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验检疫部门扶持机床产业发展措施的总结
检验检疫部门扶持机床产业发展措施的总结
2012年,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检验检疫部门努力把眼光放长远,把检验检疫工作向前延伸,不仅仅局限于把关监管,更以大局为重,利用信息和资源优势,帮助机床企业改变思路,努力使机床类商品出口保持稳步发展。特别是在走向研发国际化、产品国际化的过程中,检验检疫部门主要从做好基础工作、提升监管思路、保证服务质量、加强分类管理、推进电子监管、规范检验流程、创新工作模式六大措施入手积极帮助辖区机床类商品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扩大国际市场。
1、做好基础工作
出口机床类商品属出口质量许可证管理的商品,针对近几年来机床生产企业不断增加,出口品种越来越多,指导企业取得出口质量许可证,并严格按照出口机电产品许可证管理的要求做好许可证考核和到期换证工作。做到“以质取胜”。同时,积极指导辖区已有企业获得出口机电仪器许可证,为出口机床奠定了基础。
2、提升监管思路
目前机床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机床产品正在从过去的成品逐渐向成套散件过渡,需在出口后到对方国家完成安装调试,同时由于机床产品技术比较复杂、工艺流程长、库存占用空间较多等特点,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交货期 较长。检验检疫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机床检验人员仔细研究了这些新问题、新情况,根据对机床企业的诚信状况、质量管理能力、人员素质等综合评价结果,结合机床产品的风险等级,制定出个性化的检验监管措施———从源头抓质量、将检验点前移、加强过程监管、进行关键环节控制等,监管思路从重视最终的出口产品检验提升到从源头抓质量、不断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上来。
3、保证服务质量
一是对出口非洲和伊朗在出口前需要进行装运前检验的产品,采取“5+2,白+黑,365个工作日,24小时预约制”的服务措施,检验合格后对货物出具装运前检验证书,进行监装。二是在日常检验中尽量配合企业需要,所有检验尽量在检测线休息时间检验,不影响正常生产,不打乱生产节拍,使企业顺利地排产、生产,为企业节约成本。三是积极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有关对机床产品新要求的信息,帮助企业应对技术壁垒,促进产品出口。检验检疫人员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送到机床企业的案头;把最新的机床强制性国家标准、欧盟的RoHS指令等以及CE标识的注意事项传递到一线车间,指导企业对出口产品进行“CE”认证,扩大欧盟市场,此外生产要以客户要求为主,更加重视国家的强制性技术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进口国的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内容。四是积极帮助机床企业参加国际机 床展览会、国际制博会等专业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宣传中华民族自主品牌。在参展前积极主动与负责出境展品报检的单位联系,及时掌握出境展品情况,并提前制定出周密的查验计划,保证参展机床质量。
4、加强分类管理
按照《出口工业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及实施指南要求,对示范区内的机床企业进行情况调查和内部的初步分类,按照企业出口批次、产品质量、企业质量体系和企业信用程度对出口工业品生产企业进行四类分级,按照企业产品的风险程度,对企业实施不同的检验监管方式。前期将有关分类管理信息和新政策的解读向企业进行宣传,并利用下厂检验的机会对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和现场指导,尽量使机床企业全部进入一类企业管理,使抽批率大幅降低,从而节省检验费用、物流成本和仓储成本,加快通关速度,缩短物流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5、推进电子监管
积极推进《x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货物电子监管工作方案》,将出口机床企业和机床产品100%纳入电子监管。电子监管实施后,检验抽批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常态化,对于电子监管放行的报检批,省去了接单、分单、检验、制证等多个环节,企业直接报检后就可以出证,能够直接出具通关单,为企业加速通关提供了方便。要克服人员少,任务 重、企业方面等困难,进行大量的数据维护工作,同时组织出口企业及业务人员培训,帮助企业端系统升级。
6、规范检验流程
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规范了检验监管流程,强化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制定把检验检疫工作与企业生产流程结合起来的实物检验监管流程和记录,在工序和流程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突出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监管。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促进了企业顺利出口。
7、创新工作模式
一是适应形势,大胆创新,在国内没有现成检验规程的情况下,不等不靠,组织企业人员一起共同制定检验规程,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对属于CCC认证范围的,采取认证证书集中备案,检验人员结合现场检验监管进行核查的方式。三是对进境货物木质包装经XX口岸入境的,由机场办事处进行检验检疫工作,局内植检部门不再进行二次检疫。对经其它口岸入境的,按植检的相关规定使用前应先行向植检部门通报,检疫人员根据需要不定期到现场抽查。四是对进口散件属于法定检验的,改变过去到现场逐批检验的作法,采用组织企业验收,要求企业在内部应当制定进口货物验收规程,明确验收主管部门,建立一支验收专业队伍,验收队伍人员应当接受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持证上 岗,按进口批次做好验收原始记录,检验检验部门定期进行核查。
第二篇:检验检疫部门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检验检疫部门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近年来,各地政府、行政机关均对行政指导进行了一定探索并越来越多的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实践。检验检疫部门也不例外,多年来已在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包括行政处罚工作中运用到行政指导工作方式,也得到了很多行政相对人和上级政府部门的肯定。然而,作为新兴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问题的是:一
