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水务水厂氯安全管理
氯气安全管理
一、氯瓶管理
(一)氯瓶入库(验收)
1.氯瓶押送仓库需在周一至周五正常工作时间白天(节假日不能进行),送货人员、库管人员、加氯间班组长、厂生技科科长四方均到场的前提下,方可进行验收。
2.备好防毒面具、氨水和合适的检修工具。
3.检查瓶体和附件(包括安全帽、瓶嘴、六角螺帽、钛钢堵头、橡胶圈)是否完好、是否有合格证、瓶体是否为宁水、氯瓶阀门是否为SA,如有缺失或不符,不予验收。检查氯瓶是否在检验试压期内,如已过期,不予验收。4.检查合格证与氯瓶标示是否一致,用10%氨水检查瓶阀是否漏氯,瓶阀牙口是否完好。
5.氯瓶起吊时应轻装轻卸,严禁野蛮操作。
6.液氯钢瓶的装卸统一由各使用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负责装卸氯瓶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氯瓶称重核对是否有超装液氯量(充装系数大于1.25),如有超装氯瓶,不予验收。7.加氯间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或穿戴空气呼吸器(视各厂情况自定),拧紧六角螺帽,然后试开瓶阀后立即关闭,检验瓶阀是否工作正常,并用10%氨水检查瓶阀闭合是否紧密,并做好标识。
8.将氯瓶小心轻稳的吊入库内实瓶区,氯瓶在库内卧放整齐,分区划分(空瓶区、实瓶区),固定防滚,头朝一方,一瓶一位置,瓶体不允许叠放,并留有适当通道。
9.氯瓶在验收入库后,挂上“实瓶”标示牌,并在瓶上标示入库日期。氯瓶以先入库先用的原则,储存期不得超过2个月。
10.氯瓶验收入库后,各方负责人在验收入库单上签字确认,入库单一式四联,各方留存一联,验收工作完毕。对于不合格氯瓶退回厂家。(二)氯瓶存储
1.钢瓶严禁露天和使用易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内存放,必须在专用库房内存放。专用库房内不得堆放无关物品。2.库区内外严格按标准敷设用电线路,严禁吸烟和动用明火,正常检修和施工必须事先拟定安全方案。
3.空瓶、实瓶必须分开放置,严禁混放,并挂“实瓶”“空瓶”标识牌。4.氯瓶应横卧,防止滚动,并留出调运间距和通道。5.使用时遵守先入库先使用的原则。
6.定期按规定检查调试,消防设施、防毒面具、监控系统、漏氯报警及中和装置。
(三)更换氯瓶操作
1.准备工作:更换氯瓶所需的专用工具,防毒用具(空气呼吸器),检验溶液(10%氨水溶液),检查起吊设备是否完好。
2.更换氯瓶前,首先检查中和系统电源是否合上,是否在自动状态。3.关闭空氯瓶出氯阀,关闭紫铜管角阀,关闭歧管角阀。(各阀门的具体位置详见图1)
4.松开固定空氯瓶出氯阀与紫铜管角阀的连接部位,待接头处的余氯散尽后,用10%氨水检查出氯阀是否关闭,有无漏氯现象。确认无漏氯现象后,拧开紫铜管角阀与空瓶出氯阀连接部位,使两者分离,然后装好空瓶的六角螺帽和保护罩,垂直起吊,小心轻稳的运走空瓶,并做好空瓶标记。为了防止六角螺帽因拧紧不到位发生细微漏氯,第二人需对该螺帽用氨水进行复核检查。5.拧开待用氯瓶出氯阀上的六角螺帽,用10%氨水检查是否漏氯,并清除出氯阀内外的铁锈和杂物。
6.检查钢瓶及其他附件是否完好(瓶嘴、橡皮圈等),垂直起吊,小心轻稳的放在电子秤上。手动旋转氯瓶,调整出氯阀位置,使两出氯阀之连线与地面垂直。
7.更换新的密封铅垫,并视当时工作状况,将氯瓶的出氯阀与紫铜管角阀接头拧紧。缓慢开启紫铜管角阀,并用10%氨水检查各个接头,检查整根紫铜管是否漏氯,确认不漏氯后,再用专用氯瓶扳手,缓慢开启氯瓶的出氯阀,并用10%氨水检查是否漏氯,确认无漏氯后将出氯阀门开足,再用10%氨水检查一遍,确认无泄漏,然后开启歧管角阀,并用10%氨水再检查整个管路、阀门、紫铜管等,确认无泄漏后做好换瓶记录,并挂上标示牌。8.开启或关闭瓶阀时,应使用专用开启扳手,不得使用代替品或专用扳手挪作他用;开启瓶阀时要缓慢操作,关闭时亦是如此。
9.对于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氯瓶,应留有不低于5Kg的余氯量。10.如发生意外情况,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和向调度、总值班汇报。11.加氯间、氯库地面保持清洁。(四)氯瓶出库
1.需吊走退瓶的空氯瓶,应有序的整齐排放在空瓶区,由加氯间负责人统一管理。
2.应确保瓶内气体不能全部用尽,要求使用后需留有不低于5Kg的余量,以免产生真空后水汽进入瓶内,腐蚀钢瓶。
3.应确保退瓶的钢瓶筒体外部防震圈、出氯阀六角帽及其他部件的完好,发现有损坏现象,应检查接班记录,由责任人负责,并对责任人做出相应处罚。4.退瓶工作由仓库负责人及加氯间负责人具体负责。
图1 氯瓶出氯阀、紫铜管角阀、歧管角阀示意图
二、巡视规程(1)巡视线路
值班室→仪表间→加氯机室→中和室→氯库→各清水池加氯点(各单位根据实际调整)(2)巡视要求
① 必须两人巡视,一人巡视,另一人监护。
② 需按规定的路线和内容进行巡检,以防止设备漏巡,设备异常时应增加巡视次数,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异常设备问题。③ 巡视表格的填写必须严格按要求填写,不得漏写。
④ 当巡视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设备故障时,应立即予以解决,如暂时无法解决的应按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理。
⑤ 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在生产报表上填写,以反映设备的真实工作状况。
