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气象局关于切实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报告

时间:2019-05-12 21:0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气象局关于切实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气象局关于切实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报告》。

第一篇: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气象局关于切实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报告

【发布单位】804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3-09-02 【生效日期】1983-09-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气象局

关于切实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报告

(1983年9月2日晋政发〔1983〕112号)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省气象局《关于切实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报告》转发给你们,希参照执行。

准确的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部门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尖端科学试验提供气象服务,进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的基本依据。为此,气象台站必须有一个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观测场地和环境,并长期保持不变,才能确保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可靠。目前我省有百分之六十九的气象台站的观测环境程度不同的受到破坏,甚至有的被迫迁移,情况相当严重。这不仅造成财力、物力上的浪费,而且使长期积累的观测资料的代表性、连续性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各级人民政府及城建规划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对气象台站的观测场地和环境,切实加以保护。

关于切实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报告

(山西省气象局 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省人民政府:

我省现有担负气象观测任务的台站一百一十一个,遍布全省各地,日夜监测着天气变化。它提供的气象情报和积累的资料是制作天气预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做好气象服务的重要依据。其中有十一个台站还担负着国际气象情报、资料交换任务;有四十八个台站担负着军事训练、民航飞行、国防尖端科学试验等气象保障任务;所有台站都为防汛抗旱和农业生产及时提供雨情、墒情和地温等情报。

为保证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和连续性,观测场地及其周围环境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技术要求,并保持长期稳定。各台站初建时,都按照技术要求,把观测场地设在市、县郊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据去年对全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的普查发现:①有四十个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树木影响,有些站已被高大树木包围,使观测资料失去了代表性。代县气象站被高达二十米的成排杨树包围后,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一年的日照总时数比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九年减少了二百九十二小时;年平均风速减少,静风风向频率由百分之十八点六上升到百分之五十点九;最多风向也发生了变化。②有三十六个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房屋、砖窑、水池、公路等影响,有的观测场四周已被建筑物包围,视野缩小,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项目的观测受到严重影响,温度、日照、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失去了代表性,使预报服务质量也受到影响。灵丘县气象站观测场被房屋包围后,年平均气温比一九七0年以前提高了零点四度,年平均风速减少每秒零点三米,最大风速、大风日数和日照时数也相应减少。太谷县气象站十六个能见度目标物,因四围建筑物影响,现在只能看到八个。③有不少生产队在观测场周围十米内种植高杆作物,也直接影响了气象观测资料的使用价值。

按照技术要求,气象观测场地要能反映本地较大范围气象要素的特点,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附近不能有丛林、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等,否则,就破坏了观测场的环境。我省气象台站,由于树木、房屋等建筑物的影响,使观测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目前有十四个台站因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必须迁站或迁移观测场,占全省台站总数的百分之十二;观测环境受到中、轻度影响必须着手就地改善的有六十三个台站,占百分之五十七。而且,破坏观测环境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

为保护我省气象台站的观测环境,为四化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资料和情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各级人民政府和各地城建规划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保护,认真执行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建委和中央气象局《关于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通知》〔(80)中气字第010号文件〕。各气象台站应将观测场及周围环境情况,向当地城建规划部门报告备案。城建规划部门应将气象观测场及周围环境条件列入城建规划,受严格保护。

2、禁止在气象台站附近建设对气象观测记录有影响的工程。事先未征得气象部门同意或在气象部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在气象台站附近进行建设而破坏了气象观测环境的,应按违章建筑处理。确实无法避开气象台站观测场地的重点工程建设,应按气象观测技术要求和气象服务等需要,选好新站址,经上级气象部门批准后,由兴建单位承担气象台站搬迁的全部费用和工程建设,并要在新旧站址对比观测满一年后,才能在旧站址开始施工。

3、对目前已影响气象观测记录的树木,在今年年底前,植树单位或个人要将树木砍伐和迁移。今后,在观测场附近一律不准种植对气象观测记录有影响的树木(即树木距观测场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成材树生长高度的十倍)。对不听劝阻种植者,按违章处理。

4、在观测场周围十米范围内,不得种植高杆作物。

5、气象台站要随时注意环境的变化,发现破坏观测环境的建设时,应及时劝阻,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全省各地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物价局关于运用价格管理职能促进经济结构调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4〕35号 【发布日期】2004-10-22 【生效日期】2004-10-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物价局

