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创新的可行性报告
前言
我进入我局已然半年,一直在学习和操作食品监管及动产抵押登记2项工作,经过半年的学习和总结,结合我区、我局实际,本着实用性、可行性、创新与稳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现就如何推进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敬请领导批评斧正。
一、工作思路
以“食品示范户”为抓手,前期投入一定的精力将其打造成我区、我市的食品监管亮点工程,形成一定的社会公信力,让“食品示范户”尝到甜头,改变被动审批为主动申报,使我区“食品示范户”成为炙手可热的荣誉,从而以点及面,构建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四化建设”,使食品经营户踊跃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由此节约出监管人力,进一步延伸至小区、工业园区等食品监管盲点。通过更加细致、人性化的监管手段达到节约监管成本、扩大监管范围、提升监管水平的效果。
二、方法步骤
(一)、窗口服务:目前我区食品流通许可证审批程序逐步规范,在原有审批材料的基础上率先采取了食品安全承诺制度,从受理、审批到发放、归档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有效的工作流程。但鉴于我区实际,前来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人群有很大部分为年老、文化知识层次不高的人群,很大部分无法顺利办理相关流程,本着“窗口多说5分钟,流程快捷一小时”的服务理念,将所需材料尽可能详细,清楚的告知申请人,从来加快申办流程,减少矛盾,提高服务质量。
(二)、食品示范店管理 食品示范店是目前全省推广、鼓励推进的工作,意在促进食品市场监管。就我区目前开展情况来看,架子搭起来了,但尚未起到相应示范作用。所以,以食品示范店为工作抓手,从而带动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常态创新监管成为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
1、在市局的《食品示范户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我区食品示范户认定标准,使认定程序不流于形式,同时在食品安全事故上采取一票否决制,严格规范示范户审批。
2、利用现有平台,从多方面对“食品示范户”这一荣誉进行增值。(重点,待补充)
a.我区“一区共建”工商宣传板目前尚有版面,可在其上开辟“食品示范户”专栏,对每期食品示范户进行宣传。
b.可以联系企业,银行等机构,以付费或合作的方式采取电子屏滚动等形式加以宣传。
c.每期(半年或一年)的食品示范户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d.对食品示范户采取税率补助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物质奖励。
3、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实际操作中,食品经营户,哪怕是已经获得“食品示范户”的经营户尚对这一荣誉抱着不理解的态度,认为这一荣誉是要交钱的,因此政策宣传必须到位。可将定稿的政策以一封信或者宣传单页的形式发放给食品经营户,然后以具体的行动和政策说服经营户,增加“食品示范户”的公信力,唯有做好这一步,才能将此项工作继续推进下去。
4、我区中型超市普遍存在员工不足的困难,可以联系区文明办、人社局及超市三方达成共赢,解决其员工及困难户问题。
5、以食品示范户为单位,派遣食品安全专管员,采取自我监管与互查的方式,腾出有限的执法力量同时起到加大监管力度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工商部门“食品安全指导员”,食品示范户“食品安全专管员”,社会群体“食品安全监督员”三员一体的立体化监管。
6、形成“食品示范店出亮点,食品经营户勇申报,监管民生同兼顾”的良性循环。
三、工作目标
希望能够以这样一种经营管理模式,促进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着更积极、主动、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构建食品安全基础一体化、指向社会化、载体网格化、方法制度化 的“四化”立体监管模式,确保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常态优良。
(一)基础一体化。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三员”队伍建设,在市局、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覆盖工商机关、食品经营户、社会力量等多个层面的食品安全管理队伍。1.在工商机关内部设立食品安全指导员,具体指导食品经营主体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懂法、依法、守法、护法的意识;同时收集并处理食品安全信息,加强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臵。
2.以食品示范户为试点,在食品经营者内部落实食品安全专管员制度,由专管员负责监督本单位食品安全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同时加强与工商机关食品安全指导员的互动交流,提高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3.面向社会或退休老干部组建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组织开展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以及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活动,引导树立安全、科学、理性的食品消费理念。
(二)指向社会化。把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考虑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将人性化管理有机融合,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解决群众难题。
1、管理人性化。工商部门主动做沟通的桥梁,解决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同时解决食品经营户人员招聘难的问题,为日后监管行为打下基础。
2.完善群众自主参与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在食品安全监督上的重要作用,主动邀请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并认真听取群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畅通食品消费纠纷诉求机制。通过热线、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畅通食品安全举报申诉渠道,高度重视并及时化解、处臵各类食品消费矛盾。
(三)载体网格化。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利用现有网格化系统,对食品安全实现网格化管理,确保无缝对接。强化责任区监管。将食品安全与责任区监管工作相结合,同时强化与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对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对食品安全深层次、全方位的管理。
(四)方法制度化。以标准化的管理来推动食品管理的程式化、规范化。
1.统一管理格局。以“三员”为基础,按照“政府领导,工商组织、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基本格局来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探索组建部门指导、企业自律的食品安全协会组织。
2.统一制度规范。依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浙江省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地方立法的相关精神,结合绍兴实际,根据流通领域各种业态的特点,分别研究制订相关《制度规范》,坚持以同一个标准对待同一类食品经营主体。
监管科 梁耀闯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一日
附:
1、申请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需提供材料及相关要求
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食品流通安全承诺书
4、食品示范店申报标准及流程(待定)
5、致广大食品经营户的一封信或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示范户管理的细则(待定)
附1:
申请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需提供材料及相关要求
一、申请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
(2)《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3)经营场所合法使用的有关证明(产权证明及租赁协议等);(4)负责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5)指定委托书及委托代理人或者指定代表的身份证明;(6)《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从业人员健康制度、健康证明;(7)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食品经营设备、设施及工具清单;(8)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食品经营设施空间平面图;(9)食品流通安全承诺书。