⑥ 值班室外门不得敞开。进入室内巡视时,应先检查漏氯报警仪,确认无异常情况,再开始巡检。
(3)主要巡视检查内容 ①值班室
a)检查空气呼吸器状态是否完好、储气瓶气压保持在250bar左右,低于150bar应及时补气。
b)交接班时,由上一班当班人员检查漏氯抢险工具是否齐全,无损坏,确认完好后交下一班当班人员。
c)检查配电柜电流表、电压表(380v)读数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②仪表间
a)各清水池进、出口余氯检测仪显示是否正常,采样水正常出水。b)漏氯报警仪工作正常,正常状态下读数为0。③加氯机室
a)检查加氯机状态是否正常,备用和运行标志牌放置正确。
b)备用加氯机进出口阀门关闭,运行中加氯机真空度>0.05MPa,浮子稳定悬浮一定刻度位置。④中和室 a)中和系统碱液液位是否正常,保持在最大高度的2/3以上,各风机、碱泵管道阀门是否在相应开关位置。整个中和系统处于自动启动状态。⑤氯库
a)氯库温度不宜高于40”C。
b)管路系统阀门处于合适的开关位置,无结霜现象。c)切换器压力显示正常0.2MPa~1.1MPa之间。⑥加氯机室
a)水浴蒸发器上温度表(根据品牌说明书在规定数值间)读数正常、压力表(0.45MPa~1.1MPa)读数正常、水位合适(玻璃管2/3处)、指示灯是否正常、有无故障报警;水浴蒸发器上温度表读数正常、压力表读数正常、供水管路系统阀门处于合适开关位置、故障报警需及时处理。
b)检查真空调节器上的真空表读数是否正常(根据品牌说明书在规定数值间)、真空调节器是否有异声; ⑦各清水池加氯点
a)加氯点压力水管路无漏水、压力表读数正常0.3MPa以上 b)水射器无异常声响和抖动现象
注:以上设备相关参数根据各厂具体情况自定。日常维养
1.中和设备每周定期运行一次,每次运行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中和溶液的浓度每月检测一次+,如已失效或不达标,应立即更换或添加中和溶液,并做好台账记录。
2.10%浓度的氨水溶液,每季度更换一次贴上标签并做好记录。3.对氯瓶要每天定期用氨水或便携式漏氯报警仪检查,有无漏氯现象。4.每周按操作步骤检查空气呼吸器,使之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5.每月定期检查行车、排气扇等氯库电气设备,如有故障,立即通知维修人员。6.每月抽查检测漏氯探头,每季度为一周期检测完所有探头,如失效立即更换探头元件。
7.加氯机流量管视清洁程度,可半年清洗一次加氯机流量管,同时更换流量管垫片。
8.蒸发器视使用情况,可半年至2年检修一次。
9.过滤器视使用情况,可半年检修一次,更换滤芯、垫片。10.加氯管道视使用情况,可半年至2年疏通一次。11.备用蒸发器宜处于冷备用状态。
四、应急操作
1.氯瓶出氯总阀漏氯
步骤(1)中和系统自动开启。如未自动开启,则手动开启中和系统。
(2)向上级汇报。
(3)判断泄漏情况。如果是大泄漏,值班人员上报后等待救援;如果是小泄漏,值班人员进行以下操作。
(4)相关人员配戴好自背式呼吸器,穿好防护衣、防护靴、戴好防护手套,(5)判断漏氯点,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方法:
a.)出氯总阀没有关死:重新把出氯总阀关死并用氨水确认。b.)出氯总阀阀针处漏氯:用扳手拧紧密封圈压盖。
c.)出氯总阀无法关死:首先尝试用六角镙帽封死,如果漏氯量太大无法封死则使用漏氯堵漏工具中的出氯总阀堵漏工具堵漏。
d.)如果在氯瓶更换过程中发现氯瓶出氯总阀漏氯,立即重新上好角阀等待检修人员处理。
(6)做好事故记录。2.氯瓶角阀漏氯
步骤(1)中和系统自动开启。如未自动开启,则手动开启中和系统。
(2)向上级汇报。
(3)判断泄漏情况。如果是大泄漏,值班人员上报后等待救援;如果是小泄漏,值班人员进行以下操作。
(4)相关人员配戴好自背式呼吸器,穿好防护衣、防护靴、戴好防护手套。
(5)关闭出氯总阀。
(6)判断漏氯点,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方法: a.)角阀没有关死:重新把角阀关死并用氨水确认。b.)角阀阀针处漏氯:用扳手拧紧密封圈压盖。
c.)角阀无法关死:关闭歧管上的截止阀,联系厂家进行处理。
(7)做好事故记录。3.氯瓶上有砂眼
步骤(1)中和系统自动开启。如未自动开启,则手动开启中和系统。(2)向上级汇报。
(3)判断泄漏情况。如果是大泄漏,值班人员上报后等待救援;如果是小泄漏,值班人员进行以下操作。
(4)相关人员配戴好自背式呼吸器,穿好防护衣、防护靴、戴好防护手套,进入氯库转动氯瓶使漏氯处处于氯瓶气态部分。
(5)使用漏氯堵漏工具中的氯瓶砂眼堵漏工具堵漏。
(6)做好事故记录。4.氯瓶紫铜管漏氯
步骤(1)中和系统自动开启。如未自动开启,则手动开启中和系统。
(2)向上级汇报。
(3)判断泄漏情况。如果是大泄漏,值班人员上报后等待救援;如果是小泄漏,值班人员进行以下操作。
(4)相关人员配戴好自背式呼吸器,穿好防护衣、防护靴、戴好防护手套。
(5)按以下顺序分别关闭氯瓶出氯总阀、连接紫铜管的角阀和歧管上的截止阀。
(6)启用备用氯瓶。
(7)做好事故记录。5.蒸发器漏氯
步骤(1)中和系统自动开启。如未自动开启,则手动开启中和系统。
(2)向上级汇报。
(3)判断泄漏情况。如果是大泄漏,值班人员上报后等待救援;如果是小泄漏,值班人员进行以下操作。
(4)相关人员配戴好自背式呼吸器,穿好防护衣、防护靴、戴好防护手套。
(5)关闭氯瓶出氯总阀。(6)关闭事故蒸发器进氯阀。
(7)关闭事故蒸发器加热电源。如果是水浴式,打开放空阀,放空蒸发器内的水,进冷水降温。
