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和意义.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和意义
一、中国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
检验检疫工作很重要,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和国际通行作法、有关规则、协定等,都赋予检验检疫机构以公认的法律地位;国际贸易合同中对检验检疫一般也有明确的条款规定,使检验检疫工作受到法律保护,所签发的证件具有法律效力。
(一)国家以法律形式从根本上确定了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
由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在国家涉外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订了《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以及《食品卫生法》等法律,分别规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目的和任务,责任范围,授权执法机关和管辖权限,检验检疫的执行程序,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等重要内容,从根本上确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法律地位。
(二)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四个法律的行政执法机构,确立了它在法律上的执法主体地位
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述四个关于检验检疫的法律,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国务院成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部门和出入境卫生检疫部门,作为授权执行有关法律和主管各该方面工作的主管机关,确立了它们在法律上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
1998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体制改革,实行商检、动植检和卫检机构体制合一后,合并成立的国家检验检疫机构,继承了原来商检、动植检和卫检机构的执法授权,成为四个法律共同的授权执法部门。
鉴于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涉外性质,必须强调执法的集中统一与一致对外,国务院批准检验检疫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体制。由于检验检疫的另一特点是技术性很强,必须通过检测技术手断来实施法律,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在建立健全法规体系的同时,加强检测设备和技术队伍的建设,以利通过强化技术检测力量有效实施法律规定。
(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依法施检的执法基础
在上述四个检验检疫法律和国务院的实施条例公布后,各种配套法规、规范性程序文件、检验检测技术标准、检疫对象的消毒、灭菌、除虫等无害化处理规范等,经过具体化和修改补充已基本完整齐备;检验检疫机构经过调整精干,健全内部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也已基本适应了执法需要,对于保证检验检疫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体系,还要适应有关国际条约。迄今为止,中国已加入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和亚太地区植保委员会(APPPC)等,并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检验检疫协定,使中国的检验检疫与国际法规标准相一致创造了条件。
(四)中国检验检疫法律,具有完备的监管程序,保证了法律的有效实施
中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的实施,在将近百年发展的历史中,借鉴历史传统和国际经验,已形成了一个配套体系完整,监管要素齐备的执法监督体系,保证了法律的有效实施。主要有:
第一,所有四个检验检疫法规都有一个具有强制性的闭环性的监管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货物的进出口和出入境都要通过海关最后一道监管措施,未经检验检疫并取得有效证书和放行单据就无法通关过境,人员的出入境则有边防机构的监管把关来保证检疫程序的有效实施。
第二,在海关、边防把住最后一道关口的前提下,检验检疫部门的强制性报检签证程序,强制性安全卫生检测技术标准,强制性的抽样检查程序也随之发挥监督机制,使有关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实施。
第三,合同规定凭检验检疫部门检验证书交货结算和对外索赔的,没有证书无法装船结汇和对外索赔,起到了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二、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作用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是随着国际贸易和人员的往来而产生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因受历史条件的局限性的制约,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作用也不相同。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由于国家主权不完整,出入境检验检疫基本上被西方列强所操纵,因而在国际贸易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出入境检验检疫基础知识.
