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心理测量学的体会与认识
对心理测量学的体会与认识
心测量学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我们学以致用的一个积极平台。心理测量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所谓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由于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且不可见的事物,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外显行为的测量判别心理特质。
这就涉及到了使用测验量表来对心理进行测量。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掌握测验的编制步骤以及方法,老师为我们布置了小组作业——编制一份考试焦虑问卷。通过该问卷的编制,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对科学的坚定追求。一份问卷从最初的构想,到成为一份具有一定信效度的量表,期间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而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更要求我们能掌握对心理测量结果的解释。期末的测量报告作业又成为了我们检验学习的一个实践平台。对测验的解释也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依靠,本着对受测者负责的态度,认真的对测验结果做出解释。
心理测验除了专业的心理量表以外,老师还在课上为我们介绍了几个有趣的小测验。比如将几种动物排序来看你心中对事业,爱情,等重要程度的认识。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虽然我们即将结束这一学期的心理测量学课程,但对于心理测量的学习才刚刚起步。以后还会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献来丰富自己的测量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篇:对新教材的认识及教学体会与反思[范文模版]
对新教材的认识及教学体会与反思
2005年秋季,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我拿到了新教材,无论是教材的编写原则,还是教学内容的设置,给人全新的感受,心情平静下来之后,我最大的体会是“挑战”。一.内容上的挑战
这新教材语法起点低,适合所有小学毕业生,没有设计新的语法项目,而是将小学语法项目的听说运用能力转为对听、说、读、写运用能力的要求,那么如何使基础差的学生学会英语,如何使基础好的学生不感到厌倦,如何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教师如何处理教学内容,这是一个挑战.二 教学理念上的挑战
新的教育理念都是吸取了传统教育思想精华并在现代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学习、领悟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必要的。比如新教材要求教师突出语用功能,即在真实的环境中把地道的英语展现给学生,新教材的编写突出SITUATION FIRST LANGUAGE SECOND.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做事情中学习英语,用英语做事情,自己通过看报纸学习文件资料感觉教师应注意理念上的两个转变.(一)转变教学观
教学观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习惯,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化,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这句话许多教师都能背得很熟,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做到。还是习惯向学生系统讲授知识,恐怕讲不细学生不会,一个根本原因是不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学习,但有的教师认为高年级学生可以,低年级学生不可以,好学生可以,差学生却不可以,理由是,高年级的学生和好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自学的能力,而低年级的学生和差学生不具备自学能力,还要靠教师讲.其实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教师是否引导学生探究与学生知识的多少没有关系,别说是初中生和小学生,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探究,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己体验教材,自己理解教材,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激发学生而不是代替他们学习。从长远看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学习能力的学生,他的应试能力会相当的不错,反之,应试成绩好,他的学习能力不一定就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越教越轻松,学生越学越带劲。(例:今年初三中考题较灵活,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受影响。又如,八年级教材的难度比七年级提高了很多,如果不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八年级两极分化现象会更加严重。)
(二)转变教材观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因为我们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是最基本要求,是下限,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要超越标准。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也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用教材以外的例子来说明这部分知识,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不按照教材的顺序和例题来讲,我在实际教学中,几乎每个模块都要补充一些知识。
以上是有关教学理念的探讨,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一年的体会。一. 注重基础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音标、词汇、语法要讲要练,新教材的教学不排斥讲,有些重难点非讲不可,有的课还必须以讲为主,无论课程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没有基础就谈不到继续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双基教学。
