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淮滨县栏杆镇王湾村新农村建设侧影淮滨县栏杆镇王湾村
——淮滨县栏杆镇王湾村新农村建设侧影淮滨县栏杆镇王湾村,地处豫皖两省三乡七村交界处,全村7个村民组,420户,总人口1232人,耕地面积1300亩。洪河穿境而过,将王湾村分成河南、河北两部分,河南五个村民组四面环河,涓涓洪河水流淌着昔日两岸群众的愁和忧,承载着昔日两岸村民建设新村的愿望和梦想。“春雷一声响,机遇从天降”。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后,如何结合村情实际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整村发展,是王湾人深深思考的一道难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王湾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建设幸福和谐家园为目标,做好“八篇文章”、谋求“六项突破”、实现“六个放大提升”,创新发展理念,“以土地流转、合作带动、生态立村、产业富民”为目标,着力实施“六园”(花园、果园、菜园、生态园、植物园、观光园)建设,基本实现了“五家八有”目标,即:家家通上了水泥路,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家家住上了二层楼,家家享有了新型养老保险,家家用上了清洁能源(沼气池、太阳能);有村部办公楼,有敬老院,有教学楼,有卫生室,有文化书屋,有闭路电视,有专合组织,有主导产业(蔬菜、花卉、果木、水产)。经不懈努力,王湾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河南省生态村、信阳市村庄建设先进村、信阳市五个好村党支部、信阳市生态文明村、信阳市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村、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等。科学编制产业规划打造了生态新村王湾村四面环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村“两委”聘请省内外专家多次调研论证,编制了产业富民规划,提出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之路,并拟定建成一个千亩蔬菜种植精品园、一个千亩水产养殖区和一个三千亩洪河故道生态观光园。千亩蔬菜精品园覆盖本村耕地1100亩,以种植生态大葱为主,兼种时令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同时,合理硬化园内道路,统一整修田间地埂,配套完善水电设施。千亩水产养殖区环绕新村四周,水面四周栽植桃、梨、石榴、广玉兰等果木花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三千亩洪河故道生态观光园,在充分挖掘洪河故道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按照“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常绿、四季如春”的标准,努力打造生态环保、旅游休闲、风景如画的特色宜居环境。计划投资1500万元,修建洪河故道环湖水泥路5.5公里,建设1个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1个生态休闲垂钓中心和1座洪河故道观光桥。目前,蔬菜种植精品园已建成并发挥效应,洪河故道生态观光园已修通洪河故道水泥路4公里,栽植石榴、桃树、梨树、桂花、柏树、松树、广玉兰等花木8000多株,垂钓中心已投入运营,其它建设内容正在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合作带动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在村“两委”班子的促动下,镇、村土地银行通过与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书,引进外来人员投资,先后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生态蔬菜,在土地流转的推动下,生态疏菜种植就像雨后春笋般在全村迅速展开。按照市场需求,村党支部立足大棚蔬菜种植优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技术引进等措施,全村共建日光温室和大棚112个,种植面积达1100亩。通过技术改良,该村种植的青椒、大葱、豆角、黄瓜、西红柿等5种蔬菜被省农业厅授予为“无公害农产品”。为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提升土地出产率,促进农民增收,成立了豫皖大葱专业合作社和绿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豫皖大葱专业合作社实行蔬菜网上销售,年销售收入5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理想。通过宣传推介,引进外地客商投资500多万元,组建了绿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优质蔬菜育苗基地40亩。同时,针对本村沟、塘、堰、坝多优势,引导村民承包水面养鱼1200亩,栽植桃树、梨树、石榴等果木6000多棵。社会保障的实施实现了民生和谐村两委以民生和谐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一是新农保全面实施。王湾村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市、县级示范村,前年被县委、县政府定为全县5个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村。在推进王湾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镇村紧紧抓住国家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历史机遇,采取多项措施全面完成养老保险试点各项工作任务。在镇村干部的广泛宣传和积极推动下,王湾村630名应缴纳保费人员保费逐年交清,2009年5月13日全县新型农村养老金首发仪式在王湾村举行,目前,全
