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干部现状的调查及发展
村干部现状的调查及发展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而村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其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使村干部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如何规范基层村干部的工作,如何建立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规范村级干部的履职行为,如何保持农村稳定和发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村干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与不足。
(一)部分村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有化,工作作风不民主,办事风格不扎实,思想言行脱离群众,主要存在两个距离。
1、感情距离。一些村干部没有牢固树立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思想,有严重的官僚主义,党性淡薄、宗旨意识薄弱,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
2、熟悉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只对朋友负责,不对群众负责。有的甚至与民争利。在熟悉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在陌生的问题上逃避问题。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所做的事情,只注重完成的指标而非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只要上级没有要求,干部认为是小事。
(二)部分村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对工作、学习缺乏认识,主要存在“四缺乏”。
1、缺乏加强自身学习的品质。有些村干部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岗位需要的政策、法律、经济等知识较少。平时也不注重学习,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即使学习也是被动应付、不思进取、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
2、缺乏迎难而上的动力。有些村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身在曹营心在汉,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总是逃避,万事“怕”字当头,怕承担责任,怕冒政治风险,于是村干部相互“踢皮球”,最终只好淡然视之,漠然处之。
3、缺乏探索创新的精神。工作中总是老一套,“比着圈画圆”。不动脑、不创新,办事找文件,决策找先例,行动看别人。守着条条框框不放,墨守成规、生搬硬套。
4、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陈旧、视野不够开阔。缺乏长远眼光和全局眼光,缺乏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只顾眼前利益、自身利益。
(三)忽视集体领导,作风不民主,权利过于集中。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完全忽视集体领导,有的支部书记特别是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权力过于集中,一人独掌大权,有的独断专行,总认为村里的事是自己一人说了算,包揽一切,该集体研究决策的不集体研究,该公示的不公示,无视其他两委成员的存在,其他干部对村上的大小事务不清楚,导致两委会班子成员相互猜疑,误会重重,互相拆台,闹不团结。由于权力过于集中,群众再不满意,由于怕惹事,怕今后办事村干部找麻烦,对村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行为不敢监督,不敢揭露,致使干部的不良作风得以滋长。
(四)后备干部队伍不足,选人视野较窄。基层干部队伍老龄化、年轻干部断层现象相当普遍。在基层工作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报酬低、后顾之忧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再有就是现在绝大多数年轻能干有知识会管理的人都在外面谋发展,不愿意任村干部因此许多优秀的基层干部都不愿意长久的呆在基层工作,从而导致了基层机关缺编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难以找到提拔、培养的对象的现象。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干部队伍建设,认真选配好村级班子。
(一)抓干部队伍建设,探索村干部选拔任用新途径。1.改革村干部任用方法,要大力选拔政治坚定、靠得住、有本事、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公正廉洁,能带领广大群众致富的党员选拔到书记位置上来。2.要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水平,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3.、改进村干部教育培养方式,引导村干部牢固树立发展和创新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增强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1.要坚持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2.应建立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村级财务往往是村民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村级财务管理不严,帐目不清,往往是引发干群矛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此,必须建立一套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在村级财务的管理上,继续执行“村财镇管”,但在做账前镇农经站和财政所的同志必须对所有票据进行审核后方可入怅。3.要建立决策追究制度。对因违反决策程度或决策不民主造成工作失误或损害群众利益引发群众上访的,根据情节轻重镇党委应实施诫免谈话或责令引咎辞职,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4.要建立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1)村干部的报酬要逐年提高,要把村四职干部的保险纳入城镇职工同等对待;对以前没有享受保险的离任老干部,应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2)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从政治上关心。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年轻干部要优先提拔到镇领导班子中来。从工作上关心。要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定期与村干部谈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要随时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帮助解决心理压力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激励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强化监督约束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严格规范约束干部的行为,做到“三落实”。1.要落实责任机制,实现“一把手”责任制。实行“分片包干”,把村各片区落实到人头上,明确每位村干部岗位职责,做到权责一致、责任明确、团结协作、齐抓共管。2.要落实目标考核机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对村干部实行绩效考核。合理制定各阶段、各年度工作目标,依据考核情况确定他们的报酬,做到奖惩分明,把工作与工资挂钩,实现考核管理。3.要落实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每年至少应举行一次,评议工作由镇党委组织,本村村民代表、本村区、镇人大代表、党员参加,评议可以采取两委班子述职述廉,代表测评的办法进行,镇党委对于评议中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认真地进行解决,对评议的结果可作为对村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4.应充分发挥村财务监督小组的作用,完善村财务公开各项管理制度。村财务监督小组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推选产生,不能由村干部指定,村里的每一项收入开支、干部的每一项决定均记录在案。凡是未经财务监督小组审核和组长签字的票据一律不得入账,对村级财务监督小组审核确定为不合理开支的,由支出责任人承担,使村里的每一项开支都有据可查,有理可寻。总之,村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贯彻者、执行者,是国家实现“三农”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所以,解决好村干部的各种问题、难题,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推动农村各项工作,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第二篇:村干部现状调查
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各村四职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第三篇: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第三产业在各国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这导致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在全球信息化大势所驱的影响下,各国的电子商务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电子商务成为各个国家和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研究探讨电子商务现状和制定实施恰当的电子商务的政策问题就十分迫切。而在我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生产流通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
