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贷管理制度
信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信贷管理行为,合理有效营运资金,防范信贷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第二章贷款的对象和条件
第二条 贷款对象是指本信用社(含营业部,下同)服务区范围内,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部门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它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第三条 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
2、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
3、恪守信用,能按期归还贷款。
4、无不良贷款的行为记录,具有一定的资信等级。
5、持有人民银行核发的贷款卡或农户贷款证。
6、有贷款人认可的切实可行的担保措施。
7、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
8、自愿接受贷款人的检查监督,及时上报各种贷款人所需资料。第三章贷款的种类和方式 第四条 贷款种类:按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按类型分为工商业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个体农户贷款、其他贷款。
第五条 贷款方式分为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票据贴现。第四章贷款投向与投量
第六条 贷款的投向和投量应充分体现为“三农”服务宗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合理确定。
第七条 严格执行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存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等规定,合理有效营运资金。
第八条 科学合理编制信贷计划,对农户贷款实行指导性计划、对企业(工商、农经、其他)贷款实行指令性计划。
第九条 严格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建立有效信贷进入和退出机制,努力优化信贷结构。第十条 严格控制单个借款人贷款投放总量,原则上单个借款人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联社资本总额的30%,10个最大借款人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联社资本总额的1.5倍。第五章贷款的期限和利率
第十一条 贷款期限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综合还款能力和贷款人的资金供给能力,由借贷双方商定,并在合同中注明。
第十二条 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可在贷款到期日前十天内向信用社提出书面展期申请,担保贷款必须由贷款担保人(抵押人、保证人、出质人)出具同意展期并继续保证的书面证明,经贷款人审查同意后展期。短期贷款展期累计不超过原定期限,中期贷款展期累计不超过原定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累计不超过三年。
第十三条贷款的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和浮动区间综合确定,贷款的计息和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并均在借款合同中载明。第六章贷款的程序
第十四条 贷款的操作应按照贷户申请、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会办审批、签订合同、立据发放、贷后检查、到期催收、按期收回、资料归档的程序办理。信用社并按信贷前台和业务前台分开操作相关程序、要求办理。
第十五条 贷前的调查。业务拓展部专管员和基层社信贷人员必须真实到户、到企调查,主要是对借款人的资信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押物、保证人情况。
第十六条 贷时审查。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基层社主管信贷员对提交信贷小组权限以内会办审批贷款,均必须严格审核其贷款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信贷合同文本规范性,严格审查调查人员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严格柜面把关审查。柜面经办人员要严格审查借款人,按照信贷管理规定所必须提供各种借款资料,要严格审查借款人的真实性,手续的规范性,贷款使用的准确性。第十七条 贷后检查。每月检查三分之一以上企业,10%以上个体农户,业务拓展部、基层社均要实行明确信贷专管员、分工包片人员信贷交叉、包片交叉的检查监督责任。检查贷款的使用有效性,偿债能力变化情况,合法、合规的信贷运作情况。
第十八条 上报联社审批贷款实行审贷分离程序由业务拓展部和信贷管理部按照部门职能具体实施。业务拓展部具体负责受理贷款申请、调查、按联社授权和会办程序会办审批贷款及日常贷款管理、贷后风险检查、信贷营销、当年到期贷款本息的收回工作。信贷管理部负责贷款的贷时风险审查、合同文本合规、合法性审查,服务于前台的信贷工作。
第十九条 坚持贷款回复制度。农户和企业短期贷款申请,在信用社权限内审批的不超过3个工作日,报联社审批的不超过8个工作日,业务拓展部不超3个工作日,信贷管理部不超过2个工作日,资产管理委员会不超过3个工作日,中长期贷款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回复。业务拓展部负责按期回复信用社。
第二十条 贷款审批。联社和基层社必须严格执行联社授权授信的管理规定,分级审批及时登记会办记录簿,联社贷款审批实行会办审批意向通知制,经会办批准的贷款由业务拓展部发出贷款审批意向通知书,由基层社办理合法手续上报业务拓展部初审,转交信贷管理部审核合格后,业务拓展部出具相应贷款批准文件。授信企业贷款参照上述执行。
第二十一条 经联社审批发放贷款,次月业务拓展部必须到户到企检查其贷款发放和使用情况,分专业以书面形式按月向主任室报告检查情况。
第二十二条 签定借款合同。所有贷款均应由贷款人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应当约定借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借款期限、还款、结息方式、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保证担保贷款应当由保证人与贷款人签订保证合同。保证人应当具备保证资格和保证能力,并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抵、质押担保贷款应当由抵押人、出质人与贷款人签订抵押合同、质押合同,需要办理登记的,应依法办理登记;需要办理止付的,应依规进行止付登记。抵押、质押物应当符合《担保法》中抵押物、质押物条件,抵押、质押物价值必须足够清偿贷款本息。出质人、抵押财产共有人均须到场签约。严格执行先办理借款合同,后登记的操作程序。
土地使用权抵押须经市土地管理部门评估并进行抵押登记,土地按实际出让价(指交国土局部分)的90%以内确认,划拔土地按现行市场出让价格的40%以内确认。土地使用权和地上附着物应同时抵押并登记。
房产抵押须经市房产管理部门评估,并进行抵押登记,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必须同时抵押,房产按实际造价折旧后净值的50%以内确认。
设备原则上仅限通用设备按购进价折旧后净值的40%以内确认,其他设备一律不得抵押。存单、银票质押按票面面值的90%以内确认,封仓、仓单质押价值不得少于贷款余额的2倍以上确认。
对于抵押不足部分应追加落实有经济实力单位担保或联保。所有借款不论是保证、抵押都必须追加企业股东在最高额范 围内联保。第二十三条贷款归还。在贷款到期十日前,必须对借款人、出质人、担保人发出贷款还本付息催收通知书,并取得相应回执,对于出现的高风险贷款,要及时向联社报告,上下联动保护债权。第二十四条信用社认为需要公证的合同必须及时到市公证处办理公证。第七章贷款的授权分级管理
第二十五条 贷款授权实行差别授权、分级管理的方式。授权均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确。各基层社主任也要在联社授权范围内以书面形式明确到分管主任、分工包片信贷人员的各自审批权限,超权限需经会办小组会办审批.第二十六条 严格加强内部授权授信管理。联社设立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授信内贷款,凡被原资产管理委员会两次否决的贷款申请,半年内不得提交会办,对基层授权授信实行不同等级差别授权授信方式。
第二十七条 A级(含)以上企业存量贷款实行最高额授信制,并实行事后备案。当年新发生的授信私民营企业贷款,在授信额度内实行事前备案审批,其它等级企业贷款的发放均需逐笔上报联社。
第二十八条 信用社、联社业务拓展部、信贷管理部、联社信贷管理小组、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各自的权限内按规定操作程序,对贷款进行会办审批,严禁越权、超权办理信贷业务。
第二十九条联社审批贷款由业务拓展部根据会办审批意见对信用社逐笔进行授权发放,到期后必须及时发出临时计划调收通知单,调收不到位者必须在次月按责任贷款进行查处。第八章不良信贷资产及应收息清收管理
第三十条 不良信贷资产及应收息包括逾期、呆滞、呆账、已核销呆账贷款、央行票据置换贷款和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息包括表内外(含登记簿)应收未收利息。不良贷款应按标准和程序进行认定,并按清收管理标准、措施组织实施。
第三十一条 当月发生表内息按责任贷款损失赔偿规定对审批人、责任人实施处罚。
第三十二条 联社、信用社相应建立健全不良贷款及应收息清收管理监测体系,设立相应报表和登记簿、监测台帐,反映形成原因、清收方案、措施及清收到位等相关变动情况。对当年新划转呆滞贷款,从划转呆滞当月开始由信贷管理部逐笔实行责任追究、个人单证制度。从2005年1月1日起,对当年新发放的贷款形成新逾期当季收不回的,联社隔季对责任人和审查、审批人追究赔偿责任(责任人必须是调查人),赔偿的比例为责任人60%、审查人(主管信贷)10%,审批人30%。对新形成的不良贷款,联社不再组织界定,对确属因不可抗力、在合规程序下发放的贷款形成不良的,由贷款责任人向联社进行举证,经确认后可用个人呆账准备账户累积余额抵算赔偿责任,但仍要落实清收管理责任。对划线之前发放的贷款形成不良的仍按原文件规定落实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联社健全不良贷款及应收息清收考核体系,强化清收管理力度,规范清收管理行为,明确清收管理激励标准。第九章贷款的保全和清偿
第三十四条 贷款人应谨防借款人借企业改制逃避债务,悬空信贷资产或借承包、租赁、分立、剥离等途径逃避监督或不履行偿还贷款本息责任。
第三十五条 贷款人应主动参与借款人企业改制、信贷债务重组,并要求借款人落实贷款债务,同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联社。
第三十六条 对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借款人应在承包租赁合同中明确落实原贷款债务的偿还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借款人,原借款债务由改造后的股份公司全部承担,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对实行部分股份制改造的借款人,改造后的股份公司按占用借款人的资本或资产的比例承担原借款人的贷款债务,抵押资产优先承担债务。
第三十八条 对联营、兼并组成新的企业法人的借款人,原贷款债务应由新的企业法人承担并重新签订借款合同。