二.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并不是每个单元,每节课都要进行任务型教学,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尝试新的教法,哪怕失败了也可以总结经验,哪怕往前迈一小步,这一步也要迈出去,比如探究活动分组时怎样分组,小组中的每个学生是否都能参与,课堂气氛太活跃,收不住了怎么办,学生没有活动的积极性怎么办,通过不断实践,教师都能总结出适合自己所教班级的经验,开始课改时,活动不宜过多,一学期有七八次就可以。三. 注重知识的整合,是教材的要求也是教学进度的要求
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需要教师展开或补充。七年级的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很多活动,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从第一活动讲到最后一个活动,会令课堂显得乱,重点不突出而且教学进度也不允许,我尝试的做法是每个模块确定一两个重点,或是一段对话,或是一段话题短文围绕重点语篇的学习,进行基本知识的教学及四会能力的训练。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订了一个最低标准,比如对话、短文应熟读,了解其含义,重点语句会背诵。当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达到这个标准之后,我在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不但每个单元的内容可以整合,模块之间也可以不整合。通过整合知识使字词在具体的语境中自然习得,使学生学到完整、系统的知识。四. 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新教材中设置了许多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而且通过听课观摩课,自己也学了一些教学活动形式,可是有些活动拿到自己的课堂上根本就不灵,经过冷静的思考,我认识到两点:
一、不要把从前的“满堂灌”变为“满堂动”,如果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儿,一会儿忙活那儿,教室闹哄哄,为活动而活动,这就失去了活动的价值;二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各种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课堂上的答问,讨论,练习训练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活动。学生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学生的活动是这了知识的学习而活动,不应是花架子。面对新教材的众多创新之处,我觉得自己要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班级情况,采取稳妥的措施和步骤,能紧跟的就紧跟,才能紧跟的可以制定远期计划分步实施,比如教师教学对话,学生预习有很大难度,如果分组学习进行探究活动,由于学生词汇积累少,他们只能陪听、陪坐、陪着造气氛,这样的分组探究活动没有什么意义。我采取的方法是领读、朗读、翻译,这些活动没有新意也很传统,但通过这项活动学生能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这样的活动就有了意义,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教师才能拓展知识的适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打好基础,面对现实,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比较认可。困惑与反思
一. 新课改呼唤综合型教师,教材中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自己深深体会到自己知识的单一,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二. 新课程需要教师具备课程资源的开发技能,以及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及教学为教师留有很大的余地。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挑战,自己有时总对自己的课不满意,但难以找出好的方法来改进,我一直感到很苦恼,只好边学习边积累。
三. 新教材要求教师间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探讨,争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使课堂教学实践少走弯路。
总之,新教材对教师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教无定法”衷心祝愿每位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自己的模式品牌,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为新课改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第三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与认识研修心得
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与认识研修心得
今天,我认真聆听了几位老师对新课标修订的讲解,感受颇深。也使我对新课标的修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提高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将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因此语文课不必过多地强调知识点,应该简单一点,还原本色,让学生多读读、多说说、多体会、多感悟。在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三、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
教学设计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有选择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
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少些限制,多些引导;面向全体,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驰骋、快乐探究。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四篇:从事党务工作的体会与认识
从事党务工作的体会与认识
我自1990年就开始从事党务工作,目前已近20年,多年党务工作的实践,我的体会和认识有以下几点:
一、只有自觉摆正自身位置,才能守土有则,干好本职。
干好党务工作是党务干部的本职,否则就是失职。然而,在政府部门行政工作往往被认为是刚性的硬工作,党务工作被当作是带有弹性的软任务。这虽然是一种偏见的认识,但却往往使党务干部陷入三难的境地,一是支持不够开展难;二是精力分散专心难;三是缺乏理解落实难。造成的后果是党务干部作用难以发挥,党建成效难体现。因此,作为一名党务干部,必须摆正自身位置,立足本职,干好工作,排除困难,守土有则。只有位置摆正了,就会自觉开创工作局面,把握好工作的主动,发挥好党建工作的作用。