关于运用价格管理职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的通知

(晋政发〔2004〕3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省物价局制定的《关于运用价格管理职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关于运用价格管理职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

(省物价局2004年9月)

为充分发挥价格管理职能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根据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1311‟规划”、“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方案”、“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和最近召开的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物价部门工作职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运用价格管理职能服务经济结构调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我省经济工作的主线,是振兴山西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各级政府的物价部门都要从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履行价格管理的职能,努力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切实为结构调整提供快捷高效的价格行政服务。

二、加强农村价格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

各级物价部门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价格工作,完善农村价格和收费政策,强化涉农价费监督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

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产品价格政策。要坚持优质优价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大力推进城乡用电同价制度和农业用水终端水价制度改革,加强农村用电、用水价格管理,坚决制止各种乱涨价行为;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监管,保持农资价格相对稳定;继续清理整顿涉及农民的收费,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降低过高收费。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完善涉农价费公示制度,加强涉农价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对农民和调产龙头企业的各种乱加价、乱收费行为。

积极开展名特优质农产品价格认证和调产龙头企业价格信用等级认证工作。充分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对特色农业、绿色农产品、优质农畜产品种养基地,以及从事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的大型骨干企业给予积极扶持,扩大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保持农副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对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工业园区和新型产业基地内的企业实行电价优惠政策。加强农产品成本收益和价格供求信息的调查采集和研究分析,建立通畅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向农民公布农产品成本收益和价格供求信息,充分发挥价格信息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

三、改进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促进支柱产业结构调整

电力、煤炭、焦炭、冶金等行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价格工作要按照支柱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改进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支柱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要按照矿产资源有偿取得、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要求,研究制定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公开出让煤炭矿业权的有关价格和收费政策,促进煤炭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整合现行能源基地建设基金和水资源补偿费基金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山西省煤炭开采资源与环境保护费”资金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焦炭行业关停落后生产能力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对正在生产的焦炭企业新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补偿费和环境污染补偿费;完善焦炭行业排污费政策,保证焦炭企业排污费足额征收。调整煤炭、焦炭运销环节价格和收费政策,适当降低费率水平,提高我省煤炭和焦炭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对省内煤炭、焦炭生产运销企业的价格指导和协调,推进企业间的销售联合,制止低价倾销行为,保证山西煤炭、焦炭取得公平合理的市场价格。

进一步深化电价改革,完善电价形成机制,积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电力部门扩大电力生产,增加电力供给,通过实行差别电价政策调节电力需求,遏制高耗能行业的盲目过度扩张。研究组建煤电企业战略联盟、实行煤电互保的有关价格政策,形成煤电价格挂钩的市场化长期合作机制,促进煤电企业的共同发展。研究制定鼓励电厂脱硫的价格政策,对脱硫电优先上网,脱硫成本纳入电价,提高电厂建设脱硫设施的积极性。

积极运用价格和收费政策推动现有普钢生产企业延长产业链,鼓励其向特钢方向发展,对不延长产业链或向特钢方向转变的企业,要研究制定征收资源补偿费和环境污染治理费的相关办法。研究制定铝电联营、铝电价格联动的有关政策,合理确定铝电联合、直发直供的价格和过网费水平,降低我省电解铝生产企业的用电成本。以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山西省用水定额》为基础,对煤焦、电力、冶金、化工生产企业实行严格的计划用水,对超计划取水部分,实行累进制加价征收水资源费政策。

四、实行支持性价格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价格工作要通过实行支持性价格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发展。对实行政府定价的调产潜力产品,要制定支持性价格政策。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材料、新能源、新药品、信息技术产品和环保产品等,属于政府定价的,要适当延长新产品试销价格期限,在价格政策上予以倾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减免用于购置生产经营用房的交易费和产权登记费,在项目认定之日起三年内免收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对建设过程中的用水、用气、用电实行价格优惠。在深化医药价格改革过程中,对我省优势医药产品实行价格扶植;按照创新程度的不同,对药品价格实行有差别的销售利润率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加强新药品的自主研究开发。加大优质优价政策的实施力度,对获省以上名牌称号的政府定价名特优质产品,可在规定价格基础上实行一定幅度的加价。

要按照建设“数字山西”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邮政、电信和广播电视价格改革,疏导价格矛盾,理顺价格结构,调整价格水平,增强这些行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研究制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有关价格和收费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

