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时间:2019-05-12 21:0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育猪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育猪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第一篇:保育猪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保育猪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近段时间走啦很多猪场,跟很多养猪老板交流,有30℅的老板说保育栏的猪不好养,死亡率较高;有45℅的老板说保育栏的猪好养,死亡率很少;还有25℅的老板说保育栏的猪一般好养,死亡率正常。根据我们跟养猪的交流和现场查看,就保育栏保育猪不好养的这种情况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出现保育栏仔猪不好养,死亡率高的仔猪,通过现场查看主要情况:

1.一般进保育栏3-4天后开始出现症状,症状为:仔猪参差不齐,进行性消瘦,毛色枯萎、错乱,生长迟缓,弓背、呼吸困难、喘气;后退走路摇摆,甚至有的关节肿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有些甚至带青色;腹泻,有些仔猪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皮肤苍白、贫血、部分猪出现黄疸症状;有些出现肾皮炎综合征,几天或数天后及其消瘦,虚脱至衰竭死亡,死后腹部发红或呈紫色。

2.病死猪解剖:肺脏肿胀,质度坚硬似橡皮样,其上面散在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实变区。肝变硬、发暗、有些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肾脏水肿、呈灰白色,皮质部有白色病灶。脾脏轻度肿胀,胃的食管区戮膜水肿,有大片溃疡形成。小肠呈鸡肠样,盲肠和结肠赫血、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4至5倍,切面为灰黄色,可见出血。特别是腹股沟、纵隔、肺门和肠系膜与领下淋巴结病变明显。可见胸膜炎、胸腔积水、腹膜炎,心包积水、心肌出血等,有些关节腔有胶质状液体甚至出现化脓性液体

二、诊断分析

1.从症状和病理解剖来看,主要是出现断奶仔猪综合征,当然这种综合征是由多种病毒和细菌作用致病的结果:最先感染的可能是圆环病毒,以圆环病毒为主导,然后继发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支原体等

2.从一般保育栏仔猪出现症状的时间来看,主要是进保育栏期间仔猪应激。这种应激包括环境改变,突然饲料的改变,饲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在原先没有做好圆环病毒疫苗的情况下,最先发生圆环病毒病,一旦发生圆环病毒病,整个仔猪的免疫系统被受到致命的伤害,使仔猪的免疫力更加下降,接连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喘气病,最后出现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生导致最后死亡。

三、危害分析

1.死亡率高,成活率低,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有些猪场保育猪的死亡率达到30℅-40℅,一些猪场老板感到非常头痛,不知所措。

2.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低,猪场保育栏的仔猪一旦感染圆环病毒或发生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仔猪长速大大折扣,严重影响仔猪的整齐度,保育时间须得延长,甚至有些育肥,延长出栏时间,浪费大量的饲料,料肉比不堪计算。

四、发生原因

1.应激;应激会导致仔猪的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下降,感染病毒和细菌。

2.疫苗:通过调查,保育栏仔猪不好养的大部分是没有接种过疫苗,特别是没有接种圆环病毒疫苗,或者说只接种一次。

3.仔猪断奶进保育栏期间采取保健措施。由于近两年行情的影响,猪场对药物保健不太重视,甚至对消毒措施都不感兴趣,过度的考虑成本,而导致猪场的猪的健康状况下降;对保育猪也是如此,想来个侥幸心理,能不发生就不做药物保健,一发生再说。

4.卫生状况等环境,环境卫生状况差,潮湿、阴暗、氨气过重,温度没有达到保育猪所需要的温度等等,也会导致保育猪的疾病发生。

5.营养状况:走过好几家猪场,说保育猪不好养,在与饲养员交流时说老板不让喂饱,一天 饲喂,甚至更少。保育猪的营养是根本,一定要保证保育猪的营养需要,特别是正在发育阶段,一定要保证仔猪的营养需求,还要考虑营养的全面平衡,这样才能保证仔猪的抵抗力。

五、保育猪疾病的防控

1.疫苗一定要做好,在产房时该做的疫苗,一定要做好,对于圆环疫苗,还是接种为好,而且要做两次:一般在仔猪2-3周做一次,3周后再做一次。

2.断奶前把栏舍卫生消毒好,栏舍温度要调试好,最好调到最适合于保育猪生活生长的温度,进入保育舍当天栏舍的温度要达到25℃,以后要保持在22℃-24℃

3.做好药物保健工作,转群前三天-转群后7天,饮水中添加‘维立康’;转群当天饲料中添加‘比龙副清’和‘优乐欣’,每吨饲料添加:比龙副清1公斤+优乐欣0.5公斤。在转入小猪栏之前三天-转栏后五天,每吨饲料添加:比龙副清1公斤+优乐欣1公斤

保育猪的健康问题是整个猪场的关键,直接影响猪的生长与育肥速度,关系到整个猪场整体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只有提高保育猪的健康水平,才能给生猪育肥和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提高饲料报酬,缩短饲养时间,提高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给保育猪一个健康生活成长的环境,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搞好正常的药物保健,使保育猪健康茁壮成长。

