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栏杆镇2010年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
栏杆镇2010年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
栏杆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按照健全机制、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八篇文章” “六场硬仗”“五件实事”取得新进展。
一、措施
1、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按照“八篇文章、五件实事”工作内容,在镇试验区建设工作指挥部统一布署下,成立了八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班子成员任组长,成立专项办公室,明确职责任务到人,主管单位牵头,机关部门配合、群策群力、协调高效,形成试验区建设的合力。
2、定期督导;按上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镇试验区建设指挥部定期听取各专项工作组进展情况汇报,及时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研究工作对策,提出落实措施,督促各专项工作,说了算、定了干、见成效。
3、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镇党委政府要求各工作部门,各专项工作组,既是试验区建设参与者、又是服务者。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相关信息,抓政策机遇,引进项目、全年引进上级扶持项目10个,资金160万,为试验区建设添砖加瓦。
4、发挥典型示范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精力集中到综合试验区建设上来。引导各方人力、物力、财力向示范村倾斜,鼓励
支持各类能人积极投向示范村建设。
5、建立完善考评奖惩机制;明确改革试验目标任务,强化各工作部门职责,将任务细化到专项人员。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利、敷衍塞责、工作无进展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严重的给予处罚。切实做到有责有罚、奖罚分明。
二、成效
土地流转方面。截止11月底,全镇土地流转达到33700亩,其中耕地22800亩,林地6000亩,水面3500亩,已占全镇耕地总60%以上。赵楼村流转耕地3000亩,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为农户每亩增收100元以上。王湾村土地流转600亩,建成蔬菜生产基地,亩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华英养殖带动土地流转300亩。王湾村基本农田整治和旧宅基地复耕510亩,新增耕地100亩以上。
资金投入方面。成立有郭营村农民资金互动组,另有2个农民资金互助和1个新农村建设资金合作社,审批手续正在办理当中。栏杆镇担保中心为华英养殖提供担保建设资金60万,争取涉农项目、“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和社会资金1285万元;其中文化事业45万元,道路建设40万元,新农村建设1200万元。社会化服务方面。成立各类农业合作社已达19个;其中种植业6个、养殖业9个,农机服务2个,带动农户600余户,2010年新发展8个。金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3人,实现跨省市作
业,年收入600万元,县农机专项补助10万元;金蝉养殖技术专业合作社打动本村农户利用本村林地资源,发展金蝉养殖500亩,为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豫皖大葱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农业部批准6个“绿色无公害蔬菜”称号,现生产规模扩大到600亩;半坡免烧砖厂年产值1000万元,成为栏杆镇内龙头企业;华英养殖推动了金鹰肉鸡养殖企业的大发展。
社会保障方面。全镇4个敬老院,已投入使用2个,261位“五保”老人将陆续集中供养,1332人困难低保户,全部享受低保待遇。2010年5月第一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王湾村举行养老保险待遇首发仪式,王湾村参保率达100%。新农保扩面后,另四个市县乡试验区建设示范村应参保3530人,实际参保3530人,征收养老保险资金35.5万元,参保率达100%。全镇17个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镇卫生院新建病房也投入使用,2010年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创业人才方面。支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带薪参加农村改革或华英富民养殖,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周海成兴建周营新村;支持民营企业家崔明友新建范岗“花园新村”;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导塘南村人士回淮滨家乡创办“康倍得”医药开发公司,已入驻县工业园区。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库200人;19人参与创办各类经济实体;有农业技术员33个,农民技师6位。
文化引领方面。筹资150万元,实施了豫皖淮河故里生态植物大观园项目,逐渐将王湾打造成生态环保旅游休闲村、宜居村、文化村、开展生态游和农家乐游;建成5个文化书屋;1个唢呐队。
城乡一体化方面。一是新村建设。按照“三个紧靠”的原则,王湾新村、范岗新村、赵楼新村初具规模;刘寨、塘南新村规划建设启动资金到位350万,郭营、梓村新村完成规划。二是实施县城规划区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6条路、1868亩地的征地拆迁补偿等工作;三是提高镇区商住人口入住率,新增城镇人口达800人。
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方面。一是在5个社区建立5个党支部,以社区模式管理城区人员;建立2个外建党支部。二是改善镇村基层阵地建设条件;六个村党支部达到“一院、二栏、四室、六有“的要求。三是做好选派干部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管理服务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学习、经费、居住等良好环境。引导大学生村官干部创办“创业园地”2个。四是建立健全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完善了“一事一议”工作程序,“一事一议、筹资筹劳”230万元;新修道路10.3公里。五是建立村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培养先任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强村干部管理,培养使用。六是落实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为108名村干部办理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示范村建设。五个示范村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科学发展规划,围绕“五件实事”、新农保试点和扩面工作于10月底完成;5个示范村全部完成旱涝保收田目标;全年5个华英养殖小区任务,现建成5个,投入使用1个,除王湾村接通安全饮水外,其余4个示范村均规划了安全饮水和社区。
