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浅谈优化人大代表素质及结构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08:0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优化浅谈优化人大代表素质及结构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优化浅谈优化人大代表素质及结构的应用》。

第一篇:浅谈优化浅谈优化人大代表素质及结构的应用

浅谈优化人大代表素质及结构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利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结构是否合理,不但直接影响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的发挥,而且直接关系到人大行使国家权利的水平。今年年底,县级人大将要进行换届,如何选准选好新一届人大代表,是县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严把入口关,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扎实,履职能力强的同志选为人大代表。只有代表素质高、结构合理,人大工作才有活力,才能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

一、人大代表必须具备强烈的代表意识

强列的代表意识,是每一个人大代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人大代表之所以能够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履行代表职责的动力所在。就目前我国各级人大代表情况看,大部分都是兼职的,这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人大代表在开展代表工作,履行代表职责没有任何经济报酬,完全属于义务性的,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大代表自觉主动的开展代表工作,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完全靠的是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代表意识。

人大代表只要具备强烈的代表意识,就能时刻想到自己是人民选的,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必须为人民说话办事,把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坚持经常走访选民,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真正实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二、人大代表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律素质

保障法律、法规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实施,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人大代表必须是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只有熟悉法律,忠于法律,才能有效的监督法律的实施。首先,人大代表必须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目前,法律法规制定的较多,全面掌握很不现实,但必须熟悉和掌握与代表行使职权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便增强监督实效,提高监督水平。人大代表不但自己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而且还要带头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努力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推动“依法治国”进程。其次,人大代表要积极参与法律监督活动。

当前,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人治”思想较为严重,以权压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法律、法规的实施有很大影响,需要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加大监督力度,为法律、法规的实施提供保障。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大代表,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办事,大胆实施监督,做维护法律尊严的带头人。

三、人大代表必须具有较强的履职能力

人大代表要依法行使国家权利,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履职能力。没有较强的履职能力,要代表人民依法履行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责只是一句空话。而人大代表的能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因此,人大代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仅仅了解本行业,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财经、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城建、环保等诸方面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如果没有较宽的知识面,就不可能对本地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没有自己的见解,在视察、检查、调查活动中只能当一个“随行者”,在审议有关议题时,就只能充当一个“听会者”,别人提人选就签名,别人说“好”就画圈。这样就很难发挥人大代表应有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非常重要,在组织推荐和选民联名提名代表候选人时,应把代表的履职能力放在首位,真正把社会活动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群众威信高的同志作为人大代表的侯选人。

四、人大代表的结构必须合理

代表的分配比例和结构是否合理,不令影响代表的素质,而且影响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质量。有的地方由于受代表名额和类别的限制,一些政治业务素质高,议政能力强的同志当不上人大代表,导致有的地方在确 定代表侯选人时,只能采取应付和完成任务的办法。因此,在确定代表的分配比例和结构时,既要考虑代表面,更要考虑代表的议政能力。

从我区本届人大代表的结构情况看,无论是代表结构和代表的整体素质都好于往届,但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代表的行业分配比例不尽合理。农民代表比例过高,国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界代表的比例偏低。我区现有国有企业19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30000余个,但是国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的人大代表只有16人,占5.35%,使国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及时反映,对国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有一 定的影响。二是代表的文化素质和执行职务的能力不适应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本届人大代表的文化程度较往届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01人,占33.68%.代表的文化素质偏低,对人大的议事水平有一定影响。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在本届召开的各次人代会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代表提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较少,在审议各项报告也很少发言,有90%以上的没有发过一次言。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是群众的代言人,如果不能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不能履行代表的职责,那么就失去了当代表的意义。从历届人大换届选举的实践看,只有代表的分配比例和结构合理,才能选出政治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大代表。

为此,建议在新一届人大换届选举中,在确定代表的分配比例和结构时,一是对各个阶层代表所占的比例不要规定的过死,既要受比例限制,又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灵活掌握,各阶层代表所占的比例后边应加“左右”二字为宜。

二是对代表的文化素质应有明确要求,县级人大代表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宜,有利于代表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议政能力的增强。

三是在年龄结构上,老、中、青应各占一定比例,人大代表中应有一些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一些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勤奋有为的中年同志,不应过分强调代表年轻化。

只有这样,所选出的人大代表既能体现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又能提高代表的整体素质,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水平和监督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人大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篇:优化基层人大代表素质及结构的探讨