村1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全部领取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二是“六大员”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全村“六大员”经培训于2011年3月份全部上岗,服务效应已逐步彰现。截止目前,治安管理员已解决群众各类纠纷10余件;农民技术员已为群众提供养殖、种植技术服务8次以上;文化协管员将文化书屋打造的有声有色,已为群众借阅各类书刊54次200余本;计生协管员协助镇计生服务中心人员对全村育龄妇女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生殖健康检查,并为他们发放宣传材料100余份;村容村貌管理员已成功制止和拆除了5处群众乱搭乱建行为,并协助村里申报了国家级生态村上报材料。三是卫生室建成方便了群众就医。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后,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村两委在为群众办理新农合的同时,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创新形式建设标准化卫生室1个,群众的就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建设高标准卫生室需投资15余万元,考虑到村医负担不起建设费用,建设资金由村里负责筹集,建成装修后,无偿提供给村医使用。卫生室建设在环境优雅、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的王湾生态观光区内,同时考虑到五保老人的就医问题,卫生室与敬老院仅一墙之隔。由村里出资,为卫生室备齐了相应的医疗设施及器械,室内配置了电脑及咔啡桌椅等设备,病人进入卫生室有温馨如家的感受。为保证群众随时能就医,村里要求村医全天候在卫生室服务,随时为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成改善了村容村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多次调研和讨论后,村两委聘请河南省豫建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对新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编制了新村规划设计图,并获得县建设局的审批。经科学编制规划,王湾花园新村工程率先在全县拉开了序幕。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定点到户、分散建设”的思路,先后建成三个社区化管理的小康示范住宅420套2000余间。原来破旧零乱的砖瓦和茅草屋,全部变成了两层新楼房,并建成圆形环保节能沼气池316个,修通5条内循环水泥路5.2公里。沼气、猪舍、厕所相互连接,彻底解决了厕所林立、“三堆突出”等问题,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成立了民调会、治保会、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制定了村规民约,做到了民主理财、依法治村。以村文化大院为平台,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经常读书、看报、下棋、打球、健身;以开展“五好家庭”、“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为载体,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几件实事”的落实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在农民新村建成后,王湾村采取“政府扶一点、项目跑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800多万元用于配套设施建设。争取代赈资金28万元,在人口居住密集的农民新村打人畜饮水深井1眼,并配备无塔供水设备,铺设供水管道到户,解决了全村1232人、200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争取村村通和通村道路项目资金100多万元,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法,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力,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村内水泥生产路8.2公里,开挖修建排水渠道16.4公里,修建桥涵6座、排涝闸站2座。争取农业、水利等部门资金20余万元新建3座电力排灌站,全面完成了路、渠、涵综合配套建设,实现了全村耕地全部旱涝保收。于此同时,投入资金7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敬老院各1幢,安装键身器材10余件;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了第一居民点社区新村内排水管道铺设、电信电缆架设工程,村小学教学楼、村委会办公楼改扩建工程,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便民超市、社区文化大院和社区健身娱乐中心。基层民主管理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向心力村党支部注重创新村级民主管理工作,健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了工作运行程序,成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村级所有重大事务都坚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触决,并定期公示上墙,广泛接受群众监督。2011年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10件以上。同时村党支部引领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领头雁作用,坚持以“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保证拆党建、承诺抓民生”为目标,大力推进试验区建设,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逐步增强。“喜看今日新王湾,家家都将别墅换;干群和谐村风正,明珠镶在洪河岸”。今日的王湾村风气正、民心顺、心气足,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在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过程中,王湾人想到的是站在新的起点谋划诠释更美更好的明天!
