否具备相应的执法权力,必须要看法律法规是否授权。笔者将从四个方面,作一些粗浅建议。
超限运输的认定标准问题
一般来说,车辆“超载”和“超限”是不同的:超载是汽车装载货物超过汽车额定荷载质量;而超限是指车辆的外廓尺寸或总质量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确需在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行驶的车辆。
交通部规章《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2000年2月13日交通部令第2号)规定:“超限运输车辆是指在公路上行驶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运输车辆:(1)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米以上(集装箱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2米以上);(2)车货总长18米以上;(3)车货总宽度2.5米以上;(4)单车、半挂列车、全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0000千克以上;集装箱半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6000千克以上;(5)
车辆轴载质量在下列规定值以上:单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6000千克;单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10000千克;双联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10000千克;双联轴(每侧各一单轮胎、双轮胎)载质量14000千克;双联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18000千克;三联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12000千克;三联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22000千克”。
此外,2004年4月30日,交通部、公安部、发改委、质检总局、安监局、工商总局、法制办又公布了集中治理超限超载期间“统一的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即:二轴车辆车货总重不超过20吨;三轴车辆车货总重不超过30吨;四轴车辆车货总重不超过40吨;五轴车辆车货总重不超过50吨;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车货总重不超过55吨;虽未超过上述五种标准,但车辆装载质量超过行驶证核定载质量的)。该标准简单易行,并沿用至今;但是文件中的“集中治理期限”仅限于“从2004年6月20日起,利用1年时间”,至于“集中治理期限”结束之后,该“超限超载认定标准”是否继续适用,适用多长时间,和《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的标准如何衔接等问题,目前尚无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来明确。
强制卸载的性质问题
笔者认为:“强制卸载”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细类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释义》,“恢复原状即行政机关要求违法当事人将侵害对象恢复到侵害之前的状态”;对非法超限运输货物的“强制卸载”即是要求行政相对人,将可解体的货物(注:不可解体超限运输车辆可依法申请公路超限运输许可,同时,因为是“不可解体”,也不存在“卸载”的问题)中的“超限”部分予以转移,从而恢复到合法装载标准之内的状态。
“强制卸载”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里的“查封”或“扣押”,原因
有二:第一,“查封”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就地查实、封存,以待具体行政行为后加以处理的行政强制措施;而“强制卸载”只需卸载货物至合法装载状态即可,并不就地封存,因此“强制卸载”不属于“查封”。第二,“扣押”是行政主体强制留臵相对人的财物,限制其继续占有和处分;而“强制卸载”只是行政机关强行将货物卸载至合法的装载标准范围内即可,行政相对人对被强制卸载的货物既可自行保管,也可另外联系车辆装载,其对其货物的占有、处分权并未因“强制卸载”而受任何影响;行政机关也无没有任何必要强行留臵行政相对人的货物。
公路管理机构“强制卸载”的法律依据问题
(一)法律法规未授权公路管理机构强制卸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第七十六条第(五)项规定,车辆在公路上擅自超限行驶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注意:这里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属于行政命令,行政命令仅仅是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不对行政相对人产生直接的强制作用。
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
第六十四条规定,对超限运输车辆,“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这里的“责令改正”和《公路法》的规定一致,属于行政命令,不对行政相对人产生直接的强制作用。
(二)地方性法规、规章授权强制卸载的合法性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实施前
比如《河北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规定》(2010年8月1日起施行)第十二条:“治超执法人员对超限超载的货运车辆,应当责令违法责任人自行卸载。违法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自行卸载的,应当
强制卸载,卸载费用由违法责任人承担”。
但是,自《行政强制法》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后,任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都不能再授权公路管理机构或其他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强制卸载,原因是:第一,根据《立法法》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的,属于应“由有关机关依照权限予以改变或者撤销”的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既然《公路法》未就“强制卸载”作出规定,那么作为下位法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均不应就“强制卸载”作出规定。第二,原地方性法规、规章授权公路管理机构对超限运输车辆实施强制卸载的,在《行政强制法》实施后,相关规定一律失效(包括九部委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公路管理机构实施“强制卸载”的规范性文件)。综上所述,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公路管理机构实施“强制卸载”不具备任何法律依据。