二、相关要求:
1、需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成喷绘或标牌贴在经营场所醒目处,制度材料签名或盖章后随材料交回。
2、已经具有主体资格的经营者在经营项目中申请增加食品流通项目的,需提交营业执照等主体资格证明材料,不需提交《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3、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所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有效、符合法定形式。申请人应当对其提交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
4、已经具有主体资格的经营者的经营设施、从业人员、经营场所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并在经营行为中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操作。附2:
食 品 安 全 管 理 制 度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特制定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进货查验制度
一、购进食品时,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真实记录查验情况,保存期不少于两年。
二、查验内容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表明下列事项:(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2)成分或者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8)生产许可证编号;
(9)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三、查验散装食品时,通过看、摸、揉、捻、嗅、品等方式,对所进食品进行感观判定,把好质量关。
四、对查验中怀疑食品有质量问题,及时退货或送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杜绝问题食品入市。
(二)质量承诺制度
一、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对所经营的食品向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并在经营场所醒目的位臵张贴,自觉接受消费者和社会监督以及工商部门的检查。
二、建立并自觉执行进货检查验收、进销货台账、不合格商品退市、食品质量承诺等经营自律制度,加强食品质量管理,严把食品采购关、入库关、上柜关。
三、不销售过期、变质、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日期、假冒仿冒等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
四、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经国家有关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食品和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假冒伪劣食品,可凭购物发票等凭证赔偿损失外并付价款十倍赔偿金。
五、销售食品应出具销售发票等购物凭证,积极主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立即停止销售、进行清理、登记,通知供货商或生产厂家,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三)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一、为了保障食品消费安全,食品经营者应当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制度。
二、对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公布的,自检的或者消费者送法定质检机构检验的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采取下架、撤柜、召回等退市措施。
三、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对不能食用、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及时在店堂或新闻媒体等载体上采取公告等方式告知消费者,收回售出的部分,并在行政执法部门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对标识不符合规定但可以食用的食品,可以退回供货方严格规范。同时报告行政执法部门并接受跟踪监督管理。需重新入市销售的,必须经法定质量检验机构检验确定质量合格,并报辖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四)索证索票制度
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商)的经营资格,对购入的食品,应当索取食品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该种食品时索验。
二、对入场销售者首次购入食品时,应当按食品品种索取并仔细查验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该批次食品的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之后应当每半年索验一次检验报告。
三、从种植户、养殖户购入自产自销的食用农产品的,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身份证明和应当检验检疫的食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四、购入食品时,应当索取销售发票或有关供货商盖章或签名的销售凭证,销售凭证应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五、索取的相关证票,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五)建立进货登记台账制度
一、按照每次购入食品的情况如何记录,内容应当包括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购货日期、生产厂家、供货商名称及其证件号码、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食品进货台账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六)卫生制度
一、遵守《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二、保持经营场所内部环境整洁卫生和从业人员穿戴整洁。
三、生熟食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四、设立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污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和设施。
附3:
食品流通安全承诺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维护食品流通安全,本经营户郑重承诺:保证遵守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及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规范。
一、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诚信经营,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地,符合下列要求:
1、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距离;
2、经营场所与个人生活空间分开;
3、经营场所保持内部环境整洁。
三、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及设施空间*和操作流程设计合理;
2、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起运输;
3、备有数量足够、安全无害的工具、容器,标志明显,防止直接入口食品与非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
4、食品容器、工具和设备与个人生活用品严格分开。
四、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从事食品经营活动。保持个人卫生,销售食品时洗净双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工作人员不属于《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第一款的限制情形,即“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馆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之日起五年内不从事食品经营管理工作”。