优化基层人大代表素质及结构的探讨

韩承金

基层人大代表来自村、乡、县(区)的最基层,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靠他们去反映和传递,而基层人大代表肩负着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等全面建设与发展的督导与引领的重任,特别是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如何引领深化农村改革,如何构建和谐新农村,如何行施依法监督等重大理论和必要实践都紧迫地呼唤基层人大代表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与基层人大代表结构的合理优化。

基层人大代个人素质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和依法监督的能力,创新工作的思维和博采众议的品质,坚持科学发展的头脑和人文精神的工作方法。

与时俱进的思想和依法监督的能力是基层人大代表首要素质。只有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才能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矢志不渝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对一些重大问题自觉地作理性上的思考与理论上的研究,才能主动地深入农村最基层专心搞调查研究。

只有具备了依法监督的能力才能担当起依法督政的大任,才能更好地依法行施督导的权力,才能有效避免行政 不作为或者行政过错,才能给社区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社会环境。

创新工作的思维和博采众议的品质是基层人大表核心 素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步建立,这些重大成果的取得,无疑与基层人大工作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加突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一发展趋势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如何实现这一“基本目标”和应对这一“主要任务”,怎样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怎样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怎样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怎样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怎样把健全完善人大工作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这一系列实质性的问题,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务必博采众议与务必开启创新工作思维。

坚持科学发展的头脑和人文精神的工作方法是基层人大代表重要素质。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富民强国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是规划祖国未来发展蓝图的战略选择。基层人大要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人文知识;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践行人文思想;要遵循人文精神,科学创建社区发展;要应用人文方法,努力创建和谐社区环境。

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最终都落实在每个代表作用的发挥上。人大代表结构的优化,是我国政治民主进步的表现。

合理优化领导干部和基层代表结构。适当考虑增加熟悉政府运作机制的基层代表,减少主体监督,增强异体监督。

合理优化基层代表知识结构。基层代表他们反映的民意虽然比较真实,但往往感性性较多,缺乏理性的深度,同时参政能力也比较弱。所以,要考虑那些文化程度较高、转业水平较精,综合能力较强的人选。合理优化基层代表界别结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实质上就是人民内部各种利益相互协调形成共同一致利益的要求,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能真正反映他所代表的界别利益。

作者单位: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中心学校

第三篇:在换届选举中优化人大代表结构

在换届选举中优化人大代表结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是这一制度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受国家和人民的委托,肩负着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重任。在换届选举中,能否选出结构合理的人大代表,直接关系到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权利的充分性与广泛性,直接影响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的发挥。人大代表结构,即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指各方面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所占的比例。对此问题,现行国家法律还没有规定,实际工作中一般是在换届提名代表候选人时,由中共党组织对人大代表候选人的结构作出政策性要求,以使各级人大代表在整体结构上,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人、农民、干部、解放军、知识分子、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等都有一定的比例,体现了各级人大组成人员的人民性、代表性和广泛性。但是,由于法律对代表界别的划分和构成没有明确规定,且有关政策的制定尚有不尽科学合理之处,以及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在人大代表结构上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代表大会整体作用的发挥。本文就如何优化人大代表结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换届选举中人大代表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有各级人大代表近300万名,通过历届历次人大换届选举,无论是代表结构还是代表整体素质都有很大进步,但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代表结构和代表素质的要求还充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代表的比例结构失调,这可从下面不同的侧面加以分析

1、干部代表与一线群众代表比例失调。这种情况在县级人大代表结构中尤为突出。如河北某县上届代表中干部代表有76名,占41.09%,较1983年、1993年的代表结构的干部代表比例分别增加了17.3、16.9个百分点。工农代表虽有101名,占54.59%,但除去厂长、经理和村干部外,一线工农群众代表只有22名。有些地方的政府及其部门负责人清一色全是人大代表,有的还身兼几级人大代表。这样群众代表比例过低,至使来自基层、来自弱势群体的声音减弱,这种现状对人大工作带来一定弊端:一是减少了基层工农群众当家作主和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机会。基层人大代表的意见和要求往往是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也最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有些干部代表往往出于对自己政绩的考虑,不敢讲真话,报喜不报忧,不反映甚至可能压制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削弱了国家权力机关的群众基础,影响民主渠道的畅通,弱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二是代表在角色上易产生错位。领导干部具有双重身份或多重身份,他们往往以领导者的身份参加代表活动,以领导的角色代替人大代表的角色,这种角色的错位是不知觉的过程,这样就不能正确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是虚心听取其他代表的意见,而是对其他代表发指示、提要求,使审议会成了布臵任务会。有些干部代表在审议时面对行政或隶属关系上的领导,只敢评功摆好,不敢提出批评,生怕得罪上级领导和部门,使审议会成了“拍马会”,特别是在县、乡两级,人代会变成了党委和政府布臵工作的大会,制约了人代会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及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功能的发挥,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优势难以体现;三是干部代表本职工作繁忙,影响了人大代表职务的履行。不少担任领导职务的代表是一个地方的党政主管或一个部门或企业的主管,担负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和压力,再加上对代表职务的认识不到位,往往把本职工作当成硬指标,把参加人代会和参加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视为软任务,对一般的代表工作和活动大多以请假处臵,更有甚者在出席人代会时委托秘书或司机报到或出席大会,在分组审议时上级领导在场就参加,领导不在就走人,不但自己的代表职务不能履行,还对其他代表造成不良影响。