出入境检验检疫基础知识
一、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概念
出入境检验检疫,是指检验检疫部门和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际惯例等的要求,对出入境货物、交通运输工具、人员等进行检验检疫、认证及签发官方检验检疫证明等监督管理工作。
二、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源自: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1864年,由英商劳合氏的保险代理人上海仁记洋行代办水险和船舶检验、鉴定业务,这是中国第一个办理商检的机构。
1929年,工商部上海商品检验局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由国家设立的官方商品检验局。
(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中国最早的动植物检疫是1903年,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建立的铁路兽医检疫处,这是中国最早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机构。
(三)1873年,由于印度、泰国、马来半岛等地霍乱的流行并向海外广泛传播,在上海、厦门海关设立卫生检疫机构,订立相应的检疫章程,这是中国出入境卫生检疫的雏形。
1998年3月,这三者的执行部门: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和国家卫生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01年4月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但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体制及业务不变。
国家质检总局成立的同时,还成立了两个委员会,一个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国家认证、认可工作;另一个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
出境货物报验单
报验单位(加盖公章)编号:× ×
疫局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
出境货物报验单
报验单位(加盖公章)编号:×××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境货物通关单
编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
出境货物报检单
报检单位(加盖公章):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实业浦东有限公司*编号:31010020850277E报检单位登记号:3100704903 联系人:×××电话:64331432 报检日期:2003年11月11日
注:有“*” 号栏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填写◆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
第四篇:2012年报检员考试综合指导: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2012年报检员考试综合指导: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
检验检疫工作很重要,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和国际通行作法、有关规则、协定等,都赋予检验检疫机构以公认的法律地位;国际贸易合同中对检验检疫一般也有明确的条款规定,使检验检疫工作受到法律保护,所签发的证件具有法律效力。
(一)国家以法律形式从根本上确定了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
由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在国家涉外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订了《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以及《食品卫生法》等法律,分别规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目的和任务,责任范围,授权执法机关和管辖权限,检验检疫的执行程序,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等重要内容,从根本上确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法律地位。
(二)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四个法律的行政执法机构,确立了它在法律上的执法主体地位
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述四个关于检验检疫的法律,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国务院成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部门和出入境卫生检疫部门,作为授权执行有关法律和主管各该方面工作的主管机关,确立了它们在法律上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
1998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体制改革,实行商检、动植检和卫检机构体制合一后,合并成立的国家检验检疫机构,继承了原来商检、动植检和卫检机构的执法授权,成为四个法律共同的授权执法部门。
鉴于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涉外性质,必须强调执法的集中统一与一致对外,国务院批准检验检疫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体制。由于检验检疫的另一特点是技术性很强,必须通过检测技术手断来实施法律,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在建立健全法规体系的同时,加强检测设备和技术队伍的建设,以利通过强化技术检测力量有效实施法律规定。
(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依法施检的执法基础
在上述四个检验检疫法律和国务院的实施条例公布后,各种配套法规、规范性程序文件、检验检测技术标准、检疫对象的消毒、灭菌、除虫等无害化处理规范等,经过具体化和修改补充已基本完整齐备;检验检疫机构经过调整精干,健全内部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也已基本适应了执法需要,对于保证检验检疫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体系,还要适应有关国际条约。迄今为止,中国已加入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和亚太地区植保委员会(APPPC)等,并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检验检疫协定,使中国的检验检疫与国际法规标准相一致创造了条件。
(四)中国检验检疫法律,具有完备的监管程序,保证了法律的有效实施
中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的实施,在将近百年发展的历史中,借鉴历史传统和国际经验,已形成了一个配套体系完整,监管要素齐备的执法监督体系,保证了法律的有效实施。主要有:
第一,所有四个检验检疫法规都有一个具有强制性的闭环性的监管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货物的进出口和出入境都要通过海关最后一道监管措施,未经检验检疫并取得有效证书和放行单据就无法通关过境,人员的出入境则有边防机构的监管把关来保证检疫程序的有效实施。
第二,在海关、边防把住最后一道关口的前提下,检验检疫部门的强制性报检签证程序,强制性安全卫生检测技术标准,强制性的抽样检查程序也随之发挥监督机制,使有关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实施。
第三,合同规定凭检验检疫部门检验证书交货结算和对外索赔的,没有证书无法装船结汇和对外索赔,起到了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二、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作用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是随着国际贸易和人员的往来而产生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因受历史条件的局限性的制约,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作用也不相同。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由于国家主权不完整,出入境检验检疫基本上被西方列强所操纵,因而在国际贸易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在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检验检疫机构,停止了外国在中国的检验鉴定工作的同时,及时制定了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和相关的部门规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出入境检验检疫对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保证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安全和人民健康,维护对外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国家主权的体现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作为涉外经济执法机构,根据法律授权,代表国家行使检验检疫职能,对一切进入中国国境和开放口岸的人员、货物、运输工具、旅客行李物品和邮寄包裹等实施强制性检验检疫;对涉及安全卫生及检疫产品的国外生产企业的安全卫生和检疫条件进行注册登记;对发现检疫对象或不符合安全卫生条件的商品、物品、包装和运输工具,有权禁止进口,或视情况在进行消毒、灭菌、杀虫或其他排除安全隐患的措施等无害化处理并重验合格后,方准进口。对于应经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注册登记的向中国输出有关产品的外国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取得注册登记证书,其产品方准进口。这些强制性制度,是国家主权的具体体现。