第二篇:淮滨县栏杆镇王湾村新农村建设侧影淮滨县栏杆镇王湾村
——淮滨县栏杆镇王湾村新农村建设侧影淮滨县栏杆镇王湾村,地处豫皖两省三乡七村交界处,全村7个村民组,420户,总人口1232人,耕地面积1300亩。洪河穿境而过,将王湾村分成河南、河北两部分,河南五个村民组四面环河,涓涓洪河水流淌着昔日两岸群众的愁和忧,承载着昔日两岸村民建设新村的愿望和梦想。“春雷一声响,机遇从天降”。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后,如何结合村情实际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整村发展,是王湾人深深思考的一道难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王湾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建设幸福和谐家园为目标,做好“八篇文章”、谋求“六项突破”、实现“六个放大提升”,创新发展理念,“以土地流转、合作带动、生态立村、产业富民”为目标,着力实施“六园”(花园、果园、菜园、生态园、植物园、观光园)建设,基本实现了“五家八有”目标,即:家家通上了水泥路,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家家住上了二层楼,家家享有了新型养老保险,家家用上了清洁能源(沼气池、太阳能);有村部办公楼,有敬老院,有教学楼,有卫生室,有文化书屋,有闭路电视,有专合组织,有主导产业(蔬菜、花卉、果木、水产)。经不懈努力,王湾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河南省生态村、信阳市村庄建设先进村、信阳市五个好村党支部、信阳市生态文明村、信阳市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村、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等。科学编制产业规划打造了生态新村王湾村四面环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村“两委”聘请省内外专家多次调研论证,编制了产业富民规划,提出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之路,并拟定建成一个千亩蔬菜种植精品园、一个千亩水产养殖区和一个三千亩洪河故道生态观光园。千亩蔬菜精品园覆盖本村耕地1100亩,以种植生态大葱为主,兼种时令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同时,合理硬化园内道路,统一整修田间地埂,配套完善水电设施。千亩水产养殖区环绕新村四周,水面四周栽植桃、梨、石榴、广玉兰等果木花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三千亩洪河故道生态观光园,在充分挖掘洪河故道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按照“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常绿、四季如春”的标准,努力打造生态环保、旅游休闲、风景如画的特色宜居环境。计划投资1500万元,修建洪河故道环湖水泥路5.5公里,建设1个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1个生态休闲垂钓中心和1座洪河故道观光桥。目前,蔬菜种植精品园已建成并发挥效应,洪河故道生态观光园已修通洪河故道水泥路4公里,栽植石榴、桃树、梨树、桂花、柏树、松树、广玉兰等花木8000多株,垂钓中心已投入运营,其它建设内容正在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合作带动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在村“两委”班子的促动下,镇、村土地银行通过与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书,引进外来人员投资,先后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生态蔬菜,在土地流转的推动下,生态疏菜种植就像雨后春笋般在全村迅速展开。按照市场需求,村党支部立足大棚蔬菜种植优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技术引进等措施,全村共建日光温室和大棚112个,种植面积达1100亩。通过技术改良,该村种植的青椒、大葱、豆角、黄瓜、西红柿等5种蔬菜被省农业厅授予为“无公害农产品”。为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提升土地出产率,促进农民增收,成立了豫皖大葱专业合作社和绿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豫皖大葱专业合作社实行蔬菜网上销售,年销售收入5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理想。通过宣传推介,引进外地客商投资500多万元,组建了绿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优质蔬菜育苗基地40亩。同时,针对本村沟、塘、堰、坝多优势,引导村民承包水面养鱼1200亩,栽植桃树、梨树、石榴等果木6000多棵。社会保障的实施实现了民生和谐村两委以民生和谐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一是新农保全面实施。王湾村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市、县级示范村,前年被县委、县政府定为全县5个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村。在推进王湾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镇村紧紧抓住国家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历史机遇,采取多项措施全面完成养老保险试点各项工作任务。在镇村干部的广泛宣传和积极推动下,王湾村630名应缴纳保费人员保费逐年交清,2009年5月13日全县新型农村养老金首发仪式在王湾村举行,目前,全村1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全部领取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二是“六大员”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全村“六大员”经培训于2011年3月份全部上岗,服务效应已逐步彰现。截止目前,治安管理员已解决群众各类纠纷10余件;农民技术员已为群众提供养殖、种植技术服务8次以上;文化协管员将文化书屋打造的有声有色,已为群众借阅各类书刊54次200余本;计生协管员协助镇计生服务中心人员对全村育龄妇女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生殖健康检查,并为他们发放宣传材料100余份;村容村貌管理员已成功制止和拆除了5处群众乱搭乱建行为,并协助村里申报了国家级生态村上报材料。三是卫生室建成方便了群众就医。