从《物权法》看“强制卸载”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四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第三十九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超限运输货物无论运输到何地,无论是否被卸载,都是货主的动产,货主依法享有对货物的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货主基于道路运输合同,将货物交由承运人运输,承运人依法取得对货物占有的权利;违法的是超限运输行驶公路的行为本身,但是被卸载的货物不是违法所得,不是非法财物,在此
情况下,除非有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否则行政机关(包括公路管理机构在内)不能强制卸载,更不能对货物自行处臵。就公路管理机构来说,在无新的法律法规支持的情况下,公路管理机构无权实施“强制卸载”,只能“责令改正”,并由当事人自行卸载。
既然公路管理机构无法律依据强制卸载,也不能擅自处臵被卸载的货物,那么,牵扯“卸载”问题时,必须做到合理合法、慎之又慎。具体应注意三点:一是如果要卸载超限部分的货物,必须取得车主或承运人同意;二是只有在车主或承运人主动要求由公路管理机构帮助卸载的情况下,公路管理机构才可以实施卸载,否则,一律应由车主自行卸载;三是无论货主、承运人自行卸载或公路管理机构帮助卸载,均属于民事行为,而不是行政行为,牵扯货物的保管、收费等问题时,应当按照《民法》、《合同法》等规定平等协商、共同签订协议,不宜由公路管理机构单方确定,否则易引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从目前公路治超站建设的情况来看,不少治超站点存在建设标准较低、建筑面积小、无卸载场地和货物仓库,无可供卸载的机械、设备,执法人员数量不足等情况,无论治超站实施“强制卸载”或“帮助卸载”,实际操作中都存在巨大的困难,这也是公路治超工作中的一大尴尬。
从实际情况来说,没有强制卸载权,实际上就很难对可解体的超限运输货物“消除违法状态”,非法超限运输的治理力度自然会受到影响,公路、桥梁本身的安全和交通安全就容易受到损害;即便允许强制卸载,如果仅仅把该工作局限于路面治理超限运输的最后环节,实际上都难以保证治超效果。只有真正从汽车生产、货物起运等源头治理下手,确保合法装载,这才是治超的“王道”,可以这么说:治超既是一个立法问题,也是一个整体制度设计的问题。
第二篇:浅析公路治超强制卸载的法律依据问题
浅析公路治超强制卸载的法律依据问题
浅析公路治超强制卸载的法律依据问题
“对被查处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要责令停驶、责令车主对超限超载部分的货物实施卸载或采取强制卸载等纠正措施,消除违法行为。对公路造成损坏的,还应按赔补偿标准及实际损坏程度给予赔补偿。”
——九部委《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2007年10月18日)
和九部委2007年的这个《通知》类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公路管理机构在治理超限运输时“采取强制卸载的纠正措施”的提法。那么,公路管理机构有“强制卸载权”吗?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实际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实施之后,这还真的是一个问题。是否具备相应的执法权力,必须要看法律法规是否授权。笔者将从四个方面,作一粗浅分析。
一、超限运输的认定标准问题
一般来说,车辆“超载”和“超限”是不同的:超载是汽车装载货物超过汽车额定荷载质量;而超限是指车辆的外廓尺寸或总质量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确需在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行驶的车辆。
交通部规章《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2000年2月13日交通部令第2号)规定:“超限运输车辆是指在公路上行驶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运输车辆:(1)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米以上(集装箱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2米以上);(2)车货总长18米以上;(3)车货总宽度2.5米以上;(4)单车、半挂列车、全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0000千克以上;集装箱半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6000千克以上;(5)车辆轴载质量在下列规定值以上:单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6000千克;单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10000千克;双联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10000千克;双联轴(每侧各一单轮胎、双轮胎)载质量14000千克;双联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18000千克;三联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12000千克;三联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22000千克”。
此外,2004年4月30日,交通部、公安部、发改委、质检总局、安监局、工商总局、法制办又公布了集中治理超限超载期间“统一的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即:二轴车辆车货总重不超过20吨;三轴车辆车货总重不超过30吨;四轴车辆车货总重不超过40吨;五轴车辆车货总重不超过50吨;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车货总重不超过55吨;虽未超过上述五种标准,但车辆装载质量超过行驶证核定载质量的)。该标准简单易行,并沿用至今;但是文件中的“集中治理期限”仅限于“从2004年6月20日起,利用1年时间”,至于“集中治理期限”结束之后,该“超限超载认定标准”是否继续适用,适用多长时间,和《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的标准如何衔接等问题,目前尚无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来明确。
二、强制卸载的性质问题
