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市供水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思考
县市供水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其思考
随着市场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全国各县市供水企业有的已经与国际接轨,有的已经成为了大企业、大公司,供水体制、供水质量、供水服务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水企业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另外,由于供水企业具有公益性、地域性、水资源的不可替代,从而形成了供水行业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就目前全国供水企业来看,供水企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国有化与市场化并存,管理机制集权化与企业自主管理并存。供水企业没有完全脱离政府进行市场运作,供水经营受政府、社会等方面的制约与束缚,人才、管理、竞争机制受限,企业正处于发展的瓶颈。作为各县市人民政府,供水企业的带头人,如何引领供水企业走出困境,确保为市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确保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的同时,作为管理和经营者亟需探讨出新形势下供水企业的发展道路和方向。
一、供水企业发展现状。
(1)企业产权现状:供水企业由于自然垄断性和公用事业性,其产权结构基本是单一的国有产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国内一些供水企业已开始以多种形式积极引入各种资本,供水企业产权出现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外来资本、独资、合资、社会法人股、职工个人股等。至此,企业结束了单一的国有产权制产权,呈现了多种产权并存的局面。
(2)企业负债现状。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供水企业相对稳定,工资待遇比较好,优越的变业环境吸引着大批员工的进入。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企业员工过多,内退、退休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便成了企业深重的包袱。其次是供水企业长期依赖银行贷款生存,多年来积压下来的债务,形成巨额的贷款利息,债务所产生的利息,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对于身负重担的供水企业来说,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供水企业喘不过气。再一个是社会保险性收费连年提高,也直接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使本来就负债累累的供水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3)经营效益现况。企业经济效益主要依靠供水,县市级敷设的水管大都是五十到六十年代所敷设的铸铁管,由于大部分供水管道锈蚀老化,敷设年代久 1
远,“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的供水企业每年供水回收率仅为50%左右,供水回收率提不上去,企业的经济效益起色不大。
(4)制水工艺现状。从全国大中小城市的制水工艺来看,大部分中小城市仍然沿用着百年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制水工艺。据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全国1073个重点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源地25%的水质不达标,115个地下水源地中,35%的不合格。由于水源水质遭受人为污染,供水企业传统的制水工艺根本除不了有机物和溶解态化学物质。
(5)资金投入现状。全国大部分城市水务公司成分复杂,有国营、合资、民营等各种类型。自来水企业定位不明确,既有自收自给的经营压力,又要担负政府部分的公共职能,还得不到政府有力的财政支持,供水企业的资金只有靠从银行借贷来维持正常企业的运转。
二、供水企业面临的困惑。
(1)政府投资力弱,企业急需加快发展。全国各县市供水企业财产大部分属于国有资产,担负着城市配套供水管网、供水设备的改造。供水企业要净化饮用水中的有害物,急需大量的资金,钱从何而来,对于负债经营,巨额投资压力的供水企业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
(2)企业渴望维权,法制化管理难度大。偷盗水、违章用水现象是困扰供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因素之一,拖欠水费则是供水企业“老大难”问题,目前,保护供水企业权益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国务院出台的《城市供水条例》。随着供水事业的飞速发展,作为指导和规范城市供水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已经明显滞于供水管理实际,而且与国家最新出台的相关法规出现了一些矛盾,致使供水企业的法制化管理难度加大,供水企业在处理违章用水方面的执法力度不够,办法不多,常常遇到供水管因人野蛮施工挖断,供水公司派人修复后,维修费用得不及时赔偿,拖欠的水费不能及时到位的尴尬局面。
(3)机制不健全,企业要求责权利明晰。供水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生产经营、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科技技改方面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内在动力不足,科学规范管理能力弱化,人才队伍建设的 2
总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人才使用机制不完善,人员的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还有待改进。这些体制机制问题的存在,增加了综合协调的难度,不能很好地形成工作合力,影响了整体效能的有效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供水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4)水价定位不合理,水资源意识不强。水价形成机制直接影响供水企业效益,近年来由于电费、原材料、人工费等费用大幅上涨,然而供水企业的水费价格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全,有的甚至出现不升反降的现象。赤壁市周边6县市生活用水水价:咸宁1.5元/吨、通山县1.53元/吨、崇阳县1.53/吨、通城县0.92/吨、洪湖市1.65/吨、赤壁市1.1/吨。水价明显偏低,水资源的价值得不到合理的体现,从而导致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5)管网无序竟争,供水企业被动应对。在城镇建设步伐日加快的今天,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密切关系的城市网管“大动脉”必须要实行严格的标准和监管措施。但是,一些工程实施市场运作后,施工方中标后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采购一些劣质的管材,以达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工程投入使用后,直接暴露出网管漏损,维修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此时,施工方又不再承担任何责任,此时,供水公司为了保障居民正常用水,只得无奈地继续着施工方的后续工作。
三、企业发展与思考。