第三十九条 对分立、剥离的借款人,应在分立、剥离前清偿贷款债务,或提供相应的担保,或按分立、剥离所占资本或资产比例承担贷款债务。
第四十条 对产权有偿转让或申请解散的企业,应在产权转让或解散前落实和清偿贷款债务。第四十一条 对破产的借款人,应依法参与企业财产的清算和债务的处置,对已设定财产抵押、质押的债权,信用社有优先受偿权,无财产担保的贷款债权应按法定程序追究担保单位连带责任,并按比例受偿。第十章信贷风险的预警管理
第四十二条 坚持信贷风险监测制度。准确测算每笔贷款的风险度,每月测算贷款存量风险度,实行企业现金流量的动态 监测和建立健全信贷企业动态监测台帐,反映信贷企业资产、负债变动等情况。
第四十三条 坚持按月到企(户)检查制度。各基层社逐月及时向业务拓展部报送检查情况报告表,业务拓展部每月对3-5个基层社组织抽查,并对检查和前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将检查和处理情况向主任室报告。
第四十四条 信贷档案管理。必须按企业、农户建档要求,分类别进行收集、装订、保管完好,规范入档。第四十五条 建立压降企业和农户的监测台帐。双向监测贷款风险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落实好在岗人员的清收责任,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第十一章贷款管理的特别规定
第四十六条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对其发放贷款(十不准):
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产业。
2、国家明文禁止的产品项目或违法经营活动的。
3、不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借款人。
4、借款用作企业注册资本金、股本金。
5、借款用于财政税费,镇、村、组公益性支出。
6、信贷企业体制变更等过程中,未清偿原有贷款债务或未全部落实原有贷款债务并提供相应担保的。
7、借款用于投股和投资的。
8、借款用于归还贷款利息及租金的。
9、贷款用于非申请用途的。
10、贷款用于归还借款人其他非生产性正常往来债务的。第四十七条 严禁下列情形发生(十个严禁):
1、严禁逆程序、越程序发放贷款。
2、严禁发放跨服务区域贷款。
3、严禁向有存量贷款的企业法人发放个体贷款。
4、严禁发放冒名借名、借户贷款。
5、严禁借证借贷、垒大户贷款。
6、严禁发放无责任人或责任人不明确的贷款。
7、严禁超授权放款,化整为零贷款。
8、严禁同一服务辖区内两个或两个以上信用社(部)对同一借款人发放贷款。
9、严禁发放调查不实,手续不全的贷款。
10、严禁发放应领贷款卡而无卡的借款人贷款(农户指应符合领卡条件而未领卡的农户)。第十二章贷款的责任管理
第四十八条 信贷管理实行授权分级管理和主管信贷审查负责制,并相应建立贷款调查、审查和决策等责任人制度。第四十九条 建立信贷人员呆帐准备金累积制度,累积对象为从事信贷岗位人员发放的农户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按计算机采集的贷款“责任人代码”所统计的贷款利息收入金额的1%,以信贷员分别开立专户计积。利息收入金额由联社微机中心按季采集后交业务拓展部计算,并经监察审计部、财务会计部复核审查后出帐,由财务会计部与业务拓展部建立双套台帐管理。累积的呆账准备金用于抵算在正常程序下发放的贷款,由于不可抗力形成不良贷款的损失赔偿责任。第五十条 建立和健全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联社和信用社均需将贷款管理每个环节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严格划分其信贷管理环节内控管理机制的各工种的岗位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五十一条 信用社分工包片人员、信贷人员负调查失误,评估失准按期收回本息的责任;柜面经办人员负柜面把关审查不严所造成损失的连带赔偿责任;主管信贷员、主任负审查、决策失误的责任;贷后检查人员负检查失误、清收不力的损失赔偿连带责任。上报联社审批贷款,业务拓展部负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按期收回的责任,信贷管理部负审查失误、监测清收不力责任。第五十二条 实行贷款损失赔偿制。按贷款调查、审查、审批、会办时的责任确定,调查人(责任人)、审查人、审批人分别按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比例承担损失赔偿责任。因贷款调查不实、贷款的手续不合规、不合法等人为因素形成不良贷款的,追究相应岗位及人员的违纪、失职、渎职责任,自形成不良贷款之日起认定赔偿责任。盘活、保全陈欠不良贷款按划线管理前的规定执行。第五十三条 建立信贷岗位人员离职审计监交制度。信贷人员在调离岗位时,联社必须对其在任期间所发放贷款情况进行审计及监交。由联社业务拓展部、信贷管理部、监察审计部等组成监交小组会同信用社按借据和档案清单办理交接手续。接收人如有异议并经监交小组认可的,可暂不接收,责任人为原责任人;因交接不清形成贷款损失的,交接双方各承担50%的损失;交接无异议的,接受人承担全额责任。第十三章信贷登记、咨询、安全管理
第五十四条 信用社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应查验借款人的贷款卡,并通过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借款人贷款卡的状态和借款人资信情况。不得对持有被暂停、注销贷款卡的借款人发生新的贷款业务。
第五十五条 信用社所办理的信贷业务,应及时、完整地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相关报表中填列有关要素、数据,呆账核销时,应注明“呆账核销”字样,并及时、准确上报联社信贷部门。对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须登记的其他事项,信用社应及时、完整地在企业大事登记表中填列有关要素、数据。
第五十六条 信用社对所发生信贷业务的借款人资信查询,必须由借款人提供贷款卡、密码;对已发生信贷业务的借款人的资信查询,可通过借款人的贷款卡编码、组织机构代码或名称进行。第五十七条 信用社除可查询中国人民银行所发布的公共信息外,只能查询与其发生或申请发生信贷业务关系的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当所有信贷业务关系解除后,信用社不再具有对该借款人资信情况的查询权。
第五十八条 信用社通过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获取的借款人资信情况,不得向第三方泄露。第五十九条 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不得互相兼职,调离岗位前需在有关部门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
第六十条 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操作应严格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六十一条 信贷登记咨询设备的安装、使用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第六十二条 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数据备份工作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第十四章信贷人员的管理 第六十三条 信贷人员上岗必须由联社直接明确,基层社只有建议权,无信贷人员调整权。见习信贷员、专职组资客户经理无贷款调查、建议权,仅有贷款按期收回清收权。实行信贷人员执业准入制。对责任贷款累计数额超过25万元未收回的一律不得从事信贷岗位,作为专职组织资金客户经理处置。对于当年新增个体逾期责任贷款超过25万元的信贷人员一律转为专职组织资金客户经理,除清收逾期贷款外,不得从事贷款的发放业务。
第六十四条 实行信贷主管制。各农村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设主管信贷员一名,行使主管信贷职权。主管信贷员的人选由信用社推荐,经联社业务拓展部、信贷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考察审查,报联社党委确认后聘任,联社相关管理部门负责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主管信贷员直接对联社负责,同时作为基层社主任的参谋、助手,参与所在单位业务经营的决策和管理,对信贷管理实施全过程监督,确保信贷合规运作、业务发展。㈠、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合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政策;
2、依据联社的信贷管理制度、办法,规范和监督本单位信贷运作行为,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3、遵循信贷市场需求与营销规则,大力营销贷款,提高经营效益;
4、督促本单位信贷人员按照分工做好各项信贷报表和有关文字材料的上报工作;
5、协助主任制定全年信贷工作计划、岗位责任制、不良贷款监管清收责任制度、信贷人员学习制度,并负责制度的执行和考核;
6、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要求,抓好信贷软件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
7、建立好各类贷款户经济档案,并按照信贷“三查”要求进行管理;
8、对各类贷款的风险防范负有检查及管理责任。
9、负责整理、登记凡经社务会会办研究的贷款会办记录簿。㈡、职权
1、对本单位贷款是否违反“十不准”、“十个严禁”的情况进行审查;
2、审查本单位各类贷款的清收责任是否明确,保证、抵(质)押手续是否合法、有效;
3、在授权范围内审查、批准监督信贷工作全过程并承担责任;
4、有权拒绝办理各类违章违纪贷款,有权直接向联社反映信贷管理情况和所发现的问题,有权监督贷款会办审批全过程。㈢、报酬
明确主管信贷岗位报酬,是主任或主任助理的享受联社规定考核系数,其他人员按主管会计岗位系数执行。主管信贷员的劳动纪律,政治业务学习,工作现实表现,生活作风建设等情况以及相关考核项目由所在单位负责考核分配;主管信贷员职责履行及工作质量考核由联社业务拓展部、信贷管理部共同负责按月考核、按季兑现,并按季向联社主任室报告。㈣、奖罚
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钻研业务、规范执行、廉洁奉公、在维护信贷资金安全工作中成绩显著的主管信贷员,由联社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失职的主管信贷员,除按联社岗位考核办法予以处罚外,当年不得参加职称评聘、晋升晋级和先进个人评选。情节严重的,联社予以调整岗位,并根据具体情况追究责任。
第六十五条 实行信贷人员末位淘汰制。岗位培训、年终考核不及格者或倒数第1-3名者,取消其任职资格,调离信贷岗位。信贷岗位调整必须履行交接手续。信贷人员在岗期间,如有重大违章违纪问题,可随时进行调整。分工片内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达不到99.8%者,年终不得评为先进个人。第十五章奖惩
第六十六条 不良贷款、应收未收息的清收按联社相关办法奖惩。
第六十七条 信贷管理等级单位考核验收按联社《信贷管理等级单位验收办法》执行。第六十八条 信贷人员实行等级制管理,按联社《信贷员等级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十九条 信贷岗位人员如有违反联社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行为的,按联社相关处罚办法处罚,有违法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十六章附则 第七十条 本制度由东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制定、修改和解释。