些基层执法人员对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融合的正当性存有疑问,认为二者是相互冲突和对立的两个范畴,从而制约了行政指导在日常监管工作的运用和效能。由于行政处罚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制度之中,客观上成了衡量我国行政法制完善程度的重要实践尺度,也是检验检疫部门考量行政执法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行政指导工作的日常化、长效化,就不能忽视行政处罚这一检验检疫部门的常用执法手段。同时,在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中引入行政指导手段,实现二者的结合运用,对提高检验检疫执法水平,建设法治质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的关系
检验检疫行政指导,是指检验检疫部门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监管和服务的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以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
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是检验检疫部门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维护检验检疫秩序,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一定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属于不一样的行政法学范畴,存在着诸多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施依据不同。行政处罚,其适用的首要内涵即要求处罚的依据法定,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文规定,具体到检验检疫部门主要是“四法五条例”。检验检疫行政指导行为的依据可分为规范性依据和非规范性依据。其中,规范性依据是指具有行政指导行为内容的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13条规定:“本法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以外的进口商品的收货人,发现进口商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残损短缺,需要由商检机构出证索赔的,应当向商检机构申请检验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食品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非规范性依据是指不具有行政指导行为内容的法律原则、客观情况和行政相对人的需求等,如某检验检疫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上门指导实验室建设。
2.适用范围不同。相较而言,检验检疫行政指导适用范围较宽。从对象上看,行政指导的对象包括与检验检疫职能范围相对应的所有行政相对人,而行政处罚仅指向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应当受到制裁的行政相对人;从内容上看,行政指导的事项十分广泛,基本上涵盖了检验检疫职能范围内的所有事项,在违法行为发生前、发生后及处置后均可以有所作为,而行政处罚则仅限定在违法行为发生后惩治和纠错方面。
3.实施方式不同。检验检疫行政指导的行为方式较为灵活多样,只要是符合法律精神、原则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包括提示、警示、劝告、劝诫、奖励、建议等,如现在很多检验检疫部门采用的质量分析、行政建议、行政处罚回访、代理单位座谈、许可企业证书到期预警等等;行政处罚为依法设定,《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有七类,检验检疫涉及到的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
4.实施程序不同。目前检验检疫部门对于行政指导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存在较大的灵活性,执法人员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灵活运用。行政处罚程序则十分严格,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严格的行政处罚程序既将检验检疫部门官僚武断和伸手过长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又保证其能够灵活有效地进行管理。
5.实施保障不同。检验检疫行政指导要求相对人协助具有任意性,不以强制力为保障,虽然有时行政指导行为中指明行政相对人如不接受行政指导行为,可能会产生某种具体的法律后果,但这仅是当事人未履行法定义务的结果,并非表明该行政指导行为具有强制效力。如某检验检疫部门向辖区内某商品注册登记企业发出警示:“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将于三个月后到期,需及时准备换证复查材料并提前申请。”该企业未按照此行政指导的要求申请换证复查而导致许可证失效,此结果并非行政指导行为的强制效力。检验检疫行政处罚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制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目、新设企业进出口需求等,提供“送法上门”等服务,让行政相对人第一时间了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从而在进出口环节规范操作。
2.监管过程预警。在委托代理进口的贸易中,实际的收、发货人极有可能并不清楚检验检疫的相关规定,因此在无意中违法。这一现象在进口商品检验过程中经常发生。检验检疫部门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对发现的有可能发生违法的苗头性、倾向性行为,及时通过提示、警示、通知等方式,控制违法事态的蔓延,及早纠正违法倾向,尽量避免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二)违法行为发生后。