(二)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国家管理职能的体现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作为执法机构,根据法律授权,对列入应实施出口检验检疫对象和范围的人员、货物、危险品包装和装运易腐易变的食品、冷冻品的船舱、集装箱等,按照中国的、进口国的、或与中国签有双边检疫议定书的外国的或国际性的法规、标准的规定,实施必要的检验检疫;对涉及安全、卫生、检疫和环保条件的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实施生产加工安全或卫生保证体系的注册登记,或必要时帮助企业取得进口国有关主管机关的注册登记;经检验检疫发现检疫对象或产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条件不合格的商品,有权阻止出境;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危险品包装容器,不准装运危险货物;不符合卫生条件或冷冻要求的船舱和集装箱;不准装载易腐易变的粮油食品或冷冻品;对未取得安全、卫生、检疫注册登记的涉及安全卫生的产品的生产厂,危险品包装加工厂和肉类食品加工厂,不得生产加工上述产品。
经检验检疫合格的产品或取得生产加工安全卫生注册登记编号的企业,包括取得国外注册的企业,突破了国外的贸易技术壁垒,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使其产品在进口国能够顺利通关入境。
上述这些对出境货物、包装和运输工具的检验检疫和注册登记与监督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强制性,是国家监督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国家维护根本经济权益与安全的重要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保证中国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1.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认证是为了满足进口国的各种规定要求。
世界各主权国家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障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和消费者的安全,相继制订有关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的卫生法规,各种机电与电子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涉及安全的消费品的安全法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法规,检疫传染病的卫生检疫法规,规定有关产品进口或携带、邮寄入境,都必须持有出口国官方检验检疫机构证明符合相关安全、卫生与检疫法规标准的证书,甚至规定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与安全卫生保证体系,必须经过出口国或进出口国官方注册批准,并使用法规要求的产品标签和合格标志,其产品才能取得市场准入资格。许多法规标准,已形成国际法规标准。
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合理利用国际通行的非关税技术壁垒手段,保证中国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2.对进出口商品的官方检验检疫和监管认证是突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和建立国家技术保护屏障的重要手段。
世界各主权国家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和消费者的安全,相继制订有关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的卫生法规,各种机电与电子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涉及安全的消费品的安全法规,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法规,检疫传染病的卫生检疫法规,规定该产品进口或人员入境,都必须持有出口国官方检验检疫机构证明符合相关安全、卫生与检疫法规标准的证书。甚至规定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与安全卫生保证体系,必须经过出口国或进口国官方注册批准,并使用法规要求的产品标签和合格标志,其产品才能取得市场准入资格,许多法规标准,已形成国际法规标准,例如出口危险品包装,必须符合联合国海协的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规定。
中国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产品或我国生产加工企业的官方检验检疫与监管认证,是突破国外的贸易技术壁垒,取得国外市场准入资格,并使我国产品能在国外顺利通关入境的保证。
中国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进口产品的检验检疫和对相关的国外生产企业的注册登记与监督管理,是采用符合国外通行的技术贸易壁垒的做法,以合理的技术规范和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家经济的顺利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与合法权益,建立起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可靠屏障。
3.加强对重要出口商品质量的强制性检验是为了促进提高中国产品质量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利扩大出口。
在世界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出口商品如果质量差,必然会影响对外成交,卖不出去或卖不上好价,即使勉强推销出去,也会引起不良影响,遭致退货或索赔,甚至丢失国外市场,使国家遭受经济损失和不良政治反映。特别在当前世界各国大都促出限进,对进口商品加强限制,消费者对商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对外信誉,有必要对重要的出口商品实施强制性检验,保证质量、规格、包装和数量、重量符合外贸合同和有关标准要求。
4.加强对进口商品的检验是为了保障国内生产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国家对外贸易的合法权益。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口商品逐渐增多,总的说进口商品的质量还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进口商品中以次充好、以旧顶新、以少冒多,掺杂使假等情况屡有发现,如果不认真检验,不仅会遭受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生产建设和人民身体健康。所以有必要对进口商品的质量、规格、包装和数量、重量按照合同和有关标准规定严格检验,把好进口商品质量关。
5.在国际贸易中,对外贸易、运输、保险双方往往要求由官方或权威的非当事人,对进出口商品的质量、重量、包装、装运技术条件提供检验合格证明,作为出口商品交货、结算、计费、计税和进口商品处理质量与残短索赔问题的有效凭证。中国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提供的各种检验鉴定证明,就是为对外贸易有关各履行贸易、运输、保险契约和处理索赔争议,提供具有公正权威的必要证件。
(四)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对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促进农畜产品的对外贸易和保护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使其免受国际上重大疫情灾害影响,是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担负的重要使命。
对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品,以及装载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品的容器、包装物和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含集装箱)实施强制性检疫。这对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等检疫对象和其他危险疫情性传入传出,保护国家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履行我国与外国签订的检疫协定书的义务,突破进口国在动植物检疫中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从而使中国农、林、牧、渔产品在进口国顺利通关入境,促进农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国境卫生检疫对防止检疫传染病的传播,保护人体健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屏障
