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切实做好全县中小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切实做好全县中小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汛期前地质灾害大检查活动的通知》(河政办电[2011]78号)文件要求,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检查活动,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杜绝各类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现将开展大检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预案
根据《河池市教育系统2011年度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河教发〔2011〕71号)及《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汛期前地质灾害大检查活动的通知》(河政办电〔2011〕78号)等文件要求,县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开展调研工作,认真分析全县学校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制定并下发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系统2011年度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环教通〔2011〕54号),要求各学校根据实际制定本校的应急预案,并上报县教育局备案。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师生人身财产及校舍安全,是校园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切实抓好汛期学校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以覃善计局长为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长、各中学、中心校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加强对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是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细化工作责任,做到工作安排具体、监管责任明确、应急预案周全、防范措施到位。
三、认真排查,重点防范
教育局领导及联系点负责同志下到各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组织各学校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或易发区学校开展汛期前地质灾害防范安全大检查,重点对洪水、泥石流、塌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
(一)加强对校舍安全的排查,要及时清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危房的要坚决拆除。
(二)加强对学校围墙、挡土墙及建筑工地等的排查,有安全隐患的要设立警示标志,并尽快加固维修排危。
(三)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危岩、塌方、山体滑坡、地面陷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预防洪水、泥石流、塌方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对学校的影响,做好防自然灾害及食品饮水卫生的各项应急管理工作。
(四)规范预防地质灾害避险应急预案,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除安全隐患。
(五)积极做好汛期前雨情、水情、汛情的预测及预报工作。
(六)做好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通过调查与区划,掌握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和发生特征,划定易发区与高危区,做好监测与防治规划,并建立工作台帐。经过全面排查,我县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和分布情况如下:(1)房前屋后切坡≥50—70度的有下南乡中心校,下南乡中南小学,下南乡下塘村五圩教学点,洛阳镇中心校,洛阳镇江口小学,总计共5所学校;(2)可能发生地面下沉隐患的有驯乐乡北山村小学;(3)房前屋后边坡、斜坡处或挡土墙发现裂缝的
有洛阳镇永安小学,洛阳镇江口小学,总计2所学校。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排查工作,我县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7处,涉及到7所学校共1315人。各学校根据《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系统2011年度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环教通〔2011〕54号)要求,配合当地政府、国土部门及时划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落实责任人及监测人员,建立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体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四、强化措施,应急处置
汛期前,各校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情况,加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部位的巡查,强化安全措施,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问题,及时整改,应急处置,排除险情:一是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防灾、减灾、救灾等安全知识,开展防灾教育和自救逃生演练,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灾抗灾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建立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体系,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学校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不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落实群测群防的各项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三是加强值班,完善信息报告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随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动态,发现重要情况及时报告,杜绝隐报、瞒报现象;四是完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发生地质灾害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及时、妥善处理事故,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汇报;五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各学校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相关信息迟报、漏报和瞒报的,将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五、严格督查,确保平安
为加强学校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教育局组织督查组下到各学校进行检查指导,重点督查学校防范地质灾害领导机构是否完善,应
急预案是否建立健全,对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点是否排查全面、清楚,群测群防体系是否建设完善,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否落实监测责任人和专职监测人,采取防范措施是否切实有效,是否坚持汛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各种预警预报信息网络是否畅通等。教育局联系点负责同志下到全县各学校,深入各中小学、教学点进行检查指导,加强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特别是对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回检查,随时掌握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确保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安全。
六、存在问题
1.部分学校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积极与当地政府、国土部门联系,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
2.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学校建在坡度较高的山坡上或是背靠石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地质灾害治理经费严重不足,使得这些学校无法搬迁到安全地区。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局坚持以“五抓”(抓机构、抓预案、抓宣传、抓落实、抓督查)为突破口,立足业务职能,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抓机构。县上成立了由县长XXX为组长,分管副县长XXX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我局及全县30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落实专职人员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二是抓预案。根据我县地质灾害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完成了《犍为县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犍为县2011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是抓宣传。共印制、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40余条,组织召开地质灾害专题会议3次,参会人员达300余人次;四是抓落实。建立和完善汛期巡查、地质灾害月报制度和主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加强排查力度,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10个,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326份。截止目前向政府争取地质灾害隐患点排危经费16.434万元,排除隐患点6处;县政府划拨经费9.9万元,用于搬迁受隐患点威胁的9户农户;五是抓督查。落实交叉督查机制,局领导不定期对分管乡镇地质灾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隐患点排危等落实情况进行交叉督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011年7月26日