五、深化旅游价格改革,促进旅游业发展

要按照“政府规划,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企业化经营”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旅游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和培育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在目前旅游市场竞争还不充分,放开旅游价格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要通过改进价格管理方式,扩大市、县政府和企业的定价自主权,增强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价格竞争策略、有效开展市场竞争的能力。

制定调整旅游价格,既要合理补偿服务价值,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也要兼顾消费者承受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运用价格杠杆加大对文物、森林生态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拉开季节差价调节十大旅游景区旅游淡旺季的游客流量,缓解游客过于集中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的压力;对于游客承载能力有限、不可再生的文物和自然景观资源,要通过实行高价政策控制单位时间的游客数量。在十大旅游景区实行旅游门票“一票通”,其价格要低于单一门票价格之和,游客有选择购买“通票”或“单票”的权利。制定价格优惠政策,推动各种标准的旅游宾馆建设。

物价部门要会同旅游、质监等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诚信旅游活动,构筑旅游价格诚信体系。在旅游餐饮、住宿行业开展价格等级评定活动,按照企业的不同软硬件服务档次,确定不同的价格等级,并向社会公布,引导企业加强价格自我约束。加大对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制止旅游单位和餐饮、住宿、停车、娱乐休闲等旅游服务环节的各种乱收费、乱加价和欺客宰客、坑蒙拐骗等价格违法行为,净化旅游价费环境,提高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六、加强房地产价格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价格工作要进一步深化房地产价格改革,改进房地产价格管理方式,加大房地产价格监管力度。要加强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严格实行销售价格申报审核制度和指导价格定期公布制度,从严核定住房成本和价格,严禁将经济适用住房作为普通商品房销售。合理确定廉租住房租金标准,推进廉租住房建设。进一步清理整顿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各种收费,对未经国家和省财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各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含各类集资费、保证金、押金、预交费等)、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加强垄断行业涉房价格监管,垄断行业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取的供气、供热、供电、供水等费用要按照规定的价格收取,不得按开发项目的面积收取;不得向开发企业收取或变相收取煤气集资费、供电保证金、供热集资费等费用;不得封闭市场,向开发企业强制指定推销商品和服务及强制收费。继续清理整顿涉及消费者个人购房的有关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坚决杜绝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住房面积计算分摊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减轻消费者负担,促进住房消费。

加强土地价格调控管理,完善基准地价定期确定公布制度,建立主要依据基准地价实施土地使用权价格调控的机制,有效调控土地价格。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经济适用住房供地方式改革试点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变划拔为出让、变土地收益的“暗补”为“明补”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地方式改革。研究制定“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涉及住房和土地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

认真贯彻落实《物业管理条例》(国令第379号),按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方向和推行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制度、逐步实行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分业经营的要求,积极推进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制度改革。按照质价相符、优质优价的原则,合理确定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杜绝物业管理中的多收费少服务、只收费不服务的行为,切实改善住房消费服务环境。

七、完善环境保护收费政策,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要按照建设“绿色山西”的要求,改进完善有关价格和收费政策,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环境保护和治理。要研究制定电力、煤焦、冶金、化工等传统高污染行业环境损耗补偿费政策,按照造成环境污染的程度实行阶梯式收费标准,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惩罚性收费政策。在对电力行业全面开征二氧化硫排污费的基础上,提高对燃用高硫煤的企业的收费标准,引导企业使用优质煤。根据国家排污费征收与使用的有关规定,改进排污费征收方式,研究探索电费中加收、银行代扣等征收方式,确保排污费足额征缴。对国家未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我省较为突出的污染物,研究制定地方排污费征收项目和标准。

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合理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强化费用征收,促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回用项目的建设和良性运营。建立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研究制定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收费政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按照建设“节水山西”的要求,积极推进以节水为核心的水价改革,加快推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加价办法,对农业用水实行终端水价制度;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大费用征缴力度,增强企业的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保护。

八、加强价格信息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价格信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

要重视和加强价格信息工作,强化价格信息服务功能,运用价格信息引导社会资源向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品和产业聚集,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要建立广泛、稳定的价格信息网络。以煤炭、焦炭、药品、钢材、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主要农副产品为重点,完善价格信息采集网络,扩大价格信息采集范围。要用先进信息技术装备价格信息工作,实现价格信息采集的信息化、网络化,提高价格信息传输速度和效率。

