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船舶保养制度
船舶保养制度
为了更好地做好船舶维修保养工作,有效地掌握船体、主付(辅)机,电器和专用设备的技术状况,保证安全,防止设备损坏,延长船舶使用寿命,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船舶定期维修保养是按船舶设备、运行累计时间分别制定不同的项目内容和间隔期,包括例行保养、一保、二保。
第二条
公司凡拥有船舶的单位、部门要重视船舶保养工作,要教育和督促船舶驾驶员、轮机员、水手等落实船舶保养计划。
第三条
公司各级管理部门和负责船舶保养单位的人员,要树立为营运生产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对船舶保养工作各负其责,保证船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第二章
船舶例行保养
第四条
船舶的例行保养是指船员在开航前、航行值班和停航后按有关规则,操作规程对船舶及其所有设备和舵机操作系统、主付机、轴系等装置的正常保养工作。
第五条
例保工作包括对上述设备所应做清洁检查,添加燃、润、水料、紧固及消除油、水、气系统漏泄等现象,执行运行中和停泊后必须注意的事项,以保证船舶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
船舶一级保养
第六条
船舶一保是指船舶在营运期中,由公司营运船务部按船舶营运实际每月定期安排短时间停航,每次保养停航时间占4至5小时,或利用夜间收船停泊时间,由船员分别按甲板面和轮机部的保养工作进行维护保养。
第七条
船舶甲板面的一级保养(由驾驶员负责同水手执行):
1.检查舵机系统、舵轮、舵链、花蓝螺丝清洁加油,管路阀门、接头查漏、清除油垢。
2.检查航行灯号系统要求外观清洁完整,效用正常。
3.检查救生消防设备系统,要求完备,齐全有效,保持整洁干燥。
4.船体甲板面及座椅彻底冲洗、清扫垃圾、保持舱室清洁卫生。
5.检查甲板工属具,要求完整、完好。
第八条
船舶轮机部的一级保养(由司机负责,水手协助):
1.清洗海水门滤器(隔茜),放泄空气、装好后不漏水。
2.清洁空气滤清器,更换纸质滤芯或换机油,清洁柴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
3.清洁气缸头、检查气阀弹簧、摇臂油路,校正气门间隙。
4.检查机驾合一操纵装置,紧固松动的螺丝等。
5.检查所有管路接头、法兰垫片、阀门等,消除渗漏,达到无漏油、水、气。
6.检查主机起动电机和直流发电机。
7.检查蓄电池组,清洁紧固电极,必要时加注蒸溜水。要求电极无铜绿,电接头不松动,外表四周无电液。
8.检查轴系联轴器中间轴轴承螺丝是否紧固。
第四章
船舶的二级保养
第九条
船舶二保是指船舶按二级保养间隙期进行停航保养,对轮机的主要机件、总承进行清洁检查、调整间隙、更换机油、清洗内外各部,抽干污油水,养护航行、救生、消防等属具,对船体部分损坏足以影响航行安全的部位,进行小量修补。
第十条
船舶二保修理工作项目
1.检查气缸盖组件
检查气门座、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弹簧防转下座体推杆臂铜套等的磨损情况,更换气门座并研磨气门。
2.调校配汽定时、检查气门间隙、及喷油提前角。
3.怠速运转检查高压柴油泵对各缸喷油是否均匀,做调速效能检查。
4.检查主要零部件紧固情况,如连杆、曲轴的螺栓,气缸盖螺母等。
5.检查气缸套水圈的封水情况,发现有漏水的必须更换封水圈。
6.清洗调校喷油器,检查压力、雾化。
7.拆检淡水泵。
8.清洗机油滤网、油底壳(轮机员负责)。
9.检查清洗冷却水热交换器(轮机员负责)。
10.更换或清洗空气过滤器芯(轮机员负责)。
(二)传动舵系部分:
1.齿轮箱
(一)主机部分:(主机有特殊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1)检查齿轮箱与主机输入联接轴胶塞是否磨损,必要时更换胶塞。(2)卸去顶盖板盘车观察齿轮和离合器状况,同时检查换向装置是否正常。(3)检查排气管水套有无漏水,如发现漏水则由船方拆下交铆焊工修补。(4)检查更换齿轮箱机油(由船员负责)。
2.传动轴系
(1)检查输出轴联轴节的安装精度及紧固螺栓。(2)检查轴系中线,检查中间轴轴承,紧固机座螺栓。
(3)检查各轴尾槽中封油环,尾轴油箱功能,察看油箱的油是否有乳化(由船员负责)。