三、典型
1、创新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方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镇政府制定了县重点工程拆迁安置点和新农村标准居民点实施方案,激发了社会各界人、财、物投入。新农村建设热情民营企业家崔明友利用废弃砖厂80亩,投资建设高标准范岗“花园新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外观效果、统一征地、统一建房,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规划住房120套,面积2.76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基础设施近3万平米;包括敬老院、娱乐中心、餐饮中心、停车场、卫生室、篮球场及文化大院等;功能较为齐全。目前,区内道路建设等修建完成。第一期26套,已完成一层,预计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该项目实施将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配套齐全的又一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亮点。
2、实施豫皖洪河故道生态植物大观园项目;新修建5.5公里环湖路即将完成。道路两侧新植6000余株桃树、广玉兰、月季等花树。按照四季有花有果、常绿如春标准,逐渐将王湾打造成生态环保、旅游休闲、风景如画的宜居村;另垂钓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水上活动中心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3、土地整理;迁村并点新样板,王湾村将认真落实示范村及“五件实事”的结合,新农村建设投入210万元,将三个组的废弃旧宅整理。按照旱涝保收标准,整电灌站一座,新修标准化农
田道路6条共2500米,灌渠2630米,排涝渠2820米,受益面积400亩,实现田、林、路、果、花、渠、排、灌等配套,完善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规模效益奠定基础条件。
四、2011年工作目标
1、继续以示范村“五件实事”为突破的全面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完成王湾村二期新村建设;半坡、藕塘、刘寨新型新村建设动工实施;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村容村貌;把典型做强做亮;把范岗“花园新村”打造成亮点新村。
2、按照质、量、新、好的要求,创500亩以上规模特色园一个;200亩以上3个。实现土地流转上规模、促规范、出效率。
3、打造规范性农民合作社2个。按照农业部示范社创建标准;制定扶持政策、壮大规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新型农村经济、加强监管规范行为、把规模做大做强,提升效益。
4、建成标准化镇文化站一个。村级文化书屋力争达到10个,完善洪河故道大观园后期等功能设施,大幅提升文化引领带动经济发展能力。
5、继续打造“能人创业园”引导鼓励各类人才在农村改革试验中,大显身手。实施完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基地,办好栏杆人才交流中心,强化文化、科技知识培训,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留人、用人、聚人新机制。鼓励各类“能人”领办、创办、协办企业大力推进富民强镇发展战略。
6、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在城中村蔡坡、塘南、刘寨、郭营、梓树五个社区中,努力探索新型社区管理新模式,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并迈出新步伐。
7、继续实施项目推动经济战略。动工兴建“川百陶瓷、富康城”亿元投资项目。加快推进桂花港综合大市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确保2011年6月动工兴建,以增强栏杆镇区辐射带动功能促进经济不断再上新台阶。
中共栏杆镇党委
栏杆镇人民政府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一日
第二篇:镇关于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汇报材料
本文作者:在水一方 好范文原创投稿
汊河镇关于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汊河镇地处洪湖岸边,四湖流域下游,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洪湖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全镇国土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其中水田7万余亩),水产养殖面积2.1万亩,产业以粮食种植和水产养殖为
主。全镇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境内生产线在22.8—26.5米,素有“水袋子”之称,是典型的农业型乡镇。镇辖38个村,252个村民小组,1个集镇街道,1.34万户,总人口5.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共有基层党组织70个,党员1389名,共有村干部138人。2007年,全镇粮食总产量49284吨,水产品总量1423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203元。
省道仙洪公路在汊河镇境内全长15公里,沿公路有10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2562户,11270人,耕地面积15974亩(其中水田15338亩),水产养殖面积5452亩。农民大多居住在仙洪线两旁,农田主要分布在仙洪线以北。
二、我镇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构想
按照省、地、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今年4月份以来,我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洪湖市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订了我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镇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共涉及建设项目8类130项,资金总投入预算5.94亿元,其中上级投入5.54亿元,自筹资金3425万元,其它投入582万元。2008年拟建设项目48项,预算投资12211.65万元。
围绕以上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我们的主要构想是。
(一)以建设“三大板块,六大基地”为支撑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三大板块”,即:以红