2、党员代表与非党员代表比例失调。代表结构中保持一定数量的中共党员比例,是坚持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需要。但近年来,党员比例有走高的趋势。如某县十四届、十三届人大代表中有中共党员133名、137名,分别占71.9%和74.06%,均高出了以往各届。非党代表均在30%以下。有些地方,党员代表更多,甚至占到80%之多;非党员代表不到20%。中共党员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过高,使人代会变成为了“党代会”,不利于社会各方面利益在人代会上反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竞选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执政党提名推荐进行“确认式”选举的结果。

3、男性代表与女性代表比例失调。虽然选举法律法规规定要逐年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但在很多地方,妇女代表的比例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如某县本届有妇女代表40名,占21.62%,较上届减少2名,小1.08个百分点。湖南省十届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148名,占19.42%,比上届少了3.52个百分点。虽然我国宪法规定男女平等,赋予妇女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平等参予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但由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致使女性的社会交往少,范围小,因此在代表选举中,妇女代表候选人总处于劣势,这样男性就占了大量的比例。

(二)代表的知识结构同一化、不科学

首先,在各级人大代表中,由于领导干部代表和党员代表比例较 多,主要局限在党政干部范围内,所以他们的知识层面、工作阅历、思维定势基本属于同一层次、同一类型,难以构成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集体议决重大事项所需要的立体式智能结构。其次,代表中缺乏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有的甚至不懂立法或司法的基本知识,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和执法原则及要领也了解掌握不多,影响了人大立法权和法律监督权的行使。第三,代表中缺乏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审议计划、预算时,有的代表对相关数字之间的关系搞不清,对一些基本的经济术语不明白,提不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影响人代会的审议质量。第四,代表中缺乏精通经济、法律、科技和宏观社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得人代会的审议流于形式,既提不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也提不出有分析有见的的意见和建议,远远不能适应人大工作发展的需要。第五,代表中缺乏社会学方面的人才,有的代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愿意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无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不能发挥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第六,代表的真实文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工农代表的文化比较低,这样在发言、提出议案和建议方面就缺乏应有的知识、水平和视野,这种状况难以适应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需要。

(三)代表的来源结构不合理,“安排型”、“照顾性”代表多,由选民联名推荐当选的少

许多地方在换届选举中,尤其是在间接选举中,多数当选代表是由组织推荐提名,由代表联名推荐的候选人少之又少。特别在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依照“惯例”或者领导要求,每次换届都要对一些退休老干部、私营、个体企业老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农村专业户等进行照顾安排。这部分被照顾安排的代表,更易 把人大代表看作是一种荣誉、地位或政治待遇,看作是对自己以往工作业绩的肯定或表彰,而忽视了人大代表职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本不能发挥代表作用。

二、造成人大代表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的深层原因

(一)选民的代表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

代表意识是指人们对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职责具有的观念和见解。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逐步加强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和人民当家作主观念的不断深入,选民对代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充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正确的人大代表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从代表自身来看,有的将当代表仅仅视为一种荣誉,没有认识到代表具有的崇高法律地位和重大政治责任;还有的认为,“代表有职无权,说话没有用,起不了什么作用”,因而对参加代表活动,只是“开会报个到,视察挂个号”,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作为或者放弃权利。这种观念做法的形成,既有个别代表本身的原因,也受过去一概的选举做法影响,还与其他种种原因有关。