1、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机制。责权利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现代企业管理必须通过资产管理、法律法规、行业管理、城市规划、经济调控、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方式进行;必须按照《公司法》改革供水企业,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将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明确国有资本出资人和经营者责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完善地方政策,减少企业对政府的依赖,确保供水企业担负起为城市服务的重任。
2、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作 3
为具有独立经营的供水企业,既要使水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又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水价。制定城市供水价格时,应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理顺水价成本、费用构成、利润水平及水价构成,建立和完善供水成本核算体系与定额标准,确保供水企业可以收回合理的运营成本和投资成本,促进供水事业的有序发展。同时水价改革应健全各项配套措施,完善相关节水措施。在调查的基础上,明确水价改革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推进阶梯式水价;针对不同城市特点,实行季节性水价;考虑居民和企业承受能力,确保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用水等。同时应完善相关节水措施,如城市市政、园林、绿化、消防等公共设施用水应实行计量计价制度;鼓励工业、市政、环境、绿化等行业使用回用水等。
3、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利益。加大稽查力度,成立接受政府和企业双重领导的具有执法职能的稽查大队。对内稽查吃、拿、卡、要、贪污,挪用水费等违章和不履行职责的现象;对外履行执法职能,稽查违章用水,在管网上乱接乱建,用户窃水行为,保护企业的利益。严格实施供用水合同制度,对违约用户收缴违约金,对欠费用户收缴滞纳金,对欠费用户及时停水,对拒不交纳水费的用户通过诉讼解决。加强大口径水表的跟踪管理,同时强化水表抄收和追收工作,探索多种收费方式,以大户欠费催缴为重点,提高水费回收率。充分利用法律手段,通过对典型事件的处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收费工作顺利进行。
4、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供水企业理应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强化基础管理,控制成本增长,提高经济效益。一是降低管网漏失率。供水企业应从“跑冒滴漏”上下功夫,即抓好破旧网管更新与改造,减少供水过程中的跑冒;组织人员经常检查、巡视用水情况,防止供水网管上的滴漏。此外,供水企业还应抓好水表计量、管网及附属设施管理和规范用水管理等工作环节。全面推行以表计量,4
杜绝估表现象,要加强管网及附属设施的管理,定期巡视、维修,及时处理问题,运用先进仪器,清查管网暗漏,消除供水漏失隐患。二是抓好节能降耗。供水企业要大力推行技术革新,积极进行设备改造,及时引入引进供水行业中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统一科学调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频率,努力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三是实施目标责任制。在可控总目标确定后,企业领导人要把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基层单位、班组或个人,从而确保目标责任制得到顺利贯彻。执行“日结算、旬分析、月总结”制度,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5、用创新思维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及时更新观念,引进先进技术,更新旧的机制,让企业快速稳步地进入发展轨道。一是树立“诚信立业、热情服务”的思想,把“管理加服务”调整为“以服务促管理,通过服务实现管理。”积极开展党员进社区联络点服务,推行“一户一表”完善咨询、报装、收费一条龙服务,加强“供水热线”服务,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用户中建立良好企业形象,为企业稳步发展打好基础。二是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节能降耗,以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发展效率。
城市供水是城市场公用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必须以科学发展的思路,把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市场开放与政府监管的相互兼容、企业效率与优质服务的彼此兼容。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篇:对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作者:来源:西湖区侨联日期:2008-11-1
2经过实地考察、座谈与问卷调查、走访相关部门,我们总结了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对策意见。
一、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西湖区现有侨资企业70多家,全部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注册成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其中以合资居多。境外在西湖投资的华侨华人,大多来自美国、韩国、日本、香港及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产业涉及行业门类较多,既有生产性领域,也有高科技和服务型领域。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来说,广大侨资企业立足实际,着眼发展,服务社会,既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效益,为我区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增添了生机活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的侨资企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西湖较好的区位优势,为侨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西湖区资源丰富,环境良好,人气、财气、秀气、灵气“四气兼备”;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四宜相容”;西湖、西溪、运河、钱塘江“四水共导”;西湖养眼、西溪养肾、西山养肺、西冷养心“四养同区”。近年来西湖区委、区政府又提出了“打造全国最美丽城区”的目标任务,努力实现“生态一流、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城乡统筹、全面协调,管理民主、文明礼义,生活安宁、社会和谐”的奋斗目标。同时,西湖区高等院校、高新企业和科研院所众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早推进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灵活;民营经济十分活跃,生态型农业发展良好。优质的投资环境为侨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得到广大侨资企业的广泛认同。