3.舵系部分
(1)检查舵系各种传动部分是否紧固,活动部位润滑状况要求良好。
(2)检查舵系是否操作自如,操舵方位是否正确,舵柱有否漏水等。
(3)检查压缩空气系统,对存在问题拆检该系统相应控制阀。(4)检查舵机换向阀、气笛。(5)检查舵角指示器。
(6)检查操舵气缸油缸的密封情况。
(三)钳工工作项目:
1.检修主机内冷泵、海水泵。
2.检修消防泵。
3.检修主机自由端传动装置(包括4.5公斤米离合器,如属管理不善、人为造成联轴器的法兰孔损坏,作临修处理)。
4.检修风压系统(包括CA10空气压缩机)。
5.配合轮机修理或切削后工件的打磨、装配。
(四)电工工作项目:
1.拆检主、付机的直流发电机。
2.拆检主、付机起动马达。
3.检查发电机调节器。
5.检查交流发电机接电环,清除积炭,必要时更换炭刷。
6.全船照明航行信号灯效用试验(驾驶员负责)。
7.检查配电板分电箱各开关及仪表和效用试验(轮机员负责)。
8.全部交流电效用试验(轮机员负责)。
(五)焊铁工工作项目:
1.船体部分构件补焊(不包括因较大海事引致损坏部分)
2.闸门开关修复补焊。闸门变形型校正。
3.排气管水套漏水的修补。
4.拆检电喇叭。
(六)油漆部分:
1.各焊接点部分补油。
2.补漆(锈蚀严重部分)。
(七)船舶辅机部分:
1.检查气缸盖组件并试水压
检查气门座圈、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弹簧座及气门锁片、摇臂铜套磨损情况,更换气门座或气门并研磨气门,调校气门间隙。
2.复检配气正时及喷油提前角。
3.拆检淡水泵、海水泵。
4.清洗调校喷油器雾化及压力及调速部件效用试验,在怠速运转时检查各缸喷油量是否均匀。
5.检查付机与发电机联接胶塞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胶塞。
6.清洗机油滤网、油底壳、机油滤清器(轮机员负责)。
7.检查清洗海、淡水交换器(轮机员负责)。
8.更换或清洗空气滤清器(轮机员负责)。
9.检查机座及机座螺丝是否松动并紧固。
(八)其它工作:
1.进保船舶的付机(发电机组)原则上根据进保时试车检查,行走航线(有广告灯箱、付机运行时间)及船员反映付机技术状况三方面决定是否拆检保养(双付机船保养其中一台)。
2.超出二保范围的项目,首先要通知该船的公司技术经理及营运船务部认可,然后商定人工费。
3.二保结算单,一式三份(一份由负责二保的单位存档,一份送营运船务部审定项目,一份送所属公司核定项目认可,再送财务科结算)。
第十一条
各航线装有6135型柴油机的在航船舶的二保期为90天。
第十二条
主机运转间隔保养规定
1.各单位预备船二级保养期为90-120天或135系列主机运转工作时间达600小时,斯太尔高速柴油机运转工作时间达1200小时、康明斯主机运转250小时后应安排二级保养。
2.旅游公司的旅游船的二保时间可参照上述主机运转工作时间。由旅游公司严格把关,统筹安排报营运船务部。
3.替修、替保船舶的二级保养间隔期参照所替航线间隔处理。
第十三条
斯太尔WD615柴油机二级保养工作项目
1.更换机油;
2.更换机油滤清器;
3.检查调整气门间隙;
4.更换柴油滤清器(精滤);
5.更换或清洗柴油粗滤器;
6.检查冷却液并加足(每隔24个月更换冷却液);
7.紧固进气管、软管和凸缘连接件;
8.清洗或更换空气滤清器;
9.检查紧固三角皮带;
10.检查、调整离合器行程和钢丝状况。
第五章
船舶二级保养的验收制度
第十四条
船舶二级保养的验收工作,属船员工作部分第一天由驾驶员组织船员按工作要求填入“船舶二级保养工作项目验收表”内,第二天交班时,由第一天驾驶员交与下班驾驶员。第二天二保项目,由当班驾驶员组织全船人员填写,保养结束后,由驾驶员与负责二保单位领导验收签名后,该表两份,一份由负责二保单位验收后交回公司,一份交回营运船务部。
第十五条
负责船舶二级保养的单位,应指定专门车间检验人员负责船舶二保(包括附加修理)进出场检验、鉴定、签字并进行施工项目检验工作。
第十六条
船舶二保后、负责保养的单位必须提供保养技术资料,从而充实船只技术档案内容。
第十七条
公司二保船舶计价标准执行**发(2000)159号文,负责船舶保养的单位应抓紧时间对二保船舶进行财务结算,二保修理计价标准见附表及说明。
第二篇:船舶保养细则
船舶保养细则
船舶设备保养制度