(二)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或组织对代表结构的科学合理性缺乏认识

在推荐和提名代表候选人时,一味要求各行各业、各阶层都安排一定数量的代表,而忽视了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务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或者只强调代表的个体素质,忽视了代表的整体素质,致使所选出的代表虽广泛,但整体议决能力不强。

(三)关于代表的法律规定不具体、不明确

现行宪法和法律对代表的结构、必备条件和对代表的监督、罢免等,有的规定过于原则,有的尚无明确的规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比如有的地方受代表名额和类别的限制,一些政治业务素质高,议政能力强的同志当不上人大代表,导致在确定人大代表时,只能采取应付和完成任务的办法,而且代表类别的界定也不能确定。又如现行法律仅原则性地规定了选民和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但 5 对罢免的标准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规定代表称职与不称职的标准,以至于对不称职代表实施撤换或罢免等都处于一种盲从状态。

(四)竞选机制不完善

我国长期的选举实践表明,选举人和被选举人参选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引入竞选机制。代表候选人不许报名参选,如若公民毛遂自荐参选,则会招来非议而不被推荐。另外,代表候选人不能竞选。候选人只能被动地依赖选举组织介绍自身的情况,候选人没有联系选民、争取选民支持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当选的代表,往往难以形成“人民选我当代表”的思想,而是认为代表是由“组织安排的”。这不但影响了代表素质的提高和代表结构的合理性,而且还影响了我国选举制度民主本质的充分体现,也使代表难以真正树立起代表意识。

(五)对代表的监督机制不畅通

现行法律虽然对代表的监督问题作了原则规定,然而由于选民和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履行职务的情况不明,实际上很难监督。加之对代表进行监督缺少明确可行、具有约束力的具体法律规定。因此,一些不积极履行代表职责、明显不称职的代表,只要不触犯法律,都能维持到任期届满,形成事实上的“代表终期制”。依照法律规定,监督代表的主体是选民或原选举单位,各级人大常委会受代表监督而反过来无权监督代表。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有权监督的主体因不了解和掌握代表的情况不好监督而了解和掌握代表情况的人大常委会又无权监督的被动局面。事实上形成了对代表监督问题上的空白。

三、优化人大代表结构的措施

(一)提高关于优化人大代表结构重要意义的认识

1、优化人大代表结构是国家权力机关有效行使职权的需要。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本级国家机关中居于核心地位,行使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等。其权利的行使,必须紧紧依靠人大代表,并通过代表集体行使职权来实现。这就要求人大代表从整体上要适应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职权的需 6 要。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层群众,又要有一定数量的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有熟悉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科技等各方面专门知识的人才,又要有懂得宏观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要充实一些年富力强的年轻同志。以此组成优化的群体结构,使代表之间取长补短,各尽所能,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代表的整体优势,保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正常有效运转。

2、优化人大代表结构是人大工作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大工作涉及面广,标准要求高。当前我国的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工作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人大担负的各项任务越来越重,对代表执行职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代表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宽,对代表年龄梯形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必须认真研究并改进当前代表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减少或增加相应的代表比例。

3、优化人大代表结构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各级人大代表,就是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如果人大代表的产生机制不完善不科学或者人为操纵,就会导致人大代表结构的不合理,政府“官员”、企业“老板”过多,必然导致弱势群体话语权的缺失,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也就难以充分实现。

(二)改革和完善现行的选举制度

现阶段,我国人大代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们的选举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我们必须要改 革现行选举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和推进代表结构的合理化。

1、真正使平等选举落到实处。列宁说:“只有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选举才可以说是民主的选举”。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民主意识的增强,在有条件的地方如直辖市、省会市、地级市人大代表实行直选试点,取得经验并经法律确认后逐步推行到更大范围,从而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2、不断改进代表结构分类方法,进一步完善采用地域代表制和职业代表制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我们过去是按行政区域、部门及其人口等分配代表名额,然后下级单位再按社会阶层、职业等分解代表名额,这进一步分解代表名额就比较混乱了,没有现成的法规可依据,而且当前对选民身份的界别也比较混乱,比如是农村户口,但现在已成企业老板的选民是否还能当选为农民代表,他是否还能代表农民的利益。近几年我国的社会阶层已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用情况为标准的新的阶层分类方法,将我国的群体分为十个阶层。在新一届人大换届选举中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新的阶层划分办法,确定每个阶层适当的代表比例,增强代表结构的合理性。