第二篇:保育猪疾病问题及防控措施

保育猪疾病问题及防控措施

目前保育猪问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死亡率高或损失大,发热,发红,肿腿,神经症状、衰竭、死亡。

1导致保育猪患病的病原分析

1.1病毒因素及其临床表现

蓝耳病:呼吸道问题、耳部皮肤末端发紫。

伪狂犬病:可能出现神经症状。

圆环病毒病:消瘦,呼吸道问题,发热。

猪瘟:皮肤发红(高热病?)。

1.2细菌因素

副猪嗜血杆菌病:呼吸道,神经症状,关节问题。

链球菌病:败血症状,神经症状,关节肿大。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呼吸道问题、呕吐。保育猪发生该类症状的原因

首先注意饲料问题,尤其是玉米黄曲霉毒素、玉米赤烯酮含量超标,按照老标准,没有超标;按照新的标准和欧盟标准,超标。

其次,母源抗体消失,病原感染,转群和断奶的应激,饲养密度增加,空气质量不良等也会造成保育猪发病。保育猪常见疾病案例

3.1猪瘟

临床症状

急性败血型猪瘟——主要发生于保育猪和育肥猪。

慢性型猪瘟——腹泻症状;纽扣状溃疡。

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可以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出现流产、产死胎和弱仔,先天感染使带毒猪发生免疫耐受,给免疫预防带来困难。

猪瘟与其他细菌疾病混合发生,是当前猪瘟发生的特点之一。

症状:皮肤充血出血,败血症状;胃溃疡;回盲瓣纽扣状溃疡;肺出血点;喉头出血点;肾脏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扁桃体坏死;淋巴结切面出血。

猪瘟频发的原因

主要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感染以及一些饲料霉变等因素,导致猪免疫力下降,感染野毒株所致;部分原因是疫苗质量(冷链系统不完善)、稀释后放置时间过长,免疫程序不合理所致。

野毒株在种猪群中持续存在,引起种猪群免疫效果降低,产出带毒仔猪,造成猪瘟病毒在猪场中循环传播。

发生了猪瘟后,如何控制?

健康猪:接种猪瘟疫苗;控制其他混合感染。病猪可以用康复猪或多次免疫的母猪血清,保育猪10毫升,育肥猪15毫升。

疫苗的选择:脾淋苗更适合于紧急接种,1头份;其次,4~6头份细胞苗。

控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最为常见。采用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或氟苯尼考饮水

3.2副猪嗜血杆菌病

我国流行的优势血清型还是血清4型和5型,不能分型的菌株逐渐增多,占30%左右。疫苗一定要与流行的血清型一致。

哪个阶段的猪最容易发生?

主要是5周龄~8周龄的猪。原因是母源抗体的保护力下降。有时产房里的小猪发生,显著的肺脏粘连。

诊断(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

HPS菌株敏感药物的使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双头孢)的效果比较好,也可用氟苯尼考类-万特肺灵,纽氟罗...头胞类药物:个体治疗

免疫程序

如果本病仅在保育舍发生,小猪:14~16日龄免疫;必要时,36日龄加强免疫;

母猪:产前1个月,如果产房小猪出现本病。

疫苗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

3.3猪圆环病毒病防控措施

圆环病毒与蓝耳病毒之间的关系

圆环病毒感染,降低蓝耳活疫苗的效果;蓝耳病毒感染后,促进圆环病毒在体内的增殖和分布。

临床症状

①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临床表现:发热,消瘦,衰竭。

病理变化:脾脏、淋巴结肿大、肠系膜和肺间质水肿(肺炎)。

②皮炎与肾病综合症(PDNS)

影响种猪的外观,死亡率低,可以自行康复;圆环斑:紫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的界限清楚;猪无痒感;皮肤不呈油腻状(干躁),本质上是一种过敏反应(早期感染后,再次感染)。

防治措施

控制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与链球菌的感染,疫苗与药物的配合使用。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的饲料(原料);减少不必要的注射给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疫苗只起预防作用,不能作为治疗目的。

4.总 结

保育猪问题解决之道:从产房开始,准确诊断,推荐免疫与保健程序。.0日龄:伪狂犬病苗HB疫苗滴鼻接种。

7日龄:支原体(如南京天邦,胸腔注射)。

16日龄:副猪嗜血杆菌苗肌肉注射。

21日龄:猪瘟(细胞苗,4头份)。

28日龄:圆环病毒(?)。

药物保健:敏感药物(双头孢、替米考星,饮水一周)。

35~45日龄:伪狂犬病HB98注射。5 感言

上等的医生只看病理变化就下药;二等的医生是看诊断报告和临床症状下药;三等的医生只看诊断报告,不看临床就下药。所以诊断报告必须结合临床。

疫苗效果评价的标准,不是看实验室的攻毒报告,而是看猪的成活率,饲料转化率和猪的整齐度。猪病是我们管理不当所带来的。

本文作者:何启盖(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疾病控制岗位专家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授)

