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记员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报告[最终版]
书记员管理办法执行情况调研报告
书记员工作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司法工作。书记员的参与是审判活动合法性的体现,书记员制作的法庭笔录更是重要的文书,审判工作中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都是由书记员完成的。我院现有书记员27名,全部为录用制书记员,其中26岁至30岁的有14人,31岁至36岁的有10人,36岁以上的有3人;大学本科学历的有25人,大学专科学历的有2人;已担任中层领导职务的有3人。2007年有4名书记员已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一、我院书记员管理体制的现状
关于书记员管理工作的法律规定并不多。《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0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书记员,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并办理有关审判的其他事项。”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中,均有关于书记员职责的规定,主要包括接收诉讼材料、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法庭记录、宣判与送达、协助执行、诉讼文书的立卷归档等工作。1995年7月起施行的《法官法》对审判人员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明确,但对书记员没有规定,仅在第48条规定:“人民法院的书记员的管理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但对书记员的管理,还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直到2003年,中组部、人事部和最高院才以法发[18]号文件下发了《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用以专门 规范书记员管理和工作。
我院目前在书记员管理上的做法与全国大多数法院都是基本一致的,通常做法是:
一是书记员实行分散管理,分布于刑庭、民庭等各职能庭和基层法庭。
二是书记员从事的工作相对稳定,如刑庭书记员只负责刑事案件的记录,而不负责民事案件的记录。
三是书记员的晋升方向是助理审判员、审判员,书记员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很少有终身当书记员的。
四是书记员职能低于助理审判员,且书记员没有单独的职务序列,书记员不再划分等级。
实行当前的书记员管理办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促进了书记员素质的提高。书记员职责明确,改变了过去审书代劳的现象。书记员有统一的工作规范,改变了由审判员考核评价标准不一的问题,不少书记员均已采用电脑或速录机记录,记录的速度、质量、美观程度都大有改善。卷宗装订井井有条,各种审判内勤工作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其次促进了监督机制的健全。当前书记员管理模式,包揽了审判前后的一切琐事,促进了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有利于保证及时开庭和在审限内结案,提高了办案效率,而且使审判重心真正放到了庭上,符合控辩式庭审及时开庭、当庭宣判的要求。从制度上减少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庭前与法官接触的问题,有利于公正办案。
二、《管理办法》试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种传统书记员的管理体制曾经发挥过很大积极作用,但与形势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出现的弊端也不少。主要表现在:
一是忽视了书记员工作的特殊性。书记员工作的核心是记录工作和其他审判辅助工作,不同于法官的职能。《法官法》第2条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工作虽与审判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并不存在附属或递进的关系。从书记员中选拔助理审判员、审判员,不仅造成书记员队伍不稳定,而且使审书比例失调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有的法院只得让助理审判员同时兼任书记员,甚至审判员之间互相代为记录或者到别的庭去“借”书记员。有的法院干脆从社会上招聘书记员,素质难以保证。
二是忽视了书记员工作的独立性。将书记员分散各庭,由法官传、帮、带,完全附属于法官的一审一书关系会在工作中过多地融入个人感情因素,甚至形成某些共同利益而可能发生违法违纪现象,书记员对审判员对监督作用甚微。
三是忽视了书记员工作的专业性。由于书记员职务的过渡性,使书记员失去钻研业务的源动力,造成书记员队伍素质很难提高和思想的极度不稳。书记员大多重视法律业务的学习,而忽视记录、归档等书记员基本素质的训练,不能为审判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书记员和审判员都是人民法院的司法工作人员,其工作都是相当重要、缺一不可的。因此,不改革书记员工作管理体制,就很难发挥书记员的职能作用。
三、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改革书记员管理体制创造了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已经于1998年7月1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也提出了审判方式改革的要求,行政审判方式改革也在进行。按照控辩式庭审的要求,法官不再包揽调查取证,举证责任由当事人负担,这使审书分离成为可能。总结我国书记员管理工作的经验,借鉴国外书记官管理方法,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实行职业化、专业化的书记官管理体制。书记员与书记官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反映了其地位、工作性质的不同。书记官的工作虽以事务性为主,但并不全是事务性的,他的工作也体现一定的职权,产生一定的诉讼效力。实行书记官制度,可以考虑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实行书记官集中管理制度。对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书记员,在法院内部设书记官处,作为书记员的业务主管部门,地位与法院其他内设机构平行。书记官与审判庭分离,使书记员完全附属于审判员的工作关系转变到辅助审判员办理个案的合作关系。书记官处的职责不仅包括接收案件材料、法庭记录等工作,还亨有分送案件、安排开庭日期、确定出庭的书记官等权利。