为了管好,用好,养好船舶设备,将全船设备实行分工管理按项落实专人负责。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将日常养护,预防性检修和计划检修相结合,使船舶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船舶设备维修保养分工负责制。
(一)船长职责
1.负责领导督促轮、驾两部船员开展全船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对船舶设备的技术维修保养状况负领导责任
2.负责监督执行设备技术定额及有关维护保养规定,以身作则带头执行
3.督促船干如实填写各类日志及报表,并审核签字 4.组织和督促全船各部门编制各类修制的修理单及时上报 5.掌握配件,耗材等备用状况,及时上报申请领料 6.每两个月向设备管理处上报《船舶技术状况表》 7.对全船设备安全工作负责
(二)大副职责
1.负责驾驶部所有区域或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2.除直接负责自己所分管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外,还要负责督促各驾驶员及水手开展其分管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3.对驾驶部所有设备的维修保养状况负责监督检查的责任 4.督促驾驶员及时如实填写《工作日志》、《驾驶部技术状况报表》并审核签字后交船长审核签字
5.负责统计驾驶部的配件、耗材的使用和备用情况并填写申领单后交船长签字上交 6.对驾驶部的安全工作负责
(三)轮机长职责
1.负责轮机部所有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2.除直接负责自己所分管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外还要负责督促各轮机员开展其分管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3.对轮机部所有设备的维修保养状况负监督检查的责任
4.督促轮机员及时如实填写《轮机日志》、《轮机部技术状况报表》并审核签字后交船长审核签字
5.负责统计轮机部的配件、耗材的使用情况和备用情况并填写申领单后上交
6.根据设备说明书,规定周期及设备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维修保养收集整理和保管设备技术资料,研究分析磨耗规律保持船舶良好及时状态
7.对轮机部门的安全工作负责
(四)各级驾驶员和轮机员职责
1.带领本班人员开展所分管设备或区域的维修保养工作 2.对所分管的设备或区域的维修保养状况负直接责任
3.及时如实填写《轮机日志》、《工作日志》、《轮机部技术状况报表》、《驾驶部技术状况报表》并审核签字后交大副、轮机长审核签字 4.负责统计本班的配件、耗材的使用和备用情况、并报轮机长、大副
5.根据设备说明书规定周期及设备收集整理和保管设备技术资料,研究分析磨耗规律、保持船舶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6.积极主动地配合大副、轮机长集船长开展各项工作 7.对分管的设备、区域和人员的安全负责
(五)水手长职责
1.除对所分管的设备负责外,对船舶水线以上的除锈涂漆负直接责任
2.对全船的木制设备的维修保养负直接责任
3.带领本班人员做好所负责的工作并对本班的安全工作负责
(六)其它
1.各船干所分管的设备或区域间《船舶设备分工负责制度》审核签字即表明对维修保养的工作量及质量认可并对此负责、如船舶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有因维修保养不力而引起的事故过早磨损或锈蚀、将追究分管该设备或区域的轮驾员的直接责任,大副、轮机长的监督检查责任以及船长的领导责任。
2.船舶设备维修保养内容及间隔期在两次扩大自修计划修理期间船舶除了完成航行或施工产生任务外还要充分利用生产间隙、泊位装卸等非生产时间,对船舶进行以船员为主的维修、保养工程,在航行或施工中,要按规定程序搞好日常维护管理从而有效地保持船舶设备的技术状况良好,防止设备损坏。
(一)日常维修保养
日常维修保养指在生产或航行中对船舶设备进行的每日必须的维修保养
1.所有的保养工作必须按船舶设备保养规则进行,尤其要做好润滑、冷却、调整等工作,每班人员在交班前要将设备和舱室打扫擦拭干净,有来不及处理问题要通报并汇报船长、轮机长并记入当班的《轮机日志》中。