(8)增大加氯机投加量,以便尽快抽空蒸发器内的余气。待事故蒸发器压力下降到一定时,减压阀自动关闭,关闭事故蒸发器控制电源,关闭事故蒸发器后相关阀门。(9)按照操作规程,启用备用蒸发器。(10)打开氯瓶出氯总阀。
(11)做好事故记录,等待进一步处理。6.管道接头处漏氯
步骤:分三种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漏氯点发生在氯瓶与切换器之间的管道上:
a.)中和系统自动启动。如未自动开启,则手动开启中和系统。b.)向上级汇报。
c.)判断泄漏情况。如果是大泄漏,值班人员上报后等待救援;如果是小泄漏,值班人员进行以下操作。
d.)相关人员配戴好自背式呼吸器,穿好防护衣、防护靴、戴好防护手套。e.)关闭在用氯瓶出氯总阀。
f.)将切换器由自动状态调整到手动状态,关闭在用切换器电动阀门。g.)增大加氯机投加量,以便尽快抽空管道内的余气。待蒸发器压力下降到一定时,减压阀自动关闭。
h.)打开备用氯瓶,打开备用切换器电动阀门,改为备用管道系统投加。i.)做好事故记录
(2)漏氯点发生在蒸发器出口之后的管道上:
a.)中和系统自动启动。如未自动开启,则手动开启中和系统。b.)向上级汇报。
c.)判断泄漏情况。如果是大泄漏,值班人员上报后等待救援;如果是小泄漏,值班人员进行以下操作。
d.)相关人员配戴好自背式呼吸器,穿好防护衣、防护靴、戴好防护手套。e.)关闭在用氯瓶出氯总阀 f.)关闭该蒸发器进氯阀。
g.)增大加氯机投加量,以便尽快抽空管道内的余气。待蒸发器压力下降 到一定时,减压阀自动关闭。关闭该蒸发器电源及蒸发器后的相关阀门。
h.)按照操作规程,启用备用蒸发器。i.)打开氯瓶出氯总阀。j.)加强巡视监测并做好事故记录(3)漏氯点发生在切换器之后与蒸发器进口之前的公共管道上:
a.)中和系统自动启动。如未自动开启,则手动开启中和系统。b.)向上级汇报。
c.)判断泄漏情况。如果是大泄漏,值班人员上报后等待救援;如果是小泄漏,值班人员进行以下操作。
d.)相关人员配戴好自背式呼吸器,穿好防护衣、防护靴、戴好防护手套。e.)关闭氯瓶出氯总阀。
f.)将切换器由自动状态调整到手动状态,并关闭该切换器电动阀门。g.)增大加氯机投加量,以便尽快抽空管道内的余气。待蒸发器压力下降到一定时,减压阀自动关闭。关闭该蒸发器电源及蒸发器后相关阀门。
h.)等待抢修人员抢修并做好事故记录
7.液氯管道堵塞
液氯管道堵塞一般为氯瓶的角阀或紫铜管以及蒸发器后管道上的过滤器或真空调节器的过滤器堵塞。(1)氯瓶的角阀或紫铜管堵塞:
故障表征:在氯瓶的角阀或紫铜管堵塞处有结霜现象,管道上的压力表示数降低,加氯机流量计量管里的转子下降。处理步骤:
a.)向上级汇报。b.)关闭氯瓶出氯总阀。c.)开启备用氯瓶。d.)做好事故记录。
(2)蒸发器后管道上的过滤器或真空调节器的过滤器堵塞:
故障表征:在管道上的过滤器或真空调节器的过滤器堵塞处有结霜现象,加氯机流量计量管里的转子下降,真空调节器真空度明显下降。处理步骤:
a.)向上级汇报。
b.)关闭正在运行的蒸发器。
c.)关闭蒸发器出口阀门(禁止关闭蒸发器进气阀门)c.)开启备用蒸发器。d.)做好事故记录。
针对各种氯气泄漏,当班人员和现场指挥者,一定要正确地判断漏点和部位,切断氯源,正确操作。液态高压区和气态高压区以最大限度减少接近。一切以安全为最高准则,设备可以更新,永记生命没有第二次。
特别说明:上文各部分是以上元门水厂加氯系统为背景而撰写,因各厂加氯间管理制度以及加氯系统的设备、自控方式都有所区别,所以上文中的某些参数或者应急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此版本仅供各厂参考。
漏氯发生中和系统自动启动是判断泄漏情况否手动开启中和系统泄漏大小小报告后穿戴防化服、空气呼吸器及配套工具入库抢险大报告后等待救援确定漏点根据不同漏点采取不同应急操作漏点用氨水确认应急操作结束
图2加氯间漏氯应急抢险流程图
第二篇:水厂液氯使用管理制度
水厂液氯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液氯是必不可少的制水消毒剂,氯气是一种具有特殊强烈刺臭味的窒息性气味,对人体的生理组织有严重的危害性,故必须对液氯的使用加强管理,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应当设立责任人,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 安全设施配备
第二条 加氯间值班室配有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4套(防毒面具),防护服4套,放置于易取固定位置。每月由安全小组对其检查,气压降至250巴时应重新注气。
第三条 加氯间配有各种应急工具,置于易取固定位置。
第四条 氯库内或大门口建有石灰池,当氯瓶泄漏控制不住时,将其推入池内,防止泄漏事态扩大。
第五条 加氯间配备先进的氯气泄漏报警装置、氯气中和系统,排气通风设施和降温、保暖装置。
第六条 氯库有专用起吊设备,每年维护保养2次,每两年请制造厂检查维修一次,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七条 中和室装有吸收能力1000Kg/h的泄氯吸收装置2套。
第三章 氯瓶的使用管理
第八条 氯瓶进库,出库必须由值班人员对主阀、主阀安全帽、钢瓶的安检年限、使用编号、瓶重、装氯重量、进、出库时间等进行详细严格地验收、签字,发现漏毒可疑部位,须修理后方能入库。过安检年限的钢瓶,拒绝入库。
第九条 氯瓶卧放时须使之固定,放置整齐,防止滚动,头部朝向一方,并留有适当宽度和通道。
第十条 氯瓶的主阀安全帽必须旋紧,要远离热源,储存地点温度不得超过35℃,否则需采取降温措施。第十一条 氯瓶严禁暴晒、雨淋,储存库门口应挂明显标志牌,防止非值班人员入内。