六、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采购食品时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在条件成熟时尽量使用电子方式记录台帐。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七、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货架及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八、对于自检或行政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立即采取下架封存、停止销售等措施,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并协助做好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工作。
九、食品广告的内容真实合法,不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十、经营预包装食品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
2、进口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载明食品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十一、经营散装食品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贮存散装食品,在贮存位臵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2、销售散装食品,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十二、经营直接入口食品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从事经营活动;
2、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3、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4、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5、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对**安全、无害;
十三、经营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业务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
2、不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和装卸。
十四、经营食品批发业务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出具有溯源功能的销售凭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其中一联用于建立销售台帐;
2、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设臵食品检测室,配备专门的检测设备,有专职的检测人员,每天开展食品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在醒目位臵公示。
十五、食品集中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2、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工商部门。
十六、如有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承诺赔偿消费者损失,并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十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将食品流通许可证正本悬挂在经营场所的显眼处。
十八、我单位(个人)自觉履行,履行不到位,自愿接受工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的处罚。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日期:
****年**月**日
第二篇: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报告
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报告
为确保国庆、中秋期间食品药品安全,我乡领导高度重视,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和周密部署,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力避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民众饮食用药安全。确保国庆、中秋两节期间全乡平安祥和、安全稳定。
一、及时部署,加强指导
为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乡及时部署“两节”期间食品安全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求各部门加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报道各相关监管部门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实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
二、明确重点,加强督查
我乡结合“两节”食品消费特点,针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品种,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整治。以旅游景区景点周围、农村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清理、取缔制售有毒有害的“黑作坊”、“黑窝点”、“黑工厂”,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以节日期间消费量大的月饼、蔬菜、果品、食用油、粮食制品、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果及果制品、蜜饯食品、罐头食品、蛋及蛋制品、酒类、调味品等为重点,加大监督抽检和市场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维护节日期间食品市场秩序。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进一步加强投入品管理,严格落实农药间隔期、兽药休药期规定,加强产地检测,严厉打击使用禁用农兽药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信息通畅,及时上报
“两节”期间,我乡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持联络通畅,加强协调沟通,确保群众举报和突发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及时、果断、妥善处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报告。
四、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在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保护意识,营造食品安全工作浓厚氛围。将宣传融入到监督检查工作中。做到边检查,边宣传,宣传中检查,检查中宣传,检查与宣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各部分均能积极配合,确保全乡食品安全无事故。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38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编办办理
提 案 人:刘云生 主 题 词:调整,体制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契机,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食品安全、营养、食欲的三要素中,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基础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比利时“二噁英”,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等,这些事件反映出食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我国各级政府在食品安全上制定了多项措施,治理力度逐年加大,但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风险监测、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各类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如“地沟油”问题屡禁不止,“瘦肉精”现象还经常被曝光,这导致大众对食品安全仍存恐惧心理,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