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后,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村两委在为群众办理新农合的同时,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创新形式建设标准化卫生室1个,群众的就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建设高标准卫生室需投资15余万元,考虑到村医负担不起建设费用,建设资金由村里负责筹集,建成装修后,无偿提供给村医使用。卫生室建设在环境优雅、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的王湾生态观光区内,同时考虑到五保老人的就医问题,卫生室与敬老院仅一墙之隔。由村里出资,为卫生室备齐了相应的医疗设施及器械,室内配置了电脑及咔啡桌椅等设备,病人进入卫生室有温馨如家的感受。为保证群众随时能就医,村里要求村医全天候在卫生室服务,随时为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成改善了村容村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多次调研和讨论后,村两委聘请河南省豫建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对新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编制了新村规划设计图,并获得县建设局的审批。经科学编制规划,王湾花园新村工程率先在全县拉开了序幕。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定点到户、分散建设”的思路,先后建成三个社区化管理的小康示范住宅420套2000余间。原来破旧零乱的砖瓦和茅草屋,全部变成了两层新楼房,并建成圆形环保节能沼气池316个,修通5条内循环水泥路5.2公里。沼气、猪舍、厕所相互连接,彻底解决了厕所林立、“三堆突出”等问题,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成立了民调会、治保会、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制定了村规民约,做到了民主理财、依法治村。以村文化大院为平台,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经常读书、看报、下棋、打球、健身;以开展“五好家庭”、“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为载体,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几件实事”的落实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在农民新村建成后,王湾村采取“政府扶一点、项目跑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800多万元用于配套设施建设。争取代赈资金28万元,在人口居住密集的农民新村打人畜饮水深井1眼,并配备无塔供水设备,铺设供水管道到户,解决了全村1232人、200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争取村村通和通村道路项目资金100多万元,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法,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力,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村内水泥生产路8.2公里,开挖修建排水渠道16.4公里,修建桥涵6座、排涝闸站2座。争取农业、水利等部门资金20余万元新建3座电力排灌站,全面完成了路、渠、涵综合配套建设,实现了全村耕地全部旱涝保收。于此同时,投入资金7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敬老院各1幢,安装键身器材10余件;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了第一居民点社区新村内排水管道铺设、电信电缆架设工程,村小学教学楼、村委会办公楼改扩建工程,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便民超市、社区文化大院和社区健身娱乐中心。基层民主管理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向心力村党支部注重创新村级民主管理工作,健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了工作运行程序,成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村级所有重大事务都坚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触决,并定期公示上墙,广泛接受群众监督。2011年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10件以上。同时村党支部引领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领头雁作用,坚持以“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保证拆党建、承诺抓民生”为目标,大力推进试验区建设,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逐步增强。“喜看今日新王湾,家家都将别墅换;干群和谐村风正,明珠镶在洪河岸”。今日的王湾村风气正、民心顺、心气足,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在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过程中,王湾人想到的是站在新的起点谋划诠释更美更好的明天!
第三篇:大湾镇新农村工作队驻村以来
大湾镇新农村工作队驻村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级部的的支持下,认真调研,摸透乡情,村情,吃透思路,找准出路。根据大湾特殊的区域据大湾特殊征和农民的自身发展要求,开民了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建设活动,有国地推动了大湾镇的新农村建设。
一 宣传工作是前提“兵马末动,粮草先行”,新农村工作队驻村以来,利用报纸,电视 广播 宣传单 板报等多种形式,开民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宣传活动,真正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是有文章,会议上有记录,行路上有标语,把中央,省,市,县等支农惠农的政策宣讲出去,共开村组会议20余次,电视报道2次,村级广播23次,发放传单6000多份,张贴标语53条,群众知晓率达80%以上。
二 培训农民是关键
通过走访调查,认真摸底,认为该镇是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农业大镇,其出路还是应在农村,广大农民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性的耕作方式上,“1007”部队仍是农村的主力军(1根篇担,2个粪桶,1把锄头),因此建设新农村,走农业产业化,必须把培养新农民,提高家民素质放在首位,驻村工作队通过努力,取得了农业,林业,畜牧,烟草,科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粮食作种植,林业抚育,果树整型修剪,科技养畜,烤烟漂浮育苗培训讲座25次,通过学习,广大农民转变的观点,增强了意识,提高了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三 部门帮抚是手段