第二篇:信贷管理制度(农商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是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信贷业务经营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本行信贷业务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区域产业政策,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小微企业宗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坚持审贷分离原则;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统一的原则;坚持自主经营原则。
第四条 本制度所称信贷业务是指本行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表内信贷业务、表外信贷业务。
第五条 本制度所称信贷人员是指本行从事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人员。本制度所称支行是指有权(授权)办理和经营本行信贷业务的各支行。
第二章 组织架构与管理要求
第六条 本行主要负责制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指导本行辖区内各支行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加强对信贷业务的监测和检查监督;提供信贷管理信息平台和人员业务培训等服务,接受各支行的信贷业务咨询。
第七条 本行内设机构
(一)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本行董事会信贷管理主要职责是:批准信贷工作制度、风险管理战略、目标计划,定期检查、评价执行情况;决定授权、奖惩等重大事项。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加强信贷管理。
董事长对信贷业务审批有“一票否决权”,没有“一票通过权”。
(二)监事会
监事会信贷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全面了解本行的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状况;监督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制定、执行信贷管理制度;监督经营管理层尽职开展信贷经营管理;对违规经营行为、经营管理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三)经营管理层
经营管理层信贷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制订、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信贷管理操作规程;完成董事会批准的信贷管理目标任务。
1. 本行按照“审贷分离”、“横向平行制约”原则,设置信贷业务前中后台部门。
(1)前台部门主要负责信贷业务的受理与调查评估、信贷客户的拓展和维护、信贷业务日常管理、组织存款、营运资金等工作。
(2)中台部门主要负责拟订信贷业务制度、办法、计划,审查信贷业务并提交贷审会审议,履行信贷业务审批、监督信贷业务前置条件的落实、支付审查、贷后检查、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统计分析等职能,监测、控制贷款到期收回率和新增不良贷款等数据指标,组织信贷人员的培训、考核、奖惩等工作。
(3)后台部门负责信贷业务整体风险控制,承担不良信贷
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工作,落实不良资产责任追究,负责风险管理日常事务及法律审查等工作。
2.信贷业务集体决策机构。本行应建立贷款审批委员会(以下简称“贷审会”),分支机构(有信贷业务的支行)应建立贷款审批小组(以下简称“贷审组”)。
贷审会(组)在制度和授权范围内,评估、审批信贷业务的风险及可行性。贷审会应由7人(含)以上单数人员组成,贷审组应由3人(含)以上组成,贷审会(组)实行主任负责制。
贷审会(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会方为有效,参会成员都要现场签署明确的“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及理由,并对所签意见负责。贷审会(组)采取“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三分之二以上的贷审会成员同意方可通过。
贷审会可邀请本单位以外的专家阐述专业意见,供贷审会成员作为决策参考。
本行可制定标准和操作规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一定额度以下的其他小额贷款,在坚持“双人四眼”原则和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当简化流程。
第八条
实行信贷岗位分离制度。本行按照明确职责、相互制约、合理设岗的原则,设置受理调查岗、风险评价岗、审批决策岗、发放支付岗、检查监测岗、催收管理岗等岗位。各岗位主要职责为:
(一)受理调查岗:①宣传信贷政策,宣讲金融知识,营销产品;②受理客户申请;③审查资料,参与调查;④完成评级、授信相关工作;⑤依法合规办理信贷业务;⑥负责资金组织、电子银行及中间业务拓展等工作。受理调查岗对事实认定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风险评价岗:①对业务发展岗提供的资料、拟办信贷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关联关系、风险度等进行审核认定,有权责成发展岗进一步调查;②提出业务办理的具体意见。风险评价岗对事实认定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合规性负责。
审批决策岗:①确认信贷调查、审查的合规性;②核准信贷业务的风险度及可行性;③审批本级权限内信贷业务,给予最终办理意见;上报超过权限的信贷业务,落实上级审批(咨询)意见。审批决策岗对信贷业务合法合规性和决策失误承担责任。
发放支付岗:①审查信贷业务前置条件的落实,确认信贷业务已经通过发放审核;②审查支付与调查报告中的贷款用途是否相符,支付方式是否合规、手续是否完备;③合规填制各类凭证,办理发放手续;④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等方式,核查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发放支付岗对信贷业务发放支付手续的合规性、资料的完整性负责。
检查监测岗:①负责信贷业务合法合规性检查,配合稽核和监察部门的再监督,参与信贷人员离任审计;②动态监测、反映信贷资产质量,评价信贷合同执行、客户资信变化情况,提交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初分意见;③对检查、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及时报告重大事项;④负责信贷统计,管理信贷档案,配合做好信贷领域电子化管理工作。检查监测岗对信贷资产监测、检查、反映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催收管理岗:①通过现场调查方式,核查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②按规定进行贷后管理,按合同清收到期本息,依法维护债权,尽职清收处置不良信贷资产;③负责客户维护工作;④负责损失类信贷业务初分认定、呆账核销的申报等工作。催收管理岗对信贷业务的收回和呆账核销申报资料真实性负责。
本行可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状况,合理设置一人多岗,但应明确不相容岗位并提出操作规程和控制标准。
第九条 实行信贷业务权限管理制度。本行根据省联社具体规定,在资本限额内自主审批信贷业务;根据辖内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资产质量、所处经济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网点信贷业务审批权限。
(八)农村支行新发放单笔贷款金额根据所在行客户经理等级办理:
1、特级客户经理。具有300万元以下(含300万元)贷款的审批决策权。其职责是管理好责任贷款和催收管理贷款,完成收息和不良贷款净压缩任务,保证贷款诉讼时效,建立健全信贷档案资料,完成农商行、支行交办的其他任务。
2、一级客户经理。具有200万元以下(含200万元)的贷款审批决策权。其职责是管理责任贷款和催收管理贷款,完成不良贷款净压缩、收息任务,保证诉讼时效,建立和完善信贷档案,完成农商行、支行交办的其它任务。
3、二级客户经理。具有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的贷款审批决策权。其职责是管理责任贷款和催收管理贷款,完成不良贷款净压缩、收息任务,保证诉讼时效,建立和完善信贷档案,完成农商行、支行交办的其它任务。
4、三级客户经理。具有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贷款审批决策权。其职责是管理责任贷款和催收管理贷款,完成不良贷款净压缩、收息任务,保证诉讼时效,建立和完善信贷档案,完成农商行、支行交办的其它任务。
5、见习客户经理。没有独立贷款审批决策权但可办理10万
元至500万元(含500万元)的报批贷款。其职责是管理和清收责任贷款和催收管理贷款,完成分配的收息和“压非”任务,跟踪管理贷款,保证和恢复贷款的时效性,健全和完善信贷档案,完成农商行、支行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十一条 实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应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动态与静态分析、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客户的资产质量、资金实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经济效益、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发展前景和决策层素质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客户信用等级分三等九级,即AAA、AA、A、BBB、BB、B、CCC、CC、C级。必要时可根据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的通知》(银监发〔2011〕10号)等规定,委托外部评级机构完成。
第十二条 对客户进行统一授信。本行应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等级、资产负债率和其他要素确定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一是对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本行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15%;二是对一个关联方的授信余额与本行资本净额之比,不超过10%;三是对一个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在集团客户的授信余额总数不能超过本行资本净额的15%;四是本行对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不超过本行资本净额的50%;五是对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本行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10%。
(一)客户授信包括表内、表外授信。表内授信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透支、保理等;表外授信包括: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