第三篇:保育仔猪疾病防控体会

保育仔猪疾病防控体会

发布时间:2009-03-23 作者:lybadm 信息来源:中国养猪第一网 点击率:149次

白世萍,刘德旺

问病哪得多如许,体弱菌杂多应激。釜底抽薪是良方,营养环境和管理。猪难养,保育猪更难养,难就难在病多,难就难在病来时防不胜防。但是,多年的经验证明,如果明白了保育猪发病的原因,如果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育猪的病完全可以控制。1保育猪多病的原因

1.1疾病复杂,仔猪免疫力低下疾病复杂是保育阶段最主要的问题,如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腹泻、水肿病等,而最常见也最难处理的是圆环病毒和蓝耳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综合感染。

仔猪自身的免疫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母猪奶水由母体传递:二是通过疫苗注射产生免疫力;三是通过感染后产生免疫力。在断奶后的保育阶段,母乳提供的免疫抗体消失,多数疫苗尚未注射,而由于仔猪体质差,病原感染后往往来不及产生免疫力就已经患病甚至死亡,所以保育阶段是多种疾病的免疫空白期,疾病容易发生也就很自然了。1.2应激因素多而大应激也就是不舒服。任何一种不舒服都会引起猪体的反应。轻微的应激可以使猪得到锻炼,增强猪体抵抗力,但大而多的应激却会使猪无力应对,从而引起猪体不适,甚至发病。断奶后,仔猪的应激因素是最多的。饲料变化的应激:由易消化营养全面的母乳变为仔猪料,仔猪要经历胃肠功能的全面转变.如哺乳阶段仔猪中性的胃环境有利于母乳的消化吸收。而断奶后酸性的胃环境才能有利于饲料的消化:哺乳阶段母乳提供的是全价的营养。可以全部吸收转化,而断奶后的饲料则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营养相对不平衡,许多成分不能消化,增加了胃肠负担。

生长过快的应激:有人说高速生长是最大的应激,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部分组织器官的高速生长需要其他组织器官提供相应的配合.而高速生长时往往使体内组织器官发育不同步,造成身体组织器官发育的不平衡。负担加重的组织器官在无法承受压力时,抵抗力会下降.就会成为最易发病的部分,所以呼吸道病、腹泻、水肿、心力衰竭等病就发生了。环境变化的应激:仔猪在产仔舍时.环境条件很好,有保温箱、垫板、烤灯等提供的小环境。仔猪可以自己调节;而到了保育舍,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不存在了,没有保温箱、垫板、烤灯,温度无法控制;陌生的环境、饲养员、同圈仔猪等,都会给仔猪带来不适应;再加上通风方式、饲喂习惯等的变化.以及过大的密度等都是不利于仔猪的因素。2保育猪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猪饲养的关键有四点:一是接收一批健康的猪,猪本身是干净的;二是增强猪体自身免疫力,使之变得百毒不侵;三是猪舍严格的冲洗消毒.避免不同批次猪疾病的传递;四是适宜的环境,避免因环境而降低猪的免疫力。根据猪群现场管理的经验,我们总结了保育饲养的五个字,概括了保育猪的管理要点。

2.1突:指温度的突起在仔猪断奶和转群时,突然将猪舍温度提高,高于原环境2℃~3℃,常规日龄(28—35)断奶的猪温度可提高到28℃。因为温度对猪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而真正起作用的却是猪的有效温度,也就是猪能感受到的温度。原因一: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空气中的温度.但却看不到猪的有效温度,许多因素可影响到猪的有效温度,如地板类型,木制地板可使有效温度提高5℃.而水泥地板却会使有效温度降低5℃,漏缝地板可使有效温度降低2℃;断奶或转群前,一般产房都有保温箱,有垫板,尽管猪舍温度不高,但仔猪的有效温度却不低,所以一切正常,而转入保育舍后,一般都是保育床,仔猪在漏缝地板上躺卧,有效温度比空气温度还要低,提高舍温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原因二:断奶或转群后,猪因大量应激,会出现采食量减少现象,处于饥饿状态,猪在饥饿时对温度更敏感,需要更高的温度。原因三:温度适中或略高,可使仔猪均匀躺卧,不至因低温相互挤堆,增加疾病的感染机会。有人会说在生产上.每个猪场都达到28℃是不可行的,因为多数猪场没有这样的条件。但要注意我们一再提起的“有效温度”.也就是猪舍不能达到绝对的28℃,但可以达到相对的28℃,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个红外线灯泡可以使局部达到28℃,一块木垫板可使猪有效温度达到28℃,一个简易的遮风设施可使仔猪不受冷风吹袭(风可使猪的有效温度降低)等,各猪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2.2差:温差和营养落差

2.2.1温差是指转群前后的温差。指断奶前后的温差,指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在温差的把握上,我们提出的控温措施正与自然条件相反,即转群后的温度稍高于转群前的温度,断奶后的温度稍高于断奶前的温度.晚上温度尽可能高于白天的温度。因为前两种是应激最大的两次,每次应激都会出现采食量减少.采食量减少则能量供应不足。也就是饿肚子时更会感到寒冷。所以这时给猪适当提高温度是非常必要的;而晚上应比白天温度高。是因为猪在睡觉时对温度的需求高于活动时。比如同一间空调屋子.白天人可以自由活动,不论坐卧立都不会感到冷,而在夜间则必须盖被子。所以在前三种情况下,将舍温提高l°C~2°C是有好处的。而如果在上面三种情况下,温度较以前低,则加重了对猪的应激。

