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特派员工作简报
科 技 特 派 员 工 作
简
报
2009年第3期(总第3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与社会发展处编
2009年7月8日
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工作全面展开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爆发了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给国际金融体系和许多国家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我国实体经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和压力。为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七部门于3月24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提出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的六大任务,明确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人员、企业、各类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制定了保障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的政策 措施以及工作机制。3月26日,七部门共同组织召开了“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七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两个多月以来,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的总体部署,落实“视频会议”精神,依照《服务企业意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对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工作做出了相应安排,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进展顺利。
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陕西、新疆、大连、宁波、厦门和青岛等20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已经制定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实施方案,占总数的54%。如广东通过实施“百校千人万企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选派100所左右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2000名左右科技人员带着万名以上的特派员助理入驻企业,辐射带动10000家以上广东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特派员助理由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届毕业生组成。第一批来自105家全国高校和14家科研院所的1087名科技人员已经带领5000多名特派员助理入驻923家企业。
北京、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和海南等7个省(市)已经出台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占总数的19%。如北京在实施意见中规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或将已有技术转让给企业,免征营业税,并可以在转让或开发费的净收入中提取20%的奖酬 金,用来奖励直接参加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的人员。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费用可以150%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京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认定可以享受市财政经费的补贴。
天津、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新疆、新疆兵团、大连、宁波、厦门、青岛和深圳等29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建立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的协调机制,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动工作,占总数的78%。
截至目前,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甘肃、新疆兵团和宁波等13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明确(或落实)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配套经费,经费总数达6亿余元。如重庆设立“企业科技特派员——百人计划行动”专项科技经费,今年投入1300万元,对科技特派员团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从各地开展工作的情况来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呈现出以下态势:一是地方领导高度重视。各地都能够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大力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科技部门也行动迅速,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均做出了相应安排,科技人员正分批入驻企业,围绕企业生产发展需求,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二是在制定政策方面普遍能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立足于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着眼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 的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三是注重加强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的资金支持。一些地方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进入企业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研发项目;四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认识到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是雪中送炭,是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前瞻之举。去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全面启动了“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从全国近百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遴选了157名科技人员,进驻154家广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如北京理工大学的邓宏彬副教授进驻广东东莞永强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在较短时间内就成功地帮助企业研发出新一代产品,新型油罐车将由原来自重10吨降至4.5吨,同时还可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将极大地提升该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五是科研单位以及科技人员对服务企业的观念在深入实践中得到了很大转变。他们普遍认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不但帮助企业破解了发展难题,而且提升了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对科研单位学术研究和持续创新也有重要帮助,将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化改革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制定了许多促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科技部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调整国家科技投入结构,已经安排6亿元左右科技经费,用于支持进入企业的科技人员与所服务的企业共同提出的项目,目前,各地正根据相关通知要求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孵化器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放,开展咨询服务工作;为深入了解各地贯彻落实《意见》和“视频会议”精神的进展情况,4月13-17日,组织调研组对江苏、浙江两省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的情况展开调研,在南京、无锡、杭州、绍兴等地实地考察,共召开十余次座谈会,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部门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展开研讨,并形成《对江苏、浙江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的调研报告》;根据科技部4月15日和4月29日下发的两个通知要求,各地方科技部门于4月30日之前向我们提供了工作计划方案、工作情况调查表和工作进展情况;5月16-22日,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以举办200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为契机,进一步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组织推动。