因此,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与广大民众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要把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工程”摆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常抓不懈。国家要将食品安全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定食品安全基础。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经验和监管办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适合我国食品安全情况的监管体系,彻底改变政出多门、责任不清的状况,形成责权分明、协调联动、综合治理的局面,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三是不断完善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但是缺乏配套的相关法律支撑,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法可依,不留监管空白。
四是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对食品安全犯罪,国家要加大打击力度;坚持定期抽检、巡查制度,将不合格的企业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载体进行曝光。对情况恶劣的食品企业,要加大资金处罚,甚至清除出食品行业等措施,坚决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
五是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要加大对养殖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仓储销售以及进出口等所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环节的监管,实施标识管理,对食品实现可追溯的制度,真正做到食品的全流程监控。
六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要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不断扩大群众监督网络,建立健全举报激励机制,让群众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大众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正逐步完善,但仍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食品监管理念,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政府部门、食品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的新局面,为广大群众打造出安全、卫生、高质量的食品消费环境。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四篇:食品安全监管
按语:在申论考试中,特别强调多角度分析问题,其中,“主体的思想、主体的利益、主体的素质、制度(体制机制)、技术”这五个方面是分析问题的基本角度。
从“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张兴华 《 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05日07 版)“瘦肉精”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但有关事件仍屡有出现。那么,发生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方面有何原因?应如何有效治理?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集中度低,监管成本高。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诸多环节。在这个长长的链条中,产业集中度非常低。据统计,在全国40多万家食品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500万元)仅3.7万多家,比例不足一成。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在食品行业的上游产业集中度更低。产业集中度低,必然导致监管成本高。从生猪产业的中游看,现有政策要求对生猪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检,但由于对散养户的检测费时费力,在实际操作中抽检对象主要选择规模养猪场,散养户的检查基本成了空白。从生猪产业的上游看,分散化的饲养格局导致饲料及兽药等产品的销售只能主要依靠当地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一般规模小,大多是散兵游勇,很难监管。从生猪产业的下游看,以农户散养为主的生产结构导致流通环节存在大量经纪人、猪贩等中间商。这些中间商流动性强,导致猪肉产品的源头难以找到、生产过程难以追溯。
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管效率低。一是多头管理,效率低下。从饲料、兽药生产到生猪饲养、流通、屠宰、销售等环节,涉及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商务等多个部门。众多监管部门在职责上存在重叠交叉,造成监管责任不清。一旦出现事故,难以问责,结果是多顶“大檐帽”管不好一顶“破草帽”。二是主体单一,势单力薄。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由政府相关部门承担。事实上,像这样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监管,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执法环境差,政策执行难。一是少数监管人员失职、渎职。二是地方保护。就猪肉生产而言,产品一般主要供应外地市场,所以,有的地方政府缺乏监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出了事,则会影响当地干部的前途。三是劣币驱逐良币。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无论是当年的奶制品,还是现在的肉制品,只要能迎合消费者的直观判断,就能卖上好价钱。添加“瘦肉精”后,猪就成了“健美猪”,收购价就高,结果自然是违法者竞争力强,劣币驱逐良币。四是执法方式不当。执法者需要给市场明确的预期,无论何时何地都以明确的标准一以贯之地惩罚各种违规行为,不能让人存有侥幸心理。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在重大安全事件发生之后开展“运动式”执法,缺乏长效机制。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
长远治理。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失职渎职、地方保护、执法方式等问题,涉及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来解决。从专业技术的角度看,在食品安全的长远治理方面,可以在产业链整合以及科技攻关等产业政策上有所作为。治理像“瘦肉精”这样的顽疾,需要对食品行业的产业链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瘦肉精”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与消费者对瘦肉的偏好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对瘦肉型生猪品种的研究,降低瘦肉型生猪仔猪的购买及饲养成本,从而使“瘦肉精”的市场逐渐丧失。
现实治理。应尽快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监管制度。一是建立食品安全统一而垂直的管理体制。有效的管理制度必须是权力和责任对称的。应建立统一的食品监管机构,将各部门的职能统一起来,并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制,全面负责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监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多头管理,而且可以遏制地方保护主义。二是构建立体监管网络。在食品安全监管上,需要构建以政府管理为主、社会监督为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监管网络。媒体可起到舆论监督作用,社会组织可在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优势,消费者则可通过维权行为(包括集体诉讼)遏制不法行为。
第五篇:食品安全监管
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水平
——在全市系统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市局党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转变观念、提高效能”解放思想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紧密联系我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实际,以健全机制为抓手,扎实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注意巩固和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成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稳步提升,受到国家和省食品安全综合考评组的充分肯定和市政府的表彰。
一、主要做法
(一)抓住两条主线,调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我们牢牢抓住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这两条主线,督促相关监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鼓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