要努力提高价格信息采集、分析工作水平。合理确定价格信息采集点,提高价格信息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完善价格信息采集制度,提高价格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对价格信息的深入研究分析,对未来趋势进行科学预测,提高价格信息的指导性。

要建立稳定通畅的信息发布机制。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其它适当的途径与方式,定期发布国家的价格法规政策、产业政策和重要商品市场价格行情及供求状况;不断充实“山西省价格网”,积极运用网络发布价格信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扩大信息发布范围,提高价格信息的发布速度和效率。

九、加强市场价格调控监管,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要加强对市场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管理。强化市场价格监测,建立价格波动预警预报机制和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处理机制,完善价格调控管理制度,健全价格调控管理手段,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市场价格总水平实施适时适度有效的调控管理,努力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防止市场价格剧烈波动。

要加大市场价格秩序整顿规范工作力度。清理整顿收费项目,尤其要把针对农民、针对承担调产项目企业和针对重点工业园区、新型产业基地企业的收费作为重点,组织开展深入有效的专项治理,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加强市场价格管理,特别要加强放开价格的管理,对价格秩序混乱的重点行业组织开展专项整顿,严厉查处和制止乱涨价、价格欺诈、价格垄断、低价倾销等不规范价格竞争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价格竞争秩序。完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制度,改进监督检查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消费者组织、消费者个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大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检查处理力度。积极开展调产潜力产品和名特优质产品价格认证工作,提高产品的价格信誉和市场竞争能力;开展企业价格信用认证工作,评定和公示企业价格信用等级,促进企业加强内部价格管理。

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服务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效果

要做好对本《意见》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结构不同,结构调整的内容和任务也有所不同。市、县物价部门要结合当地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运用价格管理职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工作办法,并尽快组织实施。

要实行领导责任制。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涉及价格工作的方方面面,牵扯到与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协作,事关价格工作全局,工作范围广、头绪多、难度大,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把服务结构调整的工作要求贯穿到价格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部门内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协调处理好与其他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工作关系,使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要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整体推进,实行全方位服务;也要注意突出工作重点,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向和服务项目,集中精力进行重点突破。

要加强工作考核。实行促进结构调整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把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分解细化,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位负责人、每一个内设机构和每一名工作人员,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责任考核,使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对各地服务结构调整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要及时总结、大力宣传、全面推广,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要进行大力表彰。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物价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加

【发布单位】804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7-10-26 【生效日期】1987-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物价局《关于认真

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加强生产资料价格管理制止

乱涨价、乱收费的若干规定〉的具体意见》的通知

(1987年10月26日晋政发〔1987〕96号)

省人民政府:

今年五月八日,国务院发布《 加强生产资料价格管理制止乱涨价、乱收费的若干规定》后,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认真进行了贯彻落实。对生产资料乱涨价和乱收费的问题,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交叉检查和重点检查。总的来看,进展是好的,成效是明显的。同时,在检查处理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在政策规定中进一步具体明确的问题。对此,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现报告如下:

一、一、凡属国家管理的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交通运价和收费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省内部分企业执行国家统一价格确有困难时,应经过企业主管部门向省物价局提出申请,按物价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执行规定的临时价格。无论企业还是企业主管部门或行业集团,都无权擅自变动国家规定的价格或越权定价。

二、二、国家和省下达的工农业生产资料指令性生产和调拨计划,各有关部门和企业都要严格执行。任何部门或企业均不得挪作它用或转为计划外高价销售。对将计划内生产资料转计划外高价销售的,其非法收入,除已交税款外,从企业留利中如数扣缴财政,并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对确因计划内原材料供应不足,以及运输、供电、供水等客观条件所限,未完成指令性生产计划而欠交的调拨任务部分,经计划部门审查确认后,可以不处理,结转下限期补交。

企业按照国家和省下达的指令性计划,虽然完成了当年生产的数量任务,但由于生产设备等客观条件变化,导致产品品种、规格与合同要求不相符合的,必须在下按照合同要求如数补交。不补交者,按照 合同法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理。

对计划内产品,因原材料供应不足,由企业计划外自采原材料,影响成本上升的,根据国务院国发〔1985〕111号文件规定和省委、省政府晋发〔1985〕7号文件精神,经省物价局批准,可以合理调整产品的出厂价格。未经批准,企业擅自提价的,按违纪论处。并根据实际情况,没收其全部或部分提价收入。

