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用煤结构研究及应用课题合作总结
优化用煤结构研究及应用课题合作总结
2010年10月份以后,国有务局质量稳定炼焦煤供应量显著下降,小矿点、整合矿点来煤比例明显上升。而小矿点来煤质量波动大,混洗复杂,每批次来煤量少,批次多,煤场存煤能力有限,不能将小矿点来煤单独存放和使用,焦炭质量差且波动大。优化用煤结构,稳定焦炭质量是公司急需解决的课题。
优化用煤结构研究及应用作为公司重大专项课题,2011年8月同武钢研究院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3个月的努力,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单种煤细分研究
针对鄂钢用煤结构特点,课题组对27个矿点来煤进行了工艺指标、流变性指标、成焦后显微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同一煤种不同矿点来煤进行了对比,根据各项指标重新进行了细分。下表为各煤种细分表。
批号 矿点名 1494 1394 1450 批号 1466 矿点名 毕家岗
Rmax 0.75
粗粒 细粒 G 12 31 14 0 12 1 0
35 63 63 53 0 51
Y
曲线类型 大波
分类建议 1/3J2 淮南 田庄 蒙四
煤种 1/3J1 1/3J1 1/3J1
Vdaf 34.92 28.28 27.19
G 91 82 77
Y 曲线类型 21 21 16
之 小之 微波
粗粒 52 38 28
建议分类 肥煤 1/3焦煤1# 单堆单配
16.5 76 82 77 65 59 82 1614 毕家岗天翼 1.02(混焦煤)1505 蔡家岗天翼 1515 1626 1351 1507 河市坝 岱庄 许昌 龙煤
0.69 0.8 0.78 0.71 0.7 微波(偏斜降)1/3J2 17 微波(偏斜降)1/3J2 13 11 7
微波平滑下降平滑下降
1/3J3
QM QM QM 微波(偏斜降)
批号 1384 1470 1600 矿点名 霍州 八矿 王家会
粗粒 27 70 83
b 145 152.9 177.9
最大流动度 64734 97980 5352
建议分类 肥煤2# 肥煤1# 肥煤1# 批号
1446 焦1# 1435 1553 1521
批号
1417 焦2# 1453 1415 1562
批号
1458 焦3# 1585 1429 1605
批号 1439 1601 矿点名 许昌 下峪口
矿点名 八矿 山煤国际 山焦介休 八矿 矿点名 介休昌华 青町 张兰鑫安 南关 矿点名 介休安和 支护 介休国贸 介休鸿鼎源
Vdaf 17.45 17.26
G 80 84 88 78()G 85 83 91 81 G 74 84 75 75 G 13 61
T固-T软
69 T固-T软
87 78 T固-T软
75 63 68 Y-7
粗粒 52 55 66 68 粗粒 56 53 68 61 粗粒 36 60 27 40
建议分类 焦2# 焦1# 焦1# 焦煤2# 建议分类
J1 J2 J1 J2 建议分类 SM J2 SM J3
曲线类型 粗粒/% 惰性/% 斜降平滑下降
13.0 36.0
44.0 37.0
二、深入现场,查找工艺上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到焦化厂煤场、配煤盘、焦炉了解工艺情况;到质检中心化验室、炼铁焦检班,查看检验设备,同操作人员进行交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
1、煤场来煤不能实现先到先用。由于回煤不均衡,部分煤种集中到达,用煤时无法实现先到先用,部分煤种存放时间达到半年以上,导致氧化变质严重,影响焦炭质量。
2、高挥发分炼焦煤的比例过高,如龙固肥煤、1/3焦煤2#等,1/3焦煤2#煤质偏气煤,配用比例过高。
3、优质1/3焦煤1#、焦煤1#、低挥发分肥煤等焦炭质量支撑的关键煤种资源量偏低。焦煤3#、1/3焦煤2#煤质过次,且配用比例过高。
4、焦炭指标检测程序需要规范。焦炭指标检测虽然有操作规程,到执行不到位,影响焦炭质量的正确评价。
四、取得效果
通过采纳武钢研究院专家的分类建议,对煤场用煤重新进行调整。同时将煤质指标作为采购的依据之一,稳定了焦炭质量。下表为2011年4~12月东西区焦炭M10指标。
M10 4 8 11 12平均值
7.23 7.63 东区 7.6
7.7 7.5 7.4 7.1 7.2 7.1 7.1 西区 7.4 7.7 7.7 7.6 7.5 7.6 7.7 7.6 7.8 从上表分析,东区4~6月份干熄焦大修,7~12月份,M10平均值7.23,达到三档目标。西区10月份以后,结焦时间延长较多,达到30h,处于低负荷生产状态,焦炉生产按特殊操作执行,对焦炭质量有一定影响。西区4~9月份,M10平均值7.58,达到三档目标。
五、建议
受2011年11月限产影响,该项目于2011年11月暂停。由于目前焦炭质量基本能够满足高炉生产需要,但配煤成本偏高,建议启动该项目,降低配煤成本,稳定焦炭质量。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应该是基础。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加强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①、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②、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指示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③、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可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使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4、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原本以为我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祝愿每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在辛勤的努力下,都拥有这么一批可爱、乐观、上进的学生吧。
第三篇: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总结
《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策略》
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深度交流
祁小山
在目前我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广泛采用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基于课题组对学生合作交流活动的研究,我们认为“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要合理地使用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我们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合理的次数;另外,还要准确把握教材的兴奋点,敏锐捕捉学生的生成,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欲望。
下面,从“教材”和“教师”两个层面,介绍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合作交流。