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指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广义而言,电子商务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种内部业务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可被看作是一种现代化的商业和行政作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决策。电子商务可以包括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具有无法预测的增长前景。电子商务还将构筑二十一世纪新型的经济贸易框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前景诱人
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何时能成为主流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潜力是无穷的,因为:一方面,潜在消费者的发展速度惊人。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全球英特网用户已达6.5亿之众。在中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8.5%,而1997年10月首次调查结果只有62万,几年间增长了109。7倍。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是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则是这个快速发展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Forrester估计,2002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大约为22935亿美元,到2006年将可能达到12。8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额的18%,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美国是电子商务应用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发展趋势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2001年,尽管美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全美零售额中的比例仍低于3%,但类似软件、旅游和音乐制品这些商品及服务的网上交易B2C部分已占到这部分交易额的18%左右,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出现。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引用Anderson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B2B和B2C的交易总额将可能达到40亿美元之巨,B2B的年均增速为194%,而B2C的是274%,其增速呈倍数增长。当今世界,除电子商务市场以外,其他任何市场都难有如此高的增长率,因此,其市场前景极为可观。
二、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1、电子商务的搜索功能问题
当在网上购物时,用户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众多的网站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并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搜索引擎看起来很简单:用户输入一个查询关键词,搜索引擎就按照关键词语到数据库去查找,并返回最合适的WEB页连接。但根据NEC研究所与INKTOMI公
司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互连网上至少10亿网页需要建立索引。而现在搜索引擎仅仅能对5亿网页建立索引,仍然有一半不能索引。这主要不是由于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在线商家希望保护商品价格的隐私权。因此当用户在网上购物时,不得不一个网站一个网站搜索下去,直到找到满意价格的物品。
2、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仍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INTERNET的迅速流行,电子商务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被公认为是未来IT最有潜力的新的增长点。然而,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数之一。调查公司曾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进行过在线调查,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人的问题是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有一部分人或企业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意使用电子商务,安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如:安全可靠的通讯网络;有效防护连接在网络上的信息系统;有效防止资料被盗去或盗用;培训电子商务人才,使其了解如何防护其信息系统和资料的安全。
3、电子商务管理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多姿多彩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商务规则和方式,这更加要求在管理上要做到规范,这个管理的概念应该涵盖商务管理,技术管理,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因此要同时在这些方面达到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规范程度,不是一时半时就可以做到的。另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前后端相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前台的WEB平台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是电子商务的门面。而后台的内部经营管理体系则是完成电子商务的必要条件,它关系到前台所承接的业务最终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一个完善的后台系统更能体现一个电子商务公司的综合实力,因为它将最终决定提供给用户的是什么样的服务,决定电子商务的管理是不是有效,决定电子商务公司最终能不能实现赢利。
电子商务1001班栾梦颖
第四篇:关于驻村干部调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驻村干部调查现状的调研报告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接到组织部的调研通知后,瓦店乡高度重视,开展驻村干部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1份,收回41分,其中一类卷1份,二类卷9份,三类卷31份:
一、驻村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乡有县干部驻村的行政村为大寒屯,驻村干部为农业局的张永刚。永刚同志到村后,扑下身子,同大寒屯的干部群众吃住在一起,并利用自身优势,先后开展农业知识讲座、高产示范方创建等,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寒屯村的两委干部共9人,都对张永刚同志表示欢迎。
调查结果也表明,没有驻村干部的行政村,要么对驻村干部的工作内容不了解,要么对驻村干部能否适应农村工作表示怀疑。在31份三类问卷中,有4份不了解驻村干部的 工作,占总比例的12.9%;另有一部分群众对驻村干部能否胜任农村工作表示担忧,其中认为驻村干部发挥主导作用一般的有9份,一份表示不能,表明约30%没有下派驻村干部的群众中对驻村干部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在群众的期待中,几乎所有问卷都希望驻村干部能够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上作出成绩,表明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迫切愿望和殷切期待。
二、原因分析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村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原因。部分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薄弱,少数村两委干部工作缺乏激情和责任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淡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农村干部队伍而言,世事练达者多,带动经济发展者凤毛麟角,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的迫切期盼还有相当的距离,广大群众把希望寄托在上级派来的驻村干部上,这即反映了群众的主管愿望,却也是驻村干部不能完全承受之重。第二方面是驻村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原因。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动力。一些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冷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驻村的工作积极性。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压力。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往往是“只要人际关系好,年终照样得高分”,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驻村干部工作量不同,驻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而我们现在的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仅仅只为评出优秀,而在考核中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少之又少,缺乏压力。四是职责设定不明确,缺乏方向。乡镇对驻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驻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驻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臵的任务就算做好了驻村工作。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