二是实行书记官单独序列管理制度。可以书记官职务的特点,设立相应的职级,如助理书记官、书记官、副主任书记官、主任书记官、书记长等。书记官的最低职级可以考虑低于法官最低职级一级。但不实行书记官职务终生制,如录用制书记员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就可以迈进法官行列,并保障可以按序列同等正常转任晋升。
三是健全书记官管理制度。包括书记官的任职录用、培训、考核、奖惩、工作程序等均要有相应的制度落实。任用书记官的条件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外,要着重看是否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记录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任职资格应有别与法官。通过建立《案件材料移送制度》、《书记官分案制度》、《安排开庭制度》、《法庭记录制度》等日常工作制度以保证书记官处工作的正常运转。
改革书记员管理体制,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项大胆的尝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审判机关应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立法部门应完善立法,对书记员的管理体制及早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为书记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法律保障,不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依法治国服务。
第二篇: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
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人民法院书记员队伍,实现对书记员的科学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书记员是审判工作的事务性辅助人员,在法官指导下工作。
书记员实行单独序列管理。
第二条书记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办理庭前准备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
(二)检查开庭时诉讼参与人的出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
(三)担任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记录工作;
(四)整理、装订、归档案卷材料;(五)完成法官交办的其他事务性工作。
第三条担任书记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身体健康,年满18周岁;
(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具备从事书记员工作的专业技能;
(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适应本条第五项规定的学历条件确有困难的地方,经高级人民法院审核同意,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将担任书记员的学历条件放宽为高中、中专。
第四条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书记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第五条本办法下发后人民法院新招收的书记员,实行聘任制和合同管理。
书记员的聘任制和合同管理,是指人民法院与受聘人依照法律与本办法订立聘任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人民法院与受聘人双方履行合同规定,聘任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即解除聘任关系,受聘人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不再履行书记员职责。
第六条除法律、法规和聘任合同另有规定外,人民法院书记员的权利义务及教育培训、考核奖惩、辞职辞退、申诉控告、职务升降等,参照执行国家公务员的有关规定。
人民法院聘任制书记员的工资、保险和福利制度由国家另行规定。在国家有关规定出台之前,人民法院聘任制书记员的基本工资可按国家公务员的规定执行,其他工资和福利等待遇,可暂由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待国家有关规定出台后,人民法院聘任制书记员的工资、保险和福利待遇改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民法院在国家核定的编制内依据书记员员额比例确定书记员专用编制。法院录用或调任其他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书记员专用编制。
书记员的员额比例由最高人民法院另行规定。
第八条人民法院新招收书记员应当按照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择优聘任。
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聘任书记员的考试工作分别由中央和省级考录工作主管部门负责。
第九条人民法院聘任书记员应当签订聘任合同。
聘任合同的期限一般为三至五年,期满可以续聘。书记员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双方同意续延聘任合同的,如果书记员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人民法院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
新聘任书记员试用期限为一年。
聘任合同文本,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
第十条聘任制书记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聘任合同:
(一)严重违反公务员管理有关规定或者人民法院规章制度的;
(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公正司法造成重大损害的;
(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在试用期内不能胜任工作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解除聘任关系的情形。第十一条聘任制书记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解除聘任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一)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书记员工作的;