一、认清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更是组织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 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的教 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 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现 代中学数学教师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 演不同的角色。
1、模特儿.既要演示正确的、规范的、典型的过程,又要演示错 误的、不严密的解题途径,更要演示学生中优秀的或错误的问题。从 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2、评论员和仲裁人.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并用精 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及难点,同时以专家般的理 论让学生折服。指出学生做的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问题让学生 去思考,把怎样做留给他们。
3、欣赏者.支持学生的大胆参与,不论他们做得怎么样,抓住学 生奇妙的思想火花,大加赞赏。此时我们要及时肯定他这种做法的正 确性及合理性,对他也是极大地鼓励。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方法的局 限性,使其他学生体会很深。这样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顾问和朋友.帮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是否保持了正确性,并及 时纠正错误。耐心地倾听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想法和看法,有时哪怕是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二、精心研读教材,安排恰当的合作交流的时机
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准确迅速地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学生有疑问之时引导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我们组在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四种需要组织合作交流的时机。1.学生独立思考,认识不全面时
例如:刚才,杨老师开课时,让学生试写一些商是2的算式,学生很快就能写出很多。这时,教师设问:这些算式的商都是2,这里是否藏着什么秘密呢?这一设问具有非常强的挑战性和思考性,直击数学实质,学生仅靠个人思考是不全面的,很难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时,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在交流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成,又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小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促使学生能够深度交流。
2.仅靠个人能力,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
例如:刚才,学生在观察了两组算式后,发现:在第一组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商不变。在第二组算式中,学生进一步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整数,商不变。这时,学生猜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成,适时提出:相同的数是任何数吗?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商不变的规律的核心问题——相同数的范围。学生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出现困难,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促成学生深入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达成深度交流。3.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彼此间存在争议时
例如:9600÷60这道题,应该去掉几个0,这时学生出现了分歧,有争议。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明确去掉0的含义是什么。在正误辨析中,让学生彻底明白其中的数学实质。我们的课堂是动态变化的,面对学生的生成,教师要发掘学生的认知冲突点,促使学生深度交流,从而击破课堂困惑点。4.独立操作条件不充分时
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试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由于学生个人测量圆的周长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一次测量也难以发现内在的规律,需要合作交流才容易探求结果。这样的合作来自现实的需要,其效果自然也很明显。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地学习。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 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 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 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 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 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 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 生的参与意识。
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 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 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 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 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