2.2.2营养落差是指营养浓度的差异。猪在保育阶段是营养变化最频繁的时期,仔猪从液体的母乳转化为固体的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营养变化相当大。如一个人下楼,走楼梯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没什么不舒服;而如果直接从二楼跳到地面,身体好的可能没事,一般人会摔坏,或断腿,或头破,轻者受伤,重者丧命。猪的营养也是这个道理,如直接将断奶料一离乳健换成仔猪料.易消化的变成不易消化的是一个落差;(离乳健中动物性蛋白比例很大,而仔猪料中很小;离乳健中乳糖含量高,仔猪料中没有)营养全面的变成营养不全面的.又是一个落差;(仔猪料赖氨酸浓度只有0.9%,而离乳健赖氨酸浓度为1.5%,而二者的蛋白含量只差一个百分点)离乳健中有高级香味剂,仔猪料中只是普通的香味剂,是味道的落差;离乳健用大量的膨化原料,颗粒很细,仔猪料颗粒大,多为生料,是口感的落差。所有的落差集中到猪身上就可能是,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消化不良引发腹泻或减重:营养不足导致一些营养缺乏症或疾病。2.3散:是指分散应激

保育阶段特别是转群前后是猪一生中应激最大也是最多的时期,分散应激可大大减轻猪的发病率。猪断奶后的主要应激有这么几种:一是母仔分离的应激.二是母乳换成固体料的应激,三是环境变化的应激,四是给猪注射疫苗,五是抓猪、转运、合群争斗等的应激。在生产上,把上面这五种应激因素分别在不同时期出现,也就达到了分散应激的目的。比如常规28天断奶,可以在28天断奶,让母猪下床,但把仔猪留在产床上,到35天时再转入保育舍;转群时,让保育舍的环境与产房尽可能接近,转群时仍沿用在产仔舍的饲料:在转群前后一周,不进行任何一种疫苗注射:从断奶到保育结束.先后使用断奶料、保育料、仔猪料。饲料从营养到口感都是逐渐过渡,过渡时间可延长到五到七天。这样,几种大的应激在不同时期出现.仔猪可以逐渐适应,不致因无法适应而发病。

2.4全:是指全时全出 只有全进全出,才可能做到彻底清理消毒,才可能将原猪舍的病原彻底消灭。全进全出的意义更大在于清理消毒的彻底性。如果全进全出了但没有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就失去了全进全出的意义.无法避免疾病的横向传播。彻底清理消毒,是要做到不留下上批猪的任何一些东西,如漏缝板缝隙遗留的粪渣,饮水器舌头上的残物,料槽角落中的剩料,电线上面的苍蝇屎等,上面任何一个粗心都有可能成为下批猪致病的根源。2.5卡:是指严把进舍猪质量关

保证进舍的每一头仔猪都是健康的。猪群发病一般都是先从部分弱猪开始,进而大面积扩散,进舍病猪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因为发病猪会不断地向外散发病原,通过它的活动、采食、饮水、呼吸等不断向周围排放病原。消毒不彻底时,病原是静止的,但病猪排放的病原是活动的:人或其他途径带进的病原是远距离的,而猪之间的传播是近距离的:根除其他病因是低价的.而根除这个病因则是高价的,因不论治疗或淘汰都需要相当高的费用。

如果没有原猪舍遗留的病原,没有猪本身带进的病原.猪生存在舒适的环境,吃的是全价而可口的饲料,没有意外的伤害,也就是消除了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猪病从何而来? 3保育期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1呼吸道病 在进行培训时,我们不止一次问过同一个问题,“对猪来说,什么营养最重要?”,回答各种各样,有说蛋白质的,有说氨基酸的,有说维生素的等。我们最后总结时说,上面的几种营养都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排序的话,氧气、水、能量才是最重要的营养.因为断绝氧气,猪会在几分钟内死亡,缺水可维持一周,缺能量可维持半月,而缺其他营养可以维持更多时间。氧气缺乏时会出现氧气缺乏症,而氧气缺乏症的典型症状是呼吸道障碍.也就是常说的呼吸道病。

所以说保育阶段呼吸道病的根除,必须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来保证,而这正是现在保育阶段最难解决的问题。秋冬以后,外界气温降低,为保温需要猪舍封闭严实,舍内外气体交换减少,舍内氧气消耗后得不到及时补充。一个猪一天大约需要0.2千克左右氧气,量可以说很小,只需一立方米空气就能满足,但对于一个只占有两立方米空间的保育猪来说,就相当于消耗了其中的一半。

因此解决保育阶段的呼吸道病,首先要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再加上前面所述的相关措施,没有病原的侵入,保育阶段应该是非常太平的阶段。3.2腹泻