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本部门优势,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争取资金愈100万元,目前已建沼气池100多户,畜圈改造400多间,栽植果木林1500多亩,水保林6000多亩,罗甸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已搞完规划,马上开始实施,积极开展“示范村”和“示范户”的创建活动,今年力争创建1个示范村和20户以上示范户。
四农民得实惠为目的新农村建设关键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农民,其关键点就是农民素质的提高,通过帮传的作用,目前的村容村貌已是大有可观,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第四篇:王湾村2008年老龄工作计划
太伏镇王湾村2008年老龄工作计划
2008年,王湾村老龄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宣传贯彻《老年法》和《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泸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重点,加大维权力度,全面落实老年人各项优惠、优待政策。加强村级老年协会建设,充分发挥村级老年协会的基层堡垒作用,培养、树立表彰各类老龄工作典型。要充分发挥各涉老部门职能作用,构建“大老龄”格局,为发展太伏老龄事业,实现太伏经济社会发展 新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一、认真组织、加强领导,全面贯彻落实《条例》。
1、加强对《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将其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抓好落实,并将宣传贯彻《条例》工作列入村级目标考核之中,全面、扎实地把老年人的优惠、优待政策落到实处。
2、继续充实和完善镇、村老年人维权网络,明确工作职责。要继续发挥镇司法所老年人维权服务处的作用,开展对老年人法律援助和对老年人法律救助活动;协调太伏法庭对涉老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规定,对特困老人诉讼实行减、缓、免。民政办要在扶贫帮困,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等工作中,做好为老服务工作;加强养老福利设施建设,改善“五保”老人生活条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老年法》、《条例》和敬老、养老助老典型,形成浓厚的为老维权、尊老敬老氛围。-1-
3、认真细致地为老年人换发四川省老年人《优待证》、《老年证》。各村老年协会要广泛宣传老年人《优待证》、《老年证》有关优惠、优待项目内容、积极认真做好换发四川省老年人《优待证》、《老年证》工作。
4、继续广泛开展“关爱老年人健康行动”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要总结经验,做好参保人员出险的理赔工作,确保老年人真正受益,得到关爱。
二、加大投入,将《规划》落到实处。
1、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大对老龄工作的资金投入。镇党委、政府要把老龄事业纳入太伏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老年福利设施、服务设施、活动设施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学习、娱乐的良好环境。镇财政要继续按照全镇老年人口数按每人每年1元钱的标准,把老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提取老龄办公室的工作、活动经费。要继续实行对90-99岁老人发放长寿金制度(每人每年120元)。镇领导走访9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病残、五保老人;村干部要对80岁以上老人普遍走访,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
2、继续加大对老年人的扶贫救助力度。党政领导和党员、干部在包村包户时要优先安排高龄、失能、贫困、空巢老人,对他们要加大帮扶力度,使弱势老人得到有效救助,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城乡低保要向老年人或有老年人的家庭倾斜。
3、要继续实行老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镇老龄办根据我镇的实际
情况,制定《2008年村级老龄工作目标管理百分考核细则》,将老龄工作任务量化到村。做到老龄工作年初有计划布置,年中有检查指导,年末有总结评比。
三、真抓实干,夯实基础,继续巩固发展老龄工作成果。
1、巩固加强老龄组织。要强化镇、村、村民小组三级老龄组织。镇老龄办要真正起到“参谋助手、监督检查、综合协调”作用,把老龄工作的件件实事落到位。要继续按照《泸州市老年人协会章程》规范村级老年协会工作,充分发挥村级老年协会作用,特别是副会长的作用,让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要做好村民小组一级的老年协会分会工作,把老龄工作落实到最基层。
2、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家庭养老功能。
一是继续组织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确保赡养人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
二是在“孝心榜”上墙的基础上,同时将总结树立的家庭养老的突出典型以文字或图片等形式上墙,以弘扬敬老养老正气。
三是开展建立党员与特困老人结对活动。由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子女外出打工或外地工作等种种原因,使“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正常生活出现了一些新的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与“空巢”老人结对子,义务帮助身边的“空巢”老人料理日常生活、唠家常,以解老人孤独之感。
四是发挥老年人自我养老功能。村要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为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老科技人员在养殖业、种殖业和加工业的技术骨干
作用,让他们再展优势,即为社会做贡献,又能够做到自我养老。
3、广泛深入地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村老年体育队伍作用,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健康、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要做好老年活动中心的管理工作,使老年人在中心里文化娱乐、健身活动两不误。