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 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 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 定理的发现过程,并且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 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的解题表中的四 个步骤(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来进 行。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 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 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 的参与意识。
四、在组织合作交流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
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展开合作交流。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冷板凳”;或者出现交流偏离方向、不着边际的现象。这些都会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体现不出合作交流的优势。
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合作的基础上,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更有价值,更有成效。因此,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2.精心设计所要合作交流的问题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精心设计问题,并把握提问题的时机与方式,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冲动。1)问的有趣
教师选择和设计的问题除了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最好是能吸引学生的,有趣的问题,这样学生更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交流活动。2)问的深入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生成,给予及时的点评和设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数学实质。让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处于“一环套一环”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要培养学生说得出、听得进,会质疑、会反思 1)说得出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学会说完整的话,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学会有深度的话,让学生掌握高层次的交流方式。2)听得进
“学会倾听”包含有两层意思,表层意思是:要专心、耐心地倾听别人发言,而深层含义是要“会听”。听的时候千万不能“有耳无心”,倾听的同时重在思考,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能对别人的发言作出正确判断,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从“认真倾听”到“碰撞出思维火花”,这个过程保证了合作交流的有效和深入。3)会质疑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学生不断地提出新的数学问题,能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学生质疑、辩论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能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从而将认知的困惑点逐个击破。4)会反思
让学生学会在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能冷静下来对自己和同学的见解作正确的反思,使自身的认识不断升华。认识本身就是在认识 辨证 再认识 再辨证的过程中逐渐深入。有了学生对自我学习的反思,才能使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落到实处。
以上是我们教研组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合作交流的一些初浅认识。有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提出指正。
第四篇:课题研究合作协议书
科研项目合作协议书
甲方(负责单位):同煤集团马脊梁矿
乙方(合作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本协议双方就共同申报2013马脊梁矿复杂煤层盘区保护煤柱回收关键技术研项目,项目名称:《已采掘三维复杂环境下煤柱回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经友好协商,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项目下达部门的相关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合作双方共同恪守。
一. 任务分工与责任:
甲方:同煤集团马脊梁矿1、2、3、及时向乙方提供研究所需的相关技术资料及研究用品。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向乙方反馈,双方沟通解决。约定为乙方提供研究经费具体事宜,包括拨付的批次,时间及
每次拨付金额等。
乙方:太原理工大学
1、向甲方提供切实可行的观测方案。
2、通过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甲方现场条件提供相应的调整
方案和意见。
二. 经费分配
甲方向乙方提供设备及技术服务费总计二十万元。协议生效后甲方在一周内将经费40%转拨至乙方账户,当工程顺利结束后支付剩余款项。项目获得资助后,甲、乙双方按约定分配资助经费。
三. 成果分配
本项目研究形成的各类成果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权益归属由双方协议确定。
四.协议的生效变更与解除
1.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协议条款,导致协议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对方有权变更、解除协议,违约方要承担违约责任。
2.执行合同中如遇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协议不能顺利履行时,双方各自承担自己的损失,均不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应尽快通知对方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并共同协商变更或者解除本协议;
