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管理制度
统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防止数出多门,乱发报表,根据《中华人了共和国统计法》及公司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全厂各部门的统计管理工作。
第二条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第二章 统计报表管理
第三条 对各种定期上报公司的统计报表,统计人员要及时负责向公司主管部门填报,并负责报表的准备性,和及时性。
第四条 对本单位的各类报表,综合管理部负责统一格式,各厂属各部门必须按时填报。
第五条 各级统计人员应加强指标的分析,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有关指标的波动原因,为分析和预测提供资料。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
第六条 厂属各部门的统计资料、统计数字,一律以本部门统计人员所掌握的统计资料为准。
第七条 各级领导所需要的统计数字,应由同级统计人员负责提供,以便克服使用统计数字混乱的现象。第八条 本厂各项主要统计资料,应由综合统计人员负责保管,厂属各部门的各项主要统计资料,由本部门统计人员负责保管。
第九条 各部门应将本部门的统计资料,采用台账形式,按月进行整理分类,以便使用。
第十条 各部门编制的统计台帐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对已经过时的统计资料,如认为确无保管价值,应呈请部门主管批准、综合部核准后方可销毁。第四章 统计数字差错的订正
第十一条 统计资料发出后,如发现错误,必须立即更正。
第十二条 本厂内部报表发现数字错误时,可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办法订正:
(一)日报表当日发现差错时,应及时电话或口头查询更正,隔日发现差错时,应在当日报表上说明。
(二)重大差错必须以书面形式更正。第五章 统计工作的交接
第十三条 统计人员调动工作台时必须认真办妥交接手续,在未办妥以前,原任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更不得因工作调动而影响统计工作正常进行。
第十四条 统计人员调离工作台时,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一)将经办工作情况全碉向接替人员交待清楚;
(二)培训接替人员的来务,使其能独立工作;
(三)所有统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统计手册、台账、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与统计用具(如计算机、书刊等)应一一造出清单移交。第六章 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
第十五条 文字说明与分析是统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统计报表要做到:月报月文字说明,季报、年报有分析报告。
第十六条 文字说明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必须根据统计报表中各项主要指标反映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后果。
第十七条 分析报告应以报表为基础,以检查计划为重心,测定计划完成程度,分析完成与未完成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第七章 统计纪律
第十八条 各部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制度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准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
第十九条 属于保密性质的统计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严防丢失,提供时应按上级公司保密制度的规定执行。发现有违纪扣除当月绩效工资。第八章 统计检查与考核
第二十条 各部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制度提供统计资料,认真做好统计报表工作,上报的统计报表应及时、准确无误,不午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不得伪报,不得伪造、篡改,发现有违纪之一者,视情况给予处罚。
第二十一条 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结合我厂的实际情况和本专业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统计调查分析,效果显著可给予奖励。
1、生产计划的编排、制定、跟进与实施安排。
2、物料计划制定。
3、物料采购审核。
4、物料管理目标达成。
5、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6、订单评审。
7、ISO9000、5S的执行与督导。
8、部门人员的培训。
9、沟通仓库管理、客诉反应及客户满意度调查。
PMC跟单员
1、订单审核和编制生产指令单。
2、客户资料的建立,并负责与客户沟通与协调。
3、建立每月出货统计表。
4、出货交运安排。
5、跟催物料和生产进度。
6、物料计划实施与控制。
7、生产排程。
8、客人投诉的跟进。
9、平衡供与需之间的关系。
PMC采购
1、建立供应商评估资料及价格记录。
2、打办、询价、比价、议价、订购作业。
3、交料进度控制与逾交跟催。
4、进料品质、数量异常处理。
5、协助配合应付款整理、审查。
6、供应商考核提报。
PMC文员
1、部门人员考勤及加班申请。
2、部门文件的分发、整理、分类存放。
3、编写文件。(如:内部行文,会议记录等)。
4、文件的签收、分发、传阅。
5、仓库月报表整理。
6、部门人员所需办公用品的申购与存放。
7、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
PMC统计员
1、统计各个部门每天的生产效率、工时损耗。
2、统计塑胶部与装配部的生产进度。
3、统计每月生产物料损耗与来料不良的成本率。
4、每周成品入库、出货与装配每周流线、加工、包装生产明细汇总。
5、统计原料进出明细。
6、职员工考核的统计。
7、报表、文件的整理及分类存放。
8、服从、完成上级的安排。
PMC仓库主管
1、规划仓库物品摆放区域。
2、负责仓管工作之安排。
3、对每月库存盘点之数据负责。
4、对每日进出帐负责。
5、保持帐、物、卡一致。
PMC成品仓管
1、成品缴库之点收核对。
2、成品出库交运处理。
3、成品保管及帐务处理。
4、成品库位规划、整理与安全维护。
5、提供有关成品库存资料。
6、滞存品库存提报。
7、每月底一次库存盘点与帐务检讨。
PMC五金、电子、包材仓管
1、进厂材料点收及不合格品退回。
2、材料发放批号管制,余料提报。
3、库位规划、整理与安全维护。
4、滞料及有价值废品之库存提报。
5、提供有关库存动态资料。
6、每月库存重点盘点与帐务核对。
7、服从上级安排,对仓库工作负责,指导下属规范作业 完善答案
生产统计员
岗位名称 生产统计员 所属部门 生产部 直接上级 生产计划主管 直接下级 任职资格 1.学历、专业知识
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学历,具备生产管理、生产物料、数量统计等相关专业知识 2.工作经验
一年以上车间统计工作经验 3.业务了解范围
熟悉企业生产作业流程,了解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熟知生产计划、数据统计等相关操作
工作职责 职责细分
1.生产数量收集与统计(1)每天按时收集、填报各车间的生产日报表(2)收集各类产品的物料消耗情况、产品所用工时等相关数据(3)整理、统计上述相关数据,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生产统计监督与分析(1)督促各生产车间按时提交统计报表,并进行检查或复核(2)按时完成成本核算报表及相关经济分析资料