1.不予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检验检疫部门对已经立案的轻微违法行为,在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并且通过行政指导能达到纠正违法行为,同时能够预防再次发生的情况下,适当作出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这样在能达到相同行政管理目标的同时,还更有利于缓和矛盾,促进和谐。
2.说理式办案。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对当事人说清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以提高当事人对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认知,争取当事人的配合,增进案件的透明度,促进案件的顺利办结。这可以说是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以行政指导确保个案公正性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避免因执法不公而造成行政执法权威的落空。
(三)违法行为处置后。
行政处罚回访。在违法行为遭受处罚后,检验检疫部门可结合日常监管等工作,对受过处罚的相对人进行主动回访,了解其对案件处罚是否有想法、有疑义,并可以借机观察其事后整改情况,解答行政相对人的疑问,可杜绝以往“只罚不纠”情形,避免反复发生类似违法行为。
第三篇:检验检疫部门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近年来,各地政府、行政机关均对行政指导进行了一定探索并越来越多的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实践。检验检疫部门也不例外,多年来已在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包括行政处罚工作中运用到行政指导工作方式,也得到了很多行政相对人和上级政府部门的肯定。然而,作为新兴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问题的是:一
些基层执法人员对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融合的正当性存有疑问,认为二者是相互冲突和对立的两个范畴,从而制约了行政指导在日常监管工作的运用和效能。由于行政处罚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制度之中,客观上成了衡量我国行政法制完善程度的重要实践尺度,也是检验检疫部门考量行政执法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行政指导工作的日常化、长效化,就不能忽视行政处罚这一检验检疫部门的常用执法手段。同时,在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中引入行政指导手段,实现二者的结合运用,对提高检验检疫执法水平,建设法治质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的关系
检验检疫行政指导,是指检验检疫部门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监管和服务的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以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
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是检验检疫部门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维护检验检疫秩序,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一定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属于不一样的行政法学范畴,存在着诸多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施依据不同。行政处罚,其适用的首要内涵即要求处罚的依据法定,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文规定,具体到检验检疫部门主要是“四法五条例”。检验检疫行政指导行为的依据可分为规范性依据和非规范性依据。其中,规范性依据是指具有行政指导行为内容的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13条规定:“本法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以外的进口商品的收货人,发现进口商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残损短缺,需要由商检机构出证索赔的,应当向商检机构申请检验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食品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非规范性依据是指不具有行政指导行为内容的法律原则、客观情况和行政相对人的需求等,如某检验检疫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上门指导实验室建设。
2.适用范围不同。相较而言,检验检疫行政指导适用范围较宽。从对象上看,行政指导的对象包括与检验检疫职能范围相对应的所有行政相对人,而行政处罚仅指向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应当受到制裁的行政相对人;从内容上看,行政指导的事项十分广泛,基本上涵盖了检验检疫职能范围内的所有事项,在违法行为发生前、发生后及处置后均可以有所作为,而行政处罚则仅限定在违法行为发生后惩治和纠错方面。
3.实施方式不同。检验检疫行政指导的行为方式较为灵活多样,只要是符合法律精神、原则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包括提示、警示、劝告、劝诫、奖励、建议等,如现在很多检验检疫部门采用的质量分析、行政建议、行政处罚回访、代理单位座谈、许可企业证书到期预警等等;行政处罚为依法设定,《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有七类,检验检疫涉及到的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
4.实施程序不同。目前检验检疫部门对于行政指导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存在较大的灵活性,执法人员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灵活运用。行政处罚程序则十分严格,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严格的行政处罚程序既将检验检疫部门官僚武断和伸手过长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又保证其能够灵活有效地进行管理。