(二)授信的方式。对客户授信管理分为内部授信和公开授信两种方式。内部授信不与客户见面,由本行内部掌握。客户在一定时期和核定的公开授信额度内,可便捷使用本行信用。
(三)授信的管理。
1.归口管理。本行对同一客户的授信要归口到同一机构管理。
2.统一授信。本行对客户实行各信贷业务品种统一的综合授信。本行持有的集团客户成员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券资产以及通过衍生产品等交易行为所产生的信用风险暴露应纳入集团客户授信业务进行风险管理。
3.据实办理。本行可根据客户信用等级,确定采取抵押、质押、保证担保或信用方式办理单笔信贷业务。
4.加强监测。要加强客户用信管理,实行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分类处理。
第十三条 本行可审慎开办银(社)团贷款业务。
第十四条 实行贷后管理制度。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信贷管理行为,包括贷后检查、贷款用途监管、风险预警与处置、到期处理、风险分类、客户维护与退出、贷后管理职责移交、档案管理等内容,具体按贷后管理有关制度执行。
第十五条 实行审批时效管理。审批时效是指有权最终审批人(机构)在下达批复到信贷业务办理的最长期限。本行信贷业务的审批时效最长不超过三个月,本行应根据相关规定和当地实际,合理确定每个信贷产品的审批时效。
第十六条 实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本行根据客户经理的职业操守、服务质量、信贷基础工作管理水平、业务完成情况等指标,实行客户经理等级动态管理。本行对不同等级客户经理授予不同的事权,给予不同待遇。
第十七条 实行尽责激励及追究制度。实行信贷业务调查、审查、审批、发放支付、贷后管理各环节责任人制度。根据责任人尽责表现和经营业绩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追究相关责任人失职责任。
第十八条 推行绿色信贷。本行应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有效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信贷业务活动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第三章 基本规定
第一节 信贷业务种类
第十九条 贷款是指本行根据借款人申请,对其提供并按约定利率和期限收回本息的货币资金。
(一)按贷款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贷款。
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
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的贷款。(二)按贷款方式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1.保证贷款,是指按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本行只发放连带责任保证贷款。
办理保证贷款,应当对保证人保证资格、资信状况等进行审查,对保证人的授信应客观公正,并签订保证合同。
办理行要从严把握互保、交叉担保,防止过度担保。
2.抵押贷款,是指按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3.质押贷款,是指按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办理抵(质)押贷款,应对抵(质)押物的权属、价值及设定抵(质)押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合理确定抵(质)押比例,与抵押人(出质人)签订抵(质)押合同,并办妥抵押物登记手续、质物的登记或移交手续。
抵押率一般为:以有土地使用权的商铺抵押率不得超过70%;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含地面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房产所有权抵押的,抵押率不得超过60%;以在建工程作抵押,抵押率不得超过工程实际投资的50%;以航空器、船舶、车辆、机器设备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抵押率不得超过50%;以流转的土地使用权、承包的林权作抵押的,按产值计算,最高不超过总产值的40%;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应参照其他类型折现率作价,但最高不超过70%。
质押率的确定:以存单的质押率不超过面值的90%;以保险单的质押率不超过现金价值的90%;本票、支票、汇票的质押率不超过票面金额的85%;股权、债券的质押率不超过市值的70%;运单、仓单、提单的质押率不超过评估价值的85%;应收账款的质押率不超过帐面价值的70%;收费权的质押率不超过借款期内收费收入的70%;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的质押率不超过评估价值的50%;其他动产的质押率不超过评估价值的70%。
具体比例参照《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押品分类、最高抵(质)押率和重估频率表》附表有关规定执行。
(三)按贷款性质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
自营贷款,是指本行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其风险由本行承担,并由本行收回本息。
委托贷款,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本行(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本行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第二十条 商业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按介质不同,分为纸质商业汇票和电子商业票据。
商业汇票贴现,是指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而贴付一定利息并将票据权利转让给本行的票据行为。票据贴现期限自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
商业汇票承兑,是指本行应承兑申请人要求对其签发的汇票,依据《票据法》规定和本行的相关条件,承诺在该商业汇票到期日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第二十一条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本行基础信贷产品。本行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程序,可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方式发放农户贷款。
第二十二条 信用证,是指开证本行依据申请人的要求向受益人开立的、凭规定的凭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保证,是本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
第二十三条 保函,是指本行根据委托人申请开具的,向受益人承诺当保函约定事项发生后由本行在保函所保的金额内承担连带责任,代为偿付债务或支付违约金的书面保证。
第二十四条 本行可根据客户需求办理国内保理业务。保理是指本行根据客户委托,以客户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为客户
提供包括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坏账担保及融资等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指定由本行承办的特定贷款,按中国人民银行特定贷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本行承办的贴息贷款,实行商业化经营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本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客户群体、客户可提供的担保方式等实际情况,办理农户联保贷款、商户联保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按揭贷款等各种贷款产品。
第二十七条 本行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客户需求,可在信贷组织构架、商业模式、信贷产品、担保方式、业务流程、服务渠道、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业务创新应做到制度先行、风险可控。
第二节 贷款的发放与管理
第二十八条 承办行应根据信贷合同的生效时间办理贷款发放手续。
(一)属保证贷款的,借款合同在保证合同后生效;按信贷业务合同约定用款计划的日期使用贷款。
(二)属抵押贷款的,借款合同在办妥抵押登记后生效;按信贷业务合同约定用款计划的日期使用贷款。
(三)属质押贷款的,借款合同在质物交付后生效;法律规定需办理登记手续的,自办理登记起生效;按信贷业务合同约定用款计划的日期使用贷款。
第二十九条 对基层支行上报后通过农商总行审批的贷款,超过三个月末发放的,借款人申请使用贷款时需重新申报审批。
第三十条 承办行应依据信贷业务合同约定的用款计划,一
次或分次填制借款凭证,客户必须签字并盖手模,不须签盖客户私章。
借款凭证填制要求:
(一)借款人名称、借款金额、还款日期、借款利率等内容要与信贷业务合同的内容一致;借款日期要在信贷业务合同生效日期之后。
(二)借款凭证的大小写金额必须一致;分笔发放的,借款凭证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相应信贷业务合同的金额。
(三)借款凭证的签字与盖手模应与信贷业务合同的签字、手模一致。
第三十一条 承办行信贷人员将信贷合同、借款凭证,连同有权审批人的批复(或复印件)送交承办行会计办理账务处理。
第三十二条 承办行会计审查信贷业务是否经有权审批人审批同意,借款凭证要素是否齐全,填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无误后,办理信贷业务账务手续。
第三十三条 本行贷款的贷后管理按照《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贷款的责任具体界定按照《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和《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节 定价管理
第三十五条 本行服务定价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监管规定,充分披露服务价格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 根据服务的性质、特点和市场竞争状况,本行服务价格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除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服务价格以外,本行的贷款利率等服务
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三十七条 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价格,本行制定统一的服务定价制度,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服务价格。
第三十八条 本行制定和调整市场调节价,按照以下程序执行:
(一)制定相关服务价格的定价策略和定价原则;
(二)综合测算相关服务项目的成本和收入情况;
(三)进行价格决策;
(四)形成统一的业务说明和宣传材料;
(五)在各类相关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