第十二条 值班人员必须协助装卸人员把满瓶、空瓶分开储存,并在瓶上挂上“满瓶”、“空瓶”的标牌。
第十三条 值班人员每小时一次对氯瓶及加氯设备进行巡视和检查,严禁非值班人员随意搬动氯瓶,启用安全附件、氯瓶主阀及专用工具。
第十四条 为防止气化后的氯气再液化引起加氯不正常,每年六月中旬至九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至次年三月上旬使用淋水装置。每年十二月上旬至次年三月下旬开启加温设备。备用组的氯瓶禁止开启淋水装置。
第十五条 氯库大门除氯瓶进出时和遇特殊情况开启外,其他时间均应关好,由当班人员负责。
第十六条 值班人员应经常打扫氯库,确保氯库和氯瓶的清洁。
第四章 液氯的使用
第十七条 更换氯瓶由维修中心专业人员和值班操作人员共同负责。操作人员须经考试,操作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八条 值班人员交接班时应认真负责,查看氯瓶的压力情况,清点相关用具和专用工具,认真做好记录。如有异常报班长、厂部处理。
第十九条 加氯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检查防毒面具是否正常。按照加氯规程和有关通知精神,不定时检查加氯设备。如有泄漏,不得用鼻嗅、闻,应迅速戴好防毒面具,关闭氯瓶主阀,再用氨水熏查,值班长配合进行。如果发生氯瓶漏气,一时无法控制,应按规定步骤堵漏或安全地把氯瓶移至石灰池中。泄氯吸收装置不能自动启用时要手动开启。
第二十条 使用氯瓶时,无特殊情况及通知,一定要先到先用,换瓶不能少于二人操作。吊装氯瓶时应小心谨慎、轻起轻放,值班人员配合进行,最后双方查验签字。在使用过程中,遇钢瓶阀门打不开等现象时,即告机电维修中心人员查看,确保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开启氯瓶主阀须用专用工具,并缓慢进行,不许用榔头及300毫米以上的长扳手等启用,防止主阀损坏。第二十二条 氯瓶使用时距明火不得小于10米,当氯瓶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开水淋,可用红外灯泡或其他升温措施,室温不得超过35℃。
第二十三条 按照加氯机操作规程及使用量,值班人员每小时检查一次余氯及投加情况并记录,停用时关好氯瓶总阀门。
第二十四条 液氯钢瓶应经常检查,发现渗漏、锈蚀严重应及时报有关人员进行调换。
第二十五条 液氯钢瓶内的液氯不能完全用尽,应残留氯5kg左右,但不得超过10kg。
第二十六条 机电维修中心每天应指定人员检查加氯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提出维护保养,检修计划。
第五章 漏氯事故的处理步骤
第二十七条 加氯间不允许漏氯,如果发生漏氯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制止:
(一)如少量氯气泄漏,应用氨水查出漏气部位,关闭出氯总阀,针对漏气部位进行修理。
(二)如漏气量较大,一时不能断定漏气部位,应先戴好防毒面具,将出氯总阀关闭,待吸收装置将室内氯气排除后,再将氯气总阀开启少许,查处漏氯部位和原因,关闭氯瓶总阀,加以修理。
(三)如遇氯瓶大量漏氯,无法制止(氯瓶总阀头断裂、安全塞融化,沙眼喷氯等),首先保持镇静,人居上风,戴好防毒面具,利用专用工具进行抢修,直至不漏或少漏氯,或把氯瓶移至石灰池中,用自来水冲漏气部位。
第二十八条 为使事故发生后能尽快有效地展开抢险救护工作,应当设立抢修组,负责具体实施排险、抢修工作,在最短时间内遏止事态的发展,并修复;设立救护组,负责具体实施抢救中毒人员工作;设立疏散组,负责具体实施疏散群众、转移到上风处或安全地带躲避的工作。
第二十九条 各小组人员都要有对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一旦发现险情,要尽快到位,听从指挥,做好工作。
第三十条 当班班长要严守岗位,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公司领导,报110报警中心、消防大队,同时要了解指挥好其他岗位的运行情况,确保供水。
第六章 氯瓶进出库管理规定
第三十一条 氯瓶进出库时加氯岗位当班人员必须全程陪同监控。第三十二条 加氯岗位当班人员必须记录每次运送氯瓶人员姓名、车号、进出时间。
第三十三条 氯瓶必须装卸在指定位置;使用吊车装卸时必须轻提轻放,严禁剧烈碰撞;每只氯瓶按照进库时间从北向南依次排放整齐,保证头部统一朝向西面;瓶体直接放置在轨道上方,与轨道接触处应避开减震圈,两端用挡板固定,防止滚动。
第三十四条 氯瓶进库时,当班人员必须记录进库数量,每只氯瓶的瓶号、氯瓶自重、装氯重量、进库时间,检查每只氯瓶使用期限,检查氯瓶针型阀和安全帽是否有变形、松动并用氨水检测是否有漏氯现象,对不合格的氯瓶应拒绝接收,返厂更换。
第三十五条 氯瓶出库时,当班人员必须记录每次氯瓶出库数量,每只氯瓶的瓶号、出库时间,是否有需维修氯瓶、瓶号及检修项目,并在瓶体上故障位置用粉笔标明。
第三十六条 加氯岗位当班人员每班应对氯库内未使用满瓶和已使用空瓶检查一次,核对数量与记录是否一致,检查阀门和瓶体有无泄漏情况,并做好台账记录。
第七章 液氯钢瓶管理规定
第三十七条 氯瓶必须定期进行技术检验,每两年检验一次,主要检验:内外表面、壁厚、容积残余变形测定;有无严重腐蚀和强度缺陷;有无裂缝和渗漏或明显的变形。经技术检查后认为不宜继续使用的氯瓶要予以更换。
第三十八条 氯瓶必须进行编号,建立氯瓶的使用、检验、管理档案。氯瓶的使用档案由水厂保存,氯瓶的检验、管理档案由设备管理部保存。