一是对各相关监管部门全面开展量化考评,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2006年初,我们牵头联合市农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工商局和商务局组成考评组对市辖各县、区政府和12个职能部门2005年食品放心工程开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检查,对工作优秀的县、区和职能部门进行了表彰,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和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并进行了通报。这是我市第一次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行大考,对各被评价单位震动都很大。受表彰单位深受鼓舞,干劲更足;其他单位也不甘落后,奋力争先。为推进工作深入开展,我们2006年又制定了《蚌埠市食品安全管理指标评价方案》。与2005年量化考评细则相比,新的《评价方案》更加适合我市实际,更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2006年年底,由我们牵头,抽调相关监管部门人员组成综合评价组,对各县区和14个相关部门2006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综合考评。通过连续不断的综合考评,肯定了各县区和各有关监管部门成绩,查找了工作中的不足,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监督检查激励机制,有效促进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为推进食品放心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全面推行信用体系运行机制,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为此我们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推动企业规范生产、自律经营,有力提升了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我们与相关监管部门一起在全市确定了539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参加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创建。全市有55家食品单位被推荐到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进入复审。我们组织了16位食品安全专家对上述企业进行审核确定,最终有44家食品企业脱颖而出,被评为蚌埠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单位。市政府陈启涛市长亲自为诚信单位授牌,有力地调动了食品企业诚实守信的积极性。
(二)夯实三个平台、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
1、完善食品安全协调机构这个平台,保证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牵头部门、作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只有在综合协调、督查督办上多做工作、做实工作,才能发挥抓手作用,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借助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这个平台。我市成立由15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后,又适时对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和增补,调整后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共有成员单位27家。在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2006年12月31日,经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蚌埠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更名为蚌埠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并保证各项措施和经费的落实。蚌埠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后,加大统一领导力度,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综合管理水平。
2、加强食品协会这个平台建设,促进行业自律。在食品安全工作中食品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很难与食品企业直接沟通和对话,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心声。而食品协会是联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食品协会这个平台规范企业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我局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成立蚌埠市食品协会后,积极吸收各个食品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加协会,现已有团体会员近50家。在市食品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又相继成立了豆制品协会和盐业协会。我们充分运用食品协会这个平台,在信用体系建设、扶持企业发展等多方面发挥协会的作用。市食品协会从强化企业自律入手,按照我市食品产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蚌埠市优秀食品企业”和“蚌埠市特色食品”的评选工作。目前已有11家食品企业和5家食品企业的5个食品品种通过了“蚌埠市优秀食品企业”及“蚌埠市特色食品”审核。通过打造品牌,提高蚌埠食品产品和食品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扶持优秀企业做大做强。
3、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这个平台作用,建立食品安全科学机制。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多个学科,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我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专家在制定食品安全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让专家参与科学决策,保证结论的客观和公正。2006年初,蚌埠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我们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蚌埠名优食品企业和特色食品品牌评选活动中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提出各行业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诚信单位候选名单后,由专家委员会委员对上述55家企业按照标准逐一进行现场检查,综合考评,打出分数。以此为基础,经征求市消费者协会等协会的意见,拟定了参评单位的食品安全信用等级。在“蚌埠市优秀食品企业”及“蚌埠市特色食品”的评选中,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也参加了的现场检查和评审,为推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抓住四项重点工作,以点带面,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
国家赋予我们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单个部门单一环节监管的局限性,加强各监管环节之间的衔接,提高监管的效能。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做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为提高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降低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市政府出台了《蚌埠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指定安徽省首次Ⅲ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暨培训班在蚌埠举行。在我局的统一牵头和组织下,市各有关部门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应急演练取得圆满成功。省政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以及省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工商、卫生、质监、农业、商务等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和全省17个地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观摩演练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华社安徽分社、新浪网、中国医药报、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十余家新闻单位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