三、三、实行指导性计划的产品,凡能执行国家定价的,也要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如执行国家定价确有困难的,按照物价管理权限,经过批准,可制定浮动价格。未经批准,企业自行提价销售的,要立即纠正,先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执行,然后按照物价管理权限,申报浮动价格。

四、四、按照政策规定计划内留给企业一定比例自销的工业生产资料,企业可在物价主管部门确定的最高限价内自定销售价格。允许企业自销的农业生产资料,应按照有关规定,区别不同销售对象,执行不同价格。直接销售给农民的,执行国家规定的零售价格;销售给经营企业的,区别不同环节,执行国家规定的出厂价或各级经营企业的调拨价格。

五、五、合成纤维、人造纤维、浆粕、棉纱、坯布、纸浆、食糖、塑料原料、合成革等主要轻纺工业原料不分计划内外,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定价。凡超过国家规定价格的,都要认真加以纠正,并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严肃查处。

六、六、执行省定临时价格的产品,生产企业在年终一个月内按财务决算报表向企业主管部门和省物价局报送当年产品的产量、实际成本、利润和下成本变化的预测资料及下年执行临时价格的意见。

七、七、优质产品加价。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按物价分管权限报经批准,企业可在规定的加价幅度内自行灵活掌握。越权制定优质加价和企业自行加价的,要立即停止执行,履行审批手续。凡未经批准自行加价的,要没收其全部多收的价款。

八、八、计划内的同一产品,不论销往省外、还是在省内销售,按照同质同价的原则,一律执行一个出厂价格。

九、九、山西境内的铁路、交通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运价和收费标准。在国家规定的运价和收费以外延伸服务的,业务主管部门可提出收费办法,经省物价局审批同意后执行。

十、十、各级物资部门必须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提高收费标准或乱收费用。

1.不得将直达供应的物资强行中转。要尽可能组织产需双方直接供货,直接结算。由用户直接到生产单位提货的,不准收取任何费用。

2.对供应的物资需经物资经销单位垫付资金统一结算、组织发运,但不经物资企业仓库中转供应的,只收取规定的管理费和利息。

3.未列入国家和省统一分配计划但历来一直由物资部门经营的三类和部分二类物资,仍执行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规定费用的作价办法,不得随意提高费率。

4.物资企业在计划外自行组织的重要生产资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进入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在挂牌的最高限价范围内,与需方协商作价。

5.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的供销公司,经销计划内重要生产资料,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未经省物价局批准自行确定的收费标准,凡低于物资部门收费标准的暂可继续执行;高于物资部门收费标准的,要将超过部分的差额收缴财政。过去凡未经审定的收费标准,限在年底以前向省物价局申报。十一、十一、检查处理要体现“自查从宽,抽查从严,实事求是,宽严适度”的原则。在自查阶段,重点检查和企业自查出来的违纪问题,主动将非法收入上缴者,不再进行处罚,也不追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对不认真自查,弄虚作假,隐瞒不报,而在重点、交叉检查阶段和以后查出来的违犯问题,除按规定没收全部违纪收入外,还要分别情节轻重,处以违纪所得两倍以下的罚款,并报请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处分;对于对抗检查,干扰检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单位和个人,造成严重后果,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十二、十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凡在本省境内的不论是中央企业、地方企业、还是部队的生产、经营生产资料的单位,都要进行自查,并服从当地统一组织安排的交叉检查和重点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纪问题,一律按照上述意见进行处理。十三、十三、各级人民政府和各业务主管部门必须维护物价纪律,对于包庇、纵容、说情而影响检查和对告发人进行打击报复的,一经查出要从严从重处理。

对揭发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应加以保护,对于检举重大违纪问题有功者,要给予奖励。

对政策规定不明确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慎重处理。

以上报告如可行,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

山西省物价局

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环保局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7〕66号 【发布日期】2007-09-03 【生效日期】2007-09-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环保局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豫政 〔2007〕66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局制定的《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九月三日

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省环保局二○○七年七月十八日)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全省各级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防止或减轻污染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4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2006〕8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环保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对全省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造成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环境安全的事件。

1.1 突发环境事件分类

根据其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两类:1.1.1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重点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危险和有毒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存贮、销售、使用、废弃过程中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或事故性排污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突发交通污染事件等。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按《河南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1.1.2 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辐射装置、放射性废物辐射污染事件。

1.2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按其严重性、紧急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环境事件共分四级。