第三十九条 定价的基本原则。本行信贷业务定价遵循效益性原则、市场化原则、差异化原则。
(一)效益性原则。信贷业务定价以效益为中心,以实现本行确定的盈利水平为目标,价格的确定要与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所付出的成本、承担的风险、所期望的资本回报相匹配;
(二)市场化原则。价格的确定要贴近市场,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差异化原则。本行应根据贷款品种、贷款期限、客户信用等级、所属行业、担保方式、客户贡献度、与本行业务往来时间长短等指标,结合当地同业竞争状况,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实行差别化利率定价。
第四十条 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实行利随本清方式结息,其余贷款按合同约定实行按季或按月结息;具体业务种类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贷款利率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按合同约定利率执行,浮动利率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执
行。
第四十二条 经本行同意,借款人可以提前归还贷款。提前归还贷款,按实际借款的时间计收利息;合同另有约定,从其约定。
第四十三条 贷款展期利率按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期限利率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按新的期限档次利率执行。
第四十四条 票据贴现按协定的利率计算贴现息,并在贴现当日从贴现额中收取贴现息。
第四十五条 承兑汇票、出具保函、保理业务及其他信贷业务产品定价按照具体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规定执行。
第四节 借款人
第四十六条
借款人基本条件
(一)公司类客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借款人必须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并登记有效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适销对路,在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
3.独立核算, 能够向本行提供生产、经营、财务等基本情况的资料,拥有一定比例的自有流动资金,具备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有独立的财产处理权;
4.借款人及其主要关联人原应付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完毕,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记录,实际控制人无不良嗜好。
5.具备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还款来源充足;
6.已在贷款行社开立结算账户或同意开立账户;
7.对外的股本权益性投资总额未超过其净资产总额的50%; 8.持有有效机构信用代码证,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等管理系统中无不正常信息;
9.借款用途明确、合法; 10.本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个人类客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合法有效身份证明的中国公民,年龄不超过60周岁;
2.有固定住所、稳定的工作单位或固定经营场所; 3.遵纪守法,无不良嗜好,无到期未还的贷款本息,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4.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5.借款用途合法;
6.已在贷款行社开立个人结算账户或愿意开立账户; 7.具备本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客户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主体资格合法; 2.有固定经营场所;
3.主要关联人遵纪守法,无不良嗜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无到期未还的贷款本息;
4.生产经营项目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属于本行信贷支持范畴,产品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
5.能够向本行提供生产、经营、财务等基本情况的资料; 6.具备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还款来源充足;
7、具备本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十七条 对存在以下情形的客户,应从严控制贷款、审慎介入甚至中止介入。
1.股权结构复杂,成员企业众多,主业不突出,股权结构、子公司名单变动频繁;
2.企业管理混乱,成员企业由实际控制人“一人”管理,资金调拨使用随意性强;
3.超常扩张,进行超过自身管理能力的特大项目投资或兼并,资金筹集渠道不合理,过度依赖银行借款,长期非正常占用成员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资金;
4.企业融资总量超过合理水平,财务费用负担沉重。资产流动性不足,存在短贷长用现象,银行借款与资产流动安排及收益周期不匹配;
5.集团间互保、集团内互保现象严重,集团关系与“互保”关系交叉出现;集团对外担保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或有负债金额巨大,被担保企业风险较高,甚至贷款已出现违约;
6.有本行认定的其他重大风险状况的。
第四十八条 借款人的义务
1.遵循诚信申贷原则,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信贷资料,积极配合贷款人的调查、审查和检查;
2.按贷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及时清偿贷款利息、本金; 3.自愿承担贷款发放、管理过程中借款人应承担的相关费用;
4.发生经营方式、产权组织形式或股权结构变化,进行重大投资等情况时,应事先就债务落实措施征得贷款人同意后方可实施;
5.有危及贷款人债权安全情况时,应当及时通知贷款人,同时采取保全措施。
第三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
信贷管理基本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优化客户服务,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是辖内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承兑、贴现、信用证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第四条
本制度所称县级联社是指县(市、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所称经营社是指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市级联社营业部、县级联社及其分支机构(含法人农村信用社,下同)。第五条
本制度所称信贷人员是指各级农村信用社从事信贷经营和管理的人员,包括客户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从事信贷业务操作和管理的人员。
第六条
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坚持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七条
信贷业务贯彻“统一管理、分类指导、分级负责、风险控制、协调发展、效益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
统一管理,是指信用社信贷业务由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统一规划、全面管理。
分类指导,是指省联社根据各独立核算单位的不同实际和所在地经济、金融的差异性,分别按不同的思路和办法指导信贷业务。
分级负责,是指省联社对全省信贷业务的市场定位、发展规划、制度建设全面管理和负责;市级联社或州市办事处对县级联社贯彻落实省联社制定的有关信贷业务规章制度的督促、检查、协调、培训、指导及情况反馈负责;独立核算经营社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原则对辖内的各类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风险性及效益性负责。
风险控制,是指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经营管理,必须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突出贷款资产质量管理。
协调发展,是指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谋求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效益为本,是指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信贷业务的宗旨是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追求自身效益,效益是从事信贷业务的主要取向。
第二章
信贷管理组织体系
第八条
实行理(董)事长负责制。理(董)事长就本级审批(咨询)的贷款事项负全责,可授权主任(行长)及相应信贷机构审批(咨询)贷款事项。
理(董)事长可参加信贷审批(咨询)委员会会议,不行使表决权,但对信贷审批(咨询)可作最后决策,信贷审批(咨询)委员会讨论通过的信贷事项理(董)事长可以一票否决,对没有通过的信贷事项不能同意实施,认为特殊需要,可要求择日再议一次(以一次为限)。监事长应当列席信贷审批(咨询)委员会会议,但不行使表决权。
对讨论通过的信贷事项由理(董)事长或其授权人最后签字执行或报上一级审批(咨询)。
第四篇:小额贷款公司信贷管理制度
贷款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贷款通则》、《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意见(试行)》等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本公司建立信贷业务内部管理相互制约机制、实行对公司业务规范运作及程序化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
第三条本公司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在办理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经营层次和不同部门承担,实现其相互监督和制约。
第四条本公司信贷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做到讲究道德,廉洁奉公、钻研业务、爱岗敬业。
第二章贷款对象及条件
第五条贷款对象应当是本公司服务辖区内经公司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中、小、微型企业法人(包括农业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户或本公司服务辖区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第六条贷款条件另行确定。