四、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1、镇、村和涉老部门要总结树立本部门老龄工作各类典型。特别是村民小组都要树立身边的敬老、养老典型。
2、镇、村和各涉老部门都要根据实际,以不同方式在老年节期间召开老龄工作表彰会议,表彰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单位)、助老先进企业(个人)、敬老养老先进个人、老龄工作先进工作者,以及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老龄典型。
3、各村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老龄工作典型。要利用村级板报、墙报,乡镇广播、市级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典型事迹,弘扬敬老养老正气,推动老龄工作上新的台阶。
4、安排好第19个国际老人节(10月1日)、省第22个敬老日(10月26日重阳节)和泸州市第9个“敬老宣传月”(10月份)活动。
二00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工作汇报(王马湾村督查)
工作汇报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日
各位领导:
根据镇领导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王马湾村的基本情况及上半年的主要工作和下半年的打算做以汇报,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王马湾村地处宣化镇政府东南3公里处,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60户1047人,耕地面积21487亩,人均2亩,属渠井混合灌区。全村共有村社道路4公里,全部完成油路铺设,全村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90座,其中二社温室示范点被县政府命名为国家级无害蔬菜示范基地、发展各类养殖大户11户,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场1个,依托肉牛产业和温室产业成立了肉牛养殖协会和宣农蔬菜专业合作社。2009年建成镇级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1处,并完成设施配套。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80元,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是狠抓了县上扶持政策的落实。村上紧紧抓住县上出台对种植业、设施农业、草畜产业及群众创业进行贷款扶持的机遇,采取集中召开村社干部和党员会议、分社举办政策宣讲会、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县上的扶持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至目前全村共申请扶持借款户、万元,发放到位户、万元,扶持政策的落实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全村新增养殖大户户、自主创业农户4户,落实改建日光温室农户8户。
二是加大了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重点以玉米种子繁育为主,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今年全村共落实玉米制种1500亩,占全村总面积的70%,番茄30亩,其它经济作物40亩,建成一个育苗基地。
三是殡葬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镇上殡葬集中整治工作的整体安排,我村认真宣传动员,进行拉网式排查,全村共有坟头212个,通过采取逐户讲解政策、村社干部党员带头等方式,止四月底全村共有105户农户搬迁坟墓157座,其中沿路37座,农田区137座。
四是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今年四月份,全村集中开展了消防安全专项集中整治,采取动员群众清理房前屋后柴草、三堆和机械疏通消防安全通道的方式,按照整治的标准和时限要求,按时完成了整治任务,顺利通过县上验收。此次专项活动中全村共清理“三堆”300多个、500多方,出动各类机械500多台次,村上投入专项资金5000多元,采伐消防通道树木120棵,打通消防通道近4公里,设立标志牌5个,发放隐患整改通知书220份、限期强制整改通知80份。通过消防安全隐患整治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消除火灾隐患、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又净化了生产生活环境的目地。
五是抓好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村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巩固“三级联创”成果,以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为重点,组织党员广泛开展党性实践活动,定期实行村务公开,规范民主管理,按时足额收缴党费,抓好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前七个月我支部共召开民主生活会1次,党员大会16次,党小组会12次,收看远程教育21次,参加496人次。有职党员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已全面展开,党员履行承诺书的情况进度良好。积极推进民主自治。在镇农经站的监管下,建立和完善了村级管
理制度,特别是严格执行民主理财制度,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民主管理和民主自治,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二是缺乏新经济增长点,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生产效益低下,农民增收难;三是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建设新农村的人力比较缺乏;四是村集体经济困难,债务负担过重。
三、下半年的思路
一是对照目标责任书,查漏补缺,对重点指标进行补课,确保重点指标的完成。
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对即将开工的村级卫生所建设项目,认真抓好自筹资金落实,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早谋划,摸清渠道运行情况,争取渠道衬砌项目,进一步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在完成村庄规划的基础上,与有关部门衔接,做好小康住宅楼的设计和规划工作。
三是抓好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