5.实施保障不同。检验检疫行政指导要求相对人协助具有任意性,不以强制力为保障,虽然有时行政指导行为中指明行政相对人如不接受行政指导行为,可能会产生某种具体的法律后果,但这仅是当事人未履行法定义务的结果,并非表明该行政指导行为具有强制效力。如某检验检疫部门向辖区内某商品注册登记企业发出警示:“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将于三个月后到期,需及时准备换证复查材料并提前申请。”该企业未按照此行政指导的要求申请换证复查而导致许可证失效,此结果并非行政指导行为的强制效力。检验检疫行政处罚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制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51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加处罚款、将查封、扣押的财务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虽然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之间存在着如上诸多的差异,而深入分析两者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意义可以得出,二者在价值层面和执法实践中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1.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本身具有关联性。《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这表明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是法定原则。事实上,对违法行为的惩戒本身就是一种警示教育,要做到标本兼治、达到行政处罚目的,必须使当事人不仅知道这样做不行,还要知道为什么不行。要达至这一目标,我们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必须加强解释、说理、答疑等基础工作,近来江苏检验检疫系统正在全面推行的行政处罚“说理式办案”即属于此,而这恰是行政指导在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所以说,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本身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2.两者在实现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目标上具有统一性。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全体人民的合法利益。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的目标并非实施处罚,而是纠正违法行为、预防再次发生,维持良好的检验检疫秩序。检验检疫行政指导则是以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方式,向相对人施加作用和影响,促使其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达到维护良好检验检疫秩序的目的。由此可见,两者在实现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目标上有着相类似的价值取向。
3.两者的结合运用有助于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能。从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的效果来看,虽然每年执法力度不可谓不严,处罚企业不可谓不多,但违法行为数量却未在实质上减少,一些伪造、使用假冒检验检疫单证的严重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同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立法已有明显的滞后性,使得行政处罚对于一些违法行为的发生并不能产生很好的纠错作用。而引入行政指导,则可能进一步降低违法行为发生率,或及时纠正轻微违法行为,从而有效地避免检验检疫监管不到位或监管效果不佳的情况。从检验检疫执法成本看,行政处罚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设置了严格的程序,通常耗时较长、需要人力物力投入较多,执法成本相对较高。而行政指导相对于行政处罚,程序简单、适用灵活,耗费的管理成本较低。因此,二者的结合运用,恰好能取长补短,有效减少行政管理成本。
4.两者均是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的题中之意。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011年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奋斗目标。2011年质检总局法制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这就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完善行政处罚机制,而如何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完善行政处罚机制,引入行政指导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法治质检又要求质检工作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各项工作都要有相应的程序,需要按照步骤、按照时限、按照要求严格执行。而检验检疫立法因多方面的局限,其滞后性、抽象性是难以避免的,法律空白始终存在,不可能完全满足检验检疫日常执法的需求,难以提供详尽、有效的法律依据。此时,如果以传统的“无法律即无行政”的观念来限制行政行为,将可能使一些职能的履行陷入瘫痪状态。而行政指导由于更强调当事人的合意和意思自治,以灵活多样的手段、柔和的程序弥补了法律的僵化和滞后性,如果再将日常化的行政指导手段,用规范、文件的形式加以确认和完善,便可以更好地实现法治质检的内在要求。
二、关于检验检疫行政指导在行政处罚中的运用
如前所述,将行政指导引入检验检疫行政处罚在理论上有着可行性和科学性。从近年来部分检验检疫部门的实践来看,在检验检疫工作中引入行政指导,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提高监管效能,减少和避免监管对象不配合的现象,并能促使监管对象主动参与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实现行政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政策宣导、质量分析、行政建议等多种手段,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危机;此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行政民主、行政法制、行政服务意识,构建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和谐关系,促进服务型检验检疫建设。