第三章贷款业务种类
第七条贷款按有无担保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第八条信用贷款是指以客户的信誉发放的贷款。
第九条保证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本公司发放的保证贷款都为连带责任保证贷款。
第十条办理保证贷款,应当对保证人保证资格、资信情况及其还款记录进行审查,并签订保证合同。
第十一条保证人是指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下列单位不能作为保证人:
1、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第十二条10万元(含)以上的保证贷款原则上实行一户多保;所以自然人贷款夫妻一方提出借款的,另一方必须提供保证。
第十三条公司制企业作为第三人为借款人提供保证的,须提供董事会同意担保决议书;合伙制企业作为第三人为借款人提供保证的,需提供全体合伙人签字同意的保证意见书。
第十四条抵押贷款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第十五条个人住房及集镇临街营业用房抵押,办理该项抵押贷款时,信贷人员首先必须实地查看,掌握商品房的变现能力,查实是否有纠纷,已出租的,查看租凭合同,并书面告知承租人,然后由商品房抵押财产共有人(如夫妻双方,父母子女等)到场签章,填写房屋抵押贷款申请书,办理贷款手续。
第十六条企业房地产抵押价格在资质的评估单位评估基础上,对照内部参考价格,如评估价高于参考价按参考价执行,如评估价低于参考价按评估价执行。
有房产证、土地证且土地证注明使用权属出让的,房屋抵押率掌握在80%以内。
有房产证、土地证但土地证注明是行政划拨或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房屋抵押率掌握在40%以内。
只有土地证,土地证注明使用权属出让的,土地使用权证抵押率掌握在土地评估价的70%以内。
尚未办妥房产证、土地证的厂方不得抵押。
第十七条以共同共有的财产抵押的,还应用全体共有人同意以该财产设定抵押的书面文件,抵押人为全体共有人。
第十八条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及其占用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还应有乡(镇)、村出具并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载明同意以该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同意在实现抵押权时按照法律规定的土地征用标准转为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内容的书面文件。
第十九条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财产抵押的,还应有该公司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依公司章程作出的同意抵押的书面决议。
第二十条以房地产抵押的,还应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地产权证及证明建设工程价款预、决算及拖欠情况的书面材料。
第二十一条以在建工程抵押的,还应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许可证、开工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图纸;证明以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需交纳的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项、已投入在建工程的工程款、施工进度及工程竣工日期、已完成的工作量和工程等事项的书面材料;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及证明建设工程价款预、决算及拖欠情况的书面材料。
第二十二条质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与出质人签订质押合同,并办理相关的登记或移交手续的贷款。
第二十三条质押率的确定
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的质押率不得超过面额的80%。
仓单、提单的质押率不得超过仓单、提单项下货物总金额的60%。
个人存单的质押率不得超过存单面值的90%,贷款到期日不得超过存单到期日。信贷人员核实好借款人和出质人(包括预留印鉴或密码)后填制并办妥有价证劵质押贷款质物登记冻结止付通知书,然后与开立存单的金融机构签订
协议止付协议书,办理质押贷款手续,存单由主办会计纳入表外科目管理,并由出纳保管,信贷档案中保留复印件。
第二十四条单位定期存款的质押率不得超过存单面值的90%,单位定期存款证实书不能直接办理质押贷款。需要办理质押贷款的首先开具单位定期存单,然后按照《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办理。
第四章贷款期限和利率
第二十五条信贷人员根据客户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能力,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期限,最长期限不能超过一年,以短期、流动为主。自然人及个体工商户贷款实行按季(月)结息、利随本清,企业贷款实行按季(月)结息。
第二十六条为真实反应资产形态,一般不办理贷款延期手续。如个别贷户贷款到期归还确有困难,且有正当理由的,必须在贷款到期日起按申请要求办理展期,一笔贷款展期只准办理一次,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办理展期贷款手续需经保证人或抵押物产权共有人、出质人书面同意,并到场签名盖章,否则一律不得办理,贷款展期的审批权限与原贷款审批权限相同。
第二十七条逾期贷款和挤占挪用贷款应按规定计收罚息。
第二十八条贴息贷款,应根据利息补贴方法,按规定计收利息。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决定停息、减息、缓息和免息。
第二十九条按照“成本效益、择优限劣、风险覆盖、有力竞争”的贷款利率定为原则,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和供求状况,及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担保方式、信贷投向和合作满意度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
第五章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第三十条为确保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办理信贷业务要按权限、按程序运作。
第三十一条 借款申请和受理:凡向本公司申请借款,应有借款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申请书中填明借款金额、币种、期限、用途、贷款方式、还款来源等基本情况。
借款人应向贷款行提供以下资料:
借款人(自然人)贷款,凭有效身份证办理,验证后身份证复印件存档。并提供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成员有效身份证明、详细居住地址、生产经营内容(项目),家庭年经济收入情况、借款用途、经济效益情况、担保落实情况及担保人(单位)的担保能力情况、人行个人征息系统查询授权书、其他资料。
借款人(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借款人有效营业执照、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法人代表(负责人)身份证和复印件、法人代表证明书或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授权委托及复印件、公司章程,经信贷员核对、验证。复印件留贷款行存档。如担保贷款还需提供保证人的有效营业执照、身份证和复印件、法人代表证明书或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授权委托及复印件,经信贷员核对、验证,复印件存档。
与借款人生产经营相匹配的证明材料。自然人贷款用于私营企业的,属业主贷款的,需提供营业执照,非业主但是事实股东贷款的,必须提供股东合伙协议。
第三十二条贷前调查:贷前调查是整个贷款运作过程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将直接影响信贷资产的质量。客户经理对材料齐全的申请受理后,要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等级、偿债能力、经营效益以及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等情况进行分析,核实担保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预测贷款风险程度,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请材料的调查审核工作,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并填制客户调查表。
第三十三条贷时审查(核):信贷人员调查完成后将所有规定资料提交本公司到款审核人员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核)。
第三十四条贷款审批:应建立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审批管理制度。
第三十五条贷款发放:本公司财务部根据经董事长签字的同意发放贷款的审批书发放贷款。借款双方应按照有关规定签订借款合同。合同签订有董事长或授权人签字生效,借款合同生效后,按借款合同生效时间办理贷款发放手续。发放的贷款必须通过转账或银行卡等结算渠道全额转入借款人的账户内。
不得发放未经审查(核)、审批的贷款,未经审查(核)、审批而发放的贷款以违规贷款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本公司按规定使用统一制式的合同文本,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要正确使用。签订合同要保证合同文本之间的法律衔接,保证合同的合法、有效。主合同从合同、贷款金额及大写金额、还款时间、借款用途等必须一致。借款合同要素不得涂改。
第三十七条贷后管理:之信贷业务发生后对贷款的管理。贷后管理的内容另行确定。
第三十八条贷款收回:贷款要按照借贷双方约定的贷款期限收回,贷款到期前,客户经理应发出贷款到期通知书,通知借款人和担保还贷,借款人偿还贷款应打印还贷凭证。
第三十九条经公司同意,客户可以提前归还贷款。
第四十条借款人到期未还,又未办理展期手续的,客户经理要发出贷款催收通知书,并且将借款人和保证人收到通知书签字后的回执收回并妥善保管,每隔6个月内签发一次贷款催收通知书,以保障担保时效和诉讼时效。
第五篇:小额信贷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投融资及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投融资及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业务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资金安全,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体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省市金融办关于贷款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业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业务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落实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业务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业务及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