中国边境线长、口岸多,对外开放的海、陆、空口岸有100多个,是世界各国开放口岸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各种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和流行,还出现了一批新的传染病,特别是鼠疫、霍乱、黄热病、艾滋病等一些烈性传染病及其传播媒介。随着国际贸易、旅游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出入境人员迅速增加,随时都有传入的危险,给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实施强制性检疫,对防止检疫传染病的传入或传出,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出入境检验检疫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贯彻中国的对外交往,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入中国国境的人流、物流、货流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将会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作为“国门卫士”,将会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关于发布《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管理办法》的公告 2013年第 93号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增强 企业诚信意识,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 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质检总局制定了《出入境 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现予发布(见附件 ,自 2014年 1月 1日起 执行。
附件: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3年 7月 16日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 理,增强企业诚信意识,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相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管理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信用 信息开展的记录、处理、使用和公开等活动。
第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守法信息、企业质量管 理能力信息、产品质量信息、检验检疫监管信息、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 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一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地 址、备案 /注册登记号等信息。
(二企业守法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及相关违法、违 规等情况。(三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等 情况。
(四产品质量信息包括企业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国外通报、退运、召回、索赔等情况。
(五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情况。
(六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情况通报、媒体报 道及社会公众举报投诉等情况。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对象, 包括:(一出口企业、进口企业(如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代理商及境内 进口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及出口商、进口化妆品境内收货人、出口化妆 品生产企业及发货人等;(二代理报检企业、出入境快件运营企业、检疫处理单位;(三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场库、检验鉴定机构;(四其他需实施信用管理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对象。
第五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 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 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 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遵循依法实施、客观公正、统一 标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建立统一的信用管理平台,通过信用管理平台对 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处理、使用和公开形成的数据,共同构成企业的 质量信用档案。
第八条 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和信用等级评定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 制定并对外公布。
第二章 信用信息采集
第九条 信用信息采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的 过程。第十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在企业办理备案 /注册登记手续时采集;第(二至(五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依照信用 信息采集条目的规定采集;第(六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征询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核实媒体报道、社会公众举报投诉后,依照信用信息采集条目 的规定采集。
第十一条 企业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变 更。企业其他信用信息发生变化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变化后的 15个工 作日内,将经过审核批准的信息予以更新。
第三章 信用等级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 信用等级评定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记录的企业信用信息进 行汇总审核并赋予企业相应信用等级的过程。
第十三条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 AA、A、B、C、D 五级。
AA 级企业:信用风险极小。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高度重视企业信用, 严格履行承诺,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长期稳定,具 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信用示范引领作用。
A 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小。遵守法律法规,重视企业信用管理工作, 严格履行承诺,具有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稳定。B 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小。遵守法律法规,较好履行承诺,具有较健 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基本稳定。
C 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大。有一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保证能力,履行 承诺能力一般,产品或服务质量不稳定或者有违法违规行为,但尚未造成 重大危害或损失。
D 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大。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因企业产品 质量给社会、消费者及进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
第二节 A、B、C、D 级的评定
第十四条 A、B、C、D 级的评定,一般以一年为一个评定周期。因信 用管理工作的需要,检验检疫机构也可按照企业类型、产品类型等属性对 企业另行设置评定周期。
检验检疫机构应在每年的 10月份完成企业当评定周期的信用评 定。同一企业适用多个评定周期的,按照最短的评定周期参加信用评定。有下列情况的,不参加本周期的评定:(一纳入信用管理的时间不足一个评定周期的;(二本评定周期内无检验检疫相关业务的。
第十五条 A、B、C、D 级的评定根据信用分值和信用等级评定规则综 合评定。
信用分值是企业初始信用分值减去信用信息记分所得的分值。初始信 用分值是企业在信用等级评定周期开始时的分值,统一为 100分。
第十六条 信用分值在 89分以上,且符合信用等级评定规则(A 级 的,评为 A 级。第十七条 信用分值在 77分以上、89分以下的,评为 B 级。
信用分值在 89分以上,但不符合信用等级评定规则(A 级的,评为 B 级。第十八条 信用分值在 65分以上、77分以下的,评为 C 级。
第十九条 信用分值在 65分以下的,评为 D 级。
存在信用等级评定规则(D 级规定情形的,直接评为 D 级。第三节 AA级的评定