(一)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而专门面向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完善、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养锻炼其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驾驭经济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开拓创新、抓工作落实、拒腐防变的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营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氛围。针对驻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至关重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农村在改变,村干部在改变,农村工作也在改变,用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变化发展的农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参加适当适量科学的教育培训对于驻村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进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应该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可以组织驻村干部参加集中教育培训,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授课,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法律、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等等,另一方面机关可以组织村级干部来讲讲村干部所期望的驻村干部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也可以邀请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来谈谈驻村心得,交流农村工作方法。二是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驻村干部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如新农村建设相关信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现代科技知识、乡镇工作法律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知识、领导科学知识等等,然后对课程设臵、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增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的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由干部自己来选择修哪些课程,以怎样的形式来修,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二)健全驻村工作机制。
“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想有成效、获长效,必须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尤其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工作机制制度上推陈出新、切中要害。
1、强化激励机制。驻村干部多层次的结构构成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求应该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表扬及物质奖励,如开展“十佳驻村干部”评选活动,而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更好地形成“能上能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交流机制。驻村不等于“下放”,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驻村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通过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分化“小团体”,消除排外思想,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奋发向上,克难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乡镇干部与县级机关干部进行交流,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
3、健全考核制度。考核要确保公正、公平,这一点在基层工作中至关重要。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可以采用“村民考乡官”的方式,从村民代表、乡镇干部和乡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并从新农村建设、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采取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
4、明确驻村干部职责。把责任分到每个驻村干部身上,使其切实挑起重担,“愿抓、敢抓、会抓”农村工作。驻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扶”。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等等。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四是帮扶。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5、建立驻村干部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驻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驻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驻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驻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干部办公室,公开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6、建立驻村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驻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三)加强驻村干部作风建设。
要使驻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要重时间、重方法、重实效,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驻村不联户,驻村不联心”的状况,转变工作作风。
一要注重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中心工作需要和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行政村多的乡镇和行政村少的乡镇,近郊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5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15天的驻村时间。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二要注重方法。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要注重实效。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驻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第五篇:关于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村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村干部直接主导着农村的生机与活力。有什么样的村干部,就有什么样的村风村貌和发展氛围。村干部本身是农民,决定了他与农民愿望天然相通,最知道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农民的真正拥护与欢迎。这样长期潜移默化,村干部自然地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真实具体地代表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他思想解放,敢闯敢干,村里就会时时处处漾溢着发展的气氛、创新的气氛。而且,一个精明的村干部,不会让村里闲下来,不会让村里死水一潭,总能有一些新思路、新信息、新技术,并用亲身示范把群众组织发动起来,搞得村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许多新工作要做,有的马上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有的要农民暂时做出贡献和牺牲。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就会发生冲突。怎么办?就是让村干部去带头,去引导,通过村干部亲身示范打开局面,把潜存在农村的生产力激发出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内生力量。
一、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1、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
在文化程度构成上,初中、高中多,小学和大专少。从年龄结构上来看40岁以下的中青年少,整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的村干部表现为:一是工作盲目性强,思想观念转变难,对新事物、新知识接受慢。二是政治理论、业务素质不高。有些村干部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不学理论,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情。表现为宗旨意识不强,服务意识缺乏,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三是缺乏引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