第三篇: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校区(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教育部 【发布文号】国土资发〔2005〕153号 【发布日期】2005-07-18 【生效日期】2005-07-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校区(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5〕153号)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部分工程建设活动的影响,在我国的广大山地丘陵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给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大量中小学校校区(舍)构成了严重威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中小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批示精神,有效防止中小学校校区(舍)周边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各级国土资源、教育行政部门要共同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监测是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汛前、汛中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中小学校校区(舍)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并指导学校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二、做好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编制。防灾预案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每年汛期前,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编制所辖区域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中小学校校区(舍)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每年汛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防灾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预防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中小学校校区(舍)建设,要严格执行《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关于学校网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的规定,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防治地质灾害。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中小学校建设过程中采纳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加强对工程活动的监管。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影响中小学校校区(舍)安全的工程建设、采矿活动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中小学校校区(舍)周边因工程建设、采矿等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行为,要依法坚决予以纠正。
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在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广大教职员工和中小学生预防各类地质灾害的防灾意识,增强他们临灾避险和自我救助的能力。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以上要求,抓紧在暑假期间尽快部署和开展各项工作,为今年汛期后半段和今后的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明年汛前,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教育部,对各地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005年7月18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几个方面
(一)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度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各乡镇、各部门将调整后的相关领导、相关责任人、监测人员电话号码收集整理后通知我局,由县气象局和我局通过移动短信平台以短信消息的方式共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消息”。同时接到上级发布的气候变化通知,随即通知各国国土资源所,由各国土资源所传达至各个监测点检测人员,确保信息畅通。
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将各隐患点应急预案发放到相关责任人手中。特别要是监测人员电话有变化立马上报县局,便于查询。针对换届后个别领导工作业务不熟,我局还专门印发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手册,发放到了乡镇各领导手中。
(二)严格遵守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和速报制度
详细制定汛期值班人员须知和值班人员地质灾害速报须知,执行24小时值班,县局对值班情况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和责任人必须高度负责,不能脱岗。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合江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接到地质灾害灾情后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要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县应急办和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 1
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在30分钟内将灾情详细情况书面报告县应急办和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三)应急准备工作
一是提高了地质灾害应急能力。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加强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快组建专群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交通、通信和专业设备,形成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严密、科学的应急工作流程。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储备,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要强化基层地质灾害防范。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大力支持和推进村社地质灾害监测、巡查、预警、转移避险等应急能力的建设。要求雨天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专人盯守巡查。
(四)认真开展隐患调查和动态巡查
由于当前气候异常,要求各乡镇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经常性巡回检查。对各辖区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所有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特别是旅游区、学校、人口聚集区、公路沿线、非煤矿山)逐一进行排查,重点检查隐患点变化情况、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完善和防灾责任的落实情况、防灾避险措施及准备情况、预警预报信息的传送、汛期值班工作制度、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子的发放情况、监测人的监测情况等,做到不留死角,消除隐患,并将排查结果及时
反馈我局。特别是加强了对非煤矿山和在建工程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要求矿山和在建工程项目落实相关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签订防灾责任书,落实相关防灾措施。对不合格的工地和矿山发出整改通知。
(五)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自救措施的宣传。
重庆五道防线严密监测地灾:加强落实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专家驻守、应急处置、督察督办、
第五篇: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切实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明确任务 强化措施
切实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在全县食品加工业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6月12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主要是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我县食品加工业整顿工作任务。刚才,大家一起
学习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几个文件,希望大家按照各级的要求和各自的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加工业整顿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大力加强日常监管,严格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食品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监督和帮助下,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也把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需要,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政策规定,严把产品质量关,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加工企业迅速增多,生产领域不断拓宽,监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全县食品加工业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隐患。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企业经营者对食品质量安全认识不够,对相关的法规政策了解不足,质量管理粗放。甚至有极少数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违禁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故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二是有的企业生产条件差,工艺设备落后,缺乏有效的检验手段,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三是个别食品生产企业不执行统一的生产标准,导致同行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已影响了本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个别企业和个别行业,但是其危害是巨大的。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整顿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食品加工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绝不能走“先发展、后规范”的路子,而要“先规范、后发展”。否则,一旦某个企业出现了大的质量安全事故,在社会上产生了大的影响,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连锁效应,就会影响到我们全县所有企业的信誉,影响到我县的对外形象,影响到我们的招商引资环境,影响到全县的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各地在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各新闻媒体也经常曝光一些食品质量安全案件,如“毒奶粉”事件、“毒粉丝”事件等,在对制假售假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惩处的同时,相关部门和有关干部也因监管问题受到了处理,这些都为我们的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这次食品加工业清理整顿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加大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力度