三、槎头、赛武、黄台、白杨等村为中心的五合院万亩优质稻板块、以双河、龙坑、龙甲、五爱、港洪等村为中心的南港河万亩水产标准化养殖板块、以西池、双河、沿湖、沙嘴等村为中心的白涉垸万亩杂交高产油菜板块;“六大基地”,即按照“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思路,发展以洪城鱼场、麻田渔场、小港村为主的 5000亩生态养蟹基地、以十八家渔场为主的千亩蟹苗培育基地、以黄台、赛武等村为主的千亩稻虾连作基地、以红
三、槎头等村为主的万头畜禽养殖基地、五丰万头牲猪养殖基地、以农科、汊河、坛子、西池等村为主的2000亩设施蔬菜及藜蒿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这些板块和基地建设,我们将立足实际,突出“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用现代科技来改造,用现代产业体系来提升,用现代经营形式来推进,用现代发展理念来引领,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业建设共涉及38个项目,投资预算8732.5万元,其中2008年建设项目15项,投资预算3176.5万元。
(二)以实施“十大工程”为突破点,切实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
1、沟渠治理工程。全镇计划疏洗排灌沟渠25条,162.48千米,完成土方208.98万方,其中2008年完成仙崇公路沿线10个村8.5公里灌渠、6.4公里村庄河等16条91.33千米沟渠的治理。
2、公路改造升级工程。一是16公里主干公路改造。汊大公路和南港河公路,两线全长16公里,其中汊大线汊河段长10公里,南港河公路长6公里,全面按县道标准改造建设。概算资金为960万元。二是兴建118公里的通村连组公路。全镇共有64处118公里的农村公路需要新建,其中通村公路24.5公里,通自然村公路93.5公里。概算资金2360万元。其中部分通自然村公路除国家政策补助资金外,其余部分村级按政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及社会资助,市级财政按每公里4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解决缺口问题。三是公路桥梁新建与维修加固。主要是仙洪公路上的汊河桥、沙咀河桥、红三桥、红卫河桥,共有4座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概算资金200万元。四是汊河五级客运站和10个渡口达标建设。为红
三、洪城、小港、黄台、金湾、石杨、赛伍、西池、太洪、十八家等10个渡口添置渡船,建设码头和渡口公路。概算资金144万元。
3、“一建三改”工程。全镇三年计划建设1.1万户,其中2008年以红
三、黄台、西池、双河等村为重点,完成1200户。
4、安全饮水工程。全镇在三年内计划新建、改建日产5000吨的自来水厂4座(新建双河、集镇两座中心水厂,改建五丰、红三两座水厂),全面覆盖39个村(场)、居委会,基本实现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目标。其中2008年主要建设覆盖11个村1.3万人口的双河中心水厂。
5、农村电网设施改
造工程。以建设“三大板块,六大基地”为重点,主要解决农业生产用电设施严重不配套的问题。
以上五项投资预算22126.91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4509.82万元。
6、集镇和村庄的环境整治工程。在集镇,主要建设商业步行街、天燃气门站、集镇下水管道、垃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在农村,按照先净化,再美化,然后制度化的思路,发展中心村,建设垃圾填埋场,设置垃圾桶,配备保洁员,配套清扫清运工具,制订长效卫生保洁制度等。
7、“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新建便民超市8个,恢复修建集镇中心农贸市场1个。
以上两项投资预算2135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1034万元。
8、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用两年时间将“五小二中”(一小、二小、三小、五丰小学、晏坊小学、前进中学、汊河中学)七所寄读制学校建设达到教育部颁发的标准。重点内容是:教学楼改造、学生食堂建设、学生宿舍建设、学生厕所建设、教学电脑配置等。
9、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工程。一是新建中心卫生院综合医疗楼一栋、改扩建25个村卫生室和医疗设备添置等置。概算资金380万元。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三个方面。概算资金40万元。三是血防灭螺。概算资金230万元。四是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概算资金8万元。
10、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程,包括新建镇文化宫、村中心文化服务站、宽带入户工程、有线电视入户(安装4000户农村有线电视)等。
以上三项投资预算3026.5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970.4万元。
(三)以大力开展“双强双创”主题活动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各类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步伐。
以“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创建‘五好’村党支部、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双强双创”主题活动,主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构建“支部+基地+协会+农户”联接链,创新组织设置,探求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新路子。二是实行“三培养”(把致富带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党员和致富能手培养成后备干部)、“三诺两评”(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底述诺,党委考评、群众测评)和星级化管理,创新村干部选培管用新模式。三是建立“三先一挂五带头”制度(方针政策党员先知道、村级债务党员先讨论、决定决议党员先执行;对党员实行挂牌服务和管理;带头推广农业科技、促进生产发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带头增收致富、谋求生活富裕,带头扶贫帮困、实现共奔小康,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维护村容整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新途径。四是积极开展村级组织“三化”(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化)建设,着力构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机制。五是实施新农村建设“桥头堡工程”,全力打造农村党员群众的精神家园。六是大力实施“三大计划”,即“牵手计划”、“项目兴村计划”、“新型农民培育计划”,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三、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启动以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组织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实现了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开局。