第三条 业务风险管理原则。
业务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业务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业务实际相结合;(二)实行业务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分类管理;(三)坚持业务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
(四)坚持把封闭管理措施纳入业务风险管理。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办理的各项投融资及贷款。
第二章 贷款风险划分
第五条 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小贷公司可能遭受资金损失。按照风险的划分原则,结合贷款业务实际,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六条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 2 施宏观调控、保护群众利益、稳定市场等政策和特定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执行政策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七条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根据借款人自身经营需要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八条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主要包括公司内控制度和治理机制缺陷及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决策超越权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
第三章 贷款风险预测
第九条 贷款风险预测。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贷款风险预测是贷前调查、审查的重要内容。风险预测结果是贷款是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的基本依据。
第十条 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资金的到位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第十一条 经营风险预测。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性质及程度进行识别和预测。
(一)定性分析预测。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内部各有关因素以及与借款人贷款偿还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和现象的不确定性分析,4 预测贷款风险。定性分析预测主要包括对借款人法人代表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能力、信誉程度和发展前景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特定行业或地区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市场供求变化、价格震荡等情况;各种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或诉讼、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的分析。
(二)定量分析预测。主要是依据借款人的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测借款人经营风险主要采用借款人信用等级评定、贷款项目评估、贷款风险度计量以及贷款风险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借款人信用等级评定主要是根据借款人财务指标设置评价指标,将评价指标划为不同分值,根据分值划分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识别贷款风险程度。贷款项目评估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财务指标和投资估算、筹资成本、项目效益测算和不确定性分析等量化指标评估,综合评价项目贷款 5 风险。贷款风险度计量主要是通过设置贷款风险权重。计量贷款风险程度。量化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敏感性分析是指对贷款风险的主要或关键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量化分析,测定和判断其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
第十二条 操作风险预测。主要依据公司业务决策层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决策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所承担职责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风险管理是否覆盖贷款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第四章 贷款风险预警
第十三条 贷款风险预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置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所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分析预报贷款风险发生和变化情况,提示公司风控部门要及时采取风险防 6 范和控制措施。
贷款风险预警包括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微观预警是根据各种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宏观预警是在微观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监测,依据贷款组合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贷款质量状况,判断全公司或地区或行业的贷款风险程度(宏观预警详见第七章)。
第十四条 政策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政策风险信号反映。政策风险信号一般包括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农业政策、其他特定行业政策、信贷政策、汇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调整、变动。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与公司贷款密切相关政策调整、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和承诺保证变动、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资金的到位异动,应当作为当前政策风险预警的主要信号和监测的重点。通过对各种政策风险信号进行识别、分 7 析,及时发现危及贷款本息按期偿还的风险苗头,提前对政策风险预警做出反映。
第十五条 经营风险预警。主要通过财务预警信号、市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和其他预警信号反映。
(一)财务预警信号。财务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各项财务指标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收回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变动。
(二)市场预警信号。主要通过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信号进行综合反映。市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所处行业或地区的宏观政策、特定行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发生改变,可能对行业经济周期和市场发展前景产生不利变化;市场供求关系、产品价格发生持续性或大幅度的波动;贷款上限和贷款支持价格上限面临挑战;地区和行业信用环境以及整体经济环境恶化等。
8(三)行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存在违约记录,提供虚假资料套取贷款,违规开立存款账户,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借款人贷款展期次数增加,借款人法人代表的变动,法人代表及其财务、会计人员发生违规违纪行为,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发生较大调整,改制改组不规范,担保物品价值下降或担保撤销,借款人未经本公司同意对外提供担保等。
(四)其他预警信号。主要是可能发生各种影响借款人经营水平的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等。
第十六条 操作风险预警。主要通过内部操作风险信号反映。操作风险信号一般包括贷款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信贷、风控岗位责任不明确、信贷档案不规范、客户信息资料不全面以及信贷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对不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不按规定办理贷款担保、不按规定用途或超权限发放贷款; 9 贷款“三查”或审贷分离操作不规范、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借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文本遗失或失效、数据统计失真、风险预测失误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
第十七条 建立和健全贷款风险预警系统。要建立微观风险预警与宏观风险预警相一致的预警体系。要运用信用征信系统、客户信息系统、行业或行情信息分析系统、信贷监管系统,对贷款运营各环节和各种状态下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识别、反馈,对影响贷款安全的主要风险信号进行前瞻性判断,并制订处置方案,落实各环节的责任,提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
第五章 贷款风险控制
第十八条 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在贷款发放前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在贷款发放后、收回前应当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扩大和恶化。应对不同性质的贷款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也可以对同一种类贷款风险同时采取多种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 实行借款人贷款资格认定制度。应当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经营效益、资信情况定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及贷款风险程度进行贷款资格认定。