笔者认为:“强制卸载”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细类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释义》,“恢复原状即行政机关要求违法当事人将侵害对象恢复到侵害之前的状态”;对非法超限运输货物的“强制卸载”即是要求行政相对人,将可解体的货物(注:不可解体超限运输车辆可依法申请公路超限运输许可,同时,因为是“不可解体”,也不存在“卸载”的问题)中的“超限”部分予以转移,从而恢复到合法装载标准之内的状态。
“强制卸载”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里的“查封”或“扣押”,原因有二:第一,“查封”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就地查实、封存,以待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加以处理的行政强制措施;而“强制卸载”只需卸载货物至合法装载状态即可,并不就地封存,因此“强制卸载”不属于“查封”。第二,“扣押”是行政主体强制留置相对人的财物,限制其继续占有和处分;而“强制卸载”只是行政机关强行将货物卸载至合法的装载标准范围内即可,行政相对人对被强制卸载的货物既可自行保管,也可另外联系车辆装载,其对其货物的占有、处分权并未因“强制卸载”而受任何影响;行政机关也无没有任何必要强行留置行政相对人的货物。
三、公路管理机构“强制卸载”的法律依据问题
(一)法律法规未授权公路管理机构强制卸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
第七十六条第(五)项规定,车辆在公路上擅自超限行驶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注意:这里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属于行政命令,行政命令仅仅是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不对行政相对人产生直接的强制作用。
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
第六十四条规定,对超限运输车辆,“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这里的“责令改正”和《公路法》的规定一致,属于行政命令,不对行政相对人产生直接的强制作用。
(二)地方性法规、规章授权强制卸载的合法性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实施前
比如《河北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规定》(2010年8月1日起施行)第十二条:“治超执法人员对超限超载的货运车辆,应当责令违法责任人自行卸载。违法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自行卸载的,应当强制卸载,卸载费用由违法责任人承担”。
但是,自《行政强制法》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后,任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都不能再授权公路管理机构或其他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强制卸载。原因是:第一,根据《立法法》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的,属于应“由有关机关依照权限予以改变或者撤销”的事项;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因此,既然《公路法》未就“强制卸载”作出规定,那么作为下位法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均不得就“强制卸载”作出规定;第三,原地方性法规、规章授权公路管理机构对超限运输车辆实施强制卸载的,在《行政强制法》实施后,相关规定一律失效(具体应包括九部委《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公路管理机构实施“强制卸载”的有关规定)。因此,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公路管理机构实施“强制卸载”不具备任何法律依据。
四、从《物权法》看“强制卸载”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四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第三十九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超限运输货物无论运输到何地,无论是否被卸载,都是货主的动产,货主依法享有对货物的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货主基于道路运输合同,将货物交由承运人运输,承运人依法取得对货物占有的权利;违法的是超限运输行驶公路的行为本身,但是被卸载的货物不是违法所得,不是非法财物,在此情况下,除非有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否则行政机关(包括公路管理机构在内)不能强制卸载,更不能对货物自行处置。就公路管理机构来说,在无新的法律法规支持的情况下,公路管理机构无权实施“强制卸载”,只能“责令改正”,并由当事人自行卸载。
既然公路管理机构无法律依据强制卸载,也不能擅自处置被卸载的货物,那么,牵扯“卸载”问题时,必须做到合理合法、慎之又慎。具体应注意三点:一是如果要卸载超限部分的货物,必须取得车主或承运人同意;二是只有在车主或承运人主动要求由公路管理机构帮助卸载的情况下,公路管理机构才可以实施卸载,否则,一律应由车主自行卸载;三是无论货主、承运人自行卸载或公路管理机构帮助卸载,均属于民事行为,而不是行政行为,牵扯货物的保管、收费等问题时,应当按照《民法》、《合同法》等规定平等协商、共同签订协议,不宜由公路管理机构单方确定,否则易引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从目前公路治超站建设的情况来看,不少治超站点存在建设标准较低、建筑面积小、无卸载场地和货物仓库,无可供卸载的机械、设备,执法人员数量不足等情况,无论治超站实施“强制卸载”或“帮助卸载”,实际操作中都存在巨大的困难,这也是公路治超工作中的一大尴尬。
从实际情况来说,没有强制卸载权,实际上就很难对可解体的超限运输货物“消除违法状态”,非法超限运输的治理力度自然会受到影响,公路、桥梁本身的安全和交通安全就容易受到损害;即便允许强制卸载,如果仅仅把该工作局限于路面治理——超限运输的最后环节,实际上都难以保证治超效果。只有真正从汽车生产、货物起运等源头治理下手,确保合法装载,这才是治超的“王道”,可以这么说:治超既是一个立法问题,也是一个整体制度设计的问题。
参考资料:
1.莫于川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
2.颜世晔 肖扬:《公路路政管理培训读本》(法律出版社)
(本文2014年7月7日发表于中国公路网“路政那些事”栏目,发表时改名为《公路治超
强制卸载的法律依据问题》
第三篇:公路治超工作总结
鲁甸县路政管理大队