截止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抓宣传发动,二抓规划编制,三抓项目启动。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洪湖市汊河镇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镇共启动了六个建设项目。一是村镇环境整治项目,已在仙崇公路沿线10个村和集镇展开,制订了卫生保洁制度,配备了保洁人员和清运车辆,建了填埋场、垃圾池(桶)等,第二批14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也在陆续展开;二是公路建设,已完成建设里程22公里;三是沟渠治理工程,已疏挖沟渠3.8公里,护坡0.8公里;四是晒场建设,仙崇公路沿线村已建晒场8个,7600平方米;五是“一建三改”已完成仙崇公路沿线4个村的规划、拆障、挖沟、修路等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工的有53户;六是双河中心水厂建设已全面启动,管网埋设已完成工程量的55%。
以上工程已投入资金385.6万元,其中上级政府预拨66万元,占已投入资金的17.1%。
四、下段工作打算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完善卫生保洁制度,启动第二批14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按照总体规划,完成在建项目2008年的计划。
三是依据总体规划,结合秋冬农业开发,落实产业发展中板块、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与部门的协调问题。比如,产业发展建设需要电力部门增加扩容计划和线路改造计划,公路建设中需要电力、电信、广电等部门配合进行杆线迁移等。
2、“一建三改”需要增加投入。从目前的情况看,按标准建设,每户需投入6000余元,地方政府还需配套资金用于修路、挖沟,而国家政策性投入每户1000元(仅限建沼气池),建设过程中的除障拆旧和新建有一定的工作难度。
3、公路建设需要增加以奖代补计划。
汊河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二00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镇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心得体会
近水楼台先得月,乘势而上正当时
自被确定为全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以来, 新县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果。作为新县县城所在地,新集镇近水楼台先得月,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谋划红色土地新时期发展,时不我待;借助新县文化产业,全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正
当其时。
“先得月”第一表现在新集镇占有新县大量的红色资源。新县投资3700多万元,完成的鄂豫皖苏区首府景区、烈士陵园和英雄山景区改扩建在新集;建成的古戏台、红心广场、豫南风情茶楼、红旗飘飘主题雕塑等一批精品工程在新集;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的将帅馆和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在新集;投资1100多万元,启动将军山景区开发建设在新集;金兰山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开发新景点18余处还是在新集。还有新集镇通过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最终确立了高敬亭故居、鄂豫皖省苏维埃石印科旧址、石佛冲红军田、黄光霞故居等共14处革命遗址。这些建设和资源,都必将成为新集镇文化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先得月”第二体现在新集镇具有文化经济发展的雄厚基础。新集镇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排序年年攀升,越居全市第二,稳坐全县第一,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推进新集镇试验区建设打下经济基础;新集镇历来是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新县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新集人民勤劳勇敢,思想领先,懂技术,善经营,创办的经济实体多,经济实力强,发展势头好,兰河花园、中华园、品茗山庄、卧佛山庄、观佛山庄、农夫山庄、金兰湖度假村、金湖度假村等农家乐经济遍地开花。山野菜、山茶油等系列特色旅游产品率先进入新县市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推进新集镇试验区建设打下了社会基础。
“先得月”第三彰显在新集镇与新县的文化产业有效对接和协调发展能力。新县的红色旅游,带动了新集镇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今年元至10月份,新集镇接待游客37.3万人次,相关收入800多万元,同比增长21%、25.6%。新县歌舞团已在新集镇演出近10余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新县的广场文化,千斤“杨摆柳”,箭厂河舞狮在新集镇倍受青睐,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新集镇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为新集镇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产生新的效益。
从中央到省、市,政策环境春风化雨;从资源到条件,大力推进试验区建设正当其时。新集镇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但是,单纯地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来搞新集镇试验区建设,不可取,一则文化产业需要独具个性的可塑文化,新集镇不具备,二则搞文化产业,新集镇涉足不多,“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新集镇要“善假于物”,来分得新县文化产业这块蛋糕,利用新县红色资源,用新县文化产业引领新集试验区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集镇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怎样发展,我建议要:
形象为牌。要树立新集对外新形象,形象就是力量,形象就是财富,必须把良好形象这一无形资源化为推动新集镇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核心是全力打造“实力、文明、平安、生态、和谐----五个新集”,提升城镇精气神,开启发展新征程,以活动展形象,以队伍树形象,以作风塑形象,以宣传扩形象,重点是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培养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推行“责、细、快、实”工作机制促工作作风转变,利用网络、报刊、新闻宣传等现代技术手段扩大对外形象。