笔者认为,将行政指导引入检验检疫行政处罚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违法行为发生前。
1.重点项目预警。检验检疫部门通过与地方政府、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等加强联系,主动了解大型进出口项目、新设企业进出口需求等,提供“送法上门”等服务,让行政相对人第一时间了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从而在进出口环节规范操作。
2.监管过程预警。在委托代理进口的贸易中,实际的收、发货人极有可能并不清楚检验检疫的相关规定,因此在无意中违法。这一现象在进口商品检验过程中经常发生。检验检疫部门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对发现的有可能发生违法的苗头性、倾向性行为,及时通过提示、警示、通知等方式,控制违法事态的蔓延,及早纠正违法倾向,尽量避免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二)违法行为发生后。
1.不予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检验检疫部门对已经立案的轻微违法行为,在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并且通过行政指导能达到纠正违法行为,同时能够预防再次发生的情况下,适当作出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这样在能达到相同行政管理目标的同时,还更有利于缓和矛盾,促进和谐。
2.说理式办案。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对当事人说清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以提高当事人对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认知,争取当事人的配合,增进案件的透明度,促进案件的顺利办结。这可以说是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以行政指导确保个案公正性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避免因执法不公而造成行政执法权威的落空。
(三)违法行为处置后。
行政处罚回访。在违法行为遭受处罚后,检验检疫部门可结合日常监管等工作,对受过处罚的相对人进行主动回访,了解其对案件处罚是否有想法、有疑义,并可以借机观察其事后整改情况,解答行政相对人的疑问,可杜绝以往“只罚不纠”情形,避免反复发生类似违法行为。
第四篇:卫生局发展检验检疫半年总结.
卫生局发展检验检疫半年总结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局和办事处20*年工作思路,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依法把关、服务地方经济职责,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办事处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检验检疫、签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 截止5月31日,完成出境货物检验检疫17345批,货值3.7亿美元,同比增长19%和32%,其中检出不合格25批,货值74万美元;完成入境货物/集装箱检验检疫2937批,计40647标箱;检疫国际航行船舶72艘次,检疫进出境人员1474人次;重量鉴定19批,计54046.099吨;出口查验95批,计118标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3172份,金额9390.6万美元;签发包装性能结果单470份;注册自理报检和产地证企业211家;实验室收样506批,已完成检测220批,检测费实际收入121.5万元。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面开展出口重点敏感机电产品专项整治工作。根据《浙江检验检疫局进出口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局出口重点敏感机电产品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自4月3日召开动员大会后,立即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出口小家电、低压电器、插头插座、节日灯、电动工具的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专项整治开展后,*办事处迅速动员并组织开展了各类形式专项整治宣贯活动。协助*局在柳市镇召开专项整治动员大会,200多家出口生产企业应邀参加;在检务大厅多处张贴与出口生产企业密切相关的专项整治文件;在办事处外网及时发布相关整治信息;向出口生产企业发放专项整治企业须知;对企业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赢得了地方政府和出口企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扎实开展企业备案考核工作。围绕我局确定的专项整治6个100%,检验科在人手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坚持考核工作不流于形式,一是严把申报关。对每一份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并加以一对一指导,确保申报材料有效。二是严把考核关。为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按照从抓准入、抓源头、抓重点、抓诚信的考核原则,在考核过程中认真对照11条考核标准,逐条对照进行严格考核,并落实好“三查”和“三检”,对不合格企业坚决不予通过,按照要求处理。目前为止,我办已对70家企业进行了考核,按规定抽取了电器产品样品109份。在已经核查的70家企业中,一次性通过企业46家,限期整改企业24家。
3、坚持帮扶与整治相结合。针对辖区出口生产企业管理能力较弱,质量意识较差的实际情况,我办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实处,采取系列措施重点帮扶考核不合格生产企业。一是进行质量分析,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难点;二是将其它企业管理上好的经验进行宣传推广,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利用下厂机会,进行实地指导。同时,通过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意识的提高。对辖区内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稳定的正泰集团公司和慎江阀门有限公司实施扶优扶强措施,将他们纳入全省重点扶优扶强企业名单之中。