(二)西湖优质良好的服务环境,使侨企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近年来,西湖区各级党委和职能部门,认真覆行职责,积极为侨资企业提供了优良周到的高效服务。各级政府机关建立了“绿色通道”,在办理侨资企业项目确认、申报、审批、办证、领照、签证等各个环节流程中,限时办理或上门服务,同时规范办理手续,提供流程样本,注解所需报备材料及相关事宜,搞好跟踪服务,采取了 “一条龙服务”、“一门式”审批的做法。区侨联、区外经贸局、区招商局,注意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在引资引智、政策宣讲、为侨服务等重点工作上常抓不懈,积极为侨资企业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积极营造亲侨护侨为侨的社会氛围。所有这些都使多数侨资企业着眼于长远发展,在实现销售收入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增加投资,新上生产线和生产项目,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企业。如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杭州杭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其发展状况都很不错。
(三)西湖区大部分侨企外向度高,出口创汇的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从调查情况看,由于侨资企业的营运资本中部分或全部来自海外华人华侨投资,与海外市场存有天然的联系渠道,这为侨资企业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侨资企业已成为我区出口创汇收入的主体之一。如澳籍华人姜辉先生独资创建哼哈口腔医院后,今年又在我市下沙买地80亩,与西班牙合作建造国内最大的心脏起博器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市场潜力大,科技水平高,无污染,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产品一经投入生产,出口创汇的竞争能力将十分明显。
(四)侨企诚信经营,社会信誉度高。据调查,侨商在海外一般都有自己发展很成功的企业,他们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强,经营管理理念先进,有成熟的市场网络。在西湖侨资企业中,自觉遵守国内法律,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注重环保,赢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五)侨企实现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近年来,侨企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在西湖区不胜枚举,他们关心困难人员,资助失学儿童、捐助灾区人民、义务办班授课,大力倡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香港企业家查济民、刘璧如夫妇热爱祖国、热爱故乡,多次资助文教、科技、文化艺术等单位,一次出资2000万美元,赞助母校浙江大学创设“科技教育基金会”,被浙大授予查先生为荣誉博士学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西湖区广大侨资企业纷纷捐款达50多万元,并通过各种途径,扶贫帮困,弘扬美德,为营造文明之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侨资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使侨资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据调查,受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多数侨资企业产品成本上升,产量和出口量减少,企业效益下滑,部分侨资企业出现亏损,有的甚至破产倒闭。
(二)银行融资难制约了中小侨资企业的发展。受世界金融风暴影响,许多急需流动资金的侨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比较困难。有的在办理了所有相关手续交到银行后,贷款审批仍然不过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只得停产。
(三)较小规模的侨资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从统计资料来看,批准设立的侨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涉及行业门类总体说都是传统的第二、三产领域,很少涉及高科技领域。由于投资规模较小,且以个人投资为主,因此抗风险能力就相对较弱。一些加工型的侨资企业,规模不大,生产设备简单,厂房简陋,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虽然生产的产品有市场,但缺乏竞争力,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三、思考与对策
(一)投资环境的优化仍是侨商关心的热点之一。从侨资企业反映的情况看,投资环境仍存有一定问题:一是政府某些部门工作缺位,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够强。二是融资困难。规模较小的侨资企业很难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影响企业的发展。三是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因此,政府应加强公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诚心诚意为侨商服务的意识;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道路、供水供电、社会治安环境等软硬件建设,为侨商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让侨商在西湖投资甘心、兴业放心、生活舒心。
(二)引导产品结构调整,加大高新技术的开发力度。总体上看,西湖区侨资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少,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加工企业多。因此,可以考虑设立财政科技发展基金和政府创新基金,大力扶植科技创新型企业,以鼓励更多的侨资企业开发能耗低、技术含
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侨资企业自身也应增加对生产设备和工艺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的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创出自己的名牌。只有这样,侨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中心,扩大交流,吸引更多的侨商参与西湖的经济建设。综合分析全国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状况,不难发现,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经济十分重要。广东经济发展得益于港澳,福建得益于台湾,辽宁、山东得益于韩国、日本,江苏则依托上海抓住了新加坡。西湖区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作为区侨联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招商思路,突出高科技和综合服务业、现代旅游等重点产业,突出对经济转型有重大意义的大项目,扩大对外联谊,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华人华侨来西湖投资兴业,实现侨资企业在服务经济发展上的新突破。