教育部大力引导科技人员带着成果和技术,主动到工厂、到农村、上一线,尽最大可能将高校科技资源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放。如全国180多所高校的3800多名科技人员参与了广东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清华大学同90多个企业合作成立了联合研究机构,2000多名科技人员同企业开展了紧密的技术合作,服务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国资委加强“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中央企业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信息交流,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不久将面向企业和社会正式开通运行;6月9日,国资委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在京召开了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中的转制科研企业和工程设计企业开展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如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充分发挥所属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鞍山热能研究院等转制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科研成果、研发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雄厚实力,积极开展帮扶中小企业工作,成效显著。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四个多月以来,该公司所属科技企业共向中小企业转让科技成果52项,派出科技顾问130人次,开放实验室163次,确定科技合作项目2800多项,合同金额为2.65亿元,这些科技服务为中小企业带来间接经济效益达30亿元以上,通过实践探索出了一些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的有益经验。中国科学院发挥自身优势,拟组织500个研发 团队服务企业、实现1000项重大成果转移转化、培养200名创业人才及1000名转移转化人才、开放1000套分析测试设备、组织院士专家到企业咨询等。目前,中科院第一批46个单位的1020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已于3月31日起免费向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开放;中科院计算所启动了“深入基层服务企业行动”,8名博士已分赴腾讯公司、宁波港信息通信公司等5家企业为其无偿服务。中国工程院动员和组织院士开展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院地合作、院企合作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诊断和咨询。中国科协通过在企业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推动企业专家工作站建设、创新方法培训、实施海智计划等方式,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组织开展的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已于4月16日启动。目前,120多位院士、专家已分两路,前往苏、粤、浙和湘、皖、豫6省进行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了科技和人才的关键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持。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的意义、目的和任务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其中,中央和地方各类主要媒体共播发(刊发)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相关新闻报道130多篇。
(摘自科技部政策法规司2009年6月19日第7期“科技政策与改革动向”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专刊(1))
科技特派员工程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自治区科技厅把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十大措施之一,组织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目前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工程稳步推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特派员工程今年4月实施以来,自治区科技厅着力组织50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和500名个人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解决企业生存发展中的科技问题。6月16日上午,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召开科技特派员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全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各市科技局,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有关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引导科技服务农村和企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区产业发展主题,建言献策。目前,部分市和有关单位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办法,鼓励和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和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近百个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正在陆续开展,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
第二篇: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
服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张掖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多年实践表明,张掖的优势在农业,农业的优势在科技,抓经济必须抓农业,抓农业必须抓科技,因此,历届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新路子。特别是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一)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重大机制创新。我市在学习借鉴福建南平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科技特派员选派形式:
1、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市、县区共选派564名经验丰富、作风务实、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科技推广力量。