(二)结合“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出口产品的检验监管,积极探索建立检验监督的长效机制。
1、为落实4月1日全面实施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注册登记制度,对辖区内15家木制品、木制家具生产企业进行了注册登记现场考核。按照注册登记的要求,对企业提供的书面材料、现场进行严格核对验证,11家企业通过了考核,4家企业尚未通过。
2、组织对辖区所有出口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情况展开全面摸底。重点从生产企业的规模、出口量、产品质量、现场管理、检测设备及违法违规等方面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对企业质量管理实施评价分级,建立共享的出口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情况电子表格。通过调查摸底,使检验员对各自分管企业的质量管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也为将来实施电子监管、执法稽查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3、明确出口敏感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市场准入制度。一是企业必须具备适宜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二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有效运行并符合相关要求;三是企业必须具备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自控能力。同时,起草上报了浙江省出口低压电器产品检验监管工作规范。
(三)把好口岸安全关,严防疫情疫病、有害生物从我国传入传出。
1、积极推进我局疫情疫病信息库建设。上半年在局办公室的协助下,在局内网开设了“疫情信息”专栏,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并将最新的全球疫情疫病信息及时发布便于全局共享,现有相关信息二百多条。
2、积极探索提高有害生物和医学媒介生物截获率的有效措施。在受到韩国—*班轮停开、进境原木减少等客观因素影响使得提高截获率面临较大困难时,港口科全体人员调整工作思路,强化认真、细致工作作风,加大对装载入境法检商品集装箱和入境空箱的检验检疫,努力提高截获率。1-5月份截获有毒有害生物与医学媒介生物58批次。
(四)积极投入电器实验室三期工程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扩建工程建设是我局今年6件实事之一,为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验室技术人员积极投入。继年初扩建项目获得瑞安市发展和改革局立项批复后,5月份工程初步设计方案顺利通过省局组织的专家组(包括系统外专家)审核。面对工程建设难度高、投资额和工程量大、系统内技术空白等困难,实验室技术人员不畏惧不退缩,迎难而上充分发挥集体技术力量并虚心请教行业内专家,反复调研和技术论证,解决一个个技术难关,完成了系统图、平面布置图、定制设备规范等技术文件,截止5月底,已完成扩建工程专项设备款1645万元的招标工作,整个工程进度现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五)加强队伍和廉政建设。
1、加强队伍建设。第一注重学习,提升队伍素质。一方面抓政治理论学习,突出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精神为学习重点,坚持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和干部职工学习制度,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素养;另一方面抓业务知识学习,定期举办检验检疫业务知识讲座,积极参加业务培训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第二强化管理,确保工作落实。完善办事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干部职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动性,形成以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的工作模式,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2、加强廉政建设。一是坚持廉政建设和业务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到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办事处主任与局分管领导签订《廉政责任书》,干部职工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制订《廉政承诺书》。二是加大岗位权利点分析和监督力度,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廉洁自律自觉意识。三是加强监督,通过走访企业、设立投诉箱及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广泛接受工作对象的监督。
(六)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1、按照局党组的要求,结合检验检疫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办事处在开展“立足岗位创品牌,突出重点创特色”主题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用心工作、热心服务”特色服务活动方案并认真实施,促进办事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2、根据省局和*局开展“爱岗敬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的统一部署,办事处多次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包括合同工)会议,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局阎震局长在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统一思想,全员积极参与。在开展爱岗敬业大讨论活动中,每位干部职工围绕列举现象找问题、自查反思挖根源的思路,对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找出差距,深刻剖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形成岗位工作标准书面材料。