(二)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通过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国家机构变动、调整,需要裁减人员的;
(四)未经单位批准参加各类脱产学习、培训,经单位要求仍不能正常工作的;
(五)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情形。
第十二条聘任制书记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得依据本办法第十一条解除聘任合同:
(一)女性书记员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二)因公负伤,治疗终结后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聘任制书记员对人民法院解除聘任关系有异议的,可以向当地人事主管部门提起仲裁。
第十四条聘任制书记员可以辞去被聘职务或提出解除聘任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所在人民法院。
第十五条人民法院书记员可以按规定正常晋升职级。各级人民法院书记员的最高职级配备为:
最高人民法院书记员的职级最高配备为正处级。
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的职级最高配备为副处级。
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的职级最高配备为正科级。
基层人民法院书记员的职级最高配备为副科级。
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部分书记员的职级配备可以略高于本条第四、五款的规定。
第十六条书记员职务职数在其所在人民法院的非领导职务职数中解决。
第十七条本办法中除专门适用于聘任制书记员的条款外,其他条款既适用于聘任制书记员,也适用于本办法实施前人民法院在国家核定编制内正式录用的书记员。
第十八条解放军军事法院书记员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关于《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精选)
关于《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
实施情况的报告
《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下发以来,我省法院系统紧紧围绕审判方式大胆改革,以提高书记员的整体素质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书记员的职责,规范和完善了书记员的选拔任用和培训考核等制度,建立了符合本地区法院工作需要的管理机制,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书记员队伍,为做好审判员的辅助性工作、当好法官助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书记员队伍基本情况
全省法院系统暂无明确书记员编制数,目前现有书记员人,录用制人,聘用制人,速录人员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大学本科学历人,大学专科学历人,其他人;25岁以下人,26—30岁人,31—35岁人,35岁以上人;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35人;
二、书记员队伍建设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
(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在招录工作中全省各级法院共录用书记员名。根据书记员逐年减少的实际,各级法院积极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逐步提高招聘的数量和质量,保证了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二)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书记员管理办法》。为了全面抓好书记员队伍建设、培训和考核等工作。党组高度重视,组织学习《书记员管理办法》,讨论划分了书记员的职责,书记员由立案庭统一管理、调派、在审判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模式由于忽视了书记员工作的特殊性、独立性以及管理不规范、工作不到位、素质提高不快等问题,很难适应审判方式改革需要,对此,2006年年初院党组按照审判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建立了新型的审书关系,既符合审判管理,又确保审判质量和效率。由政治部对书记员统一管理、调度、考核、培训。使审判工作不国书记员的管理体制变化受到影响,也使得书记员工作更趋于专业化、规范化。将过去的书记员工作被动性转变为主动性,审判事务与实务相结合,按照书记员岗位设置,把书记员合理安排到各业务庭,使书记员结合工作实际理顺了和法官的关系,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更好的服务于审判大局。(二)明确书记员工作职责,把握工作重点。一是有针对性的加强书记员的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政治教育和面上管理;二是根据各庭审判工作需要和审判工作量,科学、合理、规范调配书记员;三是对书记员进行统一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加强对书记员的政治理论、业务水平、法学素养和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四是统一考核。除了每月对书记员完成的案件数量、质量由审监庭统一评价、监督外,同时由政治部对书记员政治品质、协调、语言文字能力量化考核;五是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职业化机制。进行书记员业务竞赛,淘汰缺乏工作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高、业务水平低下的书记员,做到人尽其才,书记员队伍既符合《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又结合本院的工作实际。