(三)进一步完善选举工作程序与方法

优化代表结构必须从源头抓起,认真搞好换届选举工作,通过作大量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工作,使产生的人大代表具有代表性、广泛性。一是严格依法办事,依法指导安排好各方面的代表。选举法律法规规定,少数民族要有一定比例的代表,妇女代表的比例应逐步提高。在分配代表名额时,要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⑴中共党员比例不能超过代表总数的60%;⑵妇女代表比例应不低于25%;⑶干部比例应趋于合理,不宜偏高;⑷适应安排30%的左右上届人大代表参选。二是改进提名推荐工作。在组织提名推荐时,要逐步减少照顾安排,把着眼点放在优化年龄、知识、专业结构上。而且党委提名的幅度要适当,提名的制度要放宽,让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选民都能依法独立地提出代表候选人,并且保证其他提名的候选人与组织提名的候选人平等参选。三是引导选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要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教育,加强对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的宣传教育,激发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四是要积极做好妇女、非党人士等候选人的宣传介绍工作,为妇女、非党人士参选创造有利条件。在选举工作中,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宣传党的政策,注意因势利导,引导选民正确行使选举权,使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高、身体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代表候选人能顺利当选。

(四)在坚持代表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前提下,用政策明确地对代表的整体结构提出要求

代表不是荣誉称号,选代表也不是评先进,各条战线上的先进模范人物尽管在本行业、本岗位上非常出色,但未必个个都能当好人大代表。《代表法》明确规定,“代表所代表的利益和意志,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是由各选区选举产生的,代表不仅要积极反映选区选民的意见和要求,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有全局观念,能够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代表应当十分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利,积极参加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工作,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效地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作出努力”等。因而选代表,除了要符合法律规定的一般资格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看他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履行职责能力,看他能否胜任代表职务,特别是安排一线工人、农民等代表时,更要注重代表的履职能力、参政意识、政治活动能力,如文化素养、政治素质、理论修养、法律知识、业务能力等相关条件。同时,在考虑广泛性、代表性的基础上,侧重考虑代表整体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并要用政策对人大代表的整体结构作出规定,以弥补目前法律对代表结构未做规定的不足,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法定的换届选举,把地方人大建成高效、民主、干事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五)减少党政干部比例,增加基层工人、农民代表的比例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在《关于县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的意见》中规定: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和妇女代表的比例应比上一届有所提升,干部代表的比例应比上一届有所下降,目前各地要逐步落实。并提出明确要求,每县至少要有一名农民工代表,县级人大代表中领导干部代表比例不超过25%,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等代表所占比例不低于75%。特别是要减少政府组成人员在本级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因为从实践情况看,这些人由于具有政府官员和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很难履行代表的监督职能。工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力量,这一方面的代表偏少,就体现不出我 国权力机关的“阶级性”。各级人大代表中至少应当有20%以上的一线工人、农民代表,以保证基层人民群众的要求得到反映,利益得到维护。要纠正把提高代表素质同发挥基层工人、农民代表的作用对立起来的观念,应当看到,在占全国人口90%的工人、农民中,文化素质和议政水平高的人也很多,要认真挑选出他们中优秀的人大代表。

(六)适应人大工作需要,增加代表中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比例,特别要着重增加复合型人才的比例

人大要决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要审议和决定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各级人大代表中必须有一批熟悉经济、法律、科技方面的专家、学者,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懂得宏观管理、系统管理,能够全面把握国家方针政策,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有远见卓识的代表,有人建议,专家学者型代表应占到30%以上为宜,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七)针对地方人大不同的职权特点,分级确定合适的代表构成比例

如县、乡两级人大可以适当多安排一些农民、乡镇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代表;市级人大可以适当多安排一些从事宏观经济和社会管理、国有大中型企业家、科技、文化、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代表;省级人大可以适当多安排一些具有多方面知识特别是有社会学知识的复合型代表和熟悉立法及司法方面的专门代表。

(八)把代表的选举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我国选举法中规定了候选人介绍程序,但在实践中,介绍的内容一般主要是候选人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情况,选民除了看到这些情况外,对候选人的政治素质、个人品质、工作表现、工作业绩、价值取向、法律知识等缺乏了解,因此,除了比较候选人的官职大小、学历高低、年龄大小等条件以外,选民其实无从知晓候选人的其他情况。而竞选是一个让选民全面了解候选人的好办法:一方面,竞选过程可以使候选人和选民加强接触;另一方面,在竞选过程中,候选人会将自己的政治态度和对选民关注的问题的看法表达出来让选民知道,在这样双方互动过程中,未来的人大代表可以了解民意,选民也可以充分了解候选人的态度、看法以及政治活动能力。我国选举法既然没有禁止竞选,我们在实践中何不作出尝试。当然竞选应当有组织、按程序进行。