3.生产档案管理(1)负责收集、整理各种文件、统计资料、文档及相关报表(2)负责生产部相关文件资料的分类、建档、归档工作(3)负责生产部相关文件资料的调用手续办理及日常保管工作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在流通企业,以商品购销调存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主要在于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这些“不够”与“不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二是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三是认为统计对企业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企业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
二、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一)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
(二)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
(三)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
(四)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
(五)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本企业有联营、合资或者协作、配套关系的企业的情况;二是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三是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及信息反馈;四是本企业产品或服务已经占领或将要开拓的市场的各种信息;五是对本企业经营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
三、企业统计制度改革 统计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怎样进行改革,才能建立更为有用有效的统计制度所谓统计制度,我以为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确立,二是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的确定。
(一)关于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计划部门负责。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计划部门汇总后再呈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附营业务统计、人员工资统计、基建技改统计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至少有三个弊端:一是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以及怎样搜集这些信息;二是对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一些折扣。至于部分近年来新成立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制度,仅是由财会或业务人员代报统计报表,当然更难以在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目前体制下,仍有一些企业领导重视统计工作,赋予主营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但从整体着眼,这样的企业并不是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 不论何种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下职能:(1)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2)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3)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 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3、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 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二)关于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由于计算方法可以写成若干部实用手册,且方法是由内容所决定的,所以本文在此仅就内容做一扼要概括,方法问题暂且从略。在内容上,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已有的内容。目前,国家基层表制度要求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人员及工资情况,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情况,科技开发情况及附营业务情况。这套指标体系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企业统计人员及领导者都应深刻了解认识这套指标的涵义和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这套指标反映、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由于这套指标是从国家宏观监测需要考虑的,因而比较简单,企业还应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的部分增加相应的内容。
第二,是国家统计制度尚未包括的内容。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影响看,应增加的内容可以有:产品质量统计,用随机抽样方法结合排列图、直方图等统计图表,计算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等统计特征数;市场营销及预测统计,如在对用户情况进行重点或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利用德尔菲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趋势预测等方法,对流通企业和劳务型企业,也可从其实际情况出发,增加相应的统计内容。
在此基础上,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对集中起来的诸多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生成新的有用的统计信息。如将企业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以及人员、工资、技改投资等指标与产值、产量、销售、盈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将本企业情况与同行业企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企业微观信息与宏观经济社会信息进行相关研究分析,等等,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浅谈现代制度下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荣成市高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张卫华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行中,谈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的确,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企业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务人员或其他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