(三)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教育管理。以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遵章守纪、廉洁司法”等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强化书记员队伍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全院大力开展向宋鱼水、黄学军等优秀法官学习的活动同时,号召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同时注重警示教育,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弘扬公平和正气,积极引导书记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了让书记员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出台三项措施,认真搭建干警施展才能的平台。一是建立院审判业务交流学习园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是想方设法尽早解决符合条件的干警的职级待遇问题;三是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和宣传、信息、调研活动,对成绩优异者予以奖励。一方面认真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法律素质,积极选 派干警参加业务培训;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干警学习各种形式的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素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 l、科学设立书记员专项编制。书记员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人员必须固定,但目前对法院书记员任免没有具体限制和约束,书记员岗位可以随意调整,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书记员,往往调整到行政部门或其他工作岗位,导致书记员队伍不固定。从书记员的来源看,有的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有的是部队转业安置的、有的是从其他机关选调的;从人员编制看,有政法专项编制的、地方事业编制的、聘任制的,还有一大批短期合同工。《管理办法》只适用于聘任制书记员,由于书记员构成的复杂性,要对他们全部统一实行单独序列管理目前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要想真正实现单独序列管理的目的,必须设立专项编制。对不同编制人员的转任进行必要的限制,避免书记书记员岗位是一个操作性、.要是案件审理的记录工作,好、文字功底厚、擅长计算书记员。现行聘任制书记员负责,和其他部门的公务员 员与法警、行政人员混编。同时,对法官与书记员比例要科学定,避免“官”多,“兵’’少的内部人员结构极不合理的问题。
2、尽快落实书记员职业保障。由于书记员与同等条件下其W部门的公务员相Lk,工作任务繁重,专业性强,职务晋升空间小,因此该职位对法律人才的吸引力不大,能考其他部门公务员的人员基本上都不报考聘任制书记员,在工作岗位上的聘6制书记员也都不安于现状,有的只是把该职位作为一个跳板。另外,书记员工作常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审判秘密,案卷本身的保密I作也非常重要,工作一旦出现严重差错,不是简单的“聘”就能解决问题的。有些基层法院已经意识到聘任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不招考书记员职位而改招办公室科员等职位,招录后实际上从事的还是书记员的工作,书记员聘任制实际上也就名存实亡。从组织人事部门对法院工作人员的实际管理来说,尽管法院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但法A员的待遇、职级、奖励、晋升等均适用国家行政干部的管理模式,是否是聘任制书记员在人事管理部门来说无关紧要,法院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无法完全跳出公务员管理模式。因此,要想真正实现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职业保障措施,以此来吸引人才。
3、合理设定书记员招录条件。技术性、辅助性的岗位,从事的主应当选择那些政治素质高、品行良;机、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的招录由公务员考录工作主管部门1 一样进行,造成录用标准混同,人才资源浪费。要结合书记员作岗位特点,制定书记员录用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不要按普通公务员标准招录,侧重书记员“书”和Yig,专业技能和相关法律知识。上级法院的书记员可以从下级法院工作突出的书记员中选拔升任。国家和有关部门还可建立书记员学院(校),专门培养法院书记人才。同时,改革聘任制书记员招录的权限,由法院系统自行招录和签订合同。20 o 7年9月,张掖中院参照《书记员管理办法》自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l o名编外书记员,工资由财政拨付,实行合同管理。经过半年时间的实践,绝大部分合同制书记员以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烟熟的录入速度,赢得了法官的好评,一举解决了审判工作中书记员记录影响审判的难题。初步形成了一支熟悉书记员业务、年轻化、专业化、充满活力的书记员队伍。
4、建立具有司法资格的书记员优先录用为法官制度。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法官人选可以面向社会,直接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中择优录用。法官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经验。在录用法官时,应当充分考虑法官的任职经验。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的人员从事书记员,在法官的指导下工作和学习,亲身体验了各类案件的处理,熟悉法庭审理各个环节,只要具备了相关的条件,应当优先录用为法官。尤其是在西部法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将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经政审后直接招录为书记员,不必再参加公务员考试,做为法官储备人才,法官出现缺额时优先录用
5、实行书记员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结合的制度。书记员集个管理和分散管理都各有利弊,在此情况下可实行“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管理模式,所谓“集个管理”就是书记员隶属于专门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考核,统一培训。“分散使用”就是按照审判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将书记员分为刑事、民事、立案、审监、执行等小组,合理安排到各业务庭,协助审判员做好各项法律辅助性工作,当好法官助手。推行这一“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模式,既能使书记员实行单独序列管理,同时又突出书记员要服从各审判庭工作指派,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审书关系,使审判工作不因书记员管理体制变化而受到影响。