治超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局治超工作要求及安排,我县对辖区全面开展治超工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心组织,周密布置,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和治超成果。现将治超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了组织机构
组长:何兆平
副组长:康文学
成员:杨永万 李世奇刘鹏程阮云江 刘松 周文燕 周建梅
张红
为了使我县治超工作顺利进行,我路政管理大队多次召开了治超工作会议,对治超工作进行了部署,成立了由大队队长担任组长的治超工作组。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认真细致组织落实,通过抓紧“人”、“车”、“装”、“路”四个关键环节,强化源头监管,治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执法情况
1、明确责任,加强团结,密切合作。我路政大队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要坚持部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严格按照 “加强配合、各司其职”的原则和要求开展工作。我们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利于大局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话不说。
2、加强学习、统一执法口径和标准,为了保证我站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执法人员积极加强学习,从而有力的打击车辆超限超载的违法违章行为。对于车辆第一次超限超载且能主动卸载的,以教育为主,不予罚款,但应在车主道路运输证上进行超限超载违章登记,严格执行抄告制度。对于车辆超限超载超过2次的,除实施卸载和登记外,交通部门可按照《公路法》,对单车处以每次不超过1000元的罚款。对于超限超载登记超过3次的,取消其营运资格。
3、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检查,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原因、研究整改方案,提出实施措施。
4、票据填写必须做到填写正确,法律依据明确,字迹工整,清晰、整洁。在坚持严格执法的同时更要注重热情服务,做到执法语言文明、指挥手势规范,法律、法规的解释清楚、简洁明了、到位。上路巡查时着装整齐,配带上岗证和工作证。
5、加强队伍建设,整顿工作纪律,规范执法行为,我路政大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宗旨,以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从而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人人熟悉业务,文明执法,礼貌待人。全面整顿工作纪律,工作作风,排查执法程序的规范性,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持证上岗,从而达到符合规定,程序合法。
三、监督检查
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我们上路执法检查,作为一线工作,面对的是整个社会,面对的是人民群众,面对的是社会各界,我们的任务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保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我们的职责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我们的形象代表着整个行业形象。因此,我们要公开公正接受来自社会各界、人民群众、上级领导等各方面的监督检查,与此同时更应该自觉做到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整改。只有通过监督检查才能做到对内增强素质,对外树立形象,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与社会。
通过以上措施与一段时间的治理,我路政大队治理超载超限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我们也深深认识到,治理“超载超限”工作对我们而言,虽然不是一个崭新的内容,但却需运用一些崭新的方法,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研究治理非法超限超载的新办法,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治理超载超限工作发展,加大治超力度,逐步建立健全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加强执法人员超限超载知识、业务知识,提高执法人员依法治超的能力,发挥好我们的职能作用,坚持不懈,将治理超载超限工作深入地开展下去。
鲁甸县交通局管理大队
2008-12-18
第四篇:公路治超工作总结
承德市治理公路超限超载工作总结
2004年6月20日全国治超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按照省政府治超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治超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2004年治超工作总结如下:
一、治超工作总体情况
按省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我市进行了治超工作动员和安排部署,并制定了《承德市深化公路治超实施方案》,市政府召集有关单位对方案进行了专题讨论和协调后,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给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执行。针对治超工作实际和治超新形势确定了我市的治超模式:成立专门组织,各部门集中办公,联合执法,参加治超人员专职从事治超,确保治超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治超检测站点建设情况。为加大治超力度,解决绕行逃避检测现象,考虑现在治超一线工作困难,市治超办对检测站点进行了多次筛选,于2004年6月15日前完成了治超检测站点和卸载场地选址工作。场地占用形式主要是在利用国省干线上现有路政中队和临时租用两种。2004年经省纠风部门批准我市启动了十一个临时检测点,2004年12月省治超办根据冀纠风办[2004]15号文件《关于全省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调整规范问题和审查结果的通知》要求,将我市治超检测站点调整为三个。
2、检测仪器购置和维修情况。我市路政部门原有10个便携式称重仪已于6月9日全部按新标准更换程序芯片并检修完毕,新购买12台称重仪于6月14日全部到货。所有称重仪已全部经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认定。