2、村干部思想观念滞后,工作方式不适应当前农村新形势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需求都已发生变化,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传统的农村工作方式已不适应农村新形势的不断发展。然而,有的村干部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突破个人的局部经验和思维定势,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经济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有的村干部求稳怕乱思想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视而不见,不知道山外有山,对外地、外村、外乡镇的新经验、新做法漠然视之,开拓创新精神不强。有的工作被动,精众神状态不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魄力,习惯于按上级指示想事,按行政命令办事,不善于动脑筋、想点子,找信息、跑路子,对新形势下如何带领农民致富、建设新农村的办法不多。由于绝大多数村干部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低层次文化结构占据着村干部队伍的主体地位,岗位需要的政策、法律、经济、科技知识较为欠缺。
3、村干部处境不尽人意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村干部的报酬偏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长年累月工作在农村第一线,需要承担大量复杂的工作,条件艰苦、生活清苦,而他们的经济待遇明显偏低,有的甚至还不能及时兑现,与外出打工者和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目前村干部后顾之忧相当严重,任职期间待遇偏低,卸任后待遇没有保障,村干部往往是在没有较为稳定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为党做工作、讲奉献,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在一部分率先富起来的人对群众所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下,有部分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向个人利益方面发生倾斜,存在不愿尽责任的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必须实实在在考虑他们的待遇问题。
二是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上级各项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计划生育、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征地拆迁、社保扩面、征地款分配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在领导与群众之间两头受气,工作难度大。需要跑断腿、磨破嘴,软的不奏效,硬的又不行,村干部对此感到十分为难。
三是出口渠道不畅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优秀村干部的进一步发展受阻。过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干得好的可以到机关、企业任职,现在机关人事制度的改革,村干部很难变成“公家人”,其上升出路已基本被封死。其次能力平庸的村干部调整难。一方面村干部“能上能下”选拔任用机制尚未健全,对不合格村干部的下岗缺乏硬性的规程约束;另一方面,受后备村干部人数不足的牵制以及没有正常的出口台阶,从维持现状出发,对这部分干部只能保留迁就。再次村干部内部的正常晋升慢。按照目前的政策,村干部发展的顶峰是担任支部书记,因此,称职的村书记往往占住位置,一做就是十年、二十年,直至退休。村书记不流动,下面的村主任及其他的村干部就难以晋升递补。
4、后备干部队伍不足,选人视野相对较窄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工作尚在调整时期还末真正进入正规,为此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导致村干部空缺现象时有发生,后备干部严重匮乏,存在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村干部队伍建设。村干部队伍的后继乏人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有能力先富起来的人员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能力强的干部人才的余地越来越小。
二是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主要是面子问题,宁愿在外面打工也不回乡。即使有些回到农村,也不愿长期呆在村里甘当村干部。
三是部分仍留在村里办企业或搞其它副业的能人,怕当村干部影响自己事业的发展,或怕得罪人,不愿当村干部。由于村庄精英阶层和青年人才的流失,或不愿当村干部,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
5、村干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村干部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管理机制不完善和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两委”协调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在一些村,“两委”之间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之间各吹各的号,互不支持、互出难题,形成“两驾马车”、“两张皮”现象,造成班子不团结和工作难以开展,使党的执政意志无法在经过合法选举产生的基层组织得到贯彻落实。大量的情况表明,少数村庄“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表现在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与管理由谁说了算、按什么程序办上,根子出在缺乏一套借助村民自治形式扩大基层民主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当然,村干部不团结的原因还有个人素质以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从营造一个规范协调的“两委”工作氛围入手,探索一套实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统一的规范化制度体系,使之既能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又能体现农民当家作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时代要求,就成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关键环节。
二是上级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发展上而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不够,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和规划,重选用,轻培养,重调整,轻帮教,抓一阵,松一阵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村干部任职期间,上级党组织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没有常态化。
三是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乡村民主选举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已全面展开,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发展还显得相对滞后。在一些地方,民主选举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存在严重脱节,缺乏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手段和措施,如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问题,对民选村官的监督制约和罢免问题。
6、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出现的问题
村干部每届三年,时间太短,不利于农村的发展稳定。村干部在这三年中,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干工作,第三年又要准备选举。村干部的身份是农民,有的村干部因此产生悲观情绪,说是:“村干部真没干头,三年一到就发愁。谁晓得走还是留,不如回家放老牛。”新形势下农村情况非常复杂,村里的工作难度大,村干部在三年中有两年忙着选举,不利于有效开展工作,带领村民致富难以做到。
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是农村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1、拓宽选人视野,改善队伍结构
一是不拘一格选人用人。要按照“有本事、靠得住、群众公认”的标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两推一选”选举支部书记和“海选”村委会的办法,扩大村干部选任的民主,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