第三十九条 氯瓶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严重腐蚀或其他严重损伤,应提前进行检验,由使用部门提出要求,经相关部门确认。
第四十条 氯瓶(焊接钢瓶)的使用年限一般为12年,使用温度应小于600C。氯瓶到了规定的使用年限,或未到使用年限但发现已影响正常使用,应立即报废。
第四十一条 氯瓶的外表漆草绿色,用白色标明“氯”,横条白色。氯瓶上的漆色必须经常保持完好。如脱漆应及时补漆。
第四十二条 做好氯瓶充装记录,详细记录充装日期、氯瓶编号、空瓶重量、充装量、满瓶重量等信息。
第八章 加氯间呼吸器佩戴规定
第四十三条 预检:
(一)每月一次检查瓶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打开气瓶阀,检测瓶内压力是否大于250巴,如瓶内压力小于250巴需重新充装,以使备用气瓶压力充足;
(二)检查气瓶束带穿入扣环是否正确,气瓶是否正确定位在背架上,减压阀手轮是否完全旋紧,束带扣是否松动;
(三)检查呼吸器面具是否密封,器具是否完好,面罩透明部分是否有污物,面罩必须保持清洁密封;
(四)检查气瓶是否正确放置在墙壁托架上,背带和腰带部分是否保持在松弛状态备用;
(五)检查整机的气密性。打开和关闭瓶阀,观察压力表,在一分钟内压力的下降不得大于20巴(2MPa);
(六)检查报警哨。步骤如下: 1.从面罩上卸下供气阀;
2.打开气瓶阀,让管路系统充满气体,再关闭气瓶阀; 3.为排空整个系统,把手放在供气阀出气口,让一些空气泄漏; 4.观察压力表,压力低于55±5巴的时候报警哨必须开始报警。第四十四条 佩戴:
(一)完全打开瓶阀,压力表必须显示以下压力:在200C情况下,瓶内压力不低于250巴(25MPa),否则有效使用时间将缩短。
(二)背架的佩戴和调节 1.使用前注意调节好肩带和腰带的长度至合适自己的位置;
2.背面正对背架,双腿轻微弯曲,双臂分别从两侧肩带中插入,收拢肩带至胸前,两腿立直,身体前倾,使整套装置和墙壁托架分离;
3.把整套装置背在背上,双手扣住身体两侧的肩带环形垫圈,身体前倾,向下方拉紧环形垫圈直到肩带及背架与身体充分贴合;
4.扣上腰带,拉紧,当整套呼吸装置被正确佩戴时不会发生松动和移位的现象,位置保持不变。
(三)面罩佩戴
1.从保管箱中取出面罩,调节头带长度,保持松弛状态;
2.一只手托住面罩,将面罩口鼻罩与脸部完全贴合,另一只手将头带后拉罩住头部,收紧5处头带;
3.检查面罩的气密性:用手掌封住供气接口并呼吸,如感到无法呼吸,则说明密封良好;
4.将供气阀推进面罩供气口,听到“咔嗒”的声音,同时用手无法将供气阀拔出,则表示已正确连接;
5.完成以上步骤后即可正常呼吸。第四十五条 注意事项:
(一)在工作过程中时刻关注压力表的变化。当气瓶压力低于55±5巴(5.5±0.5MPa)时报警哨开始工作鸣叫,报警哨将持续鸣叫直至消耗完瓶内剩余空气为止;
(二)在鸣哨开始时,人员必须尽快撤离有毒工作环境到安全区域;
(三)在紧急情况下或佩戴者需要额外空气补给时,按下空气阀上的强制供气按钮,将实现较大流量的恒流供气。
第四十六条 恢复步骤:
(一)按下供气阀快速接口的卡簧,卸下供气阀;
(二)掰开头带扳扣,卸下面罩;
(三)打开腰带扣;
(四)松开肩带卸下呼吸器;
(五)关闭气瓶阀;
(六)打开供气阀强制供气按钮放空管路空气。
第三篇:参观南京城北水厂
参观南京城北水厂
七月初,我们一起去参观南京城北水厂,去了解了一下给水处理的流程等相关知识。
这个水厂由两个直径为2400铺在隧道里的地下水管从一级泵房将浑水从江边送至净水厂,其中的过山隧道全长为700米,仅次于玄武湖隧道,隧道以北是源水厂。城北水厂一期工程计划供水量为每日50万吨,现供水25万吨。建设内容为取水工程、净水厂、配水管线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工程,这个工程1997年4月开工建设,2000年8月建成投入试运行。这和北河口水厂相比,自动化程度更高,源水厂23.5亩,T区无一人,在净水厂全由电脑控制,中心控制室检测探头、微机系统24小时监控源水厂工作。而且城北水厂泵房机组还引入了高压变频调速装置,调速频率高,启动能耗低,可节电达百分之18,全年也可省电约250万元。
取水工程和输水管道施工完成后,临时占用土地都进行了恢复和绿化。工程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絮凝采用水力、竖流折板絮凝工艺、沉淀采用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及配套的输水管网等设施,但未建设生产废水的污泥浓缩和脱水装置,生活污水及雨水排入市政管网,还对主要噪声源采取了隔声降噪措施。厂区绿化面积为880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百分之65,制定了氯气泄漏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了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公司环保管理机构基本健全,环保规章制度比较完善,所以这水厂还堪称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水厂。