3.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友好协商的原则另行约定,并以备忘录或附件的形式体现。
五、其它
1.本项目如未获得批准,本协议将自动终止。
2.本协议一式
甲方
项目负责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签字)单位(公章)日期
年月日
乙方
项目负责人(签字)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签字)单位(公章)日期
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户名/开户行/账户
年月日
通讯地址/联系电话户名/开户行/账户
第五篇:课题合作研究协议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1.总则
1.1 甲乙双方就合作进行_________课题研究事宜,经协商一致,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证券市场和管理咨询业的一般惯例,签订本协议,并承诺严格遵守。
1.2 甲、乙双方合作进行_________第_________期研究课题中的“_________”一项课题(以下简称本课题)的研究。
1.3 甲、乙双方合作研究的方式为:甲方提出课题要求、研究方向、研究进度,进行课题协调,参加课题讨论,提供课题经费;乙方根据甲方要求完成课题研究,提交课题报告。
1.4 本课题总体要求如下:
1.4.1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或政策水准,在观点或方法上具有独创之处;
1.4.2 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1.4.3 论点鲜明,论证充分,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资料翔实,行文流畅;
1.4.4 注释规范,引用材料须注明出处,不违反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
1.4.5 课题字数不低于3万字。
1.5 乙方应严格执行上述课题要求。
1.6 乙方应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按照甲方的要求及时完成本课题。
1.7 甲方指派一人为本课题的课题协调人。乙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积极与甲方的课题协调人协作、讨论。甲方课题协调人可对乙方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提纲提出建议,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2.计划安排
2.1 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_________个月内完成本课题研究。
2.2 乙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_________个月内,向甲方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详细研究提纲、课题组成员名单以及研究进度安排等。甲方课题协调人可对乙方的研究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2.3 乙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末,将课题当前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及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告知甲方课题协调人。甲方课题协调人与乙方就下阶段研究工作进行讨论。
2.4 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末,再次将课题当前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及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告知甲方课题协调人。甲方课题协调人与乙方进行再次讨论,重点讨论课题整合和课题应该突出的重点部分。
2.5 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完成课题报告初稿。
2.6 甲方组织专家小组对初稿进行讨论,如需修改,向乙方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完成课题报告修改。
2.7 乙方根据甲方的意见对课题报告进行修改后定稿,并于本协议签订后的第_________个月内向甲方提交电子文本与2份课题报告定稿(打印稿),同时提交课题成果简报(_________字)。对包含大量实地调研或问卷调研的课题,乙方应向甲方提供相应的原始调研资料。乙方应同时向甲方提供上述材料的电子文件。
2.8 甲方在乙方完成本课题后,组织专家对课题报告进行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小组由_________组织业内资深专家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并根据课题要求进行匿名评审。若课题报告未通过评审,则该课题报告的经费余款将不予支付,甲方并暂停乙方参加以后_________的资格。
3.经费支付
3.1 本课题经费为_________元。甲方在本协议签订后收到详细的研究计划后向乙方支付总课题经费的作为课题首期经费,余款在课题完成并评审合格后支付。乙方因故中止实施或撤销本课题,甲方将停止向乙方付款,且乙方须向甲方偿还甲方已经付出的款项。
3.2 乙方在收到甲方课题经费后,必须在一周内出具与乙方单位名称一致的发票或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式收据。
3.3 乙方应加强对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应按课题项目单独建账,实行专款专用,保证项目经费用于本课题研究项目。本课题负责人在本单位财务和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计划自主支配使用资助经费,该单位的财务和管理部门不得截留、挪用。本课题经费主要开支范围包括:
3.3.1 科研业务费:包括调研费、专家咨询费、学术会议与交流费、业务资料费、论文印刷费等。
3.3.2 协作费:指外单位协作承担部分项目研究的科研经费。
3.3.3 项目组织实施费(管理费),本项费用不应超过课题总经费的10%。
3.3.4 写作费(劳务酬金):指项目完成后根据贡献大小发给从事该项目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务酬金。本项劳务酬金不应超过实拨总经费的20%。
4.成果归属
4.1 乙方向甲方提交的本课题报告、课题成果的著作权归甲方(乙方课题参加人员可作为课题组成员享有署名权)。
4.2 乙方在本课题评审结束前,不得发表本课题成果。乙方公开发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事先须经甲方书面同意,并且必须注明该成果为_________。
4.3 乙方未经甲方同意公开发表本课题研究成果,甲方将依法追究乙方的责任,并取消乙方参与_________的资格。
5.其他
5.1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