1.2.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Ⅰ、Ⅱ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或废弃化学品贮运、使用、处置过程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1.2.2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4)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1.2.3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2.4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

(3)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上述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应急预案体系

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2.1 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本预案是省人民政府组织、指挥、协调突发重大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程序规范,是指导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依据。

2.2 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专项预案。包括《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河南省危险化学品和废弃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河南省核与辐射污染事故及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等。

2.3 各省辖市、县(市)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4 企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污染事故隐患的实际,生产、储存或排放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企业要制订的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补充、完善。

组织体系与职责

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省应急领导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应急监测机构和各省辖市、县(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机构及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3.1 应急领导机构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领导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为组长,成员单位有: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公安厅、监察厅、民政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卫生厅、环境保护局、广电局、安全生产监管局、南水北调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郑州铁路局、黄河水利委员会、省地震局。

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国家和省领导机关有关指令的传达和落实;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预警机制,组织制定(修订)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演习;定期组织对全省可能产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场所进行检查;统一协调重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部署全省环境应急公众宣传和教育工作,统一向社会发布环境污染应急信息;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其他应急救援任务。

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办公室下设省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咨询组、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组。

3.2 专家咨询机构

省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咨询组由环保和相关专家组成。主要职责: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建议;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 应急监测机构

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组负责组织、协调、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地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并负责指导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3.4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机构

环境应急救援指挥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Ⅰ级和Ⅱ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省辖市人民政府要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服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提供工作条件。

工作原则

4.1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2 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在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充分发挥各级人民政府职能作用,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

4.3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整合环境监测网络,引导、鼓励实现一专多能,发挥经过专门培训的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预防和预警

5.1 预防

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省内和可能影响我省的省外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有关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5.1.1 开展污染源、放射源调查。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放射源情况开展普查,掌握全省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5.1.2 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以及处置演习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5.1.3 加强环境应急科研和软件开发工作。研究开发并建立环境污染扩散数字模型,开发研制环境应急管理系统软件。5.2预警措施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进入预警状态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5.2.1 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5.2.2 发布预警公告。蓝色预警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黄色预警由各省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发布,橙色预警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红色预警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

5.2.3 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5.2.4 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2.5 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5.2.6 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5.3 预警支持系统

5.3.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完善全省地面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全省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区域环境安全评价科学预警系统、辐射事件预警信息系统。

5.3.2 建立环境应急资料库。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数据库系统、生态安全数据库系统、突发事件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恢复周期检测反馈评估系统、辐射事件数据库系统。

5.3.3 建立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协调指挥中心及通讯技术保障系统。

应急响应

6.1 分级响应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省辖市、县(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

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Ⅰ级响应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Ⅱ级响应由省政府或省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Ⅲ级响应由省辖市政府组织实施;Ⅳ级响应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6.2 Ⅱ级应急响应程序Ⅱ级响应时,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1)建立与突发环境事件所在地环境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保持畅通。

(2)立即向省政府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

(3)通知专家组分析情况。根据专家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4)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调集事发地周边地区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增援。

(5)如果污染事故的影响超过本辖区,应紧急通知相关地区及机构,并及时告知监测数据、采取的措施以及与相关地区交界的河流断面水质等有关情况。

6.3 指挥和协调

6.3.1 指挥和协调机制

环境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件所在地毗邻地区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应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件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环保、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提供事件发生前的有关监管检查资料,供环境应急指挥部研究救援和处置方案时参考。

6.3.2 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7)及时向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6.4应急监测6.4.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等环境要素特征,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

6.4.2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6.5 信息发布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由各级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6.6 安全防护

6.6.1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6.6.2 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6.7 应急终止

6.7.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6.7.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向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申请;

(2)经过专家讨论,取得一致意见,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3)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4)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6.7.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环境应急指挥部指导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2)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负责起草特别重大、重大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3)应急过程评价。由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会同事发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根据实践经验,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5)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信息报送与处理

7.1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应急领导机构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负责确认环境事件的单位,在确认重大(Ⅱ级)环境事件后,1小时内报告省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特别重大(Ⅰ级)环境事件立即报告国务院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并通报其他相关部门。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应急领导机构报告。

7.2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7.2.1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7.2.2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7.2.3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应急保障

8.1 资金保障

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需要,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省财政厅审批后执行。

8.2 装备保障

各级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积极发挥现有检验、鉴定、监测力量作用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的能力。