第二十条 信用 AA 级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当前信用等级为 A 级,且适用 A 级管理 1年以上;(二积极支持配合检验检疫工作,进出口货物质量或服务长期稳定, 连续 3年内未发生过质量安全问题、质量索赔和争议;(三上一报检差错率 1%以下;(四在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相关部门 1年 内没有失信或违法违规记录。
第二十一条 AA 级企业的评定,由企业提出申请,企业所在地检验检
疫机构受理,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并统一对外公布。第二十二条 AA 级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参加周期评定,并 按以下规定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交材料:(一本评定周期内的产品、服务质量情况;(二本评定周期内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报告。
在周期评定中发现企业不再符合 AA 级条件的,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第 二节的规定管理。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企业不再符合 AA 级条件的,按照 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管理。对不再符合 AA 级条件的企业,直属检验检疫 局应即时取消相应资质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定期更新 AA 级 企业名单。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公开
第二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 “ 守信便利,失信惩戒 ” 的原则,将企业信 用等级作为开展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 别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一对 AA 级企业大力支持,在享受 A 级企业鼓励政策的基础上, 可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报检、查验和放行手续;优先安排办理预约报检手 续;优先办理备案、注册等手续;优先安排检验检疫优惠政策的先行先试。(二对 A 级企业积极鼓励,给予享受检验检疫鼓励政策,优先推荐 实施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检验检疫措施。
(三对 B 级企业积极引导,在日常监管、报检、检验检疫、放行等 环节可结合相关规定实施相应的鼓励措施。
(四对 C 级企业加强监管,在日常监管、报检、检验检疫、放行等 环节可结合相关规定实施较严格的管理措施。
(五对 D 级企业重点监管,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重新评定企业已取得的相关资质。
第二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制定和完善符合实 际管理需要的监管措施。
第二十五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检验检疫机构可以公布履职过程 形成的企业信用信息。检验检疫机构公布企业信用信息应符合法律、法规 和规章的规定。以下信息不得向社会公布和披露:
(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
(二)来源于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且还未对社会公 开的信息;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不得公开的信息。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信用信息发布的保密审查机制和管理制度,采 取必要的信息安全措施,保障信息安全。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与地方政 府以及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第五章 动态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
十七条 动态管理是指在评定周期内,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失信 行为采取的即时管理措施。动态管理的措施包括布控、即时降级和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黑名 单)等。第二十八条 “布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累计 12 分以上,但尚未达到即时降级程度的企业,采取加严监管的措施。布控的期限应不少于 30 天、不多于 90 天。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根据情 况设定具体的布控期限。企业在布控期限内未再次发生失信行为的,期满 后布控措施自动取消,否则顺延。第二十九条 “即时降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 累计 24 分以上,但尚未达到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根据设定规则 在评定周期内予以信用等级调整并加严监管的措施。被即时降级的企业应同时采取布控措施。第三十条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 内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受行政处罚计分累计 36 分以上的企业,采取向社会 公布并加严监管的措施。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直接降为信用 D 级,同时采取布控措 施。第三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实施动态管理的企业实施限制性的 —6—
管理措施。第二节 严重失信企业的管理 第三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符合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企业,按照以 下程序进行严重失信企业的审核认定:
(一)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辖区内企业违法违规事实材料的收集。
(二)对拟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由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 构报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上报直属检验检疫局前,应至少提前 20 日书面 告知当事企业。
(三)企业如有异议,自接到书面告知材料之日起 10 日内,向告知的 检验检疫机构提交书面申辩材料。
(四)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对申辩材料进行评议,自受理申辩 材料之日起 10 日内将评议意见告知企业。
(五)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拟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进行审核,并于每月 10 日前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并对外公布。第三十三条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整改并符合法定要求 后,可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从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中删除。自检验检 疫机构受理申请之日起,企业在 6 个月内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企业 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确认、经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后报国家质检总局,将 其从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中删除,但其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记录将永久 保存。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企业弄虚作假、伪造信用信息,影响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按照本办法
第五章的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因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 等行为,影响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第三十六条 企业认为其信用信息不准确的,可以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 构提出变更或撤销的申请。对信息确有错误的,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 时予以更正。—7—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 201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 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质检通函〔2009〕118 号)同时废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