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是国务院确定的近期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定》,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认识抓好食品生产加工业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打好这场食品加工业专项整治攻坚战,通过开展整治活动,努力提高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业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在我县范围内不出现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具体工作中,要本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突出“三大重点”,坚持“四个结合”,完善“三项机制”。
(一)突出“三大重点”,切实提高这次整顿工作的针对性。一是突出重点产品。继续把粮、肉、乳制品、饮料、植物油和儿童食品作为重点产品。二是突出重点地区。重点抓好农村、城乡结合部以及长期存在“一地一品”、“一地多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区域。三是突出重点对象。重点加大对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企业的整治力度。特别是要重点整治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企业,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
(二)坚持“四个结合”,确保这次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即坚持集中打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重点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加强监管与企业建立自律机制相结合、打假与扶优相结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迅速开展各项工作,确保这次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打好“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生产行为”、“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这“四大战役”,从食品加工环节入手,一手抓突击整治,一手抓日常监管,通过整顿,实现“三个一批”的预期目标
。即: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产品质量安全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要进一步强化跟踪监管,真正做到四个“不放过”:即整改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产品质量仍不达标的不放过;教育处罚不到位的不放过;质量教训不汲取的不放过。对屡教不改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
(三)完善
“三项机制”,逐步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按照“有权必有责”的原则,实行“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划分和落实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准入监管,严把准入发证关,加强发证后的监督,加大对无证生产经营的查处力度。要整合执法力量,实行“分片包干”监督工作责任制,建立日常定期巡查和重点企业驻点监督制度,大力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生产经营台账制度、凭证登记管理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水平。要建立食品加工企业信誉等级评定制度,建立企业不良行为记录,把连续违规违纪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要完善监管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情况,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执法打假机制。质监、经贸、工商、卫生、药监、农业等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执法打假责任制,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活动的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人,切实摸清全县食品生产企业的数量、规模和质量状况,做到对假冒伪劣食品生产活动的早发现、早控制、早打击。要按照“全面清理、不留死角,严肃查处、不留后患”的要求,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发现的大要案件要组织专门力量,逐一进行分析调查,尽快处理结案。对制假售假的企业和犯罪分子,要依法严肃处理。三是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和质量协管员的作用,下移监管工作重心,及时掌握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质量状况。县质监局要做好质量监督员和质量协管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监督能力,切实解决“打不着”和“打不准”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平台的作用,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同时要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制定统一的举报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行有奖举报,以进一步开辟信息渠道,增强市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食品加工业整顿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保障
要确保这次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强化领导是根本,领导重视是关键。县政府对此次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经贸、环保、农业、畜牧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质监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沾益实际,已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将这次专项整顿工作作为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加强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做到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专门的班子,按照整治工作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这次整治工作任务。
(二)明确分工,积极搞好配合。县质监、经贸、工商、卫生、药监、农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联合执法的整体效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整顿工作顺利开展。县质监局要发挥好主管部门和牵头单位的作用,切实搞好这次清理整顿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全面落实食品加工环节质量监管工作任务。各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对辖区内食品加工企业搞好摸底排查,及时上报普查材料,全面掌握企业数量、规模、主要产品产量、质量控制措施、执行安全质量法律法规情况等等,并建立和充实安全质量档案,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三)落实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各乡(镇)和村委会主要领导是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对照目标任务,层层建立分工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县政府将与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各乡(镇)也要与各村委会一一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要把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目标考核。对未认真履行职能,致使辖区内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县政府将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负责人的责任。各食品加工企业厂长(经理)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一定按照各级文件要求和政策规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排查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抓好整改。要着眼长远发展、长期效益,教育和要求员工牢固树立“创一流质量、树一流品牌”的意识,切实加强质量管理,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各企业要积极支持、配合各执法部门开展工作,各执法部门也要帮助企业大力争取政策扶持,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实现部门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推动全县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的水平。
同志们,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此次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责任大、要求高、任务重。同时,当前我县的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与省、市政府的要求已有所滞后,需要我们迎头赶上。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业要以这次食品加工业整顿工作为契机,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团结一致,密切配合,扎扎实实地完成各项清理整顿工作任务,努力提高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促进食品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