6、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要与其他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同步进行。最高法院在“一五”、“二五”改革纲要个都提出了人员分类管理的问题,这是法院改革的必然所在。我们认为,实现人员的分类管理,应该在整个法院统一政法编制的前提下,尽快合理确定法官、行政人员、书记员、司法警察各类人员的具体编制。书记员管理改革虽然具有独立性,但对整个法院工作来讲,书记员工作与审判工作密不可分,涉及到法院工作的各各方面。因此,建立进行书记员管理制度改革必须与法院的其他改革相结合,以互相补充和促进。
第四篇: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印发《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法发[2003]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人事厅(局),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
现将《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人民法院业务工作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改革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书记员的职责和条件,规范和完善人民法院书记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培训、工资职级等管理制度,在稳定现有书记员队伍的基础上对新招收的书记员试行聘任制和合同管理,对于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和专业化的人民法院书记员队伍,提高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有关方面,按照《试行办法》的要求积极推进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改革。各级人民法院要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抓好落实。对目前在书记员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区别情况,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做好留任和转任工作。新招收的聘任制书记员,是人民法院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按照《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及聘任合同内容进行管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要注意发现和解决试行过 程中的问题,遇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二00三年十月二十日
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人民法院书记员队伍,实现对书记员的科学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书记员是审判工作的事务性辅助人员,在法官指导下工作。
书记员实行单独序列管理。
第二条 书记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办理庭前准备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
(二)检查开庭时诉讼参与人的出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
(三)担任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记录工作;
(四)整理、装订、归档案卷材料;
(五)完成法官交办的其他事务性工作。
第三条 担任书记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身体健康,年满18周岁;
(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具备从事书记员工作的专业技能;
(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适用本条第五项规定的学历条件确有困难的地方,经高级人民法院审核同意,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将担任书记员的学历条件放宽为高中、中专。
第四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书记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第五条 本办法下发后人民法院新招收的书记员,实行聘任制和合同管理。
书记员的聘任制和合同管理,是指人民法院与受聘人依照法律与本办法订立聘任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人民法院与受聘人双方履行合同规定,聘任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即解除聘任关系,受聘人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不再履行书记员职责。
第六条 除法律、法规和聘任合同另有规定外,人民法院书记员的权利义务及教育培训、考核奖惩、辞职辞退、申诉控告、职务升降等,参照执行国家公务员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聘任制书记员的工资、保险和福利制度由国家另行规定。
在国家有关规定出台之前,人民法院聘任制书记员的基本工资 可按国家公务员的规定执行,其他工资和福利等待遇,可暂由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待国家有关规定出台后,人民法院聘任制书记员的工资、保险和福利待遇改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第七条 人民法院在国家核定的编制内依据书记员员额比例确定书记员专用编制。法院录用或调任其他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书记员专用编制。
书记员的员额比例由最高人民法院另行规定。
第八条 人民法院新招收书记员应当按照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择优聘任。