3、开展七里港文明和谐口岸共建活动。年初,由我办牵头制定了20*年七里港文明和谐口岸共建活动计划。为增进成员单位间的了解和友谊,4月25日,我办组织口岸办等7家成员单位举行了以“喜迎奥运,共创和谐”为主题的“共建杯”羽毛球友谊赛,为*七里港文明和谐口岸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五篇:产业发展扶持意见
关于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全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以强化基础、夯实基地、做强龙头、拓展市场、创新科技为抓手,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因地制宜,把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举措,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切实加快推进全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健全机制,完善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做强做大优势龙头企业。二是坚持市场导向。立足乡域实际,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三是坚持科技创新。用现代农业科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实施
品牌战略,引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和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集团,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企业竞争优势。四是坚持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更加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坚持龙头带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三、产业发展扶持意见
(一)设施蔬菜
1、发展内容:依托黎明川高效示范园面临城郊的显著地理优势,着眼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以壮大村域集体经济为目的,采用集体建设、分类承包的方式,在黎明川流转土地1000亩,实施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搭建蔬菜大棚680个,建成500亩蔬菜示范园,修建蔬菜批发交易市场1处,年产值达到100万元。今后,根据蔬菜市场行情继续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步伐,不断壮大蔬菜产业。建成标准化育苗实验棚2个,搭建蔬菜大棚200座,种植露地蔬菜200亩;以建设特色蔬菜示范点为重点,推广名、优、特色蔬菜品种10种以上,示范点面积达到50亩;以提升产业服务设施能力为重点,投资100
万元,购置农机设备6台以上。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根据蔬菜大棚搭建情况及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将从乡产业发展基金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3、实施单位:**社区。
(二)壮大草畜产业
1、发展内容:以壮大草畜替代产业为目的,以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为依托,坚持合理配置资源,结合全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种植地块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低投入的牧草产业,全乡种草达到12000亩。按照统分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草畜龙头企业和草畜大户,围绕成立的**兴旺畜禽有限公司,建成以黎明川千头肉牛及奶牛养殖小区、五峰山养殖小区为核心的养殖基地,示范带动全乡5头以上养殖户达36户、10头以上养殖户达12户。今后,按照新、特、精、群标准,大力培育养殖大户为重点的草畜替代产业。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根据两大养殖小区养殖存栏数及饲草利用情况从产业发展基金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散养户5头以上的每头奖励100元,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有效促进乡域内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3、实施单位:两大核心养殖小区具体由**社区、**社区负责实施,散养户及养殖大户由**村、**村及**村负责实
施。
(三)经济林建设 核桃产业
1、发展内容: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管护、园区带动”的发展思路,围绕平华路沿线、砚策路沿线、东曹路沿线种植核桃11000亩,其中:大田密植核桃5860亩、大苗移植1200亩、补植核桃3940亩;围绕景家庄800亩核桃挂果园、窑洼新植园强化核桃园科学管护,成立砚峡乡万亩核桃林场,建成15公里核桃产业大道,逐步形成“三线两区”为核心的核桃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在策底镇红旗川流转土地500亩建成**万亩核桃育苗基地,有效推进核桃产业发展。今后,围绕“三线两区”发展格局,提升核桃栽植效率,不断向四周延伸栽植面积,逐步扩大核桃栽植规模,加快核桃基地建设步伐,实现乡域适宜区核桃栽植全覆盖,使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8500亩,同时,加强核桃林场队伍建设,对核桃从栽植到采收进行管护。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给予散栽户、规模栽植户进行资金奖励及扶持。详见《**核桃产业发展意见》、《**核桃栽植管理考核办法》、《**核桃栽植管理标准体系》。
3、实施单位:** 特色经济树种