1、完善代表选举的法定程序。《选举法》规定了10人以上选民(代表)的联名提名与政党、团体的提名具有同等地位,但实践中政党、团体的提名往往为数过多,甚至某些不能胜任代表工作的人也被列入推荐名单,而选民(代表)的提名往往不被重视和同等对待,有的地方领导人甚至不尊重选民的意愿,事先圈定好候选人的提名方案让选民“讨论”。很显然,以这种不公正、不民主的提名为基础进入酝酿确定程序,所谓“讨论”、“协商”不过是一种形式、手续,而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因此,现行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和确定办法需要改革,改革的思路应当是建立竞争机制。建议试行初步代表候选人自愿报名登记,正式代表候选人由选民(代表)预选确定的制度。从全局出发,保持政党、团体推荐候选人是必要的,但要控制一定的比例,而且要同自愿报名的初步候选人平等地竞争,由选民投票决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和正式代表。

2、加大对代表候选人的宣传介绍力度。一方面要加强选举组织机构和代表候选人推荐者对候选人的宣传介绍力度和声势,要重点介绍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要改变目前候选人本人不进行自我介绍的做法,允许候选人(包括初步的和正式的候选人)依照一定的程序作竞选演说,并当面回答选民的提问,从而使选民对候选人有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结合以上两方面,就是 11 要建立一种由选举委员会介绍,推荐候选人的政党、团体和选民介绍,候选人自我介绍“三结合”的宣传介绍候选人的方式。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选举活动的公开性和民主性,也有利于增强当选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优化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结构。

(九)建立代表优胜劣汰的自然进出机制

对未经批准几次缺席人代会或长期不能履行其法定职责的代表,应采取相应措施终止或免除其代表职务,同时,要及时补选缺额的空缺代表,建立代表优胜劣汰的自然进出机制,改变人大代表只进不出的状况,与此要加强代表的履职培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的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人大代表,自身的组成结构也应当充分地反映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人大代表结构,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有利于扩大人大的社会基础,又能增强人大的整体功能。

第四篇: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浅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正逐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语文教育发生革命性变革。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感知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有效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计算机操作的技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实例,谈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优化

在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通讯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指在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课程教学过程中融进信息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像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的方法和途径,会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别开生面的变化。我认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从以下五个方面极大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利用信息化促进小学低年级情趣化识字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者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识字教学中,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富有童趣的识字情境,能迅速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课件与识字巧妙的结合,不仅从趣味性角度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认读,识记生字,而且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字、词、句、文以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反复和学生“见面”而自然获得,不知不觉中,生字就掌握了。学习的空间是自主的,学习的形式是有趣的,学生学在其中,练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变识字为有趣的活动和游戏

当学生处在情趣化教学中,识字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他们便会出现思维异常活跃、情感特别丰富、识记创新能力极强的特殊状态,也就是他们身心上了“一条高速公路”,识字教学效率达到了最优化。如教学“星”字时,大屏幕显示星星闪烁的画面,同时播放配音;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星姥姥,谁能念好我的名字星(xīnɡ),我就和他交朋友!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练习“星”的读音。(读准星xīnɡ)同时显示星星眨眼的动画。星星眨眼这一富有人性与童趣的设计,令每一位小朋友跃跃欲试和星星交朋友。在教学“暖” 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二)调动学生诸多感官来识字

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要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如,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1】。在识字课中,通过听声音,学习“闹钟”、“小鸟”;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学习“太阳”、“月亮”;通过视频进行动作模拟,学习“洗脸,扫地,升旗”等词。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教师只是加了一勺“糖”,学生便争着来“喝”这杯原本苦涩的“咖啡”了。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我的做法是:上课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上收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班级交流、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太阳》这一课是说明文。与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课前师生通过网络共同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开展“天文知识大家谈”活动,师生共同讨论有关太阳系的知识,确定教学内容。课上,由学生主持宇宙探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探险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网上探索。把在网上搜索到的内容记录在留言板上,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开展交流会,教师进行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及时进行指导。

在集体交流时,我出示太阳与雨、雪、风形成过程的课件,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解说,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第五篇:人才结构优化