有必要明确,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提高了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了统计管理,对企业而言,将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三、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一)调整服务对象,以企业为核心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统计只注重统计报表的填报,企业统计工作主要服务对象仍为上级管理部门,忽视了统计资料为我所用,在企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后,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需要时刻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各项生产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因此,企业的统计目标也要适应其变化,逐步形成全方位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内外部信息的独立统计目标,这就需要企业统计必须适时的更新观念,调整服务对象,从过去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报表为主转变为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主,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动性做出贡献。因此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揭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统计的主要任务。
(二)建立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体系
有了观念的更新,服务对象的调整,还要建立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体系。
1、设立综合统计岗位,其职能主要是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综合统计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和责任。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不仅限于统计机构内部,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职责,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信息。
3、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和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科学的设置和完善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要符合全面性、规范性、及时性和客观性原则。现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最重要的工程成本分析就是一个统计、分析的完整过程。工程成本分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对其准确分析,需要根据组成成本的因素,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临时设施费、施工管理费等,建立便于进行分析的统计指标,项目针对统计指标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从而为项目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企业的经营投标提供参考。
(三)全面提升统计自动化水平
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和办公现代化建设,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障。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银行、税务、交通等许多行业广泛应用,并给这些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我们企业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落后了很多。为此,我们必须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和办公现代化建设,这不仅是做好统计信息工作的需要,更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统计信息化建设包括网站、网络等硬件建设,还包括各种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只有建立起企业统计信息网络,才能加快统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反馈速度,才能真正实现及时、高效的统计信息服务。
统计的过程是由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大环节连接的过程,是与大量的数据等信息打交道的过程,其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要优质高效的完成统计资料的传输、整理、分析就必须考虑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网络和现代化办公的优势在于磁载和光载的信息保存方式使企业能够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库;网上的信息交流增加了信息来源,实现了资料共享;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和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上级部门或地方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
(四)培养高素质统计队伍
统计工作中网络和现代化办公的引进,就要求各类应用维护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较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统计理论和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的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现代管理知识,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和网络运用能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因此,统计人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思想定式的禁锢和束缚,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做好统计分析工作,还要做好超前预测工作;要灵活运用多种统计理论、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层次挖掘和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写出高科技含量的分析预测报告,实现统计信息工作质的突破和飞跃,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现代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统计力量,调整服务对象,建立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体系,合理运用统计信息网络和现代化办公条件。统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积极适应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标准、科学、高效的统计工作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统计管理制度