服务至上。服务县城发展大局,统筹协调,共谋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质服务,筑巢引凤。一手抓协调配合,一手抓管理提高,一方面对县城的建设、管理、发展给予全力支持,充分认识“县城发展即是新集进步”的重要意义,县城的事情就是新集镇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新集镇市场和经济发展环境的规范化管理和综合整治,将“六城联创”进行到底,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三产主导。要把发展三产摆在十分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涵养财源,富民强镇,重点是发展一大批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中心的服务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搞好规划,注重引导,培养一批骨干企业,打造旅游服务业精品工程。
项目带动。要充分用足用活两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发挥项目带动这“一抓手”作用,重点是大力吸收各方面资金,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选择,全力以赴上项目,找准引进项目结合点,把跑项争资的重点放在村组公路、农村饮水、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来,以利用更好地发展第三产业,切实做好“百村万户”富民工程项目,让项目带动成为推动新集镇试验区建设的又一重要力量。
第四篇:淮滨县栏杆镇招商引资情况汇报
栏杆镇招商引资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市、县大招商活动会议精神,2010年栏杆镇招商引资工作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辟多种渠道,多管齐下,推行诚信招商、亲情招商,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镇党委、政府将采取更得力的措施,进一步扩大招商成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县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以后的行动情况
县政府招商引资会议以后,镇党委、政府及时传达了会议精神,层层分解了任务,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和完善配套产业服务平台,坚持用心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栏杆镇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已成功引进中原森达物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在栏杆镇投资。
1、引进安徽林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中原森达物流”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50亩,拟建成物流、仓储、加工为一体企业。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和立项。
2、引进广东省四会市投资商在栏杆镇兴建滨城世纪生态饮食文化村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拟在县城规划区以外,淮河大道以北,淮商路以西500米以外,征地50亩,建成集餐饮、商务、住宿、娱乐、休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项目。
3、引进江西九江投资商兴建 “滨城世纪商都”项目。该项目拟投资6.6亿元,目前,已落实项目资金468万元,并取 1
得了建设用地资格,将于近期正式开工建设。
4、引进深圳启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电容器生产项目。该项目拟投资5000万元,新建铝电解电容器生产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合同的签约,正进行项目选址阶段。
二、今年招商引资工作总体安排和打算
1、成立组织,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对每一个班子成员、村支部和站所都下达了招商引资具体任务。书记、镇长引进1000万元项目一个,其他班子成员引进600万元项目一个,每个村引进500万元项目一个,每个站所引进300万元项目一个。
2、出台优惠政策,敞开镇门敬商。镇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在人才引进、征地、财税、用工用电等方面,给予外来投资者最大限度的优惠,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力争使外商在栏杆投资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领导率先垂范,亲情感召引商。镇党委政府将每季度召开一次招商引资工作专题研讨会和协调会,同时镇党委组织班子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每一个节假日到栏杆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所在地,通过亲情感召、乡情感染,鼓励他们回乡创业,造福乡邻,回报父老乡亲,实现了三分之一的科级领导干部和机关三分之一人员,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目标。
4、强力推介,用栏杆优势富商。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栏、娱乐活动、外出务工人员老乡会等广泛宣传栏杆地域优势和人文情怀,使外商觉得在栏杆投资有信心、有品味、有尊严、有钱赚。
5、设立重奖,鼓励党员干部招商。出台了《栏杆镇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及奖惩办法》,在县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镇政府规定按县政府奖励资金30%的50%全额奖励实际落实引资项目的当事人,鼓励党员干部及镇直单位引资招商。
6、实施回归工程,充分发挥老乡作用。一是每位班子成员和正股级实职干部分包1—2名栏杆镇在外创业人士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加强联系与沟通;二是利用节日,采取邮贺卡、发短信、寄慰问信等形式,加强与我镇在外创业人士的联系;三是召集栏杆镇在外创业人士定期召开座谈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回乡创业,造福乡邻。
7、创新形式抓招商。一是围绕产业链抓招商,栏杆镇地处城郊,要围绕建筑、建材、餐饮、服务等行业加大招商力量。二是围绕优势资源抓招商,紧紧抓住县城北迁、城区框架拉大,县行政新区、淮滨火车站,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座落在栏杆镇的区位优势,突出特色抓招商。三是巩固招商成果,对已引进签约的项目,搞好后期跟踪落实,以一流的服务环境留住客商,争取项目越做越大。
三、重要的招商信息和需要县处级领导参与的招商项目 深圳启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电容器生产项目,是一个回归项目,该项目负责人选中了县工业园区用地,望下一步领导在该项目用地上给予支持、关照。