8.3 通信保障

各级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全省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环境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及现场各专业应急分队间的联络畅通。

8.4 人力资源保障

各级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要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各省辖市要加强环境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级环境应急领导机构要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对各地所属大中型化工等企业的消防、防化等应急分队进行组织和培训,形成由省、市、县和相关企业组成的环境应急网络。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8.5 技术保障

各级环境应急领导小组要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建立环境应急数据库,组建专家组,健全各专业环境应急机构。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各级专业技术机构能够随时投入应急的后续技术支援。

8.6 宣传、培训与演练各级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编印、发放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公众防护“明白卡”,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各级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

各级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要按照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单项预案,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8.7 应急能力评价

为保障环境应急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对各级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等,在环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机制。

后期处置

9.1 善后处置

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9.2保险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社会保险机制。为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要依法办理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

附则

10.1 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 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10.2 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10.3 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8)有其他对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10.4 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10.5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环保厅等部门2011年河南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批转省环保厅等部门2011年河南省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方案的通知

豫政 〔2011〕10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河南电监办等9部门联合制定的《2011年河南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2011年河南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省环保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监察厅 省财政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省水利厅 河南电监办

(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事关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较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使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削减,为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污染减排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任务与工作责任

(一)徒骇马颊河―金堤河、沙颍河、黑泥泉河(周口段)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1.徒骇马颊河―金堤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1)工作任务。濮阳市政府要根据省政府确定的2011年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徒骇马颊河―金堤河流域综合整治范围包括马颊河、徒骇河、金堤河流域。重点是: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具备开展环评条件的企业,依法关闭;对环保手续不完善的企业,下达停产通知,未经环保验收,不得投入生产;对所有工业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推进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水产养殖废水必须治理达标后方可外排,封堵所有违法鲶鱼塘排污口;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增加河流自净能力;加大对流域内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力度,确保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完善污水管网配套设施,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使马颊河、徒骇河和金堤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达到政府责任目标要求。(2)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2011年1月30日前,完成流域内污染源排查工作,确定整治项目。此项工作由濮阳市政府组织环保、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负责落实。2011年2月20日前,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及整治企业名单报省环保厅备案。2011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濮阳市及其所辖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以上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

2.沙颍河、黑泥泉河(周口段)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1)工作任务。周口市政府要根据省政府确定的2011年沙颍河和黑泥泉河出境断面水质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重点是:加大对涉水排污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对影响出境水质达标的皮革、食品加工等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完成沙北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和沙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验收,开工建设秣陵、丁集、付井等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对原有污水处理厂进行脱氮改造,完善管网配套设施,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减轻周口市污染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使河流出境水质明显改善。(2)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2011年1月30日前,完成流域内污染源排查工作,确定整治项目。此项工作由周口市政府组织环保、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负责落实。2011年2月20日前,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及整治企业名单报省环保厅备案。2011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周口市及其所辖有关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以上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

(二)巩义市芝田镇、淇县庙口镇区域大气污染环境综合整治。

1.工作任务。郑州市、鹤壁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全面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对巩义市芝田镇净水剂、铝酸钙粉、金属加工、化工、小炼铝、石灰窑等企业和淇县庙口镇石料生产群大气污染排放企业进行全面核查,确定整治项目、整治措施、完成时间,制定整治方案并报省环保厅同意后组织实施。

在区域综合整治中,对不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的企业,依法实施关闭;对虽符合产业政策但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立即实施停产、停建,限期补办手续,对逾期未补办的企业,由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符合保留条件的净水剂、铝酸钙粉、金属加工、化工、建材等污染企业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按照现行环保要求进行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对区域内无组织排放、扬尘点、扬尘路段进行集中整治。

2.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2011年2月20日前,郑州市要对巩义市芝田镇所有污染项目进行核查,鹤壁市要对淇县庙口镇所有石料生产企业进行核查,制定区域综合整治方案,确定综合整治企业名单,提出整治要求、完成时间并报省环保厅审核同意。2011年2月底前,对限期(停产)治理的企业下达限期(停产)治理通知书。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限期(停产)治理通知书要求实施治理,对逾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依法实施停产治理。此项工作由当地政府负责落实。

2011年4月底前,对实施关闭的企业要关闭到位。此项工作由当地政府负责落实。

对符合补办环评审批手续条件的企业,在立即停产、停建的同时,按要求补办环评手续,未取得环保行政许可之前不得生产或建设。对具备环评手续但未经许可擅自投运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限期补办试生产和验收手续,并依法予以处罚。