第三篇: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育和造就在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民营企业大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家庭企业,从夫妻档、兄弟班、父子兵、亲友才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然而,我国家族人企业的发展还处于在幼稚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成长中的问题。我国较早成立的民或企业,现在多数已经走完创业阶段——在该阶段,民营企业家依靠个人能力完成了两件事:资本原始积累和业务基础初步建立。现阶段,相对于资本资源和业务资源,民营企业必须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否则,就很难跨入新一轮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全面系统管理资源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暴露出来的主要管理问题:
一、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阶段导致的全面系统管理问题的根源
1、企业文化落后影响企业持续发展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昼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产品生产或服务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沙民营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普遍不足,企业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相错位,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1)企业文化短视行为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严重的家庭化、个人化、感情化特色,企业主一切和赤的中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自己及家庭聚敛财款。企业家急功近利,经营行为短期化。另外,民营企业家由于素质有限,无意识提升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企业取得一定成效后,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形成了盲目性和个人崇拜,企业决策层显现一言堂,决策层职能失效。
(2)企业文化的缺学行为
民营企业员工与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相比,缺少培训学习机会,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与现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机制脱节,这样造成经营管理者因缺乏知识致使信心不足,决策管理能力不能适应新变化,同时企业抵御风险能力随之下降。在管理人员增升领导管理能力的同时,专业技术水平呈下降趋势,需要区分管理人力资源与业务专业精熟资源开发培养能力。
(3)企业文化的轻才行为
民营企业中的大部分家族企业,其最大障碍就是用人唯亲,不能做到唯贤是举,很多有抱负有才能的新鲜血液不得不以跳槽来寻找自己新的落脚点。民营企业在用人上的随机性、亲情化,没有人才战略思想,只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很多中级管理领导人员,不能站在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打压和限制有能力的员工,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心存维持自己利益,影响了企业用人的基本观念,阻碍了企业发展前进的道路。
(4)组织机构未能深入开展工作
在组织机构规模和建立上,模仿其他行进企业建立的职能部门,但各部门职能不清,岗位职责不细,工作程序混乱,产生了工作推委,组织机构庸肿,不能充分认识和发展部门效能,工作上未能深入细化,专来人员与信息资讯缺乏,过于片面强调用人专业水平或一人多职一个多能的错误理念,影响了企业管理上的发展。
2、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确立正确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
海尔的奋斗目标: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消费者的第一联想。(《首席执行官》)
美国的企业管理有句名言:企业的第一位不是创造利润,而是创造顾客。
要求企业经营理念要强调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民营企业要从唯利是图中解脱出来,努力贡献社会,建立起具有远见性的经营意识和价值观,另外要做到诚实守信,竭诚为消费者服务。弃旧除陈,以产品质量为主地,增强质量意识,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2)重视企业家庭素质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家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前途,企业文化塑造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文化倡导民主决策和学习精神。前者保证决策的正确,后者则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文化素质、知识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
作为一个领导者,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张瑞敏说:优秀的领导得可以具体不同的风格,但不同的风格背后蕴藏首一个共同的物质——激励和促动他人。
(3)提倡不断学习全员参与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要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至,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意识,使工作效率直接挂钩;要不断
培训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使员工真正地感受到企业以于他和他对于企业都同等的重要,不断增强员工工作努力程度。
马洛斯原理:人有五种需求,且五种需求是不断递增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员工是企业的基础,系统的管理有赖于员工参与,某些决策和过程改进需要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知识技能培训。
如:海尔集团重视员工素质提高,他们制定了5年教育计划和计划,实行全员培训,组织36次近千人的培训班,参加全国质量管理考试有913人获得了合格证书,公司成立了32个学习小组,取得了38项成果。海尔集团推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项目的目标,是以提升品质质量为主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利用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改进提升组织的业务流程能力。自2005年5月起,海尔己在全集团形成了608个“六西格玛”项目小组,己推进到产品开发、采购、制造、生产、服务的每个节点。(六西格玛:无论是产品帛还是在服务方面的缺陷或暇疵都低于百万分之四)
20世纪是发展变革的世纪。社会资源从掌握土地就能掌握财富,延伸到机器变革,掌握生产机器就拥有财富,再延伸到电器革命。这是人类的三大变革。前50年是科技学革命,后50年是技术革命。1900年是钢铁,20年代是汽车,30年代是航空,40年代是电子,50年代是原子能,60年代是石油化工,70年代是半导体,80年代是PC机,90年代是互联网。差不多十年一次,这些变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进步和财富。
21世纪企业处于多变、剧变、快变的时代。
经济学家称:世界点仓有一种变化是不变的——变化是不变的。
商场志战场:胜者无常道。
成功企业标准:一个领袖、一个品牌、一套模式。
那么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制定符合自己企业的发展目标?