对于腹泻,我们也认为与猪自身的体质。与猪的饲养方式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而直接原因则是猪消化道电解质失衡.而引起死亡的直接因素是因严重脱水而导致的血循环及代谢障碍。腹泻的一种情况和小肠的吸收有关。当小肠绒毛变短或变少.吸收则受到影响.大量不能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是以电解质的形式存在于肠道中,使得肠道内电解质浓度升高。按照电解质平衡原理.水分只能从体内组织渗出到肠道中才能保持电解质平衡,这样体内的水分被渗入肠道并排出体外,就形成了腹泻。

腹泻的另一种情况则和消化液有关。正常情况下,消化液的分泌是在肠道受刺激后进行的.也就是就只要肠道受刺激就会产生消化液的分泌,这样在非消化的情况下也会刺激消化液分泌。如肠道内积存有毒物质,会刺激肠道蠕动以便及时排出:如肠道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出现大面积坏死,因疼痛等原因会刺激肠蠕动。引起消化液分泌;而如果同时小肠绒毛被破坏,吸收功能大大降低,消化液中的有效成分也不会被吸收人体内,只好排出体外,也会形成腹泻。

上面两种情况是保育阶段最易出现的,由液体易消化吸收的母乳变为粗糙而难消化的固体饲料、因免疫功能差易受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都会使小肠绒毛很容易变短,使消化吸收功能变差,所以选择一种优质的断奶饲料并保持干净卫生舒适的环境是防止断奶仔猪腹泻的最主要因素。3.3水肿病

水肿病是保育阶段常见的一种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而且所死仔猪多是体型好、生长快速的健壮仔猪.给各猪场造成了很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相关人员的情绪和信心。针对水肿病,人们按资料上介绍的办法进行防治往往效果不佳,如注射水肿疫苗、料中添加抗生素或病后注射抗生素等;我们也曾多次遇到水肿病的发生。现将各猪场较成功的疗法介绍如下:

3.3.1做好饲料过渡工作。因为水肿病多是因消化道菌群结构紊乱,大肠杆菌产生大量毒素引起水代谢障碍引发的。而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往往和饲料变化突然,肠道不能及时适应有关。在饲料过渡时.一是要减少两种饲料的营养落差.二是延长过渡时间,使肠道对新饲料逐渐适应,可明显减少水肿病的发生。

3.3.2增加硒和维生素E的供应。可采用料中添加或注射方式补充。3.3.3防止保育舍湿度过大。据我们了解,水肿病的发生往往和猪舍潮湿相关联,因为潮湿的空气会减少通过呼吸排出水分。

3.3.4饲料中添加活性炭.可有效防止水肿病的发生,特别是在水肿病发生后.对未发仔猪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另外,在发病后,减少饲料饲喂量或用炒熟的玉米加工饲料,也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3.3.5对发病仔猪以毒攻毒.强制性使其腹泻,可以减少发病猪的损失。

3.3.6卡那霉素(25毫克/毫升)2毫升、5%碳酸氢钠30毫升、25%葡萄糖液40升,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可将已出现水肿但神经症状不严重的仔猪挽救过来。3.4圆环病毒

其实圆环病毒的危害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因为单纯的圆环病毒感染对猪的危害并不大,而是圆环病毒与蓝耳病毒同时感染后可造成猪免疫力降低,一些病原乘机侵害猪体,引起猪的混合感染,这是圆环病毒造成猪群死亡的主要因素。

下面是我们在对许多猪场预防圆环病毒病的一些体会:

3.4.1养:注重营养、环境控制、饲养管理,按照保育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坚决执行,使得猪群有坚强的免疫力。特别是在操作时注重每一个细节,空舍消毒时将所有床板掀起后冲洗,饮水器的消毒是将其取下后放在消毒水中浸泡.为仔猪准备的垫板需要冲洗后在5%水碱水中浸泡二十分钟后晾干后方可使用,饲料更换时则必须采取长时间过渡的措施,保育期间尽可能不打或少打疫苗,以防疫苗反应引起猪免疫力低下等。

3.4.2防:药物预防是防止继发感染的手段.许多药物组合在防止继发感染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没有继发感染.猪群的损失就小得多了。药物预防主要用在猪群免疫力最低的阶段或最易被感染的阶段,如断奶转群前后、五十日龄前后等。

3.4.3治:如果保育阶段出现因圆环病毒感染的症状,则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因为圆环病毒感染后的继发感染症状很多.往往难以确定是哪种疾病.所以治疗时除对症治疗外,及早进行综合治疗是最好的解决途经。

在病初发时,每天上班,将猪群检查列为第一工作,发现有症状的猪作上标记,等时间充足时进行治疗:给有症状的猪注射长效广谱抗生素,如得米先、长效治菌磺、氟苯尼考等;如出现病情扩散,则要同时采取料中加药或水中加药的措施,对全群进行治疗性预防;病情面积大时,则需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与果断地淘汰;将病猪与健猪分开,防止相互间传染;而淘汰则将病猪彻底清理出场,是消除病原的最有效手段。最后借用一位营养专家的话:“如果保育猪养好了,你想不赚钱都难。”