第二十条 实行有效的贷款管理方法。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实行授信管理、逐笔核贷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一)授信管理。通过通过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核定借款人 11 一定时期内的授信额度,集中统一控制借款人信用风险。根据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状况分别实行内部授信和公开授信。结合公司贷款业务的性质和贷款的特殊要求,确定借款人的基本授信和特别授信。
(二)逐笔核贷管理。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贷款的风险性质及程度,对不符合授信管理条件的,继续实行逐笔审贷、钱物挂钩、购贷销还等贷款管理制度。
(三)项目管理。对各种专项贷款,要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对贷款项目进行立项、评估、审批、实施、验收、评价的管理过程,以确保贷款项目的成功。
第二十一条 选择有效的贷款方式。应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选择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方式。选择信用贷款方式的借款人,除另有规定外,原则要有相应的风险补 12 偿金和一定比例的自有流动资金,并分别采取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和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管理的方式。
(一)贷款担保。对不确定性风险因素较多的贷款,可以按照有关管理制度,分别采取贷款保证、抵押、质押担保方式。
(二)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对借款人采取贷款补偿金方式,作为贷款风险补偿。借款人在贷款前,提供符合有关自筹要求的一定比例的补偿金,存入指定的贷款补偿金存款账户。补偿金在贷款本息未结清前,不参与借款人的购销经营活动,专项用于经营风险。借款人还清贷款本息后,全额退还补偿金。
(三)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管理。可以根据贷款种类和性质,确定借款人自有流动资金比例最低限额。
第二十二条 严格执行贷款操作规程。实行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审批授权制度,按照贷款“三查”程序规范操作,签订借款合同,13 确保要素完整,合法有效,规避操作风险。
第二十三条 完善监管制度。对借款人库存实施有效监管,控制贷款风险。坚持实行库存检查制度和货款回笼制度。定期检查或抽查责任人的管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十四条 加强对贷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稽核。信贷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信贷人员落实贷款管理制度制度和操作规程情况进行检查。风控部门要及时组织对信贷人员贷款操作规范情况的稽核,以促进各项管理制度制度的落实,做到规范和及时操作。
第二十五条 鼓励借款人投保。鼓励借款人对库存商品和其他符合保险规定条件的财产办理保险,转移贷款风险。
第二十六条 防范和控制借款人改革改制风险。对借款人实行合并、分立、股份制改造、破产等涉及公司债权的改制行为,14 要全程参与,落实贷款债权,防止借款人逃废悬空债务。对需要办理债务转移手续的,要规范签订债务转移协议,确保债务落实手续合法有效。
第六章 贷款风险化解
第二十七条 贷款风险化解是指对已发生的贷款风险,应根据风险的种类、特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采取财政补偿、补偿金抵偿、抵(质)押物变现补偿、以资抵债、保险理赔、依法诉讼、呆账核销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贷款损失。
第二十八条 对已经发生的政策风险,应及时报告,消除贷款风险。
第二十九条 对已经发生的经营风险,应采取补偿金抵偿、向保证人追索、处置抵(质)押资产、以资抵债、保险理赔、诉讼和 15 呆账核销等措施,化解、补偿贷款风险。
(一)用风险补偿金抵偿贷款本息。当借款人销售库存粮棉油发生价差亏损、贷款本息不能全额偿还时,要将借款人风险补偿金作为贷款的偿还来源,及时收回贷款本息。
(二)向保证人追索。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采取贷款保证担保方式的,应依法向保证人追索,督促其以货币方式或资产抵债方式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息。
(三)处置抵(质)押资产。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采取贷款抵(质)押担保方式的,应依法对抵(质)押物品进行处置,处置价款优先用于偿还所欠贷款本息。
(四)办理以资抵债。借款人确无货币资金或货币资金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应对借款人事先抵押或质押财产办理以资抵债,通过处置抵债资产收回贷款本息。
16(五)办理保险理赔。借款人因遭受灾害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借款人已经办理财产保险的,应督促其及时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理赔款应优先用于归还所欠贷款本息。
(六)依法诉讼。对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故意逃废债务的借款人,应通过诉讼手段依法清收。
第三十条 操作风险的化解。对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操作造成贷款决策失误,借款合同要素不全或合同无效,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数据统计失真,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所产生的贷款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或补救,规范管理和操作,将贷款风险减轻到最低限度直至消除。
第三十一条 认真解读国家或省级人民政府的政策规定,积极应对“三农”贷款的风险,研究对“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化解。
第七章 贷款风险监测与考核
第三十二条 贷款风险监测。从强化贷款风险宏观预警出发,对贷款的质量状况和变动情况进行全面、持续、客观、动态地评价和反映,以便及时掌握贷款质量状态和贷款风险程度,迅速采取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第三十三条 贷款风险监测的依据。贷款风险监测主要依据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依次反映贷款的风险程度。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通过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分类的具体依据是贷款实际使用情况和物资保证程度,同时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包括贷款逾期天数)和还款意愿,以及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和信贷管理等因素。
第三十四条 贷款风险监测方法。贷款质量分类,由信贷和会计部门按有关规定适时认定,并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监测要求进行归并统计。实行贷款质量分种类动态监测。
第三十五条 贷款风险监测内容。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设置若干贷款质量评价指标,监测贷款质量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贷款质量的量比及其变动情况,贷款质量布局和地区、行业、种类等结构情况,评价贷款质量稳定性和不良贷款风险程度。
第三十六条 贷款风险监测分析。通过建立定期监测分析制度,真实、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状况。根据贷款风险的高危品种、高危地区、高危行业的分布情况,强化贷款风险的宏观预警功能。根据贷款风险监测结果,及时完善信贷政策,采取各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第三十七条 贷款风险管理评价考核。实行贷款风险管理量 19 化考核制度,通过对贷款质量动态监测,重点对不良贷款增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将其作为衡量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八条 贷款风险披露。贷款质量分类状况按规定统一对外披露,对银监会、人民银行、金融办有特殊要求的,按规定另行上报。
第八章 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
第三十九条 实行贷款风险管理总经理负责制。要建立贷款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实行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总经理负总责。
第四十条 实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分开管理。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应分别由不同的岗位或部门负责。建立贷款评审委员会,明确其职能和责任。贷款评审委员会只负责对信贷部门提交的贷款建议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贷款由董事长或董事长的 20 授权人审批。
第四十一条 明确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贷款风险管理职责。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对贷款风险管理有关制度制度及分类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贷款质量的监测分析、评价与考核;会计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及按贷款科目核算反映;风控部门负责对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真实性、贷款损失责任认定和处理情况进行稽核检查、负责贷款风险监测分类统计报表的生成与上报、负责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制度合法性的审核和风险保障措施的法律工作。
第四十二条 实行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凡因违规操作,工作及决策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交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修订。第四十四条 本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