统计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提供信息、参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统计报表分工与审核:
1、公司统计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
2、统计员应协调公司的统计工作,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及时准确的完成统计报表,建立和健全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妥善保管、调用和移交。
3、各种定期统计报表由生产部统计填报并签名,主管领导应对上报报表进行审核、签章,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
二、统计数字差错的订正:
1、统计资料发出后,如发现错误应及时用电话或口头查询订正。
2、重大错误必须以书面形式订下,并将原报表数字加以订正,以防误用。
三、统计纪律:
1、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制度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准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
2、任何人不得篡改统计资料或编造虚假数据,必须如实报送各种统计资料,并对所报送统
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各种统计报表和资料必须由统计人员亲自送审。
3、属于保密性质的统计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严防丢失,提供时应按公司保密制度的规定
执行。
四、统计工作的交接:
1、统计人员协调工作时必须认真办妥交接手续,在未办妥以前原任统计人员不得擅离工作
岗位,更不得因工作调动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2、统计人员调离工作时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将经办工作的情况全面地向接替人员交待清楚。
(2)培训接替人员业务,使其能独立工作。
(3)所有统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统计手册、台账、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与(统
计用具(计算机、绘图仪、书刊等)应一一列出清单移交。
五、统计资料归档管理
统计员应及时整理统计资料,加强资料管理,各种统计资料保存连续完整,对于各种报表统计员应做到及时整理,分类归档,同时备份同期电子统计资料,统计软件,并保证与纸质资料数据一致。
第三篇:统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防止数出多门,乱发报表,根据《中华人了共和国统计法》及公司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全厂各部门的统计管理工作。
第二条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第二章 统计报表管理
第三条 对各种定期上报公司的统计报表,统计人员要及时负责向公司主管部门填报,并负责报表的准备性,和及时性。
第四条 对本单位的各类报表,综合管理部负责统一格式,各厂属各部门必须按时填报。
第五条 各级统计人员应加强指标的分析,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有关指标的波动原因,为分析和预测提供资料。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
第六条 厂属各部门的统计资料、统计数字,一律以本部门统计人员所掌握的统计资料为准。
第七条 各级领导所需要的统计数字,应由同级统计人员负责提供,以便克服使用统计数字混乱的现象。
第八条 本厂各项主要统计资料,应由综合统计人员负责保管,厂属各部门的各项主要统计资料,由本部门统计人员负责保管。
第九条 各部门应将本部门的统计资料,采用台账形式,按月进行整理分类,以便使用。
第十条 各部门编制的统计台帐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对已经过时的统计资料,如认为确无保管价值,应呈请部门主管批准、综合部核准后方可销毁。
第四章 统计数字差错的订正
第十一条 统计资料发出后,如发现错误,必须立即更正。
第十二条 本厂内部报表发现数字错误时,可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办法订正:
(一)日报表当日发现差错时,应及时电话或口头查询更正,隔日发现差错时,应在当日报表上说明。
(二)重大差错必须以书面形式更正。
第五章 统计工作的交接
第十三条 统计人员调动工作台时必须认真办妥交接手续,在未办妥以前,原任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更不得因工作调动而影响统计工作正常进行。
第十四条 统计人员调离工作台时,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一)将经办工作情况全碉向接替人员交待清楚;
(二)培训接替人员的来务,使其能独立工作;
(三)所有统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统计手册、台账、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与统计用具(如计算机、书刊等)应一一造出清单移交。
第六章 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
第十五条 文字说明与分析是统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统计报表要做到:月报月文字说明,季报、年报有分析报告。
第十六条 文字说明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必须根据统计报表中各项主要指标反映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后果。
第十七条 分析报告应以报表为基础,以检查计划为重心,测定计划完成程度,分析完成与未完成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七章 统计纪律
第十八条 各部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制度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准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
第十九条 属于保密性质的统计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严防丢失,提供时应按上级公司保密制度的规定执行。发现有违纪扣除当月绩效工资。
第八章 统计检查与考核
第二十条 各部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制度提供统计资料,认真做好统计报表工作,上报的统计报表应及时、准确无误,不午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不得伪报,不得伪造、篡改,发现有违纪之一者,视情况给予处罚。
第二十一条 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结合我厂的实际情况和本专业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统计调查分析,效果显著可给予奖励。
第四篇:统计管理制度
统计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