第四篇: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控策略

最近几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发病流行特点:a.发病日龄提前,以前PRDC又称“18周龄墙”,目前在保育期甚至哺乳仔猪已开始表现:打喷嚏、流鼻涕、泪斑、结膜炎、咳嗽、腹式呼吸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而往往最为严重的就是保育后期及育成前期。b.PRDC全年均有发生,在流感易发的秋季与春季发病较严重,夏季病例多见胃溃疡。c.多病原混合感染,传染速度快、范围广、病情严重。各生长阶段猪群生长不均匀,个体大小参差不齐,患猪表现消瘦毛长、皮肤苍白、拱背、腹式呼吸等症状。发病猪场的种猪群还可能出现母猪流产、早产、死产,返情率高等繁殖障碍现象。PRDC的现场诊断(一)传染因素1.临床准确地观察是确认疾病和进行疾病监控的基础,仔细掌握疾病的发病流行特点。2.对病、死猪的病理学研究:①剖检急性感染猪及慢性感染猪只:初步诊断原发及继发病原。②横向尸检:对各生产线,不同年龄段猪群抽检,通过病变和病原类别来确定主病因。3.结合血清学检测或病原学诊断:如发病日龄前后的PRRS-Ab水平,猪瘟抗原检测,伪狂犬病野毒基因检测,附红细胞体及衣原体检测等,协同诊断。(二)环境因素 猪舍设计及保温通风设备、猪舍内小气候环境,空气质量及灰尘。(三)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及混养,生物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日粮因素及害虫控制等。PRDC的综合防制措施(一)疫苗注射1.支原体(喘气病)疫苗:建议使用进口肺炎支原体苗,仔猪2周及4周龄免疫,各1头份/头。2.萎鼻疫苗:建议使用萎鼻疫苗在母猪产前7周、3周二次免疫,各2ml/头;11月至第二年4月,仔猪2周龄一次免疫。3.PRRS苗:使用要慎重,当保育期猪群并发细菌感染时,用PRRS疫苗预防更严重的疾病具有经济效益。但如果在疾病发生后好长时间再用疫苗于该日龄仔猪则无经济效益。4.伪狂犬疫苗用于生长期猪预防育肥猪的继发呼吸道感染具有经济效益,单或双基因缺失弱毒苗,8周及12周龄免疫,各1头份/头。5.自家组织灭活苗:当保育期猪群多病原并发感染,病情严重难以控制时用。(二)投药预防控制计划1.原则:a.针对支原体肺炎,预防重于治疗。b.所选药品应可以强化巨噬细胞功能,投药后肺组织浓度高。如:大环内脂类。c.重点阶段策略用药,母猪怀孕后期及哺乳期投药,降低垂直感染,保育阶段投药,降低水平感染及二次性感染。2.一般最常用药品:a.泰乐菌素110ppm(或配磺胺二甲嘧啶110ppm)b.泰妙菌素100-150ppm(或配金霉素300-400ppm)c.中草药添加剂3.建议用药阶段:①公猪、妊娠母猪及后备种猪:每月饲料加药1周或更长时间。②母猪:产前1周、产后1周及断奶后1周投喂治疗量加药料。③教槽料及保育料:投喂治疗量加药料。④13周龄及17周龄或保育转生长舍、生长舍转育肥舍后1周投喂加药饲料。⑤断奶后1周的仔猪,用泰妙菌素及阿莫西林100ppm饮水连用1周。⑥哺乳仔猪实行土霉素或磺胺药三针保健计划“3d、7d、21d”0.5ml/头。(三)饲养管理及环境改善1.尽量改变连续流动生产,采用全进全出制。同栋猪舍有多批猪群时,可用彩条布围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放同一批猪。2.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降低猪群密度。3.保持良好通风环境:如改生长育肥舍原砖泥墙为铁栏墙。4.保温及维持正常温度:如热应激淋水降温;日夜温差大可调节双层通风帆布。5.减少应激因子:移栏、混养、换料、注射,减少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氯制剂)。6.各阶段病猪清离现场,隔离治疗或淘汰。治疗可试用本场健康猪血清结合抗菌素。7.定期消毒:车辆、外来人员、猪舍及猪体消毒。

8.搞好卫生,灭鼠、灭蚊蝇。更多请访问http:///

第五篇:陈焕春;全面分析当前猪群疾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

陈焕春;全面分析当前猪群疾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

1、猪群常见三大系统疫病的临床分类

疾病要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非常简单。临床上,猪病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呼吸、消化、繁殖三大系统疾病。三大系统疾病表现形式多样,病原也非常复杂。

首先来说呼吸系统疾病,其引发原因主要是细菌、病毒、寄生虫这三大类。对这三类再进行分类,细菌疾病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支气管波氏杆菌病和支原体病。病毒性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流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寄生虫病主要有猪附红细胞体和弓形虫等疾病。从发病情况来看,弓形虫病在个别地方发生;猪附红细胞体在前几年发病比较严重,目前相对减少了。从全国来看,细菌病和病毒病的发病率仍然比较高,当然,不同养殖场之间仍存在差异。