老子曰:天下大事,皆作于细;天下难事,皆作于易。
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三个阶段逐一递进,短期目标是中、长期目标的基石,中、长期目标是短期目标的指导思想。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照搬或模仿了一套包括人力资源机制的管理模式。在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时,一方面强调细节决定成败,一方面又陷于对于细节问题的忽略。从而产生出阻碍企业发展的链锁反应,在管理上失去有效控制。
例如,某企业在招工用工环节,要求新员工参加入职培训,内容涉及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生产安全、规章制度等方面。看似优秀的培训模式,并不能使新员工从内心接受企
业文化,只进行了培训的过程,却被忽略了培训的结果。搬运工在作搬运、存储、防护工作时,违反规定摔打产品、超高码放增长企业成本费用;在工厂内严禁吸烟,但在隐蔽处依旧有星星之火,增加了火灾隐患,这些看起来都是无关痛痒的细微小事吗?如果说这是一线工人的陋习,那么在高层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就不容忽视。人力部门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不根据部门实际情况泛泛制定考核项目,起不到测量的结果,这些考核成绩都是上一级主管直接填写,既不准确也不真实,无法客观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整改工作。《一枚马掌钉》的故事经常作为培训的典范材料,又有多少人去注意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呢?
国际商超巨头家乐福关于人力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接受培训和培训他人的必要。
那么,企业应如何去制定目标策略呢?
企业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各环节上建立各阶段目标。
首先,要以重视顾客角度出发。顾客和其它亲关方满意不满意的信息监视是评价企业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第一位不是创造利润,而是创造顾客。顾客的忠诚度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
有项调查表明,每一个投诉顾客后面有26个保持沉默的不满意顾客,这26个人会对10名亲友造成潜在力量意识暗示表示不满,这10名亲友有33%机会把不满意信息传递给另外20个人。现代企业逐步认识到“顾客满意”就是经营。
IBM公司名言:花大量时间让顾客满意。
摩托罗拉公司:以公平的价格提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顾客满意。
海尔人认为:现代企业间竞争已由过去的直接市场竞争转向顾客竞争。
其次,企业决策层作用。
民营企业往往是一言堂,企业主的意愿就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高指示,而忽略决策层的作用。前文提及企业受自身文化素质、能力限制,所作决策未必适应企业良性发展。
决策层要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和发展方向,他们还应创造和保持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再次,兵随将转,无不用之材。
发挥员工能力性,决策层要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基础,企业各个角度和环节都依赖于员工参与某些决策和改进。要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知识技能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改变只罚不奖、重罚轻奖的措施。使员工对自己工作越来越满意,更加积极提高个人发展。
最后,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当今世界,一套好的管理方法不仅仅是去学习,而是要如何才能深入理解其内在意义,更好的为企业服务。管理的系统方法是企业必修的课程,而质量的重要性,又极外显现出来。企业忽视质量问题无疑是在自杀。在管理中,将质量管理作为大系统,各个过程环节加以识别,并参与其中,建立各部门的系统管理方法,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自素养和市场竞争能力,利于企业良性长远发展。
第四篇:民营企业发展思考
民营企业发展思考
来源: 望城通讯2006年第6期
高塘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高海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方针政策的演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相关资料查证,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对CDP的贡献率为20.46%;而到2001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为202.85万户,从业人数2253万人,注册资本1.82万亿元,产值为1.83亿。个体工商户(可视为微型独资企业)为2433万户,从业人员4760.27万人,注册资金435.79亿元,产值为7320.01亿。民营企业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其在发展生产力、培植地方财源、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公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创造地区经济繁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民营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起点低、底子薄、整体层次不高,竞争力较弱。而且从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大多是暴起暴跌,光辉短暂。国内最新资料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6.5-7岁,而民营企业只有2.9岁。但在沿海民营企业大发展的业绩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江苏是东部地区民营企业最发达的省份,拥有市场经济起步阶段所必需的地缘和人文制度环境优势。笔者通过在苏州和江阴两地的学习与考察,从民营企业优势、存在的问题、相应对策以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谈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思想:
一、民营企业的优势
民营企业较占我国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民营企业资金是自筹的。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民间投资,据统计,劳动积累与合伙投资占民企业资金来源的65%,银行投资与信贷仅占10%左右。这使得民营企业主更加关注自己企业的效益,努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在较低的负债率下,企业经营的还款和利息负担也较轻。而且由于其资金大部分自筹的,不需要向公众公布其报表,不需要受公众舆论的压力。
其次,民营企业有较强的适应性。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一般的日用产品和一般技术的配套产品,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容易转型。而且它们经营分散、灵活,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其对经济有较强的适应性。
再次,民营企业的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民营企业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同国企业相比,其不存在员工的养老等问题。
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民营企业存在以上的优势但是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值得我们去关注并进一步研究。
首先,在产品质量方面,不仅产品的抽样合格率较低而且经营者质量意识模糊,品牌扩张能力缺乏。特别是小型个体私营企业质量管理普遍薄弱,部分企业质量管理滑坡的现象严重。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私营(个体)、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特别突出。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