2、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围绕十大工程技术需求,组建湿地保护、玉米制种、马铃薯、肉牛、现代示范农业、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6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着力解决“十大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3、选派科技副乡镇长。市委组织部从市直农、林、水、牧、农机等部门选派了60名事业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特派员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培育树立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户、典型户、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协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基层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问题,开发各类科技项目,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培植特色优势产业。
4、选聘民间科技特派员。全市共选115名农村中具有技术特长的农技人员、畜牧兽医人员、防疫人员、家畜配种员和农村其它领域的科技人员,以及在当地农林水牧等领域靠科技致富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农村技术能人为民间科技特派员。民间科技特派员的选聘不仅弥补了国家层面技术力量薄弱,也为解决当前农村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的问题,找到了新的途径。
三年多的实践表明: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利于激活科技人才资源,有利于增强科技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利于满足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需求,固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初步形成了科技示范带动、技术有偿服务、经济利益联结、科技项目拉动和专业协会联动等五种服务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1、抓点带面,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高台县民间科技特派员夏玉聪,每年自费订阅农业科技报刊20多种,引进新特品种菜70多个,创出亩收入上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各类示范点带动下,初步建成城郊精细蔬菜、荒漠地区设施农业、冷凉灌区设施葡萄、肉牛规模养殖、现代节水灌溉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日光温室面积达到5.4万亩,设施蔬菜5.25万亩,设施葡萄1196亩,钢架大棚5万亩,暖棚养殖700万头,制种70万亩,高效节水65万亩,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6%。
2、利益共赢,建立了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甘州区大满镇紫家寨村科技特派员董杰,把全村养鸡专业户组织起来,成立“杰灵养鸡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技术和销售难题,2008年,合作社总产值达4750万元,养鸡纯收入48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市场份额占张掖地区销售的60%以上。市委书记陈克恭实地调研后给予充分肯定,并邀请董杰在市委常委会上介绍经验。
3、强化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科技特派员常年活动在生产第一线,深入到乡村千家万户,田头地边,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需求,按照“四个一”培训模式和“四到户”的要求,深入浅出地开展培训,全市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达4.2万人。
4、项目带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科技特派员驻村后,围绕当地优势产业,把寻求项目、争取项目作为重点工作,结合当地特点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近三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65个,项目总投资7550万元,实现年利润1000多万元。
5、创新机制,解决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断层问题。科技特派员团队着重解决重点产业的重大技术难题;法人科技特派员着重抓典型示范和共性技术推广;
科技副乡镇长着重抓农民技术培训;民办科技特派员就近快捷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
(二)近年来,我市在科技特派员试点和推进过程中,按照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推广一批先进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养一批科技能人、提升一批优势产业、引领一批农民致富的“六个一”要求,加强领导,稳步推进,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关键,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对下派科技人员在编制、职务、工资、职称、考核、机构改革、提拔使用、社会保障等各环节都制定相应政策,主要实行三个优先,即优先申报科技项目、优先评定科技成果、优先聘任技术职称。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特派员进行奖励,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2、抓重点,创新工作思路。科技特派员工作已初步形成 “科技示范带动、技术有偿服务、经济利益联结、科研项目拉动、院地科技合作、专业协会联动”六种运行模式。基本做到了“思想认识、机制创新、政策措施、检查督促、协调配合”五个到位,从而确保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市的顺利推行。
3、抓纽带,实现利益双赢。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型、技术入股型、资金入股型、中介服务型、法人创业型、带动产业型等六型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采取不同的创业模式,把自身的利益与农民、企业联系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得利,农民得利,特派员得利,形成长效的利益回报机制,实现“双赢”。
4、抓对接,实行双向选择。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同,在具体操作中注意把握了三点:一是挑选最优秀的科技人员下去;二是乡镇提出科技特派员的专业要求;三是实行双向选择,供需对接。
5、抓根本,提高人才素质。在选派科技特派员时,十分强调综合素质。一是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热爱“三农”和专业技能工作;二是精通某一方面的农业专业技术;三是身体健康,作风踏实;四是要求广大科技人员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次机遇,在创新服务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对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支持配合协调不够,比较偏重行政推动,缺乏导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和办法,缺乏引入金融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的措施和手段;部分科技特派员仍然沿用过去蹲点跑面示范指导的做法,没有实行有偿服务,服务责任与个人利益结合不够紧密;下派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缺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今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改革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以县区农技推广站为指导、民间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机制。这些年,关于乡镇农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分分合合,科技服务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问题在于乡镇农技站不能摆脱乡镇的统配。为了使基层农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可以取消乡镇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根据区域特点,设立县区农技推广分站,加大“土专家”、“田秀才”的选聘力度,建立一支离农民近、技术过硬,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赤脚型”、“永久型”民间科技特派员队伍。县区农技站负责培训民间科技特派员,提高知识水平,民间科技特派员直接面向农户开展服务,以此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2、创新机制,推动实体发展。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按照农民的需求和科技人员的专长,做好供需对接,通过科技人员与农村、企业、农户之间直接见面,使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双向选择,优势互补,形成面向市场发展的结合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直接导入产业基地和农户,与服务对象和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把项目实施与培育农村生产力相结合,通过特派员创业,把生产、技术与市场连接起来,为农业发展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益奠定基础;注重团体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人才密集、设备先进、信息灵通的优势,实行“高位嫁接”,不断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尝试鼓励大学生就业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社会化。对新考录的掌握一定农业基本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分期分批下派为科技特派员;支持和鼓励科技特派员以创办实体、领办园区、资金入股、技术承包、返租倒包、科