2.施工或航行中如出现较大故障,除汇报轮机长、船长外还要报给设备管理处或驻工地机务代表。同时,在场的班组人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维修保养工作应如是记录,并由值班的管轮和驾驶员签字。4.船舶在施工或航行时间内,日常维修保养由当班轮驾驶员负责,在非施工期间(除修船外)日常维修保养由船长、轮机长负责安排。
(二)预防性检修
预防性检修是指在两次扩大自修的间隔时间内,利用非生产时间,如停泊、装卸停工等,由船员负责对各类船舶设备进行拆检、修理、保养等工作。
1.预防性检修要根据船舶设备的检修周期表,保养管理规则及说明书进行,或根据日常维修保养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 2.在检修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确实需要进厂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由船舶负责人写出书面申请报设备管理处或驻工地机务代表,经设备管理处批准后实施
3.尽量利用非生产时间,如在非生产时间内解决不了的严重影响设备性能或安全而又需立即的问题需要延期时,应经设备管理处或驻工地机务代表批准后执行
4.船舶应根据设备运行规律、制定预防性检修计划,配件计划和预制件计划。可填在《船舶设备技术状况表》上提前1个月报设备管理处或驻工地机务代表,设备管理处或驻工地机务代表,根据计划确定修理时间及组织配件和预制件
5.在预防性检修过程中,船员要对易损、易磨及关主件进行测量记录,对需要更换的零部件要根据测量数据和规范要求确定,杜绝盲目更新,正常更换的磨耗件要注明运行生产时间,在使用寿命内的零件更换,要分析其磨耗原因
6.船舶在生产间隙,必须合理安排预防性检修,对修理质量应依照质检规范进行检验验收,验收的程序按《修船制度》进行 7.预防性检修问题的间隔时间,除设备说明中另有规定外,主机每运行1200小时进行一次
(三)船舶设备技术状况及维修保养报表制度
1.各船舶每天要如实填写船舶设备运行状况,零星故障及所采取的维修保养措施,每2个月上报设备管理处《船舶设备技术状况表》 2.各船舶在采取力所能及的维修保养措施,或厂修,扩大自修工程后,船舶仍然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的配件物料等,均应填表及时反馈至设备管理处 3.报表中的各类设备应分工负责,各级驾驶员及轮机员对所分管的设备负责报表时驾驶部由大副签字、轮机部由轮机长签字,最后由船长签字以便考核各船干的工作业绩
4.局属各处的船舶每2个月报各处轮机员,各处轮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并与船舶状况季报表一起报设备管理处 5.局直属船舶每2个月直接报设备管理处
附件
1.船舶维修保养计划 2.船舶维修保养计划 3.船舶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4.船舶修理单
5.船舶如何进行维修保养
第三篇:船舶维护保养须知
SQM-04 船舶维护保养手册/MAINT-01船舶维护保养须知
船舶维护保养须知
1.目的
为保持船舶的良好技术状态,加强对船舶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特制定本须知。2.维护保养工作安排 2.1.船舶工作计划月度会议
1)会议成员:由船长、大副、轮机长和大管轮组成的船舶最高管理层的月度工作计划会议;
2)会议的议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回顾上月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根据计划制定各部门下月的工作计划;月度计划经船长批准后公布实施,完成后会同其他月度报表上报公司机务主管;
b)汇总船舶自查缺陷项目,并会同其他月度报表报告公司机务部及海务部; c)检查船舶现存的物料、备件,并根据情况提出申请,常规物料、备件的申请应每季度一次,紧急物料立即向公司申请;
d)检查即将到来的船舶检验和有关证书的有效期,安排检验前的予检工作。
2.2.船舶检修保养范围包括船体、甲板、舱室、主机、辅机、锅炉、管系、电气设备、装卸属具及其它船舶设备。