而且在民营经济在产品质量方面的标准化、计量等技术仍然很薄弱,制假屡禁不止。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缺乏力量,缺乏基础,人力、物力不足,技术较落后,实行产品的质量的标准化有一定的困难。
其次,在管理模式方面,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即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作为统帅,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错误。
再次,在人才方面,民营企业观念落后,任人唯亲,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传统竞争手段的重要性正在减弱,人才成为竞争的制高点。但是民营企业家尽管口头上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际上从灵魂深处却更加相信经验,对知识和人才缺少强烈的需求。
三、解决民营企业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民营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提升民营企业的素质,增强它们的竞争力。
首先,在产品质量问题上,民营企业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彻底改变对产品质量的不良认识。同时,民营企业要积极参加打假治劣行动,规范市场秩序,为自己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民营企业还要积极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的认证工作。要积极吸收西方先进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要积极采纳国际通行的产品质量认证,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其次,在管理模式上要减少家长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建立现代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立新型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民营企业不仅要充分吸取家长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优势,济意不断改进、总结和提高;而且要在一定阶段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大步迈向股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
再次,在人才方面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必须吸收先进的管理,转变观念,强化人才意识,注重对人才的尊重、培养和激励,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利用企业自身的环境优势,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增强“人才”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实现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其次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民营企业家还必须突破文化教育的束缚,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吸引有才华的人与其一道工作。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另外,公共政策的制度环境对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具有直接影响长期以来,在涉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尽管从总体上说,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民的主力军,但是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约束,其中政策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相对全国范围而言,中西部地区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政策落后,虽然政策制定了不少政策,但是在有效性上存在颇多问题,政策特性遭到忽略就是主要问题之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体现出以下几种物性:公平性、管理性、竞争性、优惠性和保护性。产业政策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政策之一,目前有必要认真研究产业政策的特性,发现现有政策的不足,为政策创新提供思路。近年来政府对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和制度已经大大改善,但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各种偏见根深蒂固,因此,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还必然会经常受到来自于政策面和制度面的种种歧视。政策和制度上存在的地区性差异,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不同地区民营企业竞争的差异。苏州民营企业发展快、竞争力高,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制度和政策方面进行了创新。
四、县域民营企业发展
县域民营企业界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县域民营企业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还必须人以本地为基础,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实行可持续发展,培育现代企业文化,以诚兴企各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发展,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推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新时期为了让县域民营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得发展民营企业,提高县域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增长,提高县域居民生活水平,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满足时代的需要,从而健康有序地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以满足当地的需要、打开本地时常为基准发展企业,逐步走出去。其次,发展企业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制定出正确合理的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再次要依托本地优势,发展民营企业得以其本地产资源(地理、人才、社会经济等各种资源)为依托,最后要以利用本县域的民间资本为基础,广泛吸收县域内的集中或闲散的民间资本,在发展生产力上做到有的放矢。
县域民营企业发展一者注重企业核心的培育。作为核心能力首先要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应从重视研发能力、引进先进技术或买断专利等各种方式取得核心技术,同时不断创新技术,采用具有本地特色的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能力,开发独特产品,提供新工艺,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其次在组织、管理、制度上也要形成自己特色的方式。重视企业核心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核心技术人才。
二者应注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推广洁净生产,注重环保生产,推行开发和节约能源并举,推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者应注重现代企业文化的培育。不论是采用“强力型企业文化”、“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还是“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作为本企业的文化模式,我们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从而使企业形成一个统一思想灵魂、统一的精神支柱的整体,上下一条心工筑企业的发展。