3、宣传和人员培训情况。由于这次全国治超实行统一的新标准,所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在承德日报、市电视台、电台发布公告;在公路沿线刷写标语;向过往司机发放宣传单;对各大企业、厂矿上门宣传讲解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针对治超工作新要求、新标准对全市治超执法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交通部门于6月9日召集全市路政大队、中队长及治超站点人员进行了再动员和业务集中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有:相关法律法规、新的认定和卸载标准、纪律要求等。
4、在用大吨小标车辆恢复情况。根据国家发改委现已公布的需改车型,市治超办与发改委、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进行了协调,并下发了有关文件,公安车管、交通征稽部门正在按有关规定进行恢复之中,由于车主和汽车厂家对恢复工作不积极,目前我市需改在用大吨小标车辆共7523辆,已改行驶证4606辆,其他车辆正在进行之中。
5、路面治理情况。全市11个治超检测站点自6月20日9时启动以来,截至12月31日共出动路政22550人次;交警1283人次,检测车辆27609辆,源头劝返5759辆,确认为超限超载的649辆,卸载货物7634吨,罚款59.8万元。从目前统计来看,双超车辆由15%下降至3%左右,治理效果比较明显。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在认真总结华北治超工作的基础上,我市按照国家和省治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省治超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全市治超工作进行了再部署。
本次治超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了以主管交通的副市长为组长,相关11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治超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政府主管交通的副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交通局副局长为副主任,相关部门的人员为办公室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全市治超办的日常工作。为便于工作,形成合力,办公室人员实行统一办公,专职从事治超工作,以便随时协调和解决治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市治超办办公地址设在市公路管理处。同时,要求各县区也照此模式成立治超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部署本辖区的治超工作。
(二)、加大宣传和源头治理力度
由于本次治超实行新的标准和政策,所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报刊刊登公告,在电视台9个频道做游走字幕公告;印制了3万份治超宣传单、标语和公告,通过在公路沿线及各村镇张贴标语和治超公告,向过往司机分发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创造~氛围。发改委、公安、工商、交通积极开展“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改型车辆的恢复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对各大厂矿、企业等实行上门宣传,认真讲解治超政策和安全运输的利弊,劝导其支持治超工作,按时恢复“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改型车辆,守法运输。尽最大努力缓解路面治理工作压力,做到标本兼治。
(三)、加强集中治理工作的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1、加强岗前培训和设备及收费标准认定。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交通部“~准”,坚持依法治超,杜绝非执法人员上岗。实行岗位负责制,认真落实岗位职责,确保人员、车辆、设备安全。全部检测仪器已检修并经质监部门标定;卸载货物的装卸和保管费标准已制定并经市物价部门批准,各治超点已在现场公示并执行。
2、加强安全教育,完善治超现场标志,确保安全。上岗前除执法教育外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夜间执法人员统一穿着反光标志服装,完善现场照明灯光,防止出现人身安全事故,同时在治超检测点前后100~200米的相应位置设置反光标志牌和反光锥形标筒,预先提示驾驶人员,防止安全事故。
3、在治超现场,坚持“文明执法,文明服务”,严格执行治超相关政策,对双超车辆称重、卸载、处罚一站式完成,减少了车辆往返、掉头等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
4、组织纠风、路政、交警相关部门进行经常性明察暗访,减少和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和安全隐患,全年没发生执法人员违法违纪和“三乱”现象。
(四)、严格执法,加大路面稽查力度
为确保铁铲行动取得实效,我市根据路~点和交通量等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共设置了11个治超检测点。要求各
治超检测点相关部门人员联合执法,专职从事治超工作,实行部门职能互补,协调联动,各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对经检测超限超载车辆坚持一次卸载到位并处以罚款,绝不姑息,减少公路损害和安全隐患。
三、存在主要问题
1、治超资金不足。交通部门购置称重检测设备和租用卸载场地以及治超人员工资及补助费用,还需省厅列入专项经费。
2、我市治超监测站点出宽城为固定站外,其余均为临时站点,治超一线工作条件极为艰苦,特别是暑期和寒冬季节,治超执法人员更需付出艰苦,能否批准把临时治超监测站建设成为固定治超监测站。
3、治超称重检测设备多为动态轮重仪,精确性不够稳定,容易与车主发生争议。
4、部门之间的上下协调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
5、对地方保护、干扰治超工作的行为还需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从各检测点治理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超限超载车辆90%是本地区车辆(运输铁矿石、铁精粉;钢材;煤等车辆),集体闯关、拒检和故意堵塞交通现象时有发生。
总之,自“零点行动”和“铁铲行动”以来,我市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各尽其职,全体治超执法人员扎实工作、克服困难,使我市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市超限超载车辆得到明显遏制,公路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保障了公路安全畅通,维护了公路运输市场秩序,同时在治超工作中没出现安全事故,为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治超工作人员顽强拼搏、辛勤努力的结果。