城北水厂设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标准要求是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浑浊度不得超过5度;不得有异臭、异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PH值控制在6.5-9.0;总硬度不得超过25度等。所以水厂根据标准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一般来说采用以下比较广泛的处理方法:混凝沉淀或澄清和过滤—用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色度;软化—用以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除盐—去除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消毒—去除水中的细菌杂质和有机物;冷却—降低水的温度。
我们主要学到的是水的净化处理:1.取水:主要是将江水抽入净水厂进行净化。
2.药剂制备及投加:配备混凝剂混凝。如:明矾净水现象,即用棒轻轻搅动,形成朵朵“矾花”,等沉淀一段时间后,水质就会变清了。投药前必须通过计量设备来控制所投放的药量,这是根据源水的水质和投药后水中的矾花生成所决定的。
3.混凝:
一、加药:目的是减弱或消除源水中胶体颗粒的点位而使颗粒失去稳定性;等药剂溶解后,能提供吸附水中杂质的接触介质,加药点一般在一级泵房吸水管上或水泵吸水喇叭口附近,称为“泵前加药”。当水泵压水管较长时,也可加在一级泵房的出水管上。
二、混合:目的是使药剂快速均匀的分散到水中立即溶解,发生化学反应,使水中胶体杂质形成微小绒体。(这一过程可在10-30秒钟内完成,一般不超过两分钟)。
三、反应:经过混合后,水中粘土等胶体杂质已凝聚成微小绒体,为使杂志颗粒迅速下沉,还必须具有粒径更大(0.6-1.0毫米)、足够的重量和强度、不易破碎的颗粒。可是由于混合时间短且水流强烈紊动,故微绒体难以继续结大。反映阶段的任务就是创造水利条件,使微绒能在一定时间内凝聚成肉眼可见的“矾花”,而后进入沉淀池内沉淀。仍以明矾净水为例,加入的药剂是明矾,用棒快速搅匀起到混合作用,继续用棒轻轻搅动是完成反应过程,反应结果是形成了大的矾花,这就是整个混凝工艺过程。
4.沉淀:水中杂质颗粒具有一定的重量,凡是依靠颗粒自身重量在水中水中下沉的工艺,统称为“沉淀”。沉淀池根据采用的水流方向分为三种:平流式、斜流式和竖流式。而城北水厂采用的是平流式。它分为四个工作区,即进口区、沉淀区、出口区和存泥区。进口区的作用是使被处理的水平稳定地、均匀地进入沉淀池内,使水流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沉淀池断面上,稳定沉淀效果。在沉淀区的水流应有适当的水平流速,其大小应和水中杂质颗粒的沉降速度相适应。出口区的作用是把经过沉淀的水均匀的妆集起来,此时应注意不使池内局部流速增大而带出泥渣。存泥区的任务是积存沉淀下来的泥渣,一般在沉淀池首端沉淀的泥渣量最多,随后就逐步减少,所以沉淀池都做成反坡。
5.澄清池: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泥渣接触过滤型和泥渣循环分离型。从充分利用泥渣角度来看,沉淀池单纯是为了颗粒的沉降,而池底的泥渣是作为废物排入江河,澄清池的发展是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其吸附作用。由于澄清池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从根本上自行调整悬浮层浓度的分布,就形成了脉冲澄清池,它主要由脉冲发生器系统、配水系统、澄清区系统和排泥系统组成,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加强源水和药剂的混合反应,提高了澄清效果,改善了泥水分离条件。
6.过滤:这是为了去除细小的杂质颗粒,如某些形成色变的溶解物及细菌。这主要是由过滤和冲洗两个过程的重复循环。在过滤过程中,水流经过滤料层时,水中杂质即被截住,随着滤料层中杂质数量的不断增加,使砂粒间的空隙不断减少,滤料层中水头损失值也递增,当这一水头损失增至一定数值以至滤池的产水量减少的不符要求,或由于滤过水质变坏而不符合要求时,过滤过程便告结束,滤池便须进行冲洗。冲洗过程就是把在滤料层中的杂质冲洗下来的过程。其流向和过滤完全相反,所以也称反冲洗。我们还很有荣幸看到了反冲洗的整个过程,历时大约在15-2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滤池停止生产,冲洗消耗的清水约占滤池生产水量的百分之1-3,据相关人员介绍,用20摄氏度的清水反冲洗时,0.6毫米砂粒的最佳反冲洗速度是0.01米每秒,而0.7毫米砂粒则为0.012米每秒。在反冲洗时,冲洗水通过配水系统,流经配水孔而达到砾石承托层,进而流经滤料层进行滤料的冲洗,含有杂质的冲洗水流经排水槽,进而排出池外。7.消毒:这基本上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种消毒方法。我们看到的是氯消毒,为了保证其杀菌作用,投加的氯量必须充足,氯和水必须有一定的接触时间以保证氯的杀菌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氯与水应充分混合,水中不含有较大的杂质颗粒,因为杂质颗粒能将细菌包住而使氯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一般PH值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水温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以上就是水的净化处理整个过程,这样就可以供给用水户了。总之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给水的知识,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啊!