第四条 公司实行厂部、车间两级统计管理体制和按业务部门归口负责的原则。人力资源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公司统计工作。
第五条 公司设置专职统计人员,编职在人力资源处,主要履行综合统计职能。各职能部门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以及统计业务的繁简程度,配备专兼职统计员,负责有关方面的统计工作。
第六条 公司内专职、兼职统计员必须认真做好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所需要的种类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的登记工作。原始记录、内部报表和统计台账的记载必须真实、完整、连续、准确,要清晰端正,签字手续必须齐全。
第七条 凡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集团公司及上级部门要求的一切报表,由人力资源处根据公司内各职能职能的职责分工,确定编制责任部门。如报表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而又无适当部门负责时,则由人力资源处召集有关部门协商编制。1
第八条 为确保统计报表数字的正确可靠,各部门对外报送的统计报表,部门负责人应对上报报表进行认真审查,然后经人力资源处审核,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后方能报出。
第九条 各部门编制的统计台帐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对已经过时的统计资料,如认为确无保管价值,应申请公司分管领导核准,方可销毁。
第十条 统计资料发出后,如发现错误,必须立即订正,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订正,不得推诿拖延。
第十一条 统计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认真办妥交接手续,在未办妥以前,原任统计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更不得因工作调动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二条 统计人员调离工作时,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将经办工作的情况全面地向接替人员交待清楚;
(2)培训接替人员的业务,使其能独立工作;
(3)所有统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统计手册、台帐、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与统计用具(如计算机、书刊等),应一一造出清单移交。
第十三条 公司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制度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准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
第十四条 属于保密性质的统计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严防丢失。
第五篇:统计档案管理制度
荥阳市统计局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统计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制定本制度。
一、档案的立卷、归档
(一)归档范围
1、统计局机关工作形成的,对今后工作具有指导、凭证和查考作用的文件、帐簿、电报、照片、录音、录像以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均要立卷、归档,由办公室统一管理。
2、各项统计业务工作形成的基层报表、汇总报表、从其他部门取得的资料及相应的统计方法制度说明,数据库及用于数据处理的相应软件程序,各专业科室均要立卷、归档。另备汇总报表及相应的统计方法制度说明、数据库及用于数据处理的相应软件程序一份交综合科统一管理;一份交信息化农村统计科统一管理。
3、各项普查工作形成的基层报表、汇总报表及相应的统计方法制度说明,数据库及用于数据处理的相应软件程序,均要立卷、归档,由普查办统一管理。
(二)归档时间
1、由办公室负责管理的档案,在次年一季度立卷、归档。
2、统计业务工作档案,月报和季报的汇总报表、数据库于上报后7日内立卷、归档,基层报表于次年1月底前立卷、归档;年报的基层报表、汇总报表、数据库于上报后14日内立卷、归档;一次性调查的有关资料,在调查结束后14日内立卷、归档;从其他部门取得的统计资料,于次年6月30日前立卷、归档;与报表的有关方法制度说明、相应的数据处理程序同时立卷、归档。各科室在立卷、归档的同时将汇总报表及相应的统计方法制度说明、从其他部门取得的资料、数据库及用于数据处理的相应软件程序交综合科一份;数据库及用于数据处理的相应软件程序交信息化农村统计科一份。有关档案发生修改或变动的,应在3日内将变动后的资料归档,并交综合科和信息化农村统计科各一份。
3、各项普查工作形成的档案,由普查中心分阶段立卷、归档,该项普查工作结束后,应在1个月内完成系统化整理、归档。
4、应立卷、归档的资料若未能如期归档,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向局领导汇报,查明原因,追究延误人员的责任。若不及时汇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
(三)归档要求
1、需归档的各类文件、资料,应质地优良,书绘工整,声像清晰,图号正确,签署完整,装订整齐。
2、移交档案时,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要当面清点、核对,不符合要求退回重新整理,符合要求要签发注明相关事项的回执,并在档案交接册上填记移交内容。
3、归档的同一档案原则上不少于两份,个别的可根据需要和有关规定确定归档份数。
二、档案的保管
1、所有档案须指定专人、专柜管理,管理人员应忠于职守,遵守纪律,保守秘密。
2、档案资料要采用科学方法管理,各类档案要实行集体保管,分类整理,单独存放。要做好案卷排列和编制案卷目录工作,按短期、长期和永久保管期限分别管理。
3、对档案的调进、移出等变化要作好登记,经常清点核对,定期检查,对损坏的档案要及时进行复制修补,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对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须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5、应做好档案的防尘、防潮、防霉、防虫、防火和防盗等保护工作。
三、档案的查阅、借阅和复制
1、局内人员查阅档案须经档案主管科室领导批准,一般只允许查阅其工作范围内的档案。局外人员须持单位介绍信,注明经办人的身份和查阅目的,经局领导批准方可查阅。
2、档案原件一般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须经局主管领导签字批准,严格办理借阅和归还手续,借阅者及档案管理人员均应签署姓名及借阅与归还日期。
3、借阅档案人员必须当面清点卷(份)数,并在登记簿上签字,归还时,经档案管理人员检查无误后,在登记簿上注销。
4、借阅档案应及时归还,一般不超过3天,如需延长借阅时间,应办理续借手续。
5、借、查人员应爱护档案,并确保其安全,不准在文件材料上作任何标记,不得损坏档案。不经批准,不准擅自抄录、拍照、复印或翻印。
6、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对符合规定前来借阅或查阅档案的人员,要热情诚恳,提供方便,节假日应能保证对档案的正常借阅或查阅服务,以免贻误工作。对不符合规定者,应耐心作好解释工作。
四、档案的鉴定、销毁制度
1、档案鉴定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在文件的存、毁难以确定时,要坚持“保存从宽,销毁从严”的原则,防止把有价值的文件销毁。
2、档案的销毁应经过严格鉴定,确已失去价值的档案,经主管科室领导审核,局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
3、建立销毁档案登记表,对拟销毁的档案进行登记。
4、档案销毁现场应有二人以上监督,严禁私自销毁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