1、发展内容:坚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技引领”的原则,结合全乡撂荒地治理,在东沟及后三村选择光、热、水、土等资源优势地块,尝试新经济树种栽植、城市绿化树种种植。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对种植达到规模形成典型的农户给予奖励,对达到100亩以上的给予1000元扶持奖励资金,50亩至100亩给予800元扶持奖励资金,20至50亩的给予500元扶持奖励资金,10至20亩的给予200元扶持奖励资金,逐渐使特色经济林建设成为全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
3、实施单位:**。
(四)特色产业发展 中药材产业
1、发展内容:结合韩河村移民搬迁、复垦的土地及撂荒地治理,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规模发展、示范带动”的原则,在已建成的300亩中药材基地的基础上,选择光、热、水、土等资源优势地块,发展中药材种植330亩,使全村中药材种植达到630亩,建成百亩示范点1处。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乡中药材种植又好又快的发展,逐渐使中药材成为全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将从产业扶持基金中对药材规模种植户给予资金奖励,对药材栽植达到10亩以上的给
予500元扶持资金奖励,5至10亩的给予300元扶持资金奖励,2至5亩的的给予100元扶持资金奖励,同时,乡政府将给予农资补助。
3、实施单位:**。林下生态养殖
1、发展内容:结合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相关政策,利用东沟社区及后三村已成林区发展林下养殖,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引进具有良好市场价值的鸡、兔类品种进行养殖,每村(社区)围绕示范带动为目的建成50亩示范点,逐步示范带动村(社区)内群众进行林下生态养殖。
2、扶持方式:每年乡政府根据养殖规模对养殖户进行资金扶持,形成规模达到20000只以上的每户奖励扶持资金2000元,达到15000至20000只的每户奖励扶持资金1500元,达到10000至15000只的每户奖励扶持资金1000元,达到10000至5000只的每户奖励扶持资金500元,逐渐使林下养殖成为全乡农民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又一新兴产业。
3、实施单位:**。
(五)应用技术推广
1、发展内容:结合乡域实际,利用砚峡社区、东沟社区及后三村有利地块,坚持把发展旱作农业作为提升粮食生
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突出宣传发动、地块落实、农资准备、顶凌覆膜等关键环节,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玉米20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1500亩。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根据种植推广情况对农户给予双垄沟地膜、化肥等农资补贴,从而推动乡域内旱作农业技术全面发展,有效推进乡域内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3、实施单位:各村(社区)。
四、奖惩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步伐,推动乡域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经乡党委、政府讨论决定每年按照企业利润的5%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乡域内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上决定对每年产业发展中任务完成好、成绩突出的村(社区)、企业及农户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资金及农资扶持,对没有完成任务目标的给予通报批评,罚款2000元,并在下一中降低政策扶持力度。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的砚峡乡扶持农业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重点产业规划制定、扶持项目的审定、验收和资金发放。各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
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各村(社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将砚峡乡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宣传到位,充分调
动农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乡劳务工作站要结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对设施蔬菜种植、肉牛养殖和改良、饲草种植、核桃种植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同时要选派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圈舍建设、大棚建设、田间管理等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突发性问题,切实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突出典型培育,实现示范带动。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贷款项目,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整合农业项目进行集中扶持,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对重点产业进行大力扶持,乡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并整合农口部分项目资金用于扶持设施蔬菜、核桃种植、生态经济林建设、肉、奶牛养殖、饲草种植、药材等重点产业,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四是加强验收考核,明确奖罚措施。重点扶持产业在完成相关建设任务后,项目单位向乡农业产业扶持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由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验收通过后兑现相关扶持政策。各村(社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各自区域内实施项目的自查验收工作,切实推动区域内重点扶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