今后,我们将继续从维护公路安全畅通,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角度出发,认真履行职责,在认真总结2004年治超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和困难,全力做好2005年及以后的治超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承德市治超办
二00五年一月
第五篇:公路治超工作总结
承德市治理公路超限超载工作总结s0100
2004年6月20日全国治超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按照省政府治超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治超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2004年治超工作总结如下:
一、治超工作总体情况
按省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我市进行了治超工作动员和安排部署,并制定了《承德市深化公路治超实施方案》,市政府召集有关单位对方案进行了专题讨论和协调后,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给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执行。针对治超工作实际和治超新形势确定了我市的治超模式:成立专门组织,各部门集中办公,联合执法,参加治超人员专职从事治超,确保治超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治超检测站点建设情况。为加大治超力度,解决绕行逃避检测现象,考虑现在治超一线工作困难,市治超办对检测站点进行了多次筛选,于2004年6月15日前完成了治超检测站点和卸载场地选址工作。场地占用形式主要是在利用国省干线上现有路政中队和临时租用两种。2004年经省纠风部门批准我市启动了十一个临时检测点,2004年12月省治超办根据冀纠风办[2004]15号文件《关于全省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调整规范问题和审查结果的通知》要求,将我市治超检测站点调整为三个。
2、检测仪器购置和维修情况。我市路政部门原有10个便携式称重仪已于6月9日全部按新标准更换程序芯片并检修完毕,新购买12台称重仪于6月14日全部到货。所有称重仪已全部经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认定。
3、宣传和人员培训情况。由于这次全国治超实行统一的新标准,所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在承德日报、市电视台、电台发布公告;在公路沿线刷写标语;向过往司机发放宣传单;对各大企业、厂矿上门宣传讲解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针对治超工作新要求、新标准对全市治超执法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交通部门于6月9日召集全市路政大队、中队长及治超站点人员进行了再动员和业务集中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有:相关法律法规、新的认定和卸载标准、纪律要求等。
4、在用大吨小标车辆恢复情况。根据国家发改委现已公布的需改车型,市治超办与发改委、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进行了协调,并下发了有关文件,公安车管、交通征稽部门正在按有关规定进行恢复之中,由于车主和汽车厂家对恢复工作不积极,目前我市需改在用大吨小标车辆共7523辆,已改行驶证4606辆,其他车辆正在进行之中。
5、路面治理情况。全市11个治超检测站点自6月20日9时启动以来,截至12月31日共出动路政22550人次;交警1283人次,检测车辆27609辆,源头劝返5759辆,确认为超限超载的649辆,卸载货物7634吨,罚款59.8万元。从目前统计来看,双超车辆由15%下降至3%左右,治理效果比较明显。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在认真总结华北治超工作的基础上,我市按照国家和省治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省治超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全市治超工作进行了再部署。
本次治超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了以主管交通的副市长为组长,相关11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治超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政府主管交通的副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交通局副局长为副主任,相关部门的人员为办公室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全市治超办的日常工作。为便于工作,形成合力,办公室人员实行统一办公,专职从事治超工作,以便随时协调和解决治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市治超办办公地址设在市公路管理处。同时,要求各县区也照此模式成立治超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部署本辖区的治超工作。
(二)、加大宣传和源头治理力度
由于本次治超实行新的标准和政策,所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报刊刊登公告,在电视台9个频道做游走字幕公告;印制了3万份治超宣传单、标语和公告,通过在公路沿线及各村镇张贴标语和治超公告,向过往司机分发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创造舆论氛围。发改委、公安、工商、交通积极开展“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改型车辆的恢复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对各大厂矿、企业等实行上门宣传,认真讲解治超政策和安全运输的利弊,劝导其支持治超工作,按时恢复“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改型车辆,守法运输。尽最大努力缓解路面治理工作压力,做到标本兼治。
(三)、加强集中治理工作的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1、加强岗前培训和设备及收费标准认定。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交通部“五不准”,坚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