如何才能摆正党务干部在机关工作中的位置,在我工作实际中的体会是努力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地位。党建工作在党的机关工作中处于政治领导核心地位,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和党的政治优势所决定的,作为机关党务干部必须清楚所处的位置就是为体现这一政治领导核心地位而努力工作,如果党务工作者放弃了自身的工作,或不全力从事这项工作,就是放弃了党对机关工作的领导,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二是明确职责。就是要着力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好党在机关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来讲,着重是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做好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领导好群团组织等。当然从我自己来讲,还在单位分工抓机关其它工作,但在工作的重心摆布上,我时刻注意把党务工作始终放在第一的位置。因为,我觉得丢弃了党务工作,就是工作上的失职,就是“不务正业”,其它工作干得再出色也是徒劳。三是明确任务。机关党务工作者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可以概括为一围绕、两结合、三发挥、一促进。即: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结合部门工作任务、工作特点;发挥好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促进本部门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工作目标的实现。只有明确了自身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干起工作来就有目标,就能自觉分清本职与非本职的界线,就能为完成好本职工作任务而努力。
二、只有不断争取理解和支持,才能取得搞好党务工作的主动权。
搞好机关党建工作,不能只靠党务干部单枪匹马,要靠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首先,争取单位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局局长既是行政“一把手”,又兼任总支书记,是党总支“一把手”,但党务工作主要靠自己来完成。作为行政“一把手”往往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行政工作上,要让“一把手”重视支持党建工作,自己就必须努力争取“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在这方面我的做法主要是做到“三勤”。一是勤督促。“一把手”是机关党建的“直接责任人”党务干部是“具体负责人”。要使“一把手”摆正“责任人”位置,履行好“责任人”职责,自己就要向主要领导多提醒,多督促。督促提醒主要领导摆正党建工作的地位,引起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督促提醒主要领导落实好党建工作职责,促进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督促提醒主要领导注重在工作中把抓行政工作与抓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在督促提醒中要把握时机、注重方法,该提醒的事一定要适时提醒,该督促的地方要恰当督促,使主要领导能够对自己的督促提醒真诚的理解,在理解中为我搞好党务工作提供有效支持。二是勤谋划。党务干部应当是主要领导在党建工作中的参谋和助手,要争取到自己工作的主动,必
须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出点子,策划好党建工作,使主要领导从自己的谋划中体验到党建工作对行政工作难得的促进和提高。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围绕部门中心工作,寻求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最佳的结合点,谋划的每项工作,策划的每项活动都注意对工作实实在在的推动。在工作中出实招、求实效。真正发挥好党建工作的作用,从而引起主要领导对自己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三是勤请示汇报。我从工作实践中明确意识到,请示汇报是加强自己和主要领导之间沟通的主要途径。在具体工作中自己定期和不定期地向主要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坚持一般性的日常工作每月汇报一次,集中性的单项工作或活动事前请示、事后汇报,遇到具体问题及时沟通。通过汇报使主要领导明确自己的工作全貌,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指导改进意见,促进自己不断改进工作。由于请示汇报到位了,就自然得到主要领导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使自己在工作中争取到了主动权、为干好党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党务工作还要靠广大党员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党员是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对象和主体,争取不到党员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就失去了工作的主体,就会被认为是自己干虚事、闹闲事。在争取党员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方面,我的主要做法有三点:一是多和党员谈心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争取在自己的工作上能够切中党员的心理,适合党员的“胃口”,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党务工作符合他们的思想和要求。二是在党的各项活动设计上,注意与党员的实际相结合,不搞空对空,使党员在活动中能和自己融为一体,切实有所收益,从而自觉融入其中。三是注意切合时代特点,采取灵活形式,增强党建工作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例如党内学习不一味采取谈文件的死板形式,把学习思想交流与文体活动、与工作实际、与参观学习有机会结合,不断变换方式,增强新鲜感,以提高学习效率。抓住了党员所思所想,抓住了党员实际要求,抓住了新时期党员的特性,就会把自己的工作自觉融入党员群体之中,自己的工作也就自然能够得到广大党员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有了党员的理解、配合和支持,自己在工作中就没有孤独感和消沉感,就会时刻掌握工作的主动。开辟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新工作思路,才能努力开创党务工作新局面。
党务工作的关键就是如何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近年来,我在工作中坚持思想创新,努力建立机关党建工作有效机制。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三件事。