技中介、技物结合、组建协会、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取得合法收入。
3、完善政策,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的激励机制,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具体办法,真正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平台,干成事的给奖励;积极探索农民科技特派员职称评定办法,对他们的技术服务给予肯定;把科技特派员选配到村级领导班子中任职,给予完成项目奖励或者下派期间上浮工资等奖励政策,成绩突出的可选派为科技副镇乡长,做出特殊贡献的可给予重奖;对聘用为科技特派员,特别是扩充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且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对服务年限在三年以上且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试录用中可给予加分或者破格录用,逐步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4、保障经费,支持创新创业。设立科技特派员团队专项资金,用于示范、推广和重点项目的引进及对民间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培训、能力提升、表彰奖励和服务手段的改善等。鼓励科技特派员和所在镇、村、民营企业联合自筹资金,用于项目实施。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开发项目投融资体系和信贷管理办法,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信用担保贷款服务,确保科技特派员承担的科技项目能够启动实施,尽快发挥效益。涉农单位要为科技特派员发挥才能搭建平台,尽可能将农业科技项目向优秀科技特派员倾斜,进行集中投入,有效提升项目资金运作的整体效益。
5、加强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定期邀请省内外大专院校的专家为科技特派员举办知识讲座,不断丰富科技特派员的专业技术知识。通过召开汇报会、现场观摩会、加强科技特派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科技特派员到农业发达地区、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去进修或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科技特派员的创新能力和超前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6、加强管理,建全考核制度。修改完善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奖惩制度。坚持政府领导下的科技特派员管理办公室和各下派单位双重管制,下派单位要与科技特派员签定责任书,科技特派员要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实行双方承诺制并作为考核依据。积极探索涉农事业单位改革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的新机制,建立绩效工资制度;由组织人事及科技部门统一组织年终考核,评
优者不占用原单位优秀指标。把科技特派员的管理纳入到人才管理范围,完善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及职称评定、评优等优惠政策。营造政府引导、依靠市场、创新机制、服务农村的创业环境,使科技特派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第三篇:科技特派员协议书
科技特派员派驻协议书
甲方(驻点企业):
乙方(派出单位):
丙方(科技特派员):
按照《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及《科技特派员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围绕我企业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市科技专家在项目中的指导和服务的作用,为我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经甲乙丙三方友好协商,就实施科技特派员下农村行动合作项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⒈丙方作为乙方派出人员到甲方任科技特派员时间为1年,从2011年8 月至2012年8 月。2.服务项目名称
天麻有性繁殖无土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3.服务方式
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4.派驻期间,丙方在甲方任天麻有性繁殖无土栽培技术指导及顾问,主要任务为:
⑴ 提供栽培技术指导 ⑵ 项目调研
5.派驻期间,乙方确保丙方原职务、工资、福利、待遇、岗位不变,工资、职务晋升和岗位变动和乙方在职人员一样进行,丙方任期届满考核及格则视同完成乙方规定的各项工作量。
⒋派驻期间甲方承担丙方的食宿和基本交通费,为丙方提供必须的生活、工作条件,并提供相应的资金补助。
6.丙方应认真履行《科技特派员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科技特派员职责,完成本协议商定的工作任务。
7.派驻期间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服务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甲方和丙方签定了技术保密协议的,双方必须严格遵守。8.协议未尽事宜,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
9.本协议签定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 2012 年8月31日。10.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丙三方以及贵阳市科技局各一份。
甲方: 乙方: 丙方:(派驻企业)(派出单位)(科技特派员)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四篇: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
小编:bagew2016年,澧县科技特派员工作按照上级统一安排和部署,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优选人员、引导项目、强化扶持、提供保障入手,取得了明显实效。全年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4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8个,引进新品种43个,创办协会或合作社3个,形成龙头企业2个,年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实现利润达2300万元。农业科技特派员通过提供咨询、技术服务、项目领衔等模式,培训农民850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XX份,安置劳动力3500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50元,增幅13%。医卫科技特派员通过送医送诊、协助管理、卫生宣传等形式,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0份,组织骨干培训3期共200人,科普培训5期共5000人,为乡镇卫生院门诊1000人次,指导手术50台次,为病人减免费用10万元.一、主要做法
1、优选人才联动。突出三项原则优选人才。一是坚持基层自主原则。今年我县共安排了26名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和致富能人,基本上由基层单位自主联系后选派。二是坚持产业需求原则。根据我县产业结构特点,尽量选派在粮、棉、油以及葡萄、食用菌、柑橘、生猪以及特产养殖等方面具有优势项目和优质技术的人才。三是坚持统筹联动原则。把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领导办点、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实现了一技多用。