四、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外商来我镇投资,大多看中我镇区位优势,但我镇由于处于县城规划区内,因此土地征用困难,项目用地审批难。加之这些项目投资额大部分都在1000万左右,投资小,项目发展不符合工业园区项目规划,所以也导致这些项目很难入驻县工业园区。对此,请求县政府在项目用地上给予优惠政策。
第五篇:马畈镇2012年试验区建设年终考评汇报材料
马畈镇2010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汇 报 材 料
各位领导:
欢迎您们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2010年,马畈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县两级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镇情,认真选题,科学决策,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现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八项改革进展情况
(一)农村产权改革稳步推进
为确保农村产权服务规范、有效运行,镇里在去年建立农村产权服务站的基础上,又在服务站下另设几个工作小组,分别由镇农村中心、村建中心、国土资源所等部门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由他们根据各自职能分工,搞好与县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对接,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操作程序,依法稳妥地推进我镇农村产权改革。目前,付寨、徐寨、汪乡、锡山四个试点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重新确权、发放,都是在土地第二轮延包期间,发给了农民承包经营权证,发证率达100%,全镇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有17家土地专业合作社经工商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都在正常开展土地经营权承包存贷服务活动,其中,付寨土地专业合作社和庙山村的裕农土地专业合 作社自建立至今,通过此平台,已流转土地达万亩。截止目前,全镇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9300亩,流转林地42000亩,分别占耕地、林地总面积的43%和48%,同比增长10%;流转耕地100亩以上,林地500亩以上的大户达42户,比去年净增6户,增长15%。在林权制度改革方面,我镇林业确权100%,办证率达90%以上;截止目前,我镇已流转耕地6600亩,占耕地面积的14.8%,流转林地35000亩,占集体林地的40%;在水利民营化改革方面,2007年,镇农村中心已与各村村主任签定了水面承包合同,各村养殖水面均已全部承包到个人,水域养殖证由村委会统一办理。在房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和办证方面,我们以试点先行的方式,首期在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村全面推进,目前,四个试点村确权、办证率均达80%以上。
(二)农村投融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要求,在农村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建立和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上不断探索、大胆闯试,将上级调拨的各项支农资金全部捆绑使用,投放到试验区建设的试点村项目实施中,从不挤占和挪用。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中,我们积极探索、认真筹备建立乡镇担保中心,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我镇徐寨村被县政府、县农村信用联社联合授予“信用村”荣誉称号后,又注资10万元挂牌成立了徐寨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填补了我镇非银行金融组织开展金融业务的 空白。付寨村辉煌农民资金专业合作社现已挂牌,相关注册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方面,镇党委、政府按照“政府主导、民营参与、社会融资、集中开发”的模式,吸纳民间资本近亿元,用于推进我镇试验区建设的又一亮点工程——锡山新村二期工程。
(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按照县里提出的将西片区打造成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的综合试验区要求,我们积极引导、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已申报注册的满堂香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金凤凰养殖专业合作社、观五玫小杂果专业合作社、丑小鸭养殖专业合作社等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已正常开展业务经营和服务活动,特别是满堂香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党、团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经营状况良好,已被县定为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推荐对象。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我们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华英模式,培育出了一批有竞争力、带动性强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如:满堂香庄园以成立合作社为契机,扩张规模,使园区面积达到10000余亩,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金凤凰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又吸纳社员5人,存栏蛋鸡120000只,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并带动300多人就业;在农技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方面,镇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多次邀请县农业局、科技局技术人员入镇下村开展科技帮 扶,指导种粮大户科学种植,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付寨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方筹措资金,购买大型插秧机、闲耕机10余台(套),服务种粮大户及周边群众,实行机械化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四)农村社会保障落实到位