人才结构优化

什么是人才结构优化

人才结构优化是指从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与任务出发,认识和把握人才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人才群体结构,更好地发挥人才群体的作用,使人才群体内各种有关因素形成最佳组合.或者说,是对群体要素和系统的组织配合方式的不合理性与失调的地方进行调整,以提高群体的整体功能.对组成人才群体结构的子结构进行综合思考,形成一个多维的最佳组合,这种最佳构成应该符合3条标准:

1)适应组织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

2)能够充分发挥群体内各因素的作用,充分调动组织内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3)能够发挥整体效能,使人才群体共同发展.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开发人才资源,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国人口资源虽然丰富,但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我国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有几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1.人才的行业分布不合理。

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都应当配置高素质的人才。问题在于我国人才配置在党政群及事业单位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多,而配置在工商企业的少,农业领域的技术人才更少。美国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其总量的80%,而我国在企业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

2.专业结构不合理。

教育、卫生、经济、会计四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传统的机械、冶金、建筑等曾经走俏而今需求已达饱和状态的传统专业人才,在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专业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供给明显不足,处于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专业人才更是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从第二、三产业来看,高素质的、职业化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短缺。

3.人才年龄结构、层次结构不合理。

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初级职称的人才应有合理的比例搭配。我国当前,高级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且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年龄构成偏高,高级职称的人中一半以上是50岁以上,老化问题严重。

4.高级技工在技工中的比例偏低。

我国过去技术工人实行八级工制,后来国家对技术工人级别作了调整,将其分为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个等级。来自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从这个数字看,我国似乎不缺少技术工人。但是,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3.5%,这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技工断档现象还反映在技术工人的年龄结构上。我国机械行业的产业工人中,平均年龄为42.1岁,其中高级技师平均年龄48.9岁,50岁以上的占了将近一半;技师平均年龄45.6岁,50岁以上的占1/3高级技工平均年龄41.3岁,其中40岁以上的占57.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分工,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制造业,而我们的高级技工实在太少+技术工人素质不高导致我们企业产品的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达2000亿元。

5.人才的地域分布不均衡。

在“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身旁,同时还存在一个“非均衡的中国人才”现象。从过去的“孔雀东南飞”到“一江春水向东流”,人才流动的地域性特征明显,这加大了地域间人才分布的不平衡。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85%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无疑需要比较多的人才,而实际情况是,不发达地区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从城镇体系来看,大部分人才分布在大中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和县乡专业技术人才贫乏。造成不合理人才结构的原因分析

1.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中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传统的、封建主义的“学而优则仕”和“官本位”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愿进“官场”不愿进“市场”的价值取向,极大地限制了人才生存发展空间,似乎读书人只有当官、当干部的路一条,这就不能不影响到许多人才千方百计往吃“皇粮”的党政机关单位挤。

2.受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的束缚,人才流动受到诸多限制。

人才部门、单位所有壁垒没有打破,人才地域、身份限制较为严格,单位没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人才没有充分的自主择业权,尤其是一些用人单位往往把人才当作“单位人”而不是“社会资源”,采取一些行政手

段限制人才流动,使人才难以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特长和专业技能的岗位。

3.市场环境不够宽松。

一是受经济发展的制约,人才资源配置和空间较为狭窄。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尤其在发展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上不够理想,新增就业岗位和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不多,人才资源配置空间就不大。二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还未真正建立。三是受人文环境影响,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缺乏浓厚的社会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才不识才、识才不用才、用才不重才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和本领。

4.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在我国的建立刚刚起步,不够完善,从而使流动人才后顾之忧没有解决,致使社会上流动的人才,特别是中大专毕业生想往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挤;而机关事业单位滞留的人才又不愿向社会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结构优化。

5.惟文凭论的社会氛围影响。

在目前惟文凭论的社会氛围和分配机制下,当工人意味着社会地位低被人看不起。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人下岗,对技术工人的需要大幅减少,城市里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希望孩子上大学,尤其是上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考不上大学宁愿读“民办”大学也不愿进技校,从而使技工人才断档。

6.教育改革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看,教育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人才培养工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的高校虽然也搞学分制,学生有了一些选择,但学生不得不围着学历文凭转,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难以成为择业和创业的主体,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学非所用、待业或下岗不足为奇。

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结构的对策

人才既然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就有一个优化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的问题。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的结构,须从下述方面努力:

1.谋长虑远,紧扣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十五期间,我国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应大力开发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加强和稳定农业人才队伍。应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放到农村去,把中等职业教育的扩大当成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入点,一方面培养和造就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另一方面提高已经进城和准备进

城的农民的文化素质及技术操作能力。适应我国国内供给与需求格局变动和深化市场化的需要,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我国将改造和提升原有的制造业,发展新兴制造业,应围绕制造业振兴,通过企业培训和发展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人才结构调整中,应适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通过高等教育和其他途径,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还应适应服务业发展趋势,努力增加第三产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服务行业的科技含量。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要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教育,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在产业、地区、城乡间的分布趋于合理,使各类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

2.建立和完善人才的竞争、激励和选择机制。

竞争和激励能够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竞争可以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保持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要用好的机制和好的作风选人。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不拘一格,用人所长。既要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又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既重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人才激励机制的核心在于适当拉开不同层次人才的收入差距,克服事实上存在的平均主义。应通过建立现代工资制度,逐步形成以市场工资、业绩工资、岗位工资为内容的多元化工资分配模式;通过实行人才的优质优价,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通过实行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技术转让收入提成、技术成果转化利润分成等形式鼓励科技人员取得合法收入,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高级人才的收入。对于高级人才的认定和分配其收入,不搞终身制。应加速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逐步实现个人自主申报、社会量化评审、单位自主聘任。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可市场化专业与不可市场化专业等不同学科领域要因地制宜,设定考核评价的周期、指标、标准,采用不同的收入分配机制,达到收入与贡献相称,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3.着力培育市场体系,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落实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打破人才的部门、单位壁垒,加快发展人才市场。一是应完善布局,发挥区域性人才市场、基础性人才市场、专业性人才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市场和农村人才市场的作用;二是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人才市场由集市型向信息网络型转变;三是加强人才市场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市场许可证制度和年审制度,制定人才中介服务标准和评价指标,促进人才中介服务规范化。在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作用,逐步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由择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同时,国家也应当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采取多种措施配置人才资源,以调节各地区、行业和部门以及国内外人才流动的不平衡状况。

4.营造汇聚人才、用好人才并使他们建功立业的优良环境。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环境包括“硬”和“软”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指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软环境主要指学术氛围、人际关系等等。要尽可能地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营造民主活泼的学术氛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要关心、爱护、理解、信赖人才,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凝聚人才,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以激励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多做贡献。

5.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要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改变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行业部门办学校、学科偏窄、学校规模偏小、力量分散的状况,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要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改变考试评价制度,开展创业教育,以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素质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力,造就数以千万计合格的专门人才。在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建成结构比较完整、专业门类齐全的职业和成人教育体系,构筑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6.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必须引导大众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破除“官本位”旧思想观念,破除传统的一味依赖政府安排就业以及普遍存在的“就东不就西”和“就高不就低”的就业观,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劳动的新观念,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从而促使各类人才尽力在物质生产领域和服务业创业,在集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领域显身手,从而避免人才资源浪费的现象。

下载浅谈优化浅谈优化人大代表素质及结构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优化浅谈优化人大代表素质及结构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优化教学结构

    浅谈如何优化数学教学结构 【摘 要】课堂教学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良好的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更加重要。教师要想有高效的课堂,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方......

    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

    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 1、 2、 选择耗水量低的作物和品种,减少农业生产总需水量 选择适当的种植制度,在作物整个生长季节中,依靠区域可用的水资源,能够获取更多的农产品。 3、 选......

    优化烟叶结构工作总结

    以优化烟叶结构为契机,努力提升烟叶质量荷香桥镇现有59个村(居)委会,5.7万余人,现有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田2.2万亩;现有种烟村23个、烟农645户。2011年,为了稳定面积、确保烟农增......

    浅谈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浅谈组织结构优化设计伴随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组织结构的理论和概念层出不穷:事业部制,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型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网络式组织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5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 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 因此,把学......

    商品结构优化思路

    水晶店商品结构优化方案目的:优化商品结构,提升门店客单价,来客数,周转率,毛利贡献率.思路;引新汰劣,并集考核方式方法 一动销率考核 1.分大类计算出大类的周转天数(第一级......

    点思考对优化区人大代表结构的几

    对优化区人大代表结构的几点思考 认真选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各级人大换届选举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否选出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人大代表,对于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

    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其优化

    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其优化【摘要】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了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会计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会计法则的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