2、拓展服务拉动。按照培养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工农业增效、带动企业和个人增收的总体要求,我县首次向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领域下派了科技特派员,通过向产业化项目提供总体规划、技术革新、营销策划等服务,有力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科技特派员的服务领域已经拓宽到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畜牧及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领域,覆盖全县32个乡镇,服务对象达10000余户。
3、典型示范带动。注重发挥科特办的宣传功能,经常深入乡镇、企业收集情况,发现典型,及时总结,通过报刊杂志宣传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新亮点,宣传科技特派员的闪光点,搭建相互学习、相互研究、相互交流的平台。今年5月,县远教办专门录制了科技特派员专题报道,在先进典型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有创新精神和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投身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携手建设两型澧县活动中,形成了浓厚的科技服务氛围。
4、激活内力促动。一是允许科技特派员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开展技术开发、服务和推广,对取得的合法收入予以保护。截止年底,科技特派员增收1万元以上的9人,其中10万元以上的3人,有效增强了他们的工作动力。二是帮助入驻乡镇及企事业单位申报的扶贫开发、科技开发、农业产业化开发等项目,相关部门优先予以支持。通过项目申报,今年共获得银行贷款1350万元,贴息200万元,有力推动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对业绩突出的科技特派员给予奖励。从去年开始,每年开展评选十佳科技特派员活动,并拿出一万元进行表彰。
5、创新机制推动。针对我县科技特派员点多面广的实际,为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实施,在乡镇分别设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把科技特派员联系协调工作直接延伸到农村基层,形成县乡一体、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组织管理体系。同时,为加强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和指导,建立了科技特派员人事和工作档案,对照工作内容和任务目标,每半年召开一次科技特派员现场交流会,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科技特派员驻点乡镇、卫生院和企业,了解任务的进展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科技特派员工作规范有序、扎实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通过科技特派员和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促进县域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制约的因素需要我们审慎看待。
1、服务领域还不够宽。虽然今年的科技特派员涵盖了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但是农副产品加工这一附加产值高的领域涉及人数比例很小,如玉米、红薯等山区传统农作物的改良、加工领域几乎没有涉及。
2、经费不足制约自主创业。在科技特派员扶持资金方面,虽然每年政府都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工作,但由于在科技创业方面的资金需求量较大,使科技特派员在自主创业方面受到一定影响。
3、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够。由于出台的科技特派员相关优惠政策对实体创业、资金入股等人员吸引力较大,相比和所驻单位没有利益关联的科技人员特别是医卫特派员吸引力不强,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
4、团队优势难以显现。现行工作方案保证每个乡镇至少一名科技特派员,提倡采取讲师团等形式将科技特派员组织起来,形成团队优势,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硬性规定,科技特派员很难自发的组织起团队服务。
第五篇:科技特派员单行材料
抓科技服务 促产业发展
民勤县创业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张世成同志事迹材料 张世成,男,汉族,1971年3月生,中共党员,林业工程师,1995年6月从甘肃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民勤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后,一直从事林业生产、科研和示范推广工作。作为2011年民勤县首批创业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他能够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默默奉献在林业科技推广第一线,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民勤林果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围绕枸杞示范园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2010年下半年,民勤县委、县政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论证,结合实际提出了‚以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为重点,大力实施‘2311’计划‛的总体思路。按照站上安排,2011年,张世成同志指导红沙梁乡高来旺村新建枸杞示范园400亩、西渠镇万顺村新建枸杞示范园1880亩。一年来,他不怕风吹日晒,深入田间地头,从规划设计、整地开沟、苗木拉运、栽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重要环节入手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使果农初步掌握了枸杞无公害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今年,园区枸杞长势比较好,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挂果率达到60%以上;2012年,经过精心抚育管理,可实现亩产优质干果100公斤的目标。园区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民勤枸杞基地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服务方式,卓有成效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张世成同志在抓好示范点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农民技术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蹲点服务与跟踪服务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户指导相结合,课堂讲解与发放培训资料相结合,全面培训与重点培养技术骨干相结合的方法,给农户面对面,手拉手地教理论、传技术。尤其在枸杞修剪期间,经常见他手拿一把剪刀,带着一身泥土,奔波于田间地头,逐村逐户为种植户服务。在课堂上,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图片,深入浅出的为农民讲解实用技术;在田间地头他现场操作演示,让农民群众一用就懂,一学就会。一年来,累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技术人员500多人(次),编印发放实用技术明白纸1000多份。
三、围绕枸杞产业建设,狠抓苗木培育及新品种引进选育工作。
为确保民勤枸杞基地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使枸杞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大地增绿、经济与生态双赢的一项支柱产业,按照站上安排,张世成同志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开展枸杞苗木培育及新品种引进选育工作。接受任务后,他先后开展了枸杞电热温床催根育苗技术及不同品种、不同型号、不同浓度的生根激素处理插条后生根情况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条较为成熟的枸杞育苗方案,建立宁杞1号采穗圃10亩。2012年,计划培育枸杞苗木20亩,出圃优质苗木30万株,并在西渠镇万顺村和红沙梁乡高来旺村建立宁杞2号、4号试验园各10亩,试验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物候期及对环境的要求,为民勤枸杞基地建设储备新品种。
张世成同志参加工作10多年来主要从事经济林苗木培育和栽培管理工作,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以致用,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凭着孜孜不倦的精神,兢兢业业的态度,一心扑在事业上,勇于探索,甘愿奉献,以一个共产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点示范,助农致富,体现了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