全镇14个村级卫生室均经上级检查验收并正常投入使用。2010年我镇农村医疗保险费征收任务全面完成,参保率达95%以上,切实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看病难问题。我镇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个县乡示范村农村养老保险金征收和发放工作均有序推进,参保率均在90%以上。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村已率先实现年满60周岁养老金的发放。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通过审核认定,共纳入农村低保1253户,1802人,达到了农业人口总数4.5%的比例标准,实现了农村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截止目前,全镇共纳入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对象计240人,救助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5.7%,各项救助资金足额及时发放、服务质量便捷高效,较好地保障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组织了潘楼、柳林、太平三个贫困村的部分青年免费到信阳技工学校、信阳电子学校、信阳商校学习深造,既出色完成了县扶贫办下达的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又使一些青年学到了技能、增长了才干,为以后的干事创业打下基础。
(五)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业形势喜人 一是开展农村人才培训。通过马畈镇成人教育学校对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个示范村200名农民进行了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并邀请省市农业专家举办了“种养加”农村科技培训班,培训农民达2000多人。
二是引导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今年又新引进8名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投身试验区建设。潘楼村民林兴旺、汪畈村民易善涛、徐寨村民李学仁、付寨村民陈玉堂4人回乡兴办养殖小区;马畈村民易善康、汪畈村民易善春回乡发展桃产业,规划面积达800亩;柳林村民刘平回乡承包山林,开挖荒山发展经济林400亩;潘楼村民张正远回乡兴办养鸡场,规模达10000只;汪畈村民易善忠回乡承包山地12000亩,建设万亩油茶基地。
(六)文化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初显
我们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100万元,建成了徐寨村文化大院,中寨村文化大院正在筹建中。在原有徐寨村农家书屋的基础上,通过争取县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又在锡山、汪乡两村分别建成了一个农家书屋。我们对光山县成立的第一个党小组旧址(熊少山旧居)和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抗战指挥部旧址进行了精心打造和包装,及时推出了一条以庙山村地主庄园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一日游旅游线路。另外,我们主动与县广电部门联系,安装收视设备,协调解决了位于我镇最为偏远的北洼村对面庄村民组23家农户的电视收看难问题。
(七)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
兴建农民新村助推城镇一体化建设成为我镇试验区建设的一大看点。我们以大气魄、大动作、大手笔超前规划的思想,以六城联创活动为载体,狠抓城镇化建设,按照“政府引导、民营投资、集中开发”的模式,拉大镇区框架,膨胀镇区人口,提升城镇化率。我们邀请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专家对全镇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勘测和规划。目前,全镇村庄布局规划已全部到位,镇区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正在推进过程中,“观五玫”小杂果交易市场(锡山新村二期工程)和天瑞新村均已开工建设,王屠店、塔尔岗两个小集镇的建设已全面启动,占地15亩的垃圾填埋场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马王路及村组公路路肩土培护任务全部完成。目前,我镇城镇化率已达50%,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
(八)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活力焕发
马畈镇始终把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作为新形势下农村党建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我们以满堂香庄园为依托,建立了全县第一个专业化合作社党组织——满堂香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以建筑公司为依托,把镇内石子协会、石灰协会、水泥预制等45家经营企业全部纳入建筑公司党支部管理,真正做到了经济建设到哪里,党的工作到哪里,党员活动到那里,支部建设到哪里。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我镇徐寨、汪乡、付 寨、潘楼、代洼、柳林、汪畈、锡山、马畈、庙山等10个村党支部基本达到“五个好”标准,涌现出“一好双强”党支部书记10人,“双强”党员村干部29人,并培育出了一大批农村致富能手。我们通过引导、扶持,鼓励年青干部走出机关,兴办创业园,大学生村官刘家强入资15万元合伙兴建潘楼村富民养殖小区,三支一扶大学生姚勇加盟“观五玫”小杂果专业合作社,负责桃园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全面推行“4+2”工作法,各村按照“4+2”工作法规程严格操作,将我镇的村级卫生室建设、马王路路肩衬平、林权制度改革、油茶基地建设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列出清单,通过“4+2”工作法合理运行,效果十分显著。二、三项突破工作情况
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审时度势,科学决策,适时提出了将创新土地流转、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业等三大课题作为全镇改革试验的重点来进行攻克和突破。目前,以上三项突破进展较为顺利,工作成效也比较明显,具体表现是:在土地流转方面,我们积极引导各村种粮、养殖大户,联合成立了土地专业合作社17家,以合作社为平台,大户承包为主,大规模流转土地,使大量的土地向种养加大户集中,催生了万亩油茶基地、满堂香生态农业庄园、观五玫小杂果生产基地、金凤凰养殖基地、丑小鸭养殖基地等一批非常有竞争力的“农”字号企业,既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又使农 村剩余劳动力摆脱了土地束缚,可集中精力外出务工,得到土地流转收益和务工双重收入,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我们一直将其作为亮点工作来推进。目前,天瑞新村主体工程已完成40%,预计四月份可全部竣工。投资逾亿元的锡山新村二期工程现已完成规划选址和场地平整工作,下月初即可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吸纳1万人入住,使我镇城镇化率由目前50%提高到70%,它将成为我镇2011年试验区建设的一大看点。在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业方面,镇党委、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搭建服务平台等方式,鼓励镇村两级干部投身改革,领办、创办各类经济实体。目前,全镇参与土地流转、创办经济实体和农村经济组织的镇村干部达20余人,各类科技人才在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放大。