二是加强村级主要干部的交流,即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异地任职,这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化解那里的矛盾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目前,选拔村干部眼光只局限留在农村里的人。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如科技示范户和农产品生产营销大户)、复员军人、回乡青年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也可以由机关干部兼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目的是用其先进的理念、广博的知识、科学的管理,引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开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新局面。我镇建议:做好这项工作,应尽快出台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的具体办法,规定大学生到村里任职三年以上,经过考核,干得好的可以直接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以便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把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村企业管理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特别是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管理能手,以及公推公选落选人员中素质较好的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认真做好在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村干部的“双培”工作,发展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按照村干部职数1:1的比例,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每年对入库管理对象进行一次考核,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后备干部跟踪培养制度和乡镇班子成员结对制度,积极为他们学习培训、锻炼提高创造条件,条件成熟的及时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实事求是地讲,村里直接选上的干部,固然不是最差的,但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也与工作要求有差距,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条件下农村干部与村民个人利益关系不是十分直接,也不可能为所有村民直接服务。村民民主推选干部,往往是先选近的,“远亲不如近邻”;其次是亲的,毕竟“打断骨头连着筋”,从工作出发、有大局意识的村民还主导不了选举方向。因此,新选上的干部,要成为合格的干部,还要经过党的集中教育培养。长期担任村干部、也得到群众认可的,也普遍存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也有诸多的“不符合”、“不适应”。而且任职越长的干部,经验主义倾向越严重,思维习惯、工作方法保守性越大,要与时俱进没有继续教育是不行的。
要尽快制定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设立村干部培训的专项基金,建立和完善“村官培训,政府卖单”的机制。
一是要搞好常规培训,重点抓好党校轮训。
二是要实行资格认证培训。对新上任的村支书和村主任由县组织任职资格培训和岗位素质培训。搞好对村级后备干部培训,凡列为村级后备干部的,必须经县以上基地培训,方具备村干部的任职资格。
三是加强经常性培训。县委组织部要会同涉农、经济等部门,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村干部培训基地建设。镇党委要结合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学习、电教片播放收看、定期检查等制度,组织村干部认真学习上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做出的重大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四是要推行“菜单式”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村干部设计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实现按需培训,大力培养实用性、技能性的人才。
五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要把未达到高中学历的村干部和45岁以下的党员全部纳入职高教育的范畴,让他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经济管理、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培训学费采取财政出一点、县党费解决一点、乡村补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解决。同时,要鼓励村干部参加电大、农函大等学历教育
3、扩大基层民主,转变工作方式
一是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要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凡属会议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经会议讨论通过方可付诸实施,否则一律视为无效决策。特别是在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履行程序,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变味走调的现象。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二是要加强民主监督。要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
4、妥善处理好“两委”的关系
要理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解决“两委”之间不协调的问题。村级班子是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的核心,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班子只有团结好,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5、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队伍管理
一是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村“两委”班子及班子主要领导每年要进行一次述职,由镇党委组织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以及老干部的代表听取述职情况并进行民主评议。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要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要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两委”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
二是建议延长村干部每届任期。目前,上至中央下到基层政府,每届任期都是五年,到村一级每届任期是三年。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都是五年,三年就换村干部,五年的奋斗目标还没有完成就换人,不利于工作开展。建议村里的主要干部村支书、村主任每届任期五年,其他的村干部每届任期可以是三年。
三是建立和完善村主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要对村主职干部每届任期内的实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审计结果作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奖惩、去留的重要依据。
四是建立村干部任职回避制度,避免村“两委”班子家族化。村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有以上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个村同时担任村定员干部职务。
五是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要强化职责任务,搞好协调分工,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好以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用制度、规则、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6、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
一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要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制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制度,对业绩突出的不仅要大力宣传表彰,而且在经济上给予重奖,适当拉开档次,坚决破除“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二是政策保障机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当出台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切实改善村干部的经济待遇,逐步提高收入水平。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村干部对要求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呼声很高。离职村干部面临的既有身份转变,也有经济窘迫。“村官”离岗后,他又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除了种地,啥收入也没有。用村里人话来说,“台上十年功,下台一场空”;“辛辛苦苦几十年,还得回家去种田”;“干的是硬任务,端的是泥饭碗”;“在职没奔头,离职没靠头”。我们要设法建立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障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健全约束机制。要始终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根据转变职能和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的总要求,制定村干部履行职责行为、个人经济和生活行为规范,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强化机制内的约束和群众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矫正权利运行轨迹。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要给予适当补助。
四是建议要加大对村级组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化解历史债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兑现村干部经济待遇所需要资金,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