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聘任书记员的考试工作分别由中央和省级考录工作主管部门负责。
第九条 人民法院聘任书记员应当签订聘任合同。
聘任合同的期限一般为三至五年,期满可以续聘。书记员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双方同意续延聘任合同的,如果书记员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人民法院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
新聘任书记员试用期限为一年。
聘任合同文本,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
第十条 聘任制书记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聘任合同:
(一)严重违反公务员管理有关规定或者人民法院规章制度的;
(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公正司法造成重大损害的;
(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在试用期内不能胜任工作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解除聘任关系的情形。
第十一条 聘任制书记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解除聘任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一)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书记员工作的;
(二)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通过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国家机构变动、调整,需要裁减人员的;
(四)未经单位批准参加各类脱产学习、培训,经单位要求仍不能正常工作的;
(五)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情形。
第十二条 聘任制书记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得依据本办法第十一条解除聘任合同:
(一)女性书记员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二)因公负伤,治疗终结后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聘任制书记员对人民法院解除聘任关系有异议的,可以向当地人事主管部门提起仲裁。
第十四条 聘任制书记员可以辞去被聘职务或提出解除聘任合 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所在人民法院。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书记员可以按规定正常晋升职级。各级人民法院书记员的最高职级配备为:
最高人民法院书记员的职级最高配备为正处级。
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的职级最高配备为副处级。
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的职级最高配备为正科级。
基层人民法院书记员的职级最高配备为副科级。
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部分书记员的职级配备可以略高于本条第四、五款的规定。
第十六条 书记员职务职数在其所在人民法院的非领导职务职数中解决。
第十七条 本办法中除专门适用于聘任制书记员的条款外,其他条款既适用于聘任制书记员,也适用于本办法实施前人民法院在国家核定编制内正式录用的书记员。
第十八条 解放军军事法院书记员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人事部/中共中央组织部 发布日期:2003年10月20日 实施日期:2003年10月20日(中央法规)
第五篇:书记员调研报告
人民法院书记员,是依法在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中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并办理机关审判的其他事项的审判业务辅助人员,是国家司法工作人员之一,在2003年10月27日颁布了《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后,全国已有不少法院尝试对书记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探索。本文拟以永城法院为例,探讨基层法院书记员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一、现有书记员队伍的基本状况
目前永城市人民法院业务庭现有编制内书记员19人(不在编制内书记员20人),没有聘任制书记员,没有编制外速录人员。以编制内书记员为例分析,从年龄结构上看,40—50岁10人,30—40岁8人,25—30岁1人;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本科学历12人,具有专科学历5人,具有高中学历2人;编制内书记员有10人为军转干部。
二、当前基层法院书记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当前书记员队伍中存在诸多问题,就永城法院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书记员队伍思想不稳定,年龄偏大。对大多数书记员来说,书记员工作只是他们的过度性工作,很少有人把书记员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特别是实行司法考试以后,为书记员向法官晋级提供了契机,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一名法官才是他们的追求。永城法院编制内40岁以上的书记员占一半以上。
2、书记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永城法院书记员中具有本科学历12人,具有专科学历5人,具有高中学历2人,军转干部10人,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职教育,虽然他们通过学习具有了一定的记录能力,但仍存在记录不规范,不专业的情况,对当事人的表述不能很好的从专业角度把握,影响裁判文书的制作。
3、职务津贴保障不足。现有书记员的职务待遇一般是科员,没有晋升空间,做了书记员就几乎意味着一辈子只能是科员。在津贴方面,他们在案件办理人员中是待遇最低的,并且是一成不变,不管工作做得有多出色都不会有其他补贴。
4、政法编制不足。永城法院现有39名书记员,仅有19人纳入政法编制,有20人没有编制。纳入政法编制的书记员还不到二分之一。