县域民营企业发展还液压注意“以诚兴企”。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一个企业持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总之,要为企业向深度、广度发展,拓展市场,走出县域的局限。融入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竞争力日见显著。不仅在竞争性领域占据主体地位,而且已经大量进入非竞争的垄断性和公益性部门。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迅速增强,能够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大型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营企业还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展示出自己强大的竞争能力。
编辑:张维责任编辑:何仲文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本文针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如资金管理不严、财务控制薄弱、企业管理模式僵化、人员素质不高、信息管理观念和手段落后、企业融资困难等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状原因对策目标优化模式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状况
1.1 财务管理模式僵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典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这种权度严重失衡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领导者知识不足、管理观念落后,对新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与了解的情况下,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失灵、会计信息失真。
1.2 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3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有些企业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这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1.4 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
1.5 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原因分析
具体来说,这些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2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3 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3.1 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产权改革,一是解决所有权过分集中的情况,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二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
3.2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①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②树立财务风险观念。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③树立现金流观念。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3 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并切实贯彻执行。
3.4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
3.5 财务资金管理活动的外包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活动领域的局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和资源。中小企业可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既可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断了解外部相关动态,实时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优化的目标模式
根据现代财务管理行为理论,财务管理行为划分为动机形成、行为实施和结果检验三个阶段,与此相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优化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也应从行为动机、行为实施、行为约束及行为结果检验等几方面来架构。
4.1 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观念新型化优化的财务管理行为是建立在优化的理财观念基础上的。树立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理财观念是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企业要树立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新的观念体系,确立以成本与效益、风险与收益、投入与产出等相应关系为核心,以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成本价值等市场价值体系为主导,以人本化理财、资本多元化理财及风险管理理财为基础的新型的财务行为理财观念。
4.2 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目标科学化实现中小企业财务行为目标科学化是当前中小企业财务行为能否优化的一项重要前提。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行为目标的选择既要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特殊的社会定位,也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总的来说,应确立以保证中小企业财务状况正常化开展为基本目标,以投资收益最大化为首选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永恒目标的科学的财务行为目标驱动机制。
4.3 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方法现代化中小企业财务行为方法现代化既是确定中小企业财务行为流程的基本依据,也是提高中小企业财务行为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当前中小企业财务行为方法现代化要以“零基预算”等先进管理方法为主导,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财务理论应用为基础的现代财务行为管理办法体系。
4.4 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制度系统化建立健全各项规范财务行为的规章制度,利用制度对中小企业个人或组织的各种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主要包括:①建立财务行为主体监督制度。
②建立财务行为激励与约束制度。应构建以制度约束为保障,以责、权、利相互制衡约束为基础的内外结合、刚柔相济的财务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杜绝和防范财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不断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③建立与完善财务行为内部控制制度。应建立以内部管理控制、财务控制和审计控制为核心的制度控制体系,以经济责任制度、追究责任制度、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为关键控制点的具有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的财务行为内部管理机构和内部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1]徐荣华,吴国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限性研究[J].财会通讯.2005
[3]吴海滨.试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方式[J].江苏商论.2005.[4]梁彤缨,陈广东.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