二是联合多部门整治豆制品市场。豆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工作是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2005年,我局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和市农委联合制定《蚌埠市豆制品市场准入规范》,成立了专项整治办公室,对豆制品市场准入专项整顿做了全面部署。2006年,根据“帮扶一批、整治一批、取缔一批”的思路,我们联合上述几家单位对豆制品市场开展了不间断的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对不符合市场准入规范的豆制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查处。同时,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专题向市人大和市政协报告,市电视台等新闻部门对豆制品专项整治工作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有力推动了豆制品市场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目前,已有19家符合规范的豆制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通过验收企业的产品在蚌埠市的豆制品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豆制品市场准入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是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监测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食品安全工作透明度,2年来,我们联合市卫生、工商、质监、和农委对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信息发布了5期公告,并公布不合格食品生产厂家及不合格原因。在工作中,我们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争取领导重视,引起社会关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每月编发3期《蚌埠市食品放心工程简报》,及时报道食品安全最新监管动态,每一期简报都报送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等有关方面领导。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每次大的活动都联系相关媒体及时报道,不仅扩大了综合监管的社会影响,也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加强督查督办。我们对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的每一起食品安全案件高度关注,及时督办,把综合监管职责“虚”事做实,实事做好。为了便于群众投诉举报,我们在蚌埠日报等媒体上公布了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及投诉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制度建立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受理投诉举报食品案件32起,每次均迅速以核查函的形式书面通知相关监管部门核查,并要求7日内上报核查处理结果。所有投诉举报案件,各相关监管部门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反馈处理结果。
二、几点体会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历史重担落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肩上,因此,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用创新的思维探索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新途径,要立足本地实际、着眼未来、理清思路、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稳步提高驾御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能力。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要履行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效能建设是转变机关职能、推进机关全面建设的重大举措。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行政为民的理念,结合我市实际,突出解决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坚持群众事务重于泰山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的工作指导思想,增强求真务实的自觉性,提高为民服务的主动性,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和工作制度。
2、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完善的制度是抓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基础。食品安全的基础是行为规范,包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政府行为、监管行为、企业行为的规范,这些规范的表达形式就是各种制度。一是规范政府监管部门的各类制度,包括责任制度、追究制度、监察制度、协调制度、应急制度、披露制度、考核制度等;二是规范和激励企业的各类规定,包括诚信制度、巡查制度、抽检制度、举报制度等;三是制度的落实,包括强化制度执行,严格制度约束。制度一旦实施,严格执行是管理有效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实现了体制、机制、制度的有机统一,确保了食品安全协调机制高效规范运行。
3、要协调好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关系。沟通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多个部门,在监管链条中,每个环节都事关全局,忽视不得。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说到底就是协调各个监管部门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要协调这么多的监管部门,正确处理好与各监管部门的关系就成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工作中,既要积极主动、敢唱主角,也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端架子、尊重别人。工作中主要采取正面处理的方式,多表扬,多鼓劲,对监管部门的好做法及时反映,好经验积极推广,好措施大力宣扬。同时,与各部门不但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要建立情如亲人的个人友谊。把“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形成了相互尊重、融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人际关系。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5--2007)的最后一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水平,确保我市食品安全。
前期,市政府已与各县区和各监管部门签定了2007年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我们办公室将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加强督查督办,认真学习和宣贯《蚌埠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实施办法》,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能力。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积极倡导求真务实、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风,有效地推动了作风建设,但是,我们决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加强机关效能和机关作风建设始终摆到重要工作议程,并抓紧、抓好、抓落实。创建服务型机关,努力做到热情服务;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学习正面典型,努力做到勤政廉洁;以昂扬的精神面貌、优良的工作作风,务求实效的工作态度,大力推进食品放心工程,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