三、示范村建设情况
(一)示范村总体规划制订进展顺利
目前,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个示范村在县规划局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均已全部完成新村建设规划,新村居民点建设选址工作均已推进完毕,其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正在推进过程中。
(二)安全饮水及社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依托五云供水公司,我们利用2个月时间,在徐寨村村组间铺设自来水管道,全面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此工程现已全部 推进完毕,解决了全村29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四月初,镇党委、政府又启动了汪乡村王屠店安全饮水工程,目前,已向县水利局呈送了安全饮水项目申报材料,正等待批复,力争2011年实施到位;在旱涝保收田建设方面,汪乡村通过清淤,今年净增保收田面积160亩;在新农保推行工作中,徐寨村参保率达100%,付寨、汪乡、锡山等村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切实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看病难问题;在农民新村建设方面,我们一直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率先在几个示范村强力推进。目前,锡山农民新村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共吸纳住户300余户,入住人口达1300人,锡山农民新村二期工程全面实施,现已完成建设规划,出土方80000方,迁坟23座,整平场地35亩。另外,汪乡村王屠店农民新村和徐寨村甘岗农民新村均已作出建设规划。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组建,土地流转规模逐渐升级 目前,我镇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个示范村均已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四个示范村共流转耕地8720亩,流转山林17640亩,分别占全镇流转耕地、林地面积的45%和42%。示范村土地流转均以大户承包为主,仅今年流转耕地50亩以上、林地100亩以上的承包大户就达9户,比2009年净增4户。示范村在我镇土地流转整体工作中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四)支柱产业快速形成,富民工程有序推进 我们依托金凤凰、丑小鸭两个养殖专业合作社,科学规划,规模养殖,带动全镇养殖业快速发展,力争规模养殖达到鸡、鸭各20万只,年产鲜蛋1200万公斤,纯收入800万元。依托满堂香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大规模流转土地,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精心打造10000亩集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于一体的立体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观五玫”小杂果专业合作社,精心打造万亩小杂果种植园,打造“农”字号知名品牌,做大做强水果产业,增加果农收入。依托金盛油茶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再融资2000万元,抽槽整地10000亩,精心打造万亩油茶基地,把油茶产业培育成全镇又一富镇惠民的支柱产业。我们紧紧抓住“华英农业”富民计划这一契机,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引导群众参与“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全镇四个富民养殖小区均已实现养殖,目前运行良好。
四、试验区建设保障机制建立情况
(一)组织领导全面加强
为切实加强对我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镇里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由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由两名副科级干部任办公室副主任。同时,镇里建立了镇领导联系点制度,成立了农村产权服务站、村级卫生室建设 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全面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二)宣传造势氛围浓厚
继市、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动员工作之后,马畈镇党委、政府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对全镇的试验区建设进行再动员和部署。我们在行政路还开辟了固定宣传专栏3处,在孙马路、云山大道等过境路段悬挂标语横幅12条,刷写墙体宣传标语20余条,全面宣传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在全镇迅速掀起了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试验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另外,在《光山通讯》发表专刊;全面宣传我镇的试验区建设工作情况,6月上旬,《河南日报》新农村版两次分别以“鸡场里飞出个金凤凰”“马畈人念活石头经”为题,专题报道了我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成功经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三)健全机制运转高效
建立健全了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竞赛机制。八大课题组展开工作竞赛,实行一月一点评、一季一小结、年终一总结。二是督查机制。实行定期督查、不定期督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督查力度,推进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激励机制。在华英农业富民工程工作中,为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出台了奖励机制,除市县奖补政策外,政府实行帮扶、奖励等措施,每个养殖小区另设奖补资金达12000元。总之,我镇2011年试验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坚定发展信心,大胆闯试,奋力争先,努力在今年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勇创佳绩。
汇报完毕。
中共马畈镇委员会 马畈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