2.3.在检修保养范围内的装置、设备应按照有关规范和设备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周期进行,具体实施按《船舶维护保养计划》进行。
2.4.船舶日常检修保养工作按“船舶设备分工负责制”及“船舶及关键设备检修、养护分工明细表”进行。3.职责
3.1.船长对全船的维护工作负总责,对维护计划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轮机长是船舶机电设备技术的总负责人,监督船舶和设备维护质量并协调部门间的维护工作。轮机长和大副分别组织实施各部门的维护保养工作;
3.2.其他船员按照部门长的安排完成各自的工作及月度维修保养计划的所有内容; 3.3.机务主管负责检查督促和解决检修工作中的困难并考核船舶检修保养实施状态。
1)《船舶维护保养计划》由各轮组织编制,由公司机务主管审核并监督实施。2)《船舶维护保养计划》编制时应充分考虑船舶具体状况和说明书的有关规定以及行业组织要求的时间间隔。
4.记录
4.1.船舶各部门要建立检修工作记录簿和测量记录簿。
1/2 SQM-04 船舶维护保养手册/MAINT-01船舶维护保养须知
1)检修工作记录簿:记录工作内容,检修日期,发现的缺陷和处理情况,完成工时及检修负责人等。
2)测量记录簿:记录船体、机械设备的测量数据,由主管驾驶员、轮机员、电机员分别填写。
3)甲板部分应包括:船体甲板、双层底等测厚记录,锚链、及其他有关设备测量记录,二氧化碳瓶称重记录等。
4)轮机部分应包括:主机、辅机、锅炉、电气设备、甲板机械、货泵、尾轴及螺旋桨的测量记录电气设备还要有绝缘检测记录。
4.2.以上记录簿应由船舶各部门负责填写和整理并作为船舶技术资料档案,按规定保管使用并列入交接文件。
2/2
第四篇:消防设施保养制度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
1、按照要求对灭火器材建立档案资料,证明配置类型、数量、位置、检查维修单位、更换药剂的时间等基本情况。
2、消防设施维修部门和使用部门每年需对全店的消防设施全面维修、检查一次。
3、大型消防设施由工程部每半年保养检测一次,一般消防设施(如消防灯具等)按责任区域由所在部门负责日常保养和维护,保安部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4、每季度或重大节日、重要任务前,保安部会同工程部检查消防设施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5、如发现消防设施已无法维修,应立即购买,尽快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6、各部门应爱护消防设施,不得损坏或移作他用,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篇:钢丝绳保养制度(本站推荐)
钢丝绳维护保养制度
一、绳检工每天对钢丝绳的任何可见部位进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钢丝绳的损坏与变形,如有异常应及时通报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二、主管人员应每周对钢丝绳及相关记录进行一次检查,每月26日进行安全大检查时对钢丝绳进行重点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一般部位检查:检查钢丝绳运动和固定的始末端;
检查钢丝绳与天轮、地辊的摩擦的绳段;
检查有锈蚀、腐蚀及疲劳部分的绳段;
2、绳端部位检查:钢丝绳卡本身的变形与磨损、钢丝绳卡有无裂纹、钢丝绳之间是否有产生滑动的可能;绳夹、压板等装置内部和绳端内的断丝及腐蚀情况,确保绳端固定的坚固可靠性。
3、检查疲劳断丝数、磨损量、腐蚀状态、外伤和变形程度以及各种异常与隐患。
三、对钢丝绳的保养最有效的措施是适当地对工作的钢丝绳进行清洗和涂抹润滑油脂。每班维修人员都要对钢丝绳上的污物清理干净,以保证钢丝绳外表的清洁,必要时对清理段加注钢丝绳专用油。
四、对投入使用的地辊、天轮上的绳槽应经常进行润滑(应加钢丝绳专用油,不得加黄油、机油)。
五、经常清理地辊、天辊槽内的污物。
六、应注意钢丝绳不得被重物辗压、割伤割断,避免与酸碱化合物接触。
七、在钢丝绳周围进行电焊氧作业时,应对钢丝绳采取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