其次是腹泻病。由细菌引起的腹泻病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细胞内劳森氏菌病、猪痢疾密螺旋体(血痢)和魏氏梭菌等等,不过从目前的发病情况来看,细菌引起的腹泻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病毒引起的腹泻。病毒引起的腹泻病有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目前,发生的腹泻病多是流行性腹泻。由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病有隐孢子虫病、猪鞭虫病、球虫病和蛔虫病。临床发病中,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病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疾病的不可预料性,所以,常规的预防措施是加强消毒,加强产房的温湿度控制,空气的流通,这些方法可以将7日龄内发生腹泻病仔猪的死亡率控制住。虽然加强消毒对流行性腹泻有一定的防控作用,但是目前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对于流行性腹泻,我们从细胞、病原、生物体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生物体上建立细胞的敏感性,然后分离病毒,再将分离到的致病性比较高的病毒在细胞上复制,做成灭活疫苗和攻毒疫苗。从实验效果来看,这种灭活疫苗和攻毒疫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保护率能达到85%—90%,而市场上疫苗的保护率一般在80%。临床上,我们发现,将灭活苗和弱毒苗同时接种,流行性腹泻就能控制住,所以说有的疾病单纯的接种灭活苗或者是弱毒苗都是不理想的。

第三是繁殖障碍性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由病毒病引起,包括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日本乙型脑炎、圆环病毒和细小病毒病。细菌性疾病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较少可以忽略不计。寄生虫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基本上只有猪弓形虫病。所以,对于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就要区分是何种病毒引起的。

总而言之,每个养殖场不论大小,所出现的疾病都可以归结为呼吸、消化和繁殖障碍性疾病这三大类,诊断时,可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角度进行区分,另外,也需要考虑非传染性因素,如饲料和管理等。

2、当前猪病流行的现状2.1猪群老病新发,不断出现,危害日趋严重

疾病就两种情况:一个是老的病原发生新变异,出现新的症状:另一个是新发病原。这两种情况的防治原则是把病原控制做到位。只有把病原的控制做到位,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效果也才能立竿见影。

老病新发且不断出现的几类疾病:一是猪群腹泻。原发性肠道病原有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脑脊髓炎病毒、诺如病毒。继发性腹泻的病原有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Ⅱ型病毒。二是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毒gC、gE等多抗原位点发生变异,免疫原性增强,属强株。三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这主要包括Ⅱ型传染性胸膜肺炎和Ⅶ型传染性胸膜肺炎。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些疾病的发生频率比较高,对猪造成的死亡比较大。

2.2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普遍存在,是影响猪场建设的长期隐患

免疫抑制性疾病包括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以及支原体。这些疾病破坏了淋巴细胞,破坏了免疫系统,形成了免疫抑制。再有一个就是霉变的饲料,发霉的饲料、霉菌毒素也会引起猪免疫抑制,引起腹泻或其他疾病。那么,这些免疫抑制性病原再加上霉菌毒素就使猪群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原发感染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致发病。

2.3多病原间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协同感染越来越普遍

多病原间的感染包括:一是同种细菌、不同血清型之间感染。像副猪嗜血杆菌的1-型、4型、5型、10 型、13型、14型和未定型,链球菌的1型、2型、7型和未定型。二是病原之间感染。像副猪嗜血杆菌与链球菌,蓝耳病与圆环病毒,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与巴氏杆菌。三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三大疾病之间的混合感染。比如猪圆环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或链球菌病混感:蓝耳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或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或链球菌病混感: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或链球菌病混感。

2.4常在菌、常发病,细菌性疾病在猪群发病、致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通常对病毒病很重视,但是对一些细菌性疾病重视的程度不够。对一些细菌性疾病猪场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机体容易产生耐药性,随后发现疾病控制不住,继而又大量使用抗生素,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目前,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这些细菌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5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备受关注

我们国家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过分依赖药物,全程滥用抗生素保健、治疗:分离到的致病菌耐药谱广,形成无药可治的局面。现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要求禁止使用抗生素,我国迟早也会向这个方向发展,不使用抗生素。对于细菌性疾病的控制要从生物防控角度实行早期预防,如使用一些微生态制剂、溶菌酶、抗菌肽等生物制剂,最重要的还是要从疫苗预防人手,因此,我们要加大疫苗研发力度。

2.6猪群疫病综合防控监测措施不配套,应走绿色、健康、生态养猪之路

首先,猪场应长期重视病原学工作,分析掌握猪群病原流行动态;其次,猪群应建立重要疫病的流行检测与健康普查机制;第三,猪场应对猪群开展重大疫病净化机制;第四,猪群应合理优化疫苗与保健程序,走少打针,少用药模式;第五,发展循环农业,走全自动化、现代化、生态养殖模式。