第四篇:液氯包装岗位安全管理规定
液氯包装岗位安全管理规定
第1条 氯属于Ⅱ级(高度危害)物质,直接接触氯气生产、储存、运输等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操作。第2条 氯气生产、储存、运输等现场,应配备抢险器材,如六角螺帽、专业扳手、手锤、竹签、木塞等有效的防护用具及消防器材,如过滤式防毒面具、隔离式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靴等。
第3条 定期清理滞留在反应设备和管道内的反应生成物,消除堵塞。第4条 生产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第5条 充装的液氯钢瓶,必须执行《气瓶安全检测规定》
第6条 设备、管道检修时,必须切断物料来源和传动设备电源,然后泄压,放尽物料,进行气体置换后,取样分析气体合格,方可操作。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护。需动火时,必须事前办理动火手续。
第7条 液氯的充装压力不得超过1.1mpa。
第8条 严禁将油类、棉纱等易燃物和与氯气易发生反应的物品放在钢瓶的附近。
第9条 应采用经过退火处理的紫铜管连接钢瓶。紫铜管应经耐压试验合格。
第10条 开启瓶阀要缓慢操作,关闭时亦不能用力过猛或强力关闭。第11条 液氯钢瓶的充装安全应遵守如下规定: 1.充装前要校准计量衡器,检查台面和计量杠杆。充装用的衡器每三个月检定一次,确保准确。
2.充装前必须有专人对钢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缺陷和异物,方可充装。
3.钢瓶充装系数为1.25㎏∕L,严禁超装。
4.充装后的钢瓶必须复验充装量。两次称重误差不得超过充装量得1%。复磅时应换人换衡器。
5.充装后的重量均应登记,作为使用期中的跟踪档案。
6.出库前应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必须注明:瓶号、容量、重量、充装日期、充装人和复磅人姓名或代号。7.钢瓶有以下情况时不得充装:
① 漆色、字样和气体不符合规定或漆色、字样脱落,不易识别气体类别。
② 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③ 新瓶无合格证。④ 超过技术检验期限。
⑤ 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
⑥ 瓶阀和后封头丝堵上紧后,螺口外漏不足三扣。⑦ 瓶体温度超过40℃时。
⑧ 液氯钢瓶外观有严重变形、腐蚀及凹凸不平现象。第11条 液氯钢瓶的储存安全应遵守如下规定:
1.钢瓶禁止露天存放,也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必须储存在专用库房内。
2.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必须分开放置,禁止混放。3.每天包装完的重瓶不允许放在现场,必须要求司机拉走。4.充装量为500㎏和1000㎏的重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两层。第12条 液氯钢瓶的运输安全应遵守如下规定: 1.钢瓶装卸、搬运时必须戴好瓶帽、防震圈、严禁撞击。
2.充值量为50㎏的钢瓶装卸时,要用橡胶板衬垫,用手推车搬运时,应加以固定。
3.充装量为500㎏和1000㎏的钢瓶装卸时,应采取起重机械,起重量应大于瓶体重量的一倍,并挂钩牢固。严禁使用叉车装卸。4.起重机械的卷扬机要采用双制动装置,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正常,严禁外来人员动用起重机械,每天使用完起重机械必须断电后方可离岗。
5.夜间装卸时,场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第13条 液氯充装过程中的泄露应急措施:
1.液氯钢瓶泄露时,严禁想瓶体喷水,应立即转动气瓶,使泄露部位朝上,位于氯的气相空间。
2.瓶阀密封填料泄露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瓶阀出口泄露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螺帽密封瓶阀口。
3.瓶体泄露点为空洞时,可使用竹签、木塞、止漏器堵漏处理。
第五篇:涉氯安全管理制度[推荐]
涉氯安全管理制度
四
十一、氯内含氢检测管理制度
1.目的:氯内含氢是氯碱生产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这项指标的高低与氯碱生产的安全稳定密切相关。为了规范氯内含氢的检测,及时掌握氯内氢气含量,避免因氯内含氢高而造成的事故,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2.1离子膜电解槽氯内含氢的检测 2.2隔膜电解槽氯内含氢的检测 2.3氯气液化后尾氯中氢气含量的检测
3.适用人员:公司质检科分析工、氯碱厂相关部门人员 4.检测标准:Q/XD JS01/2-02:2010 5.主要内容:
5.1 离子膜电解槽氯内含氢的检测
5.1.1 氯内含氢指标:≤0.13%,最高不得超过0.4%。5.1.2 分析频次:单槽1次/天 5.1.3 分析人员:公司质检科分析工
5.1.4 分析工对氯内含氢进行检测后,应把分析结果立即报离子膜DCS室操作工。5.1.5 如电解槽氯内含氢超过0.13%,则应对该电解槽氯内含氢重新取样分析,同时应立即向氯碱厂负责人汇报。
5.1.6氯碱厂负责人接到通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该电解槽进行检查,查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DCS室操作工和电解现场操作工应加强对该电解槽的巡回检查,密切注意该槽的各项运行数据;分析工应增加对该电解槽的分析频次。
5.1.7如电解槽氯内含氢超过0.4%,则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对该电解槽进行除槽处理。
5.2隔膜电解槽氯内含氢的检测
5.2.1氯内含氢指标:≤0.13%,最高不得超过0.4%。5.2.2分析频次:总管2次/天,电解槽1次/2天。5.2.3分析人员:公司质检科分析工
5.2.4分析工对氯内含氢进行检测后,应把分析结果立即报隔膜电解操作工。5.2.5如氯总管氯内含氢超过0.13%,则应立即对氯总管氯内含氢重新取样分析,同时应立即向氯碱厂负责人汇报。
5.2.6如两次分析结果都超过0.13%,则应立即分析单槽氯内含氢,查找出有问题的单槽,后通报给隔膜电解操作工和氯碱厂负责人。
5.2.7氯碱厂负责人接到通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该电解槽进行检查,查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DCS室操作工和电解现场操作工应加强对该电解槽的巡回检查,密切注意该槽的各项运行数据;分析工应增加对该电解槽的分析频次。
5.2.8如电解槽氯内含氢超过0.4%,则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对该电解槽进行除槽处理。
5.3氯气液化后尾氯中氢气含量的检测 5.3.1尾氯含氢指标:≤3.0% 5.3.2分析频次:2次/天
5.3.3分析人员:公司质检科分析工
5.3.4分析工对尾氯内含氢进行检测后,应把分析结果立即报氯气液化岗位操作工。5.3.5如尾氯内含氢超过3.0%,则应立即对尾氯含氢重新取样分析,同时立即向氯碱厂负责人汇报。
5.3.6氯碱厂负责人接到通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氯气系统进行检查,查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液化岗位操作工可降低液化冷冻水流量,降低液化效率,提高尾氯中氯气含量,降低尾氯中氢气含量;分析工应增加对尾氯的分析频次。
四
十二、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定期检测和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防止三氯化氮引起的爆炸。2.范围
适用于氯碱厂和公用工程车间。3.职责
适用部门严格做好操作记录。4.控制程序
4.1、加强对原料盐和化盐用水监测的管理,通过控制总氨含量从源头控制三氯化氮的产生。确保进槽盐水无机铵质量浓度<1mg/l,总铵质量浓度<4mg/l,检测频次:每周1次。
4.2、加强氯气洗涤塔的使用效果,通过氯水喷淋除去氯气中部分三氯化氮,使气氯中三氯化氮含量≤30mg/㎏。
4.3、严防冷冻的氨系统泄漏,定期用PH试纸监测冷冻盐水PH值,发现PH值升高则检测冷冻盐水铵根含量。