2011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

对11月底前仍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停止生产供电。属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吊销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此项工作由环保部门和电监部门负责落实。

各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以上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

(三)电力、钢铁、合成氨、造纸、淀粉行业环境综合整治。

1.电力、钢铁行业环境综合整治。

(1)工作任务。

省环保厅牵头组织对全省火电和钢铁行业进行调查,根据企业生产规模、污染物排放量、治理现状,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三防”(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情况,确定整治企业名单,并制定各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规范,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

对纳入环境综合整治范围的火电企业,督促按期完成电厂烟气脱硝治理工程,达到环境综合整治确定的排放标准和脱硝效率要求;对现有钢铁企业的烧结机实施脱硫改造,达到我省确定的排放浓度和脱硫效率要求。

(2)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2011年1月30日前,完成全省上述行业调查工作,确定整治企业名单。此项工作由各级环保部门会同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落实。2011年2月20日前,省环保厅负责制定并印发各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规范,环保部门对整治企业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

被限期治理的企业要于2011年11月30日前完成验收。

各省辖市环保局督促企业按照限期治理通知书相关要求制定整治方案,并负责进行督办,确保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实施停产治理。

各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此项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

2.合成氨、造纸、淀粉行业综合整治。

(1)工作任务。

省环保厅组织对全省合成氨、造纸、淀粉行业进行调查,根据企业生产规模、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情况和环保手续办理情况,确定整治企业名单。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按照《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环保部令第6号)的要求,依法对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各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具体负责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

2011年1月30日前,完成全省上述行业调查工作,确定整治企业名单。此项工作由各级环保部门负责落实。

2011年3月1日前,各级环保部门依照《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分别依法对辖区内企业实施限期治理。

被限期治理的企业要于2011年11月30日前完成验收。

各有关省辖市环保局督促企业按照限期治理通知书要求,制定整治方案,并负责进行督办,确保按期完成任务;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实施停产治理或报经有批准权的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各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此项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

三、工作标准

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标准:达到省政府确定的各省辖市政府环保责任目标断面目标值。

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标准:通过整治,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标准:达到各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规范要求。

关闭、拆除违法企业或生产线标准:依法吊销或变更企业营业执照,断水断电,拆除生产设备,清除原料。

停产治理、限期治理、深度治理标准:治理工艺符合国家环保技术政策和省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技术规范要求,治理期间不得超标排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环境综合整治是全省环保工作的重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省辖市政府要提高认识,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抓好此项工作,主要领导要认真组织,亲自抓、负总责。要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切实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管理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二)强化监督管理。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列入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范围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监控力度,建立监管档案,督促企业按期完成治理任务。要加强日常监管,严防已关闭的污染企业死灰复燃。

(三)建立协调机制。环境综合整治的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协调机制,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环保部门: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目标考核,依法查处违法排污企业。

发展改革部门: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污染治理等环保重点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工作力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对不符合国家或省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企业(生产线)依法予以淘汰。

监察部门:对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以及对环境违法违纪案件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处理不力,甚至充当违法排污企业保护伞、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有关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

财政部门:及时、足额拨付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污染治理等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专项资金。

国土资源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因环境问题被政府关闭矿山采矿许可证的吊销与注销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督促加快环境综合整治涉及到的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脱氮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进度,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督和指导,提高已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水平。

水利部门:对被依法关闭的违法企业,吊销取水许可证,停止生产用水供应。

电监部门:对被依法关闭(拆除)的企业(生产线)、停产治理企业、未按时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依法督促供电企业停止供应生产用电。

(四)及时加强调度。各省辖市要将列入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的依法被关闭企业及生产线名单、停产和限期治理企业名单据实上报省环保厅备案,并于每月25日向省环保厅报送本月工作进度。省环保厅每月汇总一次各地工作进展情况,上报省政府并通报各省辖市政府。

(五)进行社会监督。各省辖市政府要于2011年3月10日前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公布本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12月10日前将各项任务的具体完成结果报省政府并向社会公告。省环保厅要于年中、年底两次向社会公布各省辖市和有关部门工作进展及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六)实行责任追究。各省辖市政府要于2011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本方案确定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对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的省辖市,视为该省辖市的环保目标任务没有完成,并追究相应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下载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气象局关于切实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气象局关于切实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