5、书记员队伍没有统一管理。目前对书记员实行的是分散式管理,将其直接分配到民事、刑事、行政、执行等各业务部门乃至综合部门,并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管理书记员日常工作和事务,并自行管理使用。
三、当前书记员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书记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书记员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书记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案件质量,一起案件,从受理到审结,书记员都要独立或配合法官完成许多工作,但是,人们往往只注重审判法官的付出,忽视书记员的工作。相对于法官而言,作为同样从事法律实务的书记员却很少被人冠以职业的称谓,在大多人的眼中,书记员只是职业的一个阶段,而非一种职业。在实行了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后,有实践经验、熟悉业务的书记员晋升为法官,剩下的书记员既经验不足,又不能安心本职工作,不能潜心钻研书记员业务,使得书记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无法得到提高。
2、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基层法院的书记员一般都是学校法律专业刚毕业的大学生、军转干部、调入干部担任,对岗位工作所需要的速录、速记等一般不能熟练掌握,再者法院系统内一般不组织这样的岗前专业训练,造成书记员队伍对专业不熟练,整体业务素质不高。但由于书记员的专业学历大多是在职教育学习,有些是军转干部,虽然通过他们的跟人努力在专业素质上有所提高,由于书记员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他们的不规范化的自学,很难达到专业要求。
3、书记员的职业保障不足。现实中书记员承担的职责与审判人员相比有所不同,法院书记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庭审记录、案件材料的保管、装订和归档工作,制作并处理各类公文以及在法官的指导下参与案件的调查取证并对各类证据进行分类保管等,现行体制下,有些属于审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任务也要由书记员承担一部分,例如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参与直接办案、制作文书、执行等工作,而在待遇上却没有适当的给予书记员照顾。
4、对书记员的分散式管理存在一定弊端。造成书记员了解法律知识的局限性及不同业务庭的书记员工作量的不均衡,有时易造成书记员资源的浪费。
四、针对当前书记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一个完整独立的书记员序列管理模式,稳定书记员队伍。实行对书记员、法官两条序列相互作用,平行递进的管理,根据书记员职务的特点,设立相应的职级,如书记员、助理书记官、书记官、主任书记官等。书记员的最低职级可以考虑低于法官最低职级一级,保障可以按序列正常晋升。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的《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是对书记员进行单独序列管理、明确书记员的条件和招考程序的规定。充分调分调动书记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能安身立命地做好本职工作,协助好法官做好审判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健全书记员培训机制。建立健全书记员的培训制度并严格落实,加大对书记员的培训力度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书记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针对书记员工作的特点,不仅要加强法律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注重文化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记录速度、质量、计算机操作水平、政治立场、思想品德、法制意识、保密意识、纪律观念、应变能力、举止仪表等方面的培训,以保障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书记员的整体素质。国家和有关部门还可建立书记员学院(校),专门培养法院书记人才。
3、提高书记员的工资待遇和职级待遇。基层法院招录法律专业人员作为专职书记员应专项指标,专项使用,经过专业化训练,增强他们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及履行职责的能力。基层法院大多处在县级城镇,工作环境和条件与大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果不能在工资待遇和职级待遇上给予保证,就会造成基层法院付出了人力和财力,却为城市法院培养人才最后导致人才的流失。因此,组织人事部门应对法院书记员进行相应的职级编配,如书记员、助理书记官、书记官、主任书记官等,地方财政部门可以参照法官津贴待遇给予相应的津贴补助。
4、加强书记员队伍的管理。明确书记员职责,设臵专门的书记员管理部门,根据书记员的工作特点,对书记员进行考核并负责书记员的晋职晋级等事项。但对书记员管理,仍实行分散管理(书记员仍分散在各业务庭),不实行书记员集中管理。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因为书记员的性质决定了它主要是辅助审判人员做好审判工作,书记员与法官的联系最为密切,如果人为地将书记员集中办公,与法官分离,书记员就很难成为法官的好助手,加之,根据基层实际,如果临时指定个案书记员,其对个案情况的不熟悉,参与案件办理的质量就会受到一定影响,甚至影响审判工作的效率。
5、拓宽书记员的进人渠道。长期以来,法院书记员的来源基本是军队转业干部、大学毕业生、以及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人员。由于这些人员素质、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容易影响人民法院的整体素质和书记员工作质量。原有的书记员的产生及标准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建议拓宽书记员的进人渠道,一是根据现行的人事管理机制,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择优招聘书记员。二是上级法院的书记员可以从下级法院工作突出的书记员中选拔升任。三是法院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聘任文字功底厚、擅长电脑操作、政治素质高、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保密意识的人员担任速录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