3、当前猪病的临床表现形式

3.1产房仔猪发生腹泻,以7日龄内的仔猪发病严重,死亡率高。

3.2怀孕中后期母猪流产,产房仔猪暴发猪伪狂犬病。

3.3保育猪出现消瘦、咳嗽、喘气、腿肿以及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症状。

3.4常在菌经常发病,呈区域暴发流行。

在西藏、四川、贵州等地,传染性猪胸膜肺炎的发病很严重。

4、实验室监测与检测4.1从疾病的发生情况看

2014年全年接诊的3033家规模猪场的5000多份病料和血样的归类分析来看,腹泻的发病率在 28.7%,多系统衰竭的比例在22.3%。呼吸系统疾病占19.4%。繁殖障碍疾病发病率在9.3%,高热性疾病占10.1%。从不同阶段送检猪病归类分析来看,母猪的疾病以繁殖障碍性疾病为主,占总疾病数的70.2%,其中处于发病前期的有17.40。发病中期的32.5%.后期的有50.1%:产猪房仔猪的发病以腹泻为主,占整个发病的66%;保育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病较多,占35.0%,生产上要多注意蓝耳病的发生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占27%,腹泻占10.2%。其他疾病像脑膜炎占7.0%,败血症占5.8%,高热占14.3%。而育肥猪群呼吸系统疾病占到41.2%,莫名发热占20.1%。

4.2从病原上看

实验室检测结果上看:病毒病方面,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的流行依然严重;细菌方面,猪链球菌、副嗜血杆菌为主要细菌性疾病,附红细胞体、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对肥猪的威胁有所增加。链球菌占37%,副猪嗜血杆菌占23%。

4.3从多病原感染模式上看

统计数据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感染发生的几率较大,然后就是圆环病毒Ⅱ型+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感染率也非常高,而且四种病原同时感染的发病几率也比较高。

5、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与防控

5.1猪伪狂犬的病原学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伪狂犬病毒为线性双股DNA分子,基因组由独特长段、独特短段及位于独特短段两侧的末端重复序列和内部重复序列构成。目前有8株伪狂犬病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在伪狂犬的各个基因中,最重要的是TK基因,它是伪狂犬病毒毒力强弱相关的基因。主要功能是在神经细胞中的增殖并产生感染性粒子。其次就是gG基因,是趋化因子结合蛋白,具有趋化因子抑制作用。然后是gE基因,它是病毒增殖非必需基因,与病毒在神经的传递有关。此外,还有RR基因、gB基因、gC 基因、gD基因。

5.2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学特点

5.2.1猪感染后6~10天可产生IgM,随即产生IgA、IgGl、IgG2,其中特异性IgM和IgA可持续3个月,说明在伪狂犬病毒的免疫中具有黏膜免疫应答。

5.2.2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猪,都可诱发产生抗体,其中IgGl和IgG2能中和病毒,在免疫保护中发挥作用,但是抗体滴度与临床保护力之间的相关性是不完全的,不能完全保护动物。

5.2.3伪狂犬病毒自生诱导的体液抗体水平较低,细胞免疫在伪狂犬病毒的免疫上占主导地位。

5.3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

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市都检测到伪狂犬野毒的感染流行。临床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新生仔猪大量死亡,3—15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10%—30%,呈顽固性腹泻和零星的神经症状。育肥猪90—150日龄gE野毒阳转率高,呈高烧、伴呼吸系统症状:种猪不育,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公猪睾丸炎,丧失种用能力。

从实验室检测结果来看,2010~2014年伪狂犬病毒gE阳性率在逐年的升高,2010年猪场送检共有427例,到了2014年猪场送检就达到了1158例,而且gE阳性率大于70%的猪场有284家,gE阳性率在30%—70%的有455家,gE阳性率小于30%的有585家,gE阴性的猪场有2322家。通过分离毒株毒力的实验发现,相比经典伪狂犬毒株,新毒株对猪的致病力显著增强。SMX2012分离株可导致50日龄仔猪的神经症状和死亡,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导致长时间的发热和精神沉郁。

5.4当前临床防控猪伪狂犬病面临的问题

5.4.1Bartha-K61疫苗株不能完全保护猪伪狂犬流行野毒的感染与攻毒:

5.4.2猪伪狂犬病毒一旦感染,将终身带毒:

5.4.3伪狂犬病毒传播途径多,野毒感染猪只广泛存在;

5.4.4商品猪群未免疫或免疫抗体滴度不高,导致病毒在猪群中大量繁殖,使种猪、仔猪等易感猪感染。

5.5防控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思路

下载保育猪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育猪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疾病防控

    甘河初中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春秋两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是麻疹、流脑、流感、水痘、红眼病、腮腺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摘 要:该文分析了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注意改善日粮品质,加强饲养管理,制订科学免疫程序等。关键词:仔猪;腹泻;防治......

    当前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当前陕西及其周边地区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陕西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宋战胜 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温差较大,干燥少雨,往往是动物呼吸道疾病和流行性感冒的高......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论文(五篇材料)

    摘要:随着社会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我国的畜牧业经济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畜牧业的养殖规模随之不断的扩大,但其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各种类型的动物疾病陆续的涌现出......

    疾病防控自查报告

    竹峪镇中心小学疾病防控自查报告 为加强我校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学生健康服......

    疾病防控制度(大全)

    疾病防控制度 我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结 夏秋季之交是流感,麻疹、流脑、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段,为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 ,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安排,认真落实执......

    疾病防控会议记录

    田桥中心校体育卫生疾病防控工作会议记录9月11日下午,我校举行了学校体育疾病防控工作会议,由班子成员及班主任等人参加了会议。 校长葛新志在会议上领着大家认真学习了《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