1、抓学习,建立党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首先,我们建立了党内学习教育制度,落实学习时间,提出纪律要求,为经常性学习教育提供保障。其次,制定学习教育计划,突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党规党纪等方面的内容。第三,注重学习教育效果。在坚持经常学习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做到结合思想实际、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结合形势和任务,学习中通过学习笔记展评、学习体会交流、座谈讨论多种形式交流学习成果,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努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2、抓活动,建立党内正常生活常规机制。要使党组织的作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就必须支持规范党内生活,增强党员在党意识、先锋意识,为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提供空间。发挥好党组织作用的主要途径就是要依靠活动整体推动。为了建立党内正常生活常规机制,我注重抓了三方面活动的开展。一是抓好党内日常活动。主要是坚持三项制度,即:“三会一课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积极分子培养纳新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坚持,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
纳新工作而言,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抓好日常培养,三年来共接受新党员26名,为党内增添了新鲜血液。二是抓好主题党建活动。近年来,结合国土资源部门工作实际,自己每年都围绕一个中心精心设计主题党建活动,通过主题活动,推动党内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2003年围绕单位开展树形象工程,在党内设计了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党员形象主题党建活动,要求党员先树好自身形象,从自身形象中体现部门形象。2004年,我们又设计了开展党员体现价值主题党建活动,明确了党员岗位,设立了党员示范岗,把党员推向前台,推动作用的发挥,通过作用的发挥实现和体现党员价值。今年我们又围绕“党员先进型教育”开展主题活动,为党员制定了“党员先进性行为准则要求”,规范党员行为,使党员在工作中更好的体现走在前面的特性。三是抓好典型带动活动。在工作中自己十分注重典型的发现和培养,每年在党内坚持树旗彰优,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党员、宣传典型事迹。通过典型带动,推动党内各项工作。三年来就表彰优秀党员45人次,为党内树起了旗帜。
3、抓作风建立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机制。党的作风是机关作风建设的关键一环,没有好的党风,就不会有好的政风。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自己注重抓好三个有效机制的形成。一是注重建立廉洁自律有效机制,通过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三个明白卡的推行,促进党员做好廉洁自律。在党内推行“行政效能监察明白卡、“廉洁自律明白卡”和“党员先进性准则明白卡”,印制下发每个党员,经常提醒党员规范行为。二是注重建立训诫提醒有效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有关制度的落实,提醒教育党员,维护好自身形象,这些制度主要有:警示训诫制度、提醒谈话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对有错误苗头的党员及时提醒警示,防止走向错误的边沿。三是注重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机制。与市检察院预防科共同携手,提出了各个岗位可能职务犯罪预防要点,同时抓好重点部位的防控监督工作,有效防止党员职务犯罪。另外,我们还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门档案,规范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以求取得良好效果。
以上几点,是自己从事党务工作几点浮浅的认识和体会,还有许多工作不规范,不到位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不为努力改进和完善。在此只是和各位同行交流共勉。
第五篇:对大学语文的体会与看法
我们的语文在哪里?
在大学里,为了考八级英语而日夜熬外国文学,而遗忘带我们学会文学欣赏的大学语文、为了考研而苦研高数,而把大学语文丢在一边,这些功利性浓厚的现象随处可见。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下滑,不少学生连最基本的古典文献的一般常识都知道得很少;更有学生读了很多文学作品之后在社交场合依然不善于表达;在写文章的时候依然写出语法不准、逻辑不通的句子。
这又都反映了什么呢?我们大学生是否也应该充分重视起语文教育呢?不,应该说,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否应该提高语文的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一个外国文学爱好者,我读过很多外国小说。我曾经多少次迷失在那十九世纪的英国街头,寻觅着那《茶花女》中描述的凄冷;迷失在那《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里,仰望着巨大的天空,感叹我们的渺小;迷失在那荒芜的山庄,倾听着山中呼啸而过的仇恨与苍白。
可是,我却不曾真正体会过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未曾领悟过陶渊明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静谧恬静;未曾感受过《雷雨》给人带来的震撼与矛盾。
但是,在大学的语文课堂里,通过对古文的学习,我似乎阅读到了我国细长悠游的历史长河,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内涵。
大学语文就是思想碰撞的地方,在教授讲解古文的同时,他似乎也打开了那历史的画卷,激发了无数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大学语文就是那个使我们思想升华的地方,学会如何把国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品味生活。
大学语文就是那个教会我们阅读新闻、写演讲稿、读懂科学小品的草原,让我们畅游在蓝天白云下。
那么,我们的语文在哪里呢?属于我们大学生的语文在哪里呢?是在那一本本厚厚的古典文献里吗?还是在那首首朗诵的诗歌里呢?
不,它应该存在于一个开放的思想平台,在我们的大学语文课堂里,让我们能在共同的语文研究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可是,许多学校,许多专业的课堂上都已经看不到这样一番风景了,这该是何等的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