4.4、对液氯排污中三氯化氮的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要求三氯化氮的含量≤60g/l,含量≥80g/l时应加大对液氯贮罐与汽化器的排污频次。
4.5、排污应采用湿法排污,禁止“干排”,保证残液中三氯化氮质量浓度<5%;严禁排污物同油脂、橡皮等引爆物质接触;排污物中三氯化氮浓度较高时,加入适量的四氯化碳或氯仿等,稀释后方可排污,严禁以下操作:启、闭阀门,敲击,撞击,液体冲击,用水蒸气汽化等
4.6、加强设备检修的管理,认真履行审批手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液氯汽化器检修时,必须经排污处理,彻底清洗置换;氯气盘管检修时,要将氯化钙盐水排净,加盲板与系统断开,防止盐水进入氯气系统。四
十三、防强酸强碱灼伤管理
1.目的
防止强酸强碱泄露引起的安全事故。2.范围
涉及强酸强碱的生产场所、应用场所及运输场所。3.职责
安全部门是监督部门,各分厂各自负责。
1、强酸强碱贮罐、主管道上设置危险警示告知标志。
2、强酸强碱密集区域内设置应急洗眼器和冲淋装置,并配备适当的冲洗剂或中和剂。
3、改善生产环境,加强设备和管道的维护、更新和巡检工作,杜绝强酸强碱跑、冒、滴、漏等现象。
4、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加强强酸强碱灼伤应急救援及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使用培训。
5、强化强酸强碱设备和管道检修作业时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等劳护用品穿戴工作。
6、强酸强碱灼伤处理步骤
⑴、立即离开现场,迅速脱去污染的衣裤、鞋袜。⑵、立即用大量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
⑶、强碱灼伤用弱酸(1%枸橼酸或3%硼酸溶液)中和,强酸灼伤用弱碱(2~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创面,冲去剩余的中和剂及防止发热。
⑷、冲洗清创完成后,局部可用纱布或无菌敷单复盖,送保健站或医院进一步救治。
四
十四、液氯槽罐车充装安全管理
1.目的
防止液氯引起的恶性安全事故。2.范围
液氯生产场所及运输场所 3.职责
安全部门严格监督,氯碱厂负责液氯的充装。4.控制程序
4.1、充装前必须有专人对槽罐车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完好,按规定进行气密性试压后,方可充装。
4.2、槽罐车充装系数为1.20kg/l,充装压力≤1.1Mpa。
4.3、充装前采用汽车衡对液氯槽罐车空车计量,充装时用累积式质子流量计计量,充装完后用汽车衡进行复称。防止超装。
4.4、充装前后和复验的重量均应登记,作为使用期中的跟踪档案。4.5、充装后按规定填报运输路单及充装记录。4.6、罐车有以下情况,不得充装:(1)、汽车槽车使用证或准运证已超过有效期;(2)、汽车槽车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
(3)、汽车槽车漆色或标志不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4)、防护用具、服装、专用检修工具和备品、备件没有随车携带;(5)、随车必带的文件和资料不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或与实物不符。
(6)、首次投入使用或检修后首次使用的汽车槽车,如对罐体介质有置换要求的,不能提供置换合格分析报告单或证明文件;
(7)、余压小于0.1Mpa;
(8)、罐体或安全附件、阀门等有异常。
四
十五、液氯钢瓶充装安全管理
1.目的
防止液氯引起的恶性安全事故。2.范围
液氯生产场所及运输场所 3.职责
安全部门严格监督,氯碱厂负责液氯的充装。4.控制程序
4.1、液氯充装只允许充装本公司自有气瓶。
4.2、充装计量衡器应设有超装警报和自动切断阀,并定期检验衡器。4.3、钢瓶充装前必须有专人对钢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充装。4.4、钢瓶充装量系数为1.25kg/l,充装压力≤1.0Mpa,严禁超装。4.5、充装后钢瓶必须复验充装量,复磅应专人专衡器进行。
4.6、充装后的钢瓶应逐只检查,发现泄漏或其它异常情况,应妥善处理。
4.7、充装原始记录要完整,内容至少包括:气瓶编号、气瓶容积、实际充装量、包装前后检查者、充装者和复称者姓名、充装日期。记录应妥善保存,备查。
4.8、入库前挂贴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必须注明:瓶号、容量、重量、充装日期、充装人和复称人姓名。
4.9、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瓶,严禁充装:
(1)漆色、字样和气体不符合规定或漆色、字样脱落,不易识别气体类别。(2)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3)新瓶无合格证。(4)超过技术检验期限。
(5)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6)瓶阀和易熔塞上紧后,螺扣外露不足三扣。(7)瓶体温度超过40ºC。四
十六、液氯安全管理制度
在生产、经营、贮存、使用氯气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氯气安全规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以及公司有关的规程和制度。
建立健全液氯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液氯生产安全制度和岗位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液氯的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懂得氯气的物化性质、中毒原理、急救方法,并掌握化救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考试及格,方可上岗操作。
液氯生产、使用、贮存现场,应配备足量的抢修防护器材,并定期检查和保养。液氯生产、使用、贮存等厂房、库房结构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并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在环境、气候条件允许下,可采用半敞开式结构;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
液氯的作业场所应设置氯气泄露报警仪,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液氯生产主要设备液氯中间槽、液氯贮槽等必须安装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等安全附件,安全附件必须定期检验,确保灵敏、好用。
液氯设备管道检修时,必须执行公司《安全作业管理制度》、《施工与检修安全管理制度》,即切断物料来源和传动设备电源、泄压、放尽物料、气体置换和气体分析合格,办理相应作业手续,检修时设专人监护。
液氯钢瓶的管理,执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
销售液氯时要向用户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不得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液氯。
液氯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对工艺、操作环境发生较大改变的需适时进行风险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加强对液氯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液氯生产场所和库房通过视频探头和安监部门连网。
编制液氯泄露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需的事故应急器材、设备,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为操作工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能熟练使用,掌握本岗位一般事故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